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教学是一门集实践性和技巧性为一体的课程,舞蹈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训练,将形体与艺术进行结合,达到表演的目的。能够在教授学生舞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是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是一项全民的舞蹈素质教育,其不仅仅是一项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群体的专业舞蹈教学,同时也是一项面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这种教育不限于从业的技能和职业的训练,更是一种美育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让学生体验艺术、感受艺术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习惯。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肌体,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格,不断美化学生的风姿和气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的综合技术人才,智育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方向。然而,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训只是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为社会服务的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艺术修养的道德修养。因为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艺术修养相关联的,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相结合。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舞蹈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走向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所开设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训练两种。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舞蹈,将舞蹈的概念、发展、特点,以及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著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舞蹈的来源、历史、表达形式、艺术特点、文化背景、发展演变历程,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我国的一位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认为:“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通过舞蹈的表演教学,第一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体验不同的生活情感与情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他们通过舞蹈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心理状况,获得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情路历程。另一方面,通过舞蹈的创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能力。用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这也是舞蹈教育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舞蹈素质对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舞蹈学习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舞蹈的语言就是肢体动作,也是其艺术的核心,不同的舞蹈类型所要表达的是舞蹈者对人生的不同的态度,将最优雅、具有魅力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对于舞者本身来说,每一次的舞蹈表演或者训练,都是对自己身体的超越与心灵的历练。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艰辛的训练,才能够达到身美、心美、神美的效果。舞蹈课从艰辛的学习训练到表演的过程是一个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过程。舞蹈课程严格的训练以及舞蹈表演可以锻炼舞蹈者“顽强坚韧”“勤奋刻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果断自信”“知难而进”等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舞蹈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朔造人格、锻炼毅力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舞蹈艺术,循序渐进的接触和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舞蹈,感受不同的文化特点、人文精神,以及艺术美感,让学生在舞蹈艺术的海洋中无限徜徉,无限想象,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不仅如此,舞蹈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

 

二、舞蹈学习有利于智能的提高

 

舞蹈的训练过程是从手、眼、身、法、步等方面着手的,通过训练过程中对肢体的把控,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伴随着曼妙的音乐和优雅的肢体动作,学生会在舞蹈训练中不自觉的提升着自身的智能,而且智能提高的效果比较好。佩里博士曾提到过:“右脑富于情感,主要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活动,其主要负责形式、空间和非口头活动;左脑擅长理智,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活动,其主要支配语言、文字、运算等。”当前我国的教育主要以语言和文字形式为主,这就导致我国学生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伟大的贡献和发明绝大多数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于丰富的想象中产生的,由此可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重视舞蹈艺术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开展舞蹈相关的艺术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右脑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智能,让学生的理智、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比翼齐飞,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舞蹈学习有利于形体的健美

 

舞蹈所涉及的肢体运动非常多,舞蹈能够实现在娱乐的过程中起到健身的效果,舞蹈训练能够促使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从而达到形体健美的效果。例如,经过舞蹈课程的基础舞步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灵活性、控制性以及身体柔韧性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身体曲线的优美舒展。尤其重要的是,舞蹈课程训练在矫正不良体态方面具有其他形式课程不可比拟的效果。舞蹈训练主要是依靠肌肉对形体的修饰,从而使形体修长挺拔。在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简单的动作作为基本训练。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基本体态举止和站立行走坐卧纳入形体训练的项目。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的进行分组教学,因人而异的制定教学目标。通过简单易学的舞蹈形体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让形体变得匀称协调,举止端庄优雅,而且逐渐克服了自身的自卑心理,学生的自信心也越来越高。

 

四、舞蹈学习有利于提升亲和力

 

在不同舞蹈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尝尽人间百味,舞蹈是对生活态度、生活状况的描写,一些舞蹈述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些舞蹈表现对亲人的思恋,也有一些舞蹈演绎出人间的凄美爱情,当然,也有一些舞蹈是表演者对自己内心的告白等等,通过对不同舞蹈风格的欣赏与学习,学生体验了自己生活中不曾出现的情感历程,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迅速的融入社会。学生在舞蹈演出比赛中都会对不同的舞蹈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对舞蹈进行再创造,一些学生在舞蹈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五、增强团体合作意识

 

舞蹈表演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独特艺术,整体一致的队形,刚柔并济的动作展示,会使人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而不愿离去。在表演的过程中,大家的团队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任何一个人的失误或者动作错误,就会直接影响整体画面的和谐,从而使舞蹈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团队意识在无形中得以提升,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的习惯,自觉的摒弃一些不利于团队发展的习惯,自觉地维护团队的利益,对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六、舞蹈学习能够抚慰心灵,有利于艺术修养的提升

 

舞蹈的振奋与激励作用是其他艺术不能相比的。相关研究表明,音乐能够抒感,净化心灵,而肢体的运动也是宣泄压力的最佳途径,对于舞蹈,是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参加舞蹈的表演,多学习别人的艺术形式,试着去欣赏、鉴赏,进而创作,不仅能够提高其专业水准,还能够提升其艺术情操,培养艺术情趣。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多收集一些古典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文化韵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高职学校中进行舞蹈教育,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舞蹈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知识、技能和鉴赏水平,即便不能上台表演,也应该能够胜任管理、教育、研究、传媒、文化交流等领域,成为舞蹈艺术的高水平的欣赏者、传播者。就算毕业后没有选择与舞蹈相关的职业,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能够给予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理解艺术的美感,让他们健康、快乐,有品质的生活,这样来说,舞蹈艺术的教育也是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之一。

 

七、结语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其教育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而是通过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成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同时还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以及快速改变的世界,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努力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基础教育以间接经验、系统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其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突兀的职业教育根源在于基础教育的缺陷。而职业教育弱化的职业特色,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观愈来愈远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先天不足与后天不良造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三大难题只能通过二者的有效衔接才能解决。

1.1招生难

由于职业教育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学生普遍对职业教育没有很大的兴趣,而这也正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普职平衡分流的压力较大,很多的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去选择中职教育,他们更愿意去进入大学深造,这就导致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进行的很困难;二是近年来,高中生源逐渐减少,高职院校招生压力日渐加大,与普通高校争抢生源时没有竞争优势。学生和家长选择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时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当然更倾向于普通高校。而职业教育是平民化教育,是那些读不起大学或者说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来就读的,他们认为接受职业教育难以向上层社会流动。不过,当今的社会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在就业竞争中,学历文凭几乎成为了好就业的首要前提,所以学生和家长更加倾向于普通大学,而不会选择职业教育。

1.2稳定难

现在的高职院校常常会出现有不少学生退学的现象,这些学生退学并不是因为读不起,因为现在国家对中职教育的补贴日益加大,经济原因已经不再是辍学的主要因素。那么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选择退学呢?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对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都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对就业前景感到不满意。这就恰好反映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在学习、生活、行为各方面的突变使很多学生难以立即接受;还反映出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工作。由此造成了学生感到疲劳、心理压力大、学业失败率高、课堂违纪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随之而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

1.3就业难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某项或某类职业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是要求接受职业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到一技之长,提高业务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显示出就业方面的强大优势。但是,由于众多职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性不高,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混完学业,其实在校期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又用的知识,也就导致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有些不接轨,这也是导致其社会需求萎缩的重要原因。

2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路径选择

2.1观念衔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克服重智轻德倾向

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地注重升学率,渐渐忽视了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现象高度重视,发扬重德轻智。不能在想以前那样片面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对“技术理性”的推崇,职业教育也普遍存在忽视通识教育,忽视社会知识与技能、职业倾向与态度等职业人格领域的教育的倾向。职校学生知识视野狭隘、文化素质低下、职业人格教育缺位,相当多的学生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是指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让个体形成适应一定职业活动要求一系列个性特征的总和。无论是职业人格还是人格在教育中是一脉相承的。

2.2课程衔接——开展职业预备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业预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初中与普通高中阶段增加职业教育课程,以引导学生广泛认识科技世界和工作世界;二是职业学校教育应该从现代职业融合发展趋势和职业对人才标准不断变化实际出发,注重通用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小学与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与评价方法要全面接轨。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引入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具体做法就是在传统的中学教育课程中纳入另外一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一边进行学术知识传授,一边提供职业技能指导。

2.3教学衔接——搭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

交流平台在教学内容上,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有关基础教育后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使广大师生毕业分流前对职业教育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而职业院校应注重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包括普及性的学术性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等,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普通中学到职业院校的过渡。

3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保障机制

3.1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案

1996年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但是在经过了17年后,社会和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很难落实《职业教育法》了。无论是办学体制还是评价方法,或者教学内容等方面,这套法规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呼吁国家尽快出台一部新的政策法规,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3.2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上移与下移

教育是通过传授蕴含着人类的创造的精神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使受教育者通过系统学习,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可以立足于社会的谋生手段。将职业教育下移,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职业技能与意识的培养,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况且,初中阶段的教育分流效应要比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效应弱,尤其在初职地位获得过程中,初中教育分流的效应需要通过高中教育分流才能呈现出来。职业教育下移至何种层次,只能说因人而异。

3.3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

面对职业学校招生难,有些学校采用的方式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问题是,在信息传播迅捷的今天,学生不会被骗来或哄来,而是靠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他们吸引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即是要求学生在职业学校留得住、学得好、用得到、走得高。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学校的吸引力。因此,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尤为关键。还要面向产业集群设置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后的待遇及发展前景好的专业。

3.4强化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33-01

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高等职业教育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转站,通过技能型的专业培训,把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和理念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工业生产布局调整,中国依靠低价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了大量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工作,成为世界性的加工中心,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这一战略的提出,使得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激烈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我们国家从事技术工作的技能劳动者,大约占到整个劳动者大军(不包括农民工)的三分之一,在三分之一的技能劳动者当中,技师和高级技师才占到百分之五左右,如果加上高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三类人算作高技能人才),三者总数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左右,这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还差得很远。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上升。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主要面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级应用型、专业化人才,要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就要求我国继续采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

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矛盾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是人们所熟知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准确说是在校率),一般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面临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迈进的阶段。发达国家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时,高等职业教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兴起,都对本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提前达到17%,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军。根据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已形成了五类办学机构,即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有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改善公民就业条件中将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今这个发生着剧烈变革的社会更是如此。对于个体而言,要适应社会,要发展,就需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国的终身教育立法有着强大的法律后盾,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每个适龄人员接受教育作出相关的规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强调要把构建和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职业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改善公民的教育结构,落实终生教育的理念。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工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有了一定的社会从业技能和经验,更进一步则会实现从“要我受教育”到“我要受教育”的转变,通过主动学习以满足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变革。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职业教育;物流技术教育;职业素质教育

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为保证良好的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就要求各岗位物流工作人员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水准。目前,随着物流职业教育的普及,我国许多地方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这些职业院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物流人才,但是,在职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过于注重对学生物流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此,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职业素质对于物流行业和企业的作用

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诟病。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开放,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有理论、懂管理、技术精,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企业甚至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物流活动的诸多工作评价要素,如加快物资周转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降低物资破损率、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等都需要依赖人工去实现。为实现这些要素,需要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即合格的操作技能、规范的管理手段以及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此外,物流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强调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求各人员技术精湛,而且人员之间要诚恳待人、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发展本行业、服务本企业。事实证明,物流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高的企业,其运营效率往往较高,企业因此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而好的效益反过来又推动本企业的发展。

2.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一个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对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受信任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流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受信任程度,提升企业信誉主要靠物流服务质量,而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物流企业员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则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保证;如果企业员工职业素质不高,则很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物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是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职业素质观念有助于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物流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这个素质包含物流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即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岗位、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客户,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良好的职业素质观念会促使物流从业人员努力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职业、岗位、工作及客户。另外,良好的职业素质观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扩展性和感染性。如果一个物流企业内部人员集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那么这个传统和风气会不断地感染企业的新进员工,甚至会扩展到整个物流行业。

二、物流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反映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标签,它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物流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良好的物流职业技能,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全面人才。

1.加强物流职业素质教育首先须加强物流职业技能教育。加强物流职业素质教育,首先须强化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教育。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有这样的思维定式,以为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是两回事,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于是,在物流经营活动中,客户在感叹物流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低下的时候,往往大而化之,忽略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差这一因素。如人为造成的物资错发漏发、货物保管不当、拖延配送、账单遗漏……这样的职业技能,其服务和工作质量怎么会令人满意?职业技能不过关,就谈不上所谓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所以,职业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把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把物流职业技能水平作为衡量职业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要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必须先强化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物流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流从业人员要想做到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己的物流职业技能。如果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不敬业,只满足于现状,即使以前非常熟练的技能,由于时展了,机器设备淘汰了、更换了,不学习、不更新,也会落后于时代。相反,如果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始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宗旨,那么也会不断促使物流从业者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物流职业教育也要适应时展,适应企业的需要就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全面建设。

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需要企业、学校双方共同作用。应该认真看待物流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物流企业、学校二者共同作用。物流企业要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规范以及具体职业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风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情感,只有双方形成合力,职业素质教育才会卓有成效。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物流职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让学生与现实中的物流从业人员、客户打交道,熟悉行业规范,接触物流经营的方方面面,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物流职业的具体规范要求。总之,物流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到物流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职业素质教育机制,在具体实施方面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中重物流知识教育而轻职业素质教育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 方一新,熊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0:76-78.

[2] 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18):01-03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民教育;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新的征程已经顺利启程!中国人民实现这一目标的自信愈来愈强,行动愈来愈坚定,复兴蓝图雏形已现,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呼之欲出,人民美好生活次第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此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必然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也会出现影响中等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把高素质的劳动者输送给国家和社会。

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困难集中在我们如何通过教育的努力,将一大批较低素质的中职生,切实转变为学有所长、思有所得、行有所能的较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来看,学生大多都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分流而来,其中所谓的“问题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十多年来,屡屡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越来越困惑,深感中职教师“教书育人”之不易!经常感叹学生之难教。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认为现在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学习”“不读书”“不思考”。在行为上随意不羁,沉迷于低层次的快乐和享受,比如流连于网吧和热衷于校园恶作剧;在人文思想上表现为信仰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更不要说去亲身力行了。如此状况,如何达到转化其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还是首先应该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特别是从公民教育入手。“中等职业教育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这是由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职生思想行为素质偏低的现状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中职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骨干,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质量优劣,影响到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中职生要着力培养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水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规划,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身体和心理素质,以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

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得依靠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提高。如果没有学生内心在灵魂深处产生对自己和国家、民族前途和未来的深沉关切,没有学生自身对“家”“国”以及“自身”的责任的认真考量,又如何增强其自主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呢?然而要增强中职生成才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法宝,就是依靠我们切实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要把“公民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头羊”,作为具有导向性和基础性的教育模块来认真夯实。中等职业教育要转化,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就应当而且必须从加强“公民教育”入手。

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尊严和责任,关乎政治、道德、责任、爱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忠诚,遵守社会法律和制度,履行社会政治生活之义务,自律、自制、自强,自觉服务社会和集体,在社会关系中恪守公共道德,公民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自身所负责任的自觉承担,等等。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首先要从“加强公民教育入手”,紧紧抓住“公民教育”这个“牛鼻子”,促进学生灵魂深处的转变,特别是通过“义务和责任”教育,使其从“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自觉学习”,逐渐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学会做人、做事”的习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校自治,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事务,通过社会实践参与社会事务。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师(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公民教育,而教师自身的公民素质和公民行为和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更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就首先应当从“公民教育”入手。

参考文献:

[1]崔明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快速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

版),2012,(01).

[2]刘亚.基于社会实践提升高职生就业力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

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