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经济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对接。然而,从我们对浙江省6所开设环艺专业的高职院校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2012年,为了解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需求及评价情况,我们分别在杭州、宁波、湖州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共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择的是近3年6所高职院校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其中男性占77.5%,女性占22.5%。从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需要技术性人才的数量最大,占63.8%;其次是业务型人才,占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9.5%,其他的占2.1%。在调查中反映出的最突出问题是:虽然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培养方向、总体素质等问题,短期内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在关于对学校开设课程与社会需求的问题调查中,有46.5%的受调查者认为现有高职环艺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社会需求不太符合;有20.2%的学生认为不符合;15.6%的学生认为符合;17.7%的毕业生认为一般。在对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时,有46.2%的毕业生提出要注重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上的总体交叉和整合,有必要在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中拓展专业基础知识。有53.8%的受调查者提出: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内容。调查发现,目前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高职设立环艺专业的时间不长,其课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蓝本,教学内容、计划缺乏社会需要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由于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环艺专业与室内设计专业没有区别、缺乏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强,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二)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教育部[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通知中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制三年,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目前浙江省调查的6所高职院校总学时都在2500左右。与教育部的要求基本一致。课程设置分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2350学时左右,选修课150学时左右,选修课比例明显偏低,影响学生培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必修课又分为四大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550学时左右,开设政治思想、英语、体育、国防教育、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350学时左右,开设素描与色彩、设计构成、设计速写、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约350学时,开设快图设计、材料与构造、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景观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课模块1000学时,包括专业认知、户外写生、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答辩、顶岗实习等。高职环艺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环艺设计包含了艺术与技术,科学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内容。社会上对环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素质有较全面的要求。所以“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提倡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的模式”。据此,可以看出,目前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有较大差距的。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模块的设置口径不够宽;专业基础课模块没有体现基础厚的培养目标。同时专业课模块的专业化教育也有待调整,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的课时安排必须加强。
二、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改革
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由于受目前国家高考体制制约,高职环艺专业所招的学生基本上有以下两个类型:第一类是以前学过美术,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在文史或数理方面基础较差;第二类是文化素质还可以,但原来没有学习过绘画技能,美术基础欠缺。因此,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一)创新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原则
1.预见性原则
这是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环艺专业人才的前提,也是高职环艺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对社会、市场需求进行认真研究,准确预测,课程设置才能有的放矢。
2.适应性原则
环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内容多。而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实践任务重,总学时不可能增加太多,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进行符合社会和专业需求的取舍。力求避免教学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教学工作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成果,达成培养目标。
3.特色性原则
要紧紧围绕环艺专业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环艺专业特色,即要突出高素质、应用型,这是由高职的培养目标、生源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在改革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牢牢掌握这一原则。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环艺专业集艺术与工艺于一体,创新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设置理念。
(二)改革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高职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应用型、高素质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改变目前围绕室内设计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1.必修课的公共课模块
总学时按原课程设置550学时基本不变,在原有的8门课基础上增加“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大学语文”和“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同时调整各课程的学分数和课时数。“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由60学时调整为36学时;“高职英语”由180学时调整为144学时;“就业指导”由40学时调整为18学时,以体现高职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改变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口径不够宽的缺点。
2.专业基础课模块
适当增加课时数,专业基础课由原来360学时增加到414学时。专业基础课在保持原有的五门课基础上增加:“艺术概论”“设计史”“建筑概论”三门课程。同时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与学分,素描与色彩由120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学分也由8学分调为6学分。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速写三门课程由60学时调整为54学时,学分由4学分调整为3学分。
3.专业课的设置总课时基本不变,较大幅度调整课程设置
保持原设置的6门课程外,增加“设计程序”“景观设计”两门课程,同时大幅度调整教学内容,对现有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吸纳近几年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环艺专业研究最新成果,体现高职环艺专业学生高素质的要求。
4.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效果
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实践课教学手段,选择企业实践设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引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
5.选修课的设置总课时基本不变,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的课程设置门数
由原来的9门增加至15门,增幅达60%,以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和兴趣。同时,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数量,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三、结语
论文摘要总结了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包括提高小鹅育成率、草料适度搭配和适时出售,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养鹅具有投资低、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农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草原、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现就笔者多年实践,提出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如下。
1提高小鹅育成率
小鹅(1~20日龄)育成率越高,养鹅经济效益越好。
1.1做到六宜六忌
(1)宜饮清洁的冷水,忌饮冷开水、污水。
(2)宜喂潮湿的精料,忌喂干的精料。
(3)宜喂禾本科类的牧草,忌喂豆科类的牧草、油菜叶。
(4)宜10~15只一格分开管理,忌大群一间舍饲养。
(5)宜剪去周围的毛(出壳后1~5d),忌嗅到油烟及吃黏油的食物。
(6)宜喂氟苯尼考、精制土霉素片等治疗下痢,忌喂痢特灵。
1.2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
(2)湿度。1~10日龄,60%~65%;11~20日龄,65%~70%。
(3)密度。1~5日龄,25只/m2;6~10日龄,20只/m2;11~15日龄,15只/m2;16~20日龄,10只/m2。
(4)通风与阳光。育雏室的空气,以人进入时不觉得闷,没有刺鼻的气味为宜,用开窗透光(气)调节。
1.3供给充足的营养和饮水
(1)饲料。宜在小鹅出壳24h后开食。小鹅精料最好是粗蛋白含量为19%的全价料(鹅料)。饲喂次数:1周龄,9次/d;2周龄,6次/d;3周龄,5次/d。出壳3d后可适当喂切碎的青料,喂量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
(2)饮水。出壳后7h供第1次饮水,以后自由饮水。注意水深不超过2cm,防止湿毛。
1.4防敌害
防敌害主要包括防御敌害、药害和意外伤害,小鹅没有防御能力,无论室内室外要加倍警惕,慎重保护。
1.5疫病预防
(1)种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③27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④28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⑤29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⑥4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⑦45周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苗,1mL/只,皮下注射。⑧46周龄:重复45周龄的1次。
(2)商品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1mL/只,皮下注射。
2草料适度搭配
鹅以吃草为主,仔鹅7~21日龄对青饲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粮10%逐渐增至90%,28日龄可以达到100%。鹅对青草中粗蛋白、粗纤维的吸收率与羊相近,是摄食范围很广的家禽。为了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普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胡萝卜等,冬季养鹅由于牧草生长慢,应补充青贮料;春季牧草丰盛,可满足夏季高温期养鹅的草料;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水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作饲料。
养鹅还必须补饲精料,最好是喂全价料,对全价料的要求是:1~2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9%;21~9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6%。喂量一般平均每只每天100g(以整个饲养期计),喂量是否得当,“一看粪便、二看毛色、三看长势”。喂量过度,会出现拉稀或粪便中带有消化不全的饲料,粪便恶臭;喂量适当,粪便正常,毛色光亮,长势良好;用量不足,毛燥枯萎,生长缓慢。另外,在用量适当的前提下,每天的饲喂次数也是关键,最好是少食多餐。
3适时出售
鹅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旺盛期是小鹅(1~20日龄)和中鹅(21~70日龄)阶段。为了兼顾肉质等因素,肉鹅最佳出售时间是80~90日龄。因为这时鹅的体重、体况、肉质、毛质最好。超过90日龄,鹅要换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因此,应适时出售。
1.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现状分析
1.1.1、体育教学设施现状。设施环境主要包括教学场所、教学器材设备等要素,是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体育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场所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及场地的周围环境。体育教学的场所是体育教学环境中最基础、也是必要的硬件设施,是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设施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比仅为41.2%,认为一般的占比34.5%,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24.3%。表明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设施的认可程度一般,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几个场馆进行分别调查时,学生对场地的质量、数量、色彩、灯光、周围环境等特性表现出了差异性,其中学生对于乒羽馆的认可度较低。普遍认为乒羽馆在场地的数量、质量以及灯光和装修上亟待提高。教学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设备合理、充分的配置与有效使用是高校良好教学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球类、健身器材等等,这些设备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设备的数量较认可,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1.2、体育教学时空环境时空环境是由学校内部的时间和空间这两大因素构成的特定环境,包括班级规模、班级组合形式以及上课时间安排等三个方面。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它与教学空间的密度密切相关。在一个固定的教学空间内,增加人数就意味着造成空间的拥挤,减少人数则可以有效增加个人占有的单位空间。依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体育课的班级规模应控制在26-30人。通过了解发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二年级体育课中,班级规模大于30人的超过50%,并且存在一个教学单元内有8-9个教学班级集中在田径场,导致每个班的教学空间受到严重影响,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班级组合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大一年级体育教学采用男女分班,统一进行一学年的相同内容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不利于学生按照兴趣和能力分层教学。大二年级基本能实现学生自主选课,但由于受班级规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选课并不能完全体现其兴趣和特长。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的最佳时间分别为上午的9-10点以及下午3点以后。当然,上课时间的安排还要协调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与文化课学习之间关系、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情况。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时间设置较为合理。此外,由于体育教师每周的课时工作量较大,同时为了协调教师上下班时间的问题,使得课程安排集中于2-3个工作日,影响了课表的整体合理性。
1.2、体育教学的社会环境
1.2.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认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传统与风气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合计40.9%,表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2.2、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调查显示,有76.8%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的氛围是积极融洽的。体育课堂气氛和谐是体育教学的催化剂,它是体育教学环境重要元素,应不断改善。
1.2.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度为30.1%,一般为51.2%,总体满意度较低。从学生之间关系调查数据来看,融洽度达到70%,表明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班级的凝聚力较好,但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
2、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优化对策
2.1、物质环境优化对策
2.1.1、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在现有基础上增改建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利用率。体育场馆的设施除考虑学校整体布局外,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规格、质地都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健康、卫生、安全、审美等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就地取材,使场地器材多功能化,尽量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2.1.2、控制班级规模。体育教学部门应协调教务处、招生办等单位,合理控制教学班级人数,保证学生课上锻炼时间和效果。在采取小班教学的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开设选修课程,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保证学生能够按照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锻炼和学习。
2.1.3、合理设计体育课时间表。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何协调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科学习的关系尤其重要。因此,在具体安排体育课表时,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由于体育课的时间和组织安排不当直接影响文化课程学习的效果,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得益彰。否则可能会由于一味单纯强调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根据师资情况和各学科特色、性质和地位,争取课表设置上的最大效益回报。
2.2、社会环境的优化对策
2.2.1、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形成校园体育文化。首先,严格落实体育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本校实际情况,把文件执行落到实处,狠抓学生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有组织、有计划、常年不断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竞赛的管理和筹划,让体育成为传统、成为必需,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2.2.2、激发学生动机,营造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气氛。体育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动机,使学生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2.3、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面对的都是90后更加开放和独立的新一代青年,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此外,体育教师还要通过各种团队练习,引导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强化团队精神,形成和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结语
3.1、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经过科学筛选设计的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2、通过调查发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教学环境整体情况良好,但在体育场地设施、班级规模、课程安排以及校园体育传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作者:黄建湘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文秘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业务难以拓展的原因
调查发现,全国高职院校成立的秘书事务所不下10家,但高职文秘专业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整体形势不如理工科发展得好,主要原因有:文秘专业技术含量特点不像理工专业那样明显;企业的工作内容行业性较强甚至一定程度上带有保密性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与秘书事务所合作的力度有限;学校难以调动教师资源和所拥有的企业资源进行协助,从而影响到高职文秘专业秘书事务所难以更深入和广泛地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
高职文秘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业务拓展的新途径
鉴于文秘专业的特点和当前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不够给力,服务地方经济的业务拓展形式不要局限于以专业实体形式进行,只要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它既可以是师生共同承担实体生产经营服务任务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形式。(一)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实习生文秘专业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实习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二是能够批量接收实习生;三是学校能够获得商务部和商务厅两级政府补贴。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中制定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服务外包企业能够批量接收实习生。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35名学生已经与湖南省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达成了实习意向,学生为公司提供文字录入、排版和编辑工作,公司为学生提供培训、住宿、中餐和实习工资,而学校能够获得商务部和商务厅两级政府补贴。教高[2009]5号文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二)为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实习生一方面,安排学生实习要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另一方面,文秘专业实习生要找到专业对口的服务外包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为广大的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实习生成为高职文秘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学校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一个月的校外综合实习,7年中服务对象经历了一个从服务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到服务企业单位为主的过程;业务的拓展经历了从以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过程;服务效果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1.实习单位和业务拓展主体的转变扩大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领域。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学生有80%以上通过亲友、同学介绍或其它途径找到了实习单位,其中90%以上是企业,服务面覆盖了商务、制造、电子、装饰、物流、文化、化工、医药、食品、通信和房地产等行业。服务企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文员、销售、服务员和流水线作业岗位,文员类工作岗位约占50%;为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服务内容包括(按由高到低比例排列):文字录入和接打电话65%,档案整理36%,文字校对35%,文书拟写28%,商务礼仪28%,会务操办26%,市场调查18%。服务对象和业务拓展主体的转变的事实表明:只要把学生推向广阔的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高职文秘专业就能够找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广阔舞台。2.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比较好。首先是服务时间增加了,开始几级学生实习时间都是1个月,2009级实习2-3个月的学生已经达到了62%;其次是实习工资覆盖面扩大了,2006级拿到实习工资的学生有36%,2009级达到100%;此外,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工作效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9%和54%,满意率达到了83%,月薪1000元以上比例达到了80%。3.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效果良好。学生认为敬业精神得到培养的比例达91%,胜任工作能力得以培养的比例达96%,吃苦耐劳精神得以培养的比例达到99%,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比例达99%。
论文关键词:高新,出口,竞争力,安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奋进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决定了贸易产品的结构优化,决定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因此,加强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后,利用TCI指数、MI指数和GL指数测度了安徽省高新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扩大高新产品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概况
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出口产品和企业集中度较高,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涌现出来,带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新产品出口跨越式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1.2亿美元国际贸易论文,发展到2009年的15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9.7%。出口额占全省总额比重从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长速度,通过高新产品出口,拉动了我省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的发展,为省内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产品集中度较高。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全钢子午线轮胎、镀锌板等新材料出口4.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2.6%,生物医药及器械出口4.6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0.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9%,光机电一体化1.5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0.1%。高新产品出口呈现产业集聚现象,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核心期刊目录。高新产品的九大类产品中,以上四类产品出口额占总额高达92%。
(三)出口企业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丰原集团、华文国际、华安进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业累计出口10.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户均出口规模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随着出口企业发展壮大,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也日益增强。
(四)出口主体性质多元化。全省高新产品出口中,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企业三分天下。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6%,国有企业出口5.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5%,集体民营企业出口4.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29%。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随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规模的不断提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现状,下面将从TCI、MI和GL三大指数,详细分析近年来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竞争力情况,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进而扬长避短,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出口竞争力。
(一)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1]。贸易竞争力指数(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断一国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衡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指数取值范围为-1≤TCI≤1国际贸易论文,当0≤TCI≤1时,意味着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TCI≤0,意味着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九类产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数: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
产品名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术产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电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软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机电一体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医疗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环保与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现代农业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