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实施构架

一、引言

对于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由于起步较晚,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然而随着有关管理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如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流程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效率和性价比,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来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自动化管理办公,通过招投标管理软件来进行工程量的准确而迅速的计算以及招投标报价的科学制定,通过各类专业软件来进行标书的统一编制、土木工程的概念设计乃至施工图设计,通过设计和施工计算软件来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基坑支护设计,以及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日常信息维护管理等等。本文针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化现状,对于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化现状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近年来的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举措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使土木工程行业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同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信息化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还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意识;第三,单纯、教条式的模仿太多,而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的意识;第四,由于信息化构架还不够完善导致其应用效率低下;第五,整个信息化战略缺乏统一的指挥,基本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信息互动方面极其贫乏。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探究

1、加强信息技术多层面、多层次的推广,实现各类功能性信息技术软件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为了切实提高施工效率、促进施工企业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我们必须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渠道,促进计算机工艺控制软件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应用。例如信息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对其垂直度的科学控制规范、预拌混凝土的自动化上料、整体安装大型构件及设备的同步提升管理、脚手架的整体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安全性能检测与数据采集管理、建筑物沉降的检验、测量与控制领域的应用等。

2、深化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技术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从根本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些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认为,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施工管理,只不过就是购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一个企业互联网平台及施工数据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实施必要的维护管理,即可以实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要加强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切实让他们体会到企业能够依据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理来正确地把握市场定位及走向,依据系统的辅助决策支持来采取正确的投资行为,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最终成为行业的先驱与佼佼者。

3、着力实施网上办公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搭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平台

面对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施工项目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建设对象,而这些项目往往涉及到众多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环节,包括进度安排、审核标准、图纸、设计变更等等,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是令人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构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才能真正简化信息传递的复杂环节,使纸质文件退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历史舞台,并促进信息化的共享建设成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力工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就需要工程师们打破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管理思想,将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推广。简而言之,就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悉和掌握,从而充分把握最真实和准确的土木工程市场信息,这是关系到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则是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只有在深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的同时,再实施一些更为人性化的辅助技术管理措施,才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勇刚. 浅析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战略及实施构架 [J].经营管理者,2009(17).

[2] 李恒威.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J].Manufacturing Automation,2011(06).

[3] 余春波. 邹议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China Homes,2011(05).

[4] 贾强.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探究 [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011(03).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土木工程特色专业之一,在土木091、092、095班就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修订了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并试点。而《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基于“卓越计划”下的培养理念,工程建设愈来愈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人才,而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施工课程有别于其他类别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内容体系方面

结构不合理,教材体系陈旧,没有解决好“大土木”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模块的关系,没有形成较好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层次的互动式的施工类课程教学体系。

2.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传统的施工课程课堂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加挂图,如不改革已达不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

(1)随着“大土木”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内容多,要求掌握的信息量增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费时费力,远满足不了这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2)施工课程有别于其他类别的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和变化是比较快的,教材也必须及时的更新与充实,这就必须通过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以补充。

(3)施工课程十分注重和需要案例教学,但典型工程案例常常由于时间因素和其他原因往往又不易获得。

3.在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计划中占很重的比例。常规的实习安排是时间集中、学生集中、场地单一,老师根据教学安排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到工地去参观、见习,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工程概况及施工技术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看。由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工序多且较复杂,短时间的实习往往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观看到工程的全过程,无法达到大纲要求。

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教材内容,实施调查研究[1]

过去的工民建、道桥、市政、港口和隧道等8个专业合并为“大土木”专业后,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内容既不能局限于原来工民建专业的建筑施工部分,也不可能将8个专业施工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讲授。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结合我校该专业就业情况分方向教学,不同方向的班级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减。

2.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十分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精心设计每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讲课内容力求“少而精”,少讲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能在实习现场讲的内容不在课堂上讲。这样既突出了重难点,又可节约时问,适应现在少学时的要求,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仿真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场革命,对土木工程施工这类课程更具有独特优势。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然而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往往很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若将典型工程的主要工序录下来再制作成课件,加上购买部分施工教学录像片等,则可跨越时空的界限,使学生领略某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又可节省板书时间,优势十分明显[3]。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施工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施工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到现场教学,加强理论基础的理解和应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散点-追踪”、“学徒制”形式实习,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过程有一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施工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便于学生掌握施工技术并能指导实践,我土建学院探索出的一套“散点-追踪”实习模式,具体做法如下:参如实习的学生以技术人员(如施工员、质检员、管理员、监理员等)助手的身份,每3~6个学生为一组跟随一个技术员进行实习,将整个年级学生分散到附近各施工现场实习。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实习时间安排在《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开始,连续两个学期和暑假,约为一年时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每周(考试周除外)至少去施工现场两个工作日,具体时间有学生根据工程进度情况灵活确定,但以不干扰正常上课为前提,形成一种工程进度“追踪”实习模式。

结论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可以弥补单一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选择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这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既丰寓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 积极合理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它适应了建筑业快速发展及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大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J].商情,2011(20):151,176.

[2].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83-85.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施工;全英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46-03

一、引言

“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首批获批该计划的高校之一,我校目前正积极布署,并进一步突出英语能力,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推行“卓越全英计划”建设。而土木工程专业属于传统的工科应用型专业,更是“卓越全英计划”实施的主要专业之一。《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为确保“卓越全英计划”的顺利实施,该课程迫切需要进行配套改革。因此,本文就该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探索相关教学改革和创新措施。

二、本课程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主要研究土建产品(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方法等,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组织问题,即: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基本理论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更新较快等特点。根据当前高校教育现状[3-5]、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的意见反馈,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

1.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市面上相关土木工程施工的教材种类繁多,各出版社、不同作者的教材不下几十种。但通观其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甚至部分章节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特色。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工程实践、滞后于现行施工规范,基于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却未能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冲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目前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翻阅现有的各类施工教材,却很少涉及此类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再者,近些年不少相关施工的规范更新越来越多,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出台,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但按照新规范修订后的课程教材目前还屈指可数。

2.教学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有所偏颇。本课程内容涉及了技术和管理两大专业领域,而且针对某一具体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介绍时,以建筑工程为例,包括了从地基基础到上部主体及屋面工程、防水装饰工程,以及各类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等内容,虽然目前我校安排了64学时,但从教师教学感受和多届学生修完本课程后的反馈中,均认为课程内容繁多,学时量偏少。对教师来说,较多内容未能充分展开讲授;对学生来说,由于课时较紧,加之其他课程在大三学年扎堆开设,没时间去充分领会。此外,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也存在偏颇,如预应力工程、钢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这一方面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甚至一些教师都不太熟悉。但这些内容却与国家目前推行建筑工业化、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主旋律密切相关。

3.教学方式与师资队伍存在不足。教学方式手段的优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与教学师资水平密切相关。教学方式上,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互动交流较少;虽然以多媒体方式生动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还是较难想象或体会出实际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方式等。针对我校的“卓越全英计划”,对于土木工程的所有主干课程都需要全英教学,但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相关任课老师基本缺少海外经历,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待改善提高。因《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较多内容若能结合现场教学将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但由于不少高校存在诸多原因,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数量不足、工地安全、资金、学校重视程度等问题,使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要么是集中式的走马观花,要么是分散式的“放羊”,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而且由于实习时间限制,很多情况下现场实习的内容只能是其中的部分分项工程,窥豹一斑。此外,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一般仅安排一周时间,在选题和时间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选题脱离实际,凭空发挥,某些时候多人一题,甚至一班一题,造成只有少部分学生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而其他学生就投机取巧;时间仓促,学生无法充分收集素材、调研,深入思考并展开训练等,由此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甚微。

三、与“卓越全英计划”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如前所述,我校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行了“卓越全英计划”改革,在土木工程专业试点了“卓越全英班”的招生和培养。通过选拔优秀学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全英教学,并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通过这项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21世纪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研究能力、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该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也需做以下相关改革和探索。

1.建立课程组制度,打造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而师资构成的合理性则决定了其传承的持续性。欧美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是将施工方面的知识技能融入到企业的培训中,高校很少设置专门的施工课程或进行较为强化的系统训练[3]。而在国内则较多依赖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企业倾向于招收能“直接上手”的毕业生。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施工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另外,《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全英计划”的一门主干课程,还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英文授课和对外交流能力。为此主要做一下几点工作:①对该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组成以老中青相结合,合理搭配,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担当重任,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作为顾问,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经验,使其尽快成长起来。②课程组整合资源,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施工方面的科研实践工作,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可积累工程施工经验,并掌握施工领域新动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③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我校和学院积极支持,并下拨专项教师培养基金,资助教师出国或出境进行短期进修和强化训练。此外,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应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或出境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提升科研水平、英语交流能力,并拓宽国际视野,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理顺和充实教学内容,编制立体化教材,丰富教学手段。①该课程内容上面广量大,在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必须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内容总体上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领域,对本科阶段从层次上来讲可分为两个层次[3],即:工种工程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其中工种工程施工,是基于分项、分部工程为基础而划分,这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也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项目工程施工,是在掌握工种工程施工基础上的综合、深化和应用,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在规定的有限学时数下,对于原理性较强的内容适当多分配些学时,对于纯操作性的内容可分配较少学时。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发展很快,且规模庞大。就体量、高度、跨度、施工条件复杂性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这也使得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因而教学内容上也应与时俱进,结合新规范不断更新充实。更新的途径包括:现场调研、参加学术交流会、网络媒体以及教师直接参与施工科研和实践等。③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合适的教材较为重要。我校目前采用了本课程组张原老师主编的《土木工程施工》(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本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国内首部系统采用3D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施工教材,配有生动逼真的视频动画,且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该教材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为适应全英教学要求,还需不断更新充实内容,结合文字、图片、表格、动画、录像等立体化方式,准备再版这套教材,并编写专门的英文讲义或教材。④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近两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利海集团、格力地产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设置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短期讲学资助计划》,通过该计划,我们也聘请了香港大学教授给本科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短期集中英文授课。⑤当前,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将该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手段相结合,建立专门的具有开放性和交互式的课程网站、学习论坛、交流群、微博等也是一种趋势和常态。但目前我校该课程还没有专门的网站。为此,我们将着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网站建设,并引导学生同时浏览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施工课程网站,尤其是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站,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显得非常重要。①与“卓越计划”宗旨相配套,完善现有的课程设计、实习制度。课程设计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先让学生自行收集素材,独立进行完整的训练,再与实际的实施方案进行对比,以培养其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环节中的生产实习一般与土木工程施工密切相关,由于前述种种原因,统一采用集中式的实习方式不太现实,目前较多采用开放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开放式生产实习相对灵活,实习环境是开放的,实习过程也是开放的。但该方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来保证实习的质量,否则就成了“放羊”状态。为保证开放式实习效果,可采取随机抽查、委托实习接受单位监督等,并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如:电话、电子邮件、群、微信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跟踪其实习动态。②提倡推行土木工程施工实训制度。施工实训类似于结构课程的实验环节,理论授课后,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应让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当讲授完脚手架工程的基本构造、搭设工艺及注意要点后,可让学生动手尝试脚手架的搭设,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形象直观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基于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因此我校积极拓宽思路,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参与实践提供平台,如:近年来我校相继与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格力地产、利海集团、深圳鹏程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结语

我校“卓越全英计划”的宗旨可概况为创新性、实践性和国际化,《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交流、思考、探索和提高,为培养更多的“卓越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邱红胜,谭细明,陶红梅.“卓越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67-69.

[3]郭正兴,武雷.新形势下施工课程的教改与实践[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南京),2008:167-172.

[4]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83-85.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仿真技术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 TP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各类实验、实习(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其中,实习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活跃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专业知识教育、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人才综合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实习教学,保证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众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具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实习地点多为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具有一定安全隐患;二是工程进度受工程规模和气候影响较大,学生实习期间一般只能观察到某一项静态工程或工程的部分施工环节,不可能是全部施工工程;三是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要求和人员组织上的需要,实习一般具有集中性,即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四是实习地点一般较为分散。

由于以上特点,土木工程实习长期以来存在以下问题[1-3]:

一是实习安排常与实习内容脱节。按照教学计划,专业实习一般均集中安排在学期初、学期末或某一集中时间段,这种时间上的集中安排,无力考虑工程的实际进度状况,施工现场条件往往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偏差。而且由于施工过程一般较长,在集中安排的实习时间内仅能观摩到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掌握项目施工的全部过程。

二是实习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长期以来,实习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统一指导下的集体行动,教师讲、学生听,只观摩、无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实习经费不足、条件受限。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经费日趋紧张,在实习地点的选择上受到极大限制。而且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真正动手及细致观察的机会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实习效果。

四是施工企业接待实习热情不高。企业一般更多顾及管理上和生产上的问题,不愿接待学生实习,即使勉强接受,也很少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极大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五是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多数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他们理论水平虽然较高,但从校门到校门的工作经历使得实践经验普遍缺乏。再加之很多学校师资有限,实习学生多,指导教师少,很难保证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期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如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改变组织形式或在实践内容上做局部调整等等,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2仿真教学的概念

仿真也称为模拟,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是用计算机生成一个虚拟世界,使用户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仿真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继理论、实验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认识、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仿真教学是一种多通道综合作用的教学方法,是仿真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化。通过将学员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其感觉通道、运动通道和思维通道的学习机能,大幅提高接受知识的效率。研究资料已经表明,对采用仿真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教学后,学员记忆内容前者约为后者的二倍以上[4]。

仿真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节约成本、安全无风险、不受时空限制、形象直观等优点,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虚拟学习环境,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3土木工程专业仿真教学的层次及定位

仿真技术对于软、硬件的要求较高,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和资金支持状况,不同领域对于仿真的程度有不同的要求。根据用户参与仿真的不同形式以及沉浸的程度不同,一般可以把仿真划分为四个层次。

1)桌面式:桌面仿真以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窗口,一般通过各种外部设备(如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来驾驭虚拟环境。参与者利用计算机屏幕观察虚拟环境,并操纵其中的物体,但由于周围现实环境的干扰,参与者并不能完全投入虚拟环境中。这种仿真尽管缺乏完全投入的功能,但是相对容易实现,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应用面比较广。

2)沉浸式:高级仿真系统提供完全投入的功能,使用户有置身于虚拟境界之中的感觉。它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它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起来,并提供一个新的、虚拟的感觉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并能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

3)增强式:增强式不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而且要利用它来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或不方便感知的感受。

4)分布式: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就是多个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同时参加一个虚拟空间,共同体验虚拟经历。如,虚拟作战演习。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特点以及目前的仿真技术水平,一般的仿真模拟可定位在桌面式层次,即利用数字摄影、摄像技术对实际工程主要工序的施工环节进行记录,建立作为虚拟场景的背景;或者利用三维图形绘制技术对虚拟世界进行建模。然后对基本资料进行“深加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施工的全过程。这样,既基本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也相对容易实现。较高级的仿真模拟可以考虑其他层次。

4结语

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建土木工程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性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仿真技术应用于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和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许多施工操作程序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演练,可以再现和虚拟工程的作业过程,把工程现场、实验等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室内“实习”去认识工程、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将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供学生观察、操纵、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实际实践过程得到的体验,可以作为现场实习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宁宝宽,鲍文博,黄杰,黄志强.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0-43.

[2]王作文,孟晓平.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108-111.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回归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将该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计划纲要》,2010年,有61所学校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登上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更多的作用,缩短和国外工程教育办学的差距,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具有适应行业和地方需求的特色。土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高层次的研究、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是很多,绝大部分人员是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而目前地方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脱离重点院校“以结构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性教学,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这样培养的的学生结构知识赶不上重点院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时还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针对这种情况,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新的目标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背景,谈谈我校土建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科学制订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

1.1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

首先组建专业调查组,对有关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及管理等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并聘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部分高校和部分行业的专家领导担任兼职教授。将我校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其它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其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一线及工程运行管理一线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2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分析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组织其相应的知识体系。根据各课程的相关性和知识的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构建整个课程体系。

1.3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在培养计划制订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并提倡学生获取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大专业为基础统一规划制订,但在具体操作时,要体现不同方向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建立分方向的培养计划,各分方向的培养计划既相互独立又相对统一。培养计划实施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微调。即在培养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4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保教学内容涵盖相关方向注册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建筑行业正在完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应当涵盖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重视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实际的训练,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这也是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授队伍,引导应用型土木工程师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注册师考试。回顾近几年教授队伍建设的成绩,有如下几点经验:①拓宽深造进修、挂职锻炼的平台,积极响应盐城市组织的“百名教授下基层”的号召,鼓励教授们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题研究工作。②制定优惠政策,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③确立教授副教授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地位,确保教授们产学研合作的科研项目顺利进展,促进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良性互动。④设立校内教授和校内副教授岗位,鼓励有能力的教师破格进入教授队伍。⑤加强校内外专家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和完善兼职教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模式,高年级学生在科研工作中担任老师的助手,在工程项目中担任现场助理工程师或设计项目的助理设计师。有许多同学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题目来源于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授的应用型项目。

3、构建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几个方面。所谓三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把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不间断的贯穿到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去,并且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的课余和节假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①采用三段式培养方案,构筑层次化实践教学平台。即:第一段以基础实验层和工程训练层交替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为军事理论及训练、公益劳动、体育训练、专业认识实习、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社会实践与调查。第二段是综合提高层,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以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第三段为开发创新层。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竞赛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实训、作业模拟、综合性创造性实践为主。②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实验内容,使其综合化。如: 在工程培训中心开设了土木工程综合实验,让学生完成从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构件养护→构件力学的测试全过程的实验,本实验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掌握部分土木工程施工知识及现场测试的技能。将设计、综合、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整合实训内容,使不同课程不同学期的实训内容系列化;其外,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暑假,或自主到企业、或跟随老师到企业、或跟随老师进试验室实习、打工,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③通过讲座、座谈、观看工程录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师岗位的理解和热爱。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结合个人经历给学生讲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时,聘请大型工程的专家来校介绍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各个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工作感受。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大型工程的录像,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洋山深水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鸟巢、T3等。④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大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是很重要的两项动手能力,我们每二年举行一次包括民办本科和高职学院学生在内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测量仪器应用能力大赛,不仅公开展示参赛者的获奖作品和领奖照片,而且将获奖行为计入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测评档案。#p#分页标题#e#

4、坚持实践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世界上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机构和方法多种多样,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和体系也是庞大而复杂,然而,我们认为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毕业生在工程一线工程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在校生进行评价和监控,使他们毕业后能在实践中胜任工程师岗位的工作?

其一,重点评价和监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①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因此更加有必要采用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习成绩的考核,以实习单位的鉴定和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抽查为主,并辅以实习答辩与交流。指导教师根据抽查情况,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如果指导教师不投否决票,实习评价结论完全由实习单位给出。因为学生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的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不完全相同,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成果共享。通过答辩还可以了解学生实习报告的真伪性,确保实习质量。②毕业设计要重点控制好五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的质量。一是选题审题和定题;二是开题和查阅文献;三是中期的英文翻译和阶段成果;四是成果提交和修改;五是评阅成果和答辩环节。每届毕业设计都举行公开答辩,评委由专职教授、部分兼职教授、产学研单位代表组成。

其二,实践能力的形成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仅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具体做法是:①成立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按时开展全方位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深入课堂听课,抽查学生作业和设计以及实验实习实训。②二级学院和专业系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ISO9001质量贯标活动。学校教学监控体系由教学秩序常规检查、教学文件检查、课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质量状态评价等组成,分教师自查与互查、系主任全面检查、学院抽查三个层面,所有督导检查由党政领导牵头,认真记录,及时反馈,限时整改。③系主任负责帮助在教学质量上存在问题的教师查找原因并及时改正。对认识和改正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完全纠正。

其三,通过严格控制检查和管理教学质量,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得到充分的贯切和落实。学生可以做到:二年级实习做零工;三年级实习用技术;四年级实习顶岗位。

5、结语

通过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授队伍,构建全面实践教学平台,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制度,我们探索了一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玖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建筑研究. 2005.3

[2]何若全.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 中国建设教育.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