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教育硕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教育硕士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具有差异大、时间紧、需求广等特点。面对这样一批先天条件不足的学员,研修工作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从年龄结构来看,教育硕士大多处于30~40岁之间,也有的5O岁出头的或30岁不到的。例如,上海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管理方向的学员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2岁,是中学校长,而最小的仅26岁,是中学普通教师。由此看来,学员年龄差异较大,一部分年轻学员由于知识结构合理,往往能很快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学习效果好;而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员,由于知识结构的老化,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影响其学习效果。这样,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就要落后,这对于教学造成了较大困难。从职业身份看,学员们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的在教学第一线执教,有的从事行政管理,有的则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学习带有明显的个人目的,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有的则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职业身份不同,所需求的知识也不一样,希望研修的内容也不一样。比如,教育行政、教育政策、教育法律之类的研修内容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是热门话题,而学科教学法、课程管理、心理咨询、以情优教等方面的研修内容对各科教师来说特感兴趣。而现有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因而很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
二、工学矛盾突出
从培养院校来讲,根据课程要求,尽可能希望教育硕士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研修。从教育硕士生任职单位来看,他们希望尽可能缩短脱产研修的时间,以减少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鼓励并支持自己的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学校不N5%,任职单位大多不同意教育硕士脱产研修一年或半年,同意教育硕士研修的学校不N50%,并且还有将近30%的学校在教育硕士研修期间不同意减少工作量,不同意报销学费,也不支持开展教研实践活动,这样的问题在县级学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任职学校从眼前的实际利益出发,认为教师外出研修影响教学工作的安排。还有很多学校担心教师学成后会跳槽走人。⋯从教育硕士自身来讲,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只有脱产学习才能静下心来进行研修,而且脱产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另一方面,由于任职学校工作要求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在研修和工作这台“天平”上,向工作倾斜,但在其内心深处,则陷入“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境地。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硕士缺乏宽松的研修环境。工学矛盾使他们承受研修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在研修的同时又要兼顾本职工作,经常往返于工作单位与高校之间饱受奔波之苦,身心疲惫。试想,一个人的精神如果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那么他的在职研修又怎么能取得成效呢?
三、目标偏差——培养院校认识模糊
目前全国已有57所高校承担着教育硕士的培养T作。自1997年开始试办以来,人们对其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至今仍有一些认识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培养院校认为教育硕士算不上正规硕士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在职攻读学位的人等同;与学科专业型研究生相比,教育硕士入学考试要求较低,学位论文学术品位不够高,对院、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无足轻重,培养教育硕士没有多大经济效益,积极性不高。也有一些高校甚至将教育硕士作为一个创收项目来开展。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偏差,导致了教育硕士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1.在培养目标上,简单模仿“补偿学历”教育,见“物”不见“人”。自1999年6月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由大面积提高学历教育转向旨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非学历化教育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兼顾了两者,既注重本科学历的提高,更注重教师专业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多数培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员现实的教育困惑和教学问题,采用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和固定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学历教育的翻版,丢掉了重要的“教育问题意识。’’。前来研修的教育硕士固然需要一般的教育新知识和新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与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化、转化与创造,否则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课程结构失衡,学员选择余地太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结构一般为5r-j学位课程,51"1专业必修课程和2rl选修课程,最少学分要求是34分。总体来看,各培养院校课程结构失衡,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的比重太小,学员选择余地太少,因而非常不利于学员根据各岗位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展示和提高整体素质。
3.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输出,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双向建构。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前来攻读教育硕士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深感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难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期望驱使他们重新迈进大学的校园,希望在研修期间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得到导师很好的点拨,指点他们用所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导师的教和自己的学能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课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验实践来提高认识,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从培养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深人中小学实际比较少,对教育硕士课程的实践性认识不够,对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因而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往往理论输出多,而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双向构建。2001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对各培养单位已经获得学位的教育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理论与实践脱节,两者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②科研手段还不够先进;③应增加紧密结合教学第一线的课题研究,加强实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其中有两点是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
近5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义务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步伐。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在职业教育方面,“十一五”时期,中央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高等教育方面,将在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基础上,投入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据初步统计,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6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将超过3%。
(摘自2007年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北京将在两三年内
取消超大规模小学
10月9日,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据悉,该项工程启动后,北京市将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现全市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对于广大市民意见比较集中的超大规模学校、超大规模班级,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采取措施,使这些学校恢复适宜规模。
(摘自2007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上海首次引入
“幼儿情绪课程”
儿童的害怕、忌妒、孤独是否需要关注?怎样让幼儿在倾听和表达中获得情感的成长……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与汇丰银行联合召开了“比比和朋友”项目上海新闻会,这是上海首次引入国际通用的幼儿情绪课程。
据了解,上海此次引入的幼儿情绪课程“比比和朋友”,是引导教师全面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活动。该课程在上海31所幼儿园试点1年的评估数据显示,接受情绪课程的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处理各种问题情境,以及尊重自己与他人方面也有明显进步。从今秋起,课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50所幼儿园,预计至2009年年底,上海将有一万多名儿童从该项目中直接受益。
(摘自2007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
宁夏将实行城乡教师
统一工资制度
宁夏教育厅日前新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宁夏要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的工资制度,使城乡中小学教师同工同酬,待遇一致。
据了解,宁夏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地区由于财政问题,长期不能给教师调整工资收入。加上农村教师没有其他福利,与城市教师收入差距明显,农村教师生活水平较差。
宁夏教育厅厅长蔡国英说,为了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今后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交通等补贴。宁夏从今年起将逐步实行城乡教师相统一的工资制度,这是宁夏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条。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南京首试高中生公费留学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学生孔维元9月27日拿到了远赴法国学习的签证,他将在法国名校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读完整个高中学业,并且享受学杂费全免的法国学生待遇。据悉,这是南京高中生首次被公派出国学习。
“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南京实验国际学校校长田宁说,3年前他们学校在江苏省与阿尔萨斯省结成友好省份的背景下,与法国阿尔萨斯省首府的斯特拉斯堡国际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3年来两校交流频繁,去年下半年,法国方面提出,可以提供两个高中学生的留学名额,并享受法国学生的待遇。
“这种留学方式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工作人员直言。该人士表示,南京实验国际学校能够利用自己的交流资源,让优秀学生提前出国进入当地的一流名校学习,这种做法增加了国际学校学生在外求学的竞争力。
(摘自2007年9月28日《扬子晚报》)
兰州一中学首推“锅庄舞”
拟代替校园集体舞
9月28日中午,兰州师大附中操场上,由500多名学生排成的奥运五环队形整齐地集中在一起,踏着音乐的节拍,“奥运五环”时大时小,时快时慢,“180度旋转,360度旋转,一边顺”,学生们将每个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整套锅庄舞用时10分钟。据悉,这是该校近日根据教育部提倡的“阳光体育、校园集体舞”大课间操推出的试行表演。该校全体师生今后在大课间将进行锅庄舞表演,以代替校园交谊舞。
今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师大附中决定试行推广锅庄舞,来代替校园交谊舞。同时,该校也是兰州市中学中首家推广大课间集体舞的学校。从运动角度考虑,锅庄舞里的部分动作,既能调节学生平衡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适合学生在课间进行锻炼,同时也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健身操。
(摘自2007年9月29日《兰州晨报》)
广州公办学校拒收
残疾学生将受罚
《广州市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近日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条例》,拒收残疾学生的公办学校或个人将被行政处分。
《条例》规定,广州市公办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残疾人免收书杂费。公办普通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学生减半收取学费和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和书杂费。
对拒绝招收或附加额外条件限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的,不依法减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有关费用的,将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摘自2007年9月26日《广州日报》)
绍兴中小学开设“食育”课
从10月11日起,绍兴各级中小学正式开课讲解“怎么吃”,这与德智体美劳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此举在全国教育界都属首创。
国务院学位委员食品学科评议员李里特说:“开设‘食育’课,教孩子怎么吃,实际上是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营养平衡,从而增强体质,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科学范畴。”
这本厚达80页的教科书是由绍兴市药监局编撰的,分少儿版和青年版,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从吃的历史说起,囊括了大部分日常食品的营养和食用搭配方式,还有光盘配合文字教材。
绍兴市的中小学生大都对这门课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家长老说要吃得好,原来吃得好并不就是大鱼大肉,搭配合理、均衡营养才重要,等我学会了,回家也给爸爸妈妈配餐。”“上课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多赏心悦目啊,回家胃口都好很多。”
(摘自2007年10月12日《今日早报》)
河南考生将可免费攻读
农村师资教育硕士
河南省2008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政策出台。攻读该学位不仅免缴学费,还可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规定,带薪及享受相关待遇,贫困生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也将由国家代偿。
据介绍,该省今年报考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的考生获得入学资格后,需先到指定的扶贫县农村学校任教3年,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再到高校学习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回到原任教农村学校,边学习、边工作,并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后,还要在原任教农村学校至少继续工作到2013年7月。
从今年开始,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相应条件的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还可聘任为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间的工资按教师特岗计划有关要求,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考生,3年后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摘自2007年10月12日《大河报》)
美国高校以新形态
进入中国高教市场
“我们没有数量目标,我们没有招收学生的数量计划。”美国塔芙茨大学教务长和资深副校长詹伯儒在面对提出入学申请的高中生的提问时,一再这样强调。日前,他在北京与5位优秀的北京学生进行了交流。而几天前,他刚与15位上海高中生进行过类似谈话。这是美国大学在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出现的新形态。
这种与申请入学高中生面谈的方式,是美国高校在其本土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传统做法。塔芙茨大学把这种方式用来招收部分中国学生,是新的尝试。而拥有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关系学院、北美唯一独立营养学学院和著名牙医学院的塔芙茨大学,把与中国高校的高起点项目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它启动了两国学生为期两个月的固定结对互访的交流模式,目前,它还与复旦大学签约进行包括最新牙种植技术在内的高起点牙医教育科研合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儿童和老年人营养研究、与中国外交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交流,与浙江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流计划也进入深化阶段。
(摘自2007年9月18日《光明日报》)
法国中学初二开设中文课
本学期,巴黎地区又有6所中学建议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汉语。另外,在巴黎伊西莱穆利诺的乔治・曼德尔新建中学,学生从初三开始也可以选修中文。
在位于阿涅尔的安德烈・马尔罗中学,现已有17名初二学生报名学习中文。该校校长尼古拉・勒纳尔说:“设立这门选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此外,中文是一种令人感兴趣的语言。”
中文不仅吸引亚裔学生,而且也是阻止好学生外流的武器,它还可以吸引其他区希望学习中文的新生,扩大学校生源。这对那些生源不足的中学来说可能是一件很有用的武器。马尔罗中学校长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经济分量在不断增长。因此,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些能跟这个国家打交道的年轻人。”
(摘自2007年9月17日新华网)
教育部将投入10亿元向中
西部农村小学配送体育器材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近日举行的例行会上表示,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正在协商,准备推出一个大约有10亿元的第一批向中西部农村小学配送阳光体育器材的计划。第一批准备投入10亿元,推出一批适合农村中小学使用的体育器材,首先把这些器材推向中西部农村地区。
王旭明称,跟着记者采访团下到农村中学,看到农村的中小学生没有任何器械,在上海的学校看到学生们推着铁环,比如前面堆着三四块砖头,然后仿造打保龄球的形式,拿着铁的工具打这些石头。另外还有跳格子,在地上画不同的格子,学生在上面跳来跳去。
王旭明表示,农村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讲,提供体育器材可以使学生的锻炼内容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在体能上,在技巧上接受的东西要更加多一些。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影响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主的学习行为及倾向。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学习习惯测量方面,已有的学习习惯问卷大多以一线教师的经验编制,缺乏信效度的检验,现有的量表也主要集中在小学。本研究将在已有学习习惯问卷和量表的基础上编制高中生学习习惯量表,以期提供高中学习习惯的测评工具,了解高中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量表的编制与测试
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对部分高中学生的访谈的基础上,将学习习惯的结构定为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等八个方面。
1. 量表的编制。为使项目内容真正反映学习习惯各维度的内涵,本研究严格按照学习习惯的内涵来搜集项目。项目搜集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借鉴已有量表或问卷中的项目,二是对某些量表中的项目进行修改,三是在参阅其他量表的基础上自编题目。根据以上方式抽取了54个题目后,请1名心理学专家和2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名高中优秀教师对各个项目的内容和语句表达的准确性进行审定,对其中表达不是十分准确的项目再次进行了修改,删减了6个不适合高中生的项目,最终形成了48个题目(见表1)。量表采用Likert 5点式记分法,分别给选项“从不”、“偶尔”、“说不清”、“经常”、“总是”赋值为1、2、3、4、5分,反向计分题目反之,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越好。
由碎石图看出8个因子位于陡坡上,且特征值大于1,由表4显示,8个因子贡献率在3.48%~8.96%,它们解释了总变异的50.68%,题项因素负荷值在0.363~0.739之间,题项共同度在0.359~0.670之间,因素对题项的解释能力较好。命名一方面参照最初的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参照哪个题项的负荷值大,以此为核心命名。
原始题目48题,删除了低负荷1个题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8个因子,因素1包含8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有效的复结知识,命名为复习习惯;因素2包含9个题目,主要涉及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的行为,命名为学习计划习惯;因素3包含6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命名为作业习惯;因素4包含5个题目,涉及如何反思、学习、改进学习习惯的问题,命名为元学习习惯;因素5包含6个题目,主要涉及如何预习将要学习知识的问题,命名为预习习惯;因素6包含5个题目,主要涉及学习中同学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问题,命名为合作学习习惯;因素7包含5个题目,主要涉及的是如何有效考试的问题,命名为考试习惯;因素8包含3个题目,主要涉及课堂上如何有效听课的问题,命名为听课习惯。
3. 高中生学习习惯量表信效度分析。
(1)量表的效度分析。量表的效度是指量表能准确的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程度,就是量表的有效性,根据美国心理学会1974年出版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标准》,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校标效度和结构效度。本文测量的是结构效度,主要是通过学习习惯量表中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维度与总体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
由表5 所示,本次调查量表中的各个因素的相关系数都在0.20~0.60之间,呈现的相关水平都属于适中水平,各个因素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94~0.801之间,相关程度都比较高。得到的结论是本次量表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各因素之间与量表总体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反映出整个量表的总体内容。总体来说,本次测量量表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
(2)量表的信度分析。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指反映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本研究采用五点量表测量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用科隆巴赫a系数、古德曼分半系数测量量表的信度。
测量整个量表的所有题目,得到的科隆巴赫a系数(Cronbach a)为0.826,古德曼分半系数为0.851,两个值均大于0.8,符合对信度的要求,说明学习习惯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整个量表的信度相当高,可以作为测量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工具使用。
三、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以《高中生习惯量表》为测量工具,淄博市博山区两所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高中生623人,发放问卷623份,回收611份,有效问卷590份。其中,高一234人(39.7%),高二192人(32.5%),高三164人(27.8%);男生262人(44.7%),女生328人(51.3%)。对问卷统一编码,并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6)。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但各个习惯的水平存在差别。除复习习惯外,其它各种习惯都高于平均数。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学习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
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这是值得欣慰的。一是高中生学习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习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相对初中和小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学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等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引入学校,学法指导进入学校课程,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个学习习惯水平存在差异,尤其以合作、考试习惯为最好,这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新课改以来,山东各个学校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同学相互帮助的机会,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发展。考试一直以来是老师、家长、学生本人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高考大省,家庭对学校仍旧有过高的升学要求,学校仍旧需要更多的追求高升学率,学校老师都十分重视对考试方法和习惯的研究,要求较多,经验也较为成熟。
同时,“满堂灌”、“题海战术”、“作业轰炸”仍旧有一定的市场,学生过多的时间用在作业、考试上,用学生的话说“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认真的总结复习,复习习惯表现最差。
上述情况表明,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复习习惯方面为最。同时也说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依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加强管理,优化学习环境,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
四、结论
1. 本研究在参阅文献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学习计划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合作习惯、考试习惯、元学习习惯等八个方面编制适合于高中生学习习惯的量表,量表共47个题目,采用自评式5点式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越好。经过验证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习惯的测查工具。
2.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较好,但各个习惯的水平存在差别,除复习习惯外,其它各种习惯都高于平均数。
参考文献:
[1]羊国锋.关于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初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3]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27-31.
[4]曾庆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02:16-44.
[5]尹振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J]北京教育,1996(5):34-35.
[6]吴雨明.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切入手[J].职业技术教育,1997(11):46-47.
[7]焦丽荣.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0,(5):47.
[8]汪丽,姜鑫.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53.
[9]冯海英.对高中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11.
[10]袁忠良.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杨琳娜.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