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每年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的项目之一,也是中职生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对自己职业前途的瞻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但我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我在此就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写法上作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给相关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即做到“新、异、实”。新,就是新颖有创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异,就是别具一格,标新立异,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实,就是贴合专业实际,体现专业特色。例如:《错、挫、措》;《人生电路图》(电器专业);《盘点人生》(财会专业)。然后就是规划的前言部分,这是开场白,也是引领读者进入规划的导游。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部分文笔要优美,内容要写明规划的理由,言简意赅地点题。
其次,是规划的正文部分必须结构完整,具体包括以下六大板块: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定、职业目标发展阶梯构建、目标实施措施以及目标的评估调整。一是自我分析要结合专业和职业特色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特别是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分析、职业价值观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分析。二是环境分析包括自己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区域经济、本人所学专业及对应的职业群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真正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三是职业目标的确定,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要立足于现实即与个人、社会、专业实际相符合,切忌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四是发展阶梯的构建一定要具体明确。一般构建三至五个阶段为宜。可以按技术等级的提升来构建,也可以按职务的晋升来构建,但都要有明确的时间段、地点和目标而且每个阶段目标“跳一跳,就够得着”。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用表格和生动的图形。五是目标实施的措施,这是规划的重点,这部分一定要详实具体,体现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针对前面的分析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弥补差距。具体措施要远粗近细循序渐进。六是目标的评估调整,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预见性,以便及时调整目标和措施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最后是规划的结束语,这部分总结全文,进一步深化和突出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与前言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样,这部分要文笔优美言简意赅,给规划打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总之,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自己实际,符合国情,脚踏实地;能处理好“人选职业”、“职业选人”和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有“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做个性主人的措施,有珍惜在校生活,以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为标准提高自身素质的安排,追求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本人条件、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出发,分析到位、目标实在、台阶合理、措施翔实。最好文并茂。
1、总体目标:成为一名高级秘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人生没有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可想而知,这种人生将会一无所获。
2、阶段性目标:
第一学年:努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考取计算机办公软件初级操作证。参加学校计算机培训以及公软件初级操作考证,获得相关证书。
第二学年:积累专业素养,通过计算机办公软件高级操作资格考证和速记员资格考证。第三学期购买计算机和速录机,每天坚持训练四小时。第四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获得相关证书。
第三学年:参加全国秘书资格的证书考试,取得中级资格证书。积极参加课外实习、实践活动,掌握职业技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兼职,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体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1-0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求职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审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的过渡,开展、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尤为重要。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有的甚至还将其列为必修课,规定了必修的学时、学分。但总体来看,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较为传统,许多东西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缺少对自己、对职业规划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在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拟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以多年来的工作对象——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为主体,探讨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让高职学生形成清晰的生涯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生动有效。
职业生涯规划和体验式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生涯规划由生涯辅导演变而来。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局,他提出的特质因素论成为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64年,帕特森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生涯理论,将当事人中心的论点用于生涯诊断、过程与结果之中;以舒伯为代表的生涯发展论则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相配合,将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后来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创立了“生涯彩虹图”,舒伯的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职业辅导起源较早,但中断时间较长。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开始指导学生择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立了职业指导部,以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之后因种种因素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辅导在中国才再次萌芽。在高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公共课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于体验式教育 “体验”通常是指通过时间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关于“体验式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其中较为广泛被引用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体验教育协会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的过程;奇克林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当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或多个事件后而产生了判断、情感、知识或技能的变化所产生的学习过程;基顿和泰勒则认为它是“表明与被研究现象直接相遇”。体验式教育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包括课堂学习、专业研究、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拓展训练、服务学习及合作学习。“体验式教育”与“体验式学习”两个术语的明显区别在于“体验式教育”主要面向教育者、辅导者,而“体验式学习”主要面向学习者、体验者。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
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与传统理性主义的教育方法,以及华生、赫尔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行为的结果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以知识、内容为本,注重知识、技能学习,学生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地听、记、考试,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学习过程单向沟通、单一刺激,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育以团队或个人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即时的感觉、内容和过程,重点关注态度、观念、能力的学习,学生高度投入、参与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为双学习者主体,且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可提供个性化、现实化的体验环境,学习效果会更持久。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知识理论的掌握、国情政策法规的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素质理念。因此,应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形成适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课程模式,真正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一)理念和目标
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引入我院汽车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设计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任务,变传统的“概念——案例——练习”教育为“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以学生为本,着眼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认识自我及岗位特征,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高职学生更能把握成才方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生涯规划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对工作环境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高职学生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
(二)教育模式整体设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汽车系结合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多元课堂、三段进阶、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教育模式。
“多元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多元存在的前提下,积极调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和企业、甚至校内外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包括职业指导课、入学专业教育、班团会、主题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名家讲坛、校友见面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招聘会见习、参加招聘会等内容。
“三段进阶”是指系统设计我系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训练任务,并在高职三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阶段是探索启蒙期, 主要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学院和汽车系的环境,初步了解汽车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面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确立目标,工学结合,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第二阶段是实践行动期, 主要在二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搜集就业信息,熟悉签约流程,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完善初级目标,初步确定职业长期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潜力开发期, 主要在三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和专升本政策,对前两个阶段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进行职场情商修炼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多种讲座、素质拓展、静思、跨文化体验等方式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能,使自己的潜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全程化”是指学生从入学伊始直到毕业,整个大学三年期间不间断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教育,“全程化”就是要让每一位高职生从进校之初就开始做好毕业求职的准备,让学生体验周围的一切事物,同时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教学活动设计
体验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由教育个体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设计时,充分以学生为本,按照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整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将面临的各种情况,编写了《汽车工程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手册》(以下简称《训练手册》)。该《训练手册》分为6个学习单元,教学课时共计1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适应大学新生活、汽车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就业面向、汽车系文化和专业文化教育、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前的准备及求职技巧、成功校友典型等,每节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流程,即:提出学习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设置任务——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知识总结、理论升华。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团队竞赛、操作练习、调查实践、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产生自己的感悟,收获具体的经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现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学单元中的“探索职业兴趣”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体验式教育在我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任务驱动如下。
任务一:填写“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1)我的家人所从事的职业;(2)我的亲戚所从事的职业;(3)我父母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4)我的朋友、邻居、其他认识的人所从事的职业;(5)他们的职业中,哪些职业的工作内容你比较了解;(6)在他们从事的职业中,有没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为什么?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完成“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任务填写,分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所涉及的职业类型、工作内容和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分享交流。
任务二:兴趣岛测试,你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将教室布置成6个区域,分别代表6座岛屿,在介绍6座岛屿的情况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喜欢的岛屿就座。同一岛屿的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兴趣岛情况简介略)
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完成兴趣岛测试活动,讨论交流后,总结6个岛屿实际上代表霍兰德提出的6种职业兴趣类型。通过兴趣岛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类型会有个初步判断。
任务三:纸条传递游戏。
游戏流程: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裁成20张小纸条,每个小纸条写上一个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前台接待(SA)、索赔员、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出纳、会计、收银员、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食堂、保安、行政司机、保洁员、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评估师、车辆保险员、理赔员等。将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分发传递给其他同学,留下自己喜欢的。每位学生都分发完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清点自己所有的纸条,在所有纸条涉及的岗位中最终保留三个。
思考讨论:(1)别人分发给你的纸条上有没有你不了解的工作岗位?若有,请与那位同学交流一下。(2)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三个纸条上的岗位?其他岗位为什么要放弃?(3)别人为什么要放弃你选择留下的三个岗位?请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完成纸条传递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准确定位。
知识拓展:(1)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内容略);(2)职业兴趣量表简介(内容略);(3)经典案例:成功来自兴趣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内容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李冬梅.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3]张正武.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乌卜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10(4中).
[6]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1).
[7]杨丽.借鉴境外经验 浅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错。目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常常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有时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如待遇、地域、职业声望、传统观念等。这正反映了大学生在职业错的探索与定位环节上的薄弱。不论是选择职业还是更换职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的信念和原则应当是始终如一的。只有这样,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才是连贯的、有效的。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新途径,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
随着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变得尤其必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人生导航的必然。南通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贯穿职业生涯理论,旨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择业心理、个人职业特征评价等方面的辅导,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形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宣教式职业辅导,可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但是其教学方式的单一及对学生自身需求与能力的忽视,易流于形式,已不合时宜。南通大学教师在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吸收了心理教育中团体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体验结合知识启发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体验,并从中获得感悟,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三、课程的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通过团体辅导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自我探索职业错,并为未来的职业自我实现打下基础。课程用时:32学时,每周3课时,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适应的教学人数:每班60人以内为宜。课程方案分如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导向与暖身
1、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基本知识。目的与要求:帮助团体成员了解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具体要求,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和体验之中。具体活动:自我介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基本知识讲解。
2、相互认识、建立家庭。目的与要求:营造生动活泼的团体活动氛围,促进成员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如地展示自我,积极地关注他人。建立小组,促进小组成员相识,营造安全的小组心理氛围,促成小组凝聚力的初步形成。具体活动:轻松拍打(热身活动)、马兰花开、心有千千结、亲人大团圆(结成小组)、心灵连线、我有一个家(建立小组)、团体辅导宣誓活动、握手告别(结束活动)。
(二)第二阶段:职业自我认识
1、自我关注。目的与要求:在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基础上,促进成员开始关注自我(包括自己的生涯发展),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具体活动:抓与逃(热身活动)、捧打薄情郎、自制名片、美好家园、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组员心声(结束活动)。
2、自我认识。目的与要求:促成小组凝聚力的加深和小组成员较为充分的自我认识。具体活动:创新接力(热身活动)、我的职业梦想、我的过去与现在、我的家庭与影响、拥抱(结束活动)。
3、职业自我认识。目的与要求:通过电脑心理测试,使成员对职业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测试项目:气质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4、进行深入职业自我分析。目的与要求:结合心理测试,进行深入的职业自我心理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从小组成员中获取一定的自我信息。并进行喜欢的生活方式、职业能力评估,职业自我综合分析(含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具体活动:假如我有一百万(热身活动)、无价之宝(价值观探索)、我喜欢的生活方式、职业能力评估、职业自我综合分析(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分享与交流、群抱(结束活动)。
(三)第三阶段:职业认识
1、职业实地采访与信息收集。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的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职业信息,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识程度。具体活动:征集相关职业、确定职业实地采访计划、小组职业实地采访、小组职业采访报告写作。
2、职业风采展现。目的与要求: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创意活动,进行职业实地采访报告的汇报与交流,以展现多种职业风采,形成资源共享局面,促进全体成员对职业世界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具体活动:注意力辅导(热身活动)、猜职业、小组职业风采展现、职业风采展现评奖、我可能的职业选择、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布置课外作业)、小组群抱及告别(结束活动)。
(四)第四阶段: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与要求:结合职业自我分析和职业认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抉择的方法。具体活动:小小动物园(热身活动)、分享我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生涯方格练习、生涯抉择平衡单练习、总结与讨论、团队群抱(结束活动)。
2、笑迎未来。目的与要求:引导成员共同解决生涯规划中遗留下来的问题,纠正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中的错误理念,让学生自己探讨生涯困惑并评价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的总体状况,在良好的情境与氛围中结束课程。具体活动:生涯困惑秘籍(热身活动)、实话实说(生涯困惑集体探讨)、誓言执行情况反馈、把心留住(结束活动)。
四、课程评价方式
1、起始评价。起始评价即在课程实施前进行的评价,可以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或教育心理测量等形式进行。内容应包含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如兴趣、性格、能力、生活方式等),目标的清晰度(有没有目标,长期目标或短期目标等)、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及兴趣、对学习的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无了解及了解程度、对生涯规划有无了解等等。起始评价所得的资料可做来课程设计的参考,也可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依据。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前,教师精心设计了大学生生涯调查问卷,含16道选择题,内容涉及自我认识、个人未来五年计划、所读专业与自身兴趣、对于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找到工作的信心等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制定教学方案。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仅限于对职业名称的知晓,对该职业具体是做什么、需要哪些能力却不知道,因此在教学方案别安排学生做调研,通过亲身探索真正了解职业;同时,很多同学自我认识模糊,不了解自我,教师即在教学方案中安排各种心理测试、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自己。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即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施评价,在课程进行时及时收集教学活动信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记录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响,并即时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需求。如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并不清晰,而且进入大学后对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而无所适从的情况,在课程别安排了价值观澄清的内容。
3、终结评价。终结评价即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估,可以重做起始时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个别访谈、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并以此作为改进课程和实施下一步职业辅导的参考,对于学生仍疑惑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也可再次以讲座或其他形式予以澄清。课程实践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了解职业规划、提高自我认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使得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更加客观、清晰。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63 -03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
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
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
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
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
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二、以体验学习为追求的团体辅导
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而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背景、心智成熟度等处在同一层次上,差异不大,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也会碰到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和疑惑,因而符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应用范畴。
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和自我反思,团体辅导中,学生得到机会可以做许多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成为一种收获并且迁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情境中,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深化,这些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团体辅导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传统课程一起共同服务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属于结构式、封闭式和同质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直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也可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训练、减压训练等为主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团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准备、结束团体等环节。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手指操、大风吹、滚雪球等热身游戏,生命线、我是谁、自画像、价值拍卖等自我探索游戏,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人际互动游戏,职业树、职业人物访谈等职业探索游戏,生涯幻游等总结性游戏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团体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行为变化、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途径进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对辅导团体特别是团体领导者会提出的较高要求。这个要求是双重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策略、评价指标等整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二、比较丰富的团体辅导知识,各种团体辅导的技术,甚至个人咨询的操作策略等。因为,对个别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团体辅导不可能进行深入探究,必须结合个别咨询等其他方法进行辅导。
三、以反馈修正为目的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职业世界与职业生活缺乏真实体验,容易导致其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失真,职业生涯规划的失当。因此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我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体验中感悟和提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实训主要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的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专业实训“使学习者在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体验其职业角色,并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认识某一职业的性质、作用及价值,强化学习者的职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一系列职业活动的展开为学习者了解某一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理想的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或改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打下基础。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完成对已有生涯规划的初步反思: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性格?自己今后如果要胜任这个行业(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相关专业能力?自己已具备哪些能力?还要发展哪些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用哪些办法?这些思考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五年制高职目前一般采用“4+1”模式,即在校学习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真实地感受所在企业的文化、职业环境、岗位对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需求,而在和师傅、同事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来了解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锚”是否已经出现,进而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要修正,那么如何来修正,通过这些思考和修正,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走向成熟。
四、以信息拓展为特征的网络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多维度、多手段、多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新的科技条件,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学习资料、职业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等服务支持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效性。
在职业测评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至少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测评服务。目前,职业测评作为心理测验的一个应用分支,已成为一种评价个体素质条件的有效工具,通常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等的测验。职业测评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当前的素质状况,而且可以提供他们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为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购买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职业测评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帮助。二是加强职业信息的。职业信息的收集与是一个工作量大、更新快的工作,五年制高职学校可与企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部门建立网络,达成局域内的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状况,这不仅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择业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较低年级学生的规划启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进行政策信息的推介。政府部门为规范市场、引导与促进就业,往往会制定的各种就业政策,学校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有利于维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中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宏观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预示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前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以个别咨询为手段的诊断干预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反复体验、逐步成熟。期间有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探索、选择与决策、建构与妥协,过程中学生个体免不了出现偏差,产生疑惑,出现迷茫,甚至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果断介入,进行诊断和干预。
个别咨询一般采用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也不例外,通过个别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还协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与克服认识障碍,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与学生个体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不同,面临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群体的辅导途径之外总有一些学生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而个别咨询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采用点对点、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从教师的倾听开始。辅导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倾听求助学生关于规划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设想、思路等,摸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辅导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归因,同时回顾之前职业测评结果,并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咨询的具体技术引导求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学生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最终的选择、结论还是要留给求助学生自己作出,辅导教师不能代劳。这里,我们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我提升、完善,辅导教师可以协助,但不能替代。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思量、推敲和权衡,得出的结论下的决断,才更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和更具有持久的执行力。
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应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承担,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等,不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观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在一年级,团体辅导则适合将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专业实践中的生涯规划指导重点在四五年级,这三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路径。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的利用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则贯穿五年始终,随时提供服务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1.
[2][3]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