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造工程论文

改造工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造工程论文

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规划项目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对主城区200多个危旧房改造片区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共登录了191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渝中区数量最多共96处,江北区23处,南岸区15处,沙坪坝区21处,九龙坡区4处,大渡口区2处,巴南区10处,北部新区4处,渝北区1处,北碚区15处。按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统计,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三普文物点152处①。按文物类别统计,包括古建筑4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2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其他1处。上述191处文物,列入抗战遗址名录的35处,革命遗址2处,优秀近现代建筑11处。除单体文物外,危旧房改造片区还涉及到18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市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即磁器口传统街区、湖广会馆-东水门传统街区、金刚碑老街传统风貌街区,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中列入的历史文化风貌区3个,即上清寺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七星岗历史文化保护片区、解放东路历史文化片区。

2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情况

2.1规划思路和原则

(1)主要思路重庆市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文物保护规划是配合大型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而编制的文物保护规划,其规划内容、规划范围以及规划措施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要符合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主城区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尤其渝中半岛作为重庆母城,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积淀了厚重的城市历史文脉,承载了巴渝儿女共同的城市历史记忆,大量的历史建筑就是其物质载体和历史明证。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使多数老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威胁,对老建筑进行调查、甄别,实施抢救性保护成为当务之急。在长期的实践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在随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更新,越来越强调文化遗产本体与历史环境并重,文化遗产本体和文物所处自然、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整治是文物保护规划的第一要义。只有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谈如何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文化遗产得到合理利用和展示。本次规划秉承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以广泛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文物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统筹安排,力求规划的高指导性和强可操作性。(2)规划原则本规划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地方相关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国际(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原地保护优先,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结合科研,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规划原则。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必须最大限度地加以保护,对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的文物,要尽量调动有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保护。文物是人类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我们每一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们保护好,并传承给我们的后代子孙,以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平衡。保护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其真实性,又要保护其完整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衡量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程度的标尺。文化遗产保护是要保护真实的文化遗产,而保护的目的是要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既依附于其真实性,亦体现其真实性,完整性的内涵既包括有形范围上的完整,即文化遗产本体组成部分和结构的完整,也包括其所处环境风貌的完整。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采取统筹规划、分类保护、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式,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着眼于长远利益,达到双赢的局面。

2.2规划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将一直伴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它们只是人类活动产物的千万分之一,因而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性、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保护好文物,并将它们以最好的状态传给子孙后代。因此,保护必须是首位的,要以长远利益为重,考虑代际平衡。同时,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这一属性要求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保护和利用是文物工作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利用的保护将会出现僵死的局面,而不谈保护的利用必将是竭泽而渔。文化遗产的利用重在合理,首先是利用目的的合理性,要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其次是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应该要能充分体现文化遗产的公共性,使更多人享受到保护成果;最后是利用程度的合理性,任何形式的利用以不威胁文物安全为限。(2)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它着眼于长远利益、综合效益。它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文化遗产是一种集有形和无形为一体的宝贵资源,如果保护得好、利用恰当,它可以成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宣传城市、打造城市添加厚重的筹码,无形之中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建设是在创造未来文化遗产,这种“创造”不是无本之木,所“本”就是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份珍贵遗产。因此,不能一味要求文化遗产保护向城市建设妥协,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建设的绊脚石,只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将能够达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双赢。(3)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民生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旧城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民生问题关系十分密切。多数旧城区的建筑破败,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宜居程度较低。旧城区的历史建筑,尤其是未定级的文物建筑,居住者通常都是城市较低收入人群。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要保护遗产本体,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和整治周边环境风貌,改善旧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为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4)文化遗产本体与周边环境风貌的关系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认识文化遗产依存的历史环境是文化遗产完整性的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文物的真实性,脱离了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遗产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与遗产本体一样,遗产所处历史环境同样是不可再生的,且更脆弱易损。因此,文化遗产历史环境的保护与遗产本体的保护同等重要。依托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周边环境风貌(历史环境、自然环境)进行整治,使之与遗产本体之间能够协调统一。

2.3规划主要技术手段

(1)危改片区内的拉网式实地调查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危旧房改造规划》(2008年)中2008年至2010年全部危旧房改造片区分布图(地形图),我们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对所有危旧房改造片区范围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每一处发现登录的文物点都按照设计好的调查表格内容,进行GPS定位、摄影照相、文字记录、现状测绘,并将它们逐一标注在片区分布图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周围原著居民进行走访,获得文物历史沿革、变迁以及有关历史背景资料。(2)实地调查基础上的文物综合评估规划中,在对危旧房改造片区进行拉网式实地调查基础上,对所涉及到的文物进行整体的价值分析后,我们建立了针对每处文物点的综合评估体系。(3)依据综合评估评级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包括原地保护、就地迁建、异地迁建和留取资料等四种文物保护措施,并坚持原地保护优先原则。对于单体建筑而言,综合评估评级为“”的多采取留取资料,“”以上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则结合所在片区用地性质采取原地保护,或就地迁建、异地迁建,文物保护单位原则上均采取原地保护的措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文物,尤其是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列入《总规》中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一般均采取原地保护措施,结合片区功能定位整体保护。(4)利用卫星地图进一步明确文物现状在第二阶段的文物保护规划中,我们将每个危旧房改造片区红线和片区内的文物点分布情况,全部准确标注在最近更新的卫星地图上。这样一来,危改片区及文物点的位置、文物周边环境等信息均一目了然,对危旧房片区拆迁、文物保护都是一种很好的指引。

2.4主要保护措施及实施情况

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的191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原地保护、就地迁建、异地迁建和留取资料的文物点数量分别为114处、18处、12处、47处,分别占总量的59.69%、9.42%、6.28%、24.61%。原地保护是指不改变文物点原有的周边环境、风貌、基础和位置,待条件成熟时经现状勘察后针对具体病害施行加固、维修等保护手段。实施原地保护要求尽力保留文物原状和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维护并改善文物周边环境风貌,保证文物遗存本体及其载体环境的安全。在对本体实施保护时,须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按照原形制、原结构进行保护,新技术的使用须采取谨慎的态度,体现可逆性和可识别性。由于本规划坚持原地保护优先原则,尤其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则上不得就地迁建或异地迁建,评级较高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以原地保护为主,如川康平民银行、望龙门客运缆车遗址、人和门城墙遗址、重庆海关总署旧址、汪全泰号、白象街151号历史建筑、海关办公楼旧址、大溪沟电厂苏联专家楼、文昌宫、周家湾别墅、文星阁、重庆特钢厂仓库等。上述文物点后来大多陆续进行加固、维修,并被公布为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规划中建议原地整体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文物,基本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就地迁建是指在不改变原状、不破坏原有文物周边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就近整体移位迁建保护。本规划对就地迁建文物的规划选址提出建议,即结合危改片区的社区功能考虑,尽量选择片区规划绿地,不占建筑容积率。在工作中应按照“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原形制”四方面要求,做好解体前的测绘和修复设计工作,解体和迁建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记录。本规划对陈诚公馆、徐远举公馆、交通银行旧址群等建议实施就地迁建,即便作出此建议,我们仍强调优先考虑原地保护。异地迁建是针对原地原址无法保护或已无原生文物环境风貌,但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地面文物,进行异地搬迁集中保护,并提取相关资料。异地迁建较典型的案例包括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里的几栋建筑,多是原李子坝片区和牛滴路环沿线危改片区内的抗战文物集中迁建至此,集中展示重庆抗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风貌。除上述比较成功贯彻执行规划措施的案例外,还有一部分未得到执行的。例如有的片区部分文物点原定保护方式为原地保护或就地(异地)迁建,但在拆迁过程中予以拆除。

3加强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对过去若干年城市化进程的反思思潮的出现,各级政府对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对危旧房改造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情况的回顾和实施情况的初步追踪,我们对加强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坚持文物保护优先、原址保护优先原则

文物保护优先、原址保护优先原则是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这也是文物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内在要求。不可移动文物不同于可移动文物,除本体外,所依存的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物历史内涵的重要构成。搬迁复建将流失掉宝贵的历史信息,尤其是关于重要的历史时空信息,搬去的只是文物的“壳”,也必将失去文物的“魂”。

3.2调整城市建设规划程序,强化文物保护前置审批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长期存在,但并非不可调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应该调整城市建设规划程序,将文物保护列入规划和建设审批前置条件。从技术上可以通过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文物部门和城乡规划部门信息共享来实现,这样一来规划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对涉及文物用地的土地性质、权属等作出统一、明确、合理的认定,在规划阶段实现城市建设对文物本体及其保护范围的避让。

3.3通过一定的政策优惠,吸引社会力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但单靠政府无法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这需要通过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金注入遗产保护。例如(1)通过减免税收的政策来鼓励历史建筑、街区的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对历史建筑、环境进行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维护;(2)通过优先开发城市中其他地块的权利来吸引开发商投资历史建筑、街区的保护项目;(3)通过优先古镇、历史街区内及其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的经营权,吸引开发商投资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等。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中,有的地段和片区的文物保护通过引进社会力量投资,达到保护与利用共赢。

4结语

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1.概预算是实施按劳分配、计件工资的根本依据。2.概预算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限额领料以及下达施工任务单等的根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3.概预算同时还是企业编制基本作业计划,强化施工管理的重要根据。概预算在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之后,按照施工图、设备、材料、人力资本以及其他的费用定额等对经济技术文件以及预算价格等进行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概预算是施工企业对施工计划进行编制的关键内容。2.概预算是实现工程造价确定、工程成本考核的参考依据。3.概预算是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根据。4.概预算是承包合同的签订、投标文件签订依据标底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设计预算则是按照设计要求对工程成本造价进行概率性计算。设计预算是设计单位依据初步的设计说明书以及设计图纸,基于工程投资估算要求,对设计指标或者定额等各项费用标准而开展的概预算工作,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费用以及材料而编制的价格预算文件,整个工程项目投资中最高限额即为设计预算,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根本。设计预算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1.设计预算着眼于对整个设计方案的考核,注重整个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指标。2.设计预算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贷款情况进行核定的基础和依据。3.设计预算还是工程招标以及工程承包决策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4.设计预算在进行基本建设投入控制以及总投资额度确定的关键。

二、影响概预算编制质量的相关因素

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尤其重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念,通过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建材选择,到建筑功能与质量等多个方面,其相关的要求更多,所要求的层次也更高。而且任何投资企业都要求投资的整体工期短、投资效益高。这时,在工程概预算过程中必然要求整个投资过程都必须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从技术、组织、合同、经济以及信息分析管理等多种方式降低建设成本,从而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工程概预算编制整体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设计变更与漏项

工程项目建设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变更与漏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其导致的概预算费用的增加也是所有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一种。造成该问题主要原因是:1.概预算编制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不同,或者在编制设计过程中缺乏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从而导致设计方案间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设计变更。2.设计工作因为前期的分析深度不够而导致设计漏项。3.由于设计工字钢的整体层次较低,且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后期的内容增加等会再次导致成本的增加。

(二)工程建设周期延长

建设工期的控制是建设工程开展“投资、质量、工期”控制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若不能按照设定的工期完成建设任务,不但会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完工时间,而且会导致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使得项目建设的效益难以得到发挥。

(三)环境、市场及其他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牵涉到的相关因素及种类较多。在工程预算的过程只能够虽然考虑到了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确保工程概预算的准确度。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将会造成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问题。例如,国内同种型号的设备存在着多家生产竞争商,而且报价通常不统一,整个市场没有得到有效规范,使得不同的设备在预算价格方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

三、概算编制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点分析

(一)参与方案设计前期分析,合理进行概算设计

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编制是从经济角度对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进行估价,通常可以通过编制施工图纸设计概算的方式来衡量并控制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在保证不对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情况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必须改变设计人员的经济理念,克服设计过程中不考虑具体工程特点、低于特点以及片面追求高标准的问题。

(二)结合实际,收集设计资料

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对设计资料进行全面收集,科学合理的编制工程造价预算。在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工程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以及各种标准图集等资料进行收集,同时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和调查,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研究,了解当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计量等规则和预算价格等。同时,考虑到工程量对工程概预算造成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要对乡村工程项目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把握,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控制。

(三)根据市场价格动态,采用“动”、“静”结合的控制方式

所谓的动态控制,就是考虑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品种和材料类型、人工等在价格方面的持续变化,尤其是人工、材料的购置费两个方面,其在总工程预算中占到60%-80%,因此在工程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及时收集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情况对与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的编制操作过程中,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品种、性能以及价格等进行全面收集,同时在组织招标之前及时的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从而做到报价合理,减少项目建设后期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而“静态”控制则是对造价概预算实务中当中涉及到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等统一规定,国家有统一的法定定额,这些因素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定数。但是,市场中的人工、材料等是处于持续的变化过程中的,整个市场属于一个相对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而单一的使用国家规定的定额计算方式必将导致工程建设投资出现对应的风险。尤其是在人工、材料等价格的波动幅度、频率等较大的情况下,定额预算的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时必须采用“动”、“静”结合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结语

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国省道升级改造过程中,未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成本结余和透支情况,项目会计与项目经理无法准确把握项目成本运营状况,不会采取有效措施对成本加以控制。另外,部分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实施之初各项资金较为充足,未将成本控制当作重点进行落实。随着项目施工的深入资金变得紧张,而不得不控制成本支出,这种做法无形之中会给项目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所致。

2未正确处理各成本间的关系

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中涉及采购成本、质量成本、施工成本等内容,这些成本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项目成本支出情况。然而实际施工中因无法正确处理各成本之间的关系,导致整个施工成本的增加。例如,将大量资金用作施工成本,质量成本就会相应减少,给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很多施工单位将成本控制重点放在具体施工环节上,而忽略了对采购成本的重视,导致施工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当采购成本过高,使用的材料质量较好,但会导致升级改造项目总成本的增加;当采购的材料较差,虽节约了采购成本,但无法保证项目质量。因此,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中,正确处理各成本间的关系,对提高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为提高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质量,应从整体上分析整个施工项目,明确影响施工成本管理的因素,认真分析当前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将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成本管理会影响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质量,影响其相关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成本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形象,及其能否长远、稳定的发展。因此,施工单位应提高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融入到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例如,施工单位中标之后,应结合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设计要求,认真分析项目施工应用的材料,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准确的预算,将增加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控制到最低,为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成本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使其了解成本管理的意义,以及有效成本管理方法。而且培训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交流成本管理经验,并针对成本管理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取找到符合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特点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提高整个成本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3.2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前应从项目实际出发,完善成本管理各项机制,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首先,项目经理应认真分析可能给整个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手段和方法,充分把握施工过程中成本支出情况。其次,建立和完善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利用制度的约束作用,确保成本管理的合理性。例如,在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实施之初,就应制订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将其融入到分项工程之中,并通过制订对应的监督制度,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最后,建立奖罚制度。为充分调动各部门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成本管理人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应制订详细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例如,给予按时完成成本管理目标的人员相关奖励,给予未按时完成成本管理目标的人员一定的处罚,使其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完成成本管理目标。

3.3正确处理各成本间的关系

由于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涉及较多成本内容,因此,为提高成本管理质量,施工单位应进行整体把握,正确处理各成本间的关系。首先,认真分析各成本对国省道升级项目造成的影响,依据升级改造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充分提高各项成本利用率。其次,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是影响整个项目成本的关键,但很多施工单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采购的施工材料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采购施工材料时,应认真对比施工材料的性能,采购满足升级改造设计目标要求的施工材料,同时,将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次,加强各成本运用监督。认真核对和计算各种成本运用情况,一旦发现浪费现象,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最后,人工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规模使用合适数量的施工人员,以实现人工成本的良好控制。

3.4加强施工细节成本管理

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涉及的细节工作较多,这些工作会给整个项目成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细节的成本管理。首先,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施工时应重视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导致材料性能改变,造成大量施工材料浪费。其次,认真核对材料预定成本与材料实际使用情况,找出两者间的差异,认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材料运用成本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最后,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验收过程中,要求验收组根据合同条款内容逐一核对,如含有未结算的费用应详细检查未结算条款的记录情况。

4结语

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现状;问题;改造措施

1 引言

目前,在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过程中,可以应用国外供水管网改造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实行重点改造,改造后的供水管网既要满足当前我国城市的现状需求,又要能够保证远期发展。供水管网改造就是要从解决爆管频繁、供水漏损率不断增加、供水水质差、局部地段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

2 管网改造原则

第一,结合城市用水规划,满足今后10年的城市发展需求,通盘协调,整体考虑,避免重复建设。第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管道改造的口径和规模。在对现有管网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区今后10年用水规划进行管网计算,找出管网中的“瓶颈”,合理确定改造的管段和管径。第三,合理选择管材。新敷管道尽量采用柔性接口,并有可靠的内壁防腐,管道材质要稳定可靠。第四,对因街道拓宽或路面改造的路段和爆管频繁、漏失率高,经常断水或水压不足的管段,优先安排改造。

3 供水管网漏损原因

3.1 管网陈旧、老化

供水管网铺设年代跨度较大老管线,老的管道多为钢性接口,经不起温度的变化、各种腐蚀、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爆管等现象。大管径管道经过软土地基时,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可压缩性高、承载荷载能力低,当软地基压缩沉降或管体上部受覆土、车辆荷载及土体侧向位移时,产生纵向弯曲,导致管道失稳、在接口、腐蚀点等最薄弱处产生破裂而漏水。一般有以下几种损坏情况:

3.1.1 发生胶圈挤脱、水泥承口松脱而发生漏水;

3.1.2 接口处(承插口、伸缩节、法兰接连接点等)发生断裂、爆裂,经常在普通铸铁管和水泥管接口处出现。

3.1.3 在有局部坚石相接触处,由于没有处理好基础垫层从而引起普通铸铁管、PVC管发生断裂。

3.1.4 水泥管、铸铁管中大部分是因地基下沉,管体挪位造成承插裂,管道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回填杂石所致。

3.1.5 接口质量不好,尤其是刚性接口,连接的旧管,易起接裂导致漏水。

3.2 给水管材、配件选用方面的因素

供水管材种类繁多,砼管(即混凝土管)、铸铁管、镀锌管、钢管、PVC管、PPR管、PE管、玻璃钢管、球墨铸铁管等,进货渠道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配件质量各异。由于地形差异,各路段的管网压力不一致,部分供水路段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爆管。阀门本身的密封不好,会使水量流失造成浪费;当处理爆管等突发时间时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或关闭不严),延误抢修时间,也将造成巨大损失。

3.3 设计、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在供水管道设计中,埋深太浅,受地面动荷载影响,接口容易松动而导致跑水,埋深太深发生爆管时又使准确查找漏点变得困难;对其地下资料不详,以致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造成管网局部阻力增大,抗冲力减弱;背墩设计承受力小于实际承受力;地基下沉造成管道接口松脱;没安装管道伸缩器,在热胀冷缩的变化下造成焊缝开裂等,都能引起爆管。再如有的管道不够平直、接口处错位过多,接口容易损坏,从而引发管道破裂或爆管。

3.4 闸阀、消防栓漏水

闸阀丝杆的密封圈长期被水浸泡,易生锈,而经常开关闸阀,使闸阀丝杆在旋转过程中磨擦再加上压力水的冲挤,漏水闸阀较多。地上式消防栓也时常因人为因素或被撞坏,造成漏水。蝶阀密封圈老化导致关闭不严;易拦截脏物、承阻大,易被脏物卡住而关闭不严等造成漏水。

3.5 其它原因

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的骤变,均会引起存在爆管隐患的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城市道路改造,其它管线施工,容易引起管道地基泥土的松动,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引起不均匀沉降,易使管道断裂;建设施工中,为求施工进度和方便,挖断供水管道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自来水流失。道路的扩建、拓宽,原位于人行道下的管道“移”到了道路中间,次干道下的管道“移”至主干道下,车辆等外力辗压,随着道路荷载不断增加,原设计覆土程度已达不到新情况的要求,以致不堪动荷载的影响,发生断裂,造成自来水流失。

4 供水管网改造控制措施

4.1 管材的选用

对于新敷设的给水管道工程和维修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从设计选材、接口形式都要精心研究,探索采用新型材料。从目前来看,球墨铸铁管是广泛推广的优质管材,从其材质的特性上看,有强度高、延伸率大、抗腐蚀、抗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其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安装方便,应力释放能力强,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局部可采用钢管,但须严格加强防腐。为了节约金属消耗,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早已提出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VC、PPR、PE等管材,该类型管材具有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耐压强度、流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不影响水质,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

4.2 向柔性接口发展

过去采用的刚性接口,在管道受压后,极易引起开裂、断裂;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时,产生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尤为明显。故给水管道接口必须向柔性接口方向发展。因为柔性接口有一个回弹量,可避免不均匀沉降及微小变形时损坏管道。

4.3 加强供水管网技术档案管理

加强对供水管网技术资料包括管道施工图、竣工图、管径、管材、位置、敷设年代、水压、阀栓、漏点检修记录资料、管网改造结果等进行归档管理。

4.4 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漏水

组织巡视人员,对管线进行检查,把管网分区落实到人,定期巡检、维护;有利于保护管网安全,降低管道损坏次数和隐患。对巡视人员,通过管网资料,即时通知施工方,减少盲目施工。对违章用水、私自接水的严格执法,打击盗水行为;同时也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发现的漏水问题及时报自来水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

4.5 加强探漏队伍的建设

探漏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应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开展探漏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爆管(即明漏),通过即时抢修得以恢复,而另一部分由于地面结构原因,漏水从地下流失(即暗漏),恰是这类暗漏,隐藏性强,流水量大,危险性高,地下结构复杂给探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此,适当投入资金配备相关仪、听漏仪等探漏设备,培养专业的探漏人员,以提高检漏率,达到有效控制暗漏之目的。

4.6 抓好管道工程施工安装

4.6.1 管道基础一定要平整,管道周围不得有硬块或尖状物,遇软地基时要回填沙石分层夯实;管身及承口都要切实着地;支墩的后背必须紧靠原状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村料填实;回填土必须夯实,车行道必须回填杂砂石,回填时不能从一边侧边冲压管道。

4.6.2 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制度,管材在运输中及堆放时注意不要损坏承插口,管道敷设前要严格检查管材外观质量。

4.6.3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规范安装,不可随意变更设计。

4.6.4 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程进行,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归档备案,方便管网维修、管理。

5 更新改造的基本方法

5.1 拆敷法。即拆除原有管道后新敷管

道,其材质、接口及防腐要求按新敷管道要求考虑。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小城市老旧管道的改造。

5.2 刮管涂衬法。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使用年限不太长,管径和管道结构强度还能满足要求的管段,先把管内结垢清除,然后清洗并进行防腐处理。目前赣州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普遍用的是第一种方法。

6 管网改造中的碰口施工问题

对旧城区而言,管网改造的途径大多是将旧管拆除,新建管道,然后再将原有的用户支管与新管逐一碰口连通。通过几年的工程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6.1 统筹安排,化整为零,突击施工。要先做好停水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停水后的工作量,从而压缩停水施工时间,如碰口的管配件材料,在停水前尽量准备到位,要加工制作的应提前制作好,现场施工人员在碰口前一天就应熟悉有关停水阀门的具置,以便到时快速准确的关阀止水。

6.2 若碰口的用户支线较多,首先将用水大户的支线连通,然后再将各小用户支线并网,这样尽可能缩短大用户的停水时间,减少损失,缩小影响面。

6.3 先重点用户,后一般用户,对于一些停水影响较大的用户(如医院、学校、重点厂矿等)应先安排碰口,及早恢复供水。

6.4 先易后难,对于施工难度较小的用户支线可提前安排碰口,而对涉及其他一些问题如管线位置、埋深等不详或受周围其他地下设施(如排水管、电缆等)妨碍,施工难度较大的支线,可集中到最后一并突击解决。

7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7.1 管道改造施工前,要确定自己原有管线的精确位置及沿线用户支线的情况,确保碰口时不漏户。

7.2 施工前应邀请其他有关管线单位到现场开协调会,确定各管线的位置、埋深和走向,最后定下自己新敷管线的具置,不能盲目开挖。

7.3 由于在城区街道往往店面较多,一般不允许全线开挖铺管。因此在分段开挖敷管时,应留有30~40米的提前量,暂缓安装,待下一段管线沟槽开挖到位后一并铺管。这样遇到障碍就可以采取管线借转避让措施,绕过障碍物,省去弯头等配件,减少水头损失。

7.4 施工期间的排水很重要。老城区街道下水道多,渗水较大,管道装好后要及时回填覆土,不能及时回填的要加强管沟排水,否则很可能造成浮管等质量事故。

7.5 施工用电要有保证。施工排水、管道焊接都离不开电源。因此要事先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申请临时用电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供电。同时还应自备发电机组,以防万一。

7.6 施工停水接口要下达停水通知。停水范围较大的还应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以告示。

8 结语

总之,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为供水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大供水管网建设,加大陈旧、老化管网的更新改造,大力推广采用优质的新型管材;加强管网管理力度、探漏力度;加强与各供水企业交流技术经验,才能提高公司管网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尽力把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宋兰合.城市供水管网问题突出亟待改造[J].建设科技,2008,(05).

改造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no longer a quality problem,to pursue as economically as possible under the premise of fixed established project is the issue every project must face. Therefore,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solv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cost system. This article lists 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st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hceme.

关键词: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80-01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①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②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不按市场行情制定。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

1.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深入分析得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

1.3 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建设工程招投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招投标阶段实行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已不适应,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必然趋势。建设部颁发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报价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惯例接轨,深化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的改革,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1.4 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1.5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它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比如要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就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方案

工程造价管理是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2.1 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研究和论证,做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做出合理的选择,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2 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 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2.3 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满足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全面推行国际上通用的综合价格计价法以此代替现行的分项工程单价法。

2.4 充分发挥注册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 注册造价工程师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士,能就初步成本咨询、成本计划;招投标文件的制订及相关承包价格、建筑合约的制订和管理:工程费的预算及成本控制、工程策划及管理,建筑合约的纠纷仲裁,建筑工程保险费损失估值等方面提供广泛服务,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

2.5 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 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应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复核制度,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3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建设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必须把造价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抓,最终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