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室医德医风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笔者通过工作实践阐述了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是建立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医院 医德医风 档案管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做好医院的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促进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抓好医德医风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我院于2002年建立了医院第一份医德医风档案,但直到2004年为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的医德医风档案管理才有了一定起色。这个阶段,笔者认为,领导重视,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我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首先,医院成立了医德医风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细则》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确定了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的基本构成。主要分成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记录职工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记录职工平时的医德医风考核内容、结果和奖惩情况;第三部分是职工历年来医德医风的总结和组织考核意见。再次,培训专职档案管理员。各科室设立了兼职档案员,由办公室档案部门负责档案员的日常考核。个人年度医德医风总结在科室评议通过后,由档案员将考核表载入其档案。其他事迹、材料由档案员收集,存入档案并随时记录在相关表格上。以上措施,有效保证了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顺利完成。最后是医德医风档案的立卷工作。我们参照了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每人一卷,活页装订,以姓氏笔画为序编制案卷号和案卷目录。卷内材料分表格、个人医德医风总结、奖惩原件、复印件、照片等。每类材料之间设立明显标志,各类材料单独编制卷内目录和页码。每年对上年度材料进行整理装订,经医院医德医风委员会审核并签署意见,年度医德医风档案即告完成。
二、提高认识,重视资源,做好医德医风档案的开发利用
建立医德医风档案的首要目的即是利用。因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使档案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一是将档案
资料量化、细化,使档案资料易于操作,便于考评。具体做法就是将医德医风自查自评部分分成10个方面,每部分赋予相应的分值,总分为100分。规定了评议的及格分,即90分,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二是每季度将医德医风建设和考评情况通过专门简报的形式下发各科室,通知到每个职工。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就是每季度各科室档案员将医德医风档案从档案室领回,让每个职工都能看到自己的档案内容。优秀的同志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落后的同志以优秀同志为榜样,奋起直追。如2003年我们有4名同志因服务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医德医风考核不合格。看到自己的档案内容,这4名同志知道了问题所在,以后就再没犯过同类错误,并以此为鉴,在下一年度的医德医风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三是将医德医风档案考核结果作为科室评优、个人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规定如科室有2%的同志医德医风考核在90分以下,则科室不能参加评优。科室医德医风考核达到100%则自动成为精神文明科室,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个人医德医风考核连续两年达到优秀则享有优先晋职资格。这些规定的实施,极大调动了科室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树立医务人员的正
面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医院品牌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 加强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做好医德医风档案的管理及利用,人才是关键。所以自立档之日起我们即把人员培训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关键词:档案收集 环境因素 源头控制 流程管理 业务活动分析
医院档案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管理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通过吸纳专业人才,建立综合档案室,完善档案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组织架构,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加强档案业务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医院意图逐步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及规范化管理,让档案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然而,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却面临着困局。
1.医院档案工作深入开展的困局
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档案利用把档案部门与利用者联系起来,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能引起外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而且能为档案工作中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档案利用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可望实现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因此,档案利用被视作推进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对于医院档案室,尤其是处在建立初期的档案室而言,最严峻的挑战却来自档案收集。这是因为:一方面,档案资源作为档案利用的客观对象亟需通过档案收集得以丰富,以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服务的作用,因此,档案收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受制于既有室藏档案资源的匮乏,档案室短期内难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档案利用服务获得外界的认同,而随着“领导重视”效应的逐渐褪去,档案收集变得举步维艰。
可见,若不解决档案收集的问题而大谈档案利用的重要性,只能是空谈未能通过档案收集来丰富档案资源,而要求档案工作者通过档案利用来提高档案工作地位,推进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打破医院档案工作深入开展的困局,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服务的作用,不但不能绕开档案收集这一环节,而且需要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寻求解决方法。
2.档案收集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档案收集主要通过科室档案员收集、整理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来实现。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档案材料分散、欠缺系统、不完整等问题。为此,档案室通过健全归档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对业务部门进行监督指导等措施进行了前端控制,希望增强人员的档案意识、改善档案材料的质量,但效果并不理想。
任何档案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档案收集也不例外。本文认为,档案收集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主、客体受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下的具体表现。因此,解决档案收集的问题,不能管窥蠡测,必须突破档案工作的界限,兼而分析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等环境因素。
3.影响档案收集的环境因素
3.1 规章制度
档案工作固然有其专业性,但从宏观上看,档案管理也是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好档案的收集,保证档案材料的质量,必须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进行整体考虑。然而,虽然档案规章制度在制订过程中经过了广泛的咨询,也与各职能部门取得了共识,但是,由于它们只是站在档案管理的角度对医院各项管理活动提出要求,而并没有就档案管理与各项管理活动的衔接进行重新考虑,因此,档案管理似乎独立运行于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之外,无法深入开展。
3.2 业务流程
每项特定的行政业务,皆相应地衍生出一种规范其运作、办理的具体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当中各职能部门、科室班组及其员工的工作状况。医院档案是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在流程中产生,因此,医院业务流程的优劣也对档案材料的质量及档案收集的进行产生着影响:
一方面,医院部门众多,专业性强,业务流程化意味着多个职能部门需要打破部门设置的界限来协作完成一项业务。但目前的档案收集却是依职能或部门而非流程来进行的,档案收集与医院业务流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就导致档案材料分散、欠缺系统、不完整等问题。
另一方面,医院部门内部分工较细,部门间部分业务存在重叠,相似业务之实间缺乏信息的共享,冗余的情况严重,积累的档案材料复杂繁多;而部分业务又留有空白,部门间没有就档案材料积累的职责达成共识,造成了档案材料缺失,不能反映医院管理活动的完整面貌。
4.破局:运用源头控制的思想
4.1 源头控制思想
源头控制的思想源于电子政务领域,它强调“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框架中对政府整个业务范围和流程进行分析、描述和设计,建立政府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与从档案学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性研究的前端控制有所不同的是,源头控制顺应文件从生成、处理、归档和长期有效保存的运动规律,是流程重组后管理行为与目的的自然展现;其控制主体通常拥有政策和体制的支持,相比档案部门更具职能优势,对整体管理具有较强的推动力。有鉴于此,运用源头控制的思想,可望突破档案工作的界限,解决环境因素对档案收集的制约和影响问题,推进医院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4.2 实现手段
4.2.1 运用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相比起注重工作环节衔接的前端控制,源头控制更注重的是流程重组下的一体化管理。因此,要将源头控制思想运用到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去,必须摒弃从个别部门或活动出发的观点,摒弃将档案收集简单嫁接于医院各项管理活动后端的做法。
近年,流程管理正作为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被应用,借此契机,把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结合起来,实现源头控制思想的运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减少阻力。而运用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就是通过绘制业务流程图,对医院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理清并调整其中交叉或并行的业务关系,明确流程中各主体的责任,使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医院各项管理要求准确渗透到业务操作过程中,促使有关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为源头控制思想的进一步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4.2.2 应用业务活动分析结果。业务活动分析指的是“通过分析机构的业务活动和流程,建立一个关于机构做什么、如何做的概念模型”。在流程管理基础上,将业务活动分析的结果应用到档案材料的收集中,就是要剖析档案材料与医院各项管理活动及业务流程的关联方式,明确产生档案材料的业务节点及具体产生的档案材料种类,使反映医院管理活动并合符档案资格的材料都纳入至档案收集范围,维护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中档案材料的有机联系,避免档案材料欠缺系统、散失,从而保证档案材料完整反映医院历史面貌,提高档案室藏质量及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它是源头控制思想运用过程的核心。
4.2.3 转变控制主体。一方面,将控制的主体从档案室、专职档案员乃至科室档案员转变为医院办公室。这是因为,流程管理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环节多、牵涉面广,而档案室在医院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辅助、后端的地位,缺乏全局的影响力,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支持及体制支撑,专职档案员不可能亲力亲为介入到其他所有部门的实际工作及流程之中;科室档案员更是杂务缠身,自顾不暇,无法满足源头控制的需要。医院办公室在医院的行政管理中,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发挥着主导性、总协调、多面手的作用,符合源头控制思想中主体“对整体管理具有较强推动力”的特征,比档案室更具职能优势,在源头控制思想运用过程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另一方面,原有控制主体――档案室、专兼职档案员等要转变自身职能,拓展知识服务的内容。医院档案是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收集的过程、档案材料的质量以及档案本体的内容等均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医院管理的质量,是一个亟待发掘的宝库。而这恰恰契合了业务活动分析的需要。因此,档案室及专兼职档案员除了履行传统的职责以外,应当主动转变自身的职能,积极学习行政管理知识,掌握相关的统计分析工具,对这个亟待发掘的宝库进行数据挖掘,协助医院办公室把握医院管理的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运用源头控制思想推进档案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好参谋辅政的作用。
4.3 实践:医院荣誉档案材料的收集
医院荣誉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医院、科组集体及个人发展的面貌。获奖者在取得荣誉后主动向职能部门提交材料,由相关职能部门登记收集。相关记录被用于医院及科组申报集体评奖、个人的专业职称评审、竞聘晋升、医德医风考核等工作。申报评奖、职称评审、竞聘晋升、医德医风考核等工作分属于医院办公室、人力资源科、医教科、护理部等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于同一项荣誉可能涉及不同的工作需要,所登记的信息各有不同侧重,部门间并未实现信息共享。
档案室在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由于登记手续繁复,获奖者主动提交材料的积极性受到削弱,加上相关职能部门未对荣誉原件及时收集,造成档案材料的散失;另一方面,登记收集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内容既有交叉,又不尽相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冗余,增加了档案材料鉴定、整理等其他工作环节的难度。
为此,档案室及时向医院办公室反映相关情况。在源头控制思想的指导下,医院办公室统筹相关职能部门,运用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相关的登记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了“院级以上荣誉登记流程”,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范畴;在综合各项工作需要的基础上,统一了登记用表及使用规范,为进一步收集、整理档案材料奠定了基础;应用业务活动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登记流程中产生的材料及其种类,利用收文转办等信息渠道及时让档案室掌握及追溯所获荣誉的情况,避免了档案材料的散失及遗漏,便利了不同载体档案材料问的相互印证,有效保证了荣誉档案的完整性。利用反馈结果显示,利用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
一、落实创新理念
1.档案工作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医院档案工作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以我们睢县人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睢县人民医院今后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2.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3.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实践创新,更好发展
1.服务手段创新
(1)建立档案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2.增添设施,配备好软硬件
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手段不可缺少的工具。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工作效率。
同时,利用微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也增加了其保密度。微机的储存量丰富而广泛,由计算机编印出的文件分类、主题等目录,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医院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
所以,县级医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力争全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工具,连成一体,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
3.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县级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档案管理者,否则现代化档案管理无法实现。医院档案工作者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自己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懂得现代化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不是各门类档案简单集中保管,而是一项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高标准系统工程,是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发奋工作,刻苦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
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医院档案信息
反馈方法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三、建立健全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
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 (1)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
(2)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
(3)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医疗单位4 年当中档案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具体数字说明和分析了7 类常见档案利用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档案的利用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基层单位;档案;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服务目标,同时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为深入了解基层医疗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我们对某单位4 年内档案信息资料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基层医疗单位档案利用情况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业务量不断增加,档案数量及档案的利用率也逐年上升。调查发现,该单位档案总数从2009 年的11931 件上升到2012 年的16196 件,上升率为35.7%;档案利用量从545 件上升到1363 件;档案利用率从4.56%上升到8.41%;虽然各项数据都在逐年上升,但是上升比例不高,从档案的整体利用程度来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不同类别的档案利用当中,文书档案的利用量最大,共为1766 件。在所有类别的档案利用总量当中, 年度平均利用率达到48.25%。相比较而言,其他类别的档案利用率相对较低,依次为会计类档案604 件、实物类档案460 件、基建档案384 件、科研档案240 件、利用率较低的为声像档案和设备档案。
二、分析档案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基层医疗单位,约有九成以的上工作人员是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是医疗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是医院的技术骨干力量,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档案工作的认识知之甚少,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具有保密性,与他们的业务工作联系不大,因此很少会关注档案部门,更加不会主动到档案室查阅相关资料。
(二)档案利用信息化水平不高,成为阻碍档案利用率提高的瓶颈。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办公系统已经悄然盛行,档案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要将档案业务工作与信息化管理进行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
(三)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的生命力在于档案价值的实现,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要注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原始凭证、记录和传递信息、资政决策、社会服务等功能,为医院的医疗技术、保健服务、科研发展、医保工作、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和利用、解决医患纠纷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以及管理层决策等方面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
三、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档案工作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档案工作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支持。档案业务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档案收集及利用工作知识培训”“档案利用实例”等相关知识讲座、制作档案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做到与医务人员们零距离接触,实地讲解档案的利用功能和档案的实用价值。
(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档案信息化网络服务。我们可以将医院信息化管理与档案业务特色服务相结合,探索性地建立电子文档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一是将办公OA 系统直接纳入现行单位内网文件查询系统,实施即实查询功能。二是建立电子信息文档系统,在年度归档时将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直接进行归档处理,同时逐步将库房之前存放的纸质档案分批进行扫描处理,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制管理。
美国临床工程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acce)为临床医学工程师下的定义:临床医学工程师是指将工程学与管理技能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行业,来保障、帮助和促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的人。医学工程师不但要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 还肩负着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使命[1]。医学工程人员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如果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甚至生存。
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点和着力点[2]。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主要定位于设备引进的全程管理;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等方面。
1 设备引进的科学论证管理
1.1 依法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应遵循:(1)社会方面,采购计划以“施惠于民”为社会目的;(2)医院方面,采购计划以“物有所值”为衡量基准;(3)使用科室方面,采购计划以“本文由收集整理物尽其能”为临床目的;(4)器械管理角度上,符合“性价兼顾”为采购原则。采购计划书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医疗设备招投标法规和医疗设备合同法的法律、法规。
1.2 严控医疗设备的安装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履行相应的合同,确保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的验证必须由医院审计、纪检、医学工程、设备使用部门及供方代表共同现场开箱验收,须验收《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及相关的所有中文标识[3]。必须建立资质质控、验收质控、储存质控、使用质控、质量跟踪、原始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入库须有检验报告单、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检查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须达到设计要求。
1.3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须正确填写设备商务档案:申请购置单;购置论证单;参数资料;购买谈判纪要;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营业执照、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认证证书、计量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等;购置合同及配置清单;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档案: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维修手册及光盘;设备的应用软件;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
1.4 医疗设备报废档案管理。应依据法规,由档案室人员和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报废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置金额、购置时间、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档案销毁。如已经的报废设备的资料尚有留存价值,须在留存档案首页及文档中注明“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
2 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
医学工程师应掌握设备的应用原理,保障设备本身的良好运行状态,设备参数的合理和优化设置是保证优质结果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工程师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医生和技术员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设备的软硬件功能得到具有良好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图像。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学工程师的重要职责。
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和“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对患者检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必要的了解。医疗设备是用于患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设备,如出现错误操作或维修不当,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医疗设备维修准入制度。维修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保证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性和精确性。例如,普通放射线检查中出现伪影和ct设备准直器的偏差,可导致误诊;放疗设备放射线束的尺寸,可导致放射治疗野超过应照射或低于应照射病变野的范围,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医疗设备故障必须由经过医疗技术工程专业学习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否则会导致错误诊断和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
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医疗设备的电工学、设备构造、放射物理学、辐射剂量学等理科学科。虽然厂商提供设备使用说明、故障分析、故障代码、设备保养和维修,但因设备故障所耽误的最佳救治时间是无法挽回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基本掌握内科学、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知识,及时与临床医师探讨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真正做到工程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和设备“物尽其用”。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管理
医疗设备作为医务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是设备的灵魂。设备不仅需要使用技师科学使用,更需要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及时保养和维修。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应“勤养少修”,确保设备有效运行。做到常规设备季检,急救设备月检,为每一台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和设立管理员,及时做好记录并负责各设备的使用登记及日常保养。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保养,完成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等保养维护。进行定期预防性修理保养.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正常运行。严格交接班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化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应急维修作为一线维修,要求随叫随到,马上解决。临床医学工程师须密切关注医疗设备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清洁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等[5]。明确指出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事故责任细则、维修经费保障等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