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农艺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到一些边远的村社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真实情况,把科技措施推广落实到农户田间,他主要以马车、拖拉机作为交通工具,每天步行几十里,经常吃住在农户家中,和村社干部挤在一张床上,在生产一线做试验、办样板、搞培训、指导科技推广和科技救灾减灾。
为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山区群众温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先后主持昭通微地膜覆盖玉米栽培、马铃薯脱毒良种及配套综合技术、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优良桑蚕综合技术、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等重大项目。还参与组织全市粮食综示区、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示范推广良种、玉米育苗单株定向密植移栽、玉米地膜覆盖、旱粮规格化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技术。
2008年以来承担举办部、省、市粮食高产样板36.805万亩,经省、市县(区)高产创建领导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验收,亩增粮食115.49公斤一274.57公斤,并因此获得农业部“丰收奖”。
为了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昭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他经常深入到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鲁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基地、园区、车间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找问题、理思路、定规划、做方案,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昭通是一个多灾地区。成忠龙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抗灾夺丰收理念,坚持一手抓科技推广,一手抓防灾救灾。他还编写了《昭通农业生产(种植业)主要自然灾害防灾抗灾救灾减灾技术》印发到县、乡、村。
在昭通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地震、特大干旱、风洪雹及冰冻雪灾中,他都及时奔赴重灾区,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看灾情,帮助制定生产自救方案,帮助群众搞好种子、肥料、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和水源调节,努力把灾区群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他几乎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熬夜,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昭通实际相结合,先后撰写《昭通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操作规程》、《昭通168个新农村示范点产业发展规划》、《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粮食示范园建设规划》等上百万字调研报告。
其中《把握市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昭通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获管理观察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制的《昭通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获省总工会等五部门“云南省首届职工先进操作法奖”。
成忠龙不仅要求自己刻苦钻研,而且非常注重单位人才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为此,他亲自编制了《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改革发展方案》、《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工作激励鼓励办法》等管理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论文摘要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1]。自1995年以来,芜湖县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桥、红杨等14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芜湖县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是提升优质粮油产业,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的基础。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平台,紧紧抓住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这根主线,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种业集团协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试验,对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一步扩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15年中,先后引进水稻、油菜品种近400个,开展粮油新品种生产展示近800 hm2。根据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县95%以上的推广品种是在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达99%以上。由于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引导,芜湖县新品种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品种优良率和产量稳步提高,2000—2003年连续被安徽省农委评为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先进县,2003年获省“农产品优质化创建十强县”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的基础上,2008年芜湖县实施芜湖市1.33万hm2超级稻推广工作,当年推广超级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连续3年来芜湖县考察,目前芜湖县超级稻推广已过6 666.67 hm2。
1.2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下,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有限资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技术,1996年后进行改良推广,年推广面积8 000 hm2,最高年份应用面积1万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广软盘抛秧技术,并开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术研究,年推广面积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点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 666.67 hm2;1998—2002年开展了优质双低油菜综合技术运用与高产攻关,年应用面积1.67万hm2,并获农业部一等奖;2004年起开展水稻集成技术的应用,2005年应用面积达2.67万hm2,2006年3.33万hm2以上;2005年引进无盘抛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1 013.33 hm2;为适合集约化生产需要,2003年起与农机管理局协作,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06年全程机械化应用率达90%以上;1997年实施推广油菜“一杀一封”免耕移栽高产配套技术,全县化除率已达98%以上,同年实施无草害、无螟害工程;1998年起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年引进推广农作物秸秆速腐技术、沼液肥料和有机肥增施技术;2000年起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在水稻、油菜生产上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5.33万hm2;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动下,2005年起芜湖县全面开展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改进了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1.3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注入了活力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年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芜湖县耕作制度特点,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组装配套,并开展高产高效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先后开展了“油-瓜-稻”三杂配套、“油-瓜-棉”立体种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油-棉套栽”、“烟叶-稻”一年两熟轮作等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00年这些模式被县委确定为“傻瓜技术”,力倡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高效模式运用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粮经作物的协调种植[2],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推动了种植水平提高
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是推动全县整体种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多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项目乡镇坚持开展“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粮油无公害生产基地。15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开展粮油高产攻关511.9 hm2,高产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镇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面积1.33万hm2。在抓攻关示范上,农技中心组织工作队进村驻点,高级农艺师主抓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农艺师负责千亩示范片的具体指导;每个高级农艺师抓好1个66.67 hm2高产攻关点,在示范区内,县镇技术人员协助高中级农艺师抓好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不留技术推广死角。此外,在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每年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0~15个科技示范户、3~5户种植大户、2~4个示范村,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2 502个,种植大户668户,开展现场观摩91场,观摩1.94万人次。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种植水平的整体提高。
1.5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为造就一批稳定的土专家队伍,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从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科技培训“讲师团”,编印有针对性的乡土教材,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培训,年办培训班100场次以上,培训咨询近2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万~20万份。此外,利用项目实施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县镇两级组成联合技术指导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民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素质。
1.6以项目实施为基础,组织开展订单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芜湖县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为增加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综开发工作,2000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创建了533.33 hm2六郞专用品种示范区,在专用品种示范区内单一品种区域化种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3],同时积极与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与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开展订单生产。在技术服务上,为他们筛选品种,通过测土配方,开展精准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进行科学水肥管理,达到健身栽培,通过植保技术承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企业协作,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累计面积达1.87万hm2,创建无公害大米品牌8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无公害蔬菜和茶叶品牌6个,开展水稻订单生产近9.33万hm2、油菜订单近6.67万hm2。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品牌的创建,提高了芜湖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水平。
1.7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
运筹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创建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栽培与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机收、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在项目实施中芜湖县共组建配方肥销售网点36个,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应配方肥1.33万~1.67万hm2,辐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积1.33万hm2,累计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积2.67万~3.00万hm2;创建机耕机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在水稻播栽与收获季节对全县水稻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全县668个生产大户、40个农资经营户为依托,组建了16个植保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社会化服务队,年实施和辐射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2.67万hm2以上,辐射带动清水、火龙岗两镇面积1万hm2,统防统治年累计面积3.67万hm2。利用协会+企业抓主推品种应用和提升粮油品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粮油订单生产超过20万hm2,其中开展水稻订单9.33万hm2,油菜订单6.67万hm2,小麦订单4万hm2。
1.8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以运用推广。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2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这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4次,市县级科技进步奖19项,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安徽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4人获农业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标兵;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心技术人员15年中先后有92篇学术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5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养后辈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比例,建设展示中心
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所占比重过小,每年在项目实施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运用方面推广有限,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措施资金比例。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每年随项目实施镇的变化而更替,虽然扩大了示范展示范围,但新技术的应用从农民接受到熟练应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断的变化地点,不利于项目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另辟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建设一个稳定的、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继续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开项目中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支持,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3创建社会化服务意识
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创建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在项目区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4],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4提高农民素质
狠抓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综合性的,在农田基础设施上投入较大,在项目区核心农户培育上缺少应有的奖金扶持。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把造就农业生产第一线专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技推广中心从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科技培训“讲师团”,对项目区内农民集中与分季节开展技术培训,对核心农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培训,加强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农民种植素质。
3参考文献
[1] 徐世明.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0):31-33.
[2] 刘大军,王解新.新田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11):37-38.
关键词:葡萄试管苗;灭菌时间;培养基;灭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41-1
0 前言
葡萄试管苗繁殖己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当中。近年来,国内在葡萄离休繁殖技术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刘培德等(1983)报道了葡萄茎尖培养,曹孜义等(1979)报道了葡萄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为葡萄快速繁殖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离体繁殖方法。在葡萄试管苗的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对葡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是其关键步骤之一,本试验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培养基和葡萄试管苗繁殖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组织培养和规模化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对葡萄培养基按灭菌时间的长短,设3个处理;分别为A:l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每处理20瓶(为150ml容量三角瓶),每瓶内装GS培养基50ml,在压力上升至0.14MP、温度达到124℃时完全排除冷空气,再加热至124℃,压力达到0.14MP时开始计时,达到各处理的灭菌时间后,逐渐排气减压,冷却后在培养架的光照条件下放置3-7天内调查污染情况,l周后在未污染的培养基上转接红宝石无核葡萄脱毒种苗,转接时每茎段留1个芽.每瓶内接5个茎段,接种后25天调查试管苗的增殖倍数。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A处理灭菌时间最短,为15分钟,污染率达100%,灭菌效果最差;B处理20分钟,污染率次之,为65%;C处理25分钟,污染率为0,灭菌效果最好。因此,在额定的压力条件下,灭菌时间达到25分钟,就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
注:表内的接种材料为红宝石无核
由表2可以看出,C处理茎段生根率,每茎段生根数,芽的增殖倍数分别为71.7%、3.2条、2.3倍;B处理的为88.6%、4.4条、3.0倍。其中C处理的茎段生根率,每茎段生根数,芽的增殖倍数各项指标比B处理低16.9%、2.2条、1.7倍。A处理由于培养基全部污染,未进行接种。可见,随着培养基灭菌时间的延长,对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将产生不利影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额定的压力条件下,对培养基灭菌时间达到25分钟时其灭菌效果最理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但是随着培养基灭菌时间的延长,对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将产生不利影响。室内试管苗的扩繁,培养基的高压灭菌一定要充分,灭菌时间太短,达不到灭菌效果,而灭菌时间过长,将使培养基中的有些激素、维生素类等营养成份被破坏或分解,不利于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倍数的提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基的高压灭菌,应在额定压力条件下,灭菌时间以25分钟为宜,在达到灭菌效果(100%)以后,不能人为地延长时间,否则,不但影响葡萄试管苗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人为地加大了用电成本,不利于节本增效。
参考文献
[1] 苏小玲.不同光质对葡萄试管苗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2] 刘培德,朱林,孙建朴.葡萄茎尖培养[J].中国果树, 1983,(2).
[3] 曹孜义,齐与枢,郭采月.葡萄试管繁殖[J]. 葡萄科技,1979,(04).
[4] 李胜,张真,李婷,杨广兴.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葡萄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01).
[5] 陈子萱,曹孜义,田福平.扁桃砧木Nemaguard和Lovell的组培快繁[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05):59.
[6] 张立军,白雪梅,等.植物组织培养污染原因分析及外植体的消毒[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7] 李朝周,张利平,曹孜义.葡萄试管苗炼苗过程光合特性的变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5,(04).
关键词:配方施肥;测土产量法;缺素区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96-2
1 试验设计
采用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是取得配方施肥诸法参数的基本保证。笔者认为,除肥料效应函数法外,5处理(1.无肥;2.N0PK;3.P0NK;4.K0NP;5.NPK)的试验设计,或可称为供肥试验设计,是基础试验设计之一,采用该试验设计可获得一系列配方施肥(测土)的参数,如地力差减法之定产式,养分平衡法之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养分丰缺指标法之相对产量等等。
该试验设计处理数少,内容简单,便于田间实施,建议设2-3次重复,应按作物,土壤肥力高、低多点实施。实施时应取好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项目。
2 结果讨论
欲获得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参数,首先要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与多种试验参数之间进行回归统计,探索其间是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与回归关系,如与校正系数,相对产量等,如能建立回归式便成为配方施肥重要的参数。
2.1 测土值与缺素区产量的关系
统计分析表明,除此之外,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还与与缺素区(N0PK、P0NK、K0NP)产量之间还有很好的相关性,均符合土壤最小养分律。
2.1.1 土壤碱解氮与无氮区(N0PK)产量的关系 表1为土壤碱解氮与水稻无氮区产量之间的关系(kg/亩)。统计表明,土壤碱解氮与玉米无氮区产量之间亦有很好的相关性,呈y=b0+b1x0.5式的回归关系。
表1 土壤碱解氮与水稻无氮区产量的关系
试验地点
(乡) 年份 碱解氮(mg/kg) N0区产量
(kg/亩)
红旗 2007 67 224
大喇嘛 2007 70 333
前当铺 2006 84 393
冷子堡 2007 90 409
牛心坨 2007 95 417
大潘 2006 112 392
尹家 2006 126 426
胡台 2006 135 443
石佛 2006 144 408
黄家 2006 155 464
碱解氮与水稻无氮区产量之间的回归式为(图1):
y=90.8736+28.0652x0.5
N=39 R=0.5576** F=16.70
碱解氮(ng/kg)
图1 碱解氮与水稻无氮区产量的关系
碱解氮与玉米无氮区产量的回归式为:
y=88.1010+30.1209x0.5
N=34 R=0.5490** F=13.81
2.1.2 速效磷(P2O5、下同)与无磷区产量的关系 表2为速效磷与玉米无磷区产量的关系。
表2 土壤速效磷与玉米无磷区产量的关系
试验地点
(乡) 年份 速效
(mg/kg) 产量
(kg/667m2)
老大房 2005 5 254
牛心坨 2006 6 312
解放 2005 7 373
乌伯牛 2006 8 418
大沟 2005 9 457
前进 2006 15 372
财落 2006 21 414
茨榆坨 2006 49 621
养土堡 2006 55 656
统计表明,土壤速效磷(P2O5)与水稻、玉米无磷区产量(亩,kg)均有很好的回归关系。
速效磷与水稻无磷区产量的回归式为:
y=357.0191+32.1023x0.5
N=38 R=0.6136** F=21.73
速效磷与玉米无磷区产量的回归式为(图2):
y=332.5428+54.5212x0.5
N=34 R=0.8483**F=82.10
速效磷(mg/kg)
图2 速效磷与玉米无磷区产量的关系
2.1.3 速效钾(K2O,下同)与无钾区产量的关系 速效钾与水稻无钾区产量之间的回归式为(图3):
y=310.3590+7.2511x0.5
N=42 R=0.4163 F=8.39
速效钾(mg/kg)
图3 速效钾与水稻无钾区产量的关系
速效钾与玉米无钾区产量之间的回归式为:
y=174.9295+32.8020x0.5
N=30 R=0.6155** F=17.07
2.1.4 测土产量法 推广实践表明,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与水稻、玉米二种作物缺素区产量之间关系建立的6种回归式完全可作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的一种新方法称为“测土产量法”。其优点是可由测土值直接计算出缺素区产量及土壤供肥量。不再经过中间的多次统计计算,减小了统计误差、方法简单、直接,再由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计算出土壤供肥量。
2.2 测土值与缺素区产量吸收养分量的关系
如前所述,根据最小养分律,测土值与缺素区产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回归式便可作为测土配方施肥一种新方法应用。
如将缺素区产量换算成养分吸收量,再与测土值直接进行回归统计,亦可得到6个回归式,用于测土配方施肥,该法的优点是由测土值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直接、简快。
2.2.1 碱解氮与水稻无氮区产量吸氮量的关系
y=2.0645+0.6486x0.5
N=39 R=0.5612** F=17.01
2.2.2 碱解氮玉米无氮区产量吸氮量的关系
y=2.3700+0.7622x0.5
N=35 R=0.5285** F=12.79
2.2.3 速效磷与水稻无磷区产量吸磷量的关系(图4)
y=4.4724+0.6119x0.5
N=38 R=0.6119** F=21.55
速效磷(mg/kg)
图4速效磷与水稻无磷区产量吸磷量的关系
2.2.4 速效磷与玉米无磷区产量吸磷量的关系
y=1.9767+0.4765x0.5
N=36R=0.8270**F=73.55
2.2.5 速效钾与水稻无钾区产量吸钾量的关系
y=9.6636+0.5444x0.5
N=42 R=0.4124** F=8.64
2.2.6 速效钾与玉米无钾区产量吸钾量的关系
y=3.7638+0.6992x0.5
N=30 R=0.6142** F=16.96
这二种方法便是测土产量的主要内容。
3 结论
笔者认为,文中介绍的5处理试验设计计,是除肥料效应函数法外,配方施肥研究最基本的试验设计,可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多种实用参数,试验实施中,应注意布设的点数尽量地多,含盖高、中、低各种肥力的土壤使统计分析有足够的样本数,建成的回归式便可达到定量水平。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进行回归统计建立的回归式,便是养分平衡法,养分肥力指标的法重要参数。与缺素区产量及其吸收的养分量建立的12个回归式,便是本文推荐的测土产量法的重要参数。
应当指出,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与缺素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回归曲线,与养分测定值和缺素出产量之间的回归曲线在形态上完全一致。
王兴仁指出,“测土法”一文试验方案虽然简单却很经典可靠,论文的研究特色是用它解决了测土施肥中参数的定量评估问题,因而对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测土施肥水平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羲,等.作物营养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 张福锁,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谢卫国,黄铁平,等.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男,湖北嘉鱼县人,高级农艺师,原咸宁地区(市)管理专家和政府津贴获得者,前后曾任乡农技站长、县土肥站长、县特产局副局长、县蔬菜办副主任兼县蔬菜科研所长、县蔬菜产业协会顾问,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省级以上20多种刊物百余篇,有10多篇重点论文获全国、省、地(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表科技作品及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专著两部,先后获农业部、省、市、县科技成果和丰收计划奖及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多项(次)。事迹录入《嘉鱼县农业局志》、县文明办的《南嘉奇葩》、《南嘉文苑・名人风采》、《嘉鱼名人》、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的《燎原集》。
导读:萝卜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在我国已有2 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近2 000份,类型十分丰富。长阳高山白萝卜产业已成为全县高山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全省知名的特色产业,但目前生产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推荐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势萝卜品种雪单一号、雪单三号。
甘彩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张吴湾43号,430070,
E-mail:
程,湖北长阳高山蔬菜研究所
邓晓辉,袁伟玲,崔磊,於校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收稿日期:2016-04-21
萝卜是全国第二大蔬菜作物,我国萝卜年播种面积近10年来一直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且萝卜已从秋冬供应的时令菜发展为四季持续供应的周年菜。我国萝卜生产基地分布全国各地,从业人员过百万,已产生大量的萝卜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消费市场遍布城乡,有集市的地方就有萝卜供应。长阳高山白萝卜产业从1997年开始起步发展,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历经了从小面积种植到连片规模经营、从品种单一到多样化、从常规生产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从粗放上市到产品加工销售、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产品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白萝卜产业已成为全县高山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全省知名的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县5个乡镇、24个村、16 000多户种植白萝卜,基地面积5 336 hm2,年种植面积1万hm2,占全县高山蔬菜面积的30%,产量达40万t,产值7亿多元。
1 长阳县白萝卜标准化生产现状
1.1 长阳县白萝卜栽培模式
长阳县采用垄行覆膜技术栽培。播种前喷洒除草剂及防治地下害虫药剂,施底肥,包沟1 m宽起垄,厢面长7.5 m,覆带孔地膜,双行播种,孔距为40 cm×20 cm。播种后田间正常管理,追施叶面肥2~3次,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及霜霉病、软腐病等,萝卜出苗后重点防治跳甲。清明节(4月4日左右)前后制定全年的播种计划,4月下旬开始播种第一茬萝卜,6月底开始播种第二茬萝卜,或者根据市场行情自4月下旬连续排开播种,最迟播种至7月底。
1.2 优化改善白萝卜生产土壤环境
长阳县是山区县,土地条件差,特别是平地少,多年来高山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特别是海拔
1 600 m以上的地区,以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为主,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调整结构比较困难,加上长期连作和偏施化肥,使得土壤地力、pH值下降,有机质缺乏,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减少。近几年来,通过撒施生石灰,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实行休耕轮作等措施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并且在生产中使用适宜当地主产区生态环境的萝卜新品种,保证生产供应和农民效益。
1.3 加强白萝卜质量安全生产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下,农民生产过程中严把病虫害防治关,选用微毒、低残留农药,并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在招商引资企业和农村生产合作社的统一运作模式下,严把进出库储备关,所有蔬菜从基地采摘、人工清洗、统一包装到统一标识上市,全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在质量监管中,当地县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以火烧坪为重点,各冷库由县质检中心配备农残检测仪,每车必检。以长阳大清江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合作社,建立信息平台和二维码扫描技术,引领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实行生产建档,产品质量可追溯,质量安全100%监控。
2 主要问题及对策
长阳县高山白萝卜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了全县蔬菜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高山人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长阳火烧坪地区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抗根肿病的品种
根肿病主要侵染和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作物,包括萝卜、白菜、甘蓝、油菜、花椰菜、茎瘤芥(榨菜)和芜菁等,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其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根肿菌。2003年,根肿病在长阳县火烧坪暴发并蔓延,到2005年发病面积达到200 hm2,绝收面积3.3 hm2。目前十字花科根肿病是长阳县高山蔬菜产业化及农民增收面临的最大问题,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目前生产上仍然没有完全抗根肿病的品种,生产中亟需选育和引进新的抗根肿病品种,目前从事萝卜抗病育种研究的专家们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2.2 白萝卜地下害虫防治难
白萝卜受到地下害虫如萝卜种蝇等啃食和为害后,商品性降低。以前生产中农民习惯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现在为保证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下,不允许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市场,这给当地的白萝卜生产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及时筛选出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农药或者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防治萝卜种蝇等地下害虫,以提高白萝卜商品率,显得迫在眉睫。
2.3 白萝卜种植劳务成本高
白萝卜播种是1穴1粒,不允许有夹苗存在,否则不能正常生长成商品,因而在播种时只有依靠人工,且目前也没有适宜山区白萝卜播种的播种机。据常年统计,以生产667 m2白萝卜为例,从播种至收获需人工20个(起垄3个工、耕地2个工、覆膜2个工、打药7个工、收获6个工),按照长阳当地一个工150元/天计算,整个生产周期用工成本为 3 000元;从播种至收获肥料成本320元、地膜成本150元、农药成本300元,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用工成本,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亟需一系列适合山区单人作业的小型机械。
2.4 鲜食萝卜产量过剩,加工萝卜未形成产业格局
2015年上半年白萝卜市场行情好,667 m2产值在7 000元左右,而8~11月,白萝卜价格仅0.3~
0.4元/kg,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相当一部分产品在田间未采收,生产过剩。目前,长阳县已有华康食品公司等部分企业从事白萝卜的加工生产,但销售市场有限,加工技术也还不完全成熟,不能减轻白萝卜市场鲜销压力。建议当地结合往年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安排白萝卜播种期,通过早、中、晚品种搭配,有效避开萝卜上市高峰期,降低白萝卜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风险;同时,做大做强当地的白萝卜加工企业,扩大当地的白萝卜加工产品如腌萝卜、泡萝卜、萝卜干等的销售市场,通过网络宣传、举办各种蔬菜节等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这些产品。
3 优势品种推荐
3.1 雪单一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中心选育的双单倍体春萝卜新组合。早熟、耐抽薹,长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播种,高山菜区5月中旬以后播种,不易发生先期抽薹。裂叶,叶簇半直立,叶色深绿;肉质根长25~30 cm,横径8~10 cm,品质优,脆嫩,皮色光滑洁白,辣味轻,不易糠心。667 m2产量4 000 kg 左右,商品生育期6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