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3、要求中心中级以上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鼓励积极撰写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论文,争取参加高品质的学术交流或骨干培训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xx”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病程迁延,多呈慢性,致残率较高,主要危害劳动力人口,极易造成家庭贫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拒绝治疗,给救工作带来困难。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的情况,配合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积极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争取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政府救助。
八、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
一、具体分工
(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含艾滋病)、免疫规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社区卫生诊断和居民健康档案、协助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与管理、老人保健,与妇幼保健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市健康教育所负责整体健康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市皮肤性病防治所负责除艾滋病以外的性病的预防控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五)市胸科医院负责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六)市精神病医院负责精神卫生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残疾人康复指导和训练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管理等社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职责
(一)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质量考核标准和人员岗位要求。
(二)开展人员培训,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岗位人员培训和专题项目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岗位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市级防保机构举办师资培训,由区(县级市)级机构负责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岗位人员实施全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级防保机构联合区(县级市)机构开展专题培训。同时市级防保机构应根据需要安排区(县级市)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到本机构进修。
(三)组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测和技术指导。市级防保机构应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定期对各区(县级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质量监测和技术指导。每年至少应对每区(县级市)监测和指导2次,并做好工作记录和监测意见反馈,监测情况作为各区(县级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平时成绩备用。
(四)实施年度工作质量和绩效考评。市级防保机构应认真制订所负责工作项目的绩效考评指南和操作表,在市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按照《*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实施年度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评工作。
(五)推广公共卫生适宜技术。
三、有关要求
(一)市级防保机构应按照年度《*市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和工作职责制定每年的社区公共卫生计划,并组织落实。同时应确定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实。
(二)市级防保机构应按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总体要求,根据《*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下沉基本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引。
(三)市级防保机构应按照职责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公共卫生项目规范管理点,作为市级机构的工作窗口、技术实验田和管理示范点。
(四)各区(县级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和督导本辖区防保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并采取措施督促辖区防保机构及时将基本预防保健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监督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强化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惠及辖区居民的民生工程。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管理和督导考核,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卫生监督协管制度顺利实施,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享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
二、明确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任务目标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主要任务是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的要求,协助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巡访及报告、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巡查、职业卫生咨询指导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工作。目标是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实现卫生监督功能下沉,执法监督关口前移,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到2013年底,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卫生监督工作站,配备卫生监督协管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聘用1名以上卫生监督信息员。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体系
(一)卫生监督协管机构设置。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卫生监督工作站,接受上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和业务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业务工作由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管理和考核。
(二)卫生监督协管人员配备。每个卫生监督工作站至少配备4名以上在岗的工作人员,专、兼职负责本区域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卫生监督工作站负责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担任。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聘任1-2名卫生监督信息员。
(三)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聘任与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员应当具有公共卫生、医学或法律类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能胜任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经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用,报区卫生局备案;由区卫生局统一颁发《卫生监督协管员证》,报市卫生局备案。卫生监督协管员统一配备卫生监督标志服,不佩戴号码胸牌。协管员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实行双重领导,日常工作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协管业务工作由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管理。
卫生监督信息员应当具有医疗、卫生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医(技)士以上职称,能胜任卫生监督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聘任、日常管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工作站进行考核。
(四)房屋设备配备及管理制度。落实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办公用房以及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卫生监督工作站悬挂标牌,配备办公桌椅、电脑、电话、取证设备、文件盒和档案橱等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主要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协管员工作职责、廉洁自律规定、投诉接待制度、案件交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等。
四、落实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责任
(一)区卫生局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导。区卫生局制定全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卫生监督工作站,明确卫生监督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务分工,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顺利开展创良好条件。
(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的实施管理。制定全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计划、检查考核标准等、指导全区协管员培训;对全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实施辖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为辖区居民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提出考核意见。依法处理协管员上报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违法案件。
(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承担辖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负责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落实办公场所及设施设备,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管理,按照服务规范开展协管服务工作,并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信息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质量。
(四)卫生监督协管员履行卫生监督协管职责,掌握被协管对象基本情况,建立底册和管理档案。按规定开展巡查,填报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协助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对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员进行工作指导,汇总上报其提供的有关信息。卫生监督协管员无行政执法权(有执法证的除外),其检查记录可作为案件来源。
五、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
(一)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水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全区卫生监督协管员骨干培训。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制定我区的具体培训计划,加强对协管服务的培训指导,使协管员熟悉服务流程和工作要求,提高协管服务指导水平和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级卫生监督信息员进行培训。到2013年底,卫生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参训率达到100%。
(二)规范管理,全面塑造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标准化形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实行全市“六统一”,统一规定“卫生监督工作站”标示牌样式及悬挂位置;卫生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证件样式;卫生监督工作站上墙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内容、制度、职责、流程的内容及样式;卫生监督协管档案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日常使用的表格文书格式以及协管员统一着卫生监督标志服,促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建设。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重点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站的硬件和内涵建设,提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年内,要求所有社区卫生监督工作站建成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定完善、硬件设施齐全、协管服务规范的示范点。
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一、工作目标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实用、便捷和有效的康复服务,有利于残疾人改善自身机体功能,增加自理、自立能力,有利于残疾人提高自身文化、思想素质,增强劳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利于整合发挥家庭和社会各种力量,促进健全融合,提高社区和谐文明进步。
二、创建时间:2007年1月——11月,11月迎接市残联的考核检查。
三、创建任务
(一)、组织管理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街道街道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之中。
2、成立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
3、街道有专人负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4、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配备1—2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员,每个居委会均配备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5、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并开展工作,配备1—2名经康复培训的医务人员。
6、建立社区精神病人日间康复照料机构、智障人士活动机构(阳光之家)、残疾人辅助用具服务社并开展工作。
7、利用社区机构资源开展工作。
(二)、经费保障
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5元安排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
(三)、服务内容
1、开展社区康复资源调查。
2、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所辖社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管理和应用;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员、社区康复协调员为得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
4、建立社区疑似残障者报告制度。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6、为无法进入机构康复的0—6岁残疾儿童落实社区康复训练。
7、对无法入学的学龄期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送训上门服务。
8、对精神残疾人提供监护和防治服务。
9、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站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残疾人健康体检服务、脑瘫儿童集中训练等工作。
10、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
11、开展重残无业人员养护服务工作。
12、开展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
13、开展残疾人辅助用具适配服务。
14、对0—18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信息管理数据库、成年残疾人康复信息管理数据库(含残疾人用品用具数据库)进行动态维护。
1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在康复医疗、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转介服务。
16、有效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参与社区康复工作。
17、进行现场调查,得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满意度。
(四)、人员培训
1、街道专职管理人员、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员、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每年参加不少于30个课时的继续教育。
2、社区康复医生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30个课时的康复业务培训。
(五)、宣传教育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人群进行以残疾预防、康复知识为主的宣传教育。
2、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
3、利用“爱眼日”、“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4、残疾人主要活动场所有宣传材料发放点。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责任管理
1、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街道创建规划中,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有关综合性措施,并列入街道年度考核目标。
2、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残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参与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职责,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制定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康复工作制度,解决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社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1、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完善社区残疾人康复的工作机制,协调组织社区内相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2、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有需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上门医疗服务,大力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咨询转介等服务。
3、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工作,包括社区文化站、健身苑点、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社区机构,利用这些机构的设施和人员,切实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