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价值最大规划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思路

一、引言

企业是以经营利润和获取更大价值为经营目标的,良好完善的经营状况、成熟稳定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经营。所谓价值最大,实质上是一种趋势,是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最低、所得利润最大、风险最小的一种管理状态。从价值最大角度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持续保持活力的状态。

二、基于价值最大规划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背景分析

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实现价值最大是其理想发展目标,因此探索价值最大目标下,如何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就成为财务管理工作革新的方向和重点。具体而言,之所以要探索价值最大,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

(一)应对市场冲击、降低运营风险的实质性需求

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变化,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参与市场经济,就无法避免市场风险,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冲击,降低自身在发展运营中的成本及风险就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实质性需求。所以,财务管理要打破传统的“企业生产导向”理论,转向“市场需求导向”,从市场出发,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倾向与弹性机制,有效支持企业在应对市场风险中的能力。财务管理要结合对市场中与企业相关的各项元素进行有效收集、分析和整理,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

(二)企业战略发展、资源共享的经营需求

现代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需要发挥的是企业内各要素,通过集合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但由于一直以来企业在发展、竞争过程中,在内部协调上,存在协调困难,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协同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从内全面有效实施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就成为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在推进价值最大进程中,能够从财务管理角度切入,将各相关要素进行充分整合,满足企业发展资源共享的经营需求。

(三)促进企业科学、高效管理的必然要求

如今我国经济在互联网作用下,正处于战略发展的转型机遇期,同时随着供给侧与需求端理论应用日益成熟,对企业经营发展有了更高要求。当前企业想要适应市场竞争,不仅需要必要的规模基础,同时也需要对市场发展形势有清晰准确的定位,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现代企业需要第一时间做出正确、有效的战略决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发展已经融入了战略、企业文化、企业风格等等一系列综合要素,而推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进程中,无论是生产、销售等业务内容,还是企业文化等发展理念,最终都与企业财务管理之间有很大关联。因此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科学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帮助。

三、基于价值最大规划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具体实施思路分析

从价值最大角度出发,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最根本的是在追求最大价值目标下,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资本管控、运营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而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财务管理模式是否合理、科学、得当,因此,探索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极为必要。

(一)结合信息技术,革新财务信息管控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通达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营效益。而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深、反馈速度快,在传统财务管理体系中,由于与市场信息对接不到位,致使企业经营发展与市场之间不匹配。因此,在追求价值最大背景下,必须从财务信息管控机制切入,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这一背景,现代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充分重视构造高效、流畅的财务信息流通机制,通过在企业内部相关价值信息进行梳理,构建内部信息流通体系,同时将企业内部信息与业务上关联单位的供求信息进行充分结合,从而第一时间了解市场上相关供需信息,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产值。

(二)做好制度梳理,构建体系化、制度化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严谨、极为体系化的工作。因此以财务管理职责划分、权益归属划分为内核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在追求价值最大、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时,也需要构建体系化、制度化财务管理制度。在充分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和市场特点基础上,开展财务管理制度梳理工作。要集中在会计核算机制、会计操作机制进行突破,通过实施严谨的内部会计管控规范,从而为企业财会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此外,要在整个体系内构建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定期对使用制度进行整理、汇总,同时结合市场反馈,做好制度更新,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风险。

(三)实施全面预算工作,强化、细化预算监督工作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能够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资金预算管理和业务发展思路紧密结合。而做好这三者的关键在于做好财务预算工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工作,能够实现发展资金最大程度的优化和配置,同时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业务计划的紧密结合。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资金与业务经营实际相结合,要细化年度预算目标,设置合理的动态预算调整方案,通过制定完善的预算保障措施,从而将财务预算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想要强化、细化预算监督工作,就必须做好预算分析和评估工作,通过召开月度分析会,认真分析整个财务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并实现整个预算工作的完善与发展。最后,要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决策功能和控制导向职能,通过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决策和建议。

(四)紧密结合市场,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和能力

企业发展重点在财务管控,而管控财务的关键在于结合市场。只有强化资本运营方案、细化资金运作能力,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资本的运营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首先企业要从增强自身资本运营能力入手,针对自身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积极稳健的资本运营思路。在确保企业快速扩张的同时,确保自身投资的安全性。其次,在整个资本管理过程中,坚持实施动态把控,要针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形势,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防范机制。最后,要积极借助各种金融工具,优化企业资本配置状况,降低企业资本融资成本。

四、结语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方向,也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优价值导向。而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的过程中,能够助推企业全面完善、健康持续发展。其不仅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必须在追求企业最大价值的前提下,做好自身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通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简介:余莉娟,1972年8月出生,湖北新洲人,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本乾.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经济管理,2013,11:75-81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模式构建

在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会计不能只局限于核算、报税、编表等方面,应从“借贷”和“账表”中走出来,注重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资金使用情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预算管理、税收筹划与决策制定等方面,通过会计信息分析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数据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加快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和内控管理水平。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工作目标、服务宗旨与资料来源基本相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经营业务与管理层,工作目标都是为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财务会计需要针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反映与控制,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企业内部控制相一致;管理会计直接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制定服务。财务会计系统的各项资料与信息也是管理会计开展工作必备工具,管理会计主要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与“精加工”,但管理会计工作质量会被财务会计工作效能所影响。财务会计的各项工作也需要积极配合管理会计的需求,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交换处理能力和兼容能力,才能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发展。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职能定位、工作程序等都不相同。对于会计工作主体来讲,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涉及多个层次,既为企业局部区域或个别生产经营环节负责,也为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负责。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只包含一个层次,即企业整体,需要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与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全面反映与监督,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各项细微环节。对于会计职能定位来讲,管理会计更侧重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通过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掌握企业的过往经营情况,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都能够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执行。而财务会计更注重对已产生价值的记录,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或支出交易情况开展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编制等工作,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所以也可被称为“报账型会计”。对于会计工作程序来讲,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需要根据企业的当前需求和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工作程序。而财务会计的工作程序是统一固定的,从核算报账、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等环节都必须合法合规开展,工作内容与工作顺序不能随意更改[1]。

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梗阻”和“信息壁垒”,推动业财融合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内控格局与运作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财务会计作为企业资金流动的核算与监督系统,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其在资产配置、数据分析、价值衡量与业务统筹等方面发挥特有的功能与优势,促使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服务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流程梗阻”和“信息壁垒”,推动财务会计更加关注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与决策支撑等分工模式转型,促进企业资金、核算、预算、税务与财务报表等内容的全面整合,有效化解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无法协调统一的问题,促使财务会计的转型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二)细化财务数据的颗粒度,提升会计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智能化时代会变革企业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与技术手段,通过财会信息系统与标准化程序,能够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深度剖析,推动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业务运营、合同与采购等的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形成信息技术驱动财会共享服务。智能化时代能够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聚类整合,细化财务数据的颗粒度,提升会计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加强财务会计对企业各项业务经营状况的感知能力,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同时,财务会计还能够依托财会信息系统,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全面审视企业的财务现状,为管理层领导提供实时的战略执行情况,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2]。

(三)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向智慧会计与管理会计转型,发挥价值创造引领作用

财务会计运作流程与技术手段的改变也促使财务会计人员在落实财务会计基础业务的情况下,向战略决策支撑、成本管理、业务控制等管理会计职能转变,同时具备运用财务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向智慧会计转型。企业会计人员要深化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强化自身的领导特质与应变能力,使自身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进行预测与决策,发挥价值创造引领作用,进一步探寻坚持原则和灵活处理的协调关键点,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将工作重心转向财务监督、业绩评价、财务计划执行、财务方案制订等方面,成为企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与战略决策专家。

三、智能化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外在因素

1.国家政策的引导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作必须要以国家政策和最新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将国家政策作为实际工作职能转变的依据,若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或不遵守政策要求的财务会计行为都会使企业步入错误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企业的会计职能要从传统的核算、记账、报账等向价值管理、资本运营、战略决策辅助等职能开展转型升级。因此企业必须要积极开展财务会计的转型与管理会计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价值创造作用,运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知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积极贯彻与落实国家政策,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当前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变革的最大驱动力,使企业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数据处理的能力显著提高。企业为实现全面信息化运营、提升管理效能,会大力运用各类财务信息共享平台、财务信息系统等,以此推动企业财会工作的高效化、数字化和精准化。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取代财务会计人员的部分工作,使财会人员得到极大释放,只需极少数人与极少时间就能快速完成大量工作,这同时也加重了财会人员的就业与失业压力。因此,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必须加快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增强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转变服务模式与服务方向,以此推动企业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内在因素

1.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企业内部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与专业素质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建设需求相一致。当前我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注重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发展,才能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及时抓住财务会计转型的机遇,就能“先人一步”掌握主动权。若财务会计的工作依然只是对财务资料和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核对、核算,以及出具财务报告等外在、侧重事后的财会工作模式已经难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帮助。现阶段,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与后续工作方向安排都需要预先对宏观环境进行综合判定,掌握企业过往的发展特征与局限,才能制定更加科学、精准、更低风险的发展规划。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必须向管理会计转型,对财务报表、经营数据、会计信息中分析有效结果,从财务视角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此满足企业发展的用人需求[3]。2.企业财务人员的竞争现阶段,就业市场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由于企业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信息技术对人力工作的取代,以及社会与企业发展对财务人员能力提高的需求。我国企业正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竞争挑战,国际格局复杂多变,贸易保护抬头,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对企业所处商业环境的影响,企业更加需求掌握与具备会计规则、财务管理方法、信息化应用能力、数据科学,以及商业战略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且企业团队管理需要有足够的中级财务人员和高级财务人员。因此,当前企业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要紧跟技术创新步伐,具备管理会计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与分析预测能力,以此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型来实现价值的创造。

四、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模式构建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在当前动态市场环境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会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维度的选择。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能够推动我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与国际接轨、信息化、灵活的企业发展模式。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实际转型过程中,周期较长、调整幅度大,所以必须构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此保障会计职能的转型有序化、规范化,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与革新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树立信息化的管理会计工作观念,使管理会计工作能够全面、精准分析到企业的各项工作运行环节,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预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部门协同共享效能,以此形成经济活动数据信息展示,以及基于会计数据开展决策的外部和内部的工作模式。通过管理会计工作系统有效控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状况,实现与各部门、各层级、各环节的高效对接,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二)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框架,夯实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

智能化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必须充分把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促进管理会计作用与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从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集成软件阶段发展到了财务业务的集成阶段,企业应将管理会计工作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企业业务经营活动进行事前规划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统计分析与评价,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从独立化转变成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化,使管理会计成为企业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加管理会计与各部门业务的紧密联系,强化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监督,有效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及时性与实效性。企业还可以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内容纳入企业的整体信息化规划中,从源头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对现有会计系统进行信息化与共享化的整合与改造,以此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通过对信息化与大数据的掌握,能够让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灵活变化,使管理会计能够精准捕捉信息之间的联系。企业还需搭建管理会计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管控工作平台,从而推动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更加高效顺畅的运行,使企业能够充分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4]。

(三)转变会计工作观念,强化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执行情况的管理

在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才是加快转型进程的有效工具,也是管理会计真正发挥作用价值的基础。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正确认识管理会计不仅是财务会计职能的转变与升级,同样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改善、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武器。企业需要积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架构,明确管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管理会计人员在各部门、各业务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为其工作提供清晰的管理方向与任务目标,并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灵活转变,以此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谋划助力作用,不断为管理层领导的决策制定提供高质量参考服务。现阶段,虽然财务会计在不断向管理会计转型,但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开展依然需要财务会计的信息资料支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属于两个联系极为紧密的子系统,财务会计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客观地反映,其提供的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成效。所以,企业必须强化对财务会计工作执行情况的关注与监督,以此确保管理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拥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保障,并且能够及时获得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市场、活动运营等内外部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

(四)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满足管理会计的信息获取需求

企业财务会计应转变单一固定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确认基础时应注重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掌握,企业应针对管理会计的工作需求建立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从而有效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负担,且能够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精细化与高效化。对于会计计量模式而言,财务会计应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金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不断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企业还可以通过变动成本法推动管理会计的科学化运作,为管理会计提供变动成本资料,使管理会计能够实现对量本利与盈亏临界的精准分析,以此为管理会计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业绩评价与决策提供等方面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企业对变动成本的应用还可以促进责任会计、弹性预算、标准成本等有机结合,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价值,从而推动管理会计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计划执行的信息指导、控制、组织等工作,有效延伸与拓宽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的深度与广度,以此全面帮助企业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5]。

五、结束语

智能化时代下,企业管理效能在大幅度提升,经济形势也在愈加复杂多变,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必须要推动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梗阻”和“信息壁垒”被打破,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更加细致化与多样化,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加快向管理会计和智能会计的转型,以此发挥会计人员的价值创造引领作用。当前企业应构建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框架,夯实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转变会计工作观念,强化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执行情况的管理;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满足管理会计的信息获取需求,以此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最大化的推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颖.智能化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1):123-124.

[2]杨寅,刘勤,黄虎.企业财务智能化转型研究:体系架构与路径过程[J].会计之友,2020(20):145-150.

[3]白雪梅.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20(12):164-165.

[4]徐福星.浅析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领域的发展前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111-112.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作者简介:吕颖(1981-),女,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基金:2018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广西制药企业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研究,编号:KYA201807;

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给自然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抑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绿色会计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平衡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协调经济目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概述

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企业的能源结构,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碳中和,构建低消耗高产能的生产模式。绿色会计的作业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履行自身的主体责任。

1.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一个新型概念,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低碳经济最早出现于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企业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的发展方式。引入新技术新手段,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2 绿色会计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绿色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种新型分子,而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绿色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在继承传统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基础业务上,又面临着许多内容的创新。绿色会计不仅要满足企业的日常需要,同时要综合考虑生态效益,需要结合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不同领域,从生态角度反映企业的实际效益。绿色会计的本质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将绿色会计引入到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把控企业的环境行为,促使企业内部不断转型。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必要性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传统企业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向高产出低耗能方向过渡,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2.1 环境的需要

传统会计以企业的净现金流量为核心,没有考虑环境、生态等影响因素。而绿色会计将资源环境定义为全人类及后代子孙所共有的财产,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将环境转化成人造资本,确定最佳的转化比率,相较于传统会计而言,要把环境要素纳入到整体的考核报告体系,突出了企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2.2 企业的需要

在传统财务报告中,以资产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负债表为核心,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有限,忽略了社会成本,导致后续的税收筹划不合理。绿色会计理论站在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要素,从整体层面上进行考量,弥补传统作业信息的缺陷性,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3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绿色会计以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为基础,整合了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比于西方,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可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行业体系。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性地披露,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导致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较弱,披露内容杂乱不固定,形式单一不规范,难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2)涉及主体复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加尖锐,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中国证监会在2015年的信息披露准则中提出了环境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包括农业、林业、国土、税务等不同单位,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都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进行价值衡量,容易出现矛盾,难以量化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效应。

(3)信息模糊性较强。

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会计作业不同,整合了经济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模糊指标,计量单位多元化导致信息难以量化。此外,绿色会计的要素相对而言核算难度较大,整体而言模糊性较强,难以为企业提出有效的技术指导。

4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

4.1 整合多种信息披露模式

会计信息披露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流程,需要编制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出具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损益表,绿色现金流量表。绿色会计报告是独立的,不依附于传统的会计报表报告,有效披露出非货币计量的有关绩效信息,帮助决策者了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以及环境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内部的作业,要求结合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等多重方式,构建全面的信息管理模式。

(1)表内披露。

表内披露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等不同项目,综合反映企业在污染防治中的收益和支出。全面展示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与环境有关的成本与损益。整合损益表披露、资产负债表披露和现金表披露三种方式,细化企业在污染防治排污的现金支出与流入,分析无形资产现金转出率、环保设备利用率,从整体层面上入手,构建全面的信息披露机制。

(2)表外披露。

表外披露主要包括财务报告说明书披露和财务报告附注披露,会计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动态跟踪外界环境法规的变动和要求,借助资本管理、设备折旧、环境资产计量等多种手段。丰富环境会计内容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以环保手册、临时工作记录、董事会报告及信息简报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存在的绿色会计信息进行说明与报告。

4.2 明确多维度指标

绿色会计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信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可替代性指标,使得差错最小化,相对准确即可。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要将环境因素纳入到整体的核算体系,重新定义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和费用度,借助传统的会计信息要素确定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费用,为后续信息披露奠定基础。绿色会计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进行管理,企业要给技术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综合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形成数据化、智能化生态修复手段,实现数据化的监测管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成本管控、适用性分析与耐久性管理,综合水文、气象、遥感、经济等各类数据,实现数据的自我更新与以及闭环化处理。建立多维的数据收集模式,综合环境功能评价模型,污染排放量预测模型等,推动生态环境的解析智能化、便捷化发展。确定明确子模型与模型之间的适用范围,综合考量,评价精度与选择依据之间的差别,建立自动报警的机制,达到快速处理的目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因此在实际绿色报告过程中,应该采取主表+附表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环境信息全面披露出来。

绿色会计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落实客观一致的相关性原则,严格遵守执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确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损耗污染治理,不得瞒报、少报,或者是用虚假信息误导政府和消费者。要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数字化的环境信息,以年度会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附表主要展示一些非量化的报表,包括企业在环境管理中履行的主体责任,对于环境保护做了哪些贡献,通过分类管理的机制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绿色会计中的作业信息。同时要构建全面的质量维度,整合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等多个指标,构建不同维度的评价,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建全面的管理机制,及时反映企业的碳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总量,确保完成低碳生产,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确保整体检验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实现财务信息的交流转换,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线上作业,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对于集中核算平台的研发与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资金链的多级发展,有效完善内部的金融管理体系,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以及准确度。

4.3 构建绿色指标

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要将环境因素纳入到整体的核算体系,重新定义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和费用度,借助传统的会计信息要素,确定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绿色效益,为后续信息披露奠定基础。

(1)绿色资产。

绿色资产是绿色会计绩效核算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广义的绿色资产指的是所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而狭义的绿色资产是企业能够获得直接利益或者是间接利益的环境资源,并且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环境资源。绿色资产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可靠性和会计主体相关性。相较于其他资产,绿色资产净化能力较高,可以进行更新,但恢复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例如,在实际核算中要借助会计计量方法,将绿色资产分为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反映绿色资产的特点和复杂性,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要对未知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估计,明确资产的核心概念。全面反映绿色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信息,在披露报告中应该明确本期增加量、本期折后量,以及期末存量,给外界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2)绿色负债。

绿色负债指的是企业由于违反环保法法律法规,从而付出的罚金罚款,或者是应当履行的其他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绿色资产是一个较为丰富的概念,它不同于一般的负债,它突出表现在可追溯性强、不确定性高,同时具有一定的连带责任。企业需要对环境恢复成本负有主体责任,因此,会计人员要准确把握绿色负债总额发生概率和时间。要说明重大负债项目的性质条件,披露未来现金流走向。会计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整合排污费、环保设施安装费、废弃物的净化费,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取准备金,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成本。

绿色成本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为宏大的概念,目前国内对于绿色成本的认知不够统一,其主要包括了废旧存放品环境管理费、环境治理费、环境恢复成本,环境安抚成本等多项主体费用。因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该结合本企业的产品和特点,确定环境预防设备的折旧费和办公费用,强化前期的管理,避免出现大额的环境罚款。

(4)绿色效益。

绿色效益可以分为直接,绿色效益和间接绿色效益,绿色效益主要指的是通过获得有形资产而为企业积累财富,而间接绿色效益主要指的是一些无形资产,它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作业,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借助环境经济学,经济数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型,结合现行成本、公允价值,明确未来的现金流量,以降低边际成本。

5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的发展趋势

5.1 集成化发展

集成化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将不同功能的模块组合在一起,会计系统集成化发展是智能时代的必然要求。就目前的环境设计过程来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绿色会计应该整合多种实际功能,借助多种生态学手段进行多种功能的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细化、集成化操作。

5.2 模块化发展

数据时代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未来发展过程中,绿色会计将动态收集环境因素,通过远程监控、实时分析、动态调控等方式对污染源、污染程度进行评估。集在线监测、数据收集、建模分析、远程控制等多种方式为一体,建立相应的环保数据库,为后续的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6 总结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模式已经不满足时代要求。因此许多企业采用了绿色会计制度,财务人员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企业当前的自身发展状况,优化集中核算方法。立足于自身情况,强化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信息披露测评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 2018(18):56-61.

[2]王丽娜,王奇。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11):60.

[3]杜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 2021(18):177-179.

[4]包毅涛新会计准则实施对银行科目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 2021(17):153-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