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生考试总结

美术生考试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生考试总结

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说起学习美术,每位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都不陌生,在学习美术中,每位教师都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何为高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既考上大学又学到一技之长,这还需要无数教师在教学中继续探讨。

我曾经听一位大学的教授说过,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连基本的美术绘画能力都没有,那这些人是怎样考上的大学?深思美术现状,当前单一的考试内容无疑是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很多一线美术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平时在学习中,只学考试内容,死记、硬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学生按照这样的流程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一批一批整齐划一的学生被“生产”出来。对于新鲜事物,这些速成出来的学生缺少个性,没有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因而即便是考上了大学将来也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打好基础稳扎稳打是关键。

多年来的高考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把基础打牢才能成为社会的人才。学习绘画的学生往往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到了绘画的某一阶段,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向下学习了,这是很多学习绘画的同学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里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由浅入深,适时调整学生的训练计划

学习美术不要像跳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学起。我们的学生大都没有绘画基础,因此绘画必须从头学起。石膏几何体、静物都是初学者在学习中必须要学好的基础。学习素描开始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前期练习线条,很多学生都认为太无聊、乏味,因此,很难坚持下来,往往一些同学一张纸还没画完就不想画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一直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下来,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绘画,我建议,在练习线条时穿插一些简单的石膏体结构素描,这样也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物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比例、结构等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二、临摹与写生穿插练习的重要性

我们在学习绘画时,既要注重平时的写生训练,又不能忽视临摹的重要作用。写生与临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缺一不可。

初学者前期训练大多以临摹为主,因为临摹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迅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激励学生对绘画的自信心,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临摹到一定程度时,还应该穿插一些写生练习,做到临摹与写生的协调统一。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写生可以为学生创作提供更多理性的思考和丰富的素材,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写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不断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只有真正使写生与临摹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观察能力也是从低到高的过程,起初,我们观察石膏几何体,了解它们的特征、造型、结构。接下来还要观察静物,了解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静物之间的区别及特点。最后我们还要观察人物,先观察老师、同学、父母,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我们要在观察中总结共性,在绘画时提炼个性,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观察的目的在于写生,观察能力提高了在写生时才能找到不同人物之间的个性区别,才能画好每一张画。

四、色彩与素描的统一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色彩,这个问题真是很难回答,因为素描与色彩之间同样存在共性与个性。共性是它们都需要准确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和外部特征,个性是二者之间的表达方法不同。

总的说来,素描是基础,素描画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色彩能不能画好,所以我们的同学在学习色彩时,务必要把素描基础打好,只有这样学习色彩才会水到渠成。色彩画好了同时也反过来促使素描水平的提高,所以说,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有机地统一。平时训练时,素描与色彩也要进行穿插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绘画的新鲜感,不至于乏味。

五、适当进行考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一、设计考试,设计基本知识是根本。

从现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分布看,与造型类美术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相比,工艺美术或应用型美术专业方向数量多,占据比例优势。考生从报考意图和今后的就业出路考虑,多数选择了报考应用型美术类专业。作为考生和辅导老师都应当明确,虽然不同高校专业和培养方向相异,培养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但这些专业对于艺术设计观念和理论基础都有要求,这是作为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素质。因此要应对与之相配的考试,就应该首先形成作为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素质,即对于图形化的符号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于作品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这种基本素质,一方面来自于学生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度,另一方面则是对于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就难于运用。不能形成一个扎实的基础,难谈设计的入门,就无法进行相关的艺术设计。掌握设计基本知识,是作为设计师的基本功,这是学习设计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方面。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感受设计的概念,体会设计生活。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应该通过接触资料,感受设计,以自己的基本判断形成对设计区别于创作绘画的初步认识。感受设计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美术教育的疏忽,很多学生在学习设计初期就没有经历一个自我感知的过程,以致于后期的学习一直很盲目,如不能正确分清设计考试中装饰设计基础和造型考试中创作的区别,以致于在考试中不能让判卷老师理解其设计意图。

2.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对于平面构成的认知能力。

在设计考试中,无论是报考平面设计专业,还是建筑设计或服装设计等其他设计专业,都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平面构成概念。如对构成中所涉及的点线面、单元形、骨架结构以及形式美法则的学习。有些学生对于艺术具有很强的敏感度,知道如何进行画面的排布和搭配。而大多数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因此,构成知识,如点线面、黄金分割、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十分重要。基本知识成为学生“盖房子”的基础。设计基本理论是学生模仿设计作品入门的重要途径。

3.提高手绘技能,打好基本功。

以前的考前美术设计课程中,过于注重对传统文案的临摹,虽然忽略了对于平面构成含义的理解,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认知能力和应对灵活的考试,但是也反映出手绘技巧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理解是重点,表现是关键。没有技能的学习,没有材料的练习,学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根据目前的考试情况,学生尽量多的掌握各种材料的使用是极为必要的,包括马克笔的使用、彩铅的使用、水粉的使用等等。

二、创意思维的培训是设计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

创意,就是在具备设计基本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巧妙、新颖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思维能力和视觉语言能力。在设计上有想法,有创造力,突破普通的思维方式去寻求设计表现的创造,就是设计创意。

Google总裁史密特先生曾说:“创意是知识股本不断增值的源泉。”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没有了创新能力,设计作品的发展动力就将顿节于点。对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的重要素质,也是设计能走向更高层次的途径。

1.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素材,拓宽思路,了解创意。

所谓“见多识广”。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知识素材,包括一些优秀的视觉广告、创意动画短片、平面广告以及优秀的广告语等等。让学生首先通过感知了解什么是创意,了解创意的独特性,培养创意的兴趣。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自身对于创意的理解,发觉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我认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更容易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知识。如通过他们了解多的动画片(如Pixar动画),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一些能和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图形创意的知识,应对美术高考。

学习图形创意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最快的掌握如何做创意的一般知识,同时满足考试的需求。首先提高图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行图形联想的学习,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方法,如同构图形、异构图形等等。学会用图形创意的方法设计画面。

模仿是学习的很好途径。对于图形创意的学习,就是很好的模仿前人创意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由会想不会表现过渡到用一般创意规律进行表现,直至最后融合形成自己的形式表现创意。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艺术专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是必不可少的,美术设计更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也是创意的源泉。对于姊妹学科的学习、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提高艺术设计人员内在素质所必须的。

尽管学生的素质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对于素质的关注和指引,对于学生应对考试以及面对以后的设计发展仍然十分必要。如2008年沈阳某高校设计考题:请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题,画出创意素描风景一张。学生如果不了解此诗句的含义,不能提炼出诗句中的关键词,了解题目所给的场景限制,就难谈创意构图。

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一、提高美术教师素质

学生的水平与美术教师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可以在优秀的并且素质较高的美术老师那里学到更好的方法与技巧。所以学校应当注重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应该考核美术老师各方面的能力,在招聘时要做到周全的考虑,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养。每一位美术老师不仅有具有传授专业知识给考生的能力,还要具备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特别是在考试前,学生压力会比较大,教师应该努力帮助考生们减压,实现大学梦。与此同时,美术老师在每一次上课前都要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可以和其他美术老师共同探讨,力求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有用武之地,争取给学生们带来精彩的一堂课。作为学校,可以多组织美术教师交流会,可以让美术教师在交流会中向更优秀的老师学习经验,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从而提升考生的水平。

二、 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把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放在学习与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美术教师,对考试的大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注意大纲的更新,根据大纲中的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正确的指导学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进行学习,在考试时应该怎样做题才能得到阅卷者的青睐,得到高分。学生在明确学习方向与目标之后,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在高考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依据教学目标适当调整授课方案,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尽可能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提升水平。

三、提高自身审美修养

考生能否在美术高考中脱颖而出还与自身的审美修养有着重大的关系。众所周知,美术高考与普通高考有着很大的区别。美术高考作为艺术高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简单的构造能力,还要要求考生所构造出来的作品能够体现出美的内涵。将自己的审美修养展现在作品中,让考官透过画面看到美。想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对于艺术而言,美术与其它形式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可以通过艺术的熏陶,例如在音乐、戏曲、书法、诗词中培养艺术情操。审美修养的提高,除了可以构造更好的作品以外,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态,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考试中都能够有一种平和的态度。

四、 做好充足的考前准备

考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考生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就等于为美术高考储备了能量与资源。

1. 考前知识的准备

在考前,考生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学习,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熟记在心中,并学会灵活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考生通过知识的准备能够有效把握这幅画的内涵,意识到这幅画所想要表达意思是什么,想要考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这样考生就能够对这幅画有了充分的理解,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

2. 考前技术的准备

考生的技术主要通过画面的整体感表现出来。只有对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并逐个有序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才能使画面的整体感完整地表现出来。在技术方面,解决了主要技术问题也是表现出画面整体感的有效措施,例如:解决画面的构图、比例、对比、质感、空间感与形式感等主要技术问题。在平时的技术训练中,要注重每一次作业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完成每一次作业的时候一方面总结之前的知识、技术,另一方面,对后期的技术训练做准备与铺垫。在考前技术的准备中,应该强调课程安排的科学性。

3. 考前心理的准备

在考试之前,考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作出准确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盲目跟从其他人,过高或者过低地选择了学校的门槛。每位考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清思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攻破。在平时的技术训练时,科学的分配好时间与精力,不浪费每一分钟。同时也要做好上考场的心理准备,不要过度紧张。在考试中,也一定要合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不要乱了阵脚,使自己的水平在美术高考中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五、进行考前模拟考试训练

作为教师,在考前可以适当进行模拟考试训练,考试的内容可以按照以往的试题进行设计。这种考前模拟考试的方式可以让考生提前感受到高考的形式与氛围。在面对真正的高考时不会过度的紧张,临场应变能力也得以加强。与此同时,还可以让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巩固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在美术高考中充分发挥水平。

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一、美术高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由于美术高考考生众多,所以美术考试试题往往以要求学生默写来完成,于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高考的教学方法就应运而生。

死记硬背的应试教学方法完全抛弃掉了常规美术学习的过程,而是培训老师根据近几年高考考题来研究、总结出题的范围,然后根据这个范围,指导学生在几个月内对一张或几张素描、色彩、速写的印刷作品反复临摹、死记默写,学生不需要对构图、透视、造型、色彩、运动规律有所了解和理解。所有内容都精确到每平方厘米反复记忆,背得滚瓜烂熟,最后如同填格游戏一样按部就班填入即可。

这些应试教学方法在现行的素描高考模式下,确实帮助了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专业的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正因为如此,各种良莠不齐的培训班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争相效仿,美术专业应试教育也就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了。

二、美术高考应试教育教学所引发的问题

高考前的应试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给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阻碍,也给学生的个人和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学生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对高校常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笔者却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应试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灌输这一理念非常困难,主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应试教学方法影响了高校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和深入性,高校美术教学注重是深入研究,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展开专业研究的教学过程。但是应试教学简单化的“培养”方式误导学生只关心考试的试卷效果,对专业基础知识不求甚解,更不可能养成认真研究的习惯,难于掌握深入观察的方法和深入刻画的手段。二是应试教学方法影响了高校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性。高校美术教学是通过科学严谨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展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而应试教学方法为了考试的需要,误导学生将关注重点停留在物象表面,有意简化深入研究的过程,造成了学生留于表面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段,很难有提高的空间。并且高校美术教学方法的实施还有一个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于艺术的形式法则的研究和探索,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构造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但是应试教学死板的教学模式却给学生灌输“美术大同”的观念,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创作力的提高,甚至扼杀了一些有天分的学生对艺术与生俱来明锐的感知能力。

其次,造成了大量的教育投资的浪费。盲目的学习美术专业,使很多家庭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考试期间,不少人认为多报几个学校就可以提高考入大学的几率,许多家长又要因为考试所产生出的其它各种费用。当年就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也还在少数,更多的美术考生就需要重新投入。这样周而复始,无疑造成了大量教育经费的流失。

再次,容易养成学生“临时抱佛脚”式偷懒的学习方法。美术高考的应试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鼓励学生采取“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方法来应对考试。一些适应了应试教学方法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作业需要对绘画资料进行借鉴时,往往不仅是借鉴,而是进行抄袭,甚至有个别学生直接将原作复印,描摹交差了事。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养成了“临时抱佛脚”式的自以为“高明”的偷懒方法学习,专业能力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人类往往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不知疲倦。因此,高考时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有益于刻苦读书和日后的职业发展。但是有不少的考生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的目的并不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而是因为文化课要求偏低,片面认为这个专业相对容易被录取。以这样的心态考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本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专业课自然就一塌糊涂了。在现在本来就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如何找工作就成为这部分学生更为头痛的问题。

三、针对高考应试美术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美术应试教学方法的出现与我国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也是与美术“高考热”现象和单一的美术高考考试模式的派生物,如何让这种教学方法走出误区,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大势所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完整科学的美术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接受能力来安排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结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得让学生接触到系统而又全面的美术基础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奠定全方位的美术基本功和创造性思维。二是美术专业高考考试模式有待改进,美术高考考试模式单一,考试题目大同小异是应试教学方法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一方面制定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另一个方面可以实行专业统考制,各个院校都根据各省的专业统考的分数来录取学生,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全面进行统一监督管理;有利于制定科学严谨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办法;学生也不必为了参加考试疲于奔命。并且也可以将学生历年高中美术成绩作为考评参数,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进行考核录取。二是考生应该客观看待美术“高考热”。社会、学校、家长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美术“高考热”。使他们认识到美术高考绝对不是惟一考上大学的捷径,无论美术“高考热”还能够持续多久,美术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成为高考应试教学方法的工具。学习美术实际上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专业选择和人生奋斗目标,毕竟,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我们人生成败的关键。

美术生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教学措施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考试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训练”地只关心考试成绩而压抑了自己的课余爱好,这对于我国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一)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美术教育的不重视

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教师一味追求班级名次,家长一味要求高分数的现象,使得高中美术课一度被压缩或者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教室里背英语、语文,算数学、物理等科目,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就淡化了,更不要说审美能力的提高了。

(二)学校美术的教学资源不完善

有的学校对美术教学不重视,有的学校缺乏资金,这些都导致学校缺乏符合相关教育规定要求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高中开设美术课就学校而言就应该有相应的美术教学场所,有专门的教学设备、专门的教师,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美术作画能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一些高中,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即使上美术课也只是在一般的教室,根据学校发的教材进行干巴巴的讲解,教师不能有效地利用投影仪等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不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思维的引导和启发,造成学校即使开设美术课却依旧没有任何作用,甚至会导致学生感到美术课无聊的现象产生,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

(三)由于学生自身对美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漠视态度

高中生由于学业繁重而导致自身压力极大,而且她们对自己的前途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对于学业成绩,学生甚至比家长、教师更加关心,这对于美术教学来讲已经是一个阻碍,加上美术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思维的启发和美术乐趣的引导,以及学校、教师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逐渐减弱,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全不在意,进而造成高中美术教学步履缓慢。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措施研究

针对以上对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我经过思考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高中美术的教学方法。

(一)纠正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偏差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正确的做事方法,因此,要想做到真正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就必须使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转变对高中生教育的态度和看法,转变他们一味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错误观念,将美术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培养情感、完善人格以及端正人生态度等优点深深植入他们的脑海中。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需要学校肩负起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需要教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与实用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需要家长意识到孩子长久的人生发展而非停留在孩子的升学考试。

(二)提高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影响最大的也是教师,教师在学生和学校以及家长之间起着纽带的关键作用。因此,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克服以分数为重的错误意识,还需要教师给予其教学和思想上的双重帮助。

1.高中美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美术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强、对知识要求严格的学科,对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美术理论、美术鉴赏中以及美术史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足够丰富、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深度。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分配时间对美术方面的课本、教材、理论著作、学术文刊等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美术知识的储备。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地实现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审美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等,拓展自己的美术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美学品味。

2.高中美术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面对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就需要一定的方法,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体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极大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调节高中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中生审美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时,最好不要拘泥于形式。美术课是一门人文课程,是一种美学鉴赏课程,当然也存在着许多美术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基础的美术理论的时候采取灵活的方法。比如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或美术影视,在让学生情绪放松的过程中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对于理论的记忆会更为深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实力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比如书写优美的美术字、迅速画出中国写意画等都可以令学生为之赞叹和钦佩,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3.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鉴赏品味的培养和提高

美术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有高层次的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品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格外重视与实际作品的结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幅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家精心设计的,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每一件作品的鉴赏都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尽可能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思考。比如对我国古代青铜器的欣赏、对西方达芬奇作品的鉴赏以及对米开朗琪罗雕塑的鉴赏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和探究,以此慢慢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高中美术课的教学需要各界的重视,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保证学生有高层次的对美的理解和鉴赏。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我国人才战略与教育文化启蒙[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