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第1篇

                 开展“大学生高息借贷风险与化解机制研究”社会实践活动

2016年7月28日至8月1日,整整五天,山东鲁西南地区都被笼罩在烈日炎炎中,而烟台大学法学院谡扬社会实践队不惧高温,在枣庄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借贷问题的调研活动。

走访东集村,举办借贷问题座谈会

7月28日,从各地赶来汇集在枣庄的谡扬实践队队员顶着烈日,伴随着来自枣庄的“热情”开始了在枣庄的调研。首先调研的地点是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村,通过东集村的万主任,我们认识了村里几名在校大学生并开始了本次的座谈会。

从谈话中我们得知,对于家境比较贫穷的学生来说,助学贷款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最方便、有效的途径,但要想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其证明材料和手续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耗费的时间也略长。随后,我们关于网络借贷方面进行了看法交流,原本对网络借贷还存在疑惑的同学,在听完我们的分析和解释后都已了然于心,露出了感谢的笑容。

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了解到我国有关助学贷款方面的政策和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需要去改善的,此外队员们对于借贷在学生眼中存在的地位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了解信贷业务,探寻民贷商贷之异

7月29日和7月30日,谡扬实践队分别在枣庄市市中区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采访,了解银行的信贷业务,咨询民间借贷对银行借贷业务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我们分别采访了中国农业银行市中支行的黄经理和中国建设银行文化路支行的朱阿姨,询问对待民间借贷的看法,且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在采访中,我们首先询问的皆是“当今网络上热门的民间借贷机构的出现是否会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冲击或影响?”而得到的回答也同为“没什么影响”。我们了解到,与网络借贷相比,国有银行的借贷利率虽略高,手续虽繁琐,但其借贷额度很大,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就是信息安全。网络借贷是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国有银行对待个人信息的保管方面非常严密。可以看出,网络借贷只是一时的方便,但是却存在着以后很大的隐患。

我们又询问了一些有关银行信贷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待现在民间借贷的趋势和发展的看法,最后我们意识到对于我国现有的关于民间借贷的政策还存在着漏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国有银行,不管是哪个机构,也都应该考虑到借贷者的利益,应该以身作则,同时秉持国家出具一系列的规制措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成果取于实践中,感动留于群众间

7月31日和8月1日,谡扬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山亭区和台儿庄区对当地的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借贷风险宣传。

实践队队员是本着服务社会心态,以让大学生对于借贷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并减少借贷问题的发生为目的来进行此次社会实践的。无论是社会调查、借贷问题宣传还是广场活动,都给山亭区和台儿庄区的群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进行社会调查时在烈日下走街串巷的白色身影以及在空中挥舞的红色队旗,让不少的行人为之感动并自愿接受我们的调查与采访。奔走在社区,分发借贷风险宣传单的欢快脚步,奏起了一串酷暑中难得的清新踢踏声。虽然天气热的像个蒸笼,仿佛在外面多呆一秒就会被晒化了一样,但队员们始终只把自己激情洋溢的青春笑容展现给大家,大家也以关心和配合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第2篇

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很大。目前高等学校的学风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外,来自社会、学校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和学习成才的指导者,是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纽带,辅导员应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监控等职能手段,协调好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作风、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

高校辅导员要以学风建设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生涯规划、监控管理、创设平台、严明纪律、重点帮扶等方面着手,努力创建优良的学风。

一、立足学习生涯规划,落实学风建设

大学期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辅导员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涯发展,针对大学各学年不同的特点,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

以四年制学生为例,各学年的重点如下:

(一)一年级以立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注重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用前瞻性的视野,将自己的理想、兴趣、能力相结合,设定合理的目标,初步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好铺垫。(2)注重榜样激励。推行“学长制”,挖掘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榜样以学长的身份深入学生寝室,与一年级学生建立长期且稳定的交流,为大一学生提供在现实中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高中和大学学习方式的差别,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大学学习的规律,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4)注重习惯培养。辅导员应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机,严格管理,帮助学生尽快从开学时松散的状态调整为服从管理、遵章守纪的状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保证与高中学习制度的衔接和延伸,要求学生坚持早读、晚修,上课考勤的制度,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克服松懈情绪。

(二)二年级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学习基础,培养综合能力。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已经步入常态化,大二学生对自己已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辅导员可从观念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1)在观念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分数与能力的关系。大学学习并非单纯地追求高分,而应该把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融为一体,进而真正提高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二是,专业学习与基础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学好基础课程,为更好的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同时认真对待人文素质修养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理想、兴趣、天赋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到四者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当四者发生冲突时,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尝试,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兴趣,实现理想。(2)在实际操作上,鼓励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指导学生成立各种学科兴趣小组、专业竞赛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状况,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提供动力。

(三)三年级以专业教育和分类指导为重点,加强专业学习,注重个性化指导。大学三年级是学生深入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以及在更大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阶段。辅导员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指导工作,推进学风建设:(1)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及早关注自身的发展方向,结合学生考研、出国、就业不同的发展需求,根据每个方向发展的实际要求,帮助学习制订并督促学生实施学习计划。(2)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通过举办、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性较强的竞赛、实习,为将来的个性化发展做好铺垫增加砝码。

(四)四年级以职业教育和通达教育为重点,引导角色转换,顺利走向社会。大四学生大多已具备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实践性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辅导员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走向社会。(1)以就业指导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学生个人礼仪修养教育与诚信教育,加强就业技能技巧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以考研和毕业设计为契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有志于考研深造的学生群体举办专业性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主动思考,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基础;(3)以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引导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建立学风监控体系,保障学风建设

学生受到社会、校园等各种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需要长期的监控和管理。高校辅导员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把握监控原则,保障学风建设有效推进。

(一)完善监控体系,形成“三位一体”(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3页)的学风监控体系。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1)重视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辅导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坚持每周听课制度,加强与专业老师交流,与专业教师一起探寻并致力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监控。充分发挥学生会、党团组织、班级等学生团体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自律委员会,强化学习纪律,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控。(3)重视与学生家长联系,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辅导员应长期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把学生特别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把握监控原则,保障监控功能有效发挥。(1)把握监控的时效性原则。辅导员要注意监控体系是否畅通,及时把握在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不良的倾向和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做到防微杜渐。(2)把握监控的实效性原则。辅导员要加强对监控工作的检查与落实,定期查寝、查课、召开班、团干部例会、定期了解学风情况,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控工作有效进行。

三、搭建学风建设平台,推动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高校辅导员应围绕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搭建发展平台,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开展。

(一)围绕锻炼需求,搭建实践平台。为满足学生锻炼自我、认识社会的需求,辅导员可以搭建一系列实践平台,以实践促学风。(1)创建专业实习基地,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围绕专业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专业见习活动,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深化学习效果。(2)创建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保持其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自我。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第3篇

(一)学习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后,学习模式和高中有明显的不同,以往集中填鸭式的教学被自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所取代,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放松,产生懈怠心理,不会主动地探求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久而久之心理的落差变成了自卑,从而丧失学习动力。

(二)学习目的模糊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缺少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的意识,对于如何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比较迷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逐渐迷失自我。

(三)学习信心缺失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有的甚至接受了服从的专业,待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对此并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所学专业有偏见,觉得没有前途,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学习劲头,学习信心缺失。

(四)学习自律意识淡薄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旷课、迟到现象屡见不鲜,平时学习不刻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在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投机取巧,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近年来大学生因沉溺于网吧、热衷游戏导致违纪退学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多。

二、建立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良好的学风需要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保证[2]。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原则,构建优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做到规范管理,以健全管理制度为保证,形成良好的监督评价机制。

(一)建立“学业一帮一”和“学业预警”机制(1)建立学业一帮一机制,由班级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一对一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同学,在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做好不及格率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以此检查帮助的效果并进行合理调整;(2)建立学习预警机制,“学习预警”机制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业的督促,同时也是构建学风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3]。对本班经常旷课、不及格科目较多、学习态度不端正尤其是采取各种手段向家长隐瞒自己校学习状况的同学,建立“学习预警”机制,辅导员要与他们进行逐个面谈,了解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同时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二)完善奖励机制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激发有赖于科学的奖励机制[4]。有效的学风奖励机制能促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奖励机制和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风建设的评比竞赛活动,如“优良学风班级”评比、“学习标兵”评比、“优秀寝室评比”等活动,给与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评先评优、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推优入党等与学生学习情况挂钩,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在活动中抓典型,树标兵,充分发挥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要学生学习”向“学生要学习”转变,形成学风建设内在动力机制。

(三)建立监督机制,对学风进行动态监控监控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保证。从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考试不及格情况、考试挂科情况、学生干部补考情况、四级英语通过情况等方面进行监测,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总结班会,对上学期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有效机制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具体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这几方面,而且随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办学理念的转变,多数院校都一直将学风建设作为高校重点工作之一,但近些年出现的学风问题,使如何改善和提高学风建设也演变成高校更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存在模糊性

一是随着物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高校就读,并认为只要坚持读完所有学科就能顺利拿到文凭,所以在学习态度上存在偏差,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心不在焉的学生不在少数,对待课后练习和考试也采用应付的态度。

二是多数学生都认为就算获得文凭也不代表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且拿到文凭也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那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呢,所以学生并没有将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获得文凭作为学习目标,多数时间都是以娱乐为主。

三是学习兴趣缺乏,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具有厌学情绪,由于高校部分教师授课存在完成任务,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对我院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不能坚持将一堂课认真听完,最多认真听半个小时。

2.学习纪律差,自由散漫

一是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低,在进入高校就读之前,学生都是被家长和教师管着,属于他律,但现在处于较为轻松的自律环境,自控能力不足。此外有学生虽然认为自由散漫不好,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出现上课经常迟到、玩手机、看杂志、听歌等现象,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效率,也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导致整个课堂学习纪律较差。

二是学生道德素质较差,由于没有认真学习,为了通过考试,采取带小抄作弊,抄其他同学答案的方式,或是在全国性考试中,用通讯设备获取答案,找替考的形式,这些不讲社会道德,不重视学习过程中道德规范的学生大有人在,严重破坏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纪律。

3.学习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大

一是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教师要学生怎么学,怎么听,学生就按照这种套路,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加上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没有按照预习、上课、复习、总结的流程进行,让学生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参照。

二是学生对自我要求太低,对上课内容能基本掌握,通过考试即可,不需要会一题多解,不善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缺少坚持学习的毅力,有的学生能坚持每天都自习,去图书馆,但有的学生则是隔三差五去,有的甚至从来不自习。

三是校园学习氛围不浓,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由于受到财力和人力的限制,高校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监管制度不是很齐全,管理力度不强。加上有些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其中,但如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玩,他们也就不思进取,随大波逐流,随意性较大。

二、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有效机制构建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不良学风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后学生的教育质量,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学风上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问题,建立有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风态度,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

学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学风建设首先要以思想教育为导向,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接受到新知识,新方法,更加重要的是能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在今后就业中需要具备的元素。比如通过人文素养报告,先进人物事例交流活动等思想教育活动,来端正学生对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在端正学生正确学风态度时,还需要以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为后盾,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形成持久的良好学风。关于建立日常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学风建设的监督体系,监督学风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于不负责的高校管理人员给予行为惩罚,起到强化监督的效果。二是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学风建设能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当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制定学风建设责任制度,保障学风建设能高效实现,这里的责任制度不仅包含了对教师职责的划分,而且包括对执行者的管理职责规定,以保证学风建设责任到人。四是建立学生学风自主建设制度,由于学风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完善这项建设是非常好的方式,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的自我管理机制。

2.以课堂学习纪律的保障来帮助树立学风建设机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效率的高低,听课讲课的纪律好坏直接反映了班级的学风状况,所以要建立有效地学风建设机制,课堂学风的建设是必要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尤其是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是学校制定班级每周学风评分制度,通过监督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对课堂学风情况抽查,达到从制度上不仅约束教师认真教学,对违纪学生加强管理,帮助纠正不良思想,而且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其中还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指导优秀的教师也能在晋职晋级中获得加分。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良好学风建设活动,比如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经验交流和分享,并每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评,成绩偏低的学生,教师要与之进行沟通,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让学生通过班级其他学生的优良学风来感染自己,达到营造良好班级学风环境的目的。

3.以校园学风文化为支撑来促进学风机制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机制的载体,如果学校仅仅依靠班级学风来改善整个学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校园整体的学风状况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高校一是要对校园的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多摆放一些建设,雕像或是字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二是鼓励学生都参与知识竞赛,创意比赛等来丰富学生生活,并努力达到通过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来代替沉迷网络世界的目的。三是要求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每周要晚自习和去图书馆学习,达到激励学生能尽可能多到图书馆、自习室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物质资源的目的。

三、结语

由于当前大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存在模糊性,学习纪律差,自由散漫,学习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本人认为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风态度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以课堂学习纪律的保障来帮助树立学风建设机制,以校园学风文化为支撑来促进学风机制建设均能有效地完善高校学风建设机制,并改善学生的学风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瑛,李军海.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理念――辅导员工作的逻辑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63-64.

[2]陈鉴.大众化条件下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6-108.

[3]孙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7):35-38.

[4]辛绍军,辛贺.学用相长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60-62.

[5]张丽,林鑫.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0,(A01):169-171.

[6]谭洪波,朱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成长团队”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15(2):170-173.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所谓学风,即治学之风尚,包括为什么而学、以什么态度学和如何学等内容。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自习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从广义上讲,学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主要由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两个部分组成。它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和大学精神,同时也是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话题,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学习氛围,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今,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受到很大冲击,从而使学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开始松懈,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些同学功利性色彩严重,上大学只为混张文凭,有些学生缺乏远大人生目标,缺乏学习动力,这些都导致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2、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导致学业荒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十多年的学习一直是以“填鸭式”、“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不能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大学课程设置灵活,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也是引导性的,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自学准备工作,很多问题的专研,自身的培训、考证都需要自己安排,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方式不能适应,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给部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荒废学业的温床。

3、专业思想模糊导致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所学专业并没有较清晰的认识就武断地认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是迫于家庭及社会的压力而坚持完成学业,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

4、就业形势不均衡导致影响学习心理失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才市场不健全,导致有些专业在就业市场备受“热捧”,而有些专业遭到“冷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的学生缺少危机意识,觉得只要文凭到手,工作、前程无忧。而所谓就业市场的冷门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无用之地,导致“读书无用”思想泛滥,或者认为即使在校学得再好,能力再强,也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因而感到前途渺茫,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地混日子。

(二)教育管理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由于种种原因,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太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内容陈旧,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学态度不认真。部分教师热衷于搞科研而无心教学,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下课立即走人,根本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迟到、旷课、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熟视无睹,任由课堂纪律散漫。

3、考核方式不规范。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程结业考试的通过率在考前给学生勾画范围、重点,考中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能有效处理,考后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或卷面分数提高结业成绩,这些行为都严重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4、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些辅导员或班主任未能有效在年级或班级学风建设方面做好系统的规划,未对学生做出必要的、有效的引导,未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未对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拿出及时的解决方案,导致年级、班级、个人学风恶性循环。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突出育人环境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学风建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创建大学文化氛围的基础。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加强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二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软环境”建设,全体师生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上要全身心投入。学校对学风建设做出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各院系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出台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三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学风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校内各级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对“三育人”方面的典型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同时对知名校友和优秀学生标兵进行专题报道宣传,树立楷模、鼓舞士气。同时,宣传要注意多样化、抓重点、有深度,对违纪行为适度曝光,发挥舆论的评价和鞭策作用,使全体师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学风建设。

(二)强化教学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广大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优秀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严谨求实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任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教师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式教学,把教学同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要学会熟练运用对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地感到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起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科学的精神和合作的态度。其次,要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的约束促进学风建设。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制定相应工作规范或要求,教师要求必须按教学工作规范完成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考核,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评判教学效果的做法。强化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普通学生相结合的评教体系,做到问题反馈及时、评教科学公正,以评促改。

(三)加强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贯彻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具有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身份。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最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建立和保持教学秩序的助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因为如此,优良学风的创建需要他们发挥关键作用。各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争创优良学风班为抓手,对学生进行以学习习惯引导、学习方法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真正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一,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争创优良学风班的良好氛围,譬如组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报告会、学风建设阶段性总结会、期中总结会、期末复习备考动员会,指导各班根据优良学风班的评定标准和各班实际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举措,利用班会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等。

第二,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了解各班学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好的推进举措。同时可由学生干部定期做学风调研,对调研结果上交相应分析材料。落实各班主干课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相关课程的答疑、学习资料的收集、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小测验、模考的组织工作。

第三,重点跟踪学习上明显感到有困难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为其每人指定一名成绩优秀、自律性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联系人进行“1+1”捆绑式帮扶,同时建立“学籍预警”机制。由联系人、学习委员共同填写“学籍预警学生跟踪记录表”,每半月上交一次。根据跟踪记录安排与受帮扶学生谈话。

第四,定期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以及专业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专业考研就业情况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第五,完善家长联系制度。学生成才离不开家庭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切实要在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情况,及时地把问题学生的各项情况汇报给家长,增进沟通,促进交流,加强教育。

第六,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前开展就业形势教育,通过邀请毕办老师、毕业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介绍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同时通过邀请优秀毕业年级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志向和个性特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贮备,以此增加大学学习的动力,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把学风建设与育人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长效机制,高校学风建设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