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在于实用性。高职数学也被作为一本工具课程,体现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在于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人才。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主要强调需要的基本原则,讲究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数学知识以直观、简单的形式展现,在体现严谨性、科学性方面比较欠缺。
二、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数学学习效率,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结合图片、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展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刻、全面,在学习进度方面也有所加快,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互动参与学习能够加强自身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高职数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看到、听到,还能亲自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营造一种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让学生从不仅一个渠道获取更多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保持在积极的状态。教师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时候也能从繁忙的黑板板书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知识与多媒体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也为学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性技术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做好准备和铺垫。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但是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讲解单纯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进行实践的结合。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理论教学不能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来消化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方面较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通过演示实践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模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成果。
(三)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进行课件演示或举例说明时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老师交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现了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息知识更新的作用,这一点体现着计算机网络的方便快捷性,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整理收集新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为高职数学教育提供资源保证。
(五)优化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高职数学具有概念多且复杂、思维逻辑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数学的教学内容,降低理论教授的难度,增强应用实用性,通过动画演示和类比举例很好的解释抽象的概念,更好的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三、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不同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条件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不断改变的,随着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相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学模式又可以应用在多种教学内容上,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和选择上要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下面对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讲解、演示、测试相结合模式
讲解、演示、测试相结合的模式一般适用于理论课新教学内容上,教师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于重点内容要重点提示。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要将图像、动画、视频等插入到课程课件中,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数学课程的“概率论”章节中的“全概率公式”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概率方面的例子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如两个骰子同时出现六点的概率等,通过动画演示展开引入,让同学们产生解答的兴趣,下一步推广到全概率公式的概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接下来教师可通过更多的例子进行类比推论,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逐字展开的动画功能显示事件假设,通过显示例题的配图说明各个例子题目中答案及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例题展示、动画演示、例题分析、解题思路等对概率这个概念熟记于心,在脑海中对此概念印象加深。这是讲解和演示的过程,测试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可以在课堂中间进行,也可以在课程快要结束时进行,测试的内容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测试的内容不宜太难,学生处于对新知识刚接触过程中,测试内容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测试内容也不能太简单,这样就是去了测试的目的与意义。所以测试的内容确定很重要,难度要适中,内容要符合所讲内容。测试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在课堂上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答案反馈教学成果,及时纠正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误区。
(二)演示、举例与归纳相结合模式
演示、举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抽象理论教学中。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进行演示,主要演示问题的解答过程,分析解答思路和解答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方式,对此类问题进行举例说明,最后,在老师引导下,老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举例说明:学习定积分概念内容时,由于定积分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法,由教师对具体的解法进行设计和动态图形演示,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出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解答步骤,进一步得出定积分的概念。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众多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通过图形演示和类比推理举例说明,让学生找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三)演示、模拟与验证相结合模式
演示、模拟与验证相结合模式一般适用于定理学习及应用课程。教师在进行课件演示之前要简单的介绍学习的定理,定理应用的条件及结论,通过课件演示定理条件存在时结论的正确性,再通过理论知识对定理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证明。举例说明,微积分中中值定理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屏幕上画一条函数曲线,通过连接两个端点得到一条线段,在曲线上做一条切线,使该切线平行于上述所画的线段。学生对上述的内容具有直观的印象,再结合理论定理进行应用证明,学生在经过图形演示后,加上理论的解释证明对定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
(四)讲解、演示与操作相结合模式
讲解、演示与操作相结合模式一般应用在使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提高数学计算效率的应用课上。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解题步骤进行演示,对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具体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结果。举例说明,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利用Excel中的统计计算功能来处理数据同居中的假设检验,避免传统的查表求解,节省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操作,加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技术培训学校以技术培训为第一要义,加深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课程设计的相关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大纲,建立合理的教学任务内容,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表,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实验教学内容为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中的培养。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报告,将实验成绩计入课程专业总成绩中,作为有效的考核的方法,从而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新方式和新理论、新方法不断的在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更新,加深实验课程的重视,结合课程体系内容,合理的建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应用技术水平人才,保证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实效性。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设置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从而完成实验课程,这中实验课程方法在实效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虽然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结果的有效保证,但是却造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的降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课程思路拓展认识,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形式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实验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因此,加深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保证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被动的实验课程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思路,以合理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合理的课程实验动手能力设置、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处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课程实验设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设置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实验教学的相关方式,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程度,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加深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配,建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技术类实验的三合一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加深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实验的有效性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方式
随着我国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得到了技术人才市场的广泛欢迎,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从而保证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效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课程接收水平,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创新思路,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改革。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建立综合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加深课程装置的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实验过程,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认识。建立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三种实验教学平台,保证整体课程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
四、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开展合理的开放性教学改革实验方式,结合专业研究型教学课程内容分析,完成计算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化的完成实验课程模块设置,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课程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置,加深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开放性,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认识,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与创新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结合实验进行技术问题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化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学习,保证培训学校的自我内容培养,结合外部课程学习,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实现有合理性规划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管理平台队伍,加深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结语
一、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
,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 ,我要吃饼
。”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1)初学者模式
本模式辅助初学者学习扬琴有关的基础音乐概念,他们可以学习扬琴的基础知识,如:音位排列、各调性、音名、节奏等等。我们通过一个非常简单而吸引人的模块设计,鼓励初学者与它进行互动,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可以通过鼠标或者键盘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与软件界面进行交互,这样初学者仿佛拥有了一个扬琴。可以通过鼠标点击不同音符发出相应的声音,鼠标的光标形状就像是扬琴琴竹,当鼠标单击一下时,就显示琴竹应如何击打音符的动画效果。另外,当鼠标移过时,软件显示相应的位置及音符(高亮显示)。
(2)音符记忆模式
本模式主要是为学习扬琴不同调性的音位排列的各个音名的初学者准备的。同时可以被设计成一个互动的有趣的小游戏,提高扬琴认知的学习效率。首先进入记忆模式,在本模式中,他们可以看到一组逐个下落的音符卡片。点击每个卡片,初学者可以学习和记忆的音名、音符及音高。当鼠标点击卡片时,相应的音符、音位击弦点及音高会显示到扬琴上。然后进入训练模式,同样可以看到一组逐个下落的音符卡片。这组卡片与记忆模式卡片相反,它只显示音名,需要你在虚拟扬琴的界面去找到音符的相应的位置,随着难度的增加,出现音符的数量也依次增多,不同调性的不同音名也在不时的变化,在游戏中学会认知。这样对真实的扬琴学习就非常有利。
(3)视唱练耳模式
本模块帮助初学者提高扬琴音符的听力水平,通过有趣的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初学者试唱练耳模块。游戏开始后,随机播放一个扬琴的音符声音,学习者应尽快从音符卡中挑出相应的音符。根据用户答对的情况及答题速度,给予相应的分数。当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分数时则进入下一关,难度也相应提高。例如第一部分练习单音符的听力,第二部分练习音程的听力等。答题过程中的错误情况和正确情况用直观的方式显示。例如答错时,红色卡片表示错误答案,绿色卡片表示正确答案。
(4)结语
1.1语言学假设理论
语言学输入假设理论观点是,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也是关键所在。只有当语言学习者在接触诸多信息之后,才会发生有效的语言学习。而这种输入则需要让学习者有浓厚的兴趣,并达到一定量,才能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根本动机。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是,学习者在接触诸多有效信息输入后,其需要一定的练习、实践,并将学习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加深学习语言的记忆。根据这两种假设,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是语言学习中首要的方式,该方式可提供生动的、大量的、形象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
1.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的观点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主体是语言学习的个体,而这一过程要在相互交流和作用下进行。教师作为语言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该理论的要求,多媒体计算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一个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
1.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安排、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学习,这些内容包括:学习进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生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学生自我安排学习,并有利于学生间的协作和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2.1创建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高校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新形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整合高校英语课程,创建一个真实感和现场感十足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最真实、最真切的英语;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教学,以其全面系统的功能,教学课件的智能化、模块化等特点,打破了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优质高效、学习氛围浓的英语课堂。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师掌握着主导权,从教学的内容、目标、策略及方法等方面,甚至学生的作业、练习等均需要通过教师安排来进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极大限制了学生主体效用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的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来练习,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可选择教学策略,在这种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都很强的环境中,才能让每一个人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效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正确有效地组织教学信息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可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主要表现在:
(1)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不同的媒体信息组织并加工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比如:将听、说、写等方面的文字、视频、图片集中到一个多媒体工具中,并采取相应的软件将它展示出来,比如:幻灯片、PPT等,不但方便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资料的准备,还方便学生的学习;
(2)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特征的教学资料加工组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比如:将练习、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教学的特征进行再加工和组合,可帮助学生自学和提升复习效率。
2.4可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比如:影像、视频、图片、文章等,这些资源来自世界各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可以迅速获得最新、最全的英语资料,并可视听世界上优秀高校的教学视频,并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主要的包括:
(1)在线教学视频:许多英语培训机构及世界各大高校会在各自网页教学视频,以供人们在线或下载使用;
(2)电子刊物:专门向需要学习外语者提供在线电子杂志、期刊等,为他们提供不同水平、层次的阅读、写作等辅学习资料;
(3)专业组织:相关专业学术组织会在自己的网站上自己的研究动态和教学方式,供人们在线使用。这些都给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极大的便捷。
3当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过于依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真实模拟日常生活中英语交流场景,通过视频、影像、图片等形式给学生的多个感官给予充足的刺激,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影像、图片等资源的刺激,会让学生注意力迁移到视频影像中,而忽略了教学中的内容,这就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整合的教学效率未达到预期。
3.2刻板不变的教学实施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黑板+粉笔+口”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只需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地进行教学。但是,过分依赖这种模式,会从新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而失去对教学内容和方向的把控。而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而降低教学效率。
3.3过分追求教学的信息量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和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资源和信息,让教师和学生应用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如果过于追求信息的量和类型,则会让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应用,影响教学效率,降低学习质量。
4强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的原则和对策
4.1整合遵循的原则
(1)有效性:有效性有效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整合第一原则。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但是并非所有的英语课程都需要借组这些技术,而应有选择应用,以达到“教”与“学”有效化。
(2)全面性: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全面性的效用。不但要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具体,以增强英语的实用性;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英语技能、价值观及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2强化整合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1)正确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教学课件制作得过于细化,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计算机这一工具,以为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这样会让学生过分注意课件中的各种资源,比如视频、图片等,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选用教学资源时应该适当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合理正确的应用,并真正设计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预期效果。
(2)教学信息选用要适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适量、准确的教学信息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时,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过程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心理等,并结合教材内容和英语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量、正确的教学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课时内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英语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3)应该强化师生互动性: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整合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导,而学生也能在互动过程中及时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反馈给教师,并及时得到指导和解决,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要合理、恰当地应用。另外,在这一整合教学中,教师可和学生或让学生间进行英语讨论、演讲、情景表演等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英语的实际应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