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入学年龄较小,正处在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现在学生很少吃苦,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强度薄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应试教育和社会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下,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待人接物、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厌恶、不满、叛逆等许许多多的负面情绪,对于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更是不屑一顾。这就要求学校、家长、老师及时地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心理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对自身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因为和普通学生相比,中职学生马上就面临着工作的问题,这无疑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学校要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效性,体育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融知识、趣味和参与为一体,真正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2013年12月25日,一名中职学生在跑步中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失去生命。这无疑在给人们敲响人们的警钟,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快节奏的工作生活。

二、当前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因为以往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进行相适应的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使得中职学生体格瘦弱,间接地丢失了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有的学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被动,逐渐使得自身意志薄弱,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容易使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社会的义务,缺乏理想信念。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面临困境的同时也面临一个新的机遇,只有学校和学生一起努力,正确地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意志强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强壮、意志坚强的人,才可以使得中职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职学生入学年龄较小,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环境下,中职学生空闲时间相对普通学生较多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整日迷恋于网络,而忽略了整日坐在电脑前对自身身体的危害,更是对体育锻炼不屑一顾,这就逐渐造成了中职学生体格瘦弱,精神空虚的现状。比如网络游戏,有的学生因为上网会逃课,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之间形成了不断攀比的心态,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观,往往会不努力学习。面对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体育教育,加强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采取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自己的情操,逐渐摆脱网络对自己的吸引力。只有学校加强中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宣传工作,教师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激发中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构建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原理和方法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风是其专业知识、思想品德和工作能力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品行的认可,学生的良好认可是保证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体育教师既要用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感召学生,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寓教于乐,让体育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面临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有助于他们消除疲劳,改善精神面貌。一方面,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效益。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个体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和独立人格。(三)因材施教,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的差别。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探索适合中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传授使用正确的运动技术,让学生学会最符合自己特点的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在身体素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激励、唤醒、鼓舞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增进学生健康。(四)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做到语言生动亲切、教法灵活多样、动作规范到位,在课堂中充满情感交流。其次,教师要随时客观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的积极、消极因素,要懂得“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理性看待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信任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第三,教师对学生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激励、理解和尊重,达到师生间人格平等、和谐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怀着愉悦的情感与教师沟通、交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五)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动自发地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并改善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归属感。另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求真理、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师积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耐心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共生出新的知识价值,使师生共同进步。(六)创设情境,使体育课堂更富活力。教师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形成更深厚、稳固的友谊。例如,在足球踢准教学中,利用情景创设,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新的机会,开展个体表演、小组合作、团队比赛等,不但可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还会想象创造出多种踢球方式,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建议

(一)紧随时展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独特的个性和多方面发展需求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紧随时展需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控把握高效课堂。教师在体育课上,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要运用个人的综合素质对课堂进行调控,整体把握体育教学进程和课堂结构,不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而且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品质得以完善。(三)充分利用多种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利用多样的互动方式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四)找准师生互动关键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为达到理想的师生互动效果,教师要明确三个关键点,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探究点和思维点,教学设计时,教师对课堂需有清晰、理性的预设,对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互动方式要能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并兼顾学生自身特点。(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优化师生互动效果。建立健全合理的师生互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还可以促进教师总体素质的提升。对学生评价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进步情况和内部自评等综合评价;教师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积极对待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作者:孙艳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中学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所在,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着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激起并不断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激情,让学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1.热爱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他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教师走近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尊重与信任,这样学生自然也会对体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灵活教学,形成教师特色。

一般化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并没多大的吸引力,而富有特色与个性化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趋于一般化,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淹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地武装自己,灵活教学,创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对体育学科的热爱。

3.现代教学,增强教学趣味。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动态感与趣味性。将其运用于体育学科中,更能展现体育学科原本的活力,将那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动作之中,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辅以逼真的画面效果,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特定的教学内容之上,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创造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创造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来展现这种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

1.自主创编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体育训练或比赛前的前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热身活动可以打破人体静止状态下的生理惰性,调动人体各系统活力,让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既可以避免在体育训练中受伤,同时又可以活跃身体器官,为更好地参与打下基础。但是在以往,热身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完成,这必然会影响到训练效果,学生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而通过学生自主创编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潜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2.自制体育练习器械。

体育主要以室外身体训练为主,需要用到许多的体育器材。而大多学校所配备的器材有限,实用性不强,且不能做到人手一件。为了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自制体育器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励学生创新。如用硬纸片做飞碟、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做哑铃、用旧报纸等做接力棒等。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加努力

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不是体现在某一次活动或是某一节课中,而是需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全过程中,体现在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这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进行主动训练,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就是评价的功效。为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评价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1.加强过程性评价。

不只是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的积极性、团队的合作性,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各项比赛的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赏识教育,体验成功。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语文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造句,第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造句的学生,往往只把主语“妈妈”改成“爸爸”、“奶奶”......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听听?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句式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结构层次基本相同,就可运用“教法的渗透转化”的方法,精讲第二部分,让学生弄清“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童第周怎样争气?结果怎样?”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从中心句入手课文”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2、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乐学教学”一个基本特征。鉴于这个,我们提出了针对教师而言的改善师生关系的三大原则:

1、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2、理解与支持原则

(1)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他们由于学习上落后,已经受到或正受到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的轻视。

(2)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产生的自责与自卑心理。

(3)理解学生的现实愿望。他们想改变学习落后面貌、改变消极处境,改变过去不光彩的形象。

(4)支持学生的上进心与积极表明自己特长的愿望。

3、启发与鼓励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