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商务师是通过专业的网络商务平台,帮助商家与顾客或商家与商家之间完成商务买卖活动的中介人员,也可以说是融IT与商务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随着全国各个企业、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让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级商务开发、管理和营销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热点。
电子商务的快捷、便利、高效有目共睹,电子商务的狂潮也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逐渐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考取电子商务师证书,是成为朝阳行业的高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校学报;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51-03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1]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学报的职责所在。
为了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促进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辽石化大)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为了大力推进高校“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辽石化大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
那么,高校学报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尝试。
一、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不管是校级项目还是省级项目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创新创业项目总数量也逐年增多。
二、 《学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职责所在。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兴则学报兴,高校强则学报强。因此,为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是高校学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报》从2014年开始接收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刊发在《学报》的相关栏目。《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年增多;有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而且包括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所刊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涉及多个栏目。《学报》虽然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是经过《学报》的主编及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顾名思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从我国高校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实验数据及资料进行总结并在各级期刊上的也很少。因此,在校大学生因不了解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不熟悉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写作水平比较低,很难在各级专业期刊。如果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不仅其劳动成果不能得到肯定,不能引起本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且他们也不能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课题当中。《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可以说深化、延伸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体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2,3]
(二)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提高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对高校学报而言,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是一个庞大的作者群,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高校学报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开始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后,部分大学生成为高校学报的作者。但是,与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相比,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质量较差,如果不进行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编辑加工,则无法达到可刊发的水平。《学报》编辑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在内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这样不仅使学生论文达到刊发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三)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助一臂之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一个学术窗口,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的增多,高校需要学报这个学术窗口,需要通过学报宣传高校的科研成果,让社会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虽然《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所刊载论文内容涉及内容多,包括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物理、数学等方面,不仅有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有应用研究相关的内容。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不仅宣传了辽石化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而且提高了此课题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三、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只能说是迈出了万里的第一步,如果满足于现状,不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途径,那么只能是原地踏步,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一)依托相关高校,吸收优秀稿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报》刊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作者大部分都是辽石化大的大学生,而若要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刊载的论文就不能局限于本校,应与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所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高、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大的高校保持联系,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邀约优秀论文,这样才能保证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二)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其影响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窗口,高校可以借助学报这个窗口展示其教学科研成果,与其他高校及社会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并使这些成果以学校的名义留存于世。[4]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微博、微信对信息传播特别是媒体传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5],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外界传播项目内容,针对项目内容与外界进行互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报》的关注度,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高校的科研政策是一个指挥棒,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政策上的扶持。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高高校的排名,鼓励教师及科研人员在SCI、EI收录期刊及CSCD期刊上,从科研政策上给予扶持,而这种政策上的倾斜,对学报的打击却可以说是致命的,几乎断了优质校内稿件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学报学术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学报》应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提升《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让高校领导及教师认识到《学报》存在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这样才能引起高校领导层的注意,争取到科研政策上的扶持,进而吸引优质的校内稿,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四、结语
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窗口”的作用,积极传播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通过学报这个平台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及学报的办刊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Z].教备厅[1998]3号,1998.
[2] 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2):134-135.
[3] 李晓文,张立元,时铁国.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探究[J].编辑学报,2002(4):277-279.
关键词:就业现状 困境 对策
1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失地农民的大多数人就业安置困难,计划内安置率低,而且岗位大多为一般管理人员、工人和杂工,所以,被征地农民必须自谋职业,由于失地农民自身无资金、无技能、无技术、就业理念落后,加上社会用工单位的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下,国有企业排放冗员的问题不可避免,产生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都使得城镇劳动者本身已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没有足够的余地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所以,失地农民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导致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率低、就业难,即使找到了工作,在就业过程中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当企业改革时他们常常被列为首批精简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也大多稳定性差,未来生活很难得到保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解决其就业问题,使他们的长远生活有保障,否则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2.1 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
改变农民弱势群体地位的根本办法就是使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创业新机制。一是应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并建立失地农民培训基地,按照常用专业经常培训、企业需求定向培训的要求举办培训班,以提高素质,促进就业。在培训方法上,要依托有培训资质和有能力的各类社会办学机构以及各大中专院校、大企业的培训基地,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政府招投标方式,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模式。二是加强失地农民自主性、开拓性的创业培训。就业与创业紧密相联,在就业过程中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就业,要就业更要创业。因此,要培训、鼓励部分有能力的失地农民发挥自已专长,把握机遇,从事自谋职业或微小企业活动,自已做自已的老板。三是借助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在向村民传输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失地农民充分了解国家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失地农民转变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主动寻求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是帮助农民工维权,加强对失地农民务工及创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维护。
2.2 积极拓展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
各级政府应努力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在以安置求稳定、以效率求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转换,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要发挥第二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就地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还要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应积极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跟踪服务,主动帮助失地农民进行就业技能的更新换代,以便更好地满足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搞好花卉种植基地、实施菜篮子工程、家禽特色养殖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城郊旅游业,全方位、多方面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
2.3 加强对失地农民普及性教育
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转业、转岗和重新择业,职业角色的变换,居住地的变迁,使他们逐渐向市民转换,这就对失地农民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这就要求其个人要提高自谋生存寻求发展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适应新生活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方向、就业信心以及求职技巧教育等一系列的相关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他们就业的自觉性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增强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使失地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
2.4 完善针对失地农民创业优惠制度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扶持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引导更多失地农民参与到自主创业当中来,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多方位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相关部门要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群体建立免费的咨询服务平台,并且有针对性的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在创业途中的市场竞争力和成功率。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缓解创业初期资金紧张问题。在相关证件的办理上,应制定出一套简单、便捷的办理程序,并出台一些相关的减免优惠政策,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便利。
2.5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起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失地农民专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实现用工与就业的有效对接,统筹解决用人单位招工难和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要大力整合招聘信息网、劳务外派中心等用工市场资源,利用他们的优势,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为用工单位和失地农民提供一个优质的市场化就业平台,从而改变失地农民因信息闭塞、资源缺乏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2.6 政府相关部门应着手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就业援助的力度
对于年龄大、文化低、体力差、家庭走不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如园区绿化工作、保洁工作、保安工作等,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对于岗位给予适当补贴政策,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的援助力度,此举可以有效缓解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压力。同时,政府应鼓励各企业吸收失地农民就近就业,政府可以予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齐抓共管,全员动员,尽最大努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消除贫困的重大民生问题。只有采取得力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使其可持续性生计得到保障,失地农民才能分享到城市化的成果,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博.科学发展观下失地农民问题探研[期刊论文]-青海社会科学.2010(2).
[2]张克俊.李瑛.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经济.2008(3).
[3]王晓娟.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界.2009(12).
[4]刘俊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2010(4).
[5]马弛,张荣,彭霞.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2005(1).
[6]葛红岩,吕彦儒.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思考.2007(5).
[7]曹志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7(03).
[8]陈美荣.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
一、调查设计与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共计10道题目,分别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创业人数比例低的原因”、“创业优惠政策了解情况”、“创业政策获取途径”、“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业优惠政策的效果”、“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最需完善的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和“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这10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调查,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问卷165份,问卷有效率为97.06%。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165人,其中男生53人,占32.12%;女生112人,占67.88%。
二、样本分析与结论
1.样本分析
(1)在当前的就业前景下,你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意向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6人选择“一定要创业”,占3.64%;有47人选择“不考虑创业”,占28.48%;有112人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占67.88%。其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6人均为男生;而选择“不考虑创业”的47人中,有39名女生,8名男生,由此可见,在112名女大学生中,有39名女学生不考虑创业,占女大学生总人数的34.82%。剩余65.18%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女大学生中,所有女生都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没有一人选择“一定要创业”;而在84.91%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男大学生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占13.33%。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男生的创业意向比女生略高,但是男生创业意向的强烈度和坚定性远大于女大学生。
(2)你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仍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是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对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有65人认为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有100人认为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男大学生的选项趋于平均,分别为28人和25人,而女大学生更多的将原因归为“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由此看出,女大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创业环境的依赖性高于男大学生。
(3)你是否了解北京市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对当前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共有52人(包括“很了解”和“有一点了解”),“不了解”的有113人,占总人数的68.48%;其中,“很了解”的3人中,有2名女生,占总人数的1.79%;1名男生,占总人数的1.89%;“有一点了解”的49人中,有27名女生,占总人数的24.11%;22名男生,占总人数的41.51%。从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中,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人数比例更高。
(4)你已了解的创业政策是从什么途径获取的(多选)
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52人中,他们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这5个方面,其中网络占57.69%;学校老师占32.69%;校园讲座占30.77%;报纸、杂志占34.62%;其他(朋友交流)占7.69%。由此可见,网络是目前大学生获取创业政策运用最多的途径,而学校老师与校园讲座也是宣传优惠政策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相关报纸、杂志的信息输出,也是一种有效的渠道。
(5)你认为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哪个更有利于创业者
有23.03%的同学认为“免征税费”更有利于创业者,48.48%的同学认为“创业贷款”更有利于创业者,而选择两者同样有利的有28.48%。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更愿意政府提供小额贷款这种扶持方式来帮助自己创业,她们认为“创业贷款”的扶持力度比免征税费更大。
(6)你认为当前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是否有作用
几乎都选择“作用不明显”,占了总人数的80%;选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15.15%;选择“没任何作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4.85%。从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创业政策感觉作用不明显,即目前的创业扶持政策没有很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完成自主创业。
(7)你认为国家或北京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帮助不大的原因
选择“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57.58%;选择“宣传不够,大家都不甚了解”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42.42%。从该结果看出,这两项原因的人数差别不大,均是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帮助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8)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7人),即创业机会的完善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创业环境”(32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 ,其次是“创业资金”(29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其次是“创业资金”(31人)。总体看来,下列因素的完善能够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机会、创业资金、创业环境。(9)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更易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62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7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环境”(31人),其次是“创业资金”和“创业机会”(均19人)。总体看来,能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10)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3)。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46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3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29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还是“创业环境”(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2人)。总体看来,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需要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2.研究结论
第一,目前北京市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比例较高,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5.18%。这说明在大学四年的这个阶段,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还是非常高,但最终能否坚持进入创业实施阶段,还需另作研究证实,分析原因。第二,针对目前造成女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的有效支持。通过实证调查,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选择该原因作为最重要的原因,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6.96%。第三,北京市女大学生对现阶段实行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了解度偏低,多半女大学生不了解该项政策,本论文持有数据为74.10%。第四,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获取的途径较多,网络、学校老师、校园讲座、报纸和杂志等都是获取政策的有效途径。第五,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相比较,大学生更愿意用小额贷款来帮助自己创业,本论文持有数据48.48%。第六,当前较多大学生认为北京市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作用不明显,本论文持有数据位80%;且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宣传不够,大家不甚了解;二是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第七,通过本次调查得出,“创业机会”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业资金”是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和困难;“创业资金”是大学生现阶段自主创业最需要的。
三、扶助女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应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加强贯彻落实具体政策当地政府和各大院校重点宣传并推广创业政策和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使想创业的同学能够熟知信息,并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即使现在不准备创业的同学也能够了解相关信息,最终使创业优惠政策能够普及并切实运用在大学生创业当中,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进入创业环节,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
2.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目前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注册优惠、税收优惠和小额贷款优惠三方面。为了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国家和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这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创业资金”方面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不同的创业项目有针对性的做不同的优惠程度。在“创业机会”方面除了企业注册优惠政策外,还可开设一些其他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带创业”的模式,让正在创业的成功人士在为期2年内,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性和具体性的指导与帮助,带领她们顺利地从“学生”向“创业者”转变,以更好的适应创业的新环境。
3.在“创业环境”方面
应创建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接收新一批的创业者,使其能够健康、持续地开展创业项目,这将有益于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曹润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供给研究[N].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2]刘兰剑,温晓兰.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体系研究[N].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
[3]童有文.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N].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魏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9(6)
[5]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
[6]张静.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时空,2010(1)
[7]陈成文.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9]孟晋霞.大学生创业政策需求和政策评价调查[J].区域,2010(1)
[10]李红萍.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1(1)
[11]胡珍珍.高校女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2011(1)
[12]杨主泉.管理类大学生对创业认知的调查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8)
一、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经审核认定取得的学分。认定范围具体包括:
参加经学校认可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作为正式代表受邀参加国内外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
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发明创造获得专利;
参加科研项目已结题;
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
经学校认定的其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计算标准
(一)竞赛
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竞赛获个人或集体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6、5、4个学分/项;参加省级竞赛获个人或集体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5、4、3个学分/项;参加市级竞赛活动获得个人或集体一、二、三等奖者,每人分别计4、3、2个创新创业学分/项。
相同项目按获奖最高项获得学分,不重复计算。
(二)科技活动
参加科学研究获得的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每人计6个学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每人计3学分;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每人计2个学分。
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院级的课题主持人,分别授予6、5、4、3、2学分,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课题主要成员,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院级,分别授予5、4、3、2、1学分,其余成员不认定学分。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可获得3个学分,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可获得1个学分,参与研究学生取其排名的前三位,授予相同学分。
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每人计3个学分/项;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每人计3个学分/项;参加全省性学术交流活动,每人计2个学分/项;参加全市性学术交流活动,每人计1个学分/项。同一项目按最高项获得学分,不重复计算。
代表学校参加国际性大学生科技活动(含设计、发明创造等)中获奖者或研究成果(发明创造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经学校审批,可获得1-3个学分。同一项目按最高项获得学分,不重复计算。
(三)创业实践
学生自主创业注册公司,正常运营达6个月,给予4个学分,其他合伙人给予2个学分。
参加政府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合格证书或成绩证明者,每满18学时计1个学分。
参与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的项目,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团队主要成员,每人给予1个学分。相同项目参与不同成果展不重复奖励。
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给予6个学分;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给予4个学分;获得市级荣誉称号,给予2个学分。
三、学分认定依据
学分认定的必备材料包括取得证书、获奖文件或奖励证书等材料;论文正式发表出版的,提交正式发表出版物原件;创业实践活动要求有经营业绩和相关证明材料;其他各项活动必须具备支撑取得学分的相关证明、证书材料等。
四、学分认定管理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公室,由招生就业处(创业学院)、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人员组成。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后,应在教务处备案。
每学期末前,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交所在二级学院进行初审。初审完毕后,二级学院将材料汇总提交管理办公室相关部门复审。复审后,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经院领导审批,将学生获得学分计入成绩档案。
学生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替换选修课学分,获得学分项目成绩视为良好及以上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