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作用主要是加强整个少先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纯洁的思想环境中成长。同时我们也知道少先队是培养党和国家人才的摇篮,是产生祖国栋梁的地方,所以对于少先队思想教育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周围充满着许多的诱惑,而作为少先队员的他们还无法拥有足够的自制力,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在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无疑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学生思想的成型期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引导,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是整个人生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思想教育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体现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二、如何提高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1、国家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国家几年前颁布了《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来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少年队辅导员的工作,对儿童在不同阶段需要辅导员发挥的作用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考核机制,思想教育是一个很空泛的内容,而且效果不会只体现在某一个点上,这就让很多辅导员觉得有机可乘,极少数辅导员并不真的关心学生,他们只是发表一些任务性的冠冕堂皇的演讲,这不仅不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无法及时的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会让他们的专业素养无法与时俱进和提高,影响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考核机制,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需要管制的班级和学生,随时关注他们的一切行为,每周都要提供一份报告,然后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升、降、奖、惩,这不仅是对辅导员工作的监督,也有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每个辅导员都要明白自身的职责,他们不同于专业课的老师,因为专业课的老师虽然只讲授专业课的知识,但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明显要长,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困难,那么每个辅导员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对学生最有效的指导。这就需要辅导员平时的积累和大量的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配合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出版了大量的书籍,里面有大量的实例可供辅导员们学习。这会让辅导员在现实中碰到相似的例子后,迅速抓住学生问题的中心,为良好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辅导员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和自卑的孩子,这些学生都极需别人的重视和帮助,要善于聆听他们的问题,努力的对他们进行诱导,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和倾听者。这些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是一些重要的人生经历,很有可能会因一句话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3、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枯燥而且经常是以批评的姿态出现的,这就让辅导员的工作在很多时候难以展开。所以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应该逐步放弃那些冗长的冠冕堂皇的思想教育模式,放弃那些传统的观点和观念,将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其中,使得学生认为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批评,而是老师和他们的平等谈话,并且辅导员谈话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减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所以这需要辅导员积极地创新思想教育模式,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 高校辅导员培训 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32-02
教育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将发生在教育情境中的事件以及行为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教育叙事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兴起,目前成了基础理论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所以热门,就是因为这种研究方式将长久以来教育叙事与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得以弥补,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互助的桥梁。现今,把教育叙事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中,通过培训的过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教育故事,在讲述中实现分享与共鸣,在讲述中实现专家的碰撞与研究,通过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研中用的培训过程,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培训的效力与影响力。
一、教育叙事研究在校内辅导员培训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辅导员作为培训参与主体身份的主动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的价值导向在于深度挖掘“我”,也就是个人的真实情感与教育经历,回归对人的心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高度关注。由此指导下的培训工作中,在价值导向上摒弃了先前培训组织者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关注辅导员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内容选择上,抛弃了过去单方面经验传授与输出,凸显来自于一线辅导员教育生活的突出事件与教育情节;在培训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授课的培训方式,凸显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与思考。作为参与培训的辅导员而言,参与培训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回顾工作经历、梳理工作思路、反思个人工作、主动提升个人理论素养的过程,充分调动了辅导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的意识,促进主体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辅导员形成研讨性学习团队,带动辅导员群体进步
作为高校一线的辅导员,具体工作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若干天,若干有经验的授课教师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传授与理论讲授,无法全方位地满足辅导员工作的动态发展需要。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并非单个人简单地记录教育事实,而是重在群体成员梳理教育生活经历与反思教育事件,总结教育经验的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指导下的培训工作更加凸显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凸显群体智慧,群策群力,到参与培训的辅导员的团队建设,凸显经验分享,互助互利,整个团队建设都是一个动态、长期的建构过程,改变了以往导师临时组合,学员学完即散的现状,重点凸显了研讨性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理念,搭建沟通网络,实现群体性共同进步。
(三)有助于辅导员培训由制度性安排向开放性平台转变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辅导员要参加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这种培训一直作为制度性要求在贯彻实施。由于培训的时间有限,在效果的拓展性与延续性方面难以实现动态的帮扶与支持。教育叙事研究指导下的培训工作,通过参与培训学员的团队建设与教育事实分享、互动平台的搭建,为今后的辅导员培训搭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共享平台,从分享教育经历——反思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实践互动”的思路出发,不仅为参加辅导员培训的学员搭建了一个长期联系,互助帮扶的平台,同时,也为辅导员群体提供了一个拓展学习的平台,通过培训搭建的平台,带动辅导员群体的学习交流,实现制度性向开放性平台的重大转型,为更多的辅导员提供智力支持。
二、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的现实策略
(一)培训的教师与培训的学员
所谓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高校的辅导员培训作为众多培训中的一种,主要有培训的导师与培训辅导员组成,培训导师是培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辅导员是参与培训的学习者,两者在整个培训中处于双主体的地位,两者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良好的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参加培训与组织培训的目标的终极统一。
首先,培训中的导师。为了充分掌握辅导员工作的一手资料,提供适合辅导员培训的工作方法与理论指导,第一,组建导师团队。一方面,通过团队各类人员的选拔,挑选出涉及到辅导员工作相关方面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包含有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专家、优秀学生工作者三个大类,保证导师组成上形成理论与实践方面专家的有机组合。另一方面,稳定团队的人员组成,以此通过长期的团体协作,共同研究辅导员工作,发现辅导员工作的教育规律与特征,为展开辅导员培训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第二,准备培训教材。这里的教材是展开培训的素材,与过去的培训不同的是,导师团队的教材并非是各自为政,各抒己见的,而是在教材设置上强调导师团队对于培训内容的宏观掌控与基础框架的集中搭建,保证培训的过程中导师所培训的内容具有相对统一的目标,并在每一次的培训中总结与思考,构建培训体系与模块,实现培训的系统化。第三,拓展培训方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启发性的特征,充分尊重培训导师与学员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每位学员在参与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第四,研究学员特征。由于学员来自于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导师在培训前期充分了解学员的工作特点与特征,有助于有的放矢,让所有参与学员都能够受益。
其次,培训中的学员。培训的学员集中为高校的辅导员,他们不同于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个人阅历,所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作为学员,首先,认真准备。根据培训教材,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寻找问题,梳理思路,总结经验,做好与导师与小组成员学习交流的准备。其次,转换角色。作为参与培训的学员,需要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通过短时间的学习难以获得工作中的所有知识,但是,通过培训中的经验碰撞与思考,帮助自己开拓思路,提升理论水平,指导具体工作。第三,主动参与,总结反思。通过培训过程中与导师的学习讨论与小组学习讨论,养成培养自身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且学会在讨论与协作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形成好的习惯。通过培训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养成记录个人工作经历,及时总结思考的好习惯,并为后期的专业研究积累素材,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培训的基本流程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指导下的辅导员培训工作具体包含了前期准备、研讨反思、指导实践的三个环节。
首先,前期准备。前期的准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收集资料。为了培训内容的选择更好地贴近辅导员工作的实际与现实需求,需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与自我叙述等不同的方式收集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资料,具体包括班级建设、宿舍管理、奖惩评定、帮困助学、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持教育事件情节的完整性以及涉及方面的完整性。第二,选择资料。在培训资料的编排与选择上,并非所有的教育事件都可以成为培训的内容加以应用。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1.典型性。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并非每一个事件都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与意义,需要在众多教育事件中寻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件展开记叙。2.矛盾冲突性。在辅导员工作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有些事件中包含着剧烈的矛盾冲突,或者包含着隐晦的信息、内涵以及内在矛盾有待进一步挖掘的事件。第三,分析资料。在前期资料收集与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进行模块划分与归类,并在每一个模块下划分若干专题,配备一些典型叙事案例作为支撑。这里的重点在于“叙事”,为围绕某个教育主题展开叙述,叙事中一定要保证教育事件情节完整性,配合明确的叙事线索、内在矛盾以及潜藏的教育理论,为激发研究者展开讨论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研讨反思。基于前期准备的培训资料,形成指导培训导师的培训素材,保证了培训内容上的一致性与系统性,同时,在培训中也可以配合工作录音、影像资料等物化手段配合展示。作为培训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整体质量,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培训导师准备的培训素材以及培训过程激发了学员的研讨兴趣与热情,才会有讨论中思想的碰撞与摩擦,最终反馈培训信息,实现双向互动,为后期修订以及更新培训素材,建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学员全身心地参与到讨论中去,才能充分感受到思维碰撞与思路开拓的乐趣,形成主动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提升理论学习的水平,为今后教育工作梳理思路掌握工作方法。所以,在这个研讨反思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引导学员激发围绕教育主题展开研讨的意识,并培养学员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研讨教育事件的能力,最终实现在丰富的教育叙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运用普适性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转化。
最后,指导实践。所有的培训,无论是理论的学习还是围绕教育事件的讨论,都是为指导的辅导员工作服务的。无法指导实践的培训是无效的,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提升辅导员个人能力的拓展平台,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导师的有限性,需要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实现平台的拓展功能。具体的资源来源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学员基于个人兴趣、专业与关注热点,将短时间培训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专题继续研讨,通过网络媒介,实现团队协作,并可以与导师联系,指导专题研究,保证了培训的深度延续,这样,在培训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展开的后期研究,既解决了辅导员研究没有资源,没有话说的尴尬局面,也为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打下基础。同时,将团队的研究成果与个人的教育体验、研究体会,通过培训平台进行,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培训导师的培训素材需要伴随着辅导员工作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导师与团队成员的专题研讨,分享学员的个人经历,实现导师的教学相长,为动态更新培训教材提供支持。同时,导师也可以通过培训平台招募人员,组建团队展开专题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在培训平台上实现共享。第三,拓展培训潜在人群。由于参加培训的人数有限,并非所有辅导员都能够连续、长期地获得培训方面的资源与智力支持,通过搭建培训网站,分享培训资源,能够为更多的辅导员提供学习与研讨的平台,通过彼此的经验分享,拓展培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带动辅导员群体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邱瑜.教育科学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2]徐燕.叙事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吴国琴.叙事行动研究: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2).
[4]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和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7).
1、思想重视,地位落实。团县委、县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少先队工作,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少先队工作,县教育局还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当中。基层学校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给予统筹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并根据学校实际安排活动经费,保证少先队活动顺利开展。为进一步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待遇,20__年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联合下发了云团联(20__)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__县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规定大队辅导员按副教导主任以上条件选拔管理和使用,并享受同等待遇;中学大队辅导员一般兼任团委副书记并享受同等待遇。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依据。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目前,全县已有32名校外辅导员,先后涌现了以省、市“优秀辅导员”、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为代表的基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
2、组织健全,制度明确。学校能按要求建制大、中、小队,按队章规定民主选举队干部,做到指责明确,并经常组织队干部召开学习例会。适龄儿童入队前做到“十知道”,入队达到“三个一”,做到“三个会”,队员人人参加升旗仪式。每学年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评比、表彰优秀辅导员、先进集体和个人。
3、活动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活动来进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少先队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少先队教育质量的高低。各校依据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大、中、小队活动,充分发挥了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功能。
以“五爱、四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全县各级少先队组织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努力贴近新时期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各校少先队组织以港澳回归周年纪念,国庆日,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庆回归周年”、“党在我心中”、“城乡手拉手,互助结真情”、“争戴小公民章,做合格小公民”、“争做美德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等,积极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也成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手拉手”互助活动深入开展。各校少先队组织,依据实际,开展了“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情系贫困小伙伴”等活动。几年来,全县少先队员为希望工程、灾区共捐资10万余元。此外,还开展了向敬老院、农村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县少先队员先后与100多位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为老人送柴、送盐、送菜、送钱,帮老人们抬水、扫地、梳头等。
体验教育活动方兴未艾。各校根据实际,广泛组织少年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参与各类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启发了少先队员的心智,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县实验小学以中队为单位开设“少年法庭”活动,这一活动既锻炼了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云坛乡小开展的“校园吉尼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__镇沙溪小学开展的“快乐星期三”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活动的快乐、自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各校结合每年植树节开展了“植树、护树,美化校园、家园”活动,让队员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各校大队部还积极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建立“警民共建”学校,积极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军事表演观摩活动,学习消防、国防、安全等知识,让队员在实践中体验。
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结合素质教育目标,不断丰富雏鹰争章内容,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争章新模式,如设立了爱国知识章、社会考察章、手工章、种植章、远足章、国防章、小公民章等。全县涌现了多名省 、市、县级“雏鹰奖章”队员和省、市级“红旗大队”、“优秀中队”。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各校根据实际,设立了电脑、理财、劳技、体育、武术、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素质培训。目前,全县少先队组织已建立了60余个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队员的各种兴趣爱好,而且提高了队员的自身素质。
少先队特色活动有声有色。特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少先队的发展,使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更能吸引队员参加队活动,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如实验小学组建了苗苗团,并创建了中队、“七彩”中队、爱心中队等16个特色中队。苗苗团是少先队的预备队,是为队龄前儿童即未满7周岁的儿童设立的组织,开展苗苗团活动对团员进行队前教育,让苗苗团员们了解队的知识,为入队做好准备,增强入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4、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共建立了23个红领巾广播站,板报24块(每校均有一块),展窗23个,鼓号队22个,劳动基地14个。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红领巾街、红领巾小银行、红领巾园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40多个少年儿童社会实践阵地,使队员们在各种阵地中不断健康成长。
二、存在问题
由于诸多原因,近几年我县少先队工作有所脱节,许多活动开展还不正常,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今后不断改进。
1、城乡差别很大。城镇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请记住我站域名/]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农村有些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很不正常,活动形式单调。中学的少先队工作还不够重视。
2、学校辅导员更换频繁,导致学校少先队工作脱节,影响了少先队发展的整体性、有序性,影响了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 角色建构 个人素质
现代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辅导员(以下部分简称“辅导员”)已经成为必备的一支队伍力量,虽然岗位名称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但其工作领域绝不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他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充当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名高素质的辅导员应该具有出众的人格魅力,深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做到收放自如,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辅导员的角色建构和个人素质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辅导员。
一、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建构
(一)思想政治辅导员岗位职责
在各高校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有其明确的岗位职责,概括起来包括以下11个方面: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时事政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开展学风建设;培育良好的班风;保持班级的安全与稳定; 评优评先或违纪处分;学生入党入团工作;新生入学工作;毕业生的毕业与就业;学生骨干的选拔培养;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的组织。
以上的11项岗位职责较全面地涵盖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面。但是,履行了上述岗位职责仅仅是完成了基本的工作要求,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自建构和他建构来完成自身个人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对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期待。
(二)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的他建构与自建构
我们称来自他人对人性理解所给予大学生的暗示而进行的角色建构属于“他建构”,来自大学生自身对人性的理解而进行的角色建构属于“自建构”。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建构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外在需求的他建构,主要是来自主体之外的如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期望,即由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认识所引起的辅导员角色认知;第二,基于自身定位的自建构,主要是来自主体自身对辅导员的育人功能的认识所引起的角色认知。
1. 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的他建构
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的他建构来源于社会(主要是学校)、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对于学校而言,学校的管理者希望思想政治辅导员能较好地完成学生工作,相对于教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更侧重于管理和服务。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对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认识大多与学生中小学时代的班主任相类似,即事无巨细照顾好、引导好学生,包含学习和生活两大方面。但实际上,来自学生的需求比以上两个方面要丰富、具体得多。
首先,学生处在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年龄阶段,独立自主的观念已经形成,但是并不完整。同时由于经济来源依靠家庭,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个人在思想和能力拓展方面对于独立精神的向往和需求,辅导员必须要引导他们正确、积极地处理家庭依赖与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其次,学生来到大学,其生活的范围和重心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包括对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如辅导员不能加以指引并提供心理上的安抚、疏导,则学生容易发生认知上和性格上的偏离。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要在大学期间做好迈入社会的充分准备,包括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这样的能力养成必须通过长期的教育,而辅导员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难点在于,辅导员往往比较年轻,他们也刚刚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型,甚至还在摸索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却同时要担负起学生个人发展指导者的角色,其压力可想而知,这对辅导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2.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的自建构
自建构活动所关注的是自我心智结构,思想政治辅导员对角色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类”角色的认知,二是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对“类”角色的认知,主要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辅导员角色的整体把握。而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则主要指辅导员对现实中具体的个体“我”的角色的认知,它关注的是现实中的 “自我”的具体状态。首先,高校里辅导员的学习背景、专业、特长都互不相同,对职业的定位和思考也不一致,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是相类似的,这会使他们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在工作方法上相互借鉴参考。其次,辅导员对自身的性格、特长都应有充分的认识,知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实现预定的目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他建构还是自建构,其最终都指向辅导员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个人素质
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由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构成,两者相辅相成。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够较为直观地影响学生工作的成效,推动事业的发展;人文素质相对而言则比较难以直接观测,通常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力一旦发挥出来,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业务素质
在一般的认知里,与所带学生班级专业相近的辅导员能够给予学生专业方面的辅导,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能够制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其他与业务素质有关的辅导员特征还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竞争合作意识、工作方法和经验等。
在上述所提到的辅导员特征中,根据所收集的115份问卷调查表显示,95%的师生认为,辅导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91%的师生认为,辅导员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90%的师生认为,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经验、合作意识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说明作为与学生频繁接触的人,学生对辅导员能否具备扮演团队领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的能力非常看重,这也为辅导员的个人奋斗目标提出了具体方向。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倾向于选择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应聘者,其原因就在于经过学生干部时期的锻炼,这些应聘者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强,能够更快地融入职业角色。而进入职业角色后,辅导员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获得基本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并检验成效,则可通过阶段性的思考和总结,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增长才干。
人文素质
较之业务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辅导员的人文素质由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构成,是形成良好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包括:政治立场和理论、知识技能、爱心、责任心、耐心、抗压能力等,现就辅导员的人文素质试作以下分析:
第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丰富的理论素养。我国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的,而“思想政治辅导员”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政治素质是辅导员首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才能够把握住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在调查问卷中,也有约90%的师生表示他们非常看重或比较看重辅导员的政治品行。
第二,专业知识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面。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辅导员的知识面成为提升辅导员个人魅力的重要因素,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求知能力,做一名“百科全书”型的辅导员,能够与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知识增长起到辅助作用。尽管在调查表中所列举的31条对优秀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所具备的素质特征的描述中未提及“专业知识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面”方面的选项,但在请调查对象例举一名优秀的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哪些胜任特征时,部分师生还是给出了“学识渊博”的答案。
第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论古今中外,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养都尤为看重,因为道德代表着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社会的准则和规范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辅导员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师德必然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据调查问卷显示,约有93%师生对教师的爱心、责任心、耐心都非常看重或比较看重,这些因素甚至会决定学生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致力于爱心、责任心、耐心等素质的培养,将会促进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辅导员要结合岗位职责和自身职业特征做好角色的定位,完成角色的完整建构,从业务和人文两大方面出发,形成全面的个人素质,这是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学生尊重和认可的必经之路。值得欣喜的是,参与调查的辅导员在调查表中所列举的31条对优秀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所具备的素质特征的描述中均选择了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的选项,可见经过职业生涯的洗礼,他们已经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明白完成角色的完整建构对满足各类学生的期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鲁志美、金福吉,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构成要素,教育综述[J],2010(23)
[2]杨建义,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建构,思想教育研究[J],2011(1)
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将以胡xxxx“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为目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和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本期主要工作:
1、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本学期安排至少两次辅导员学习,使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各中队继续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以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文明中队为载体,并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以“三管六不”,“三别四带”为重点,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品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比如班级里开展“寻找身边的名人”、“中国真了不起”、“了不起的中国人”等活动),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3、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
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 通过多种活动:如:学习自护知识、消防知识、交通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杜绝不安全隐患。
4、开展各种少年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板报橱窗、校园网等途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少先队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举行系列活动,以队员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升少先队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5、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的作用。
少先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大队部,红领巾为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各类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做好班级的净化、绿化、美化,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从而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岗位,锻炼一种能力,形成一个习惯,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中队文化,每月更换黑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并做好检查评比工作。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每月工作重点:
九月:浓浓尊师意
1、开展开学典礼
2、制订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
3、培训红领巾监督岗值日生,恢复常规检查。
4、组织各班出好第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黑板报。
5、组织队员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十月:深深爱国情
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各低年级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高年级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
2、“老人节”以“敬老、爱老、孝敬”为主题,开展主题队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各中队要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组织队员“学队史、演队史、展队史、延队史”;开展“我为队旗添新彩”主题活动。
4、组织各班出好第二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活动,开展“弯弯腰”活动,教育队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
6、活动观摩示范课
十一月:拳拳感恩心(继续加强常规教育)
1、11月9日消防安全日。利用晨会、队会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知识,学习各种安全知识,自救自护知识。
2、开展“感恩”系列活动。11月第四个星期日是感恩节,各中队组织队员开展“感恩亲人,感恩伙伴,感恩社会”系列活动,以感恩信、感恩画、感恩卡的形式送给感恩的人,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3、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4、组织各班出好第三期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辅导员研讨活动。交流辅导员工作中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十二月:切切遵法情
1、加强常规教育。
2、开展“安全伴我行”中队主题队会。
3、组织辅导员学习
4、组织各班出好第四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一月:欢天喜地迎新年
1、加强常规教育
2、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3、做好学期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20xx年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在校行政和上级少工委的领导下,以“创新、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活泼、健康、务实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有效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
二、主要工作:
1.针对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开展文明礼仪行动、绿色上学行动等形式丰富、内容新颖、活泼向上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2.积极抓好学校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少先队仪式和礼仪,规范队室的档案管理,增进少先队教育的感染力,用特有的少先队文化来育人。
3.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学习与钻研,带领学生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少先队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各类的少先队科研活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基础,为少先队事业作贡献。
4.相应学校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办好手抄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为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造势搭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树立形象、提高声誉。
三、工作措施:
(一)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学校行政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开发区团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形式,坚持用活动育人,把基本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的情感和意志,成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1.组织开展“讲礼貌、重礼仪、常礼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看现象、评事例、做标兵”等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区”等活动阵地为途径,在系列教育活动中,使队员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人人都来争当“礼仪小标兵”。
2.继续组织队员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养成教育》,用“规范”和“队章”来约束少先队员,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树立起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3.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不断增强教育整体实力。大队部将配合校党支部、德育处,当好少年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加强与开发区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配合,共同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扩大学校少先队活动的运作空间,为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促进少先队工作可持续发展。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1)各中队辅导员要有明确的少先队工作意识,对学生加强队前教育、队礼教育等队知识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认真填写好中队日志。每月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改进和反馈工作。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建立队长学校,设立大队委每月例会制度,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各中队要设立更多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
(3)上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活动应结合学校工作、节日文化等进行,开展队活动应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员要避免“包办代替”。
(4)组织“优秀少先中队”以及各项校内外评优评比工作,宣传和推介先进。中队辅导员要对“光荣升旗手”进行培训,以确保升旗仪式的严肃和庄重。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
(1)抓好“红领巾广播站”的队伍建设,配合常规检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将广播内容做记录,为学校营造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进一步提高升旗仪式质量,充分发挥升旗仪式潜移默化的育人职能。
(3)加强中队建设。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各中队工作要落实四个有,即:期初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期末有总结。各中队还要设有“文明公约”、中队角、光荣簿等,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
(4)加强队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更新内部布置,坚持大队委员每天值班制。本学期队室将进一步完善少先队档案,强调在规范和细化上下功夫。
(三)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发展。
本学期,继续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确立富有校本特色的诵读活动,使之成为衡量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1.大队部将围绕“礼仪”、“诗文”、“艺术”各评比一次校级奖章,评比依据是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表现。
2.继续开展“每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辅导员老师要对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使之成为实践体验、诵读经典的重要阵地。
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少先队大队及各中队学期工作计划。
2、常规教育——“礼仪规范、队容队貌”。
3、举行“诵读国学经典演讲比赛”。
4、布置教室,美化校园。
5、庆祝教师节,开展以“庆祝教师节”为主题的班会和黑板报;。
6、组织各中队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开好主题班会。
7、大队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定少先队干部、升旗手、播音员名单,并进行一些培训指导工作。
8、举办迎“十·一”跳绳及拔河比赛少先队大队活动。
十月份:
1、国庆节宣传活动——出好以“庆祝国庆”为主题的校宣传黑板报和手抄报。
2、积极创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内容,弘扬国学经典,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卫生知识宣传活动-----讲座:卫生保健知识;
4、培训辅导员,队干部。
5、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
1、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宣传学习消防知识,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2、举行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大队会。
3、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美化绿化校园。
4、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校宣传手抄报和黑板报。
十二月份:
1、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2、开展食品、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
3、筹备庆“元旦”文艺晚会,设计庆元旦手抄报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文艺活动。
2、表彰各类优秀人员和中队、资料归档。为三好生、优干、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