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化改革宣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我厂生活后勤服务单位,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器”、“减压阀”作用,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服务,年初以来,站党总支提出了“立足本站,辐射小区,大力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的政治工作目标,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注重四种意识培养,促进职工观念转变,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奠定思想基础。
自年初油田改革方案公布实施以来,站党总支利用支部书记例会、班级长会议、面对面的职工访谈等各种形式对我站干部职工的思想现状进行了一次摸底。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着“五盼五怕”:盼改革,又怕丢位子;盼减员,又怕减自己;盼调整,又怕降收入;盼竞争,又怕风不正;盼市场,又怕难生存。特别是某些技术含量低而工作量又不饱和的岗位职工,对于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的害怕心理更加严重。
针对这些思想问题,从3月份起,利用全厂深入开展“目标-对策”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我们开展了“出路靠改革,效益靠市场,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四靠”主题教育活动和树立“新理念、新服务、新形象”的“三新”文明服务教育活动,注重对广大职工进行“四个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1、是改革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我们充分利用(《江苏石油报》、《金采报》和厂有线电视台),通过政治学习、座谈会、队务公开栏、黑板报、班组例会等形式,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把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现实性宣传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职工,从而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出路靠改革,发展在改革。”让全体干部职工对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从观念上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后勤服务的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从而形成人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新局面。
2、是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市场化改革,给物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提供优质、高效、正规的物业服务产品,以优质的服务开辟市场、靠优质的服务占领市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站后勤服务工作质量,实行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站党总支开展了以“规范服务标准,争当服务标兵,树立岗位形象”的主题的优质服务标兵竞赛活动,树立“新理念、新服务、新形象”,在此基础上,卫生所开展了“四比”、“四规范”活动,四比即:比质量、比快捷、比安全、比窗口服务。四规范即:规范窗口服务、规范文明用语,不用生、冷、硬语言;规范诊疗过程;规范制度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实行服务公开。在服务标兵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服务优良的标兵,如:对维修工作样样拿手的冯振斌、热情执着的维修工叶益江、招待所食堂吉丽华、气站班长刘扣英、门卫班长董丽霞等等,这些职工已经成为我站全体职工学习的楷模,努力的方向。
3、是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与强化。长期以来,部分职工已经形成了“每月十号打工资、检查之后发奖金”的惯性思维模式,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必将给生活管理站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站党总支未雨绸缪,通过与相关后勤服务单位的横向对比,组织生产骨干到南京和其他物业小区参观学习,向每一位职工都提出了“明天的工资在哪拿,明天的奖金在哪发”的残酷的问题,强化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深深感受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将来一脉相连,让“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与企业同吸呼、共命运,有责任和义务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努力,提前为生存大考验作好思想准备。
4、是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目前,我站共有职工168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和职工57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49名,但主要集中在卫生所、托儿所两单位。且由于各种原因,生活管理站一直是我厂老弱病残职工的安置所,相较而言,技术水平低,专业化程度弱,整个职工队伍的职业技术素质偏低,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对此,站
党政在全站职工中大兴学习之风,一方面完善了政治学习、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等学习和奖励制度,另一方面,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岗位练兵,为职工搭建成才之梯。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以及职工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素质。我站的电气维修,锅炉工等专业性比较强,我们与教育科联系,及时送出去培训,从而增强职工的业务水平。到目前为止,我站组织外送学习和内部培训计16次129人次。
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着力打造团队精神,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我站共有党员24名,占职工总数的9,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总支自我加压,向全体职工承诺:“有问题,找支部;有困难,找党员”,全力打造一支广大职工群众值得信赖的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做强做大。
党总支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目标,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重点,从思想、业务、学习等方面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六要六不要”,即:政治上要敏锐,不要麻木;要出精品,不要次品;要勤奋,不要懒惰;要团结,不要内讧;要诚信,不要失信;要自律,不要放纵。今年5月,借站领导班子调整之机,我们以更严格的要求重新修订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制度,完善了政治学习制度、干部值班制度,为建设一支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打下基础。
七一期间,党总支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让全体党员认真思索并用行动来回答“当初入党为什么?如今为党干什么?今后为党留什么?”三个问题。各支部“重温了入党誓词”的宣誓活动,全体党员佩戴党徽,面对党旗,对照《》结合个人思想、工作实际开展自我剖析。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使他们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实践“三个代表”。物业队的钱存伟同志负责石油大厦100多户居民的物业管理工作,他克服工作任务重但人手严重不足的困难,兢兢业业地为小区居民服务。今天2月,院内厕所排污洞口堵塞,臭水四溢,环卫局人员看过后要1500元,为了节约开支,他带领职工挽起裤角自已动手干,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将多处的粪便秽物清除干净,疏通了排污口。
通过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普遍职工的转变,从而在全站掀起了向先进看齐,向党员学习的,使“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文明服务”成为全站职工的共识。
三、狠抓小区文明创建,努力营造温馨家园,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提供发展动力。
1、正视收费困难,做好宣传工作。
上半年我局下发《关于加强油田民用水电气管理的通知》之后,我厂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收费实施细则。尽管社区收费工作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厂的部分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对水、电、气、暖、物业收费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长期习惯于不交费或少交费的福利性补贴,尤其是长期享受无偿供暖和物业服务,对将大部分社区服务消费纳入到日常开支范围还缺乏心理准备。对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即将面对的困难,开展了多种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做好广大居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宣传科的大力支持下,厂《金采报》出了物业收费专刊,用访谈的形式详细回答了“收费目的、收费标准及收费的具体措施”等几个问题,利用报纸、电视的强大的宣传攻势,及时把相关政策措施宣传到位。此外,我们还将服务收费办法制作成展板,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政策措施宣讲团,依次到金采、金北、黄珏等四个小区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居委会开通了服务热线,设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访,为小区居民答疑解惑,并把小区居民的困难及时反馈到上级,为下步顺利开展服务收费工作铺平了道路。
2、创建文明小区,营造温馨家园。
小区文明程度的高低是检验物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20__年,金采小区首次获得由省建设厅颁发的全省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淮安市文明小区的荣誉称号。今年来,站党政继续把文明小区创建工作作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重头戏,对该小区进行了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加强软件管理,为广大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首先,加强硬件建设。对金采小区的水表更新900余只,对其它几个小区的水表进行检测维修;1-9月份,全站组织了9次义务劳动;厂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及时做好办公楼周围的绿化维护和保洁工作,同时加强了对苗木的病虫害的防治,有效的控制了病虫害的疫情。春季,我们聘请专家上门授课,联系实际,当场示范,向职工讲解绿化理论知识,为更好地开展绿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小区花草葱茏,绿树繁盛,一派欣欣向荣。
其次,加强软件建设。为方便小区居民的生活,特别是前线职工,我们开展了“服务到家”活动,把社区服务工作延伸到家庭。1-9月,共收到维修任务回执单800多份,服务满意度达85以上,疏通下水道136人次,上门维修住户的水管线172人次,修理和保养、冰柜、空调150多台,更换楼道灯、声控开关200余次,更换推拉门滑轮260余只,为用户送气上门120__多瓶;卫生所还开设了家庭病房,出诊68人次。为老年人解决了后顾之扰。
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改革大局密切结合,发挥“剂”、“减压阀”作用。
四、物业管理市场化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市场化运作离不开厂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大力关怀。我们的物业工作得到了厂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把小区文明创建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物业管理当作充分展示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今年8月,厂印发了《试采二厂小区服务收费实施细则(暂行)》,为物业管理市场化指明了方向。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是做好物业管理市场化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随着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促使我们要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在物业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让居民感觉到“服务在深入,关爱无处不在”,人性化的服务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
走向市场,是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期刊也不例外。在种类繁多的期刊世界里,思想理论期刊历来是“曲高和寡”。在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总进程中,思想理论期刊是否需要市场化?能否进行市场化?其市场化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市场有多大,又如何去占领?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去分析和判断,就会发现,探索和实践这一命题,不仅关乎《人民论坛》一本期刊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整个社会进步的思想深度,关系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思想理论期刊市场化,从表面上看,是将思想理论杂志拿到市场上去,接受市场检验,卖得出去,通过市场交换,将思想理论转换成经济收益。从实质上讲,则是将高深晦涩的思想理论问题,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真正为读者所接受,让理论武装更多的人。我们强调的市场化,是指要用市场化手段办刊,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视市场走向,感知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规律,用市场的力量推动思想的传播,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思想,使正确的思想理论更有市场,从而实现导向与市场的结合,而不是去媚俗、迎合。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根本理念上转变观念,探索新路。要使对政策的宣传不再是高高在上,我说你听,一味灌输,而是让群众主动吸纳,积极参与,和谐互动,自觉接受。要整合媒体所能集结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使权威的思想家、理论家资源步入基层,走向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权威与群众的直接结合,使媒体走到哪里,理论扩散到哪里,问题解决到哪里。要发现和积极总结实践中的新探索新经验,帮助其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形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见,思想理论期刊市场化已经超出传统媒体的内涵与功能。
老年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老年期刊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我国离退休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离退休队伍的出现并日益扩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于是一批以面向广大离退休人员的老年期刊开始出现,这些老年期刊的出现不仅成为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满足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需求和阅读需求,成为党和政府部门同离退休老同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
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公开发行的老年期刊月发行量为350万册以上。以内部刊号形式出版的印刷量近60万,总发行量(或印刷量)在410万册以上。老年期刊的发行收入2005年达到1.26亿元以上;广告收入达到1800万元左右,其他活动经营收入每年在500万元左右,合计约1.5亿元。
老年期刊的特点
(一)老年期刊的读者定位
老年期刊的主办单位以各省市老干部部门和老龄机构为主,其中老干部部门主办的占80%以上,少部分由出版社或新闻出版集团主办。大多数老年期刊是为适应我国特有的离退休制度而办的,其读者定位在以面向离退休人员为主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了退休人员和社会其他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离休人员年龄越来越高(全国平均年龄已达到76岁)和人数的不断减少(目前已不足百万人),各期刊的阅读人群逐步转向为以退休人员为主流阅读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退休人员队伍越来越大,老年期刊的阅读人群也越来越大。目前老年阅读人群应在1000万人左右。
(二)老年期刊内容定位
从老年期刊的种类上看,除个别为健康类、文摘类外,其他老年期刊均为综合类。从老年期刊的纵向发展看,由于它一直瞄准和追踪离退休群体,以离退休为主兼顾退休群体,20多年来在内容上虽有所调整和充实,但办刊主旨和基本内容框架近20年来变化不大。基本上满足了离退休人员的阅读需求。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老龄工作方针和老干部政策的宣传。近年来,老年期刊侧重对老干部政策的宣传,促使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进一步落实,对稳定老干队伍,让他们安度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老年群体中的先进模范人物。针对离退休人员存在的问题,老年期刊加大了丰富老同志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加大了离退休人员中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着重宣传了一些老有所为的典型。这些宣传展现了广大老同志壮心不已、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操,对广大老同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注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老年媒体宣传内容方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重点是积极宣传科学的医疗保健知识,不仅让老年人长寿,而且能够做到健康长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侧重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使他们安度晚年,而且做到欢度晚年。
(三)老年期刊的区域性覆盖
以不同人群为阅读目标的期刊都带有区域性的特点,但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原因,其区域性更加明显,更加突出。首先,老年期刊是各省市为了落实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动态交流、丰富广大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创办的,因此从根本上就决定了一本老年期刊是为一个区域的老同志服务的,因此在内容上都带有区域性的明显特点。从目前看,除了少数刊物有少量的跨区域发行外,大多数期刊都在本区域内运行。另外,老同志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区域性阅读习惯,因为老同志最关心的是政策方面的内容,而政策是带有很强的区域性的。另外,老年读者更多地关心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以及与己相关的信息和动态,这也决定了老年期刊无论是内容还是发行都具有区域性特点。
(四)老年期刊的渠道内运行
近十几年来,在期刊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大形势下,而老年期刊却处在一种平稳发展的状态,这是因为老干部系统形成的特有的渠道和区域间互不竞争造成的一种特有的态势,和其他以特定人群为目标的期刊不同的是,老年期刊有着固定的读者群,另外因为老干部有特殊的经费,且经费的使用带有计划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老年期刊一是在区域内运行,二是在固定的渠道内运行的特点。因此在其他类期刊在市场上相互厮杀的情况下,老年期刊却各自划限,互不牵扯,平稳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渠道发行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因此造成老年期刊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五)老年期刊的发行订阅形式
由于特殊的老干部政策,造成了老年期刊大多数均以公费订阅为主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老年期刊的公费订阅率达到了70%以上,自费订阅率不足30%。公费订阅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读者对期刊的参与意识不强,内容更新速度不是太快,因而老年期刊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装帧档次上都很难做到前沿和尖端。
老年期刊面临的新形势
老年期刊在老龄事业和老干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新闻出版改革的推进,随着期刊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同时也随着老干部队伍发生的变化,老年期刊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主要表现为:20多年的平稳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告结束,渠道内运行将被市场化取代,老年期刊的重新洗牌势在必行。因此,老年期刊必须在近2~3年内完成蜕变,才有可能在老年阅读市场上站稳脚跟。
(一)新闻出版改革的大形势要求老年期刊必须进行改革
新闻出版改革将对老年期刊现有体制带来强烈冲击,新闻出版改革最重要目标是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而目前老年期刊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管理模式,很不适应日益市场化的新情况,不改革便没有出路。
(二)老干部管理及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大趋势要求老年期刊必须提高市场化水平
我国的老年期刊大多是各地老干部部门为落实离退休干部政策、满足离退休干部的需求而创办的,但是20年过去了,我国的离退休队伍和管理正在发生着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离休干部人数日益减少,二是我国正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这两个变化意味着老年期刊所依靠的原来渠道将很难奏效。一旦渠道不存在,地域性也将被打破,老年期刊将面临着被市场残酷的选择。
(三)老年读者群体的变化迫使老年期刊必须在内容上实现专业化、个性化的转变
近几年来,老年群体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一方面是低龄、高文化、高消费老年人群的出现。这些老年人大多是解放前后出生的知识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相对年轻,文化层次较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较之老一代老年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可支配收入也较可观。因此这部分人的阅读需求远远不同于离休老同志那一代的阅读需求。老年期刊必须适应最活跃的阅读人群才有可能适应市场。其二是高龄老年群体的出现。据统计,目前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千万人,而且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高龄老年人由于视力等原因开始对刊物阅读持排斥态度,或对刊物提出了另外的要求。因此老年期刊以现有的内容试图面向从55岁到90岁这样一个年龄跨度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因此老年期刊必须形成专业化和个性化方向,否则老年期刊将被其他生活类、阅读类期刊所细化。
(四)从公费订阅转向个人自费订阅是老年期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带有阵痛性的环节
随着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老年期刊最终面对的应该是终端市场。从公费订阅转向个人自费订阅将给读者的阅读选择提供空间。在这个选择过程中,目前的老年期刊将失去一部分甚至是较大部分读者,原因是从单位发到个人买的过程是一个从必须到自由的过程,有些读者可能选择放弃,而有些读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非老年期刊的其他类刊物。在未来的转变中,谁的刊物适应市场,谁把工作做到了终端订户,谁将是这场重新洗牌的赢家。
老年期刊的走向
老年期刊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的走向。作为老年期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平稳发展的现实和充满挑战充满危机的未来,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年文化阅读市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5亿,据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2.8亿,到2050年达到4.2亿。在未来的老年人口中其文化结构和消费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老年文化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老年期刊在目前情况下应抓住机遇、采取对策才能进一步巩固扩大自己的市场。
(一)认清形势、改变观念,努力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发展理念。这种市场化的理念包括了内容定位、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
(二)克服老年期刊内容同质化趋势,打破地域性和渠道运行的模式,在全国形成几个乃至十几个内容定位不同的、更加专业化、更具有不同个性的老年期刊,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如推出文化阅读类、生活类等不同类别的老年刊物,进一步做精做细。
1 宣传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神圣职责和永恒的主体
1.1 坚持以宣传为中心
切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作用和思想保证。组建媒体集团,就是要形成新的新闻宣传强势,来促进节目,拉动广告,拓展与广播电视媒体相关的产业,这才是组建的意义所在。否则,就失去了组建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大、做强,从新闻创新到塑造新闻的品牌,特别是在新闻独特内涵上更要功夫。
1.2 把宣传与经营分开
除新闻宣传外,要节目市场化,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多出舆论正确、制作精良、感染力强、社会影响强烈的精品,接受观众监督。组建集团的目的,就是对新闻资源的重组与调度,是对宣传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有效调控,使之更科学、更高效。深化节目改革,推进频道和频率的专业化建设。更加严格的控制频道,大力发展专业频道,不断推广共同频道,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这是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基石。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对听众或观众的引导能力和引导效果,使节目主线突出、思想鲜明、主调唱响。另外,还要注意新闻宣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新闻宣传工作是否体现这几个特性,要从它的影响力和收听率来评估。舆论导向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的指南针,只有牢牢的把握舆论导向,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才能使我们的集团化经营改革顺利实现。
2 加大播电视媒体集团化产业经营的力度
2.1 形成集团优势
我们要加大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才能使其健康的发展下去。广播电视媒体多年来的运行规律充分表明,传媒产品是高智力、高技术与高财力相结合的“三高”产物。事实证明,这“三高”结合的水平愈高,它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品位也就愈高。所以,广播电视产业化,其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全行业形成一股合力,以长远发展的蓝图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确立以电视发展为龙头,以网络传播为依托,以有线台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电台、电视台、有线台携起手来,形成集团经营的整体格局,打破传统的体制,全面打入市场,以资产为纽带,形成整体合力,走集团化、集约化的路子。
2.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精神产品同样也要当适应社会文化消费市场需求,成为文化消费商品。精神产品也要有占领市场的意识,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产品,要力争将其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是社会发展对广播电视产业优化的必然要求。当然产业化也并非就是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那种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是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中应当努力避免的。我们应该正确的确立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的双重取向,建立起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的互动机制和模式,也就是把文化传播视为媒体首要的根本的角色行为,并把它看作媒体产业经营的基础,又以媒体产业化经营所生成的新资源补偿机制所获取得新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来促进和发展媒体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更好实现和履行其职责,以确保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2.3 扩大产业经营规模
利用频道和版面经营是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报社经营的主战场,要整体策划与设计。要根据观众口味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和布局,要准确把握观众和听众的收听、收视的喜爱,设计出匠心独具的节目。其次,利用广告经营来提高电台、电视台经济收入,这是广播电视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广告要有创意,能让观众和听众入耳入眼,广告信息要真实可信,不搞虚假误导。要不断提高广告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广告经营。最后,利用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媒介的特殊优势,广开门路,广泛采集信息、传输信息,扩大信息的经营范围,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金融信息、投资信息、科技信息等都纳入我们经营的范围。
2.4 应用高新技术加快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逐步渗透到广播电视领域,对广播电视的科技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努力掌握高新技术,以加快广播电视的进步。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管理等过程中,都要使用高新技术。另外,我们要利用现有技术和优势,不断扩大技术服务业务,在做好设备保养维修的情况下,可全面承接广播音响、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与维修,开发有线广播电视网的音频、视频点播等功能。通过兴办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课开发网络经营,加速推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设,积极搞好多功能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运营的经济效益。
总之,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经营要面向市场,不仅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大市场。同时应该看到,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是一个专业化的生产过程,需要对人才、技术、财力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配,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化运作过程。过去那种简单的行政管理、简单的台部运作、简单的管理模式,与这种专业化、市场化生产是不相适应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力增强,更要求我们要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来经营广播电视媒体。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改革发展方向改革思路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评析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利率市场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优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具体来讲,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的幅度,再进行全面的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事实上,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进展一直不大,或者说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是相对滞后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以及贴现利率都基本实现了市场的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也已经基本到位,并且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也已经很大,基本上只剩下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的管制,而这两项如果放开,其管制的风险是最大的。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基本已经形成了为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已经股改上市成功,多数商业银行已经摆脱了连年亏损、坏账过多的局面。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十二五”期间具备了加速和攻坚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了十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我国纷繁复杂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逐渐完成,步骤也被逐渐简化,现在只剩下银行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问题,这项任务是不会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来完成的。这是因为,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影响很大,并且涉及面非常广的最基本的经济改革项目,如果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完全改革好,那么市场化改革问题也不会最终完成。若是非得勉强推出利率改革市场化,那么将会带来许多不利的结果,这将会与当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相悖。
二、利率市场化会给我国金融运行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实施以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限制为内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对我国金融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利率总体水平、存贷利差、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和中央货币政策调控方面的问题应该更加以关注。
(一)利率水平将会出现小幅波动
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放开了绝大部分的利率,对存款实行上限管理、贷款实行下限管理的利率管制规定也实施了近五年的时间,而贷款利率放开上限并没有使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应当主要关注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以及由此而带动贷款利率水平是否会上升。因此,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将会运用利率杠杆来竞争,不会带来利率水平的大幅上升,而一些资金并不富裕的中小银行,会为了吸收存款而提高利率水平,这样就有可能引起利率水平上幅上升或波动,但上升的幅度会很小。
(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会逐渐缩小
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存贷款利率下,商业银行为了保护盈利水平,存贷款利率会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工具展开经营和竞争将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会使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渐缩小。产生这类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面对可能向金融市场分流的资金来源,存款利率刚性较大,很难向下进行调整,使银行的成本将会上升;另一方面,如果金融市场发展使企业可以弄到资金,将会消弱银行贷款的议价能力。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是对于大企业来说议价能力依然很弱。因此,贷款利率的总体水平的上升幅度是非常有限的,而存贷款的利差可能会进一步收窄。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商业银行可能会扩大贷款投放,以此来补损失。
(三)给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得到了长足和快速的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设置网点和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使得中小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量较小,而且业务范围也比较窄,存贷款利差也成了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较弱,而且防范利率风险的能力也不是很强,一旦放开利率管制以后,中小金融机构就会面对与其他金融机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后所产生的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匹配、逆向选择等问题,使其产生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资产增加。
(四)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我国货币政策重要调控工具之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一旦取消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势必要重新确定一个相应的市场基准利率,并逐渐成为中央银行对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控模式,这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约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几点因素
(一)宏观调控机制仍然不完善
人民银行的所有货币政策操作都是围绕增减银行的准备金而展开的,而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调节其准备金的主要渠道,它自然也成为人民银行间接实施调控的场所。可以说,人民银行的调控手段是具备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似乎很难准确的影响商业的头寸管理,从而达到增加或缩减货币供应的作用,并且对利率调整措施也很难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2011年以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自2010年年底,人民银行开始大幅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我国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此之高的存款准备率,对缓冲的货币政策起到了“冲击”的作用,使得相当大的货币政策操作只能对商业银行发生一些微小的影响,不会出现大的影响。二是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是要支付利息的,而在这世界各国的央行来讲是罕见的,对准备金付利息间接的抬高了我国的利率水平,缩小了人民银行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间。可以看出,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商业银行缺乏超额准备金的动力,从而弱化了同业拆借市场调节银行头寸的功能。由此可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宏观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缺陷
货币的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制定的中介目标,这样的货币政策目标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形成约束,由于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主要依靠银行的存款稳定性,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将会造成存款的不稳定。也就是说,如果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那么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的货币政策目标必然要进行重大的调整。在我国,M2中的90%左右都是各类存款,而人民银行调控货币政策对存款稳定性依赖度很高。问题主要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可能导致利率的变动,而市场的参与者的逐利行为会导致资金的“非中介”与“再中介”过程的频繁交替发生。这样,银行存款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基准利率的缺失阻扰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基准利率的市场化缺失,是制约我国利率市场进程的又一原因。在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发挥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会不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主要原因:一是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在市场上通过公开、连续、广泛、集合的竞争性来确定利率的定价,二是从利率的期限结构来看,存款利率充当基准利率是存在缺陷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功能,是在确认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存在资金相互交流的前提下,反映出从短期到和长期的资金供求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推进我国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展望“十二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是坚持以债务工具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来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的改革,才能实现最终的利率完全市场化。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人民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利率市场化成功以后,人民银行将不再直接决定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而是将参考宏观经济的变化来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这就要求人民银行要建立起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
二是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不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成为一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时,中央银行将会面对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要想灵活的运用这些工具,人民银行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大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分析和监测,适时调整基准利率。
(二)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防范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储户面临的金融风险,应该尽快出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的破产条例制定,从而防范银行出现挤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小额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能够平稳运行。一旦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所以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风险,而且如果银行业的信息产生不对称,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必做的“功课”。
(三)建立和健全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还应建立和健全银行间的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机制。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对于信用类衍生产品一直存在着争论,市场普通认为,信用衍生产品本身并不是带来危机的主要原因,只是由于使用不当,使得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事实上,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包括向简单产品的回归、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标准协议文本、推动票息的标准化、完善中央清算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等。这些变革,给我国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带来了启示。
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临的状况与国际市场不太一样。欧美市场是发展过度,而我们却是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不全、市场规模小、创新机制不完善,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极大扩展了直接债务融资的规模,改善了市场的融资结构,增加了定价有效性和避险的手段,对促进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以及宏观调功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基础利率(Shibor)建设
一是完善Shibor生成机制,提高Shibor定价基准公信力。建立以Shibor为基准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提高Shibor报价的科学性。逐步扩大Shibor报价行范围,提高Shibor的代表性,增加大型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以满足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资金价格的需求和供给。完善Shibor的生成机制,提高Shibor的报价准确性,将所有报价行的报价加权平均生成Shibor,并尽快将Shibor同实际交易联系起来,对市场的套利行为进行纠正。积极发展长端交易,提高Shibor期限结构的完整性。
二是完善Shibor传导机制,提高Shibor的定价基准渗透力。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完善Shibor的形成基础。扩大Shibor的基准定价范围,提高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扩大Shibor基准在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定价中的应用和推广。
三是改善Shibor的运行环境,消弱Shibor定价基准噪音干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构,促进成员自律。进一步弱化股市、汇率对Shibor的干扰。进一步加大Shibor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准利率的告示效应。
四是以债市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由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有赖于高效稳定的债券市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债券市场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小青. 以债市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 全景网2011年4月11日.
[2]李扬.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做了什么?还将做什么?
[3]熊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当代经济[J]. 2010.8
[4]周小川. 关于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