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八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neither pron. (二者)都不
2. route n. 路线
3. requirement n. 要求;必要条件require v. 需要;要求;命令
4. guide n. 导游
5. film n. 电影
6. southeast n. 东南adj. 东南的
7. wonderful adj. 极好的 wonderfully adv. 极好地 have a wonderful time 过得愉快
8. holiday n. 假日;假期;节日
9. fear v. 害怕;担心
10. brave adj. 勇敢的;无畏的bravely adv.勇敢地
11. excellent adj. 卓越的;极好的
12. Indian adj. 印度的;印度人;印第安的;印第安人India n. 印度
13. dark n. 黄昏;黑暗
14. awake adj. 醒着的
15. fox n. 狐狸
16. natural adj. 自然的;自然界的 nature n. 自然
17. environment n. 环境
18. temperature n. 温度
19. whenever conj. 无论何时
20. spring n. 春天
21. autumn n. 秋天
22. season n. 季节
【短语小结】
1. have a great time 玩得愉快
2. Mickey Mouse 米老鼠
3. Donald Duck 唐老鸭
4. roller coaster 过山车
5. on board 在船上
6. end up 结束
7. exchange student 交换生
8. 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
9. Night Safari (新加坡)夜间野生动物园
10. all year round 一年到头;终年
11. space museum 太空博物馆
12. amusement park 游乐场
13. water park 水上乐园
14. hear of 听说
15. around / 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
16. in Southeast Asia 在东南亚
【句子运用】
1. Most of us have probably heard of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 Perhaps we have even seen them in movies.
maybe, perhaps 与probably 的用法区别:
maybe 意为“也许;大概”,口语中很常见,但没有perhaps 正式。例如:
Maybe you put the letter in your bag. 也许你把信放在你的包里了。
Maybe he will help me. 也许他会帮助我。
perhaps 意为“或许”,表示说话人对当前的事有疑问,不肯定。例如:
Perhaps it will rain in the afternoon. 也许下午会下雨。
Perhaps I can see him tomorrow, but I’m not sure. 或许我明天能见到他,不过我还不能肯定。
probably 意为“很可能地;大概地”。说话人对某事的发生有相当把握时用probably。例如:
She is very ill and will probably die. 她病得很重,命可能保不住了。
2. 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end up 意为“结束;最后成为/处于”。例如: How does the story end up? 这个故事是怎么结尾的?
We set off for Newcastle but ended up in Scotland. 我们动身去纽卡斯尔,可后来却去了苏格兰。
3. 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这是个强调句,强调的是原因状语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强调句的结构形式为“It is / was + 被强调成分+that/who 从句”。被强调的成分可以是除谓语和表语之外的任何句子成分。假设有这样一句话: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我们可以用下面四个句子来分别强调句中的主语、宾语、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
It was we who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强调主语we)
It was a class meeting that we hel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强调宾语a class meeting)
It was in the classroom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yesterday. (强调地点状语in the classroom)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强调时间状语yesterday)
4. I want to travel, especially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such as 与for example用法区别:
两者都意为“例如”。for example 一般只列举同类人或物中的“一个”为例,作插入语。例如:
His spelling is terrible! Look at this word, for example. 他的拼写太糟糕了!看看吧,比如这个单词。
such as 用来列举同类人或物中的几个例子。注意such as后面不可用逗号隔开。例如: She likes drinks, such as tea and coffee. 她喜欢喝饮料,例如茶和咖啡。
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Canada and so on. 许多国家都讲英语,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5. My English writing is good, but I need to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improve 意为“提高;改进;改善”,用作及物动词。例如: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your speaking. 这会帮助提高你的口语能力。
If the company refuses to improve its pay offer, we shall go on strike. 如果公司拒绝改进工资方案,我们就举行罢工。
6. On the one hand,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
英语中,分数由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分子为基数词,分母为序数词。分子是1时,分母用单数形式;分子大于1时,分母用复数形式,即在序数词词尾加-s,基数词和序数词之间的连字符可省略。如:one-fourth 或one quarter (四分之一);two-thirds(三分之二);five-twelfths (十二分之五)。
population 意为“人口”,是个集体名词。population 用作主语时,如果说话人意在强调整体意义,则谓语动词为单数形式;如果强调个体,则谓语动词常为复数形式。例如: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s growing rapidly. 这个国家的人口数在迅速增长。(强调整体)
Two third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are farmers. 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强调个体)
注意:1) 指人口“多”或“少”时,要用形容词large 或small修饰population,而不用many或few。试译:这个村的人口比那个村的(人口)少。
【误】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few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正】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2) 询问“有多少人口”时,用疑问词what提问,而不用how many 或how much提问。试译:伦敦有多少人口?
我的心像十八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走进教室。老师宣布成绩了,我的心怦怦跳个不停,念到我的名字:“侯翔,数学99、语文92.5、英语70(满分是70)、社会91、科学89、阅读19(满分20)”我的成绩很不理想,全班排名第四。
等到卷子发下来之后,我看到数学丢的一分很可惜,假如我认真做一下就不会错了,就会是100分的。数学卷子发下来以后,有一道判断题,我没有认真思考,只看了一眼,就选择了答案,我好后悔啊!语文也有粗心的地方,科学、社会也有粗心的地方……一切已晚,以后我一定要吸取教训!
还有我的阅读测评,我看到判了错的地方,我没有错,是老师判错了。我找了老师,老师看了一下,确实是判错了。可名次已经排好,第四名是无法再改了。
我看一下排名均分表,我和两个并列第二的只差0.5分,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呢?假如阅读测评,要是老师没有判错的话,我就是第二名;假如数学、语文不要粗心的话,我会是第一名。一切的一切,阴差阳错,让我得了第四名。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调料”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23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秉承阅读教学的这些要求,笔者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即在阅读教学中加点调料来充实阅读的课堂。
调料一:油
菜肴中,油主要用于加温,使得烧熟的食品味道与质感大大提高。在英语阅读课中,“问题”就是菜肴中的油,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在阅读中形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设计问题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
问题的种类主要可分三类,一是是非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二是分析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是归纳型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分层设置问题。
案例1
在教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6 Unit 2 He said it was at the student cinema.时,Read loudly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大声朗读),answer these questions:
1. Does a new film start tonight?
2. Is it an adventure film?
3. Is Elisabeth the daughter of a rich man?
4. Is there too much fighting in the film?
Read in silence(默读),answer these questions:
(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ilm?
(2)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3)Who acts Elisabeth?
(4)Why is there lots of action in the film?
Read in silence again(再次默读),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①What does Chen Huan like about the film?
②Why does Chen Huan advise people to see the film?
诚然,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是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阅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料二:盐
阅读教学的第二道调料“盐”能给整盘菜带去实实在在的味道,因为有了它,阅读才有了英语味。放盐时要把握好两点:火候和量,即精读开始的时间和要投放的容量。
1. 巧用简笔画
案例2
新标准英语九年级上Module 1Unit 2 I was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 的第一、二两段,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学生随着图画的出现和教师一起复述出句子。
如句子描述“it was early morning ”黑板上角落里画出一个标明清早的时钟,“it was raining”就是几朵云在下雨……随着作者的脚步,画面上出现的是和文章中描述一样的车、小路等等,把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画,可以标出重点词。然后,又根据图画和提示,不看书本来描述文章。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对文中的句子就相当熟悉了,笔者教学时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做过统计:57个人的班级,将近30位学生能当堂不看书本复述出原文。(笔者任教的是农村初中,这种情况已是可喜)。
2. 借助方框式信息表
案例3
新标准英语九年级上Module 2 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 上课伊始,出示如下方框(此方框是在课文Part3方框基础上做的修改)
(在文本框最后一栏加了空白,是方便学生去总结出自己从这篇文章中提炼到的而且上面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信息表完成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框架,这是第一步。接着要做的是根据文章内容,围绕着信息表来完成对语篇的再次阅读,达到看信息就能复述文章的效果。
调料三:酒、醋、糖
回归至课文,品读,提倡个性化阅读,感悟。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的就是有“情”是写“文”的基础,而读“文”是入“情”的前提。因此,回归至课文的品读将是学生有所悟的先决条件。品读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朗读的最佳情境,类似于语文中的好句欣赏。起初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品读这些句子。
二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畅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客串角色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分角色表演, 在这种分角色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案例4
The white rabbit was looking at its watch教学片段(新标准八上Module 6 Unit 2)
这篇课文的特点非常明显,主要学习实义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因此课文中几乎每一个句子中都出现了动词,非常适合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再结合笔者班上学生比较好动的性格,就引导学生把文章改成了一个小短剧,又根据戏剧的情节结构,把它分为:开端――发展――――结局四个部分,由不同组的学生分别准备不同的部分(这样可以节省较多时间),经过练习之后,把它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搬上班级的舞台,学生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印象一定深刻。
注意:此调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放,酒、醋、糖,可择其一而放,可全放,全在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总之,只要用心去烹饪,细细而品,此功效就已达到。
调料四:味精
味精,非必放之调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在阅读课中,笔者认为可以看成是超越部分,若学生想要使味道更鲜美,那么就在原文基础上做一超越来实现。
案例5
Unit2 A perfect holiday?教学片段(新标准八下Module 10)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他们的兴趣,布置不同的阅读后任务。比如缩写、改写或续写课文;根据本篇文章的语境,可设计一些围绕课文内容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了解自己身边朋友的愿望,也可设计记者采访;还有其他的情景角色扮演,或者围绕holiday相关话题举行关于自立自强的辩论活动。
总之,阅读教学并非是对课文的直接翻译,也并非是枯燥单一的课文解说,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即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的过程。借助于一些调料,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还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备课;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有效预习;课后反馈
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问题。那么备课过程就不仅是考虑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事考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上述两种能力的过程。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新标准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牢牢树立“学生主体发展观”。教师在备课环节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初中英语如何在备课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有效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老师提供的分级奋斗的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的作用。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东西,还应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要做到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案例:Go for it 八下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备课时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语言技能目标:1、能够向他人委婉地提出要求,如: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2、能够向他人表示歉意,如:Sorry, I will do it right away. 3、能够表达自己心中恼怒的事情,如:I get annoyed when classmates borrow my eraser and don't return it.
语言知识目标:1、掌握句型“Would you mind + gerund ?"的用法,如: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2、掌握could 表示请求的用法,如: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 3、能够对他人的请求做出恰当的应答,如:Not at all. I will do it right away. 4、掌握本单元中动名词的用法,如:moving,making,keeping,turning等。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和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学习一些文明礼貌方面的礼仪 2、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创造性地使用目的语,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
文化意识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西方的礼仪文化差异 2、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请求与抱怨 3、对他人的请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学习策略目标,认知策略:通过自我反思,使学生能更熟练地运用目的语竞选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均有所提高。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在八上的期末测评中班级优秀率是18.8%,班级平均分是63.7,班级学困生率是20.2%。因此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其中重点词汇:mind ,yard,dish,brought,line,polite,perhaps,door,return,voice,term,Asian,Europe,impolite,allow,public,cough ,smoke ,drop, litter 等,要求全体学生能正确认读、听懂、理解,8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拼写。重点句型:Would you mind washing the dishes? Could you please feed the dog? Not at all. I'll do it right away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并掌握了运用情态动词表达请求的一般方法,能够利用该句型来请求别人做某事。因此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朗读新学的这两个句型,大多数学生能听懂并给出合适的回答,70%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些句型。单元涉及的话题ask requests, apologize and complaints要求75%的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其余25%的学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或提示下能完成表达。因为目标明确分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主动地选择完成,而老师还可以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更大的苹果”。
二、做好课前学生的预习引导工作,让学生主动地有方向的学
瑞士教育家艾米尔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就很难有十分默契的配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将学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课堂中才能学得有的放矢。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快要讲到的内容和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预习准备,并提供一些资料信息让学生参考,好像学生和老师同步“备课”一样。当然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求要具体合理,兼顾听说读写,并适时做些督促和检查。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案例1、Go for it 八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课堂教学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要求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并分小组具体要求预习制作水果奶昔、水果沙拉、爆米花以及中式面条所需的材料及数量和制作方法等。因为内容很生活,又很容易亲自动手做,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努力完成预习要求。预习过程中他们制作了大量的词汇抽认卡,记下了许多词条和句子,并在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补充。因为课前学生已做了充分的预习,熟悉掌握了部分词汇和短语语言,伙伴之间已有了一定的配合默契,课堂上呈现新知时他们掌握很快,课堂教学效果很好,1b,2a,2b 中的听力全班75%以上的学生都能完成,其余同学也能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1c和2c的对话练习和制作过程描述多数同学比较流利,40%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达或表演。预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训练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
案例2、Go for it 八下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Section B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讨论各自学习、生活、交友以及与家人相处时遇到的种种不如意,并且进行简要记录。课堂中经过3a、3b的学习铺垫,有一部分学生当堂就完成了不错的习作,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烦恼和给出恰当的建议。
习作一:
Dear friends,
I don't feel well these days .I get lots of headaches and don't sleep well at night. My parents want me to get better grades. They send me to all kinds of after-school clubs. I'm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o do.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
Yours,
Sandy
习作二:
Dear Sandy,
I am glad to help you with your problem.
I think you should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You could talk about it with them. You should let them know you need time to relax, and you can't spend all the time studying.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work hard and try to get good grades. So they won't worry about your study.
Good luck!
Yours,
Mary
学生们预习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增进了解,互相帮助出主意解决问题,这不仅使他们储备了知识,也达成了情感教育目标:反思自我,体谅他人,增强合作意识,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现目标的途径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做法,以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赏识者的身份走进课堂,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只在方法的运用、规律的形成过程作精辟的讲解,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动脑、探究、总结,这样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单纯的灌输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设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吸引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设施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Go for it 八上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Period 1 (Section A 1) 新知的教学及活动设计:
教师借助问题导入,推动学生的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新课内容挂钩,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后,展示多媒体课件1系列: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I know you all have plans.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weekend?
S1: I am studying for a test.
T: Good! What about you?
S2: I am going to the doctor.
S3: I am having a piano lesson.
……
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包含本课时新的短语的图片: study for a test ,go to a doctor ,have a piano lesson ,help my parents ,visit my friend . 因为这里问答的句型是已学过的,比较简单。教师点拨提问一两个学生过后就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回答,这样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
接着展示学习情态动词 have to ,邀请和应答(拒绝或接受)的表达。
T :(再次展示图片1系列)I can go to the movies because I am free this weekend . But next weekend. I will not be free any more.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What do you have to do?
S1: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
S2: I have to visit my aunt.
……
T: (接着展示图片2系列) My birthday is coming . I want to have a party on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S1: Sure, I'd love to.
T: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2: Sorry, I can't.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T: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3: I'm sorry, I can't. I have a piano lesson.
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很温馨愉悦的场景----生日聚会来教学新知,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熟悉了新学的句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互相练习新学的对话。教师只需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完成教材中的听力任务后,为了巩固新知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A game “What do I have to do this weekend?”:在一些卡片上写着本堂课新学的短语,抽到卡片的学生表演短语动作,其他学生来猜,目的是复习巩固本堂课新学的短语和情态动词 have to 的意义和用法。游戏教学是英语课堂常采用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eg: S1 : Do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
S2: No, I don't.
S3: Do you have to help your parents?
S2: Yes, you are right. I have to help my parents. Now it's your turn.
最后设计了Group work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在真实情景中加以操练,让他们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eg: S1: Good morning , Linda !
S2: Hi, Jack.
S1: Are you free tomorrow?
S2: Yes. Why?
SI: Oh,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and I am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2: Sure, I'd love to.
S1: Thank you. This is the invitation.
...
S1: Hi, Lisa! Are you free tomorrow?
S3: No, I have to help my mom with the housework.
……
四、课后反思注重学生的反馈及参与,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课后反思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课反馈。而学生进行课后反馈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练习的设计和编选,发动学生把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容易出错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好题,经自编、自选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进一步筛选出好题、妙题,效果很好。其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每个学生为了编选出好题,参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主动复习了所学内容,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同时也自学了不少课外知识,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相互之间通过比较所编题目,相互学到了题中的“精品”和“妙法”,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肯定了学生的智慧结晶,使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学生编选的题目,教师可以审视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可以对教师以后的备课和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案例:Go for it 七下 Unit 5 I'm watching TV. 整个单元结束前有一个小组选编了以下两个习题:
习题一、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Look! Wang Lin is____(swim ) in the river.
2.---Are you ______ (make) a cake?
--- Yes, we ______ (be).
3.It's 7:20 now. I ______ (read) English.
4.Is she ______ (listen) to the teacher?
--- No, she ______ (be). She____(do) her homework.
5.Dad and Mom ______ (not watch) TV now. They ____(talk ) with each other.
6.Listen! The girls ______ (sing) in the room.
7.Where is the dog? Oh, it ______ (run) after a little cat.
学生的设计意图是再次熟悉巩固现在进行时的运用,掌握不同人称、不同句型(肯定、否定、疑问句)的表达,能正确拼写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
习题二、复习背诵教材3b的短文后进行仿写:描写放学前师生们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和打扫卫生的情景,并给了一些参考信息:on the playground, play basketball/football, watch the game, run, jump, clean the blackboard, sweep the floor.
学生设计本练习的意图是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备单元复习课时我采用了这些习题。习题一作为随堂练习,仿写就当成单元的写作练习来要求。因为是班里的同学编选的题目,学生的参与欲望特别强,一个个争强好胜,勇于表现自己。习作完成后,我选了好、中等、偏差等不同程度的三篇全班交流。首先三位同学自告奋勇向班级朗读汇报,再实物投影全班一起批改,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使学生训练了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优秀习作之一:
It's 4:30 in the afternoon.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Li Fei and his friend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Zhang Hao and other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 Miss Dai is watching the games. She is looking after the clothes too. Where are the girls? They are over there. Some are running, others are jumping. The twins are on duty today. 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 Liu Ying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Liu Li is sweeping the floor. They are working hard.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备课环节进行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存在着差异,学习时间很紧张以及部分学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等,使得部分学生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达成预习要求,预习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母语帮助交流;有时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拍,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课后反馈的作业有时比较单一,不能紧扣知识点,主要以选编为主等。这些都是符合外语初学者的特点,教师应该做更细致的引导,给出更具体的要求,尽量提供更多的帮助信息,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交流,并且师生之间也加强交流沟通,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些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继续努力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2.
[2]《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4).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一、新目标英语听力部分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目标英语非常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每单元中至少有5个听力训练,听力材料3篇甚至更多。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听力材料体裁以对话为主,听力设计丰富多彩,有如下几种:听并把图片和文字配对;把人和图配对;把句子和人名配对;听并连线;听并排序;圈词;回答问题;补全句子;完成表格;给图片标号;选择、打钩;判断句子正误;勾出听到的句子。其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语境生动丰富。
但从八下开始生词增多,语速加快,语境更加复杂化,有部分表格要填充的信息多,学生难以完成。再加上听力设计多,特别是Section A部分,基本以听力为主,许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满堂放录音”。听一遍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听两遍、三遍……整堂课都是让学生在听―做题―对答案的过程中渡过,课堂形式单一。只注重结果的正误,忽视了听力的过程和对听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因此失去了听力的本真。很多学生对这种听力课感到厌倦,有些学生产生了恐惧感,信心不足,甚至因此而放弃英语学习。
为此,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对听力部分进行整合和再设计,加强策略指导,以重树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从而增强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
二、听力部分再设计的原则
(一)阶梯性原则。
听力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课堂听力设疑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设计练习的难度、深度上要有层次性。
(二)相关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听力练习应具有相关性,即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把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与听力材料产生共鸣,使他们听的兴趣得以长久持续。
(三)一致性原则。
在设计听力时,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本单元教学的话题,围绕一个中心或重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使之与本单元的下一个环节相一致,连贯呼应。事实上,每个单元的听力部分总是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关的或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的。
三、听力再设计的形式
Mary 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导学(three stages of teaching)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一)听前阶段/准备阶段:根据图片和相关话题,激活背景知识和已有经历。
这个阶段虽是准备阶段,却是很重要的阶段。放听力录音之前,应让学生先浏览一下内容,从中捕捉一些信息,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包括引导学生熟悉图片和题目要求;提示关键性词语;根据相关话题问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及浅易的热身训练激活相关背景等。这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环境,使之产生合乎逻辑的联想,激发其“听”的欲望。
1.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入话题,激活已知,引出生词。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习者创意与灵感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思广益,激活学生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入话题,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经历,使其对话题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扫除生词,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听力准备阶段运用此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学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1b)Listen and write the letters from the pictures above on the lines below.图的内容是有关几项活动的:watch TV,do some reading,do sports(exercise),go shopping,go skateboarding。横线旁是几个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 ever,never。其中的exercise,skateboard,hardly ever是生词,如果直接让学生听可以容易地得到正确答案,但不能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使学生得到充分训练。因此,在设计时我进行了如下再设计:在导入时进行头脑风暴: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一股脑儿地“倒出”已学的所有活动单词。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频率副词和活动单词造句。E.g.I often watch TV on weekends.I never go skateboarding on school days.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没有就生词障碍,对该话题已相当熟悉,又操练了副词和活动词汇,课堂也显得有一种厚实感。
2.根据插图引导相关话题进行热身,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
新目标英语插图丰富,大部分听力都配有插图,图上信息大都与听力有关。所以,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听力做热身准备。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前先弄清图里的人物、姓名、性别、时间、地点、事情,做到心里有数,等录音播放时,就可以胸有成竹,对号入座,免得“病急乱投医”了。如: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2a)Listen to Alexis and Joe.Number the pictures[1-3].由于三段对话都有点长,语速快,所以简单的题目对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在第一班上课时我直接让学生听并标号,可是一连听了两遍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完成。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并讨论:Look at the pictures.Who are they?(They are Alexis and Joe.)What are they doing?Picture 1:The boy is 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Picture 2:They are thinking about their dreams.Picture 3:Maybe they are in a party.They are talking.这样学生基本已经对听力内容有了一个正确的预测。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听。结果大部分学生听一遍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
3.设计过渡性的任务作铺垫,降低听力难度。
新目标英语的每一册中,几乎都有一些听力对于相应水平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不能完成。如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B,2a)Listen.What do Holly and Maria like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Fill in the chart.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一听力直接让学生听并填表,难度很大,要填的信息太多。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听力练习之前,先设计一个过渡性的任务:Talk about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What do you like about him/her?What is the same as him/her?What is different?这下学生的头脑中就激活了相关话题的内容,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听并填空就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二)听时阶段/训练阶段:重视培养学生听的技巧与良好的习惯。
这个阶段是听力训练的实质性阶段,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一些听力技巧,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由于课本中没有这一提示,所以很容易被教师忽略。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稳定情绪,持之以恒,不断地、大量地听,听的材料越多,时间越长,则听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听时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简单地做提醒记号,在填写的时候只要写好该单词的前几个字母,以节省时间来听下一个空,录音结束再补充完整。写完以后,检查有无拼写或语法错误,如be doing、第三人称单数、单复数、大小写、比较级和过去式等都是学生较容易忽视的,必须加强指导。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主旨大意,切忌偏重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同时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如先将听懂的东西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我们要引导训练他们将听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要点通过一定的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听后阶段/深化阶段:听、说、读、写融合训练,四项技能并进。
这是听力训练的巩固阶段。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综合性原则。因此,我们在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住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全面发展。
1.听与说结合。
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听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1)编对话
利用听力设计和所听到的答案,进行编对话。如八年级上册Unit 10 (Section A,2b)Listen,what are Cheng Han’s plans for the future?Fill in the chart.
在填好表格后,我们可以进行对话练习。
A: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
B:He is going to be an actor.
A:Where is he going to move?
B:He is going to move to New York.
A:How is he going to do that?
B:He is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A:When is he going to do that?
B:He is going to finis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first.
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操练了重点语法be going to,较好地巩固了目标语言。
(2)复述所听内容
复述不是简单地背诵,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的效果,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对对话或篇章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1b.What did Tina do on her last school trip?Listen and circle the expressions in the box.在完成这一步之后,我让学生再听并回答几个问题:
a)How was Tina’s school trip?
b)Did she go to the zoo?
c)Were there any sharks?
d)What else did she do?
在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听内容。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ina’s school trip?
Ss:Tina’s school trip was really fantastic.She went to the aquarium.There were some clever seals.She hung out with her friends and took lots of photos.It was a wonderful trip.
将听延伸到说,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落实课文。
2.听与读结合。
在听力练习之后,可以结合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提高听力作用很大。如听录音模仿,可以边听边逐句模仿,也可以在整个对话结束后,让同桌回忆并模仿整个对话。长期坚持,学生的语音语调会有很大进步。
3.听与写结合:结合听力部分,进行写作。
在新目标的教材设计中就渗透了听力与写作结合的理念。例1.Unit 9 “When was he born?”(Section B,2b)Listen,are these sentences about Midori or Laura?与3b.Look at the information in 2b.Write an article about Laura.进行听写整合。例2.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Section B,2a,2b)How are they going to make their resolutions work?
Writ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与3b.Look at 2a and 2b on Page 62.Write a magazine article about Kim,Lucy and Manuel and their resolutions.等多处就运用了这一理念,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读写整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