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研员培训总结

教研员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研员培训总结

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通过远程研修,我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2、通过远程研修,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3、通过远程研修,我增长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甚至有些老师在晚上十一二点都在网上学习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

4、通过远程研修,激励自身成长,展望未来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

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梁威:我是1991年开始做教科所工作的,2002年调入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所以,对于一线的科研和教研,我都亲身经历过。就我个人来看,科研和教研同属于基础教育研究范畴,而我国现在已经把教研特定为教学研究,科研则包括对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教育研究。这几年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教研从原来侧重于教学组织、管理等功能转向现在更加侧重于研究。因为,课程改革中新问题不断涌现,势必要求教研部门加大研究的力度,由原来更多的经验型教研转向研究型、学术型教研。因此,在地位上讲,科研与教研是同等重要的,所起到的作用也应该是相同的,只是两者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

《中国教师》:您领衔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变革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在此可否请您简要谈谈我国一线教研制度的变革走向?

梁威: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对这个课题的高度重视,在研究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和指导。我也想谈谈,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课题研究。我国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在翻阅各国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像我国这么完整的教研制度,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这首先可能源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材的统一性,整齐划一,有利于教研制度的产生。其次,各级政府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使得我们的教研制度能够生存至今。再者,教研制度本身在中小学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确保了其自身的生存。

教研制度变革的走向,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盲目到规范,并逐渐发展为系统化、多级化、网状式的教研制度体系。现在我国有省、市、区县、乡镇、校的多级教研,每所学校都有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系统非常强大,并有60多年的历史。另外,在课程改革中,我国教研制度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能落实在课堂中,仅仅依靠大专院校是做不到的,必须要依靠约十万教研专职、兼职人员这支大军。

教研制度的变革,需要创新。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都处于变革之中,面对的都是新挑战,所以之前教研主要依靠优秀教师的经验来指导一线教师,则现在这些优秀经验不足以解决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所以教研要创新。教研员既要当一名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和教师一起开展研究的同伴。另外,现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教研员在如何培训教师方面应该与教师共同协商,要创新工作方式。现在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教研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要从原来的说、听转变为发动教师参与,从而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2002年我担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时,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北京市教研创新研讨会,第二个会议是全国教研创新研讨会。通过这两个会议,大家理解了创新并不是对过去教研工作的否定,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作,从而对教研员的当前任务和素质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对转变教研工作方式达成共识。

我相信,我国的教研制度会进一步完善、完备。现在我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创新研究”。我们将以“十一五”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变革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一线教师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困惑,总结区县及学校先进的教学研究经验并进行提升,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

《中国教师》:也请您谈谈我国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如何。

梁威:应该说,我们是这几年开始注意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以前更多的是教研员有“一碗水”,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给教师“一滴水”。现在不行了,第一,教研员的“一碗水”不够了,必须是大量的,要像大海一样;第二,应该是“活水”,而不是“死水”;第三,这个水还得不断扩充,不断充实。所以,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现在是很重要的问题。我在教研部门主持工作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十分重视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北京市启动了“金色种子”的工程,即专门针对教研员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很多年。当时的设想就是对北京市近千名市级和各区县教研员进行轮训,每三年要培训一次。同时在培训中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培训,包括对刚入职的教研员培训和对骨干教研员的培训;另外,在内容方面确定不同的研究专题,例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等等。近期,我国“国培计划”也开始有教研员的培训,但尚未成为一个体系,还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来培训教研员,促使其专业发展。例如,要研究教研员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怎样的。教研员不仅仅要知晓学科内容,他还应该富有广阔的教育视野,还要对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等有基本的认识,要有一个网状的立体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懂得组织管理,善于合作,有能力为教师的学习、发展、展示提供平台。

《中国教师》: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历程中,您认为教研室和教研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梁威:应当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教研室和教研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与研究团队成员卢立涛、黄冬芳等人在《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支点——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发展研究》一书中,以及在《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上发表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一文中,都对教研室和教研员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在各级教研部门中,大多数教研员都是从学校中选调上来的优秀教师,他们确实都很有经验。特别是在解放初期,我国中小学校的扩招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只能依靠教研员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帮扶。例如在各学科每周进行一次的区县教研活动中,主要内容就是帮助教师备课,每一学科的教研员要给本地区这一学科的全体教师分析讲解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能够达到基本的标准。到了60年之后的今天,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教研员不仅要引领着教师一起理解课改的理念,研讨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教学内容的处理与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老问题。所以,每一个时期教研员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和教研员自身的努力之下,教研员都能很好地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做好教研工作。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新课程教育实践中,您认为各级教研室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何处?

梁威:各级教研室的工作和研究的重心要下移,要切实解决教学一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此,教研室要在以下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是要对本地区的整体课程改革有一个高端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定位。二是要根据本地区教研员具体情况,对教研员开展培训工作。例如我们在2003年对北京市千名教研员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教研员开展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才能、敬业与人格魅力、学科专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培训。三是要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在各学科中,抓住学生普遍感到“不好学”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免影响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教师》:您现在也开展一些教研员的专题培训工作吗?对于教研员的队伍建设以及培训工作,您有何建议?

梁威:我们现在对教研员的培训做了一些研究,尚未大面积开展培训。对于教研员的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与教研员的职业标准有关。例如,什么人能有资格当教研员?这个“入门槛”应该是怎样的?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觉得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标准应该高于教师的标准,不仅有教学专业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管理、组织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教育研究的能力,同时敬业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育部或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教研员的工作特点,制定一个教研员的专业标准。例如,2003年,我们对北京市教研部门进行了一次统计,以中学语文学科为例,北京市教研部门有2位中学语文教研员,各区县中学语文教研员75位,共77位教研员引领着当时7 000多位中学语文教师。由此可知教研员的职责之大,教研员专业标准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教研员还要甘当伯乐,发现、扶持人才。例如教师参加各种类型教学大赛,教研员均在幕后做指导,他们要甘为人梯。所以,教研员的学科教学素养不仅理所当然高于教师,同时由于教研员的工作性质,还要求教研员在各方面必须具备高素质,因此对教研员的培训就要有针对性。现代教育理念、学科素养的提高、对本地区教师素质以及教师教学的研究等等,既有宏观的教育问题,也有微观的教育问题,都应作为培训的内容。

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 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教研工作是动态的、连续的,是过程性的,是有生命的,是应该让教师乐于参与、乐于分享教学智慧、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活动,这样的教研工作才是有效的。1.降低教研重心,服务基层教师回顾几年来的教研工作,我们一直将教研根植于一线实践教学之中,降低教研工作重心,服务基层,走进农村,让教研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构建教研新体系。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加强指导,与一线教师平等共建,合作研究,帮助幼儿园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2.全省教研联动,全员参与研究作为省级研培部门,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必然容易导致“大帮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些“作秀”的成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让教研活动有实效,我们采取全省教研联动的方式,实行生成式教研活动评选,防止预设过多、生成不够,让教研员参与一线幼儿园教研活动,与幼儿园共同教研,共同总结经验,并推选有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参与全省教研展示活动。3.创设展示平台,实行激励机制为全省教研员、教师搭建展示成果、分享智慧的平台。定期开展研究成果征集活动,激励教研员、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二、让教研工作走进国培省培,创新模式解决实践问题

多年的培训工作,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教研活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性。从培训的功能和定位看,虽然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但仍然以理念和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训正逐渐走向精细化、个性化,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教师的实际问题应受到重视,应把宏观的理论学习和微观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教师从原来培训中的被训者逐渐变成培训中的参与者、构建者,从被动走向主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并且有机会参与其中。实践证明,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实施“研培一体,深化内涵”的模式,将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嫁接到教师培训中,成就了培训方式的超越。1.培训方案的制定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在培训组织实施前,我们将培训方案的研制作为严谨的教研、科研过程,包括政策文件研究、相关资料收集、培训需求调研、项目方案研制、项目方案论证等。相对于培训而言,教研工作更直接地关注教学实践、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问题、更具体地研究有效教学、更充分地了解教师需求。我们充分借助这一方面的优势,基于有效的教研反思与梳理,将农村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转换为培训的核心专题,为园长、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显现出超越以往培训设计的针对性价值,实现了“教育回归生活,培训回归实践”的转化。2.用教研活动解决培训中的实践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教师需要通过亲身参与、互相合作、交流分享、个体反思等方式,去解决实践问题,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实施研培结合的培训模式。一是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就是在培训前进行学员问题调研,将普遍性的共性问题作为培训主题,将特殊性的个性问题作为教研专题,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小主题”式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之间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与实践导师的教研活动、有学员与专家的教研活动,多层次、多内容、多类型的教研活动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需求,扩展了学员的教研视野,提升了研究能力。二是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导师引领、操作体验、头脑风暴、典型示范、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互动式、参与式、研究式的培训模式,通过“导—做—议—学—研”的培训过程,能够让学员因为亲身经历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使其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培训。三是借助培训契机,利用来自各地的学员资源,开展培训、教研需求等方面的调研活动,既可对本次培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也可为新一轮的培训、教研工作搜集资料,提供参考。而通过研讨、研究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也在随之转化为培训资源。培训为教研提供创新生长的平台,教研为培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指导实践以及改善行为的目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后续跟踪指导过程充分发挥教研作用在培训的后续跟踪指导阶段,作为省级学前教育教研指导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了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研网络。强大的教研网络能够在集中培训之后,利用各级教研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培训后续跟踪指导服务的功能,有利于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三、让教研工作搭建发展平台,打造教研战线骨干队伍

教研员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统一规划、规范流程、充分发挥教研片区联动作用

1、注重教研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来推动县片区教研采用专题教研模式。县级教研项目在每学期初就向全县各校公布,片区教研专题由基层学校和教研员下发调研后共同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并报我部备查。

2、规范教研流程,明确“备、说、听、评、总结”各个教研环节的整体要求,并及时做好教研记录,教材收集、整理、经验推广工作,强调在教研前一周将教研材料提交学科教研员,认真研究后,提出意见,再把材料返还各学校,参加教研的老师进行修改完善。今年3月16日—22日我们在全县分6个片区,对以上流程进行观摩性的教研,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共有7个学科的专题、168名教师讲课,并评出28节优质课参加市级“进取杯、开拓杯”的赛课,有18人获一等奖,二小的李玉梅老师获语文学科特等奖。

3、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研网络建设。建设县中心教研组—片区校际教研组—中心学校教研组—乡(镇)片区校际教研组—各小学各级教研网络,拓展课改研讨的横向联系,为农村教师提供研讨的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智慧共用,成果共生。

二、关注基层,全体参与,切实强化服务组织协调

课改以来,我们明确提出,教研员应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坚持下乡下校,随堂听评课,参加片区教研和培训授课,深入调查研究。一是教研员挂钩片区,基层教师结对指导,通过随堂听课和参与集体备课,交流研讨活动呈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二是阶段性检查评估与指导,今年4月10日— 5月15日,对全县小学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教研员进校入课堂,不仅听评课和检查教师的案头工作,还开展实证教研,业务领导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校及教师业务水平,培训、反思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协商,适时进行指导,从而掌握课改工作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突出重点,关注“三课”,多方促进教学方式改进。

“三课”是指课堂、课例、课题(专题)。

1、重建课堂教学常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和《宾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一是淡化“教案”强化“设计”,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进行教学,二是尊重个性,今年10月我们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从下到上全体参与,全县小学每科围绕2个专题进行个性设计,资源共享,最后形成典型课例360篇。并汇编成册。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明确目标,研读课标。二是突出互动。三是要求承认差异,关注发展。对此今年3月13日在进修三楼专题召开宾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会上有二小赵艳阳和李玉梅老师作文进行了工作汇报,教研员点评总结,全县240名三、四年级教师听课。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送教下乡活动

9月20日组织二小学青年教师张冰、李玉梅和金环宇3名教师到满井中心校送教,三名教师不仅上示范课,而且与中心小学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设平台,交流互动,研培一体、努力实现练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1、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及专题讲座培训,今年2月22日—25日积极组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骨干教师参与,哈市阳光助教宾县专场活动,近450人参加了培训,对今后的课改产生深刻的影响,9月3日—4日聘请省语委办专家到宾县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教学培训活动,会上有指导,评课,有互动与交流,全县近200名教师接受培训。

2、是对在全县教师业务测试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今年8月17日—20日小学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近260人参加了3天学科知识培训,为课改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是积极组织小学各学科教学能力的评比工作,通过“仿真课教学”“理论测试”评出小学学科教学能手40名

4、幼儿教师参加市岗位练兵展示活动获得大丰收。进修校获优秀组织奖,有6名参赛教师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四、 网上互动初步形式。

今年6月15日—16日小学数学,7月10日—11日小学语文通过“uc”培训的形式展示“专题”岗位练兵现场互动活动,数学有8名教师,语文五小学9名教师参加现场论坛活动,受到省市教研员及专家的好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调,不少基层学校的教研只是停留在听课 评课,缺乏鲜明的主题和有针对性的内容。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滞后,还未能形成对校本教研工作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三、理论上的超编,实际上的缺员,导致部分教师课时负担过重,不少农村学校中低年级教师“包班”现象相当严重,没有时间开展或参加教研活动。

四、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对校本教研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学习、认识不到位,被动参与,应付了事,考核要求的反思、案例等文本材料,相当部分是网上下载文章。

五、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教研水平差异大,出现“县城强,农村弱;大校强,小校弱;中心小学强,基层完小弱;青年教师强,中老年教师弱”情况。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继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价管理及激励机 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及岗位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要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拓展研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活跃 研讨氛围、营造教研文化。

三、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特聘教研员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