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校德育论文

职校德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校德育论文

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1、入孝出悌: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

《如果子女犯错误,更应虚心接受父母的责备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要求儿女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要恭敬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以具体行动强化正面情感,保障感恩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弟子规》要求在与同辈的相处中尊重对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之间须互相尊重,才能达到“兄弟睦”境界。当下,我们不用刻板地去模仿这些礼节,但是关爱、孝敬父母、尊重兄弟、尊重同学的情感教育仍需延续。《弟子规》用很大的篇幅突出强调“孝悌”是做人及做学问的根本。因此,其对当下高职生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2、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本质是要求做到,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遵守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者花言巧语,就更不能使用。“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借用别人的东西,就要明说,如果没有征得他人的同意就私自拿回家便和偷一样。好借好还再借才不难。诚实守信依旧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根本,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当前高职生比较注重“实用主义”,自认为有益的事就积极去做,践踏最基本的诚信规范,而《弟子规》在对“信”的解释上做足了功夫,真实生动地为我们上了一堂别有风致的教育课。

3、温良谦恭: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

《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穿衣服需注重整洁,干净,不必讲究昂贵、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不会失礼。“食适可,勿过则”。吃饭不要暴饮暴食。“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青少年未成年时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醉酒就疯言疯语,这些是丑态。当今,在高等职业院校,过半数同学认为社会竞争激烈,自己学历浅薄,前途渺茫。因此,他们得过且过,麻醉自己。甚至存在因喝酒过度导致酒精中毒的境况。如果高职生能够按照《弟子规》准则来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交往礼仪,对其今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4、唯德唯才:人际交往的价值追求

《弟子规》中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到别人的优点或长处,就要希望自己也能跟他看齐;即使与人家的程度相差很远,也要抱着全力以赴的决心,慢慢追赶。看到别人的缺点或过失,要赶紧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果恶,就要立刻改善。如果不恶,那么也要加倍警惕,不可明知故犯,重蹈他人覆辙。“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自己有才能,就应当对公众做些有益的事,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毁谤。“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去献媚富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更加不能喜新厌旧。从这些具体的释义看出《弟子规》反映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其应用于高职生的德育教育,当下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二、传统经典《弟子规》应用于高职生德育教育的原则

1、批判继承原则

《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产生于封建背景下,有其消极因素,但其中的正能量思想(人的孝道,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相处,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的培育)在当下仍占主导地位,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依旧有积极的德育教育价值。其中“牺牲个性、男尊女卑”、“不关己,莫闲管”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消极落后思想,在当下必须批判。我们要有正确方法了解这些文化优缺点,及时与现代社会的特征结合,加以扬弃,即传承其强大的文化底蕴,提供德育教育新思路,又要批判其中的消极思想。

2、创新原则

我们在学习《弟子规》时,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与此同时,在考量它的价值时不能望文生义,对一些语句也不能理解偏颇,断章取义。要辩证、历史地看待《弟子规》的优秀思想在当今整个社会来讲价值何在。同时学习《弟子规》不能掺杂封建思想和宗教色彩。《弟子规》的传承绝对不允许脱离现在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要求在现行教育大纲范围内,利用传统资源注入现代精神,保持其生命力。我们对高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借鉴,科学合理的释义,使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用传统文化培养现代意识,构建具有创新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

3、文化交融原则

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是以思想为指导的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来落实。在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实中,还存在一些缺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单靠思想指导下的政治理论学习,无法培养高职生的良好素养。《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它呈现出的一些伦理道德、诚实守信、大爱等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学习和传承空间。鉴于它对当今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现代价值,我们亟待将理论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共生共融,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交融,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养。

三、传统经典《弟子规》应用于现代高职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1、加强课堂教育,传承优秀思想

课堂教育作为传承《弟子规》优秀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首先,高职院校除了以思想政治课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途径之外,人文社科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都应创新、批判的融合《弟子规》的经典内容,实现全学科的渗透。建立以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各专业的高职生都能够在大学教育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重视监管和实施效果。明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定位及具体的程序,以便于更好的传承优秀思想。开设思想道德教育及相关选修课程时,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来衡量学习的效果,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考评,通过老师鼓励、监督、学生互监等方法,来督促学生对传统经典《弟子规》思想的领悟和内化。

2、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传承优秀思想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在传承传统文化相关专业方面的师资稀缺,因此,高职院校亟待培养一批相关专业师资队伍,融合传统经典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需提升自我修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结构,还要为人师表,具备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教育工作的责任心。教师的示范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其次,教育工作者须做好传统经典《弟子规》与道德教育工作的承接。在思想指导下,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教师应当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生活与本专业课程结合,与传统经典文化结合,与社会实践资源结合,并且注重对所教授内容准确、深刻、生动的剖析,让学生更加容易接收和理解。

3、加强环境建设,传承优秀思想

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现在,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上大学似乎已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而言,愁的是如何才能上一所重点大学,或者如何进入一个前景光明的专业。于是,更多的孩子在高考时把眼光都投向了热门专业、重点大学。从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成人高校优化组合而成的高职院校,也相应地调整了专业与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似乎还是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些学生无论在文化基础、道德素养,还是行为习惯上都与普通高校有差距。因此,有部分教师把某些职业院校面临的办学困境归咎到这一点上。从而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丧失了信心,认为道德教育对这些学生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孺子是不可教也”。其实,我们认为,一味的埋怨、指责高职学生是不恰当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对于这些所谓差生更是如此。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也许因为各种的原因,成绩落后,遭受歧视丧失学习兴趣,滋生一些不良习气。到了职业学校,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气,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们重要的责任。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德育,即对意志、兴趣、性格、心态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职业学校工作中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为了避免道德教育在传统方式下变成教条化的说教,我们可以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对于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生活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寄予厚望,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如今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状――德育无能。不光是职业学校教师抱怨,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德育的实效性偏低。学校德育如何才有实效性,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更是一个难点。

近几年来,在德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有许多学者呼吁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强调道德主体和道德体验,提出“生活德育”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真实体现,真正地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到德育的视野,同时提高了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德育内容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德育简单的等同于个人生活,更不是要降低德育的品质,而是要让德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个体在德育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思考、发现、探索、理解和领悟,在自我生活世界与生活经验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发现世界、陶冶情操、锻炼人生智慧。这样,德育过程就成了个体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不断发现、增长、丰盈的过程,而不是对个体人生的灌输;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服从的奴隶;教师成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规训的权威。

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道德教育生活化

1.合理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

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更加要与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加注重道德情感的陶冶,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注重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以优秀的人文精神资源来拓展、敞开学生的人文视界,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培养学生,以优秀的文化资源来哺育学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志愿者、义工等活动,有效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把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体验切实的联系起来,将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受到社会上有些人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的影响,许多职校生觉得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如普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前途,造成了职校学生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被淘汰者,瞧不起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不仅要求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本身具有宽广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上,应以身作则并且坚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心灵,让书本中的理论和学生的心灵相沟通,和学生的思想相碰撞,师生之间应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平等的对话、诚恳的点拨,使学生由茫然到释然,解决心头的困惑。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必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更多的道德考验。如果说我国的德育观是一种“大德育观”,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那么职业院校的德育内容还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适应职业变化的教育。我们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正在探索中不断的取得进步,德育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正是教育者在共识价值和社会主导价值的指引下,从职校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个人品格的生成与建构,实现了道德主体理性、自由的发展,体现了教育者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2]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J].教育科学研究,2004,(8).

[3]李国春.论高职院校德育氛围的营造[J].教育与职业,2006,5(14).

[4]苏茂芳.试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2,(6).

[5]李子震.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积分;经济;最大值与最小值

中图分类号:O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82-03

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值的求法是解决经济问题中,成本,价格,利润,收入等经济量的最大与最小值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变量之间的各种经济函数,常用的经济函数有以下几种:

一、增长函数

1.简单增长函数

f(t)=A+dt 其中A、d为常数

它是时间t的线性函数.

2.复合增长函数

f(t)=A(1+r)t

函数成比例增长.

如银行年利率为r,若现值为A,则t年末本、利之和为f(t).此时利率因以年计息,称离散复利.

3.指数型成长函数

f(t)=Aert

函数呈指数型增长.

如银行利率为r,现值为A,按连续复利计算,t年末本利和为f(t).

二、需求函数

需求量Q与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需求函数,记为Q=f(P),其中Q为需求量,P为价 格,它是单调减少函数.其反函数P=f-1(Q)也称为需求函数.

三、供给函数

设产品的供给量为Q,价格为P,一般地,供给量Q是价格P的函数Q=?渍(P)

四、成本函数

设C为总成本,C1为固定成本,C2为可变成本,C为平均成本,Q为产量,则有:

总成本函数 C=C(Q)=C1+C2(Q)

平均成本函数 C=C(Q)=■=■+■

五、收益函数

设R为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

则R=R(Q)=PQ称为总收益函数

R=■为平均收益函数

六、利润函数

设R为总收益,C为总成本,L为总利润.

则称L(Q)=R(Q)-C(Q)为总利润函数.

列出函数关系式后,就可以求驻点;然后判别函数在驻点处是否取得极值

利用极值可以解决复利与贴现问题:

复利与贴现问题主要是考虑时间因素对优化问题的作用,若题设为连续复利,年利率为r,则t年后的资金按现值计算应乘贴现因子e-rt,称为贴现问题;反之若现值t年后计算,

考虑资金利率因素,应乘复利因子ert,称为复利问题。

例1某酒厂有一批新酿的好酒,如果现在(假定t=0)就售出,总收入为R0(元);如果用窖藏起来待来日按陈酒价格出售,t年末总收入为R=R0e-rt,假定银行年利率为r,并以连续复利计息.试求窖藏多少年售出可使总收入的现值最大,并求r=0.06时的t值.

解:根据连续复利公式,在年利率为r的情况下,现值为A(元),t年末的总收入为R(t)=Ate-rt,反之t年末总收入为R(t)的现值为A(t)=R(t)e-rt,将R(t)=R0e■代入,

即得到总收入的现值与窖藏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

A(t)=R0e■ (t≥0)

在用微分法求其最大值.

■=R0e■(■-r)

令■=0 得t0=■

由■=R0e■(■-r■)-■

于是 ■t=t■=R0e■(-12.5r3)<0

故t■=■是极大值点(即最大值点).故窖藏t■=■(年)售出,总收入的现值最大.

当r=0.06时,t=■≈11(年).

利用极值可以求成本最小,或收益最大,或利润最大等问题:

求成本最小,或收益最大,或利润最大等,关键是要构造目标函数,即构造成本函数、收益函数与利润函数。基本成本函数C(x)主要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个部分构成,固定成本也可记作C(0),一般不为零,总收益函数R(x)表示以价格P销售x单位产品获得的收益,记为xP。其中x与P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称为需求函数。因此R(x)=xP(x)或P・x(p)。收益函数一般可由需求弹性积分得到。而利润函数L(x)可表示为R(x)-C(x)。

例2已知某产品边际成本为4+■(万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万元,产品对价格的需求弹性为-■产品最大需求量为8,求使产品取最大利润时的产量和销售价。

解:由已知c'=4+■,c(0)=1,所以c(x)=■c'(x)dx+c(0)=4x+■+1

又有η0=■=-■(这时由于经济意义,可判定-■)<0。分离变量

■=■,积分得lnx=lnp-8+lnc

因为x(0)=8,代入有c+1,故有x=8-p,R(x)=8x-x2

综上讨论,L(x)=8x-x2-(4x+■+1)=4x-■x2-1

令l'(x)=4-■x=0,得x=■又因L"(x)=-■<0可以判定x=■

为最大值点,此时,p=8-x=6■即当产量为■个单位,售价为6■万元时,利润最大。

例3:某商品进价为a(元/件),根据以往的经验,当销售价为b(元/件)时,销售量为c件(c、b、c均为正常数,且b≥■a市场调查表明,销售价每下降10%,销售量可增加40%,现决定一次性降价.试问:当销售价定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P表示降价后的价格,x为增加的销售量,L(x)为总利润,那么

■=■ 则P=b-■x

故L(x)=(b-■x-a)(c+x) L'(x)=-■x+■b-a

令L'(x)=0得唯一驻点x0=■

由L"(xx)=-■<0可知,x0为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故定价为P=b-(■b-■)=■b+■(元)

时,得最大利润:

L(x0)=■(5b-4a)2

例4:设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x,y千件,利润函数为L(x,y)=6x-x2+16y-4y2-2(万元)

已知生产这两种产品时,每千件产品均需消耗某种原料2000kg,现有该原料12000kg,问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千件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

解:由题意 2000(x+y)=12000

即x+y=6

因此,问题就是在x+y=6的条件下求利润L(x,y)的最大值,为此设F(x,y,λ)=6x-x2+16y-4y2-2+λ(x+y-6)

由方程组F'■=6-2x+λ=0F'■=16-8y+λ=0F'■=x+y-6=0

解得唯一驻点(■,■,■)既是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

因此,甲、乙两产品分别生产■和■千件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L(■,■)=■

(万元)。

例5:某养殖场饲养两种鱼,若甲种鱼放养x万尾,乙种鱼放养y万尾,收获时,两种鱼的收获量分别为(3-αx-βy)x和(4-βx-2αy),求使产鱼总量最大的放养数。(α>β>0)

解:设产鱼总量为z,则z=3x+4y-ax2-2ay2-2βxy由极值的必要条件得方程组

■=3-2αx-2βy=0■=4-4αy-2βx=0

得唯一解 x=■ y=■

由A=■=-2α,B=■=-2β,C=■=-4α

得到B2-AC=4β2-8α2=-4(2α2-β2)

由题设α>β>0故B2-AC=4β2-8α2=-4(2α2-β2),且A<0,故z在(x,y)处有极大值,即有最大值。

x与y分别为甲,乙两种鱼的放养数。

例6: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2P,Qs=-4+2P,

若厂商以供需一致来控制产量,政府对产品征收的税率 ,

求:(1)t为何值时,总税收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征税前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解:(1)税后供方销售单位产品得到收益是p-t,因此,供给函数应为Q=-4+2(p-t),

于是,供需平衡时有-4+2(p-t)=14-2p,得纳税后的均衡价p0=■(9+t)。

从而纳税后的均衡产量也即销量为Q0=4-2p0=5-t

从而总税收为T=tQ0=5t-t2

令■=5-2t=0,得t=■,且■=-2<0

知,当税率为t=■时,总税收最大,最大税收为T=(5t-t2)■=6■

(2)征税前,由Qd=Qs,即14-2P=-4+2P

得均衡价格和产量为p=4■,Q=5,而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与产量为P0=5■,

Q0=2■。

利用极值可以解决广告问题:

广告费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收益函数构造只取决于广告费的投入,一般情况下与销量价格无关;二是广告费不列入一般成本函数。

例7:设某产品销售单价为5万元,可变成本为每单位3.75万元。又设产品经广告宣传后能全部售出,且销量与广告费A有关系式x=200■,求使产品经营利润最大的广告投入。

解:依题意总收益函数为R=xP=5×200■=1000■

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H职业院校状况。H职业院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为省财政厅直属学校。学校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学校最为辉煌的时期,曾经被誉为财经类人才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的招生生源全部为应届高考毕业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变化,1999年中央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之后,学校的招生生源变为应届中考毕业生。学校生源的变化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职学校。于此同时,学校自身也在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原有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应用韩语、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这些专业中既有经济管理类,也有语言类,目的是立足地方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二)H职业院校学生状况。目前三年制中专在校学生规模约为1130人,主要有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专业;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规模约为3570人,涵盖了学校所有的10个高职专业。

(三)、H职业院校德育课教育现状。1、德育课教师任务重。目前在校生总数约为4700人,而专任的德育课教师仅为11人,承担着学校所有德育课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个教师每周的课时量比较大,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有14节,有的教师每周课时甚至达到20节。2、学生方面。随着H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地下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3、课程设置方面,尽管教育部对德育课的设置有规范,但是在实践中,学校每个系部与教务处的协调不合理,很多系部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德育课只是凑数的课程,设置很不规范,如有的德育课程这个年级是每周2课时,下个年级就成了每周1课时。4、学校管理方面。尽管每周都有固定的素质教育课的时间,但是德育课很难利用这个时间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德育课老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很少获得学校的培训机会,很多时候都是被忽视了。

二、传统美德在H职业院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职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304-01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范围很广,远远超过学校单纯的体育课和体育竞赛,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无意识的、内隐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与学校的校风校纪、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及生活方式等密切联系。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和无形的客观存在,是和谐人文校园文化的有机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在中学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各自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传统及学生的兴趣等具体课程情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极大的丰富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和道德方面的素质,理想和道德在人的诸方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校园精神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从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以及在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思维活动和共同心理状态,是师生员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而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方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校园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是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并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性影响的根源。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规范各方面专门人才培养的项目与环节,统帅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另一方面,它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过程,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总纲。素质教育在其运行中,体现着新时期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对于新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形成都贯穿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在原则特性上是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确立了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出一致性。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轻综合素质的现象。学校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培养适应现实社会并能造就现实社会的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外,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给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才导向注入了新的内涵,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轻思想、心理素质的提高;重科学技术的掌握,轻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现象。引导学生融知识与能力、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为一体,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统一。二是要改变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素质教育是通过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上培育高尚情操和社会道德,在掌握综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力和创造力。三是要改变重塑造学生轻个性发展的现象。要把学生从被塑造的对象转变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定格的模式塑造转变到承认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四是要改变重学生教育轻教师培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要培养出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只有知识面广的教师才可能组织和指导内涵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才可能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只有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才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

三、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都是要通过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待人处事、工作创业都能稳当妥善、应付自如。校园体育文化要通过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成果所具有的立体的、广泛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精神情操、价值观念、性格心理、专业素质、健康体魄实施全面培养。素质教育的内容一般要求是,要具备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四大方面。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理论水平、热爱国家、有事业心、人格修养、竞争意识、献身精神、职业道德、法则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自主性、自尊性、独立性、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文化素质,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等;业务素质,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研究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体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形式与内容、作用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学生诸多素质之中首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功能所体现出的积极引导态势来形成和确立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稳定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人文精神的一条纽带,在培育校园文化精神,营造学校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大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大力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文明、健康、蓬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进才.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J].体育与科学,2003,(6).

[2]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4,(3).

[3]奚凤兰.《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一育中的作用》,临折师范学院学报,2000(3).

[4]杨文辉.《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韶关学院学报,2001(9).

[5]张杏波.《论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

[6]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