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德德育论文

品德德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德德育论文

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最优化策略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思想品德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本学科重视就不够,兴趣也不大,课堂缺少活力。作为一名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有责任改变课堂现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科学性和兴趣性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会影响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又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对思想品德课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表现。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广泛、丰富,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求知需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已的力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翔实的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的做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实际上也就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几节课上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并且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只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并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①学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组织答案;③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导”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和热点,优化学习内容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将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比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环节我苦苦思索小论文怎么写论文。设计问题。当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时,你会拨打什么电话?当你遇到火灾时拨打……以一联串的来自生活的问题进行发问,起到较好的效果。还有女生晚自习回家时怎么做可以尽量避免侵害?发生火灾时请你模拟报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使课堂贴进学生的生活,也有实用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应关注社会大事并引入我们的课堂。四川汶川地震,让学生学会顽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学会坚强的面对挫折,感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关注国家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或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课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时效性,最为学生喜欢。

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图片,再配上音乐,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愉快的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的时候,利用少数民族的图片,再配上《爱我中华》这首歌引入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再插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风俗、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这课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利用香港、时的升旗仪式,和驻港部队进入的画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培养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做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训练,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一一到位,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课堂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也是品德教育课的载体,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提炼生活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课外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老师倡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并转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老师将公共汽车作为一个切入点,把课堂装扮成车厢环境,并安排同学为司机,售票员,乘客,马路行人等各种社会角色。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表演完成后,请表演及观看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交通安全,秩序,礼仪等品德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中。

2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为:生,即生活或生存。这个解释发人深省。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品德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不同地区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来进行适配结合。使学生在身边的社会活动中体验,获得进步。把课堂教育搬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比如开展各种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等事物的有关了解;让学生走到街头观察交通实况,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洗一件衣服等。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愉悦的态度,培养学生出动脑筋勇于创造生活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育上分享对这些社会活动的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思想。

3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端正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人生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对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思想,不能以应付教学为主,也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使授课方式多样化、有趣化。如可以创设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做一些幻灯片、小短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对动态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静态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动态多彩的画面,这样会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讨论,激发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把学生若干学习分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沟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用幽默诙谐的话把大道理说得简单易懂,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给予学生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以老套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大声呵斥,会让他们产生畏惧感,慢慢地,学生就不爱和老师沟通,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是不利的。教师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感情沟通。研究表明,训斥的手段虽然可以立杆见影,但最终影响也许会适得其反,而情感的说服会更长久。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告诉他们错在哪里,慢慢改变他们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品质的形成。

(三)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不可或缺的认知导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从实际出发,举例引导,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做到行为和知识的统一。比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和爷爷奶奶聊天,或者开展感恩行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品德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结语

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幼儿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幼儿园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个时期基础打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其孩子未来的发展。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为此,家长们一定要克服“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说法,切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训,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二、资源利用法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进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伙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便带幼儿去观察食堂,阿姨在给餐具消毒、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阿姨工作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三、启发诱导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今天把图书弄坏了”,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修理图书;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娃娃家”,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四、鼓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渗透法

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参观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等。回到幼儿园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更深,很难从记忆中抹去。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求胜心;在以玩皮球模仿动物跳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偶发事件中,当在激烈奔跑的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2]章志光.幼儿教育心理学.

品德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人性本善,但成长的每一步都不能脱离社会单独活动,无时不刻的受到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作为新兴的一代,从小接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冲击,不正的社会风气与错误价值观在身边无处不在。青少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懂索取不予奉献的自私性格。其次,现代许多九零后、零零后学生作为家中掌上明珠,接受过度溺爱容易养成理所当然的思想,认为父母创造好的条件和无私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对父母的辛苦与付出感恩。再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学校在对学生正确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创造好的教学氛围,学校与教师重分数轻德育,在某些方面做出不正确引导。没有好的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通过教材渗透感恩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表现感恩的题材与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了对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授业解惑之恩、社会帮助关爱之恩。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进行教学,耐心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受到的温暖与爱心。通过对思想品德教材中知识点与实例结合的授课方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教材渗透于感恩教育之中。在讲授教材《走进父母》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同学回忆与分享父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关心与汗水。通过学生的分享组织大家进行讨论,羊羔还懂跪乳,父母的养育是否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进行报答。

2.营造情境,广泛传播

教学情境的营造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深远。人都是有感情的,需要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流,融入社会活动,在这过程中接收来自各方的感受,都可以是感恩教育的真实题材。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营造社会情境,组织学生对参与过的社会活动中有着切身体会的现象进行讨论,以真实直观的体验明白感恩的意义。小时候在公交车有人让座,遇到困难有陌生人帮助,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受到的关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为他人座,帮助陌生人。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接收到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思想品德教学可以通过与时事结合,由教师搜集一些社会上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实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学生喜爱的公众人物参与公益活动与事迹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利用多种平台,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其它课程中,也都有所涉及。例如语文教材中《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缇萦救父”、“黄香温席”,历史教材中父辈先烈为了民族大义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等。通过多课程的结实教育,更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创建多种平台,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班会活动中选取“感恩”为主题,渗透感恩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布置学生收集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为学生播放观看感恩题材电影,推荐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感受社会正能量等等。同时,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清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自家庭的影响,并扫清障碍,两者结合做好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平台的合理利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感恩”氛围。

4.组织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学生感恩意识发展为实际行为。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后,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将感恩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的好学生。例如:布置学生参照某公益广告为父母洗一次脚,爱护地球响应能源节约参与“地球一小时”全球性节能活动,引导学生领悟课堂所学感恩的意义,发自内心的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父母亲情。其次,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在思想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在业务知识、能力素质上树立标榜,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信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