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及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心理的差异,使得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脱节问题,给高一历史教学造成不便。本文就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的研究做了初步阐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高一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历史课程;初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简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较初中课标内容丰富
初中历史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部分内容,在每部分内容中基本按年代顺序分专题内容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高中历史课程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既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又避免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引领学生在比初中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历史。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4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不足之处在于,以“模块――专题”、中外史混编为体系结构的新课标,打破了历史学科的整体性,破坏了历史概念内在逻辑关系,容易造成时间和因果关系上的混乱,新旧知识联系不紧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并且和以通史状态出现的高考有差距。
2.初、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强调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中国古代史的要求:“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注重对历史能力、历史规律等史学方法的考查,并且拓宽了以往政治思想教育目标的内涵,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现代文明社会的现代公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还提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二、初、高中学生的比较
1.初、高中学生存在着较大的思维差异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转型的关键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上历史课跟不上节奏,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历史失去信心。
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也有较大的不同
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更多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通过对我们县城几所高中1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高一学生中对历史课很感兴趣的有12.7%,比较感兴趣的27.3%,一般态度54.5%,不感兴趣的5.5%。初中历史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那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掌握历史知识类型方面,喜欢死记硬背的占10.9%,灵活运用的占25.6%,开放性的占54.6%,不知道的占8.9%。
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历史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上,高一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转变,38.1%的学生不喜欢探讨历史问题;42.9%的学生不善于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42.8%的学生没有独立学习历史的习惯;38%的学生不能迅速掌握历史学习材料的核心问题。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研究方式初探
1.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为顺利实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必须有一本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材,整合不同模块、不同专题或同一专题的不同课文;不同模块的历史知识;不同版本的教材等资源,通过比较、整合,节省时间,优化课程资源配置,进而形成一套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2.认真研究学情,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初、高中的历史知识体系断裂现状,高中教学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增强通史意识,这既是对初中的“补课”,也是高中专题史学习的必备通史基础。
3.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历史教师,要树立大历史教学观,不仅要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同时也要关注初中历史教学。从自身做起,加强与初中历史教师的联系,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理念引领上的差异,增长智慧,丰富自己;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这方面大家都在努力,我们应寻找机会与之进行交流,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
4.做好总结
一、课题的背景和依据
1.l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变革学习方式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1.2 我国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要实现新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1.3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了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如何变革学习方式,组织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引起了我们对本课题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决定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界定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证明,或通过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本课题研究内容是以国家课程规定的高中数学学科内容为主,其中包括新授课内容、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等.
三、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教育理论.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其含意有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巳有的知识和经验;其二,认为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这不仅是指主体已具有的知识,而且也包含了认知风格、学习态度、信心、观念和学习动机等。主动建构不只是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向他人主动学习,特别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主动学习是主动建构的主要形式。关于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涵义,在我国的主要研究者是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形成数学教育建构观。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
(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巳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
(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这里的外部环境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等,更包括教师的活动.它们是与主体共存的一个动态的系统。
关于数学教育建构观,在我国的主要研究者是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
3.2 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兴起的教育学理论,它的主要研究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等。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论:
(1)人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主体性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从而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即类主体),造就具有类主体性的社会成员。
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了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说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为研究解决本课题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4.2 问卷调查法
了解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
4.3 教育实验法
对在新授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通过比较实验法,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4 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客观规律。
4.5 案例研究法
对新授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探求在新授课、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5.1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我们还派专人到上海、南京购买相关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5.2 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使我们的研究更加适合于学生,我们以新授课、单元复习课、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等不同课型设计了6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型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意向。又从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态度、认识出发设计了4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和认识。由这10个问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调查问卷”。对2004届高一5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265份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分析所得结论请参看文「2
5.3 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课题组成员之间坚持互相听课,听课后进行认真研讨交流.除了平时的相互听课交流外,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在校内上公开课一次,课题组内上有关课题的研究课两次,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组内上研究课26节,无锡市公开课6节,外省、市公开课4节.
5.4 案例分析.总结提高
对在新授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还采取了案例分析法,从教学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专家会诊,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提高。通过听课交流、案例分析等实践研究,得到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5.5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对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我们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探求在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客观规律。对于研究性课题我们采取了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对实习作业我们坚持了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接触社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得到了在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
六、主要研究结论
6.1 关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一般过程步骤(请参看文[1]一[4])
6.2 关于新授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总结为如下五个操作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一假设、猜测结论一检验、推证结论);(3)小结探究成果(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及解题的思想方法);(4)总结评价;(5)成果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体操作过程见文[3]、文[6.
6.3 关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
可总结为如下五个操作程序:(1)教师向学生介绍课题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3)分小组实施方案;(4)小组讨论,探究结论,形成成果;(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具体操作过程见文[6.
6.4 实习作业的教学模式
可总结为如下五个操作程序:(1)确定作业内容;(2)成立学习小组;(3)制定实习方案;(4)实施方案(调查、实验、测量、数据处理等);(5)小组交流;(6)形成成果(实习报告、小论文等).具体操作过程见文[4].
6.5 关于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关系的研究结论(请参看文[2])
6.6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的研究结论(请参看文[2]).
6.7 探究牲学习的课寞教学特征的研究结论(请参看文「3]、文[6).
七、研究成果
7.1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教师专业的发展,课题组成员中三名被评为惠山区教学能手;三名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三名被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一名被评为江苏省待级教师.
7.2 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题组成员用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成员所任班级的数学课深受
学生的欢迎,满意率都在95%以上,平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特别是在2002年高考复习教学中,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实践“探索性学习,三步曲,复习法”教学模式(参看文[5),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在高考中我校的数学平均成绩名列无锡市第二,名列原锡山市第一.
7.3 课题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课题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改善.
坚持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并结合新教材、新理念,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每堂展示课及教学研究课的机遇,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鼓励教师撰写有关新课程的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教学实效。学习专业杂志理论文章,提高教学水平;认真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积极投稿。
我们要抓住每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遇,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将学习体会在组内进行交流。在进行专业进修的同时,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博闻强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修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丰富教学内涵。
按照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法研究、学法指导的目标和措施:
1、以课改为核心,以现代课堂教学为根本,有效地推进教学、教研工作,探索积累适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法。加强各教学内容和各课型的典型课例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集体评议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2、各任课教师重点做好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工作,分层次认真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防止两极分化,提高整体水平。
3、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常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增强自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理解。
五、教学常规的实施和管理措施:
⑴备课、上课要求及检查措施
1.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常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增强自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理解。
2.加强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对高一与高二新教材、新教法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3.上课时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独立见解”,形成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作业量、测验次数及批改。
根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注意对练习题的精挑细选,做到“典型、启发”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一些热点、考点要让学生做熟、做烂;注意全批全改,及时反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推动作业形式、内容的改良,精心推敲、选取,提高作业效率,使之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学校和年级组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好月考和统考,平时适当做些单元练习,尤其是选择题的训练。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进一步加强爱心教育,做到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以情动人,让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学习。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紧扣“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主题,按照“以月促年,以年促月”的既定思路,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方针和重大决策,传播和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加强应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确保全委系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活动主题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
集中咨询日:6月8日。
四、活动安排
1、宣传教育培训活动(6月1日-30日)。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现实、贴近生产、贴近职工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标准、安全知识。⑴6月7日前,各企业悬挂至少2条以上安全生产宣传标语、横幅;⑵组织观看、收看、收听全国、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的领导讲话、安全警示专题片、安全专题讲座等;⑶开展全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⑷开展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⑸组织参加全区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6月8日);⑹积极组织参加区政府及有关单位、行业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等各种活动。
2、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6月1日-8日)。以班组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活动,提高一线员工杜绝违章作业和岗位风险辨识的意识和能力。
3、安全文化周活动(6月9日-16日)。⑴开展安全生产演讲、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⑵开展安全承诺、签名活动;⑶组织开展宏扬企业特色安全文化活动。
4、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6月17日-23日)。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和专项应急演练,各企业要做好与区消防、安全专业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络,请专业机构指导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落实应急装备和物资,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经验总结,发现和纠正问题,并结合演练情况,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5、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周活动(6月21日-6月29日)。各企业以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创建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自查和隐患整改。本委将开展不定期专项督查和抽查;区政府、安委会及上级部门也将在“安全月”期间,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有关工作落实。
6、总结提高。各企业要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提炼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整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达到以月促年、以年促月的目的。并于7月1日前将“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报工信委。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信委“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各企业要提高认识,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一、 新课标、新要求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Learning by doing)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于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途径的支持。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二、 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有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小学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知道也不举手”中,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高达53.8%(孙云晓: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20个发现,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特别是在农村普通高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通过调查访谈,专家们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可将整个对话或阅读课文设计成一系列英语学习任务环,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通过个人、对子、小组活动形式,经历与人合作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展示各种才华,提供最大化语言习得机会,体验或多或少的成功,增强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目标。我校---洞头县第二中学是一所最普通的海岛学校。虽然近年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学科的成绩依旧不令人满意,与其它县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英语学科。诚然,客观现实的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本质,但是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课堂设计,趣味性和兴趣性不高,教学模式老一套,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落实,教学效益低下。学生也由于基础薄弱,兴趣不高,难以接受,甚至一些学生对英语彻底失望以至放弃。而英语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这种矛盾和差距将会愈来愈严重。因此,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学情调查研究之后,课题组从2002年春就开始旨在探索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 (1996)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
2、习得与互动理论:语言习得指出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输入材料稍稍超过个体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和学习习得能力的培养。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
3、社会语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者能用语言描述对象、陈述观点或感悟材料的内容及深层内涵,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语言运用时不但受规则制约也受文化习俗的限定。语言运用能力既要顾及语言的正确性,更应涵盖语言的得体性。
4、人本主义心理学:内在学习潜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外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当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克服了的阻碍,加速了学习进程,更利于学习任务较早完成。课题研究的实践和操作(一)课题研究的目标①探索“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我校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框架;②汇编适合我校的“任务型”课堂教学途径的任务设计集;③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去习得英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④尝试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构想(见获奖论文《浅谈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评价过程化》);⑤尝试在“任务型”教学理念下高中英语写作课的模式探讨(见获奖论文《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高三英语写作课的探索》);⑥英语新闻或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培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见获奖论文《以英语新闻促进高中英语的创新教学》),同时汇集部分课件集;(二)、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1、方法: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经验总结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为主,同时也辅以文献法、调查法、对比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法,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明确教学改革思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实践为主,探索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各种类型及其操作方式,不断进行反思、组织公开课、实践课、进行总结,并以此指导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研究的基本思路为:(图略)
2、研究的步骤本课题虽然从立项到结题只有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但是课题的前期酝酿、准备早已在2002年春就开始了。课题申报成功后到现在结题,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2年7月---12月。①成立课题科研小组,积极宣传发动,明确职责,统一思想。调查分析“任务型教学” 目前在国内外、省内外研究现状,收集相关资料。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③编印学习材料,采用集体和分散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相关理论、培训教师。④搞清了以下几大问题:“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背景;“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内涵和外延;任务学习的一般操作;实施课题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2)探索阶段:2003年2月---2004年6月。 ①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深入的试验和探索,主要实施探索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备课及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分析和收集有关数据,分析它是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任务型”教学带来的变化等。 ②实施探索,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际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对课题实施的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力求课题研究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每三个星期进行一次课题组会议,内容包括:课题实践课、说课、评课、经验总结交流教科研活动,平时随时可以开展个别讨论。④定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
(3)总结阶段:2004年6月—8月。 ①收集、分析、整理、提炼有关研究材料,为最后的总结做好准备。②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辑《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简集》并且编印成册。③召开面对全校的课题成果汇报课,并且做好相关准备工件。④如有可能要求学校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初步鉴定,准备或确定下学期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3、研究的措施
(1)宣传发动,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和课题实践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上四节课),商讨研究对策,营造教育科研氛围;
(2)统一思想,认识到位,定期进行科研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3)加强师生联系,定期举行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并改正不足;
(4)加强课题过程的管理,及时搜集课题研究材料,建立课题档案袋管理制度;
(5)及时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和督促学习的过程;
(6)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不足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反复推敲,最后确定。
4、研究的原则
(1)分工负责原则。建立课题研究定期汇报制度,明确各成员在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定期检查、督促,不断修改完善。
(2)实事求是原则。本课题就是根据“任务型教学”理念及其模式和我校教学实际相结合,从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脚踏实地,不脱离实际和客观现实。
(3)创新原则。“任务型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要求有点高,而本课题就是要找准研究的突破口,大胆实践,形成具有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特色。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本课题以课堂实践为载体,不断丰富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理念,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思考
一、 课题研究的成效
1、得出一套比较符合普通海岛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课堂教学模式实例见获奖论文《浅谈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P22》
2、成功编写了《任务设计集》。此任务设计集聚了课题组成员的近两年的心血,它是在充分理解了“任务型教学”理念的精髓和在掌握其课堂一般途径后,在大家一起讨论,不断修改之下完成的。当然也借鉴了他人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整合了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普通高中的实施,其更加富于社会信息和时代气息,也充分结合我校处于海岛和农村的现实条件,一些教学素材就来源于学生的身边,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世界和生活实际。因此,课题组成员深深体会到此成果的珍贵和份量,这也是本课题最大的研究成果之一。说明:本《任务设计集》主要以高一英语为主,高二则以任务简集为主,高三则以写作课为主。(表略)
3、对“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1)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课题组归纳了“任务型教学”的各种任务类型,其中有几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也十分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2)任务的结构。“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结构性,它有任务目标、输入材料、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其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4、课题达到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去习得英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做了如下一些调查分析:①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由于高一使用新教材和任务型模式的教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改变(见表1)。课题组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表一: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统计表(表略)
②在口语水平上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高低在一个侧面上反应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口语也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因此,我校从2001年起就在高一年段实施英语口语测试,并作为期中、期末测试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内容为:流利程度、准确度、交流策略、主要意思表达度四个方面。从表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口语的四个指标平均得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学生口语的流利程度的提高较明显,但是主要意思表达的提高不是很明显。
表二: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口语测试平均分统计表(表略)
③在综合应用能力上不断提高
表三是在2004年春一次高一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竞赛上,实验班和对照班参加竞赛学生的各项数据统计,由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听力、阅读、应用在平均分上都有所提高
表三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听力、阅读、应用平均分(表略)
④在学生竞赛方面成绩斐然。2003年在洞头县首届学生英语口语节上,我校学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实验班的包小云、朱珊珊同学获得了二等奖。⑤在教学成绩方面逐步提高。表四 实验班101与对照班102在高一入学(中考)、第一学期期末、第二学期期末成绩统计一览表(略)从表中可看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的成绩较入学相比有所提高,虽然提高的幅度不是很明显,一些数据可以说是让人担忧,但这也是我们做课题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上看,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生率指标有了可喜的提高,让课题组感到非常欣慰。从中也反应了教学成绩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促而蹴的。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保持一颗永恒的科研之心,继续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们定会取得好成绩和成效。
5、促进了课题实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改善教学行为,促进素质优化。
①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载体,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教科研素养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因此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教师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提高了教研能力。近两年来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和参加各类教学技能评比,获得了较好的荣誉,其实也实属不易。
表五 课题组教师在各类评比中获奖统计一览表(略)
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近两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加速了教师成长进程,其教学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深受学校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课题组教师可以说在我县也有一定的声誉。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是课题实施研究带来的结果,我们也体会到做课题的意义和乐趣所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表六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评比、公开课统计一览表(略)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思考
(1) 课题研究的结论
1、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及理念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口语、阅读理解和写作等综合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
2、提高任务设计的质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是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3、恰如其分的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标准是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4、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需要是教师要有一口authentic(真实的)的口语。
5、课题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课外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忱。
6、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学习一贯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任务型教学途径可能会使他们掉队。因此,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尤其重要。
7、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每节课都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任务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任务设计的原则(见获奖论文:《浅谈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P21》),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不能开展任务活动,课堂出现冷场等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思考
1、由于任务型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学生合作精神增强了。但是独立思考下降了,而且有向其他学科蔓延之势,学生往往一遇到问题就爱讨论。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是教师们当前争论的焦点。在教学操作中,如何处理好合作、竞争、独立意识的培养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2、高一新教材起点高,进度快,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经常给出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因此我们的课时会出现不足。所以,如何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的关系,也是课题组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
3、在任务型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差基本相等,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的语言水平要求。同时,一个教学课题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师资为保证,以适应新的教学任务。说心里话我们是第一次做市级课题,没有经验可谈,没有专家指导和成功经验借鉴,开展课题研究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如何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课题,尤其在农村普通中学。
4、虽然我们的任务型设计和课堂教学比较适合实验班的学生水平,但是随着近几年普通高中的扩招及生源质量的下降,如何继续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或者是如何把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分层教学”相结合,这也是另一个课题。
推广的价值
在“任务型教学”理念下,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更多的是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大力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其教学理念已经广泛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实也得到了在一线教师的认同与实践的证明,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一般的普通高中都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 Jane Willis 1996.[M]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② David Nunan 1989 [M] Design Tasks of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③ 高歌 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思考 《教学月刊》2001年7 月
④ 左焕琪等《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1990年[M]
⑤ 池方浩 池哲萍 《教育课题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⑥ 《TBLT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