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具身理论;幼儿园教师;知识特征;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64-04

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反映了我国政府与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纵观国际社会,教师专业化运动通常沿着两条路径前进:一是通过工会运动等方式从外部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是通过教师教育从内部提升教9币的专业教学能力。这是两条分别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角度进行的探索,是在讨论“必要性”与“现实性”的问题。那么,我们何以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这个“可能性”问题同样值得探究。“行为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体系”,教师知识问题是教师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前提。因此,要寻找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我们必须反思幼儿园教师知识观,将幼儿园教师教育建立在对教师知识特征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

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建立在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认识论与知识观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培养的幼儿园教师明显存在缺少实践教学能力、入职困难、入职适应期较长、辍教率较高等问题。这促使我们对传统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深刻反思,而具身理论正是对传统身心二元论思想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理论,为此。研究者尝试从具身理论视域去探索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特征,进而深入思考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

一、具身理论的“身体”概念与幼儿园教师知识特征

身心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对“身体”的不同理解以及对身体与其他“实在”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具身理论与离身理论分歧的根本所在,“身体”概念是具身理论对传统离身理论进行批判的逻辑起点。传统离身理论持身心二元论,把身体与心灵看成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实在,并认为心灵高于身体,身体是客体,是作为主体的心灵所反映的对象。

具身理论的杰出代表梅洛·庞蒂认为离身理论未能解释好身体现象。他把身体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习惯的身体,一个是当前的身体。习惯的身体和过去的经历有关,它已经形成了和世界相关联的特定方式,被放置在潜意识中且影响着“当前的身体”。“习惯的身体”给了“当前的身体”一种活动的前提和背景,但这种前提和背景并不是一种明确规定的东西,而是给了“当前的身体”一个习惯的世界,我们的日常行为是建立在“习惯的身体”之上的。所以,梅洛·庞蒂说:“当我的日常世界去掉我身上的习惯意向时……我就不能实际地介入世界。”他还认为,身体的运动不同于事物的运动,身体具有“双重感觉”,例如,它在被他人触摸时也会产生试图去触摸他人的意识,而其他事物不具有这种感受性,它们不能去知觉,只能被知觉。在具身理论看来,身体既不是纯物质的、机械的存在,也不是纯精神的、意识的存在,它既有内在的一面,又有外在的一面,既是客体,又是主体,身体是“……能被观看和能感受痛苦的存在”。㈨我们的身体“不是真正地在我面前,它留在我的所有知觉的边缘,和我在一起”。

根据具身理论对于“身体”的认识,我们可以领悟到,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成长经历等塑造了幼儿园教师“习惯的身体”,专业教育塑造了幼儿园教师“当前的身体”

幼儿园教师知识的形成受其成长经历、个人生活史、受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等的影响。它们塑造了幼儿园教师的“习惯的身体”,并在幼儿园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中表现出来。

专业教育塑造了幼儿园教师“当前的身体”。当然,“习惯的身体”是塑造“当前的身体”的前提和背景,如果缺少“习惯的身体”的支持,“当前的身体”的塑造将会是空中楼阁。

2.“当前的身体”与“习惯的身体”互相转化,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知识的发展

如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或从事保教工作之前的经历塑造了其“习惯的身体”,使他们形成了看待与处理保教问题情境的习惯方式。“习惯的身体”在面临保教问题情境时会转化为“当前的身体”,并在处理保教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而“习惯的身体”也随着保教问题处理过程的结束而得以更新。在这个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知识在不断发展。

3.幼儿园教师知识可批评性程度低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与自己的“身体”是融为一体的,缺乏明显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等逻辑要素,因而难以通过理性加以批判反思。

二、具身理论的认识论与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特征

受身心二元论思想的影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将人类的认识活动看作是一种与身体分离的心智活动。具身理论者则认为,人认识世界就是用身体以合适的方式与世界中的其他物体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认识、身体、环境是一体的,即认识是具身的。

20世纪末,认知科学哲学思想家Lakofflohnson在总结人工智能、哲学、神经科学和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1)心智本来是具身的。(2)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3)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而隐喻最初和最基本的来源是身体及身体所进行的活动。所以,“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心智离不开身体经验……我们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的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特别是与感觉运动系统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理性、心智或认知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来自于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身体动作图式。

Wilson在《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中提出,若要对具身认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要对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进行再评价。这六个观点为:(1)认知是情境的。(2)认知是有时间压力的。(3)认知工作置于环境中。(4)环境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5)认知是为行动服务的。(6)离线的认知是基于身体的。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依赖于身体体验,而这些体验源自于具有特殊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身体的这些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形成了一个记忆、情绪、语言以及生命的方方面面等编织在一起的有机体。

总之,在具身理论看来,人类的认识植根于身体活动中,而身体又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之中。人正是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的。

根据具身理论的认识论,我们领悟到,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来源于他们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活动经验

幼儿园教师对保教理论中概念、范畴等的理解依赖于自己通过身体体验和身体活动经验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情绪体验等,这种理解又反过来使得教师用保教理论对自己的身体体验与身体活动经验进行解构与重构。这种基于身体体验与身体活动经验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着幼儿园教师知识的发展。

2.促进幼儿园教师知识生成与发展的方式与结果一样重要

幼儿园教师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交织的有机过程。生成与发展的意义不只在结果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上,过程更重要。因为在过程中,教师通过身体活动形成身体体验,进而塑造了“习惯的身体”。

3.幼儿园教师的知识在生成与呈现时都具有情境性

幼儿园教师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具身的认识过程,即是一个身体活动的过程。身体活动总是在具有特定时间、生理、人际、氛围特征及其他各种文化特征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也构成了形形的具体情境。因此,幼儿园教师知识的生成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知识的呈现特点也因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

三、具身理论的知识观与幼儿园教师知识特征

传统知识观将知识看作是“离身”的,与人的认识程度、兴趣爱好等个人主观意志无关,只有理论化了的知识才能被称为知识,而且知识是可以表达与传递的;而人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技能与经验是因人而异的,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没有理论化,难以或不能被表达与传递,因而不属于知识。

Ryle最早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理论和实践应该是统一的,知识与行为应被视为一体,“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区分是错误的,因为“智力的运用在实践中不能分解为两个前后排列同时进行的一组活动”。Polanyi认同Rvle的观点,并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明确知识),那么后一种知识就可以称为缄默知识”。

在具身理论看来,知识与个体的身体行动密切相关,因此,知识不仅应包括理论知识,还应包括经验知识;知识不仅具有公共性,更具有个体性,是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受教育所获得的认识总体;知识不仅表现为认识的结果,还反映了认识的过程。

根据具身理论的知识观,我们领悟到,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幼儿园教师知识既有显性知识成分,也有默会知识成分,更大程度上是默会知识

幼儿园教师知识是与其保教行为融合在一起的,因为行为具有情境性,因此教师知识很难,甚至不能用书面文字或图表、公式等来表述,所以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默会知识。

2.故事是幼儿园教师知识传播的主要形式

幼儿园教师知识的呈现不可能脱离开具体情境,因而其传播也需要在知识产生与存在的具体情境中进行,也即故事是幼儿园教师知识传播的主要形式。

3.意会、共鸣是幼儿园教师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

如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知识的传播以故事形式进行。众所周知,故事的解读具有开放性.因此故事的理解就有赖于故事解读者的共情,有赖于他们的意会与共鸣。

4.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个体性,是不断生成与发展的

幼儿园教师知识在特定情境中形成,其传播又会构成新的特定情境,因此,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个体性。这也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特点,即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永远没有完备状态。换句话说,幼儿园教师知识是一个不断形成的、动态的复合系统,而非某个静止的复合状态。

四、具身理论视域下幼儿园教师知识特征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1.从“外铄”走向“内生”:利用“习惯的身体”与“当前的身体”间的相互转化机制开展教师教育

受技术理性知识观支配的传统幼儿园教师教育强调对所有教师进行普遍适用的程序、技术与原理的传授,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掌握一般化的程序、技术、原理。在这里,教师被看作是能在理论指导下自动导出适当行为的执行者。但我们从具身理论视角可以看到,教师通过“当前的身体”与“习惯的身体”的相互转化才实现了知识的不断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教育耍改变传统的“灌输”“训练”的模式,改为帮助、支持教师对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受教育经验和工作经验进行专业解读,从而促使自己生成内在教育信念,形成教育自我并持续发展。

2.从“结果”走向“过程”:利用知识生成的“体认”机制开展教师教育

受技术理性知识观支配的传统幼儿园教师教育以显性知识的传递为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而忽略教育方法、组织形式及其他过程要素。例如,用“直接讲授法”教授“启发式教学法”,以“分科教学”的形式教授“主题教学法”。从具身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幼儿园教师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结果与过程同样重要的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同时,更要强化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关注,即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教育。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农村幼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县区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迅速。相对来说,这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好、教师队伍稳定、管理规范,代表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主力军和领路者。但在办园水平、管理理念、评级机制、卫生保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教师队伍,由于大多数为小学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工作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制约了幼儿园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全面地提升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就自己对目前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管理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转岗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

1、角色转变较慢,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各乡镇公办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小学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在小学教育岗位上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转岗来到幼儿园,潜意识里有种被“留级”的感觉,角色一时间转变不过来,所学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用不上,因此,会产生许多的不适应,比如不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琐碎;不适应幼儿园的孩子小,不听话;不适应幼儿园的家长对教师要求高;不适应孩子的生活管理内容多等等,而没有从自身方面寻找原因,积极地去调整心态,认真学习有关幼教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升工作效率,适应较慢。

2、缺乏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影响保教活动的组织

对于转岗教师来说,在小学阶段,是以教学为主的,而且,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每人只带一门功课,比如语文或者数学,专业性比较强。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各项基本功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等等。这些必备的基本功都要从零开始,边工作边学习,速度较慢,影响了保教活动的有效组织。

3、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

幼儿园里无小事。每天的工作都是琐碎细致的。诸如打扫卫生、洗杯子、洗碗、拖地、洗毛巾、消毒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日生活中,从幼儿到园与晨检、集体活动,户外活动、餐前餐后到离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特别是孩子每天的生活管理。就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吧,他们会焦虑、会哭闹的、会流鼻涕、会尿裤子、需要老师喂饭等等。当这些转岗教师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变得浮躁不安,缺乏耐心,影响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4、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有重教轻保现象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这些转岗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现象。比如,管理方面重视教学管理,轻视卫生保健和安全管理;教学活动中重视语言和数学领域的教学,其他领域的教学相对薄弱;组织教学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不能将集体教学、小组活动、自选活动有机结合;教育评价中以知识技能为主,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相对薄弱等等,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5、与家长沟通缺乏技巧与方法,家园共育滞后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属于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有太多的不放心,每天送孩子来园时会有很多的嘱托:“老师给我的孩子多喝水”; “老师中午把贝贝外面的衣服脱了”;“老师这是孩子的药,按时吃”;“老师我家妞妞说有小朋友打她了”;“老师我的孩子本子丢了”;“老师我家孩子不会写字,”……面对家长每天的叮咛、询问甚至质疑,有些教师会产生不耐烦情绪。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欠缺方法技巧,效果不是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园长专业能力

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领头雁,主心骨。一个好的园长,可以引领一个幼儿园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大部分是小学校长转岗而来,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保教活动、一日生活、幼儿园课程体系等都不是很了解,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与培训,比如岗前的集中学习与培训,在岗期间的定期学习与培训,针对突出问题的专题学习与培训,经常性地组织各乡镇公办园园长经验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其他幼儿园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全面提升园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端正办园思想,提高办园质量。

2、配齐教师编制,稳定教师队伍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幼儿园每个班级必须配备两教一保,但在农村有些幼儿园,每个班级只有两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有流动现象,影响了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农村各乡镇公办幼儿园每班配齐“两教一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业务,练习基本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为教师配备教学用书、教参、幼儿教育理论等书籍,加强园本培训,安排教师多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外面的幼教专家来园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的练习,短期内让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群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对于临时聘用的教师,一要严把入口关,吸收幼师专业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二要提高她们的工资待遇,稳定队伍,避免频繁的教师流动。

3、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首先,要建立起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县级中心幼儿园要负责指导并组织部分教研、观摩活动,骨干教师要分点指导,把教研活动的面覆盖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同时,深入开展下乡支教、名园孵化活动,在各县区中心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各乡镇公办幼儿园进行支教,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复制张贴到各乡镇公办园,使各乡镇公办园快速成长起来,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联合教师培训中心、职业高中、师范学校及学区教研室等相关单位、部门,组织具有普及性的培训或讲座,重点关注资格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同时还应注意培训的周期性,不断提高所有幼教师资的业务水平。第三,在培训内容及组织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不断改善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内容,不仅要介绍幼教基本理论、幼教政策法规,还要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基本的学习、幼教信息;五大领域各科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基本的练习;或征求教师意见,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研讨、答疑,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如讲座与讨论结合、研讨与总结结合、现场观摩与点评、讨论结合等。集中培训可考虑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等情况分层进行,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要。有条件的幼儿园应组织园本培训。

4、认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及时到位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增强家园工作的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积极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与联系,比如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园宣传栏、家访、利用接孩子时间的随机交流、利用网络和电话沟通交流,开展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家长助教等等,一方面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园达成一致,共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来,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园携手,家园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农村幼儿教育是全民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是关键。在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正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全面提升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育学院,绥化 152061)

[摘 要]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镇幼儿园教师招聘数量占据一半比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招聘区域分布不均、招聘条件较低、考核内容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确保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招聘政策,各地区应建立“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认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师的双准入制度。

[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一、问题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文件精神,黑龙江省积极出台了《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黑政字[2011]293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截至2013年底,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超额完成1200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比2010年增加了11万人,三年毛入园率增加了近2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同时规定“幼儿园事业编制按照教职工与幼儿1:6的比例棱定”。本研究拟在网络搜索近4年黑龙江省内各地区公开的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黑龙江省各地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政策现状,以发现当前公办园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动向以及目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推行提供合理建议。

二、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循环检索“幼儿园教师”“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

关键词 ,记录黑龙江省各地区教育局、人事局、政府网站的每一条相关招聘信息。然后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输入“某地区教师招聘”“某地区教师公招考试”“某地区教育局公开招聘”等主题,循环检索相关招聘信息,去掉重复统计,最终共搜集到82条招聘信息,利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本研究中,公办幼儿园(简称“公办园”)包括所有含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教师”指公办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也包含某些地区招聘的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等)、体育(健美操、武术等)专业教师。“招聘考试”即社会公开招聘考试,主要指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首先通过网络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的公告,然后按照一定招聘程序统一组织的一种选拔性考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招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乡镇教师占一半比重,但区域分布不均

研究者共检索到2010年至2013年的82条网上招聘信息,共招聘2103名幼儿园教师,其中2010年全省招聘人数为37名,2011年为284名,2012年为881名,2013年为901名。为乡镇公办幼儿园公开招聘的教师占了50%。此外,各区域招聘信息数量分布不均,有些区域连续4年招聘3次左右,而有些区域找不到相关招聘信息。

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黑龙江省内各地通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转岗等办法补充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9613名,其中新招聘3221人,但本研究仅搜集到新招聘教师2103人。从调查结果来看,省会哈尔滨市所属各地区招聘次数较为频繁,并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上能够较为便捷、全面地搜集到近几年所管辖地区的全部招聘信息,但是很多县级地区只在县相关网站招聘信息,而所在的上级相关网站并没有统计、汇总和。同一地区管辖的不同区、县的招聘信息途径也不明确、不统一。部分地区政府网站的信息或者招聘栏内容更新较慢甚至空白。这表明部分政府部门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认识不到位、相关招聘程序有失规范。

(二)部分地区招聘条件受限,招聘资格较低

1.部分招聘信息含有歧视性要求。在检索到的82条招聘信息中,有16条要求具有所属地区的户籍或为本地区的生源;有2条要求身高为156cm以上;有2条要求有1年或2年以上的幼教工作经验;有3条要求为女性,某地区甚至要求应聘者是“已婚女性,生育过子女,具有干部身份”。户口限制能够保证本地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鼓励打破地域和人员身份界限。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和要求。”墩师招聘考试不仅要具有公开性,而且应具有公正性和公平性,户籍、性别等限制性条件会影响高学历、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

2.考生所学专业或已取得的学科任教资格与招聘岗位不符。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招聘信息仅占76.3%,其他信息有的没有明确要求,有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也可。如某地区要求只要“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普通师范类大专或艺术中专以上学历”,即可报名,“特殊人才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经招聘办公室批准也可以参加应聘。”这与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规定》“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的规定不符,但类似这样宽松的资格要求在黑龙江农垦地区的招聘信息中却十分常见。可能的原因是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农垦、森工系统公办园减少幅度最大,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这些地区的公办园增加幅度很大,急需教师,因此综合考虑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生源情况和较为偏远等不利因素,这些地区在职业资格等招聘条件上略微放宽,以保证招聘工作顺利完成。不过,这同时也表明,地方相关部门在落实与执行相关政策时不到位。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作为幼儿园教师从业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不遵守,否则从长远来看必不利于当地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教师资格准入的要求,以督促地方严格执行。

3.学历要求较低。就所检索到的招聘信息来看,64.9%只要求应聘者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即可,学历起点要求太低。相比之下,浙江等其他省份都要求至少大专学历,多数甚至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新进教师如果学历偏低,必然会增加日后在职培训进修的需要,政府也就不得不加大各级培训的力度与经费投人。

(三)考试环节基本一致,但考试内容参差不齐

1.考试普遍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关于考试形式的规定的。在本研究检索到的82条信息中,有94%(66条)明确告诉应聘者,将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形式,只是各地笔试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面试一般都采取综合形式,其中试讲和技能考核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2.各地区考核内容不一、科目名称混乱。有65条招聘信息具体说明了笔试和面试的内容。其中,笔试全部采用自主命题和闭卷考核的方式,主客观题相结合,包括选择题、论述题、设计题等题型,以此考核应聘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或解决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能力。就考试内容来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教育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在以“教育基础知识”为主的笔试中,又以考核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多,达到了22条。在“学科专业知识”考试中,内容则较为含糊,如“笔试满分为100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有关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可见,招聘单位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没有清楚地把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涵盖的课程或者科目,而错误地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并列。

笔试后,确认进入面试的人员一般都会抽签进行模拟讲课、结构化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以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过,很多招聘信息在面试内容的命名上较为混乱,如某招聘信息这样说明:“试讲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五项技能,第二部分为模拟教学。”五项技能展示与试讲同属于面试范畴,但把五项技能归属于试讲范畴是不合理的。这种概念模糊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成绩核算说明上,有的地区甚至将专业技能测试的成绩算在笔试成绩里。这表明部分地区对招聘工作准备不充分,对考试内容的专业性选择和准确性描述还有待加强。

3.考核内容的专业性不突出。首先,笔试内容考核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有29条具体说明笔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有9条为教育基础知识,有16条既考核学科专业知识又考核教育基础知识,而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考核则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公文写作和中小学科目等内容,可谓十分繁杂,同时使得笔试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较低。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考试内容主要是招聘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不符。I,J其次,面试内容过于突出艺术类技能技巧的考核。本研究显示,技能考核是重要的面试内容,其中又以舞蹈、器乐、声乐、美术等为主。不同地区同一项目的考核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综合来看,与幼教岗位直接相关、突出幼教专业技能的内容不多。

(四)各地区考试成绩核算方式不一

多数地区面试采取“体操打分法”,即将各考官评出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出保留分的平均分。如表1所示,71%的招聘在计算总成绩时,笔试与面试比为1:1,其余的则比例不一。可见不同地区对幼教人才的考核重点不同,有的重视专业知识的考核,有的则重视专业能力和艺术技能的考核。

此外,部分地区招聘信息文本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如有的招聘信息只说明考核形式,对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分值比例等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有的招聘信息只规定考试内容为“笔试”和“才艺”,没有进一步说明笔试的具体科目、“才艺”所指具体内容;还有的招聘信息不仅没有包括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分值、成绩核算、试用期等说明,甚至连招聘纪律、组织机构构成及负责人员、联系方式都没有。

四、建议

(一)建立“国标、省考、县聘、园用”的招聘考试机制

由于国内公开招聘制度实施较晚,目前缺乏完善的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实施细则。相关规范的缺失是造成各地招聘工作随意性大、招聘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应建立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制度,规范报考条件和要求,建立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国家标准,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县级政府统一聘用,幼儿园直接上岗。

(二)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明确并加强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加强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全面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很多地区招聘经验较少,对幼教专业又不够了解,是各地招聘工作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的重要原因。为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负责制定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同时应建立问责机制,加强地方责任落实,加大督导力度。目前北京率先完善了学前教育督导和监测制度,正式启动了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吉林省评估验收规划组根据《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也对所属各地区“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督导评估。各地应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督导。

2.加大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是“以县为单位”制定招聘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积极依据中央和省的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划,制定包括幼儿园教师编制与公开招聘工作在内的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落实。

(三)提高各地区对招聘考试的认识,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性

1.应拓宽招聘范围,加强各地区招聘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第一?应加强招聘信息的公开性与便民性。各地区应该提高对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的认识,确定有效的信息途径,并及时统计。第二,应取消户籍限制,包括偏远地区,只有放宽户口限制,才能吸纳更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促进本地区幼教事业发展。第三,应取消性别限制,积极吸纳优秀的男幼儿园教师。目前,男幼儿园教师比例还不到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各地区应尽量将考试内容与男幼儿园教师岗位相衔接,以此促进幼教工作者的性别平衡,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丰富性。

2.应严格遵守专业合格、学历合格的双准入制度。过多引入非专业人员,容易助长“小学化”倾向,因此各地区在公开招聘时应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就学历来说,浙江、广东、河南、甘肃等地都要求55%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达到大专或以上学历,上海甚至要求这一比例达到93.6%。政府在考量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时,重点应放在内涵建设上,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结构和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的缺口非常之大,需要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很多在城市求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农村,担任农村幼儿园教师。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影响了中职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最终更是影响了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影响

1.1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部分投入精力有限便鼓励民办幼儿园的设立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素质不高、开办幼儿园主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采取私自降低硬件设施标准,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减少配班教师人数,甚至降低幼儿的生活水平等做法。

1.2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超负荷

据笔者调查,在大连普兰店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比重一般在1∶30至1∶40,也就是说一个班型在30~40人的班级里,一名幼儿教师在没有配备保育员的情况下要负责30~40个幼儿吃饭、喝水、盥洗、睡眠、组织幼儿活动、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工作的重中之重,家长的指责和不配合让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工作负重可想而知。

1.3 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尴尬”

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核编定岗工作,幼儿园教师被排除在外,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悖论――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幼儿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工作中去,但是10多年来幼儿教师编制不增只减目前、尤其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大部分都是民办形式,更没有编制这一身份的认证,因此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等方面,无法和在编公办教师相提并论。

1.4 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为主; 2010年有75.96%的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与城镇相差14个百分点。农村24.04%拥有职称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高级教师、小学高级,还是小学一级、小学二级职称中,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的比例都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5~6倍[1]。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者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收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理论技能培训,加上农村幼儿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很少,蔽塞的教育环境和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使得幼儿教师的发展停滞甚至是落后。

2 中专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年龄较轻,需要承教育的角色,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如美术、舞蹈、音乐、键盘等方面的技能,中专毕业生作为现代服务型人才虽然目前很受农村幼儿园的青睐,但实际状况却是流动性很大,由于现实的种种困难即便到了农村幼儿园也很难长时间坚守这个工作中;办园者急切需要年轻血液的融入,却因为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流失。

2.1 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人才流失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无编制的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参考城市社平工资,即每月在1300元左右。因为职称评定政策的不完善及教师身份难以被认同,此后工资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也就是说农村幼儿教师最高工资水平平均维持在年收入20000元左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将数量众多的农村无编制教师置于市场中的弱势位置,成了工资的“价格接受者”。这种制度必然会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学前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较低但劳动强度超负荷的情况下,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专毕业生也会因为预期工资较低而流人其他行业,导致幼儿园教师的人才流失。

2.2 被重视程度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幼儿园开办者本身素质有限,加之农村地区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偏低,毕业生的特长没有人重视,更难发挥出来,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幼儿园后要适应当地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毕业生自我实现的程度非常低。而无法实现自我,就会在年轻的教师的心态产生恶性循环。她们自信心和职业满足感低,使其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产生怀疑。

2.3 继续发展的空间狭小、机会少

由于中专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学校或专业的生存、保证生源,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并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在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个别幼儿教师想突破瓶颈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也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抑制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也不得不让这些年轻教师面对现实,有想要搞科研或写论文的想法,除了利用互联网下载或剽窃之外,不知道其他的方式方法。

3 以幼儿教师为出发点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学前教育”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因此,在政策上建议。

3.1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1)鼓励政府、企业、个人、家庭对农村幼儿园的工头投入。应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调动家庭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试图建立家长――园长轮流制,让幼儿家长切实地参与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中、去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幼儿园资金充足了、家长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是保证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前提。

(2)中职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年龄小稳定性相对弱,这个年龄的劳动者稳定的心态需要牢固的社会保险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幼儿园负责人要与幼儿园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数据来看,民办幼儿园中有48%的幼儿教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公办幼儿园也有33%的幼儿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刚毕业的幼儿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渺茫会产生换工作离开幼儿教师岗位的想法,即便继续留守在幼儿园也很难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全情投入。

(3)建议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特殊的津贴制度,增强吸引力。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边远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幼儿教师实行补贴,让年轻的幼儿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愿意踏实地、稳定地在农村长期发展。

3.2 建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园长全权管理幼儿园。这样,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合理分工,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违背教育原则的事件发生。此外,教育部门应经常对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如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都应让农村幼儿园园长参与进来建立省、市、县、乡幼儿教师堵训网络,设专家讲座、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线答疑等多种活动,为年轻的农村幼儿教师开辟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省、市级的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子,采取教师和管理人员互换的培养模式,组织专家、名优及骨干教师定期到县、乡镇、村幼儿园或办班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推动城乡幼儿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通过城乡教师的流动政策[3]。

3.3 为幼儿教师减负,让其快乐地工作生活

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低,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是年轻女孩爱娱乐、关注自身形象,体验社会的时期。因此提倡让年轻的幼儿教师快乐地工作生活,让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去感染身边的同事,带动幼儿园的气氛。

(1)逐渐完善农村幼儿园“两教一保”或是“一教一保”的教师配置,让年轻的幼儿教师不拘泥于繁琐的幼儿工作,放开手脚,发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让其实现自身价值。

(2)开展幼儿园生活会,定期开展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研讨会,年轻的幼儿教师要多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家长问题及应急事件的方法;老教师应该多从年轻教师那里获得新鲜的教育资讯和最前沿的理论技能。

(3)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及技能大赛,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双师”政策,让年轻人在本专业之外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头脑,为其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

积极参加新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培训,认真参加课改活动,充分理解《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编写的中心意义。从本班孩子出发,注重整合,更新教育理念,使《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精神融会贯通,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二、勇于改革,开拓活动领域

在课改活动中,能积极参加课改的理论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带领其他教师认真探讨、领会《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的内容意图,在立足本班幼儿的特点,积极开展主题

活动和领域活动相辅相成,在选择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建立有利于本班幼儿发展的课程。如:“我是好宝宝”、“花儿朵朵”、“马路上”、“有趣的水”、“夏天的水果”、“夏天的蔬菜”、“天线宝宝”等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大量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利用社会、幼儿园、家长资源,使活动开展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在“玩”中“学”,去演绎活动中的主人。幼儿在课改活动中获得知识面更广阔,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开展分小组活动,使教师可以顾及到每个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及时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有进步。

三、坚定信心,规范良好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