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儿舞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作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对少年儿童智力方面的作用
“美学工作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通过舞蹈美,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生活,在美的神韵中升华一种对善良美德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今天,舞蹈已经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
1.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舞蹈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小到学龄前儿童(4~5岁的娃娃),大到12~13岁的小学生。二是训练时间短,间歇时间长。通常每星期活动一次,每次活动也就两、三个小时,是否学会、记住,时隔五天再来上课是否还会跳,很大程度上要靠孩子的记忆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她们,培养她们的兴趣,诱发她们的参与意识,使学员的大脑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记忆能力的作用。据我的了解和观察,凡是舞蹈跳得好的孩子,在学校也往往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
2.舞蹈教学可以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为了避免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要常常给孩子们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从游戏中、从舞蹈中启发她们的想像。例如让她们用肢体语言去模仿表现白云、小溪、开火车的姿态、吹泡泡及各种小动物姿态等等,她们天真无邪的情感与动作往往为我们创作儿童舞蹈奠定了基础。这样老师教得开心,学员玩的尽兴,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二、少儿舞蹈教育心理方面的作用
1.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少儿通过训练、表演,展示思想教育内涵。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2.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体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4.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三、少儿舞蹈可使少儿形成匀称的优美体形
1.在舞蹈训练中,总是要求小运动员要充分展开四肢,动作舒展,身体向上拔立,所以促使了端骨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生长,使少儿个子涨高,四肢变得修长。各种基本素质联习,又使其韧带肌肉发育平衡。更好得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但不难看出,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练习,可促使其形成四肢修长匀称的优美体形。
2.少儿舞蹈可预防“少儿肥胖症”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常常由于营养过剩,活动少造成肥胖,体重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组织的重量,在少儿的生长发育时期,前面的非脂肪重量在少儿体重所在比例差异不大,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脂肪的增多儿造成的,所以说通过训练能抑制脂肪过多增长,即少儿舞蹈训练能预防“少儿肥胖症”
3.少儿舞蹈练习能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通过训练可以纠正含胸弯背、探脖子等不良姿势,对于有的X型腿和O型腿的少儿,坚持训练可使其腿形有所改观。具体方法如下:
(1)含胸弯背的纠正训练方法
有些小朋友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姿势,往往很容易有含胸弯背的毛病,这些毛病,只要家长及早发觉并督促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可矫正的。家长除了给小朋友做形体方面的练习外,还要经常地提醒小朋友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并可作一些矫正的补充练习。
(2)双手扶墙压肩胛带练习预备动作:双手举过头顶,比肩略宽,扶住墙壁。手不动,上身尽量向前压,同时把胸部挺起,凹腰。这个练习要经常做,养成挺胸立背的习惯。
(3)下腰掰膀子预备动作:小朋友伏卧地上,直膝绷脚,双手夹头伸直,另一人站立其身后。小朋友双臂夹头伸直抬起上身下后腰,另一人抓住其双臂往下轻压。注意肩关节放松,不要憋气。然后回到预备姿态。
(4)伸臂掰膀子练习预备动作:双脚平开直立,两手交叉上举,掌心朝上。两臂伸直用力往后掰,同时立起后跟,胸部向前挺。然后下后跟回到预备姿态。要求:反复做16次。呼吸:向后掰膀子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4.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
通过训练可以使其力量、速度、柔韧、爆发力、灵巧和柔韧性得以提高,活动技能也有明显进步,表现在节奏感、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等方面。此外还可以使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得以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少儿健康成长。
总之,舞蹈教学对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是自然而然的,对儿童智力的促进与开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就不拘泥某一方面的专业学习,发展创新,鼓励她们求新求异,增强欣赏能力以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福媛.奥尔夫教学在中国儿童舞蹈基础教育中的应用[J]舞蹈,1995,(4)
中华民族5千年的文明史,舞蹈文化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文化艺术受到国家的重视,舞蹈教育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建立起来了,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舞蹈专门人才。但是,普及舞蹈教育却还没被编入国家计划,而在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中,他们从小学1直到大学都设有舞蹈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及艺术的热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舞蹈已经像春风花草1样悄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近些年来,它把目光也投向了广大的舞蹈爱好者,为幼儿、少儿、青少年编制了《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及与之相匹配的“北京舞蹈学院校外考试教程”。这套教材是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在1起,它符合幼儿、少儿及青少年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其学习时所能承担的教学量;强调的是舞蹈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舞蹈风格的民族性,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同时,达到中国舞蹈启蒙和普及的目的。
关键词:少儿舞蹈;中国舞等级考试;扩展内容;改善方法;教师素质
ABSTRACT
一、紧扣童心,精心选材,为作品找准独特的题材
少儿舞蹈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概括来说,主要是直接表现儿童学习、生活的,反映社会热点的和展现地方特色的三大方面。主题是舞蹈的灵魂和核心,在创造过程中起着统帅的作用。经过走访市、区多位文联主席、地方纪念馆馆长等本土文化方面的权威人士,深入到多个村镇实地感受、了解各类创作素材的形式和内涵,经过反复筛选和构思推敲,我们决定以展现地方特色为本次创作的选材方向,最后确定了以台山的民俗“打龙船”为创作原型。“打龙船”是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广海镇的传统活动,人们托着龙船,一队人敲着锣,穿街过巷,祈祷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我们创编的少儿舞蹈《打龙船》以“老太太”的传统打龙船和孩子们新打龙船的对比,反映出新时代侨乡的巨大变化和新一代少年儿童努力进取的良好风貌,节目在舞影流动中展现了“龙”的精神传承。
选取“打龙船”这个题材,从少儿舞蹈创作方面出发,主要基于三点取向:1.作品题材对外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对内起着弘扬本土文化的良好作用;2.作品创作结构上,通过老、少两代人不同的“打龙船”内容,在对比中构成冲突,在传承中展现新时代风貌,塑造出积极向上的主题精神;3.作品表现手法上,在着力表现“老”的俏皮和“少”的活力中,能让大家感受到一份天真活泼的童趣。
二、激发童趣,提炼美化,为作品注入创新的元素
创编儿童舞蹈必须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分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打龙船”是一个非现代的习俗,我们紧紧抓住了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动作的创编和排练中,突出孩子的主置,按他们的思维、眼光和审美情趣来打造作品。
在舞蹈队形编排上,我们以龙船的“滑行”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小演员们变成一条条“人龙”,在横排、斜排、圆形的起伏、流转中,激活了整个作品的舞台流动性。在节目的后段,随着“新打龙船”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点、线、面的转换,在丰富的队形变换中,把作品推向了,也突显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形象。
在舞蹈角色塑造中,让小演员扮演的一群“老奶奶”的形象是编排的难点。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尊重儿童的创造个性,就能克服困难,扮演出惟妙惟肖的“老奶奶”。结果,我们如愿以偿,孩子们都觉得,扮“老奶奶”真好玩!
在舞蹈情节安排上,我们着重紧扣“对打”(对唱)来排设,从老奶奶“唱”“打龙船”,小朋友好奇“围转”,然后小朋友觉得自己唱得更有新意,纷纷跳着争抢“咪”:“听听我们也唱‘打龙船’”,让“老奶奶”感到很新奇、意外,瞪眼凝望小朋友是怎么唱的。把老少两代人“打龙船”的动作神态、心理特点鲜明地刻画出来,最后升华为整齐合力划龙船的团结协作、奋力进取的主题。
在舞蹈动作设计中,出现多次的动作技巧的冲击拨正,也就是少儿舞蹈创编容易犯的错误——加技巧难度动作。在《打龙船》创编初期,为了追求“好看”,我们在动作中设计了侧手翻、前桥翻、搬腿等技巧动作,但在多次的演练中发现,小演员们做这些高难度动作完全脱离了作品内容的需要,硬加些技巧动作,反而把作品的连贯性割裂了。由此,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舞蹈动作是由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都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思想感情、表现舞蹈场景的手段,不应“无为而作”。在经过专家的点评后,我们把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技巧动作全部删掉,使作品呈现得更加连贯、流畅。
三、迎合童意,精雕细琢,为作品增添悦目的亮色
作为非专家型的舞蹈教师创编的作品,“精度”不足在所难免。《打龙船》耗时一年半做修改完善,从音乐、演员、动作到道具,都经过了“大手术”。就拿道具中的凳子来说,一开始,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用来站人的方凳,后来,为了增强道具的出奇性和满足作品结尾段合力“扒龙船”的主题升华需要,我们又给凳子面加了一块带铰链的翻板,然后在翻板里面贴上大龙船的各个分段彩图。演到后面,小演员们把翻板打开并接到一起,便像玩魔术般,把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龙船眨眼间呈现在舞台上,令观众眼睛为之一亮。此外音乐经过再修改,使整个作品更富有韵律感,更加生动和突出了广东民乐特色。在排练时,我们通过播放作品修改前、后的初排录像,让小演员们进行对比,大家都一致认同作品修改后更有新意、更好些。而获得小演员们的认同,也就成功调动了他们的排练积极情绪,作品的排练难度虽然加大了,但演员们的配合却更默契,节奏、舞姿也更整齐划一。经历了《打龙船》的修改,我们学到了如何做得更好,懂得了勇于自我否定,去掉了简单化“做完”的浮躁、磨出了精雕细琢的耐性,这些对提高创作的质量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高起点创编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是我们多年的追求。经过充分的准备、不断的探索、反复的修改,前后历时两年,我们创编的少儿舞蹈《打龙船》终于取得初步成功,但这个创作实践的过程,使我们更收获了创编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它将指引我们在今后的校外教育道路上,信心倍增地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
作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拉丁舞 女性儿童 心理健康
前言
5-12岁女性儿童他们正处于A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塑造、品德意志培养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其学习、人际适应甚至人生发展都十分重要。通过对她们的调查研究,对拉丁舞锻炼前后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女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为更好的普及和推动拉丁舞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荆州市博艺少儿舞蹈培训中心拉丁舞班30名5-12岁女性儿童作为实验组,已进行拉丁舞训练1年。从荆州市实验小学随机抽取未进行拉丁舞训练的学生30名,合计60名,年龄在5-12岁,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拉丁舞的资料,身体心理健康的书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年关于拉丁舞促进锻炼者身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作为本研究开展的基础。
1.2.2 统计法
对有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及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拉丁舞锻炼以前5-12岁女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如表1 )
从调查总体来看,有8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5%的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说明拉丁舞锻炼之前女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很理想,应当足够的重视。在八个内容量表测量中发现,异常焦虑的检出率比较高,分别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上压力过大,学校和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究其原因,应试教育制度和成才观念是主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独生子女和主科副科错误观念等。
2.2 锻炼前、后5-12岁女性儿童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如表2)
由表2可知,通过一年的拉丁舞练习,普遍女性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由表可见,心理健康的比例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心理状态欠佳的比例较练习前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一名轻度心理障碍的女童心理健康状况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这表明,拉丁舞锻炼对改善5-12岁女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宜于在学校普及和推广。在八个内容量表测量中还发现,女性儿童们在练习前、后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排在前四位。究其原因,可能与拉丁舞本身带有的娱乐、健身、交际功能有关。
2.3拉丁舞训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时期,在此阶段由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可使少年儿童的身心状态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个时期少年儿童若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无疑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拉丁舞的训练,有助于少年儿童对时间、空间、运动的知觉、注意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等心理过程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其集体观念及对音乐、舞蹈和艺术体操活动的兴趣。在调查访问中发现,经过业余系统拉丁舞训练后,对少年儿童可产生以下影响:
(1)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受过拉丁舞训练的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对老师安排的事情很负责任,责任感明显增强。
(2)自信心的增强。随着学生训练中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建立初步信心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高质量完成动作并取得好成绩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追求美、体会美、展现美,在练习动作时更加专注,觉得自己具有可表现的地方,从而更加自信。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结果表明,拉丁舞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本研究的实验中得到,参加拉丁舞锻炼的学生在实验前后比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全量表分上有很大改善,心理健康明显好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拉丁舞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抵御自责、过于敏感的不良心理倾向,有效地增强自信心,改善孤独、对人焦虑的心理倾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2 建议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摒弃主科(语数外)和副科(体音美)观念,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拉丁舞锻炼对于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 拉丁舞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227
[2] 尹霞. 拉丁舞对学前班儿童注意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64-165
[3] 丛艳华. 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2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