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教程论文

技能教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能教程论文

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口语技能;翻译能力

一、利用语文基础知识来巩固越南语基础知识,为形成技能打下扎实基础

首先,学习一门语言,语音是最基础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尤其是越南语,因为越南语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形成的文字,看到文字就可以直接读出来,而且中国人学越南语非常有优势,在越南语中有一种词叫汉语借词,也叫汉越语词,发音与汉语接近,意思也相同或相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成为越南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越南语的各个领域里。因此,学好汉语拼音对于进一步学习、积累越南语词汇量是非常有用的。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语法,只有正确的掌握语法才能掌握语言规则和句子结构,进而逐渐发展语言能力。众所周知,语法是一门语言中最为难学的部分,而在越南语的学习当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汉语和越南语的句子结构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比如:汉语的句子组成部分包括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越南语的句子组成部分包括有主语、谓语、补语(越南语的补语相当于汉语的宾语)。越南语和汉语的基本句子结构是一致的,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居中,宾语(越南语称为补语)在谓语动词之后,除了这个主谓宾的基本句型相同,越南语里的连动式和汉语里的连谓句句型相同,汉越两种语言里的兼语句也是相同的句子结构。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越南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分析汉语和越南语语法之间的共同点来指导学生,在学习越南语语法的时候不盲目地去记,不靠死记硬背,相反地能够和汉语的语法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利用对母语语法的熟悉掌握进而提高自己对越南语语法的认识,相信对后面语言技能的形成能够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实用语文操练技能是提高越南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

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但如何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实践技能应用是一个难点,外语技能的培养与其他一些可以进行设备操作的专业技能培养不同,就目前的中职学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主要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是无形的,它没有设备操作,只能靠口头来表达,所以技能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就比其它专业更加辛苦。

中职学校的越南语教学是从零开始的,新生入学没有任何基础,从语音学起,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学完语音,剩下的三个学期就进行基础、会话和听力等知识的综合学习实践,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训练形成技巧,只靠单一的越南语课堂教学是很难引导学生去实现技能目标的。很多越南语老师也一直想方设法要改革教学,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只从越语教材,教学手法上来改,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越语知识,但却不知道运用技巧去表达,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用语文操练技能(如:学会倾听、写记叙文、介绍、写说明文、交谈、复述等)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越南语教师在课堂上都只是过分强调了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记忆,使得学生也过分地埋头苦记,虽然也有成效,但过程比较辛苦且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启示,学生其实已经累积了一定量的越南语知识,只是缺了一些应用技巧。因为学习越南语的时间较短,所以直接用越南语来编辑语言的能力是有难度的,但是如果能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实用语文操练技能(如:学会倾听、写记叙文、介绍、写说明文、交谈、复述等)作为指导,结合越南语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实践训练,进一步创新越南语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相信会事半功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吸收、归纳、整理、叙述等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要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又是相当重要的。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交谈的过程,首先就要学会倾听,才能理解吸收别人的意思,然后进行即时性的归纳整理进而回答,在归纳整理回答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到记叙、介绍、说明、复述等技能,设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运用越南语表达之前都掌握了以上技能,那么转换成越南语的时候也就得心应手多了。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大胆地从课堂教学形式上开始改革,把语文课堂和越南语课堂组织在一起进行实践训练,先由语文老师把实训的操练技能进行讲解说明,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然后再由越南语老师指导进行实践训练,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练习从而达到技能形成的目标。

三、丰富的语文知识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学习一门外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外语人才的工作能力最主要就是体现在翻译能力上。相对于其他语种,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对译较为容易,因为在语法和发音上都有很大相同之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发现,很多中职越南语专业学生在翻译中(从越文翻译成中文)还是出现词穷的现象,这一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语文知识的贫乏。根据很多学生的反馈,其实学生潜意思里都能明白越语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组织成句,这里又要回到那个老问题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很多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较低,对于很多中文的习惯用语,一些相对书面的词语和句子非常陌生,平时也不注重积累,所以在需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出来。其实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会涉及到很多丰富的语言知识,但是往往因为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只是讲语文知识,越南语教师只讲越语知识,而没能把两门学科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应用于翻译训练,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应用。语文知识与翻译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翻译离不开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让目标文成功地表达源文的内涵,必须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由此可以看出丰富的语文知识对于翻译技能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培养中职学生累积丰富的语文知识也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一个中职学生要形成越语语言技能,只依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达到技能要求的,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实践语言技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能够利用中职语文教学来帮助指导越南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两者结合相辅相成,用学生相对容易理解掌握的语文知识来作为形成越南语语言技能的参考指导,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越南语,从而进一步转换成实用技能。教师们今后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实践教学,尝试把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相信可以更好地利用实用语文操练技能来帮助指导中职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越南语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一、知识

    知识指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中交际对象、语境以及人们对得体行为的要求等信息。这些知识是交际者正确解读交际对象传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基础,同时也是交际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文化的某一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效。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例如: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了解文化对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掌握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如: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特定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要求交际者掌握特定语境的知识,如: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要求交际者掌握目的文化中有关商务活动的常识,出国留学要掌握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二、动机

    动机指交际者在预期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的情感联想。与知识一样,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人类的情感包括感觉和意图。感觉指人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尽管人们总是混淆情感和思想,但是情感并不是思想,而是人们对思想和经验的情感和心理反映。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急切、愤怒、紧张、惊讶、迷惑、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感觉涉及到交际者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交际对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态度。有的人不习惯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其他文化中陌生的景色、声音、味道使他们退却。提高体验陌生事物的动机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意图或目的是指导行为的目标和计划,指导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人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种定势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帮助交际者缩小采取应对措施的选择范围,意图会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如果在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或其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那么在交际中,这种负面看法会影响到对交际对象行为的客观判断。如果交际意图或目的是积极的,交际双方彼此的判断和评价准确,表明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

    三、技巧技巧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他必须能够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这好比一个人想游泳,他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游泳的书,掌握了游泳技巧的知识,他有强烈的游泳的动机,但是他还是不会游泳,因为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能。

    很多跨文化交际学者对Spitzberg的理论作以修改,提出相似的模式。例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学者提出“意识”是与“知识”、“动机”和“技巧”同样重要的第四因素。PauloFreire认为,意识主要指对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联的人或事务的认识,包括探索、实验和体验,是自我反省的,可以自我展现也可以向他人展现。意识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有“意识”便不能回到原来无意识的状态。意识可以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该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四、非言语表达

    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交际者要注意对方文化中肢体语言、时间语言、颜色语言、空间语言、辅助语言等非言语符号的细微差别。与言语交际的情况类似,一个具备目的文化非言语交际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准确使用该非言语符号系统。因此,在出国之前应该刻意做一些专门的练习,提高运用非言语符号系统的能力。例如:如果准备去日本,你应该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鞠躬。此外,味道也是很重要的非言语符号,在出国之前应该了解目的文化对味道的喜好和日常的习惯,有的国家,如:美国,喜欢用香水或其他化妆品掩盖人体的自然味道,而很多国家的人们却不习惯使用香水。在教学中不妨使用角色扮演可起到积极作用。

    角色扮演与语境有关,指交际者在目的文化中如何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得体地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文化记载了社会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是个体扮演角色的脚本;换而言之,人们根据自己文化内部的角色期待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体的言行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文化是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不同文化对同一社会角色言行的期待不同,跨文化交际者应了解目的文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期待,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目的文化的要求。

    在国外,教师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对学生的约束较少,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般使用非正式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话,所以一个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身着牛仔裤,坐在桌子上讲课可以理解为制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在韩国,学生期待教师为人师表,仪表言行都应该正式、庄重,美国教师的行为在韩国文化中不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要求。

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国内各行各业对法语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中院校开设了复合型法语相关专业,培养具备法语语言运用能力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能服务于各领域从事语言交流的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岗位需要的并不是单一的语言翻译人才,而是具备专业领域知识,相关职业技能,运用法语作为工具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为顺应这一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复合型法语相关的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法语翻译课程为普通高校法语专业必修课程。而在复合型法语相关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法语翻译课程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论涉及哪个专业领域,都需要掌握中法两国语言的转换技能。因此高年级的法语学习者在具备一定法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需要通过翻译课程来锻炼自身的语码转换能力。该课程结合法汉翻译理论,注重实践技巧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法汉翻译能力,翻译技能的训练也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繁重单一的技能训练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本课题尝试在复合型专业背景下将翻译课堂上的技能训练型教学模式向文化导向型的教学模式转变。

1 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语言翻译课

法语语言教学与英语等其他语言教学过程类似,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大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译”也是如此。将翻译当成一种技能,将技能训练作为翻译课的重点,即通过反复练习、总结技巧、积累经验来锻炼巩固翻译能力,这是传统翻译课中的教学要点。熟能生巧,强调的是通过实践来训练翻译技能。

法语翻译课程为普通高校法语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大多数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翻译的技能训练,通过对大量文学语段翻译技巧的分类、归纳,总结出词汇、句子及语段的翻译方式,并将此运用于实际翻译过程中。

因此,传统的法汉翻译课的授课中大致有以下两个倾向:一是以语法为主线,侧重于词类、简单句、复杂句的分析、归类及翻译。二是以技巧归纳为纲,从具体的语句出发,分析归纳翻译方法及技巧。

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译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转换行为,其中不只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许多信息跳出语法的条条框框,从字面意义中往往蕴含了深层次的文化信息。而且抽象归纳出来的技巧往往也不能适用于丰富的语言现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过多的技巧归纳,繁琐单一的句型训练往往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缺少了对语言内涵的关注,失去了翻译过程的逻辑思考与合理想象过程,导致翻译的语言失去了生气与活力。“外语学习的结果不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担”。因此,单纯强调技能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探索,在字句语段意义上进行推敲,追求翻译的最高境界“信、雅、达”。

2 以文化教学为导向的法语课程改革尝试——以我校法汉双播专业背景下的法汉翻译课程为例

为改善这一状况,在法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加大对文化的关注,培养学生从跨文化角度来理解翻译行为,是本课题的一大尝试。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需要依赖语言来进行传播。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是法汉翻译过程中的一道鸿沟,但他们之间的共性又为翻译提供了无限贴切的可能。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码转换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要做好翻译,离不开对来源语与译入语背后文化的理解。因此,在翻译课堂上,了解翻译语句背后的中法文化背景是极为重要的。

尤其在一些复合型法语类专业中,法语语言的学习结合了一定的专业方向,更要因材施教,避免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以浙江传媒学院2008开始开设的播音主持艺术(法汉双语)专业为例,该专业是为顺应广电传媒、对外传播领域对法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又具备汉语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法汉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理解法语语句,并用恰当的中文表述是相当必要,该课程也是学生提高实际翻译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长期开设该课程,积极探究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法研究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本专业学生的特色性,笔者认为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将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方面,灵活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切实提高翻译水平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教改课题拟探讨如何在双播专业学生的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完成技能型教学到文化型教学的转变。提出淡化常规技能型的教学模式,强化文化在翻译中的主导因素,引导学生重视法汉双语文化背景的培养,发挥译者主体意识,兼顾逻辑与审美,从文化角度理解翻译的技巧与方法,并使用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调动他们对于翻译实践活动的热情。

当然,从技能型教学到文化型教学的转化,笔者认为因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并不是抛弃技能完全转向文化,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文化上理解翻译行为,在翻译实践中提高翻译技巧,逐步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建立翻译学习与练习共融的模式。

(1)合理选择翻译题材。传统翻译课程选取的题材往往偏向文学题材的翻译,名家名著,原语及译入语经典且典型,更适合研讨翻译的理论及技巧。但这类题材例句也通常冗长晦涩,在法汉双播班上教学时,往往碰到学生因知识结构局限,而导致兴趣缺失,难以理解翻译精髓。对翻译技巧的零零总总也是一知半解,难以吸收。如翻译中词汇的词性转换,句子中长句的分割,句序的前缀后缀,令学生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翻译的题材例句十分关键。政治、经济、新闻类各题材的翻译在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文学题材也十分重要,但完全可以选择都德等学生们熟悉喜欢的作家作品,而不是死啃普鲁斯特的长句。有了一定的熟知度,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从事相关的题材翻译。

(2)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文化的因素。传统翻译的教学往往关注词、句的本意、引申义,从小处细节处运用翻译技巧,处理每一个信息点。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往往是新闻传播经贸类的法汉双语运用活动。他们并不从事严格的专业的笔头翻译工作。那么在日常翻译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就会被相对弱化,更重要的是特定语境下,语句真正涵义的理解与解说。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了解文化背景,理解原句,并尊重译入语的文化特性表达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在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度上欣赏、从事翻译行为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3)在指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实践翻译的基础上,引入翻译的理论,从大处着手,让学生从他们已进行的翻译活动中探讨翻译的本质与译者的主体性,学会从文化上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理解逻辑与审美的关系,体会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可译与不可译。从文化教学的角度着手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让学生在翻译中掌握翻译技能。

综上所述,笔者主张在复合型专业背景下应从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将传统的技能型翻译教学转化为文化型教学,从文化角度教授翻译课程,而不拘泥于翻译本身的技巧法则,灵活发挥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地态度从事翻译实践过程,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巧,潜移默化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德明.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冯百才.新编法译汉教程[M]. 外文出版社,2004.

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PacketTracer,网络教学,模拟模式,物理工作区,活动向导

 

0 前言

为了对Cisco认证考试提供仿真培训,市面上已经有了多种口碑不错的模拟软件。BosonNetsim使用效率还算高,仿真度也较高,能完成包括CCNP的大部分实验;RouteSim一点通路由模拟软件占用资源非常小,运行速度快,提供的设备类型少,能完成CCNA的部分关键配置,仿真度低,另外RouteSim提供了华为设备配置的版本;GNS3是集成Dynamips路由器硬件模拟核心的图形界面,必须下载Cisco路由器IOS镜像文件安装到模拟的路由器硬件,仿真度最高,能完成的实验最全,但是占用系统资源大,软件本身配置复杂,运行速度较慢;Cisco Packet Tracer是Cisco自己开发的模拟器,它的功能更人性化,除了具备以上软件的网络拓朴逻辑视图外,还有体现楼宇和机柜布局的物理工作区视图,有设备和接口的物理外观,有展现数据包转发过程和数据包结构的Simulation模式,提供的设备类型丰富,PC等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多种服务,可以完成CCNA的配置训练并且包含了无线网的配置,随着后续版本的不断推出,支持的配置功能越来越完善。这款软件占用系统资源不大,运行速度快,而且是免费的,是目前最适宜于学校网络教学的模拟软件。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鉴于Cisco Packet Tracer的CCNA实验教程已经比较丰富,以下主要就PDU模拟、物理视图、技能考评等内容展开论述。

1 用模拟模式仿真PDU转发流程

在网络教学中,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格式和转发流程很抽象,学习理解难度大,通过应用Packet Tracer的模拟模式(simulation mode)可以直观展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视图中创建网络拓扑。

第二步:点右下simulation mode切换到模拟模式,然后点Edit Filters过滤需要捕获并展示的PDU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模式

第三步:点右侧AddComplex PDU键,再点源主机172.16.1.1,弹出添加PDU对话框,如图2所示,这里的应用是HTTP,源端口5000,捕获一次通信过程。

 

图2 创建PDU

第四步:点Capture/Forward进行单步捕获,拓扑图中展示PDU的转发过程,多次单击可以使通信完成,完成后,在Event List列表中双击捕获的事件,在拓扑图中可以看到相应的转发PDU,如图3 ,这里交换机广播了数据包,而172.16.1.2并不是目的地址,所以PDU被丢弃。

 

图3 捕获到的转发PDU

图4 PDU格式及字段值

第五步:在Event List列表中,点击要查看的PDU项的Info块,查看PDU的格式及字段值。这里点TCP握手过程中回到172.16.1.1的PDU,可以查看OSI模型,点击Inbound PDU Details标签查看PDU字段,如图4所示。这里展示了三个层次的PDU,Ethernet II展示了以太网帧格式,其中DATA字段的内容包含第三层的PDU,即图4中的第二部分IP数据包,IP数据包的格式中可以看到源IP是172.16.1.253,即服务器回应的IP数据包,IP数据包格式中的DATA字段包含第四层的PDU,即图中的第三部分TCP报文,从TCP报文格式中可以看到服务器的源端口是80而目的端口是5000,且SYN和ACK置位,表示是服务器对连接请求的响应。

2 用物理工作区展示现实环境

物理工作区(Physical Workspace)视图能够从综合布线的角度展示楼宇、管理间、机柜的位置,展示机柜中设备的放置,能更直观地模拟网络建设中管理间、机柜、设备的需求。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Logical Workspace)视图中创建网络拓扑。

第二步:点击窗口左上的Physical Workspace标签,切换到物理工作区,把默认的城区(HomeCity)更名为具体项目城区,点击该城区进入城区,把默认的建筑名(Corporate Office)更名为具体建筑名并移动位置,点击窗口顶部的New Building创建需要的更多建筑并命名,点击建筑物进入大楼平面图,把默认的线柜名(Main Wiring Closet)更名并移动位置,同样在每栋建筑中点击窗口顶部的NewCloset创建线柜并命名,创建好各要素后点击窗口顶的NAVIGATION,可以查看物理布局的各要素列表(Physical Locations),并可以切换当前位置。建筑物分布和导航要素列表如图5。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5 建筑物分布和导航列表

第三步:把设备移动到规划的位置。默认情况下,在逻辑工作区中的设备都放在第一个机柜(Wiring Closet)中了,要把设备进行移动,在这里,Switch1-0、Switch1-1、Switch1-2应该移动到学院办公楼的设备间,Switch2-0、Switch2-1、Switch2-2应该移动到一教学楼的设备间。在Physical Locations列表中选中Switch1-0,点Jump to Selected Location,切换当前位置,在机柜中找到Switch1-0,点击窗口顶的Move Object,点击机柜中的Switch1-0,在目的位置中选择“Move to 办公设备间”,如图6所示,其他设备照此操作进行移动。

图6 设备移动

第四步:点击窗口顶的Back返回上级界面,查看布局和连线情况。点击NAVIGATION,查看导航要素列表,或者再次进入建筑内的机柜,点击机柜内的设备,能够打开设备的配置界面。

3 用活动向导进行技能考评

活动向导可以创建操作考试的配置文件,利用这个配置文件,可以让操作考试和评分智能化,也更人性化。举例如下:

第一步:在逻辑工作区创建测试的初始网络,并保存为pkt文件,再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好各设备使实验完成,保存为另一个pkt文件作为评分的答案网络。

第二步:选主菜单中的Extensions中的Activity Wizard启动活动向导,在Welcome分支中设置测试项目名称。

第三步:选择Instructions在Edit框中录入考核内容及注意事项,也可以用Import导入。如图7所示。博士论文,活动向导。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7 活动向导—录入考核要求

第四步:选择Answer Network设置答案网络。点Import File to AnswerNetwork从第一步保存的文件中导入答案网络。有四个标签:Assessment Tree在答案网络要素中设置要评分的项目,如图8所示;Connectivity Test可以用模拟模式中创建的PDU测试连通性以作为评分项目;Overall Feedback设置完成或未完成的提示文本;Settings设置考试时间限制和动态显示得分比值等。

 

图8 活动向导—答案网络

第五步:选择Initial Network设置初始网络。点Import File toInitial Network从第一步保存的文件中导入初始网络。界面中有两个标签:Locking Options限制考生能够使用的操作功能,例如在此禁止考生操作设备的配置标签,考生只能从桌面或者命令行方式进行配置,如图9所示;Initial Network Setup设置初始网络中设备已定义的项,如图10所示。

 

图9 活动向导—锁定操作

 

图10 活动向导—设备定义

第六步:保存考试活动为pka文件。

第七步:操作考试。将第六步保存的考试活动pka文件给考生,考生双击用Cisco Packet Tracer打开进入考试,如图11所示,考试过程中,可以点Check Results查看具体的得分和失分项,如图12所示,考试完成后,考生用主菜单File的Save As Pkz项保存考试结果,并提交给监考人员。博士论文,活动向导。

 

图11考试界面

 

图12 活动评分

4 总结

Cisco Packet Tracer不仅提供了网络配置的练习平台,而且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良好的辅助工具。博士论文,活动向导。在此主要从仿真PDU转发流程,物理工作区展示现实环境,活动向导进行技能考评等三个内容举例论述,这些特殊的应用为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冯昊.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狼人传说.Packet Tracer 5.0软件使用教程深入详解[EB/OL].blog.chinaunix.net /u2/79877/showart_1335028.html,2008.

[4]小漏.gns-3教程[EB/OL].netemu.cn/bbs/thread-1750-1-1.html,2007.

技能教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写作教材 泰国 对比

写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公认的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授者与学习者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养成,都要凭借教材来得以完成”,因此教材编写的水平高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直接而深刻。笔者自2014年8月起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任教,承担了汉语专业大三学生两个学期的写作课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学校提供的教材是《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以下简称《实用》),第二学期则是《汉语综合写作教程》(以下简称《综合》)。这两本教材都出版于2009年,编排可谓各有所长。文章主要从二者的教学对象、编写理念、教材体例、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反馈情况,尝试提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初级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泰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用》与《综合》两本教材的情况对比

1.教学对象

《实用》适合母语非汉语的、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综合》的教学对象是达到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可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年级写作课主干教材,也可供其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或作为HSK写作训练教材。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汉语专业从大三才开设写作课程,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因而这两本教材都比较适用。由于写作教学的非母语性以及写作自身的复杂性,在中级阶段开始进行写作教学是合理的。就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实用》的例文普遍偏难,学生表示生词太多,仅看懂例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模仿例文进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学生认为《综合》的难度比较适宜,也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写作。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这是对一部合格教材的起码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难度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编写理念

《实用》贯彻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多层次、多种类的训练项目,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为了符合实际和适于应用,《实用》基本涵盖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文体,尤其是应用文部分,从最为常见的请假条、启事、书信,到申请书、邀请信等,内容可谓丰富而全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些“以意义为中心、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使之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体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念,遵循认知语言学的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结构入手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构思技巧,培养合理构建文章的能力。《综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每课都配有思路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文章的主体结构,归纳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思路图是写作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思路图完成文章构思,最后学生的写作成果普遍较好,可见《综合》对于锻炼学习者的写作思维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体例

《实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语写作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应用文,第三部分为记叙文,第四部分为说明文,第五部分议论文。第二到第五部分介绍具体文体的写作,每个部分都包含“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个板块。在“写作训练”中设置了写作指导、例文、小词典、常用词句链接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此外,每部分后还专门安排了“汉语词语知识”板块,介绍近义词与反义词、汉语中的谐音等专门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写作知识”和“汉语词语知识”两部分较难,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前者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后者则作为课外学习的材料,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由十五篇课文组成,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第一课专门介绍写作格式与标点符号。每篇课文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写作要点、范文展示、思路图、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在部分课文的思路图后,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范文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配有例句),供学生写作时参考。这与《实用》中的“常用词句链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两本教材都注重提高学习者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与泰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相符的。与文章的结构相比,泰国学生往往更关注词语、语法使用的正确性。此外,《综合》还配有一张CD-ROM光盘,包含课文朗读录音、课前思考及思路图的动画等,一来方便教师备课,二来便于学生自学。与《实用》相比,《综合》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与立体化。

4.练习设计

《实用》的练习安排在“写作训练”板块中,例文后都设有相应的练习,形式主要包括缩写、扩写、看图写、听后写、观后写、读后写等语篇层面的练习。因为应用文格式比较固定,所以这部分还专门设计了修改错误一类的练习。另外还有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等练习形式,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用》中的练习数量较多,可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练习。

《综合》的练习集中安排在“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两个板块。“写作训练室”的练习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主要分为限制性表达训练和自由表达训练两大类,具体表现为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等句子、语段层面的练习。“写作修改室”则提供两篇保留了学生常见偏误的习作,通过修改文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语和语法知识。与《实用》中的练习相比,《综合》更注重提高学生对句子、语段层面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这与大三学生的汉语水平更为相符。

二、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

基于以上对《实用》和《综合》两本教材相关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写作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的初级写作课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应当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相符。泰国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写作课,属于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实际汉语水平,教学内容过难会使之畏难情绪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初级写作教材应用简明浅显的语言简要地介绍汉语写作基本知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汉语词语知识等内容是较大的学习负担,在初级教材中可不介绍。此外,例文中的生词不宜过多,语法也不宜过难,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由于泰语书面语中不使用标点,而标点符号是汉语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教学之初向泰国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相关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中穿插修改标点符号等练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第二,教材体例不必拘泥于体裁的限制,更应当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写作教学初期,学生对于具体的写作技能和过程还不熟悉,此时若要求他们学习并区分不同的文体,无疑是难上加难。《实用》明确区分了不同的文体,并在“写作知识板块”介绍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而《综合》则不同,以课文为中心,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编排方式值得借鉴,但缺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略显不足。应用文涉及请假条、启事、书信等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格式较为固定,比较易于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级写作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文,简要介绍相应的应用文格式和要求是有必要的。

第三,练习设计应当注重句子、语段层面的训练。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母语写作教学,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语句的准确连接、组句成段的方法以及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等等。尤其是在写作教学初级阶段,这些内容应该作为练习的重点,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二来也可为高级阶段语篇层面的训练做准备。

口头表达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泰国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初级教材中可适量安排相关练习。教材注重学习者的表达和参与,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舒年.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汛.汉语综合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