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梁晓春,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在中国核心医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营养治疗学》和《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副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诊疗手册》和《临床营养学》等。作为编委参加16部学术专著编写。主编科普丛书《作自己的营养医生》、《临床营养解决方案》、《营养与疾病防治241问》、《非典型肺炎营养防治90问》、《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饮食自疗法》、《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营养门诊》、《宝宝的第一口食谱》等45册。

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1选好题材

生物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好题材开展科技活动呢?学生们经常无从着手,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选择好题材。选好题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题材难易适当、大小适宜,具有可行性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学生能胜任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与题材相关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时间、产地等可行性条件,切忌脱离实际。当然,小论文题目不宜太大,范围要适当,这样才能有利于搜集资料,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题目太大太广,学生无从着手,容易半途而废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如“洛阳市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题目范围太大,在教师张颖的指导下改为“洛阳五中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如“洛龙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题目范围也太大,在教师张会娟的指导下改为“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后,15名学生经过分工,历时两周,对不同地理位置的20个自然村、30个家庭、4家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涉及生活用水情况、农业用水情况、乡镇企业用水情况。学生们通过调查,呼吁全社会要保护水资源,提醒身边的人要节约用水,同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其中《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获2008年河南省初中生物优秀科技小论文评选一等奖(以下简称省一等奖)。

1.2题材要新,要有创意

创新是科技小论文选取题材的重要特点,也是选题过程中值得努力和追求的地方。学生选题中提出的事实资料,对既往的理论有所补充甚至发展,或是对同一问题已有过资料,但还需要结合当地当前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仍然是新的、有创意的。

如王金菊老师辅导的学生焦梦迪所写的《鱼的再生》一文,发现小金鱼可以再生出尾来,并配有彩色照片,这补充了再生动物的种类。又如从2008年1月30日开始,50年难遇的大雪席卷中华大地。学生通过新闻知道了政府在道路上撒盐除雪,便于人们出行,但学生不清楚撒盐除雪的道理,于是便询问教师,几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搞清楚了撒盐除雪的科学道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追问学生“撒盐除雪”有没有危害呢?几名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撒盐除雪后的思考》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资料收集

小论文资料收集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它为小论文的写作准备了素材。如相关的调查资料、实验数据、观察结果等。根据选题特点,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力求准确、实际,结合课题特点。

2.1观察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在自然常态下进行。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的基本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如《鱼的再生》一文中,小作者观察了小金鱼的尾巴被大鱼咬断后再生出新尾的过程,并配有不同阶段的彩色照片,使人明白了小金鱼的尾可以再生的事实。

观察的一般要求:①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②制定好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因只供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察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③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2.2实验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实验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其结果论证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2.2.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如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马妍娇同学在学习了“茎的疏导功能”后,利用一枝白色玫瑰在蓝墨水里放了十二天后,变成了价格不菲的“蓝色妖姬”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既验证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节俭的习惯和孝敬父母的品质。崔凤娥老师辅导的《“蓝色妖姬”,智慧的爱》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2.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②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③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④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⑤观测指标的确定:观测指标对自然科学来说是一种标志,即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示研究对象中某些特征可被研究者或仪器感知的一种现象标志,通过它可以推测某些特定的事实,并从中得出特定结论。好的观测指标的要求是有用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灵敏性,对人还需是无害的,简言之,观测指标要求可观察或可测量,最后都要达到可记录。⑥在确定好观测指标的前提下,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洛阳市第三十中学李静老师辅导的学生廉晓云在《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中做了4组对照实验,以探究化肥、无根剂对黄豆芽根长、茎长、子叶大小、茎的粗细、根形与根毛数量、湿重、口感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实验对比发现:4号盘——加复合肥和无根剂(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最粗,最好看,产量最高,这就是不法商贩用化肥、无根剂等发黄豆芽牟取暴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我们应该自己动手发豆芽,才能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的倡议。《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3调查报告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般由调查者通过问卷、访谈、考察测量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其中,收集资料是调查的重要环节。

2.3.1问卷调查法

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并征询意见。如洛阳五中张颖教师辅导的学生张亦舒等所撰写的《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前编写了调查问卷,对该校七年级16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分别用了4幅柱形图和1幅饼状图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建议“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同学继续保持;饮食习惯欠佳的同学从小处着手改正;营养过剩的同学加强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营养不良的同学多补充营养。希望大家合理膳食,吃出健康。”《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获2009年洛阳市一等奖。

2.3.2访问调查法

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张会娟教师辅导的学生张茜等所撰写的《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使用了访问调查法,在此不再赘述。

2.3.3考察测量法

研究者以测验量表进行实地考察测量,获得第一手相关资料。如洛阳市26中学王运来老师指导的学生王嘉吴等所撰写的《超薄塑料袋的调查报告》一文,是在2008年6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开始执行后,学生看到菜市场和有的商场仍使用超薄塑料袋,又看到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清理出来大量的超薄塑料袋,由此,学生们选取洛阳市解放路23号院第3栋楼住户进行实地考察测量,统计分析后为“限塑令”的进一步落实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发出“拒绝超薄塑料袋,从我做起”的倡议。

运用调查法收集资料时应注意:①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②拟定好调查计划。包括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和调查进程。③选择和编制好调查工具。包括制定调查表格、观察记录表、问卷、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④实施调查后对收集的调查材料要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并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生生物科技小论文在资料收集方面,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文献研究法、采用网络在线投票调查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述。

洛阳市初中生在近两年的河南省中学生生物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有8篇小论文获省一等奖,15篇获省二等奖。科技小论文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帮助初中生选好题材和学会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利于学生写出具有初步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的小论文,便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教师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

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膳食营养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健康的来源。正确的营养膳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此十分忽略。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因此,借此项目得出大学生营养膳食的现状以及对待饮食的态度,并探究如何健康科学的搭配适合大学生的营养餐,让广大高校的大学生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的重要关系。所以,此项目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此项目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因为正确的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为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营养膳食结构,是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平。

我们对大学生营养膳食项目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优化膳食结构,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成都10所不同的大学。

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报告(RNI)等,查阅国内外营养饮食研究成果衡量当代大学生的饮食状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网上问卷与现实发放问卷结合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用Microsoft 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在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的具体目标

饮食是否科学,食物营养是否合理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包含两方面意义:‘首先是营养上主张的合理腾食(平衡膳食),指摄食者不仅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生理需要,而且应该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种生理上的平衡,:其次要达到饮食方式及经济上的合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当代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学生们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课题。这次课题主要是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

1、了解成都各大学的在校学生们 的膳食饮食结构。

2、通过网上问卷与现场发放问卷结合,收集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大致了解成都各大学生的基本膳食营养情况。

3、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参考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此次调查的结果的进行一个总结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对于成都各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4、希望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调查,总结,可以帮助解决到当代大学生关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题。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研究的原则。以国内外的各重大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科研成果,文献资料为根据,以明确清晰的目标对成都各大学的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且以确切的标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a: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b:由小组成员对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汇总,编制表格。C:查询网上的信息与各种书本资料对汇总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d:小组各成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e:对前面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科学的选择与淘汰。f:综合以上,得出结论。

五、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的阶段成果

从此课题开始以来,经过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卷的设计与制作,发放与收回,其中调查问卷还包括网上问卷。在我们的综合考虑讨论下,我们选取了成都的十所大学,包括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学院。最终,在小组成员和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之下,我们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864份。

经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以后,我们经过上面所列出的步骤对现如今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文字性的论文总结,其摘要为,当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与对策。其关键词:膳食营养,保持健康,平衡饮食,保持健康。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由于初期选择的学校不多,选择的学生太随机,也太少,故代表性虽强,但是针对此次的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而言,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还有就是作为经济系的学生来说,我们对于膳食营养健康方面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具体,还需要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以确保得到更为科学的报告。

七、课题下一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对各高校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2、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针对总结出来的综合信息,并参考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最终通过小组所有成员的交流,探讨,对此次的科研项目形成合理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报告。

3、最后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工作下,将我们关于这次的科研项目课题《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总结性结论报告转化为研究性的学术论文,并在有关的期刊上发表,为此次科研项目划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获得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论文分布情况 运动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论文数量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总数的46.34%(表1),这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科点开设较早、而其他学科点开设较晚有关,同时与80年代某些院校只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论文数量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物力学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运动解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总数也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3年中运动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养结构所致,该学科属基础理论学科,且与运动训练相关性不大所致。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劳与恢复、机能评定和心血管等范围内,其数量占运动生理方向研究总数的55.98%,这与目前国内体育期刊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员机能评定及心血管等方向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后,内分泌功能的调解、训练效果等与大众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将受到了重视,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如表3所示,营养是运动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1/3。在运动训练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的新观点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着眼于营养学的相关研究,如何应用合理的营养手段来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后恢复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运动营养及合理的恢复段在运动员当中推广使用,还须更多的人体实验作为更直接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近年来针对各种健身锻炼项目的训练效果的研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呈现了与运动生理方向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2.2.3运动解剖学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及体育运动在人体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运动解剖学方向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论文数量分别占该研究方向论文总数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选题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现象说明运动解剖学知识领域广泛,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解剖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一个学科发展基本成型的表现。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2.2.6 各专业方向选题特点的分析 从表2~6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方向的选题方向一方面呈现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存在一些共同点。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化方向对运动员营养补充问题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一新观点提出之后,营养及其他恢复手段成为竞技体育中的热门问题。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运动生物力学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选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动作技术分析(42.86%),其次是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体组织力学、动力学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论文选题也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数据显示,运动生理、生化、解剖和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中,运动生化指标的测定占相当大的数量和比例。尤其与运动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论文多采用生化指标对受试者进行评定,观察受试者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学训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另外,血常规、血尿素指标以及以血清酶的变化都是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机制性的研究中,如运动性低血睾,运动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问题,都需要对激素及激素受体辅助生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进,实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渐应用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来,例如对骨骼肌a―actin基因表达的研究,对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现代基因手段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 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山重水复路

现为全国特色诊疗专家的张世麟毕业于军校。本来从军的张世麟却突然转行从医,这事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1960年,他的胞妹患上肺结核,张世麟和家人辗转多处,耗尽了家资求医问药,谁知最终却没能治好妹妹的病。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张世麟不由万分感叹:国内有名的专家不少,却连个常见病都治不好。他从此痛下决心要做一名医生,医治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于是,他毅然退伍从医,开始了自费科研之路。这条路,一走竟然是四十余载光阴。

从立志从医到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前的18年里,为了在医学上开阔眼界,他踏访各地,走遍大江南北,广泛收集民间各种方剂,包括偏方、验方,秘方,希望能从古代先贤那里得到民间医术的精髓。1978年,张世麟终于得到攻读高等医学院校的机会。学习期间,在所有医学基础课程里,他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学,这门课程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思路,开阔了他的眼界。居里夫人,巴甫洛夫都是他崇慕的对象。虽然他以往没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也没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但他始终坚信“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张世麟开始越走越远,渐有建树,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战地黄花香

走上了医学道路的张世麟开始把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到医疗科研中。1992年,张世麟经多年研究与试制,发明了“汤膏银屑灵”,这是他向疑难病症发起进攻的第一声号角,这第一声就不同凡响。人们知道银屑病是顽固性皮肤病,素有“皮肤癌”的恶称,属于多发性或季发性久治难愈的病症之一。张世麟的“汤膏银屑灵”药理独特,该药品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治愈率,因此慕名前去找张世麟医治的人也逐渐增多。疗效的显著让多年从事药物研究的张世麟有了治疗皮肤病的更大信心。该项成果荣获辽宁省医疗一等奖,《鞍山日报》为此对张世麟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将张世麟誉为“角落里的神医”:《辽宁日报》也在头版对张世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表彰。1994年张世麟在其研制的“汤膏银屑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医药理念发明“抑制真菌癣药水”,以其更胜一筹的治疗效果再度获辽宁省医疗一等奖。

1994年,张世麟从中医的整体医学理念出发,综合多项技术和方剂,发明了“体内环保”制品“世麟十五光擦剂”,其药理在于有效杀死真菌,以达到“体内环保”的目的。该擦剂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可杀灭15株真菌,“世麟十五光擦剂”正是由此得名。该擦剂经验证后很快获准上市。使用该擦剂祛顽癣的优点是一不用打针,二不用吃药,三不用激素,四不用以毒攻毒,具有不含脱色剂、着色剂,本色营养,回归自然等特色。之后,该擦剂又经辽宁省药检所用白鼠白兔进行生物实验,实验报告显示:无论急毒,长毒均对脏器和组织器官无异样改变、质、效俱佳。此项成果荣获辽宁省卫生厅优质金奖,中国华佗杯金奖。就此项技术发明撰写的论文获全国首届百家之长特色疗法优秀论文一等奖、国际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优秀论文奖,国际创新发明金奖等奖项。张世麟也由于此项研究的成功而被编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他的技术成果使一大批皮肤病患者摆脱了长年被病魔纠缠的痛苦,重新回归到健康的生活道路上。

1996年,张世麟发出“绿色生命”的呼吁,并研制发明了“体内环保”制品“世麟春归葆擦剂”,后获准上市。它对人类最大的奉献在于,让人们彻底告别激素类抗过敏药物,依靠生物营养提高免疫力。就此项成果所作的科研报告荣获全国首届百家之长特色疗法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紫荆花医学金奖,国际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优秀论文奖。国际民族医药科博会优秀产品一等奖等。中央电视台《健康世界》栏目对张世麟及其科研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张世麟与皮癣擦剂》。该擦剂在国内引起了一定反响,让众多患者得到了福音。

由于张世麟出色的医学贡献,1998年他被国家公派出国,到澳大利亚作产品理疗讲述。《鞍山日报》《辽宁日报》以“治癣名家张世麟”,“闪光在国际讲坛上”,“轮椅先生澳洲之行”(由于创伤性骨折,张世麟当时是坐着轮椅出国的)等为题作了多次专题报道。他被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特邀为研究员。

接天莲叶碧

2002年,张世麟告别北京寿仁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的职务回到家乡,成立了鞍山世麟生物制品中心。由于张世麟在医学界的突出成就和贡献,中心被选为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定点基地、中国国际权威专家协会定点示范单位和世界健康学会联合会定点基地,张世麟本人也获得“中国自主创新优秀专家”“第七届中国改革优秀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对于张世麟来说,跨入医学研究领域就意味着永远的探索与进取。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在原有基础上开始积极采用中医方法进行癌症的研究和治疗。而早在1982年他便发表了第一阶段文章――《觅寻人病病因》,基于他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防癌攻略思路和理论。1999年,他又发表了第二阶段文章――《张世麟回避生物转化防癌术》,表明他在治癌、防癌研究上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