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归根到底是人与人间关系的存在,社会的良胜发展也离不开个人。作为高中生,其心智和生理机能都已经基本发育,已经开始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体。他们接触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并以自己不太成熟的世界观去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高中德育教育良胜运行,学生和谐发展,就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双方的交流碰撞甚至冲突进而走向整合,要使社会和学生个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社会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以保证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社会确保最起码的公正和人与人间的平等,提供每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机会,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反叛意识。同时,个人也应明白个人在社会中存在,必然或多或少地受社会的约束,每个人都相应的把一部分权力交给了社会,以使社会良胜发展。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被动的,高中生有道德地去履行社会朽为准则要求的同时,也会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去反思社会,而这样的反思往往并不是全面的,在其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和逐步走向稳定的情况下,学生经常面临着对社会解读的困惑,他们关心政治经济形势、爱评论复杂社会现象和思想,但仍有片面、偏激的特点,以至于每一个社会上的道德事件都能深刻地影响其对道德的理解和实施。高中生的德育教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面对道德困惑和冲突,他不可能从理论上去深人分析,只能通过自己的个体行为表现出来,社会L有道德上的冷漠,就必然有学生表现为对道德的批判和重构。“从总体上说,一个人的人生存在问题上所能达到的可能幸福的最高限度是由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在客观整体上规定的。”闭“但个人仍然有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存在的意义,即使是抗争不合理的环境这一行为本身,也能使人获得配作为人存在的最基本根据。在高中德育的实施中必须关注社会,不是把学生和社会隔离开来,主观上营造一个“纯净”的环境,让其接受道德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这本身就不符合德育实施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让德育回归生活,不能仅仅理解为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应该包括社会生活,利用每一个社会道德事件,加以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引导学生把自我学习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其内在动力和坚持力。
二、提高道德的创造水平,发展个体道德创造潜能。
道德是价值探索与价值创造的源泉。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它对整个历史的影响也是深刻而持久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道德的必要,而人的精神属性却使人的道德成为可能,人的精神属性包括自我意识、目的性、创造性,理想意志以及精神需求。高中道德教育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发展个体的道德创造力,使个体道德判断不再局限于行为结果的好坏,不在固守社会希望常模,而提升到社会原则水平,个体真正是从道德本意出发,不是从政治人、宗教人、经济人出发,从而突破道德逻辑的二元对立,个体既能追求自我的世俗幸福,实现自我独特个性,又能创造性地保持个体和社会、个体与他人的和谐,怀有人类的共同理想。传统的教育总试图找到一个确定的永恒的道德,这是不可能的。人类更应该做的是尊重每个人的道德创造力,在创造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寻求个人与社会的整合、个人内在的整合。“从本质上讲,德育应是一种人的主体性活动,是一种发展人、提升人为宗旨的活动,德育不仅应根据现行社会需要来设计教育活动,还应该根据人的发展需求、未来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德育不仅要求学生从前人那里继承传统美德,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强调开拓未来,真正实现发展人、提升人、创造人”。口〕
三、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目的要生活化。
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永远是完整的独特的情境性的,个人的道德与个人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道德应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但社会为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教学生活的需要为道德强加了外在的逻辑。于是,知识取代了美德,善取代了美德,幸福取代了美德,仁取代了美德。于是道德教育离生活愈来愈远了,道德教育追求的是又空又大、超凡脱俗的圣人,结果不可避免的是道德教育的无力培养出那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快乐至上的庸人,更为可悲的是很可能培养出口是心非的伪善者。我们要端正道德教育的目的,明确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在生活中追求自我幸福又存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道德教育目的生活化意味着道德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方法的相应变革。道德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高中德育特殊的时空范围下、特殊的境遇下以及相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对象,道德要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现在特殊的时空、特殊的境遇下还存在各种道德要求的复杂冲突,社会道德危机层出不穷。因此,过分强调道德的永恒性、道德的确定性、道德的等级性是不可行的,妄图通过道德的逻辑抽象演绎普遍适用的道德法则是荒谬的。高中道德教育重心应该从过去的“他律”转变为“自律”,从注重目标的论证、意义的解释和理念的分析转变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克服各种冲突和挫折,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调整各种关系和矛盾,德育实施应该从过去那种以演绎和逻辑推导为特征的规范性教育转变为案例式的讨论或教育模式,发挥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组织有效的德育课程,依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时政内容、社会资源创新多种形式来组织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把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德育在生活中实现,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面对和处理好各类的道德冲突和危机。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体验式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通过知识的学习或者是自身亲身所经历的事情,对思考行为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在某些方面可能深深影响着你的感受。体验式教学既是一种亲身活动,也是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更为通俗上说,这是一种通过亲身经历所要获得的主体感知行为,作为一种活动结果,也就是通过从主体上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需求,这就主要是包括三层含义,即经历、情感、认知。从本质上说,体验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在事先预设下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真实性的学习目标前提下,自身可以进行相应的感受活动或者是体验,之后可以通过反思、感悟和分享,从而实现我国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构建一种知识相对丰富的学习方式。其中可以分为前期分析、项目设计以及场景模拟等几个方面。
2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2.1认知体验环节的设置
在当前我国认知体验教学环节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就对情绪情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感受,并且在感受的环节中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才能是自我反省。从而能够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这样也就可以进一步确认真理性标准和价值判断。在当前的教师一定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体验教学是非常关键性的影响因素。高中生可以从不同的体验式角度来进行划分,比如是情感是体验以及课堂外体验和拓展体验,如果是场域来进行划分,可以简单划分为课堂内体验和课外体验。现阶段的大学生情感体验上来看,当代中学生的视野相对来说比较广阔,知识储备相对不够,这样就在简单的课堂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所以,就必须要能够利用课外知识来进行补充,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课堂教育中,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当前的社会教育中去。并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仅要能够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还要能够在主观需求的引导下,将物化的活动主动转化为主观上的心态。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课外体验来实施相应的计划。其中可以让高中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对当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能够积极鼓励相应的组织和个人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体验式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还应该要能够在课堂内部进行开展。为此,我们就必须要能课内体验中出发,注重挖掘体验式教育在高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潜力。我们还应该要能够注重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通过选取素材,注重选取素材的大众化,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得高中生感受到真正的亲切感。与此同时,还应该要能够主动激起学生的思想变化,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增强学生对劳动人们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这不仅仅能够培养学学生吃苦的精神,磨练高中生的意志,切实提高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2.2体验式教学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社区服务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进行服务。在参与社区服务主题上可以采用记录日记、开交流会等形式,或者是可以在主题探究的展示写调查报告和小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他们对某些观点的看法,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可以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主进行主题设置,这样就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从可以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呢?我总结了四点:首先,班主任要正学生,先要正其身。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向师性”,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自己应该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就要从自己的仪容仪表抓起。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就必须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其次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一次宿管老师向我反映班里有个宿舍的卫生状况太差。经过查问,是由于早晨起床太迟没时间打扫造成的。于是当天我先就带着全体宿舍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彻彻底底把宿舍打扫了一翻。事后,有同学向我反映老师陪我们一起打扫卫生,同学们都很感动。这样以后的宿舍卫生再也不用我担心了。第三,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该严肃的时候就该严肃起来,不要整天嘻皮笑脸,原则性不能丢。第四,要不断充电,做知识的富有者。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总之,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工作者一定要特别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才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设参谋助手,培养优秀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容易变成对手的关系。如何变对手的关系为助手的关系呢?这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每名班干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都为班级负责,都给以表现自我、树立威信的机会,尽量做到:学生能够组织的活动,由班干部自己组织,给他们以主动权;学生能够转达的通知,尽量由班干部传达;利用课余的时间多与班干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利于班级的管理。
在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非常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工作。在选举班干部之前,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品质、能力等情况,精心物色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合适人选。在选举班干部之后,高中班主任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上给以指导,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经过选拔上任的班干部,他们工作负责,不仅遵守校纪校规,而且热心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他们在班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各项工作各级主动,班级管理有声有色。
三、创设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个没有共同的目标缺乏集体凝聚力的班级,就好比一团散沙四处流散,班风肯定不会很好。所以我一直把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我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无疑引导学生参加或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径。每次活动中我都教育学生: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班级的形象,乃至我们整个学校的形象。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出色表现,赢得名誉。通过反复强调、教育,不管是参赛的队员还是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在活动中都能满腔热情、积极投入、遵守集体纪律,听从老师的安排,其结果也往往赢得荣誉,受到表扬。集体凝聚力不仅仅在大型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反映出来。比如:平时我常常教同学们树立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次大扫除、黑板报的评比我都要求他们看看最后的结果,发扬优势、缩短差距,形成良好的班风。
四、细化管理,常抓不懈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广纳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高中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人格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都追求的教育,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格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许多国家把人格教育当做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重视人格教育不但会提高教学质量,还会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高中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在教学时渗透人格教育,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所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人格教育很有必要。
呆板的语文教育很容易让教师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渗透,有的教师在教学上只是单纯地讲述课本知识,传播历史文化,对于高中生来说,那些东西离他们过于遥远,传统教学不利于高中生朝着全面健康方向发展。人格会影响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不仅影响个人品质的提升,还会影响个人对世界的认知。
2.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素质,以身作则
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师教授的课本知识相差无几,但是学生的评价却没有完全一样的,其中,去除教师教课质量的影响,更多的是教师的人格。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会赢得更高评价,要想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很多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榜样,学生愿意向教师学习,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的方式等,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对待事物独特的见解,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教师个体来说,是一本活教材,教师通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阳光的性格及人格魅力等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展露人格魅力,学生也会想提高自身人格品质,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
2.2注重课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高中时期,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更重视学生分数,很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在杂志上经常看到一些记录出行的文章,读者很容易被内容吸引,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修身养性。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学习过程是完善生命和品格的过程,用学习武装和充实自己,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满足。把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应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2.3结合课本优秀作品,渗透人格教育
翻阅语文课本,很容易发现,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之外,还有后人要学习主人公的某种优良品质,显而易见,语文教育中的文学作品对学生人格有一定的渗透作用,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例如,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屈原的《离骚》具有代表性,“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一句诗词,清晰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爱国主义,在整首诗词中,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爱国精神,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除了屈原外,还有李白、文天祥、杜牧等,都是中华优秀的文化瑰宝。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穿插人格教育,相信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例如,很多学生的作文枯燥乏味,只是为了凑字数而写文章,如果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写文章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2.4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解放学生天性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解放学生的天性,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宽松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发潜能,如果教学环境仍然像小学时期那样舒服,那么,以后走出高中校门的将是一模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呆板地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学习课本知识的人,更需要有开放思维、健全人格的人。在很多学校管理中,为了监督学生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便在教室里安装监控,甚至宿舍楼道里都有监控,让学生处于被监视状态,而语文特色、教室风格、学生性格都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教师被迫中规中矩地教学,学生被迫中规中矩地学习,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要想健全学生品格,就要解放学生天性,给学生提供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培养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感因素;意境;朗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这些内容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合理挖掘,就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使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有效交融在一起。下面,我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途径做具体的论述。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本是主要的教学媒介。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必须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深刻了解和研究,大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学生对课本教材的情感体验。
例如,以《荆轲刺秦王》这篇文言文为例,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问题探究环节,即提出以下问题:荆轲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出场的?荆轲和太子的对话,表现了荆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写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荆轲和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何能使他慷慨献身?荆轲与太子丹在准备工作中有哪些分歧?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作者是如何描写易水辞别这一场面的?有何作用?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如此,便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深刻理解荆轲不避艰险、不畏、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并且领略英雄的品德和才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情感教育的良好渗透。
二、积极营造富有情感化的意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意境,即文学作品中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与课文情感内涵相适应的意境中,学生的心弦就能被轻松拨动,学习情感也能被激发,从而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教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富有情感化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借助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体会,并由此加深对课文文本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以《扬州慢》这首词为例,为了让学生感悟扬州的萧条之景和作者的怆然之情,在教学时,我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都在遭受战争创伤后的萧条残破之景用Flash课件播放出来,如树木烧焦、城池破败以及清寒的角声等,如此,古都的残破荒凉之景便如实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学生便能入情入境,在脑海中呈现一幅悲凉深沉的画面,并能由此体会到词作者无法言喻的悲伤凄怆之情。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与词作者情感相适应的意境,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联想,也真正进入词的意境,如此,对词作者的心理感受有了更为强烈的感知和了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情感教育。
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朗读,使学生在富有感情的语言中陶冶情操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朗读,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作者的情感世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教师生动形象的朗读。将文本内容中的绘画美、形象美等深刻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而在富有情感的语言中,接受知识的传授和情操的陶冶。
例如,以《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为例,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沉痛与悲愤的,比如在开头,因为是对烈士遇害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沉痛心情的描述,所以,我在朗读时,就采用低沉、缓慢的语调,从而将作者沉痛的心情真切地表达出来。而在朗读文中对当局卑劣和凶残部分的描述时,则运用了激昂、高亢的语调,从而将作者愤慨的心情如实表达出来。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朗读,便将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意境中,能够使学生学习五四时期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有效交融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既能学到教材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