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调查报告表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枕下的红包也越来越鼓了,那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压岁钱的呢,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合作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情况,客观地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对象:20名中小学生
五.调查方法:1.电话采访2.上网查询
六.调查问题:1.你今年获得了多少压岁钱?去年呢?
2.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请分别说出来源父母、亲戚、长辈、其他各多少?
3.你计划如何消费你的压岁钱?请分别说出你计划在买书、捐款、游玩、其他各多少?
4.你对今年压岁钱的满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你的压岁钱的实际消费是多少?
七.调查过程: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分工调查,每人调查十人。主要是采取电话采访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同学、朋友和亲戚。我还采取了网络调查的方式。我和朱令仪调查完后再汇总到一起,由我制成表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同学的压岁钱还未拿完,有些同学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压岁钱等,但这些困难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
八.调查结果:(一)这次调查2019年最少压岁钱为400元,最高为2600元,平均值为1066.11元;2019年最低为400元,最高为2800元,平均值为1088.89元。
(二)2019年中学生的压岁钱平均值为882.78元,2019年压岁钱的平均值为930.56元。 2019年小学生压岁钱平均值为1650元,2019年平均值为1425元。
(三)中小学生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比较少,而且每年的数额较固定。来源于长辈(爷爷辈)的变化较小,但 每年还是有一些波动。
(四) 2019年中学生的满意度为77.72%,2019年为76.94%;2019年小学生的满意度为90%,2019年为80%。大家2019年的满意度都高于2019年。
(五)小学生的压岁钱明显高于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长大了,家长和亲戚给得也较以前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那么多压岁钱。
(六)大部分小学生的压岁钱都存起来和用来交学费,而中学生的压岁钱则是用来买书、游玩,并且一部分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七)只有少数同学的压岁钱没有结余,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有80%的结余。
(八)50%的同学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捐款,30%的同学表示没有考虑过,另外20%的同学坚决不愿意捐款。
九.调查结论:
1.大家的压岁钱数额日益增多,并与自己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符。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卓有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攀比之风,且压岁钱之间悬殊太大,有些同学还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
2.压岁钱主要来源于亲戚,说明登门拜年的中华传统仍然颇为流行,这点值得我们高兴,但这既增加了亲戚的负担,也增加了我们父母的负担,亲戚给我们压岁钱,父母就要给我们的表兄表妹、堂姐堂弟压岁钱,而且如果亲戚很多的话,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大家对自己的压岁钱都比较满意,能拿到压岁钱当然值得高兴。但压岁钱的数额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说明大家高兴的还不是压岁钱带给我们的亲情与感动,而是可以用压岁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越来越少,说明长辈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成长,可喜可贺啊!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为自己压岁钱的减少而伤心难过。
5.大家的压岁钱的使用都比较科学,基本没有浪费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变得更主动,说明我们已有了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6.将压岁钱拿出来一部分捐款,我们认为是压岁钱使用中比较有意义的事,但有一部分的同学却不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希望这些同学能提高思想觉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建议:①压岁钱在我国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给。但各位家长应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适量的给予压岁钱,以免助长攀比、浪费之风。
②我们已经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压岁钱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我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给我们一小部分的压岁钱自己使用,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
③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④建立自己的心愿集,平时就把自己想完成却不能完成的愿望记下来,到了使用压岁钱时,从心愿集里选取有意义且可以实现的愿望,满足自己旧年的心愿。
⑤建立自己的账目,记录自己用钱的各项数据,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调查报告(二)
20**年正月初10到14期间,我从网上对我省10至17岁5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在春节期间是如何支配压岁钱的。通过此次调查统计,我发现大多数中学生都能理性对待压岁钱,至于如何分配使用压岁钱,不少中学生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各位家长对子女独立支配压岁钱的意见也有所不同。具体的调查情况如下:
中学生对支配压岁钱的自主程度
就今年而言,有60%的中学生压岁钱在500元以上超过去年,其中,压岁钱超过了1000元的也不在少数。但不同的家庭对子女支配压岁钱的限制及子女支配压岁钱的自主程度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30%的中学生享有完全自主支配压岁钱的权力,而这主要源于不少家庭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支配压岁钱来培养子女理财的能力;二、40%以上的中学生可以自主支配部分压岁钱(普遍在压岁钱总数的30~40%之内),而这其中50%的中学生还会受到父母的监督。这些家长认为子女还没有理性支配压岁钱的能力和自制力,惟恐、他们因乱用压岁钱而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三、30%以下的中学生则基本没有支配压岁钱的自由,他们全数将压岁钱交给父母保管或按父母要求将压岁钱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之需。
中学生消费压岁钱的途径
不同的中学生对于压岁钱的看法是不同的,而且随着压岁钱的逐年增长,关于如何合理消费这数百元便成为了青少年和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在我的调查中,中学生消费压岁钱的途径大致分为四条:
一、 逛街购物。春节期间,大大小小的商店、超市都热闹非凡,逛街便成为了30%的中学生消遣的首选。每次逛街会购买一些日用品、零食等,而每次购物消费都约在150元左右;
二、 购买学习用品。35%的中学生都将压岁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如书包、笔、本子等,还会购买一些喜欢的课外书。调查中,一位中学生表示:压岁钱是唯一可以由自己支配而且其数目还比较多的,因此要好好利用来买一些平时父母不会轻易买给你而自己又很喜欢的东西
三、 用于个人爱好。60%的高中生会把压岁钱花费在个人的爱好上,如:买杂志、买碟片、买衣服、玩游戏、上网等等.而且在调查中发现,35%的高中生觉得自己的压岁钱并不够用,常常花完了却依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其中有70%的高中生花钱是没有计划的。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1.结合数学实践活动开发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为了落实第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每册中都设置了一至两次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置促使学生经历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将数学实践活动拓展延伸成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更大的实践空间,开展更具综合性的活动。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1亿有多大?》的实践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较小的数量(100张纸的厚度和高度)想象、感受较大的数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有关身体的数据兴趣较大,因此将这个活动拓展为《身体中的大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进行数据的推算,还要经历查阅资料、制作模型、设计表格等过程,因此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将是更立体、更丰富的。
2.结合探究性内容开发活动主题。
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有很多探究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如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等内容的学习都要经历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适当延伸探究内容,从而开发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活动主题。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容积)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对不规则物体容积的研究,开发了《酒瓶容积知多少》活动,这个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教师也可以整合多个探究内容开发活动主题。如整合了平面图形的周长知识和天体运行知识开发的《有趣的滚动》,活动中学生先按要求制作学具,再进行探究。(学具如下图,探究题目略)
3.结合应用性内容开发活动主题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指出: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与现实。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虽然很基础,但仍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拓展这些内容的应用范围开发活动主题,及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在学习了统计、百分数知识后,开发了《节能行动见成效》的活动,要求学生走进家庭、社区和学校,调查采取节能措施前后的用电、用水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4.结合拓展性内容开发活动主题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中有很多拓展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有时是“你知道吗?”、“阅读资料”,有时是“数学游戏”,有时是数学趣题等。这些拓展性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成为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切入点。如结合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开发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题活动《我设计的数学游戏》;结合“你知道吗?”中关于“黄金比”的知识,开发了融数学、美术、摄影等多科知识的于一体的《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实施和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活动的方式展开,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技能的掌握,而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利契机。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时候需要动手操作,如需要测量、制作模型、组装物体等,小学数学的教学也离不开动手操作活动。在数与代数部分,学生经常开展数学具、分学具、摆学具、折纸片、涂色等活动;在图形与几何部分,学生要开展测量、分割(拼组)图形及相关的实验等活动;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学生要开展随机摸物品、转转盘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操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操作,会操作。教师要做到:1.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悟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关注学生的操作方法、操作过程,及时纠错,适时指导,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3.引导学生经历操作的全过程,即经历选择操作材料—规划操作步骤—思考操作结果的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并进,逐步积累动手操作的经验,
2.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
调查分析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这既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的统计时,开展了调查全校人数的活动。在调查前,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而是让学生自主调查。反馈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调查的感受和结果。这时学生发现:有的很轻松地调查到了数据,而且比较准确;有的调查不成功,被拒绝了;有的只调查了部分,没有完成任务。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调查成功?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要做到:1.正确选择被调查对象。2.合理选择调查时间。3.调查时要讲技巧,谈话时要有礼貌。4.调查前要明确调查内容,做好纸、笔、表格等准备。5.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要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次数学调查活动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开展调查分析活动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 异往 调查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急剧发育的时期。有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中界定青春期的异往,主要是指从初中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到与异性恋爱的男女同学交往。[1]根据我国的有关调查,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早期的教养方式等因素,儿童青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男女生生理成熟时间提前到12―16岁。[2]根据我国小学生入学年龄推断,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儿童青春期开始时期。随着小学生生理成熟的提前,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困扰也会相应提前,异性的交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发育不成熟,还不能正确对待异性相处的问题,感情的困扰有时无法对其父母或者老师倾诉,又害怕别人知道,从而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3]我们不能把儿童的异往窄化为只属于性道德和性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看到儿童与异往是儿童社会化交往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4]所以青春期和与异往不能局限于一个时期一个方面。从个体发展来看,与异往是从儿童与社会接触开始到老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个体社会化来看,儿童和异往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它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包括儿童自我同一感的养成,个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等。儿童在青春期与异往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处理不好,容易对今后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六年级小学生普遍提前进入青春期,由于能力和经验发展有限,他们对和异性相处产生某些心理变化,值得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从小学生与异往的状况、心态、认知三方面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做知心朋友;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氛围。
2.研究对象
2.1调查对象。
采取整班取样方法,选取安徽芜湖市三所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的39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0%。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89人),未填性别21人。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2.02岁。
2.2问卷编制过程和结构。
本研究根据儿童发展特点自编调查问卷,结合对小学生的访谈方式,首先进行预调查,如在小学抽取7名小学生进行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异往状况,然后参考他人文献,[5][6][7]编制141个问题。进一步与小学老师进行访谈,从中挑选16道问题。
2.3研究过程。
2.3.1施测
调查采用团体施测法,由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担任主试,施测前均接受严格培训。学生问卷的施测分学校分班级统一进行,测试时间为15分钟左右,由主试按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学生填写问卷,当时回收并逐一审核。
2.3.2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18份(无效问卷包括被试全部填写相同答案的问卷和被试故意填错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79份。运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
3.结果分析
3.1小学生与异往的状况。
评价小学生人际关系,首先看能否与同学很好地相处,这包括与同性或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调查发现与同学很好相处的占多数,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与异性相处的情况,我们列出性别差异进行调查(见表1)。
结果表明,六年级小学生同往过程中好相处的和一般相处的比例是被调查人数的96.2%,而与异往中好相处和相处一般占到73.1%。
六年级小学生有没有异性好朋友?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想不想有?结果也不相同。六年级小学生中有54.9%有异性好朋友,有44.4%没有异性好朋友。在44.4%的小学生中有26.3%很想有异性好朋友,73.7%的不想有异性好朋友。六年级小学生中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47.2%,没有比较仰慕或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有51.7%。有4名学生未填写。这说明小学生有交异性朋友的渴望,但目的性说不清楚。
对小学生的访谈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分辨不清楚是对异性的“爱”还是对异性的某一方面的羡慕、崇拜。14.5%的学生认为只在心里想着,表面对对方表现冷漠和排斥;有45.4%认为要正常交往,保持朋友关系;有6.6%认为可以尝试谈恋爱;有32.2%的学生认为这是很不健康的想法,要压制自己。
从上述比例中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爱”的观念,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和家长的简单干预,一部分学生对与异往产生抵触情绪和不良认识,更愿意与同性相处。
六年级小学生与异性相处时,异性同学身上哪些特点是异性被接纳的因素。我们对208名有异性好朋友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8人对异性好朋友的最主要特点不明确。下面对剩下的200人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
以上表格说明小学六年级男女生在与异往、朋友选择方面没有差异(x2=7.578,p>0.05),有42.5%的学生选择性格好的异性朋友交往,在总数中比例最高。高年级小学生在现有知识条件下,对交异性朋友的选择,会影响该批个体长大后选择亲密伴侣的内在倾向。这不能不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
3.2小学生与异往的心态。
六年级小学生中有8.4%对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和困惑,认为会影响学习与生活,有17.7%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有焦虑不安,但是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有29%与异往过程中偶尔会有焦虑不安,有43.8%是完全不会有困惑焦虑和不安。那么在不自然行为表现方面男生女生有没有差异呢?(见表3)。
表中结果显示,男生女生在对待异性有不自然的行为方面差异显著(x2=8.383**,P<0.005)。结合上述焦虑和困惑的比例,说明已经有小学生感受到与异往的不自在。这种不自在有可能是源自儿童本身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性格,也有可能是儿童青春期的早发育,从而对异性产生好感。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显得不自在。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由于社会角色的定位,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更加被动和内心细腻的一面,还有可能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成熟早,相对于男性,更早表现出对异性的朦胧好感。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访谈的时候,发现由于外界媒体影响,小学生之间经常拿“谈恋爱”来取笑与异性相处的同学,造成一定的误解。针对这种误解,调查发现有39.3%认为在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过程中被误解而感到生气,有21.4%会反思,有36.1%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2.4%认为被误会就假戏真做。
3.3小学生与异往的认知。
看到小学生男女交往密切的时候,六年级小学生中有42.7%认为这种关系是普通朋友关系,有56.2%认为这是一种恋爱关系,有4名学生未填写。数据显示,对异性朋友关系的猜测,几乎有一半学生都选择是“恋爱关系”,认为只要一男一女关系亲密就是恋爱关系,表明他们对恋爱关系的概念模糊不清。对于男生女生有亲密关系的原因,六年级小学生中有18.7%认为这是精神需要,有48.5%认为这是相互欣赏,有11.9%认为这是攀比心理,有19.8%认为这仅仅是寻找新鲜感。与异性相处是否会影响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呢?19.8%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是一种消极行为;有5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和同性同学一样交往;有29.0%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学习或者广交朋友。相关资料显示,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还不能分辨“爱情和友谊”这个概念。[8]关于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六年级小学生中有67.8%觉得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有31.4%表示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189人中有77.2%认为友谊常常遭人误会,22.8%认为友谊深了自然就成了爱情。数据显示和原有结论相符,高年级小学生经常把友谊当情,这种简单粗浅的认识会影响他们对异性的正常交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小学生与异往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六年级小学生异性同伴之间的相处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对六年级小学生的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异,其中“自己解决不求助”和“朋友同学之间探讨”一起解决比例相对较高,这符合心理学研究者叶子、庞丽娟的研究:随着儿童独立性和心智不断成熟,同伴的关系影响力会超过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9]调查显示只有9.2%的学生会寻求长辈支持。
4.讨论及建议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对今后一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强调小学生以学业为重的同时,不能忽略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行为;有时学习出了问题不一定是他们偷懒,很有可能是人际交往关系中出现问题,所以呼吁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内心情绪的变化,特别是与异往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异往关系。
4.1引导小学生与同伴发展健康关系。
上述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和异往较少,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和同往也比较少,这可能与孩子从小的气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错误强化,以及在学校班级氛围和老师的消极对待有关。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多观察、多留心、多引导;对待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和别人接触的孩子给予更多关爱,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教师还可以组织班会讨论,或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发展人际关系。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与人交往的表现,给予正确的疏导,鼓励孩子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切忌简单粗暴地处理和干预孩子与异往。
4.2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小学生与异性相处,是友爱还是情爱,小学生心目中没有正确的概念。有些学生认为“异性亲密交往就是男女恋爱关系”,“与异往是消极的”,等等。调查中对小学生和小学生的老师进行访谈,发现六年级小学生和异性同伴相处的时候,有的小学生认为和异往是单纯的友谊,有的小学生认为是“爱”。目前受计算机、电影、电视等多渠道的媒体影响,小学生对很多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粗浅的,比如“恋爱”“爱”“男女关系”等,这就需要教师有预见性,可以提前在适当的场合解释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爱”的话题,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与异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正常的友情。
4.3体察小学生情感困惑,做知心朋友。
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异往时产生困惑和不安,甚至有的时候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有些小学生生理成熟较其他小学生早,但是相应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成熟。由于社会上的各类媒体带来的负面信息,小学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和焦虑,并在交往行为上产生退缩。为了使这种不安和困惑减少或消除,老师和家长应该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对女孩子的关注应多于男孩子,使他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孩子的困惑。
4.4营造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氛围。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异性相处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还容易成为被模仿的对象。一部分学生对别的同学和异往的态度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显示他们对异往的主导思想。如果把握这种主导思想,并加以影响,就可以使一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活动中改变对异往的错误思想和一些消极行为,这一点班主任的责任非常重大。要形成班级的良好风气,应该先从班级中有影响的几个人开始,让他们做榜样,然后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家庭环境氛围也特别重要,父母让孩子广交朋友,在家庭中聚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同时也呼吁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多做正面宣传,关心下一代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苇,杨巧.童年经历与青春期异往障碍[J].中国青年研究,2008,(04):72-103.
[2]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VOL14,(5):271-275.
[3]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1,VOL25,(1).
[4]王磊.青少年异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M].2003:4-7.
[5]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R].1990,(06),(第1版).
[6]陈军,隋欣.初中生异往心理发展调查[J].心理科学,2009,32,(5):1228-1231.
[7]陈仙梅.儿童青少年与异往心理发展的抽样调查[J].心理学探新,1992,(04):57-65.
[8]傅金芝,董泽松.近20年来国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4,(06),VOL2:75-78.
[9]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4):50-57.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就需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重视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操作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学生通过眼看、手动、口讲、脑想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课堂教学而言,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过程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学生观察一个物体、一种现象或操作某些学具;②学生在观察或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③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操作总结。
三、课后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课后要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强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还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数学调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了解和分析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调查,要恰当地布置任务,设计科学的调查记录表,对调查的方式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在中、高年级开展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调查活动,同学们利用走访、调查等方式得到数据,计算出结果,填好表格,并通过此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四、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