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医德医风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教育 市场经济问题与对策
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主力军的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大学期间是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医学新生进行良好的医德教育,对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战略认识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医学人才德、识、才、学、体诸要素形成的基础,是医学生立足社会、自身成长的需要。医学院校要抓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要对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教育对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专门医学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医技良好的医学生,更要培养医德高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医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医学学科科学性强、实践性强、服务性强的特点,结合教学医院的德育工作的实际,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包括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道德体系趋于多元化、功利化,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给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三)加强医德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卫生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培养医务工作者优良的行业作风是我国医疗行业的一项紧要任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不仅要从医疗卫生队伍的精神文明抓起,关键要从医学生就开始进行培养。因为我国医务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是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途径。要想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活动中能自觉遵守医德义务,在校教育阶段就必须注重医德医风教育,使其形成稳定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医德教育被置于一个广阔的多维空间,德育内容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做出相应的调整。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而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德教育时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医德教育内容的陈旧、目标单一,再加上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一)在德育教育上,缺乏长效性的医德培育机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德教育课程,学生的医德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实践性较强的医德培育机制,并且比较忽略医学生道德心理的培育。医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对医务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是长期性、系统性、制度性的。然而,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二)在学校定位上,医德教育地位边缘化
目前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理论教学实现的,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能调动学生的知、情、意等多种学习因素,很难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医德教育的一些概念和原理过于抽象,没有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实例研讨,这种教育形式单一、呆板,使得医学职业道德教学的效果甚微。
(三)在教学实践上,医德教育效果说教化
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要求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望、问、闻、切等诊断技术,还要使用先进的诊疗手段,如CT、核磁共振、EBT等。导致学校教育唯医技医能至上,忽视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学生专业技术过硬而人文素质欠缺,职业道德缺失。特别是进入临床即将毕业的医学生,面临就业、升学诸多压力,学生的职前教育更是一片空缺。
三、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我修养树立起来的。医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可塑性很强。因此要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坚持正面教育,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他们,使他们明辨善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敬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
(一)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医德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是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的有效途径。例如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采用报告、演讲、展览、声像教育等形式,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榜样,对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重要作用;开展创建文明班组活动,将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从而促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强化医德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医德教育的重要基础。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比任何教材都重要,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医德医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医德风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更能令学生信服,特别是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还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敬业奉献,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因此,医学院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其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做事、做人的态度,而这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人格示范作用。
(三)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医德教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实践是进行医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素质。医务工作者最需要合作精神,如一台手术的实施需要几个人的参与,一项新技术的开展需要许多人的团结合作,而当前大学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欠缺团结合作意识,所以,在社会实践中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通过开展进社区、医疗扶贫活动,参与附属医院的比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医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四)在临床实习中强化医德教育。临床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确立信念的关键时期。医学生进入实习期,势必受到来自不同渠道和负面的濡染,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通过加强临床实习期的医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督促实习生从新的平衡中找到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坐标,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显得尤为必要。
(五)在校园文化中强化医德教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医德形成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海报、条幅,特别是校园网等有效手段,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医德高尚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或直接邀请他们给学生作报告,使新生亲身感受榜样的高尚医德和崇高人格,加深对医德的理解和体悟。
(六)在网络平台中强化医德教育。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园网络平台,开辟校园主流网站,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资料库”,以文字、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形式展现医德医风现状、医患关系、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卫生状况及医学最新进展等多方面内容,再逐步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网”,并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和讨论。切实抓好德育教育网络化的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不断增强医学院校网络的教育功能,使医德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融入医学生的文化生活之中。
总之,医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多元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个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发扬中华医学的优良传统,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医德,使大学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是医学院校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思维、新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引导与示范,使医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继贤.医学伦理学简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关键词:实习生;管理工作;服务技能
实习是医学生毕业前的重要学习阶段,专科医学生的实习占学制的三分之一。因为学生在校时间短,理论学习知识内容有限,技能操作时间少,如不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则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此应加强对专科医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医护人员。近几年,我们对专科医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做了大胆的探索,实习医院对我们的学生均非常满意,得到了历届学生的好评。
一、严格选定实习医院
1.每年在学生实习前的一个学期,我们都对所有的实习医院进行考察,包括技术水平、医院设置、医德医风、床位医院等级等,进行全面考察。对省内外知名度较高、带教认真的、学生实习反应好的医院保留,学生反应差的淘汰。而且每年均对群众反应好、信誉度好的医院进行全面考察后认定为新的实习医院。
2.选好定人员负责全程带教。选定好实习医院后,我们和医院医政科协调,由医院医政科提供高年资的、有责任心、医德医风好、中级职称以上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承担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带教任务,实习结束后有实习生对老师做出评定,以确定能否承担以后的带教工作。
二、加强实习前的技能培训
在实习前的一学期,我们对各系部布置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工作,选定高年资、有临床工作经验的老师参加培训,利用星期天和晚自习时间,分组进行。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每一项操作都要认真操作,并要求完全达到临床要求,并当场考核,记入毕业考试成绩。因为我们要求严格,所有即将实习的学生均达到了要求指标。
三、实习前的准备
1.实习前的动员会。在即将实习前,我们把实习手册发放给学生,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其内容,然后召开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布置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医德医风的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如何培养,怎样协调人际关系等,作以全面布署。并让刚刚实习过学生谈实习体会,向师弟师妹介绍实习经验,使他们不致于在实习过程中走弯路。
2.选好实。当实习医院和实习生确定后,我们通过辅导员推荐和考察,指定有管理和有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实,负责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全面工作。
3.亲自送学生到每个医院。每年我们都选派有责任心的老师,亲自带队把学生送到目的地,安排好住宿,面对面地把学生交给实习医院,并要求医院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管理,实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于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四、实习中的管理
1.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我们要求医院对实习生进行短期培训,包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加强医技实践,医德医风的教育等,对违反医院的制度的实习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使实习生对自己有所约束,以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我们要求医院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特别是要求带教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对病人如亲人,态度和蔼,检查病人认真,拒收红包等,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去影响实习生,并定期邀请医学名人或医院的知名医生、先进模范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的专题讲座,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培养实习生的良好职业道德。
3.加强临床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实习中,因每一个科室实习时间比较短,因此我们要求他们每到一个科室必须尽快了解本科疾病,争取多参与实际技能操作,遇到问题多请教老师,多动手,勤动脑,把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加深其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同学们在不同的科室实习,可互相介绍病例,并到病房检查和询问病人,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以督促其理论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我们定期去医院检查或通过电话和医院负责人、实联系,要求医院对实习生定期考核,以督促实习生的学习。
在实习结束前,我们要求医院对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学校在毕业前给予表彰。
五、实习后的总结
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大会,让优秀实习生谈体会,让有经验的医院谈工作的经验,以利用开展以后的工作。由于我们对实习生加强管理,因此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实习生。例如在2007年“8.29”三门峡煤矿透水事故中,我们有两位实习生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勇于参加抢险救人,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不怕危险,勇敢救人,荣立二等功,得到当地群众和医院赞扬,医院把喜报寄到了学校,我们也对这两位学生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生对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在实习中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知识,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实习医院对我们的学生也非常认可,虽然医院每年接收很多学校的实习生,但惟一满意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虽然医学生的实习时间比较短,只要我们加强对实习生的全面管理,专科生完全可以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毕业后完全可以很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以高水平的医学技能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苏积英.加强中职卫校实习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8,(9).
[2]袁爱梅.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探讨[J].素质教育论坛,2008,(9).
[3]杨佳黎,龙兴跃.浅析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2).
[4]赵亭,张宗明.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4).
(一)临床研究生对职业的认知和情感在职业选择目的和个人价值体现的问题上,临床研究生都认为“社会地位高”是首要因素,真正因为个人理想而选择医学专业的同学只占18.8%,说明在培养研究生的医德情感和信念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理念至关重要,而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内化方式便是加强医德教育工作。多数研究生对待病人的态度是“有耐心,热情服务”,这反映在临床工作中,他们能照顾病人内心的心理感受,服务意识比较强,但仍有超过10%的研究生把自己当着病人的“救世主”,服务意识淡薄,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良好服务三者兼备的标准已取代了以往占主流的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二者兼有的“好医生”标准,这也表明新时代的临床研究生的观念正在逐步更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表1)。
(二)临床研究生对医德重要性的认识绝大多数(158人,占84.9%)研究生认为医德是医生的灵魂,166位研究生(占89.2%)认为医德对医生同样具有制约作用,认为在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是有必要的研究生有175人(占94.1%)。但仍有少部分研究生没有意识到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医德教育可有可无(占3.7%)或者没有必要(占2.2%)。而对医德的怀疑,表明他们自己也在反思道德的规范制约力量,从而间接表明医德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临床研究生对医德教育形式成效的评价调查显示,导师的言传身教被认为是医德教育成效最好的形式(显著率达63.3%),其次是医疗社会实践,这两者为医德理论应用于医德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研究生医德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的教育成效则一般,反映了《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虽然能让临床研究生的医德理论素养有系统的提升,但其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研究生感到枯燥,影响了医德教育的成效;成效较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其成效一般或者没有成效的共占77.3%),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公共道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造成的,今后应将医德教育作为临床研究生德育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力量,强化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成效,让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表2)
(四)临床研究生对“医院追求医德医风与追求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在医疗实践中,医院追求医德医风与追求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在转轨过程中因过度追求利益,医德医风建设涌现出新的问题,医德出现滑坡。调查显示:有41.2%的研究生认为追求医德医风与追求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50.7%认为两者间并没有矛盾;被调查的研究生中有68人(占36.6%)认为救死扶伤应放在首要位置,有32人(占17.2%)选择经济效益第一,其余学生认为两者应尽可能保持统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医学教育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当下,对于如何处理好医德医风建设与经济利益的客观需求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当前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目前,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来自社会、学校以及研究生自身。
(一)社会消极因素冲击了临床研究生对医德教育的价值评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他们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又加上一些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影响,导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时常发生,许多医务工作者都表示对职业缺乏信心的担优;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如一些医生生、冷、硬的服务态度、收受“回扣”和“红包”以及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另外,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唯技术论”,容易导致片面强调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良好服务和高尚医德所产生的正面社会效应。类似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给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教育传达了不良信息,诱发他们对医疗职业的不安全感,部分临床研究生受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利益和医德品质之间存在困惑,使其对医德教育的认同度降低,从而影响临床研究生对医德教育的价值评价。
(二)医学院校自身原因影响了医德教育的成效医学院校的学科设置大多以自然科学为主,人文课程的比例往往很小;课程设置方面没能从医学专业特殊性的角度出发,比较偏重于医学专业课程,导致医德信念缺乏系统的培养;医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有限,未能形成有力的学术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但其医德教育专业知识仍有欠缺;在临床实践教育环节中,一些导师侧重于对临床研究生传授医疗知识及临床诊疗技术手段,往往忽略了对其进行医德信念教育。这些都使临床研究生不能充分认识医德信念在自身技能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限制了医学院校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开展。
(三)临床研究生对医德教育重视不足部分临床研究生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认为只要学好医学知识,掌握好医学技能就行。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只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往往忽视了医德素质的考量和评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临床研究生出于择业的实用性,只埋头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人文修养,往往忽视自身医德素质的养成。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成长,习惯了被关心和关注,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没有建立替别人着想、主动关心他人的行为模式,从自身利益出发的思维习惯容易滋生个人本位思想;同时,作为医学生,他们涉世不深,阅历较浅,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缺乏对价值认识的科学基础,在人生理念上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缺少崇高追求和远大理想,很多临床研究生还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将来成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形象和责任,又受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不良事例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及道德选择上的迷失,忽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对医德教育的有效内化。
三、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思考
(一)完善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医德教育首先要通过课程得以实现,应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临床研究生的公共课,将先进的医德理念、热点的医德话题引入课堂,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就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讨。如怎样看待医疗救助与病人欠费,如何看待和对待“回扣”、“红包”现象,如何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案例的教学与讨论,逐渐培养临床研究生道德的判断力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临床研究生医德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他们对医德知识的掌握及对医德问题的分析能力。其次,通过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医德教育,即学校可侧重医德理论教育,而医院则侧重于医德实践教育。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培养,也促进了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可以获得“双赢”效果。
(二)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当前,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导师负责制,临床研究生结束半年的在校课程学习后,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和临床实践,这就决定了导师是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主—54—体。导师不仅是医学科学知识的继承人、传播者和创造者,也是医疗道德文化的桥梁和重要影响媒介。调查显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成效显著和较好的占93.6%,表明导师的示范、教化和熏陶作用对临床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全面推进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在临床研究生的科研和医疗实践工作中应采取措施,发挥导师在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研究生的情感认同,引导其完成由医德认识向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仰升华的心理过程,逐步完善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教育行为。
(三)重视临床研究生辅导员在医德教育中的角色作用辅导员承担着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提高辅导员自身医学伦理修养,通过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理论培训,支持辅导员开展医德教育研究,提高医德教育水平,促进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辅导员在临床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进一步负起育人的重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通过这种融洽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达到“亲其师”到“信其道”的情感转变,真正实现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医学职业道德的教育效果方能显著,教育也将实现其根本的功能。
(四)加强临床研究生医疗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贫苦百姓开展医疗保健咨询服务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临床研究生力所能及的。通过组织临床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奉献爱心,他们的责任感、事业感等多种医德情感容易被病人所回报的感激之情所触动,这种实践的体验对于每个临床研究生来说都是非常刻骨铭心的经历,所带来的医德教育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能让他们在为困难地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医德修养。
(五)占领网络新媒体等开展医德教育的阵地在当下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临床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对临床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有关医德教育的信息却很少,加强医德教育信息的网上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医德教育专题网站、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对医德教育进行渗透,强化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实效。同时,新闻媒体也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比如对“温暖哥”纪名扬同学的报道),对科学的理论进行宣传,让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播,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弘扬社会的正气,最终营造一种和谐的公民道德建设文化氛围。
[关键词] 高职医学专业;素质教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10-0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现就我院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谈以下几点体会:
1 高职教育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1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教育的本义和宗旨,并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要推行素质教育,即加强素质教育。而在高职教育具体工作中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德智体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现在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强调素质教育不能把学习知识与提高素质隔离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而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学校里包括教学在内的一切活动的始终,努力做到学习知识与提高素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1.2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教师不能满足于仅仅传授知识,更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要把课上活,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认真地进行改革。同时,素质教育不能灌输,只能靠潜移默化来培养。光靠几堂课或几节报告就想提高素质,是不切实际的,要靠学校和社会的综合作用,在学校内部更要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进取的氛围。
2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说:“对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内容要有明确的表述,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对于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来说,其中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也是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有良好的医德(医院职业道德)就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和自我修养,这一切应该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抓起。
3 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3.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疗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窗口。医德、医风是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实际上,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因为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常常形成一时的热点。由医德、医风恶劣造成的事故尽管不多,但是影响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谴责。医德、医风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工作作风。医德、医风的起码要求是职业道德,即尊重病人,对病人负责,医疗行为自始至终都认真、规范。高标准的医德、医风要求做到对病人极端地热忱,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把道德原则转化为医护人员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因此要靠道德的力量,强调责任感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医德教育,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3.2 要培养医药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渗透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职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为此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护理实践课上,真人实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病人的痛苦,从而加强他们的为医学事业做贡献的决心;检验专业实践课上,让学生以自己的血液做样本进行化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到药房,与病人及家属亲密接触,亲身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之重,加强了他们从事医学事业的自豪感,从而热爱医学事业。通过以上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道德素质。
3.3 德育为本,教师应以身作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要“言传身教”,不仅要"言",而且还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胜过说教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必须严格,他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一个上课马虎的教师要求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是不可能的。“言传身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太刻意,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为此我系教师做了大量的尝试,首先,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大院校、医院、药房、药厂等地进修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过硬的理论联系实践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可敬的;其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关心学生们的生活情况,严中有爱,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爱护,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最后,教师能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聊天,谈理想谈生活,让学生认为教师是自己的师长和朋友,感到教师是可信赖的,能够与教师交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 临床实习生 思想政治教育 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9
Exploration on Integration of Interns' Clinic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ion that it pu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inical interns as the main methods and ways; Established the internship management network; Obtain students thought tendency; Build system of teachers teaching; Education training by a variety of forms, promote the medical ethics behavior curing; Perfecte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a long-term working mechanism and so on strategy.
Key words stud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将来的行医态度与行为方式。①由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培养一名政治坚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传统的医学教育要求临床实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将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尤其要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我国当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患冲突不时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实习生教育不能仅限定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医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医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是顺应时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临床实习生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德教育是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要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一手抓综合改革,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医学生的最后一年实多是在临床医学院完成的,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医德教育,是培养临床实习生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各临床医学院的职责所在。
医德是处理医生与患者、医生之间以及医生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准则,它的本质是职业道德,但它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里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从医生这一特殊职业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良好的医德是临床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教育不仅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风尚,促进实习生对病人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更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在加强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除了教育他们树立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安全和责任意识之外,还需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修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综合素质等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医德教育其实是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做法
2.1 构建实习管理网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临床医学院作为实习生管理教育的主导,必须构建医院―临床科室―带教导师―实“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网络,才能够无缝隙、零距离、全方位掌握临床实习生思想动态。医院成立临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决策,全面监督指导医院临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学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具体负责实习生管理的老师组成。临床科室设立教学秘书,教学秘书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养较强的医生担任,负责制定实习生在本科室的实习规划,安排实习生的带教老师,组织操作技能考试以及出科考试等。教学秘书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和临床实习生的直接联系人,要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责,使实习教学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并及时了解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实习生的特点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实习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教老师在对临床实习生带教的同时,选择在实习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能够以身作则的优秀实习生作为实,及时了解实习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反馈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使带教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发展,从而在临床医学院内形成一个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临床实习管理网络,保证临床实习带教质量。
2.2 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与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最为接近的过程,②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院选择业务精湛、技术优良、医德高尚的临床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不仅指导临床实习生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医学知识,还应重视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临床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注意人文精神培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关心体贴病人,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与换位思考。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临床实习生不仅有示范作用,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文修养也会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观和医疗行为。尤其是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坚强品格和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力和感染力。③
临床医学院通过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如住院医师规范化专项培训,赴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进行研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实习生临床带教导师。临床实习生到达医院后,由指定的带教导师负责带教,实习完成后教学办对带教质量进行考核。从而充分发挥带教导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促进临床实习生知识、技能、医德共同提高。
2.3 举办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促进医德行为固化
临床医学院可以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临床实习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情感认同的内化、医德行为的固化。多形式、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相互交融,达到医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医德教育的完美结合。一是通过典型医德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临床工作有太多的典型医德案例,如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小处方”好医生王争艳等,带教老师在查房、病案讨论的同时,穿插以医德典型事例,以典型事例中表现出来的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精神,鼓励临床实习生关心、体谅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对当前社会上个别不良医德医风现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实习生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二是定期聘请卫生系统中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作报告,通过讲述知名专家的优秀事迹和亲身经历,激发实习生对楷模的仰慕、崇拜和追求,从而更加热爱医学事业。三是加强临床实习生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临床实习生不仅应具有保护病人隐私,为病人着想的意识,在当前医患纠纷频发的医疗环境下,还应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实习中,组织临床实习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了解医患双方享有的合法权利,明确临床实习生法律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及工作职责,从而使实习生学会如何正确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四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如开展“雷锋活动日”、“五四青年节”表彰、“趣味运动会”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让临床实习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医院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临床实习生,使临床实习生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人文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让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内化于心、固化于形。
2.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院建立了实习考核制度。然而,对临床实习生的考核,往往着力于对其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的考试和考查。虽然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对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的考核评价体系,但并没有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医风考核,造成临床实习生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医德修养、人文素养的自我培养和修炼。临床医学院应积极探索建立对临床实习生的医德考评,建立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使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医德评价有据可依。另外,在考评内容上适当增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在出科考试卷面试题中,适当增加医德修养及人文知识的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中增加对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促使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医德教育科学化、常态化,从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 结语
临床实习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在实习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医德,直接关系到从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满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实习阶段开始重视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是培养符合当代需求的现代化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
注释
① 姜交德,张天一.从当前医患矛盾激化谈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