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有很多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高血压危象。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脑、肾受累而影响生命安全。由此,我们对于高血压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严密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更要保护心、脑肾的功能。在饮食方面:①选择低热量饮食摄入,特别对肥胖者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②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摄入。应选择植物油进行亨调,还可以多吃海鱼。③但必须配合适量的蛋白质。高血压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量为1g/kg.d为宜。④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鼓励多吃富含钾离子丰富的食品,如桔子、香蕉等。带着乐观向上的心理,培养良好的自热社会适应能力,避免情绪紧张,焦虑。碰到急事要冷静、沉着的应对;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这是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效的措施,定时服药,不应随意减少用量或停止服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防止血压骤升。对于心脏损害较重、不能自主的病人,应有家人或护士护理,严重者应住院。在并发症护理上,心力衰竭患者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可轻微活动,护士应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安排有益的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而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阵发性晕厥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对心力衰竭者可作血液气体分析,了解治疗效果。对合并水肿和心力衰竭者应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摄入量和出量,限制过多摄入液体,每天测量体重。在利尿治疗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四肢痉挛及脱水表现,定时复查血电解质浓度,警惕低钾血症,必要时补钾。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予以持续吸氧,氧流量视病情酌情调节。每12~24小时应更换鼻导管或鼻塞。对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立即遵医嘱迅速降压,制止抽搐,给与半卧位和氧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认真做好记录,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患者绝对卧床,对长期卧床及水肿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翻身和防止褥疮的发生,必要时给予红外线微波照射等。此外,在心导管等有创检查前后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且保持二便通畅。
二、结果:
1、能够及时发现血压增高,增加高血压的就诊率;
2、能够及时调整用药,降低血压;
3、能够及时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能够延缓心、脑、肾损害,延迟并发症的出现时间;
5、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三、讨论:
高血压是现代人群的高发病,并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对于高血压病人群来说,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是关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平时除了服药治疗,日常的护理也是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个体化护理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数需终身服药是本病防治的难点。据最近InterAsia在我国抽样调查35~47岁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低于140/90mmHg)仅为8.1%,其原因除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外,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医嘱及时足量服用降压药物是能否取得理想降压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社区医护人员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致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文通过对本所2003~2006年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影响96例(135人次)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影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3~2006年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56例,发病年龄在35~59岁者占48例,占31%,60岁上者108例,占69%。其中有或有过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降压药等不依从治疗现象者96例,占88%,累计135人次,其中男52例,女44例。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29例,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职业:农民46例,工人32例,干部18例。地域:城市53例,农村43例。
1.2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根据护理社会学,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的,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对96例(135人次)老年病人问卷调查,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1)知识缺乏;(2)药物的不良反应;(3)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4)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超过其经济负担;(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6)其他原因,共6项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根据病人直接回答的问题归纳分类。由2名调查员调查的结果,相符率达95%,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1.3调查结果见表1。表1影响96例135人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构成比表1中结果显示: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总人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和其他原因,4项原因占88.15%,是影响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剩余2项原因占11.85%。
2讨论
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服从或遵守,充分的依从是病人完全服从医嘱用药及护嘱,并产生相关的有效作用。服药依从性,即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效果。
2.1知识缺乏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自身所患高血压病认识不足但无显著差异,年龄组显示P<0.05,随年龄的增大,对疾病认识不足更为明显。调查过程中通过问询发现,病人对高血压病病情特点的认识不清,缺乏相关知识,以为该病同急、慢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常见病一样,病好了就可以停药了,血压降至正常了,也就可以停药了,不知道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多数需靠药物维持,且多需终生服药,在无监测血压的情况下,不可以私自停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对高血压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特别是部分自觉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者,认为不痛不痒,不是什么大病,从而不重视服药治疗,导致服药依从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知识缺乏而致治疗依从性下降者40例,占29.63%。
2.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降压药物有某些不良反应。如钙离子拮抗剂所致的双下肢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使病人不能耐受,或因恐惧、担心发生其他相关危险,不能接受长期维持用药,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29例,占21.48%。
2.3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多数老年人合并有较多的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型临床实验HOT、UKPDS等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的患者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目标血压越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及药物种类越多。这样一来,患者每日服用较多种类、较多剂量的药物,时间长了形成一种负担,部分患者虽然懂得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但因实施医嘱的意志力薄弱而造成拒服或漏服,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可见,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23例,占17.04%。
2.4 年服用药物的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下适应,超出其经济负担能力本次调查中,有10例因经济困难造成不遵医嘱,其中7例为农民,居住在经济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中未能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状况,所服药物价格较为昂贵,经济上负担不起,加重了家庭负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导致患者私自停药,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10例,占7.41%。
2.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血管病并发症等疾病,而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现误服、多服或漏服,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通过问卷调查由于该种原因而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者6例,占4.44%。
2.6其他因素如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因此依从性好。对医嘱了解不清:由于医生交待不清,病人没有记住服药方法,而导致服药依从性不好。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之间能经常互相沟通,护士能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其服药依从与日常生活之间达到平衡,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这部分病人共27例,占20.00%。
3对策
3.1加强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一般仍需长期用药,终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所以及时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他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危害性,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除了本身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2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前向病人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使病人心中有数,不慌乱,不恐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拮抗措施,保证不中断治疗:或用药前有预见性,估计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提前给予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3按阶梯给药,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能通过非药物治疗,则不用药治疗;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条件下,能单用,不联合,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以减轻服药的负担。也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些长效制剂、缓释剂、控释剂,以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及每日服药的次数,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4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药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选用价格低、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不追求新、贵、进口药物,使病人既能长期坚持治疗,又不失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3.5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争取家属配合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做好家属工作,指导病人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变化,监督指导病人服药,争取家属互动参与,配合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提高服药依从性,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先兆子痫,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般轻中度妊高症对患者的影响易控制,但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病情变化莫测,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肾病综合症的患者较少见,除具有妊高症特征外,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7.77mmol/L),伴有水肿为特征,加之孕期有高脂血症的增重,可出现高凝状态,血栓性并发症增多<2>。我院于2000年5月底收治了一位孕233/7W的重度妊高症(先兆子痫)、合并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胎儿畸形的病人,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如期出院,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主要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33岁,因233/7W,因头晕眼花、胸闷气急于2000.5.31外院就诊,因先兆子痫、肾病综合症由我院会诊而急诊于收治入我院,入院当天主要体格检查:神清,BP:170/110mmHg,尿蛋白(++),四肢浮肿(+++),HR:120次/分,律齐,未及病理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部肝肾B超示:腹腔积液(肝前腹水);产科B超示:胎儿畸形(脑膜膨出、脑膨出;眼底检查:双眼底动脉痉挛渗血。给予吸氧、心电血压持续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解痉降压、扩容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6.1因主诉胸闷,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心界左移;EKG示:窦速、窦不齐;实验室检查: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3.3g/l),血尿酸(,血脂(,考虑疾病程度严重,有心肌严重受损及心衰征兆,故急诊在全麻下行小型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24小时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护、24小时出入量监测,气管插管持续给氧,抗感染,降压,扩容利尿,同时予西地兰强心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于6.1日(术中),6.2分别放腹水,胸水:3000ml,1200ml,减少压迫症状,同时于6.2晨8AM因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该面罩吸氧,2天后为一般低流量给氧,2天后停氧。期间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好转讯速,于2000.6.9出院,只住院9天。
1.2入院后前三天和后三天的主要监测比较
针对病人情况在心率、血压、呼吸、SaO2、尿量和中心静脉压(CVP)等前三天(5.31-6.2)和后三天(6.3-6.5)比较,见表1
1.3入院后前三天和后六天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比较
针对病人的病情在尿素氮、肌苷、尿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比较,见表2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卧位(因腹水),可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四肢被动操的运动,以防肢体血栓形成;同时保持病室安静,避光,避免噪音刺激,可以戴上深色墨镜,以减少光源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以防感染;床旁桌上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的葡萄糖酸钙等。
2.1.2饮食护理:
宜予清淡可口、易消化、低盐、高营养的饮食,如:鱼、肉、蛋、奶,莲子,赤豆等;根据水肿、血压情况确定钠盐、蛋白及水的摄入量:食盐控制在3g/日,若浮肿明显者应无盐饮食<2>,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劝之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蛋、榨菜、雪里蕻咸菜等,蛋白控制在2g/kg/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禽肉、鱼类等;调整脂肪摄入量,少吃动物性脂肪以植物性油脂代替;增加钙锌的摄入,如多吃海产品和奶制品。
2.1.3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妊娠和疾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症状,且胎儿又为畸形儿,感到恐惧、悲观。我们应该及时疏导,告之患者疾病与妊娠的关系,使其对我们的治疗有信心;同时要她接受丧失胎儿的事实,并积极鼓励她家属给予她心理支持和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以防精神紧张、恐惧、疲劳及不良刺激,这些不利因素易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使体内加压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而加重病情。该患者在入院时曾出现一度精神高度紧张和抑郁的情况,使血压和心律间接出现持续上升和变化不稳,经过护士的耐心劝导和有效的护理,使病人以比较平稳的心态进入手术室。
2.1.4观察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真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症状,如有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密切观察脑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变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眼花、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注意先兆流产的症状(如宫缩,见红及胎膜早破等),一旦有临产征象,做好及时终止妊娠的准备。同时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每天测尿蛋白(必要时每1-2小时测),同时测腹围,体重,了解腹水的增长情况和肾功能代偿情况。该病人由于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急症小型剖宫取胎术,故不仅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术前准备,而且要在不增加任何不良刺激的情况(包括治疗和护理操作)下进行各项观察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小时后可半卧位。麻醉未清醒前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半流质(排气后)?软食(通便后)。由于术后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的疼痛,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要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继续给患者戴上墨镜,医护人员动作轻柔,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相对集中,清除诱发抽搐的刺激因素,并且注意保暖和少动。
2.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极度烦躁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这是因为病情需要,一旦病情好转,可及早拔除插管,让病人懂得厉害关系,取得积极合作,故予术后第二天上午由于病人的恢复较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
2.2.3.药物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降压药(硝普钠),利尿剂(速尿),西地兰等,我们应掌握药物的用法,主要药用原理,按医嘱准确给药,硝普钠应避光,由于作用强而降压速度快,故开始剂量要小,10?15ug/min,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低血压,应严密观察血压;利尿剂应用后,应观察尿量,尿量过多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西地兰静脉推注时要慢,至少5min以上。必要时应用输液泵和推注泵,以利有效控制。
2.2.4.重症监护护理
2.2.4.1吸氧
氧流量4-6L/min,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表1得出:通过有效的氧疗,病人的氧饱和度从原来的89%(均值)上升到96.3%(均值)。
2.2.4.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呼吸道插管,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应按无菌操作原则,每吸一次痰,更换一根吸痰管,吸痰前鼓励病人咳嗽,根据氧饱和度的测定和按医嘱抽取血液监测血气分析,及时了解病人是否缺氧。插管拔除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
2.2.4.3必要时的有创监测
患者因妊高症和肾脏疾病,大量的胸腹腔积液,而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应在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的总量和滴速,持续监测心率,每小时测尿量,如发现心率>120次/分或<40次/分,胸闷气促,CVP>12cmH2O,尿量<30ml/h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在入院后三天的CVP控制在9-16cmH2O(均值在14.5cmH2O),但患者的其他指标控制良好并无不适主诉。
2.2.4.4各项指标的密切观察
对血压的控制波动不能太大,舒张压控制在95-100mmHg左右较为理想,下降过快可能促使发生子痫及脑血管意外。从表1得到:血压均值165/100mmHg(入院三天)至143/97mmHg(四至六天),控制下降的比较稳步;患者产后仍有可能发生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危险,故护理人员仍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另患者因合并肾病综合症,故产后仍应定时测尿蛋白,做蛋白定量,记录24小时尿量,并按医嘱定时送检尿常规;由于扩容,利尿剂的应用,应注意电解质是否异常,及时抽取血电解质,根据报告及时补充电解质。
2.2.5胸腹水护理
患者因有严重的胸腹水,要定期测体重,腹围,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擦伤,受压,定时翻身。同时保持一个舒适和耐受的,放腹水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速度要慢,一次放腹水<300ml,放腹水后腹部要放置沙袋,以免腹压骤降引起的低血压。
2.2.6产后护理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应用宫缩剂,以防产后出血,应及早应用中药皮硝给患者回乳,不能用苯甲酸雌二醇(因妊高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损),配合麦芽煎茶饮用,减少患者乳胀痛苦,以免加重病情。
2.2.7.基础护理
认真做好早晚两次的基础生活护理(包括会阴、导尿护理,颈静脉留置和气管插管的护理等),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使病人拥有一个舒适的感觉,同时又预防感染,引起并发症。
2.3健康指导
该患者入院9天,恢复良好,于2000.6.9上午出院。护士为了是患者能够保持生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备下次顺利的孕育,为患者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健康的健康指导。具体包括:饮食、休息、活动、卫生、复诊和随访、检查治疗、避孕方法、受孕前的准备、受孕时机等等。
3.小结
这例妊高症合并肾病综合症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面对这种重症病人,护士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异常病情。我们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配合得当,是重危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着(P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3 临床特点
3.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调查发现,初产妇、孕妇年龄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病史、慢性高血压、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都增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对这类患者应该认真检测血压。在6~10天时进行低盐饮食
3.2容易发生合并症。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而收缩压的增加又会加重和加速动脉硬化。脑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为最严重的伴随症。收缩压使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大量临床分析证实,有高血压病史比无高血压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 倍。在血压测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实际血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其肱动脉硬化,袖带不能正常压迫而致。这种假象称之为假性高血压。此现象亦有随年龄增加之趋势, 不能冒然降压。
3.3血压的变化 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期血压升高较慢,导致脉压差加大,如主动脉明显硬化,舒张期则无明显增高;血压随变动而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对张力和压力变动的调节能力减弱所致;血压随季节、昼夜变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较低护理论文,而冬季较高或昼夜之间变化明显,收缩压的变动范围可达40mmHg(5.3kPa) 以上,舒张压的变动范围可达 20mmHg(2.6kPa)。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患者因素;并存疾病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美国心脏协会预测2010至2020年冠心病致死率将在全球排名第一。我国每年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例数已逾7万人,且逐年增加[1]。介入治疗后血管并发症(VascularComplications,VCs)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性别、体型、并存疾病的不同而不同(5%~30%)[2]。VCs可增加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认PCI后导致VC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我国日益增多的PCI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提供客观依据职称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入组条件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共计918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AMI(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患者入组条件:年龄>18岁,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读写能力,配合研究、治疗。下列情况除外:1)PCI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PCI后入住ICU;2)PCI之前或24h内行溶栓治疗;3)有明显腹股沟病变;4)有精神症状者(如老年痴呆)。患者在导管室行PCI,术后进入指定单元接受治疗。
遴选30名资深护士经专业培训进入研究组,要求:统一掌握腹股沟压迫技术;统一评估患者、数据收集、资料记录标准。于鞘管拔除前、压迫去除后、鞘管拔除12h、24h后分别评估腹股沟处是否出现VCs,包括渗血(穿刺部位任何渗血)、淤血(任何皮肤色泽改变)、血肿(出现非搏动性肿块﹥4cm),或搏动性肿块(肿块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移动)。统计患者PCI前、后资料,摘录病程记录中年龄、性别、族别、并存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现用药情况;血压及体表面积(BSA);术中出现的并发症;PCI类型;PCI持续时间;鞘管型号;抗凝剂使用情况、PCI中用药情况、鞘管拔除前、后用药情况。
1.2研究工具
研究数据应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原始数据利用计数值和百分比表述,组间数据使用均值和标准差表述。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资料
918例患者年龄29~81岁,平均62.3岁,男性占65%,女性占35%。并存疾病包括:心绞痛(95%)、高血压(70%)、糖尿病(40%)、脑梗塞(3%)。患者一般资料如下:血压100~160/60~100mmHg;体表面积(BSA)1.02~3.08m2;冠心病介入术式90%为支架成形术,5%为PTCA,5%为PTCA伴支架成形术;平均介入术操作时间69.5min;股鞘型号2%为5.0,98%为6.0;使用肝素100%;用药情况PCI中使用肝素、硝甘、尿激酶、安定,鞘管拔除前补液、营养心肌、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药,鞘管拔除后使用肝素。
2.2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鞘管拔除前,174例(19%)出现渗出;171例(18%)出现皮下淤血;177例(19.3%)出现血肿。鞘管拔除后仅3例出现搏动性肿块。所有病例采用腹股沟压迫止血,拔除鞘管后渗出发生率降低,而皮下淤血增多。血肿在鞘管拔除之后12h内轻微增多,见表1。表1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2.3患者特征、并存疾病及血管并发症间关系
2.3.1二元变量分析患者特征与血管并发症年龄因素与皮下淤血发生显著相关(累积比数OR为1.03,95%可信区间为1.01~1.05,Vs=0.14,P=0.01)。BSA与血肿形成时间、数量明显成反比(OR为0.88,95%可信区间为0.80~0.98,Vs=-0.13;P=0.04)。未见其他因素与血管并发症显著相关。
2.3.2多元变量分析患者特征与血管并发症①渗血:未见患者特征、并存疾病影响渗血发生;②血肿:BSA显著与血肿形成相关,体表面积每增加0.1,患者出现血肿可能性下降0.88;③皮下淤血:年龄显著与淤血形成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可能性增加3%;④高血压患者出现皮下淤血可能性比无高血压者降低一半。
3讨论
临床常采用的PCI技术包括:支架成形术、PTCA、PTCA伴支架成形术、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内再狭窄后的放射治疗等[3]。这些手术的血管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损伤和致残、甚至死亡。本研究发现:1.介入术后淤血的发生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2.伴高血压者淤血减少;3.体表面积小者易于发生皮下血肿。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因此产生焦虑等不适[4],加大了患者负担和护理工作量。
3.1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
PCI过程中需抗凝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因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合。故在鞘管拔出前、后4~6h患者需卧床休息,以促进动脉穿刺部位愈合[5]。患者总凝血酶原<120s、最后一次使用肝素在4~6h前,可拔出鞘管。拔鞘后立即压迫股动脉止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预防和减少急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高龄、体表面积较小的患者,应提高股动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操作轻柔、避免球囊过大及压力过高;鞘管口径合适,不宜太粗,导引套管以6F为宜。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及患者有无腹痛等主诉,做好输血等各项准备。
3.2识别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拔鞘管后常见血管并发症有:止血不彻底导致的渗出、皮下淤血、血肿;假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动脉内壁分离、血栓栓塞及腹膜后出血等。此外,患者的某些特征,如女性、高龄(﹥65岁)、体表面积小等增加发生血管并发症风险[6]。此外,操作方法、重复置管、周围性血管疾病、操作中溶栓药物的使用等,都可导致VCs[7]。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抗凝水平及持续时间、肌酐升高、血小板低、鞘管型号过大[8]。术前应识别各类危险因素,根据不同患者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积极、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出现。
3.3PCI期间对血管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
淤血是鞘管拔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血肿及渗出在鞘管拔除后会逐渐减少。年老患者多见皮下淤血;血压正常或偏低容易形成皮下淤血。增龄导致皮下淤血的增多可能与血管脆性增强相关。体表面积小与血肿形成的关系目前不明了,皮下脂肪组织的增加可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9]。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循证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包括股鞘拔除护理干预、评估;掌握股鞘拔除时机;股鞘拔除后护理。拔鞘前加强对腹股沟穿刺部位的观察评估,尤其不能忽视对高龄、小BSA患者的观察;加强PCI后患者健康指导,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拔鞘后应密切观察并限制其活动。通过提高对VCs的识别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控制VCs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英贤,胡大一,赵水平.心血管药物治疗与无创检查最新进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4.
[2]ChlanLL,SaboJ,SavikK.Effectsofthreegroincompressionmethodsonpatientdiscomfort,distress,andvascularcomplicationsfollowinga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rocedure[J].NursRes,2005,54(6):391398.
[3]LloydJonesD,AdamsRJ,BrownTM,etal.Executivesummary:heartdiseaseandstrokestatistics—2010update:arepor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0,121(7):948954.
[4]PracykJB,WallTC,LongabaughJP,etal.Arandomizedtrialofvascularhemostasistechniquestoreducefemoralvascularcomplicationsaftercoronaryintervention[J].AmJCardiol,1998,81(8):970976.
[5]开月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抑郁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488490.
[6]KresowikTF,KhouryMD,MillerBV,etal.Aprospectivestudyoftheincidenceandnaturalhistoryoffemoralvascularcomplicationsafter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J].JVascSurg,1991,13(2):328335.
[7]LumsdenAB,MillerJM,KosinskiAS,etal.Aprospectiveevaluationofsurgicallytreatedgroincomplicationsfollowingpercutaneouscardiacprocedures[J].AmSurg,1994,60(2):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