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对于农村教育管理来说,需要一大批有着崇高敬业精神的教育管理者。敬业的最好体现就是能否勤奋的工作。农村学校的管理事务繁而杂,目前,农村学校由于人员编制紧,学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大多数的教育管理人员都兼了一些课,甚至还是教学骨干,教学任务繁重,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只能依靠一个“勤”字,挤时间去想学校管理的事情,挤时间去规划学校的发展问题。当前农村教育的矛盾是日益突出,教育经费紧缺,教师的福利待遇低,教师的人心难以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越来越复杂,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要解决上述矛盾,学校的管理者们不勤奋工作,不勤于思考,多想办法,多拓途径,这些矛盾会严重地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新的教师管理工作平台,如何建立新的学生德育工作机制,都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勤奋努力,不断的开拓进取。需要农村教育管理者有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

农村的教育管理人才必须要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才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针,并运用这些方针政策解决好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教育管理工作者一般能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负责的地区、学校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选择本地区地发展战略,制订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理性地控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前一阶段取得的成就上,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下功夫。尽力避免重复出现的盲目追求表面成绩,违背教育办学规律,只有经过反复的总结、思考与探索,才能意识到学校的问题所在,才能找到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要做好带头作用

目前农村学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教师资源相当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管理者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农村教育管理者既要对接好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又要管理好学校的事务,还要给学生们上好课。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更好的管理学校其他教师。根据多年的农村教育工作经验,由于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资源紧缺,教学资源匮乏,所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间也缺乏竞争。新来的年轻教师多数带有消极情绪,工作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迫切需要教育管理者的感召力,团结学校的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在不断接受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旧。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会迅速的传播,以至于影响着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如果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及时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认知,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科学统筹,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有特色的院校。任何人想问题办事情首先都要搞好自己的定位,办教育也是一样,不要跟风,要办出自己的特点。教育管理人才工作的重点定位在用科学的发展观对本地区的教育发展事业进行科学的统筹,合理地调整教育结构,对现有的学校、师资、设备、资源、资金投入进行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充分认识和挖掘自己的优势和长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自己的特色,他们具有教育管理专家的素质和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教育管理人才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育是造就人才的航空母舰。农村虽然师资力量有限,教育资源少。但是农村教育管理人员应善于发现学校自身特色,挖掘现有教师优点,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教育管理人才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教育管理人才还特别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培养一批名师,同时还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能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1 关注需要的策略

需要,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是指未满足的欲望与要求。教育管理者通过研究教师的需要结构,可以谋求相应的激励手段,因为激励始于需要,止于满足需要。

1.1 目标激励。目标是教师工作的导向。学校在制定中长远目标时,要把宏观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指标,并分解到每个教师的头上,这种形式上的任务目标到人,对教师易产生责任感,并在头脑里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化为动力,让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向目标奋进,去获得成功。所以,确定鼓舞人心而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衡量一个学校领导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接任第二实验中学校长职务以来,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我在深入了解学校现状以后,在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提出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从招生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走出低谷。向全体教师展现了学校的一个美好前景。使全体教师有了目标,并能为之努力。

1.2 培养激励。在教师的社会性需要方面,发展需要是中青年教师的主导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是激励他们工作热情的突破口,也是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我校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去满足中青年教师业务上发展的需求,如外出学习、聘请长春名校教师来我校传经授课、进行各种专业培训等,这些做法使中青年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激发他们不断进取。

1.3 成果激励。教师群体一般把精神需求的满足看得比物质需求更重要,教师除了满足一般的物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给教师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如我校经常适时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竞赛、学科间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各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成果评价、奖励制度,严肃认真地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 

2 注重情感的策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对其进行认识并产生态度体验。人的态度体验通常是以愉快或不愉快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的情感是否适用于教育、教学需要,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过程,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因此,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师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教职工的情感水平,培养教职工良好的情感品质以促进对教职工的激励是教育管理者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力所能及的。

2.1 尊重激励。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都需要在感情上被尊重、信任和理解。我们的教师是一群有知识、有思想、有教养的人,教师的工作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觉性。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自尊心,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就要有高层次的思想工作,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要抓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环节,采取平等交换意见、互相磋商的方式方法,消除一切有可能产生的距离感、隔膜感甚至对立感。同时在对人的态度上要有宽容之心,因为毕竟“人无完人”,教师身上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2.2 参与激励。如果我们把学校整体界定为一个系统,那么教育管理者与教师便构成了这一系统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工作目标则是一致的。参与激励就是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这种参与,不仅能收集思广益之效,做到“用众力,无敌于天下;用众智,无畏于圣人”,又能表现对教师的信赖与关心,有助于形成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又能使教师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与管理者产生目标认同,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执行学校各项决策,完成各项任务。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内驱力;情治;人本化;向上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09-03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心理负荷沉重,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学校管理者如果能抓住激发班主任群体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这根主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走上持久的良性轨道。

一、增强“情治”的影响力

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承担管理角色的干部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生处主任、年级德育主任等,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网络。如果学校一味强调所谓的层级管理,企望凡事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疏忽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会造成德育管理队伍的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削弱了班主任群体工作的协同性和创造性。

学校管理者要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实行“情治”,从中凸显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工作任务应由“分派”变为“协调”,为班主任施行班级管理创造和谐的环境,让班主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工作流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比相关领导掌握得更多、更具体,学校、年级分管领导不必动辄干预其中。如果班主任得到充分的信任,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他们对班级管理工作就会付诸更大的热情。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班主任自觉推进工作的过程,就是灵魂不断苏醒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地反思、自省,直至大力发挥潜能,其内在能量的释放就是精神自觉的外化。因此,学校领导不应阻碍班主任发挥工作专长,否则不仅会削弱他们的管理正能量,而且会抑制班主任的工作创造性。

有很多声誉远播的学校在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一贯倡导恪守“走近人、熟悉人、关爱人”的原则,体现的就是要理性梳理班主任队伍的现实诉求,真心实意地尊重理解班主任。首先,学校应该关心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由于班主任从事的工作范广且复杂,平日里缺乏应有的锻炼时间和放松机会,积久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学校应该顾及班主任的家庭生活境况,尽可能促使他们达到工作和家庭平衡。基于此,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另外,还要考虑到时代因素,当下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伍。学校应加大对班主任培训和进修的投入,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必须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教育部已制定班主任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计划,目的就是提升班主任的职业技能。但各类学校不应仅仅把班主任培训看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职责,更应该从校本培训出发,立足实践需要,开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资源,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能力拓展的空间,助推他们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教育就是要做促进人发展的事业,学校管理者就要走近被管理者的心灵,探寻他们鲜活的生命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而实施引导推进,以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个体的不断发展。《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一书中记载了芬兰校长苏凯的论述:如果校长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教师队伍,从关心人、理解人的目标出发设计一套工作程序,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那就容易使教师为教育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活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班主任群体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熟知基层的点点滴滴,有着参与学校管理的强烈内在需求,他们不仅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把班级管理当成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唯有立足校情,深度了解本校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切切实实地采取人文关怀的举措,用管理温情去催生工作激情,以待人气度来抬升教育高度,才能让班主任能够积极主动、开心自觉地工作,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归宿感,从而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共生共进。

二、彰显“人本”的自由度

任何学校都会建立一套全面细密而持续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施行来确保管理到位,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些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奖惩有据,也要给予班主任合宜的工作环境,给他们心理空间上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规的班主任改过纠错的机会。在不违反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心理状况和现实条件,尽可能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对班主任工作不苛求、不挑刺,积极稳妥地执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价方案,并经常对各项管理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本化,更加容易为广大班主任所接受。

有了优秀的班主任,才会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学校要以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为前提来指导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发生急剧变化,教育管理者也应转变观念,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主任群体而言,人本化管理不再是口号式外在呼吁,而应该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自主发展需求的核心是有选择的自由,并自主选择发展平台,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意图或者受他人指使行动。

如何让管理体现“人本化”理念,日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魏书生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激情是学校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其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让班主任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是学校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教育者自身,这是历来被倡导的社会准则。班主任的工作首先要被认可和尊重,他们的权益要受到保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尊重是促进班主任信心百倍地沉浸到工作之中的强大动力,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体谅与尊重,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推进,有助于班级管理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

在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班主任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指指点点,妄加批评。成功的德育管理者应该慧眼识才,用才有方,为班主任想方设法构筑交流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心声,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对业已取得成绩的人要加以重用,对具有进取心的年轻班主任要提供用武之地,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平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班主任实施“人本化”管理,全方位维护班主任的合理权益,为他们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模式既是为了班主任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力求出现班主任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双赢”。

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有以如下观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就必须有权变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这就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本化关怀,以他们自身的发展为归依,将他们的需求放在显著位置,体现“成就人和发展人”的管理理念。过去激励班主任工作的手段也很丰富,但往往单纯服从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工作重点反而游离于班主任自身发展之外,也不会下大气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三、提振“立业”的向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让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生根。要为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达成个人设定的目标,并通过班主任的能力提升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学校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名优班主任工程”,即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班主任个人发展的计划和措施;②树立班主任的先进典型,汲取他们的德育工作经验,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③给班主任更多的自,使他们能够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地制定班级发展计划,自主地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④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通过加大投入的力度为班主任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交往、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为“师徒”关系,以及工作之余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达到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以此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汲取别人的经验,必将对自身的业务技能提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理应为班主任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尽可能给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激励他们将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当成自身的需求,并且爆发为强大的行动力量,同时也成为他们事业追求的价值取向。这也是通过外在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将自身需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因此,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正能量,势必会促成班主任在班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成为班主任群体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教育最首要的是教师本身作为人的向上心,以及由此而渗透出的人格和人性。同时,我相信教育革命必须要以人的变革为前提。与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相比,班主任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只要班主任觉得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存价值的人,只要班主任能够使自己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嫌怨,他们就能乐享班级管理的趣味,并演绎出无限风采。班主任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生发,不断繁衍成一块属于自己的蓬勃的园地,这样学校也就能够营造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激发班主任群体的内驱力,让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任何学校都会有一套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的策略和制度,学校由此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行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最大化、最优化地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班主任唯有自主调节管理行为,不断进行经验反思,接受群体影响,才能改进工作、优化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其教育自信心、管理创造力才会相应得到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期许也愈来愈高,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也就面临着形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管理智慧的挑战。就班主任管理而言,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就班主任发展而言,学校采取的激励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各种措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外国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管理素质;个性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规范高校学生管理,消除管理中不和谐的因素,是提高我们办学水平、满足大学生成长的条件之一。大学生的在校管理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怎样开展有效的工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成为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学生的管理规律,在怎样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方面总结出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很久以来,我们的学生管理存在着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现象,管理者在管理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学生与管理者的关系是“被管”与“管”的关系,特别是我们高校管理者更是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控制学生。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引起了学生的种种不满和敌对情绪,也使管理者的威信大大降低,造成了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抵触情绪和逃避心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动力与活力。现代教育形式呼唤新的管理教育模式,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管理的追求目标,并完全适合我们高校的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我本着回归本位、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努力转轨学校管理职能,在对学生进行限制和约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树立法制、纪律观念。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要做到这一点,我首先以身作则,坚持自己带头做好,在管理过程中公平、公正,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才会配合你的工作。

二、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管理人员的修养、素质及行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高校的学生大多非常活跃,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情绪、思想很不稳定,有些行动有时让教师感到意外,这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孔子曾经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个人素质,用博大的胸怀,虚心学习他人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做正确的分析,并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以,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在管理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我的具体做法是:

1.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学习是提高一个人管理素质的根本方法,管理者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境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丰富的经验,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培训

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抽出时间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也就是一个人在性格、品质、意志、态度、思想、情感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特质。我们所有人都是有个性的,对大学生来说,个性发展,是指在学习上要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做出准确的选择。因此管理人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发明。大学生有着他们独特的精神情感和内心世界,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我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个性发展规律,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分析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给予他们理解、关心与尊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社会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判断性也会进一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意识会更加提升。一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变得比以前更加自觉、主动,他们在学习上追求充分自由,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完全成熟和强烈的追求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所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我为了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追求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给予了他们充分的理解,尽可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越来越轻松和谐,这样他们才会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发展。因此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管理工作者有效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维、有思想、会思考的人,是一项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它不但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也涉及他们生理、爱好、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对他们做充分的了解,正确剖析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疏导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在管理中以关心他们、激励他们、提升他们、尊重他们为目标,以积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为宗旨。总而言之,合格的高校管理者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我们的管理模式就会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景扬.传承与创造:中小学名校管理经典[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学校管理者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一、学校班子缺乏凝聚力,职责不明确,权限模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紧张,导致一人多责现象严重,所以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上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再者,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又因为农村学校的办学时间较长,教师大多是本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较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管理起来不容易,更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管理目的。对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实施民主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例如,我们学校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的提出,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方案,反复讨论,共同研究,最后提交到全校的教职工大会上讨论,让全体教职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当出现意见有分歧时,领导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可以让他们谈自己的想法,赞赏和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给他们指出不足。这样既可以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需要,更能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学校的管理工作相对就活了起来。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对滞后

由于农村小学的资金缺乏,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教师普遍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重视学校的发展。其不知只有共同努力使学校发展了,个人的才华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却很难,再者加之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追求成绩。而导致对学生乃至教师思想教育上的漠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培育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软环境较差,这直接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对滞后。对此我们应首先把教师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的教育改革下教师职业的特点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其次,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对教师聘任条件、聘任程序和办法、教职工的职责、权利、考核、奖惩等,都要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使教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争先创优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三、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