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夸家乡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纪山镇,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却是一个很有灵气的一个名镇。在她的西部是有名的纪山庙,古墓众多。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这里树木茂盛,小山错落有致,现已成为旅游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的游客前来游玩。
纪山盛产大米、鱼牧业发达。纪山鱼畅销全国各地,纪山的龙米色泽洁白、口感香甜,更是名扬国内外。
纪山的各个村都修了平整的柏油马路。这是纪山人民修建的,走在马路上,心情极其舒畅。田野里是辛勤劳动的叔叔、阿姨、伯伯们,是他们造就了我们美丽的纪山。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人们,我的心在家乡。
夸夸家乡的小吃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三年级 高家意
我的家乡在铅山,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有名的小吃:鲜嫩滑爽的肉丝粉、柔软可口的灯盏?、香喷喷的烧饼、甜津津的麻滋?,还有外形美观的芙蓉糕。我今天重点介绍的是灯盏?。
先介绍灯盏?的制作过程吧!首先把大米浸泡2个小时,把米放在石磨里磨成米浆,然后 把米浆放到锅里不停翻炒,放入一些盐,直到米浆变成?团。接着,把白萝卜、黄豆芽、香菇、墨鱼、笋、新鲜猪肉切成小丁儿,放在锅里烧成半熟,搅上红薯粉,果馅就做好了。最后,把?团揉成一个个像小灯盏一样的?皮,把?馅添入?中,放到蒸笼中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撒上葱花、香菜、辣椒粉、麻油。
咬一口又柔又滑又软,味道鲜美,越吃越好吃。每到过节,人们都要吃灯盏?。灯盏果圆圆的,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许多外地人到铅山来,都喜欢吃灯盏?,它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4.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重、难点 1.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
3.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预设:(作文前)
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套娃广场》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并说出习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选取好的以及有特点的习作做讲评。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二、教学过程中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准备素材
生报:(读素材)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生报(读素材):主体套娃内部为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和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盏彩灯的映射下,广场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俄罗斯套娃广场将中俄蒙三国风情和东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观光和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满洲里标志性旅游景区。
(二)激趣,游戏引路:
1.猜谜语是大家喜欢的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夸家乡,猜景物”的小游戏。(让一个小朋友说家乡的《套娃广场》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
2.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本文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描写。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大套娃,小套娃的特点)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⑴师述: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学生习作也就有话可说,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课时能完成习作,还有时间,也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在小组里进行。)
1.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启发。
3.小组评选最佳,推荐一个参加全班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挑选佳作两三篇,集体会诊,评议优点,指出不足。
2.对照评议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词语。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开头、结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级展览最佳。举办“美丽的套娃广场”习作展览。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四、课后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畅所欲言;作文教学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使用,我觉得以前的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厌烦。而现在,经过五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但对语文学科感兴趣,而且对习作也有很大的兴趣。我想,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梦寐以求的事。究竟如何令学生喜欢习作,这就看你怎样设计使用新教材,怎样巧设课堂教学。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没兴趣写,才导致他厌写。因此,要让学生有习作的自信心,有习作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因此,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
1 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舞台上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的家乡景物》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家乡景物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有关媒体介绍都可以。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边展示,边口头介绍。这样,学生可以向同学们大胆介绍家乡的景物,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我还让其他学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提意见,让他把话说得更完整。同学们也可以一起帮他修改不当的词语,从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让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再指导他们写下来。
于是,每次作文,我都利用一切时机,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家长、老师可以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道路作铺垫。
2 对学生适时表扬
在习作教学中,班上都会存在一种情况,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如何令这部分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呢?
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他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不会动笔写,字数不够,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就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写。尽管他们所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够,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会对他的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例如,我班的小钧同学,是四年级学生,他第一次作文,只写了两三句话,而第二次却写了一段话,他每有一点进步,我就会让他在班上读出来,全班一起表扬他。小小的鼓励,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点评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
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促进。
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写好作文,自己修改,然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读出他的作品,让小组同学一起给他意见,指出不恰当的地方,再把全班作文放在作品展示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评改,最后让老师修改,写出亲切而又鼓励性的评语。这个过程,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写和评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自评、互评的过程中,领悟到写作的道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4 拓展阅读
常言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创设活动情境,丰富写作素材
刘国正说:“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语文”,意思是要给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语文生活”,不光只是纯自然的社会生活。学生有了生活,有了积累,就不会缺乏做炊的米。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社生活百态,教师要创造条件积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学生热爱生活了,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就会引发写作的热情。把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1.倡导“活动式”作文,结合写作训练计划,安排开展一些学生既喜欢又包含作文规律的主题性写作活动。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坚持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情境,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眼睛向下看,发现生活的美。诸如:学校活动有戏剧表演、演讲会、体育运动会、灾区募捐现场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以及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校报设计等;家庭活动有召开家庭会议、有做家务、家人旅游、搜集家中变化的故事、为父母洗脚、与父母唠叨等;社会活动有带领小记者团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农村搞采访写作或春节走访农民工,或寻访历史文物遗迹、拜谒卧龙岗、踏访徐庶荐贤处、名人采风、民间故事搜集、举办春游等。2.创设素材情境,引发产生写作兴趣。创设素材情境,不一定把学生带到野外,不一定身临其境,但却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文教师自己要辛劳一下,利用摄相机,亲自深入能给学生带来写作材料的地方,亲自拍摄下精彩生动的画面,录下感人的话语,制作成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谈感受、体会情境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命题写作。例如:为了让学生具体感受了解近年来家乡古城新野的变化,指导学生完成“家乡在我心中最美”的作文题目写作,笔者利用周末带上摄相机徒步新野改革发展变化大的“窗口”地方,对“三里河景观带”、“滨河公园”、“县文化广场”等城市“名片”进行拍摄,并采访询问游玩的人们,让他们谈感悟说变化,及时进行录音录像。随后笔者把制作成功的课件在作文课堂上播放,学生们观看后眼界大开,纷纷为家乡变化点赞。“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人人思维活跃,很快入题,快速成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生活,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作文积累丰富鲜活的素材。
二、炼就观察的“慧眼”,坚持不懈写观察文章
眼下一些学生缺少观察能力,缺乏热爱生活的激情,加之家长学校引导、培养不够,因此一些学生缺乏发现生活之美的激情,缺少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不爱细心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爱洞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不到时代的浪花,作文往往空洞无物,内容空泛,爱瞎编乱造,缺少生动细节的描绘,缺少流畅的具体叙述。为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有这样的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处处留心皆文章”,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同样源于生活。观察是说话、写作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只有具体细致的观察,学生才把话说清楚,才能把文章写具体。细致观察,捕捉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从而细致地描写。把人和物写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勤于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生活,厚积方能薄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知生活,调动感官去对各种生物、植物直接认识。让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与外物接触,细致地写出带有主观情感的各种感觉,利用“感官作文法”,运用感官的感触生发,去描绘景物,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眼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如唐朝骆宾王七岁时曾写过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几句诗,抓住了“鹅”的形――“曲项”,色――“白毛”、“红掌”,声――“歌”,把一个浮水的鹅儿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这些都是细致观察所得。譬如:作文《美的风景――家乡的雾》,写视觉之感的句子:“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般奇丽渺远、变幻莫测……”然而“它白得美,白得朴素……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写嗅觉之感的句子:“它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写听觉之感的句子:“它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却只能闻声,尽管看不见车辆,但听到‘嘀嘀’的鸣叫”,写触觉之感的句子:“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写想象小草味觉之感的句子:“它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这样调动各种感,就把家乡的雾写得绘声绘色,富于灵性。
引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或周记,持之以恒地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记下熟视无睹的东西,记下周围鲜活人物的外貌、言行,记下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想法,记下看到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时时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写下感悟,日积月累,学生作文才能情动辞发。每周将学生的观察日记检查批改后,进行交流,对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日记在班里朗读发表,刊登于校报,优秀的予以激励表彰,从而调动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的积极性。
三、开发阅读资源,奠定扎实作文功底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说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要吸收丰富的养料才能写出好文章。阅读能获得写作的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储存积累思想、素材、语言感受,需要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捷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网络等场所和传播媒体,指导鼓励学生有目的的多阅读,教师要有选择地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帮学生选取好的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每周开辟两节阅读课,同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建立“三个本子”一个摘抄本、一个语言火花本、一个创作本。引导学生经常在阅读中学会与文体对话,学会与编者对话,学会生与生之间对话,提倡个性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每读一遍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圈点批注,写出眉批、旁批,写出总评、感语。明白不同文体阅读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摘录经典文句,从而潜移默化“为我所用”,从而提高阅读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富于时代感的作品。一是引导学生喜爱一本杂志。可向学生推荐一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文性强、知名度高的刊物为日常读物。如《读者》、《意林》、《中学生阅读》、《做人与处世》、《散文选刊》等。同时开展“读刊评刊”演讲活动,针对其中某些篇目就立意、选材、语言等发表见解,指出优点与不足。二是开展“诵读经典滋养心灵”活动,编撰校本语文课外读物,利用每天午饭后,组织学生阅读《四书》、阅读古诗词,让学生做摘抄,写读书心得,举行读书报告会,人人登台畅谈读书体会。每学年推荐5本经典名著,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自主阅读,并填写“周末阅读反馈卡”,“反馈卡”有这样几个栏目:阅读书目、阅读页码起讫、内容简介、阅读感想、家长签字、教师评价。周五放学时把卡发给学生,周一上交。一学期统计、评比,评出“阅读之星”。三是引导学生喜爱一个作家。比如莫言、贾平凹、路遥、周国平、余秋雨、梁晓声、迟子建、毕淑敏、丁立梅、乔叶等,关注这些作家的作品、创作、有益的故事等,研讨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从中汲取营养,自我激励写作热情。让学生读作家的传记,了解作家的人格魅力,读作家的作品,“入乎其中”进入文本,理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出乎其外”跳出文本,站在一个高度,发现相关却相异的其他新理解或新事物。
四、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做到训练扎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