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田凤培同志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州庆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决定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隆重表彰2003—2004年度省、州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2004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刚才,州人民检察院、市国税局、市劳动就业局、市环卫处、大桥路社区等单位介绍了他们的创建经验,对加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示范和借鉴意义;下午,各乡(镇、办)相关领导还要参加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交流宣传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全力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进一步搞好宣传思想工作讲几点意见: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将在我市召开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既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检验和考验。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会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力度,齐抓共管承办好这次盛会,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热情,形成合力。
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3亿元,分别增长12%和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4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7亿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3684元和1*51元,实际增长3.7%和8.4%。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9亿元,增长5.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6万亩,总产量8.1万吨;曲毫茶等4个*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基本完成,万亩优质稻米等3个特色基地项目加快实施;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基地9.6万亩,联系带动农户4.5万户,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亿元,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10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新增省著名商标1只,新申报国家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各2个,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成效明显。农业“五个十”工程深入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加快,“百库保安”等工程扎实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荣膺首批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施“两创倍增计划”,制订出台工业扶持“1+3”配套政策和财税扶持10条措施,积极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和“示范企业、成长之星、亩产英雄”评选活动,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船舶、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浙江船厂二期、雪花啤酒、神马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如期推进,“三高一低”项目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3.21亿元、销售产值304.75亿元,分别增长3.5%和2.2%。“5个60”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93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961家;新开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78项;新增设备投入2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6项;新增年销售收入增幅一倍以上或净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7家;新增年实缴税金净增50万元以上企业78家。启动省“科技强市”创建工作,制订出台扶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与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高等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20*年,全市投入研发资金4.3亿元,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58项,开发新产品16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9家,国家气动产品检验中心落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8.7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21.3%,品牌建设列20*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第35位,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5.85亿元,增长10%,占GDP比重达40.4%。国家AAAA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弥勒大佛建成开光,溪口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设施建设加快,阳光海湾、莼湖游艇俱乐部基地、萧王庙西岭山景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17.4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8.56亿元,分别增长20%、45.1%和23.6%。20*中国(*)雪窦山弥勒文化节荣获“20*中国十大最具魅力节庆”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30个最受关注节庆”称号,海峡两岸弥勒文化交流活动列入全国对台重点交流项目,桃花节、水蜜桃节、长寿节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成功举办,特色节庆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六个一建设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太平洋商城竣工开业,惠政路步行街改造完工,农批市场开工建设,方桥、尚桥、松岙等重点物流区块建设顺利实施,奉港商贸中心、海鲜夜宵城、五星级酒店等项目的洽谈和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6亿元,贷款余额164.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4.24亿元和29.75亿元,存贷比达99.3%。房地产业、保险、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8只,总投资17814万美元,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65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05万美元,分别增长261.6%和109.2%;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0.57亿美元,增长16.1%,其中自营出口15.67亿美元,增长21.3%,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达24家,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主动“接轨*、融入长三角”,积极寻找世博会带来的机遇,不断加大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宣传,城市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滕头村成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唯一的乡村案例。全年完成土地开发整理4542亩,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建设加快推进,红胜海塘龙口合龙,尚桥科技园、方桥港区等重点区块建设顺利实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和企业挖潜节地力度加大,土地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引导金融机构改善服务,制订出台成长型中小企业专项信用担保试行办法和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办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10KV裘村变、尚田变和白杜变建设顺利,信贷支持和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坚持统筹协调,加快城乡建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致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订出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新一轮示范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村庄整治成果不断巩固深化,西坞街道实现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江拔线、弥勒大道沿线村以及“城中村”、“城郊村”、“景区村”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我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被新华社连续报道,莼湖镇荣获“省十大电视助推特色乡镇”称号。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经济顾问”制度,稳步推进经济薄弱村生产营业用房建设,全年投入支农帮扶资金3.48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20.5公里,新增村庄道路硬化77.43公里,完成59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改造,4.86万农民的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0.79万农民的饮用水困难得到解决,县江综合治理开发区段和尚田段基本完工,莼湖降渚溪和萧王庙泉溪江小流域治理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接受培训1.99万人次。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启动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和旧房改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5.8%,赔付金额达153.6万元。
致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红胜海塘区块、尚桥区块等重要功能区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规划龙头作用得到强化。“三高”连接线基本贯通,西宁公路拓宽工程全面完成,沿海中线*段和甬台温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场站及连接线(城区至莼湖快速通道一期工程)等建设加快,沿海供水、第二水厂、龙溪公路*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区环县江道路基本贯通,南山路中段改造和城区“亮灯”工程加快实施,长汀村、倪家碶村等旧城旧村改造扎实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拾荒者”集中管理启动实施,整治“三乱现象”和户外广告力度加大,社区工作取得新成效。20*年,我市荣膺“浙江新魅力之城”,城区桥西岸路被命名为省级街容示范路。
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承载力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修编完成,旅游景区、象山港区域和弥勒大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和地段依据规划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三级网络不断完善,张家岙垃圾填埋场二期和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动工建设,溪口至城区污水管网建成运行,3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任务如期完成,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试点取得实效,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成效显著,墓葬专项整治得到加强。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1%和16.3%。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再次获得生态省定量考核优秀等次,尚田镇被评为省生态镇,莼湖镇列入*市循环经济试点镇。
――坚持和谐稳定,重视民生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注重社会文明进步,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撤县设市20周年庆祝活动,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助推”工程和“种文化”活动。20*年,我市荣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溪口镇荣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滕头村荣膺全国文明村。实施新一轮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新组建*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等教育项目建设顺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莼湖、裘村、松岙卫生院门诊楼建成使用,重大医疗纠纷协调处理机构组建成立。“*走书”和“布袋和尚民间传说”分别被列为国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第九届运动会成功举办,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取得良好效益。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平台建成使用。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引才育才、用才聚才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975名。
注重提高保障水平,发展成果惠民共享。“九大民生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全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基本公共事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5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新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2.7万人、2.69万人、1万人、2.46万人和2.26万人;积极推行被征地人员、城镇老年居民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三保合一”模式,养老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和制度上的全覆盖,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首批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主体工程即将结顶,廉租房政策全面推行并扩大受惠面,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656万元、救助金693万元,长效帮困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
注重“平安*”建设,社会和谐局面持续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总体呈现持续稳定态势。公安系统“三基”工程深入推进,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新建综合警务室66个,打击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大接访“3+1”创新模式得到国家、省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溪口镇维稳工作经验被中央政法委转载,“村企结对、共创平安”模式深入推行,普法宣传广泛开展,劳资纠纷处理力度加大,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0.6%、27%和26.2%。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启动实施。
注重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重要政务,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66件、政协委员提案238件,办结率达到100%,办理结果满意率进一步提高。与派、工商联的沟通继续加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公开依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推进。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逐步健全。全部政府性资金和投资项目纳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得到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工作要求,迅速动员全市力量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对口支援青川县恢复重建工作。全市捐款捐物累计达3248万元,“特殊党费”287.7万元。
同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家安全、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检验检疫、档案、保密、人防、气象、烟草专卖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慈善、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工作目标:今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和农村“*”工程的各项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以全省农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
从今年起,省政府决定结合实施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亩产吨粮能力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建设100个现代农业园区、20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已经明确,今后几年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将70%资金投入园区项目建设。根据省政府下达的任务,今年全市要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我县是传统农业县,粮食生产的立地条件比其他县市区优越,农业产业尤其是茶叶、食用菌、香榧、油茶等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今年要争取建设1个粮食功能区、1个现代农业园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抓紧编制好园区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做好项目准备,争取省里更多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2、以*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一是农民异地转移,实现异地搬迁*人。其中高山远山农民实现搬迁*人,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实现搬迁100人;实现整村搬迁达到总数的50%以上。这项工作是重点难点工作,两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一个是*小区、*三期和*小区目前土地指标均已落实,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抓紧完成用地报批和征地工作,年底前开始农户安置。另一个就是有些转移出来的农户,补助资金下不去,核心问题就是老房子没有拆除,希望枫坪乡等重点乡镇重视这项工作。二是农民转移就业,实现农民转移就业67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以上。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万元;全面推进林权IC卡与农村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森林资源资产和林权信息建档到户率达90%以上。四是农村社会保障,推进全民养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按规定领取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推进全面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元以上、参合率巩固在*%以上,把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五是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去年初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数,除农村低保人口外,新增20%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累计*%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六是农民收入增幅,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牢牢把握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头等目标不动摇,抓住市委市政府“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不放松,落实好产业培育促增收、龙头带动促增收、异地转移促增收、创业就业促增收、结对帮扶促增收等五大举措,千方百计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确保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全面实现。
3、以全市“*”工程和我县农村“*”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后进村转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根据市“*”工程责任书要求,我县的任务是培育12个中心村,整顿转化41个后进村,创建289个生态文明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县农村“*”工程,要按照“六个化”:即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和环境生态化要求,抓好中心村培育工作,今年将重点培育省级中心村5个、市级中心村8个,一共争取13个,确保12个。县政府将对培育成功的中心村和成绩显著的乡镇实行适当奖励。要以村级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开展65个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活动。要按照“一解决四推进”,即主要问题有效解决,主题教育活动、村级民主管理、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有效推进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41个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
4、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把握住中央、省市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的契机,紧紧围绕我县“两区”建设目标,抓紧编制《松阳县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与省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积极储备、包装一批项目,尽量挤进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一是加强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主的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要围绕“山更青、水更秀、田更方、茶更香、村更美”目标,按照“点线面结合、山水房结合、江路景结合”的要求,重点推进沿江、沿景、沿路村庄的综合整治和整体改造,做到整治一个、带动一片,今年要确保完成40个待整治村建设。二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以“强塘固房”工程和我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松阴溪干堤加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水南段、*段二期、新兴大石段、赤寿段工程,新建堤防7.88km;抓好庄门源、*源、十三都源等主要支流重点地段防洪工程建设;抓好竹溪源、余庄源等水库除险加固以及11座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着手开展庄门源水库工程建设;在基本解决全县农村饮用水困难人口的基础上,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是多方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抓紧去年以前项目扫尾验收,尽快开工四都西坑片综合开发项目;积极争取今年新处外石塘片、*小槎片、叶村麻寮片的项目,超前做好*镇庄门源流域综合治理、*乡内村源综合治理等项目。四是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省级森林城市规划,着手开展延庆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新建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2个、示范村5个,绿化示范村6个;继续抓好独山及县城周边山体绿化彩化工作,完成林区道路建设100公里。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真正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开工。
5、以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是富民之本,是推进“两区”战略之基,是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中之重,必须花大力气抓好。
大力提升茶产业。今年3月的低温冰冻冰雹洪水灾害,使我县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在灾害面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不等不靠,奋起抗灾自救,全力做好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使我县的茶叶生产实现了量减价升的目标。截止4月25日,全县茶叶产量1250吨,产值2.03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茶产业问题,当务之急还是安全问题。现在春茶采摘即将告一段落,广大茶农将习惯性地喷洒一些农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5月份组织开展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整治月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加强监管和严肃责任追究,把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全国平均农药成本30元/亩,而我县是200元/亩)。要认真落实好林书记去年在新兴乡统防统治现场会的讲话要求,加大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建设“院士生物防治示范区”。要积极探索茶叶农资配送、茶叶农资专卖店及茶叶责任医生等新办法,确保不发生茶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同时要把冰冻灾害的经验告诉茶农,一是冰冻来时采不采取保温措施不一样,二是用不用催芽剂不一样,三是要加快茶树结构调整,因地因时、错时错位选种一些新茶种,有利于减轻冰冻灾害影响和采工过于集中的矛盾,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长效之计还是提质增效。一是要推进以茶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茶叶精品园、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集中各种要素向园区投放,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土地向规模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加快龙头企业紧密型基地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扭转安全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付局面。全年流转土地2500亩。二是加快推进茶叶市场三期工程建设。要加强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检测中心和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健全和延长茶产业链条,提高茶叶市场品位,促进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强化现代农业主体培育。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植大户,大力推进茶叶企业QS取证工作。四是加强品牌建设,要围绕“一县一地”现代生态农业区域品牌和“松阳银猴”系列品牌,着力做好品牌培育、宣传和管理工作,坚定信心,进一步打响“松阳银猴”一千八百年历史文化名茶和“全国绿茶集散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现代农业区域品牌。五是加强督查考核。把茶叶安全、土地流转、统防统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等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列为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全力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培育香榧产业。把香榧产业作为又一个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打造“浙南香榧之乡”的目标,借鉴茶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抓规划、抓扩面、抓投入、抓品牌,大力推进香榧产业发展。今年力争发展香榧*亩,到年底全县累计达到2万亩。
积极发展油茶产业。以我县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围绕打造“中国油茶之乡”目标,积极引导*、*、*等宜植地区农户种植油茶,扩大种植面积。今年要新建油茶基地*亩、改造油茶低产林*亩。据说今年油茶苗木比较紧张,希望有关乡镇要早衔接、早联系,林业部门想方设法组织苗木,尽量满足农户种植需求。
扶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品”、“多乡一品”要求,重点发展食用菌、笋竹林、干水果、高山蔬菜、吊瓜等产业。并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要求,加快“*生态猪养殖基地”、“鹊山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养殖生态化。此外,要加快农家乐示范村、来料加工专业村建设,使更多的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今年要培养经纪人100名,发展加工队伍*人,实现来料加工费*万元。
6、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位一体”体系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健全网格、优化服务、创出特色。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抓住兴产业、聚人口两大重点以及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组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各类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式、菜单式、受理式等多种服务。要按照“乡镇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机制,实行县管乡、乡管村、村管户、户管场的“四包”网格化动植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平稳;加强植物疫情的普查、防控和监测,做好柑桔黄龙病、梨枯梢病等疫情防控,确保普查率和挖除率达到100%。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属地管理,实行联防联控,全面开展“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县政府已下发了《关于做好供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农业部门已制定了整治活动方案,希望各乡镇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开展自查工作,每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要建立管理台帐,明确责任人员,分片包干、定责到人,要通过签订责任状、承诺书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户实行无公害生产,做到100%全覆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我县供沪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二、当前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各乡镇要结合春耕备耕工作,深入动员部署,将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田块,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粮农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达到17.6万亩,总产量5.16万吨)。结合助农增收活动,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农资打假活动,严厉查处涉农违法案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针对前段时间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加强技术指导和组团式服务,抓好农业救灾工作,尽量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