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把孩子留在原来户籍所在居住地,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朋友等,这些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5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珏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现状
1.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很多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父母的爱,是他们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偶尔的电话联系,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亲情的缺失。往往让他们的感情无处寄托。找不到谈心的人,很多快乐的、不快乐的事情都只能自己一个人体味。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胆小、玲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彤心理。
2 .价值观扭曲,不求学习
少数“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生活费,生活困难,影响正常学习。与之相反,有些孩子盲目攀比摆富,花钱如流水,一旦要花的钱供应不及时,便会小偷小摸,有的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社会安定。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并没育多少文化,但照样挣根多钱。念书对一些孩子来说,变成了无所谓的事情,迟到、逃学、不交作业往往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3.道德危机,恶性循环
有的留守儿童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有人称这些孩子为三无少年:“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时间久。这些人的不良倾向就出现了,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等等。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被淘汰下来的这些孩子也成了“三无少年”进而又影响下一梯级的在校学生,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二、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面对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作为学校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生括上和心理上的关注;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家长和学生监护人的培训。
2.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
留守学生家长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3.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
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休闲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公安、司法、工商和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括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4.各级政府做好带领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
要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使农民在当地就能找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数量。
5.解决“留守儿童童”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6.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一、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首先就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具体来说,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经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那就是他们往往都不爱与人交流,在性格方面普遍显得有些内向。这都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与父母进行交流。而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学生没有了倾诉的对象,任何的问题都习惯性的自己扛,他们的愤怒,喜悦,难过,悲伤等等各方面的情绪无处释放,渐渐的,他们就会产生社会的陌生感,感觉自己是被这个社会所遗弃的对象,从而变得胆小懦弱,不敢与别人交流。
(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缺少了父母的敦促,自身对于学习的价值又无法真实的体会,加上农村环境中“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较为普遍,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随意,并没有真正的将学习充分重视起来,学习散漫,成绩落后,自制力不够导致无法坚持学习。
(三)安全措施方面的问题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对于留守儿童的保护措施力度不够。而这些留守儿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不懂得如何有效的保护自己。我们经常会看到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侵害的事情发生。
二、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对策研究
如何有效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帮助学生正常的进行生活学习,是我们当前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对策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档案
相关部门对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创设出具体的独立的档案。具体记录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家庭结构,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具体喜好和病史情况。同时,为了更好的及时解决存在的相应问题,在档案中要记录下相关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住址等等详细情况。通过对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具体的建档工作,更加透彻的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适当的开展“家长”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关爱,可以适当的开展“家长”活动,采取一帮一的帮扶措施。可以以党员为主要力量,在积极的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捐款捐物的同时,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关爱,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迎接生活。
(三)适当的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为了有效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可以适当的给他们开展安全讲座活动。邀请相应的专家,给他进行生动的讲座,或者是开展相应的话剧表演,以直观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该如何保护自己。
(四)指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以优化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着力点,通过“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切实推进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档案。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开展关爱活动,营造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家长”、“亲情电话”、“城乡少年手拉手”、组建“留守小队”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三)教育指导留守儿童监护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区域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以“如何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如何关怀、爱护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内容,给留守流动儿童家长传授科学育人的方法。
三、要求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李阁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组组长,教办、妇联、卫生、司法、民政、团委等各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办公室设在教办,负责日常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组,负责相关工作。
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平台,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是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的儿童,显然,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相对于其他儿童而言少之又少,而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成长教育道路上最好的老师与榜样,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缺乏来自父母的第一教育,同时父母也未能第一时间获取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从而影响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培养,进而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发展,此外,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都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而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使得他们缺乏了来自父母的爱与关心,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发展。那么,家长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就笔者而言,家长可以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网络平台定期与留守在家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建立相应的QQ群、微信群等,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机会,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通过计算机和手机以现代信息软件微平台进行视频聊天,通过视频双方可以较全面地听到和看到对方的声音容貌,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视频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心理疏导教育,给予孩子们相应的关爱,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可以很好地增强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可见,相对于传统的电话沟通而言,丰富的网络资源更好地拉近了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心理韧性,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良好的发展。
二、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抓手,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心理韧性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校就是他们平时赖以生存的第二个家。目前,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不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有些学校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并经常采取家访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带去爱与关心,然而,在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面前,这些举措犹如隔靴搔痒,结果并不容乐观。那么,学校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呢?笔者认为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仍然是首要问题之一,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其一,对于一些较为年幼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信以息技术为核心设计人性化的集体活动(新颖游戏、互动比拼等)方案,并组织实践引导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培养其友善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其二,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打破区域的局限性让他们开阔视野,学习欣赏更多更美的东西,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孩子心理进行定期测评,为孩子提供倾诉烦恼的港湾,能第一时间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这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环境能够不断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从而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更好地发展自身。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全面提高社会环境教育影响
众所周知,对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而言,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留守儿童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监护关爱程度不够,而社会环境相对于其生活的其他的环境而言更加的多变与复杂,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一般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与自制能力,倘若身处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之下,自身的发展将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不良的社会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社会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呢?笔者认为,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社会公共场所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例如,在网吧这类的公共场所,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控制未成年人的使用,通过网络录入某一地区的留守儿童的相应信息,当留守儿童进入网吧时则发出相应的信号,从而能够有效阻止其进入网吧,当然,这一技术手段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娱乐场所,如歌厅、游戏厅等等。此外,政府、教育部门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呼吁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视频、多媒体信息等,提供热心关爱账户或地址,教育全社会人群携手一起来关爱帮助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环境,同时可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些多媒体图书室、活动室、关爱室等中小型场所,丰富留守儿童的学习渠道,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侧面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可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同样重要,有时甚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不容忽视。
关键词: 关爱 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 心理问题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何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要以高度责任感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留守儿童享受关爱,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监护和关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心理老化。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看护,小学生与这些长辈沟通困难,存在代沟,在这种隔代看护或单亲监护下,小学生的困惑和麻烦总是不能得到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变得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出现自我封闭的心理趋向。此外,受老人言行举止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老化”现象,在本应活泼天真的年纪表现得过于成熟,缺乏活力。
2.缺乏自信,不求上进,不负责任。隔代看护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时间久了就会变得缺乏自信,形成心理障碍。另外,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攀比心理,由于缺乏依靠,在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不求上进且萎靡不振。
3.孤僻自傲,怨恨父母,敏感胆怯。留守儿童大多比较敏感且羞涩胆怯,任何长辈亲朋的看护都不能代替父母的照顾,没有父母的照顾会使小学生产生孤独感,变得抑郁,有的还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通过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农村受各种条件限制,正规学校并不多,往往集中在较大乡镇上,因此,小学生平时大多寄宿在学校。学校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对这些小学阶段留守儿童而言,良好学校教育和校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结合品德教育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使留守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这些留守儿童的具体成长情况和在校表现,有机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通话热钱,让在校留守儿童能够经常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及时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孩子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要尽量将留守儿童留在学校,时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呵护他们有效稚嫩的心灵,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这是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
2.使学生体验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温暖。教学是师生双向的一种活动,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体谅留守儿童敏感的情绪,才能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给予学生安全感,使学生能够对老师主动倾诉,敞开心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减轻留守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享受童年,像其他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亲自照看,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情绪上难免有所波动,教师的高尚人格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提高自身品质,重视留守儿童的情绪,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他们调试心理,教会他们控制情绪的方法,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长辈的关怀、亲切的抚摸融化留守儿童心中的“坚冰”,引导他们大胆地自我表达,使留守小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3.开展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召开给留守儿童以正面影响、带来积极的体验是促进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留守儿童交流会,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加强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使留守小学生融入班级等大集体中,通过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逐渐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完成初步的社会化。其次,可以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以生动有趣的竞赛形式为载体让留守小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增强自身归属感,树立自信。开展户外互动是促进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天性活动好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他们感受自然风光,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大自然中释放天性。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并将这一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及时帮助留守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留守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回确实的情感,感受来自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等多方努力,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使留守儿童能与其他儿童共享一片蓝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鲤婷.关爱留守学生,共享同一片蓝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途径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