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高职院校德育在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当学生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的交流和了解增多,如果道德教育是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因此,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忽视了青少年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益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最后,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对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和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又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限制的,当学生处在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有可能有不道德的言行。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的钱物上缴,以博得拾金不昧的美名,有的学生撕破自己的衣服,自伤身体,谎称是见义勇为、与坏人搏斗等等,这就是道德没有内化的结果。
由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说明,德育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
二、如何创新学校德育教育
为了让我们的高职教育紧跟时代,为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改革和创新德育教育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笔者认为,当前的道德教育应按以下方法创新:
1.内在化。即道德教育活动方式方法要抓住内在本质,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大量的并不是没有道德认识,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比如说雷锋活动,他们也会去参加,但未学到本质东西,在活动日或活动月里,大家表现不错,但过了这一段时间,依然如故。我们的德育教育要有成效,就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后,就通过让他们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处理人际关系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以培养他们宽容礼让,相互理解和情感融洽的品质。在日常教育中,一些学生虽然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由于缺乏情感的推动力,不能躬身实践。有一位学生看见一位盲人撞到树上,忍不住笑了起来,还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教师问他该怎么做才对,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应该同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可见他是懂得同情人、尊重人的道理的,但还未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就让他设想、体验一下盲人的心理反应和感受,然后启发他:“如果你是盲人,也撞上树,同时还遇到旁边人的嘲笑,这时你的心情如何呢?”这时才可能让这位学生认真思索起来,甚至可以蒙上眼睛让他走一段路或生活学习半天,这样就能真正对其有所触动,亲身的体验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真正让学生“心临其境”去体验,形成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启开他们的情感之门,达到“理达通情”,言行一致的要求。
2.理性化。即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道德反省,使之不但其自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便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正确地学会识别千差万别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国外比较成功的方法就是道德困境讨论,提供一个学生易在道德认识上产生的混淆和道德问题或品质问题,如诚实与朋友义气、逞能鲁莽与勇敢等以及一些正确的道德动机与不恰当的道德行为之间的两难矛盾现象,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让他们大胆地讲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并要他们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常识或材料展开讨论,教师不断根据讨论的进展提出可供进一点思索的问题,将讨论引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并逐步地导向正轨。最后老师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针对不同观点展开细致的分析,水到渠道引出较高的道德层次的、让学生充分信服的观点,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目的。
3.科学化。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水平。比如,同样是故事叙述方法,小学生与大学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一般是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感知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最早形成的道德概念,主要是依据成年人对各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概括出来的。利用道德故事的情境进行教育有着悠久而广泛的历史,在许多情况下,通过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要比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效果要好。要教育儿童诚实,老师无须大叫大嚷“要诚实,要诚实”,而只需讲述《伊索寓言》中那个牧童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故事;要教育儿童尊重长者,只要让他们去读“孔融让梨”的故事;要想让儿童如何懂得面对逆境,只要给他们讲爱迪生成才和张海迪的故事等等。这种方法比仅仅记忆行为规则条文印象要深刻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对于知识阅历相对较多,自我意识逐步完美的高职学生来说,再重复他们已经知晓的故事可能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当作小孩而不屑一顾,改由学生叙述自己经历过的道德故事,将是一种很有效的理解途径和道德发展手段。
4.时代化。即要注意学生个性必理的时代特征。当今的大中专学生,自立意义非常强烈,特别是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他们摒充权威,厌恶别人对他们指手划脚,而要自己探索和追求。他们认为,教师没有权力命令他们相信什么,怀疑什么。对于许多事情,假如明知是自己分析错了,宁可要自己思考后改正,而不要即使是正确的现成答案。对于这样的学生教育的方法主要在于提出某个道德故事,并使学生与这些道德故事中涉及的人物相互发生影响,让他们有机会去面对真正的道德情感。
5.自主化。即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比如利用假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山区或农村住一段时间,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制定出严格的纪律,并以此约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日常生活、开展活动或劳动均由学生轮流自己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生根据规定的作息时间、规则和安排展开活动,晚上进行自我小结,让学生谈自己的苦和累以及心理的感受,教师加以指导。要求学生相互鼓励,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进相互的感情和友谊,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事后要求他们介绍劳动全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与同学视其效果予以评分,并将结果通知家长,以密切学生与家长间的感情交流,让学体验家长的辛苦,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品质,同时以实际成果引起父母对德育的重视。
6.反复化。即要使道德认识内在化、理性化,道德教育就一定具有重复性。只有经过反复认识、反复感染,才能真正从心灵深处产生道德信念。而且,必须使这种重复教育每一次都能根据新的情况、结合新的内容,使学生有新的切身体会。开展的活动最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多次才能完成的项目,使活动和成效能与学生的个人努力相联系,并通过时间延续,使学生对之产生感受,并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或心理满足感。如让学生在某一较荒凉的空地上种植花草树木,要具体地规划各个学生的具体负责范围或对象,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学生的劳作情况进行评比,要求学生给予通过关书本知识或请教有经验的长辈加以解决。
教育人的工作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本来难度就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实践,作为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运用先进的德育理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来构建21世纪的德育方法模式。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陆明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积分;经济;最大值与最小值
中图分类号:O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82-03
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值的求法是解决经济问题中,成本,价格,利润,收入等经济量的最大与最小值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变量之间的各种经济函数,常用的经济函数有以下几种:
一、增长函数
1.简单增长函数
f(t)=A+dt 其中A、d为常数
它是时间t的线性函数.
2.复合增长函数
f(t)=A(1+r)t
函数成比例增长.
如银行年利率为r,若现值为A,则t年末本、利之和为f(t).此时利率因以年计息,称离散复利.
3.指数型成长函数
f(t)=Aert
函数呈指数型增长.
如银行利率为r,现值为A,按连续复利计算,t年末本利和为f(t).
二、需求函数
需求量Q与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需求函数,记为Q=f(P),其中Q为需求量,P为价 格,它是单调减少函数.其反函数P=f-1(Q)也称为需求函数.
三、供给函数
设产品的供给量为Q,价格为P,一般地,供给量Q是价格P的函数Q=?渍(P)
四、成本函数
设C为总成本,C1为固定成本,C2为可变成本,C为平均成本,Q为产量,则有:
总成本函数 C=C(Q)=C1+C2(Q)
平均成本函数 C=C(Q)=■=■+■
五、收益函数
设R为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
则R=R(Q)=PQ称为总收益函数
R=■为平均收益函数
六、利润函数
设R为总收益,C为总成本,L为总利润.
则称L(Q)=R(Q)-C(Q)为总利润函数.
列出函数关系式后,就可以求驻点;然后判别函数在驻点处是否取得极值
利用极值可以解决复利与贴现问题:
复利与贴现问题主要是考虑时间因素对优化问题的作用,若题设为连续复利,年利率为r,则t年后的资金按现值计算应乘贴现因子e-rt,称为贴现问题;反之若现值t年后计算,
考虑资金利率因素,应乘复利因子ert,称为复利问题。
例1某酒厂有一批新酿的好酒,如果现在(假定t=0)就售出,总收入为R0(元);如果用窖藏起来待来日按陈酒价格出售,t年末总收入为R=R0e-rt,假定银行年利率为r,并以连续复利计息.试求窖藏多少年售出可使总收入的现值最大,并求r=0.06时的t值.
解:根据连续复利公式,在年利率为r的情况下,现值为A(元),t年末的总收入为R(t)=Ate-rt,反之t年末总收入为R(t)的现值为A(t)=R(t)e-rt,将R(t)=R0e■代入,
即得到总收入的现值与窖藏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A(t)=R0e■ (t≥0)
在用微分法求其最大值.
■=R0e■(■-r)
令■=0 得t0=■
由■=R0e■(■-r■)-■
于是 ■t=t■=R0e■(-12.5r3)<0
故t■=■是极大值点(即最大值点).故窖藏t■=■(年)售出,总收入的现值最大.
当r=0.06时,t=■≈11(年).
利用极值可以求成本最小,或收益最大,或利润最大等问题:
求成本最小,或收益最大,或利润最大等,关键是要构造目标函数,即构造成本函数、收益函数与利润函数。基本成本函数C(x)主要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个部分构成,固定成本也可记作C(0),一般不为零,总收益函数R(x)表示以价格P销售x单位产品获得的收益,记为xP。其中x与P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称为需求函数。因此R(x)=xP(x)或P・x(p)。收益函数一般可由需求弹性积分得到。而利润函数L(x)可表示为R(x)-C(x)。
例2已知某产品边际成本为4+■(万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万元,产品对价格的需求弹性为-■产品最大需求量为8,求使产品取最大利润时的产量和销售价。
解:由已知c'=4+■,c(0)=1,所以c(x)=■c'(x)dx+c(0)=4x+■+1
又有η0=■=-■(这时由于经济意义,可判定-■)<0。分离变量
■=■,积分得lnx=lnp-8+lnc
因为x(0)=8,代入有c+1,故有x=8-p,R(x)=8x-x2
综上讨论,L(x)=8x-x2-(4x+■+1)=4x-■x2-1
令l'(x)=4-■x=0,得x=■又因L"(x)=-■<0可以判定x=■
为最大值点,此时,p=8-x=6■即当产量为■个单位,售价为6■万元时,利润最大。
例3:某商品进价为a(元/件),根据以往的经验,当销售价为b(元/件)时,销售量为c件(c、b、c均为正常数,且b≥■a市场调查表明,销售价每下降10%,销售量可增加40%,现决定一次性降价.试问:当销售价定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P表示降价后的价格,x为增加的销售量,L(x)为总利润,那么
■=■ 则P=b-■x
故L(x)=(b-■x-a)(c+x) L'(x)=-■x+■b-a
令L'(x)=0得唯一驻点x0=■
由L"(xx)=-■<0可知,x0为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故定价为P=b-(■b-■)=■b+■(元)
时,得最大利润:
L(x0)=■(5b-4a)2
例4:设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x,y千件,利润函数为L(x,y)=6x-x2+16y-4y2-2(万元)
已知生产这两种产品时,每千件产品均需消耗某种原料2000kg,现有该原料12000kg,问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千件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
解:由题意 2000(x+y)=12000
即x+y=6
因此,问题就是在x+y=6的条件下求利润L(x,y)的最大值,为此设F(x,y,λ)=6x-x2+16y-4y2-2+λ(x+y-6)
由方程组F'■=6-2x+λ=0F'■=16-8y+λ=0F'■=x+y-6=0
解得唯一驻点(■,■,■)既是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
因此,甲、乙两产品分别生产■和■千件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L(■,■)=■
(万元)。
例5:某养殖场饲养两种鱼,若甲种鱼放养x万尾,乙种鱼放养y万尾,收获时,两种鱼的收获量分别为(3-αx-βy)x和(4-βx-2αy),求使产鱼总量最大的放养数。(α>β>0)
解:设产鱼总量为z,则z=3x+4y-ax2-2ay2-2βxy由极值的必要条件得方程组
■=3-2αx-2βy=0■=4-4αy-2βx=0
得唯一解 x=■ y=■
由A=■=-2α,B=■=-2β,C=■=-4α
得到B2-AC=4β2-8α2=-4(2α2-β2)
由题设α>β>0故B2-AC=4β2-8α2=-4(2α2-β2),且A<0,故z在(x,y)处有极大值,即有最大值。
x与y分别为甲,乙两种鱼的放养数。
例6: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2P,Qs=-4+2P,
若厂商以供需一致来控制产量,政府对产品征收的税率 ,
求:(1)t为何值时,总税收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征税前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解:(1)税后供方销售单位产品得到收益是p-t,因此,供给函数应为Q=-4+2(p-t),
于是,供需平衡时有-4+2(p-t)=14-2p,得纳税后的均衡价p0=■(9+t)。
从而纳税后的均衡产量也即销量为Q0=4-2p0=5-t
从而总税收为T=tQ0=5t-t2
令■=5-2t=0,得t=■,且■=-2<0
知,当税率为t=■时,总税收最大,最大税收为T=(5t-t2)■=6■
(2)征税前,由Qd=Qs,即14-2P=-4+2P
得均衡价格和产量为p=4■,Q=5,而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与产量为P0=5■,
Q0=2■。
利用极值可以解决广告问题:
广告费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收益函数构造只取决于广告费的投入,一般情况下与销量价格无关;二是广告费不列入一般成本函数。
例7:设某产品销售单价为5万元,可变成本为每单位3.75万元。又设产品经广告宣传后能全部售出,且销量与广告费A有关系式x=200■,求使产品经营利润最大的广告投入。
解:依题意总收益函数为R=xP=5×200■=1000■
(一)H职业院校状况。H职业院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为省财政厅直属学校。学校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学校最为辉煌的时期,曾经被誉为财经类人才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的招生生源全部为应届高考毕业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变化,1999年中央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之后,学校的招生生源变为应届中考毕业生。学校生源的变化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职学校。于此同时,学校自身也在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原有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应用韩语、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这些专业中既有经济管理类,也有语言类,目的是立足地方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二)H职业院校学生状况。目前三年制中专在校学生规模约为1130人,主要有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专业;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规模约为3570人,涵盖了学校所有的10个高职专业。
(三)、H职业院校德育课教育现状。1、德育课教师任务重。目前在校生总数约为4700人,而专任的德育课教师仅为11人,承担着学校所有德育课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个教师每周的课时量比较大,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有14节,有的教师每周课时甚至达到20节。2、学生方面。随着H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地下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3、课程设置方面,尽管教育部对德育课的设置有规范,但是在实践中,学校每个系部与教务处的协调不合理,很多系部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德育课只是凑数的课程,设置很不规范,如有的德育课程这个年级是每周2课时,下个年级就成了每周1课时。4、学校管理方面。尽管每周都有固定的素质教育课的时间,但是德育课很难利用这个时间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德育课老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很少获得学校的培训机会,很多时候都是被忽视了。
二、传统美德在H职业院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304-01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范围很广,远远超过学校单纯的体育课和体育竞赛,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无意识的、内隐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与学校的校风校纪、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及生活方式等密切联系。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和无形的客观存在,是和谐人文校园文化的有机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在中学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各自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传统及学生的兴趣等具体课程情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极大的丰富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和道德方面的素质,理想和道德在人的诸方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校园精神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从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以及在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思维活动和共同心理状态,是师生员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方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校园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是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并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性影响的根源。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规范各方面专门人才培养的项目与环节,统帅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另一方面,它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过程,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总纲。素质教育在其运行中,体现着新时期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对于新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形成都贯穿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确立了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出一致性。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轻综合素质的现象。学校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培养适应现实社会并能造就现实社会的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外,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给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才导向注入了新的内涵,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轻思想、心理素质的提高;重科学技术的掌握,轻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现象。引导学生融知识与能力、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为一体,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统一。二是要改变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素质教育是通过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上培育高尚情操和社会道德,在掌握综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力和创造力。三是要改变重塑造学生轻个性发展的现象。要把学生从被塑造的对象转变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定格的模式塑造转变到承认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四是要改变重学生教育轻教师培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要培养出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只有知识面广的教师才可能组织和指导内涵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才可能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才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
三、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都是要通过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待人处事、工作创业都能稳当妥善、应付自如。校园体育文化要通过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成果所具有的立体的、广泛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精神情操、价值观念、性格心理、专业素质、健康体魄实施全面培养。素质教育的内容一般要求是,要具备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四大方面。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理论水平、热爱国家、有事业心、人格修养、竞争意识、献身精神、职业道德、法则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自主性、自尊性、独立性、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文化素质,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等;业务素质,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研究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体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形式与内容、作用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学生诸多素质之中首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功能所体现出的积极引导态势来形成和确立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稳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人文精神的一条纽带,在培育校园文化精神,营造学校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大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大力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蓬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
[2]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4,(3).
[3]奚凤兰.《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一育中的作用》,临折师范学院学报,2000(3).
[4]杨文辉.《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韶关学院学报,2001(9).
[5]张杏波.《论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
[6]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