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Zhang Yubo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LTD Hefei Cigarette Factory,Hefei 230081,China)
摘要:分析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介绍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内容,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Abstract: The problems in work of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nterprise special equip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tent of work of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nterprise special equipment a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problem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pecial equipment, reduce accidents and ensure smooth production.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Key words: enterprise;special equipment;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11-01
0引言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国家特别重视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标准来对其进行监察管理。但随着各类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生产制造和使用运营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依旧特别严峻,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使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扎根内心,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重大意义,通过监察特种设备,严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的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现象严重,事故发生后只强调操作人员的责任,不重视创造本质安全工作。
1.2 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的处理只借助经验,没有明确的规划。
1.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要赶紧提高。
1.4 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监控的措施,欠缺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
2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内容
2.1 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将相应的管理职责明确下来,确保完整收集特种设备的档案。企业要把特种设备的直接领导责任明确规定下来,在经济责任的考核、奖惩中纳入特种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应根据使用管理特种设备的实际状况制定档案管理的规定,将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基本内容明确化:像设备全套图样、设备说明书、强度计算书、省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确保将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一一对应,使设备使用、检修时所参考的特种设备档案是真实可靠的,让档案资料成为广大技术人员及时处理潜在隐患的依据,使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提高,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生产秩序正常进行。
2.2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强化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管理。做好监测运行中的特种设备的工作,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要熟悉,对突发事故及早防范。
检查、监测、巡视运行中的设备在时间、范围、项目和具体要求内容如下:①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发生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是最低值或极限值(像水位)。②巡视检查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观察是否存在怪异声音、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尤其要着重检查安全附件,像锅炉的液位(水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是否正常,起重行车吊钩及行走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机车的制动刹车装置有无动作,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以及发电机组的冷凝器真空压力及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③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完整记录关键岗位的设备的主机运行参数,每班都要在运行日记中记录好设备状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等,各班交接。④企业设备、安全、环保、办公室共同做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工作,对特种设备潜在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对发生的事故有针对性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对预案进行演练并评价预案演练效果,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一旦有事故发生,可以将影响范围果断、准确、迅速的缩小到最小。⑤对状态监测工作要积极展开,逐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对设备现场进行管理管理、开展事故预防工作。
现在,检查、监测特种设备时,大多数企业依旧大致处在目测、耳听阶段,设备故障检测成效受其影响严重。可以使用技术检测测量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位,其参数的变化可以利用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正确判断故障的范围和实现,提供有效的依据给抢修方案制定和事故的防范。
2.3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应通过培训教育、监督检查来纠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大比武、特种设备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常态培训管理。
2.4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大多数特种设备是动作频繁的机电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直接受到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情况和各部件配合状况的影响。所以,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是特别重要的。没有维修保养能力的单位其维修保养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所委托的单位一定要有相关资质;第二,一定要有书面合同存在于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之间,维修保养的质量和安全责任要明确,设备要保证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发生故障,需要保证故障在限定时间内排除,恢复原来状态。使用单位要对日常的运行状况和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形成技术档案,方便以后的查询。
2.5 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完成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鉴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国家对其实行安全检验制度。其目的是从第三方(既不是制造者,也不是使用者)的立场,公平、公正地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安全。企业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出的隐患应端正态度积极整改,切忌拖延、扯皮。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施工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增多,它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一旦管理不善便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事故损伤,保障人身安全。本文将对特征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别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施工作业特种设备的购买、租赁等,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通常分为:特种设备配置管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特种设备配置的质量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当前很多单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在设备配置的选择以经济便宜为主,从而大大降低了配置的质量。因此施工部门必须对设备配置的质量进行检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现场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拆除前都需要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建筑工程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还未成熟,导致施工现场特种安全生产管理现象混乱。
(二) 安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技术规范的识别存在一定误区,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相对片面化,忽视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管理[1]。
(三) 设备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严重脱节
尽管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却忽视了定人定机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没有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技术质量指标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时有发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便会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特种设备作业的产量、质量,还大大增加了设备日常维修费用。
(四)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影响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设备的操作有重要影响。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中,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凭借操作经验来处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三.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之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便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现场,相关人员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相关档案,明确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应该将特种设备的编号登记起来,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反馈[2]。
(三) 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目前在对特种设备检测大多数还停留在依靠人的目测、耳听等判断上,这种人为检测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合理性,无法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此外,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安装人员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四) 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施工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之一。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方可上岗[3]。
(五) 对特种设备定期做安全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避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4]。
(六)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度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好项目安全生产综合预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演练,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准备[5]。
(七)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制
建设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涉及的特种设备类别,制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坚持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禁止无证人员上岗作业[6]。
(八) 对特种设备精心维护及保养
特种设备与其他设备一样,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注重特种设备使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去,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高安全性能,确保操控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7]。
(九)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在施工项目开展前,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特种设备在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还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和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设备在进场前,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其运行情况、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监测,一旦发现其运行状况不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必须禁止进场,并及时上报管理部门,避免这种不合格的设备在施工现场中使用,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后果[8]。
四.结束语
特种设备对建设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培训,让员工形成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相信随着企业部门与员工的共同努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到最好,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188-189.
[2]吴虬.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4):40-41.
[3]尹正富.建筑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创新[J].施工技术,2014(18):106-108.
[4]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0):58-61.
[5]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44.
[6]杨世泽.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51+5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12-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其种设备在理工科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国防军工项目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高校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主要有承压类的储气罐、气瓶、压力管道,承重类的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叉车等。这些设备危险性都比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宣传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在高校,部分工科类实验室的压力储罐、起重机、气瓶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十分普遍,部分场所使用到叉车,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气体的气瓶。这类实验室使用特种设备较为普遍,且使用历史较长,因此实验室师生普遍存在麻痹思想,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操作特种设备的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为特种设备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长期以来,高校都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的思想,因此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被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目前,高校对特种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因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能积极履行各项规章制度。
2.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特种设备整体的制度设计,未能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管理网络中各个节点职责的规定,学校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难以形成全校特种设备全面的管理体制,容易形成工作责任缺位、工作责任不清的状况。高校实验室在采购特种设备过程中容易出现没有及时到管理部门备案以及没有及时注册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易遗忘年检、特种设备人员培训等事项。在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台账更新不及时、没有操作规程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的制度设计十分必要。
3.特种设备涉及面广、数量种类多,管理难度高。高校实验室中的特种设备分布广泛: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车辆主要分布在机械工程类实验室,气瓶普遍分布在化学化工类实验室中,其中不乏氢气、氧气等易燃易爆的气体。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工科实验室大量购买、安装、使用机械类或承压类设备,特种设备的使用量增长十分迅速。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检验周期和保养要求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场内车辆每年需检验一次,起重机械每两年需检验一次,安全附件中安全压力表每半年需检验一次,压力阀每年需检验一次,压力容器根据投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使用的情况不同,检验的周期会有所变化。高校实验室类型复杂,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投入大相径庭。等级比较高的重点实验室,投入的设备安全管理的经费较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较为规范;反之,一些级别低的实验室难以配备充足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隐患更大,这也为高校特种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解决路径与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管理事关重大,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危,因此加强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高校相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在设备购买时告知设备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证过期后及时复训。高校应该设置系统的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教育模式,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宣传教育之外,高校应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组织各个学院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学习特种设备的相关安全知识,交流经验,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通过定期分发安全手册、装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可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
2.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特种设备日常管理。高校应加强特种设备制度设计,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应明确校、院、系、实验室、具体设备每一层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其次,应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购买、使用、报废,以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台帐并且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安全管理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密切联系,在设备进行采购审批或固定资产登记时,如果其中包含特种设备,及时与安全管理部门联系并进行备案,由安全管理部门提醒设备负责人进行操作证的培训以及特种设备注册等相关事宜。再次,应针对每一台特种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张贴上墙。最后,学校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抽查,监督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学校职能部门应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同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应形成管理细则,积极予以监督指导。
3.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从购入、安装、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助于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它可以使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设备负责人、操作人员等全面掌握设备的基本参数、使用历史和当前的安全技术状况,规范设备管理和操作,并且可以作为设备年检、维修、改造的重要依据。高校应为每一台特种设备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并确保设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推进特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高端科学技术应用于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对高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特种设备总体情况进行把握和掌控,可以通过建立特种设备台帐以及统计系统实现;二是对于每一台设备进行标码,可以用仪器或者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特异性识别。在每一个设备上设置独特的标签,通过特异性识别可以调出该设备包括年检日期、危险性因素、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信息,以实现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为日常工作疏忽造成管理上的不到位,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高校的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严格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群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224-225.
[2]程国倩,汪红.加强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J].价值工程,2011,22(205):234-235.
[3]刘春宁,范辉.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及管理[J].广州化工,2015,43(6):229-230.
[4]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87-189.
[5]周利刚,丁珍菊.新时期高校特种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6-277.
[6]汪锡鑫.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2-164.
[7]卢杨,杨博.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J].成功(教育),2008,10:229-230.
[8]朱育红,周健,叶肇敏,蓝闽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6-8.
[9]何钧.浅谈高校机械设备的系统化开放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15-116.
[10]冯志林,赵庆双,管志远,闻星火.高校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1-174.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能耗,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术语
特种设备:本制度种设备系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应采购具有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所制造的特种设备,并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等文件。
3、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登记。登记证存入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应当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5、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6、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新使用企业,新使用企业应按注册登记的要求办理手续。
7、设备部门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且持证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各种特种设备,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
(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收集、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3)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4)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5)提出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工作;
(6)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8、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及行业安全标准和要求。
9、特种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定机,定时维护保养。
10、做好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维护,校验,检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11、特种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 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并张贴停用标志,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前,经检验合格后,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12、在特种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13、应及时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予以报废,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14、不得将报废后的特种设备再作为特种设备进行转让和使用。
15、设备部门应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6、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 向设备部门负责人报告;设备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 报 HSE 部门负责人,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事故现场。设备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 115 号)的要求于特种设备事故后 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HSE 部门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应按照中国化工《HSE 事故管理规定》,根据事故分级情况按规定逐级上报,并按规定进行事故处理。
二、操作人员安全管理
1、特种设备安装、操作、维护、保养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政府相关机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相应工作。
2、持证人员须经过公司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
5、操作者要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其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筑业管理已逐渐由粗放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也应由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树立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强调人性化生产与服务的新观念。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企业的安全不仅仅是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整体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比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
3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调企业负责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但这远远不够,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
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及地方垄断的影响,规避因人设置部门或岗位,导致职责不清、管理交叉、管理多头的不良现象。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强化监理机构的作用。
当前,监理更多的是对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对安全管理基本流于形式,今后应将安全管理结果作为监理工程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发生的事故承担监理责任。
3)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两大问题
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包工头”的问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农民工”问题。
4)完善保障制度,建筑行业是事故高发行业之一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转移,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既是对操作人员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企业的有效保障,可与保险企业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的意外保险险种,让事故受害者或家属的后期生活有可靠保障。
5)实施安全员岗位津贴办法。
为吸引和鼓励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充实现场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如下激励措施:企业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享受副总工程师级别待遇;实施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员岗位津贴;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人员注册成功后一次性给予奖励,每月另行补贴,优先给予职位晋升和优先享受公司相关福利政策等;驻项目安全管理员给予岗位津贴,坚持以岗定补,人员离岗补贴取消。
6)推行安全违章、违纪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
建筑施工中除自然灾害事故外,绝大部分属于人为事故,“三违”行为是引发事故源头,从源头治理防范事故发生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利用亲属的力量治理违章是全员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扩张和深入,可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对于首次违章、违纪的人员给予制止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将违章照片附在给亲属的通报信中,分析讲解其违章、违规的危险性,让亲属感觉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充分发挥亲属的作用,共同帮助违章、违纪人员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和改正,亲属的规劝和做思想工作效果往往要比其领导、同事做工作效果好得多。安全违章、违规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明确了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分清了安全事故责任人。
7)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不顾设计规范要求、不加强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传统的监督方法主要依靠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因受安全管理人员经验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直接影响其安全管理最终的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安全管理除了在技术系统、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外,还应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各施工企业、科研单位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提升产品本质性安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下所列是科技产品与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典型的成功案例。
4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的应用
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应该还记得,几年前电梯口的人员通过喊话或敲打架子管等最原始的方式告知司机有人上或下需要电梯,如果楼层超过10层司机便无法判定或听不到,工人有时用钢筋头等敲打施工电梯平台钢管或伸头探望,若重心偏移稍不留神就会坠落,此类事故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是在每一楼层安装呼叫器,驾驶室安装接收器,当某层有楼层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显示对应的楼层号码,并有语音播报楼层号,司机根据楼层显示及语音提示可以快速进行应答操作。无锡国金中心、广西帝王大厦等项目运用该产品既提高了施工电梯的工作效率,又从源头上减少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电梯司机与各楼层拟乘坐人员的有效沟通,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上述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
5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的应用
项目的施工电梯笼内外一般都挂设有限制人员数量的限载牌,但在上下班时工人总是争先恐后的往里面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专门管理者维持,为争抢电梯引发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偶有电梯因超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其受害人数多、危害程度极大。安装单位法人代表、电梯安装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也被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是采用在施工升降机轿厢内安装智能视频分析设备,当人员进入电梯轿厢内时,系统自动采集人员信息,并开始统计人数信息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当数量超过系统设定数值时,系统报警并联动控制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当数量恢复到设定值之内后系统解除报警,施工升降机运行。其智能化、可靠性高,易于安装,便于集成,适合任何光线环境使用。
6遥控控制系统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应用
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取代传统落地式脚手架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采用遥控操作系统下达升(降)指令,该系统工作原理类似用电视遥控器站在远处实施换台一样,该技术的使用可规避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置身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进行操作,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长沙万达广场项目、沈阳乐天广场、北京燕翔饭店、南昌地铁大厦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b荷载重量保护系统重量传感器将该机位的重量信号传输至分控器,分控器将该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并判断是否过载或失载,出现过载或失载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号传送至主控箱,控制主控箱发出相应的报警指示,并控制设备继续运转。荷载重量保护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的控制系统,在北京通州万达项目、上海世纪汇、南京浦东大厦项目、浙江舟山港航大厦项目、深圳万科水径项目、齐齐哈尔鑫海家园项目、新疆南湖纸业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避免了超载或失载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观察不到的异常情况对升降过程的影响,将架体升降过程的异常情况由人员被动发现状态向主动检测设备异常并处理状态转变。规避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切实保证安全。从而保护架体免受故障的损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8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与工程设备、设施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并在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所列举的几个科技产品与特种设备有机结合提升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的安全工程信息化进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安全管理信息在安全管理中尚未形成各层次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安全信息化人才缺乏、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因素,导致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的状况,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未来智能仪发展空间巨大,应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使其广泛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之外的其他各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完善制度、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等规范人员行为、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性、提高防控能力和预警信息外,还应根据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地进行创新发展,比如,从安全保险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寻找非常适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的保险险种,有效地分散、转移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
9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