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教学分析
重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公式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试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什么叫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
二、新授
1.公式变形
引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的时间是t(小时),那么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可用公式
s=vt①
来计算。
有时已知行驶的路程s与行驶的速度v(v≠0),要求行驶的时间t。因为v≠0,所以
t=。②
这就是已知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求行驶的时间的公式。
类似地,如果已知s,t(t≠0),求v,可以得到
v=。③
公式②,③有时也可分别写成t=sv-1;v=st-1。
以上的公式①,②,③都表示路程s,时间t,速度v之间的关系。当v、t都不等于零时,可以把公式①变换成公式②或③。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公式变形往往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例3在v=v0+at中,已知v、v0、a且a≠0。求t。
解:移项,得v-v0=at。
因为a≠0,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
例4在梯形面积公式S=中,已知S、b、h且h≠0,求a。
解:去分母,得2S=(a+b)h,ah=2S-bh
因为h≠0,议程两边都除以h,得
。
三、练习
P92中练习1,2,3。
四、小结
公式变形的实质是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要求的字母是未知数,其余的字母均是字母已知数。如例3就是把v、v0、a当作字母已知数,把t当作未知数,解关于t的方程。
五、作业作业:P93中习题9.5A组7,8,9。
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本小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与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现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技巧,以便将方程变形为比较简单和计算比较简便,这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
2.教法建议
(1)本节是通过一个引例,介绍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解题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较简便,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
(2)讲完加减法后,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例题1老师自己板书,剩下的两个例题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老师点评.
(3)讲解完本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但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也就是说:
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渗透化归转化的思想,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能运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特征,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同时在运算中注意归纳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通过引例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是用代入法还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更简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加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通过反复的训练、归纳、再训练、再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整体感知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减法消元.故在教学中应反复教会学生观察并抓住解题的特征及办法从而方便解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个同学说出结果.
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右边与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①,得
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因为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就消去了.观察一下,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
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二元”化成了“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
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
【教法说明】这几个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例1解方程组
哪个未知数的系数有特点?(的系数相等)把这两个方程怎样变化可以消去?(相减)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一个学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②,得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
(2)用②-①可以消掉吗?(可以)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
(3)把代入①,的值是多少?(),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
练习:P23l.(l)(2)(3),分组练习,并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小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是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例2解方程组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
(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
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2或②×3)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个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
学生活动:总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P231.(4)(5).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2)已知,求、的值.
学生活动:第(1)题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第(1)题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得解,也可以把四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中,利用检验的方法解,这道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2)题通过分析,学生可得方程组从而求得、的值.此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扩展
1.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
3.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241.
(二)选做题:P25B组1.
(三)预习:下节课内容.
参考答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近似值的求法.
2.能用公式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在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注意判断b2-4ac的正负.
3.教学疑点:对于首项系数含有字母的方程的解要注意分类讨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利用公式法不仅可以求得方程中x的准确值,也可以求得近似值,不仅可以解关于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求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整体感知
这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继续,继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会进行近似值的计算,对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用公式法求解.由此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渗透分类的思想,为方程根的存在情况的讨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
一般式:ax2+bx+c=0(a≠0).
(2)说出下列方程中的a、b、c的值.
①x2-6=9x;
②3x2+4x=7;
③x2=10x-24;
通过以上练习,为本节课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例1解方程x2+x-1=0(精确到0.01).
解:a=1,b=1,c=-1,
对于近似值的求法,一是注意要求,要求中有精确0.01,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有精确到小数点第三位.二是在运算过程中精确的位数要比要求的多一位.三是注意有近似值要求就按要求求近似值,无近似值要求求准确值.练习:用公式法解方程x2+3x-5=0(精确到0.01)
学生板演、评价、练习.深刻体会求近拟值的方法和步骤.例2解关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分析: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定要把字母看成已知数.解:展开,整理,得
x2-3mx+2m2-nm-n2=0.
a=1,b=-3m,c=2m2-mn-n2,
又b2-4ac=(-3m)2-4×1×(2m2-mn-n2),
=(m+2n)2≥0
x1=2m+n,x2=m-n.
分析过程,b2-4ac=(m+2n)2≥0,此式中的m,n取任何实
详细变化过程是:
练习:1.解关于x的方程2x2-mx-n2=0.
解:a=2,b=-m,c=-n2
b2-4ac=(-m)2-4×2(-n2)
=m2+8n2≥0,
学生板书、练习、评价,体会过程及步骤的安排.
练习:2.解:于x的方程abx2-(a4+b4)x+a3b3=0(ab≠0).
解:A=ab,B=-a4-b4,C=a3b3
B2-4AC=(-a4-b4)2-4ab•a3b3
=(a4+b4)2-4a4b4
=(a4-b4)2≥0
学生练习、板书、评价,注意(a4+b4)2-4a4b4=(a4-b4)2的变化过程.注意ab≠0的条件.
练习3解关于x的方程(m+n)x2+(4m-2n)x+n-5m=0.
分析:此方程的字母没有任何限制,则m,n为任何实数.所以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需分m+n=0和m+n≠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1)当m+n=0且m≠0,n≠0时,原方程可变为
(4m+2m)x-m-5m=0.
m≠0解得x=1,
(2)当m+n≠0时,
a=m+n,b=4m-2n,c=n-5m,
b2-4ac=(4m-2n)2-4(m+n)(n-5m)=36m2≥0.
通过此题,在加强练习公式法的基础上,渗透分类的思想.
(四)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确定a、b、c的值,再确定b2-4ac的符号.
2.求近似值时,要注意精确到多少位?计算过程中要比运算结果精确的位数多1位.
3.如果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注意首项系数为不为零,其次如何确定b2-4ac的符号.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2.
教材P.15中A:5、6、7、8。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例1.……例2.……
ax2+bx+c=0(a≠0)…………
练习.……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4
教材P.15A:5(1)x1≈4.54,x2≈-1.54
(2)x1≈3.70x2≈0.54
6、(1)x1=3,x2=-3;
(2)x1=7,x2=3;
(4)x1=-29,x2=21;
教材P.17B4
解:由题得3x2+6x-8=2x2-1
整理得x2+6x-7=0
学校:古田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会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准确找出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方案优化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方案优化的问题
教学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方案优化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几个?
3、下列二元一次方程有几个解?
(1)2x+3y=12
(2)2x+3y=12
(x,y均为正整数)
(3)2x+3y=12
(x,y均为自然数)
4、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二、课题引入
教材P90
拓广探索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把一根长7米的钢管截成2米长和1米长两种规格的钢管,怎样截不造成浪费?你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思考:如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方案设计
例1.为传承中华文化,学习六艺技能,某中学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到孔学堂研学旅行.已知大型客车每辆能坐60人,中型客车每辆能坐45人,现该校有初二年级学生375人.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这次研学旅行需要大、中型客车各几辆才能使每个学生上车都有座位,且每辆车正好坐满?
(2)若大型客车租金为1500元/辆,中型客车租金为1200元/辆,请帮该校设计一种最划算的租车方案.
变式练习:1.随着奥运会成功召开,福娃系列商品也随之热销.一天小林在商场看到一件奥运吉祥物的纪念品,标价为每件33元,他的身边只带有2元和5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若干张,他买了一件这种商品.
若无需找零钱,则小林付款方式有哪几种(指付出2元和5元钱的张数)?哪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2.晴晴在某商店购买商品若干次(每次、两种商品都购买),其中第一、二两次购买时,均按标价购买;第三次购买时,商品、同时打折,三次购买商品、的数量和费用如表所示:
购买商品的数量/个
购买商品的数量/个
购买总费用/元
第一次购物
6
5
980
第二次购物
3
7
940
第三次购物
9
8
912
(1)求商品、的标价;
(2)若商品、的折扣相同,问商店是打几折出售这两种商品的?
(3)在(2)的条件下,若晴晴第四次购物共花去了480元,则晴晴有哪几种购买方案?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案优化
例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市政府筹集了抗旱必需物资120吨打算运往灾区,现有甲、乙、丙三种车型供选择,每辆车的运载能力和运费如下表所示:(假设每辆车均满载)
车型
甲
乙
丙
汽车运载量(吨/辆)
汽车运费(元/辆)
(1)若全部物资都用甲、乙两种车型来运送,需运费元,问分别需甲、乙两种车型各几辆?
(2)为了节约运费,该市政府可以调用甲、乙、丙三种车型参与运送,已知他们的总辆数为辆,你能通过列方程组的方法分别求出几种车型的辆数吗?
(3)求出哪种方案的运费最省?最省是多少元?
变式练习: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拓展阅读视野,学习图书馆购买了一些科技、文学、历史等书籍,进行组合搭配成、、三种套型书籍,发放给各班级的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已知各套型的规格与价格如下表:
套型
套型
套型
规格(本/套)
12
9
7
价格(元/套)
200
150
120
(1)已知搭配、两种套型书籍共15套,需购买书籍的花费是2120元,问、两种套型各多少套?
(2)若图书馆用来搭配的书籍共有2100本,现将其搭配成、两种套型书籍,这两种套型的总价为30750元,求搭配后剩余多少本书?
(3)若图书馆用来搭配的书籍共有122本,现将其搭配成、、三种套型书籍共13套,且没有剩余,请求出所有搭配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
1、如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