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法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资金保障机制化,重点确保参政议政及法制和平安建设、人才强市等工作需要
(一)支持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全力支持政法部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证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保障政法部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办案费及业务装备经费需要,并向基层倾斜。
(二)健全人才优先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重新修订引进高层次人才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实施“331”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以奖代补”的财政政策;统筹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积极参与政策制定、项目评审、政策兑现及资金使用监督,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及时拨付各类省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及时下达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
(三)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对派和工商联经费保障各项政策,加大对各派的经费投入,保证其日常公用及项目支出增长幅度高于一般行政机关经费一倍以上。
(四)加大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将我市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调解员培训制度,建立化解矛盾纠纷人才库,为开展专业调解、调处疑难复杂纠纷提供人才支持,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
(五)支持救助、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强救助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合理解决我市长期积累、久拖未决的特殊疑难问题,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安排全市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促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继续安排全市社区矫正专项资金,有效解决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经费困难,保障并促进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继续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拨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今年内全面完成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及时拨付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专项经费,及时下达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专项经费。
二、支出管理预算化,重点落实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措施
(一)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要坚持有保有压原则,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到位率。按照零基预算单位收支脱钩的要求,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规范支出行为,严格执行预算,2013年将出台《市级行政政法单位预算追加管理办法》,确定预算追加事前审批、民生优先、厉行节约三原则,明确预算追加的内容和审批程序。坚持按进度拨款,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认真履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巩固厉行节约成果。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探索加强公务用车、公款出国、会务接待、会议费等支出管理的路子。一是加强与市外办在出国(境)经费和护照管理环节的联动,并对其监督管理,确保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和人员得到“双控制”;二是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控制新增车辆,加强执法执勤用车日常使用管理,实行执法执勤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定点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报批手续,规范接待程序,各单位、部门的接待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财政集中支付,财务单独列项反映,坚决禁止以组织或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活动等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和请客送礼;四是加强会议及费用管理,制定出台会议管理办法,配套制定会议费管理办法,规范市级机关会议类别、参会人数、费用标准以及报销程序;五是加大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督。会同市纪委、市监察局、审计局制定落实具体措施,组织对全市“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协同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三)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加大人才、政法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今年继续对使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即“前期绩效目标、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相统一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
(四)加强政法资金管理。加大对省政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督促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需要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承担政法经费保障责任,不断加大政法经费保障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财务管理制度化,抓好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
(一)财务信息定期分析制度化。进一步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继续完善“行政政法处对口服务单位季度报表”的编制,加强数据对比和情况分析。及时掌握行政经费,尤其是“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时反馈和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定期总结交流制度化。根据当前的经济和财政形势,结合行政政法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分析交流财政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好的管理办法、先进的管理经验;总结交流上季度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全市财政行政政法工作季度分析会和市直政法系统季度工作座谈会。
(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化。重新修订引进高层次人才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以奖代补”的财政政策。研究制定公共安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研究制定依法治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建设。研究制定党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持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大学生村官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我市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研究制定169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四、调查研究经常化,推进行政政法财务改革
(一)进一步加强行政中心行政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调研。加强支出跟踪问效和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财务核算中心业务流程、操作程序的指导;协助行政单位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配合、督促行政单位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深入各辖区、各政法部门调查了解经费保障状况,根据省厅制定的政法部门装备配备标准和要求,研究建立政法装备配备、更新实时动态监管档案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三)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规范工作,研究建立健全公务员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对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规范以政府名义发放的各项奖励项目。
(四)坚持深入部门和基层单位,跟踪资金使用情况,了解经费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重点对压缩弹性支出、控制行政成本等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五、学习培训常态化,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一)以十精神引领财政行政政法工作,加强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创新争先”活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重点做到两个提升、两个加强、两个推进:
一、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助推我区科学发展
一是为绩优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顶层设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切实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帮助企业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能。积极搜集国内外行业信息,为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拓展提供参考决策信息,理清发展思路。参与项目谈判跟进,与企业共同商议远景规划,对重要文件、决策提供可行性分析,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二是为困难企业突破瓶颈做好路径设计。重点延伸拓展企业风险防范、定向增资扩股、金融机构贷款、反担保贷款、购销合同协议、委托担保协议、劳资纠纷协议、民间借款合同等公证服务领域,积极帮助企业创新融资理念,评估企业投资扩张风险,寻求重组重整等方式为企业解困,拓宽融资渠道和空间,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协助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继续发挥企业法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实行顾问团成员联系企业“法律体检”制度,组织顾问团成员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对重点企业采取位置前移、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代为起草文书信函、代为修改法律文书、代为评审各类合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解决依法经营与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防范企业对外经营、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
四是帮助企业健全用人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进一步完善涉企案件调解制度,及时化解合同争议。畅通企业职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劳资纠纷等常见多发问题提供快速有效解决方案,让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以用人、定岗、决策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对人事部门、股东决策层的依法依规运作进行培训;以合同管理、应收款控制、知识产权等环节为切入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权技能培训。通过有针对、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保证企业拥有健康发展机体。
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
一是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援助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确保应援尽援,确保援助案件有序增长。
二是深化法律援助护民生系列活动。继续把农民工作为重点群体,将欠薪案件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援助行”专项活动。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和涉法涉诉当事人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缠访闹访。
三是持续推进法律维稳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优势,积极配合领导接访,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的协调处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履行区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为区政府及部门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四是有序开展规范化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区局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法律服务窗口轮流值班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
五是打造便民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完善舆情分析机制;加强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拓展援助便民服务体系;以远程法律服务网为特色打造便民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着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扎实做好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和迎检工作,以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为契机,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督查指导,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业务装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健全司法所目标责任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
二是着重完善调解组织体系。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在巩固和完善我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传统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中心城区的社区试点建立物业纠纷调委会。二要健全完善新居民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三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巩固规范“诉前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构建。
三是着重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要继续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以奖代补”措施。二要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照区、镇、村(社区)三级定期排查、重大活动敏感时期随时排查、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定点排查的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全面推广人民调解“四导工作法”和“三诊”调解法,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做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
四、加强特殊群体管控,提高执法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矫正执法规范化。通过以会代训、参加省市培训等形式,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规范审前调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依法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完善网络平台,推进矫正监管信息化。全面启用社区矫正指纹报到系统,推进GPS手机定位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动态排查,严肃矫正人员日常报到制度,及时掌握全区社区矫正人员情况。
三是创新载体措施,推进教育帮扶人性化。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总结一批我区矫正成功案例,统一编印矫治教育参考资料,不断增强教育矫治效果。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在镇、善琏镇建立帮教基地,规范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配合协同化。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着力在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密切协调配合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我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若干规定,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联合执法检查、集中点验等制度,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五、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我区法治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三类重点对象,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制定《区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五个一”制度,培育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编写《区新居民服务手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新居民普法宣教活动;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新机制,助推古镇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二是创新拓展普法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点线面全维度”普法平台。与“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行”栏目合作,在我区举办一次大型法律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官方微博等普法新兴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包含司法新闻、案例解析、新法直击、普法平台、矫正专线等在内的8大专题特色栏目;大力拓展城市大屏幕、农民广播、远程教育系统等新兴普法载体。
三是精心组织两项创建活动,有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认真开展督导检查,结合实际逐步落实各项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水平,今年争取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科学规划“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程序,争创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0家。
六、推进机关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扎实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深化“星期一夜校”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双休日选学”,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深化“进村入企”服务工作,参与“双百分”、环境整治活动。深化服务理念,探索适宜的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与群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细化工作举措,注意搜集民情民意,贴合群众服务需求;创新工作亮点,整合多元化服务资源,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文化构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系统服务品牌,培树系统先进典型,培养一批省市级优秀司法所长、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一、全力抓好档案资源建设
加强和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建设,以丰富的、结构合理的馆(室)藏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
(一)全面完成全县档案资源整合扫尾工作。在去年全县档案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今年要按照《市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规定》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特别是要将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接收进馆。
(二)继续做好重大活动档案采(收)集工作。我县“三年大变样”工作已经完成,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年底前完成接收入馆,形成齐全完整的专题档案。
(三)加大征集工作力度。档案征集工作是丰富馆藏的有效途径,力争将散存在社会上的反映具有地方特色,能反映社会发展变迁,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源及时地、有重点的、有计划地接收进馆,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
(四)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搞好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二、加强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业务基础工作
全面加强国家档案馆建设,强化服务,拓展功能,切实将档案馆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
(一)加大县档案馆新馆建设跑办力度。在新馆址确定的前提下,协调各相关部门,想方设法,积极跑办,做好新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力抓好馆库建设。
(二)切实加强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县档案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档案室要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管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
(三)强化档案馆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档案馆设施建设,及时满足社会各界档案资料查阅、政府信息查阅等多项功能的需要。切实加强政府公开信息的接收工作,简化利用手续,创新服务方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
(四)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要在保证档案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年前档案鉴定开放工作,以多种形式提供利用好开放档案;县档案馆要精心组织选题,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加大开发研究、综合利用档案馆藏史料的工作力度,努力出成果、出精品,有效开发档案资源。
三、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
档案信息化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千方百计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有效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一)做好档案文件级目录的录入工作。县档案馆要加大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储备档案信息资源,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坚实基础。已安装档案管理软件的单位,确保-年度文件级目录录入完毕。
(二)加快原文扫描进度。县档案馆要抓紧进行馆藏档案的原文扫描工作,重点将年代较长、利用较多的档案进行原文扫描,为档案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四、进一步做好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
进一步提高全县机关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按照已制订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年度档案整理归档检查工作,要确保把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普通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力争使归档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新组建单位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按照省档案局制定的《省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开展好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
五、努力做好企业档案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一)做好国有企业及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上水平服务,特别要做好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的合理处置和安全保管工作。
(二)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提高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以有效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相关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档案管理,促进全县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上新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做好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档案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重点项目档案完整和安全。
六、做好农业农村、民生档案工作
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农业农村、民生等档案工作,重点帮助收集并整理好土地承包、林权改革、税费改革等农村改革档案,建立农村“种、养、加”等经营大户、农村信贷、合作医疗等专门档案,建立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农业等农业科技项目档案,切实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新民居建设等方面的建档案工作。下大力做好“村档乡代管”工作,在去年四个试点乡镇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完成其余12个乡镇(包括县工业园)的“村档乡代管”工作。
七、加强档案法治与培训工作
(一)全面加强档案法治工作,提高依法治档水平。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认真查处档案违法案件。
一、强化收入组织,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43097万元,同比增长13 %。紧盯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采取体制激励、专项支持等方式,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工业企业,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通过经济增长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坚持“依法征收、强化监管,依法减免、强化服务”的原则,增添措施、强化征管,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努力完成预期收入目标任务。
二、加强项目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认真研判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水利、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和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资金投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安排项目工作经费2000万元,做深、做细、做优项目的储备、申报、立项等工作,加大力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省委10个专项扶贫方案、省财政厅“1+4+4”财政扶贫等政策体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三、加强财金互动,积极争取金融支持
推进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财政继续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农业担保基金、小微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金、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专项信贷风险补偿金等共计3000万元,防范信贷风险。充分发挥红峰公司、力迅公司等企业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的中长期贷款,缓解筹资压力,支持经济发展。
四、转变投入方式,大力撬动社会资本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以奖代补、基金引导、风险补偿”等方式,积极推广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大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五、加大脱贫投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规划引领,到村到户;群众主体,政府奖补;因地制宜,分类保障”的投入原则,分门别类测算“五个一批”资金需求,集中投入打好157个贫困村“整体战”,成片消除贫困;分散投入打好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歼灭战”,定点消除贫困。全额保障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六、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按照规定推进财政事项报告及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惠农补贴、涉农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从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和腐败案件,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继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明确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奠定基础
为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充实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配合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总体方案和年度实施意见,组织协调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局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各业务科室积极参与、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健全的领导组织工作机制。
二、细化工作内容,合理分工工作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有效开展
充分领会学习《纲要》,根据省市依法行政工作文件安排部署,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研究确定财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内容,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与县财政局2013年主要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奖惩、同时检查督办。各科室根据岗位职责,将依法行政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细化到项,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机制。
三、充分发挥局内部法制联络员作用,保证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
确定2013年财政局法制联络员及各科室法制联络员,负责法执法工作。局法制联络员做好法制办与各科室法制工作的沟通对接,做好资料的收集、归类工作,按时上报季度计划、总结、台账。做到各类信息报表齐备、目录完整,档案建设规范,全面反映工作整体进程。各科室法制联络员负责各科室日常的法制工作,法制联络员负责收集本科室法制工作文件资料,交由局法制联络员统一收集、整理。
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保证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
继续健全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推进集体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局集体领导作用。规定凡属重大问题、人事任免、大额资金分配调拨以及上级规定应由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等事项,均由班子集体或局务会议讨论研究,专项资金调拨除救灾、扶贫等应急资金外,坚持先由职能科室、分管领导审核后送国库科汇总,上报局党组会审定后执行的程序,并逐步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做到决策的事项、内容和程序事先设定,决策经过集体讨论,形成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