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第1篇

现如今的知识量在不断的更新,为了能够传授给学生们新型的知识点,所以教学要不断的丰富知识面,教师要把终身学习的观念落实,要让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更新以及完善。多媒体就是教师提升知识面的方式,因为多媒体需要教师学习原来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没有接触的技术手段,对于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要与之同步,要根据发展的形式,完善自身的技能。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纳入多媒体教学,对科研和教育都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其中的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要趋向于专业程度,对多媒体的应用要大力研究,教学的方式要得到优化,让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进修的方式也要不断的更新,让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让教学的经验能够拓宽。

二、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者和设计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优化者。

教师要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的过程都要了解,让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将教学过程优化,以较少的课时让学生们吸纳较多的英语知识点。多媒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果一定要加强,让学生能够将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例如:可以将学生以往不经常见到的英语现象(英语国家的人文社会或者风俗习惯),经过视频或者图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面前,营造出一种类似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仿佛就生活在英语国家,一方面优化了教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

课程还没有开始之前,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设定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任务和环节有所设计,让学生们了解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概况,让教学的流程能够顺畅,因而把教学任务完成。将教学的任务纳入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方式,并且拟定出多媒体的应用方式,明确教学过程的策略和手段。还可以加入评价环节,让学生反馈出教学方式的建议,教师就会了解到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取长补短,让多媒体教学设计更加完善。例如:可以将英语教材中静止的文字资料,设计成有声有图的图像,通过学生观看,可以将自身的表象和思维之间得到相应的联系,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英语,教学目标就会得到实现。

三、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控制者。

初中英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是最核心的控制者,那么就一定要将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合理的控制到位。(1)教师对多媒体的不利影响要合理控制。多媒体在英语教学方面具备着诸多好处,可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多媒体所传输的知识较广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程度有着消极的情绪,因为不能够透彻的掌握,促使自身的心理素质偏低,甚至会有厌学的情况发生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具备着一定的预见性,将负面效应解除,把主要的原因细致的分析,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应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让多媒体的优势不断的展现,把一些弊端尽可量避免;(2)教学的节奏要控制。何时进行哪一章节的教学,何时是提问的时间,何时应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的讨论等。都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掌握的,要将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流程掌握能力提升,组织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效用。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的是资源的管理者,多媒体中的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让选出的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些跟教材不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删除,同时要将有用的资源进行优化和组织,让学生能够拥有较有利的学习资源。要把单纯的复制网络资源,转变为组织网络资源的形式。并且,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管理者,要将多媒体中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掌握,让多媒体的课堂能够较为丰富,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得到启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要过于花俏,在播放的过程中,可能在每次点击时都会出现动态画面和生效,让学生们眼花缭乱,把注意力放在了动画中,而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掉,那么想要得到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够实现。所以,教师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将教学资料和教学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方面,透彻了解,让多媒体成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

四、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引导者和研究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

利用多媒体对初中英语进行辅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的内容有所增加。因此,在多媒体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知识量一定非常多。那么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时,教师就要细心的引导学生,选取适合实际教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能够得以总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做出问题的分析,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得到改善,从而将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研究者。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具备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的研究多媒体教学,要把最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成果教给学生们,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将多媒体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得到改善。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研究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让兴趣提升。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将英语学出优质的效果,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效掌握,教师要研究出一定多媒体教学方案,让学生将学习策略有效了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和单词运用多媒体进行循环的播放,主要的词句和单词要进行放大、闪烁或者加亮效果,让教学的情景能够活灵活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带动。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终身学习者、控制者、管理者、引导者、研究者、优化者以及设计者。想要将英语多媒体教学流程顺畅进行,并且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在英语专业技能上,以及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都要精通,要力求把即将毕业初中生的成绩提升,使得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多媒体学习氛围中,完成初中的学业。

参考文献:

[1]李峦枫.浅谈教师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2]汪杏芳.基于学习者感知学习风格的英语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J].上海外国语 大学,2011(12).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技英语文献 语言逻辑 中文语言习惯 专业术语 EST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对外联系与交流日益增加,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更是激增,其中翻译工作者们的心血功不可没。但正如王安忆所说在翻译的文章中常出现一些因文化背景、习惯传统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很容易给读者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误解。她所谈的是文学,但在以明确、严谨的科技文献的翻译中也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偏差,有些是语言理解方面的,有些则超出单纯语言文字理解,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在语言逻辑方面的偏差。例如一本《铁路科技英语》书中的这样一个句子“The nameplate indicating operating voltage, etc. is located on a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其翻译是“位于配电变压器上的铭牌指明了工作电压等”。从语法上说原翻译并没有错误,但我们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在句中现在分词短语“indicating operating voltage”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nameplate”之后,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用以修饰“the nameplate”。显然,英文原文主要强调的是铭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上。因此,笔者认为如下的翻译更符合英文原文的语言逻辑,“有一标明工作电压等信息的铭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上。”

再一个是语义的逻辑关系方面的含糊。例如那本书中,“Conceptually, the pinion and gear are regarded as two cylinders that are pressed against one another and that smoothly roll together, in contrast to a collection of many discrete teeth that are continuously contacting, engaging, and disengaging. 从概念上讲,参比许多单个轮齿的不断地接触、啮合、脱离的综合效应,可把小齿轮和齿轮认为是相互挤压在一起滚动的两个圆柱体。”。从英文文本中的“smoothly”和“ discrete”的强烈对比关系,在加上介词短语“in contrast to ”,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前后两部分有强烈的反差,因此在翻译“in contrast to”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译成“参比”或“相比”那两部分反差的强烈程度就不能充分反映出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in contrast to”应译成“与……相反、与……不同”。这样,原文就译为“从概念上讲,与那些不断地接触、啮合、脱离的离散的轮齿不同,小齿轮和齿轮被认为是相互挤压在一起滚动的两个圆柱体。”。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让中文译文和中文的表述习惯更相符。例如上述书中这句英文的翻译:“In 1804, the first locomotive-hauled train using high-pressure steam was invented. “在1804年,发明了第一台使用高压蒸汽的机车驱动的列车。”显然,这句的译文和中文表述习惯和语法不是很相符,如果改为:“在1804年,出现了第一列机车驱动的列车,其动力为高压蒸汽。”,要流畅许多。英文中,尤其是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从句以及后置定语,在翻译时要注意位置的调整以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让译文准确、流畅。书中这一句的翻译就很流畅,“The electric traction equipment of the train permits the use of an electro-dynamic braking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completely independent dynamic brakes per motor car. 列车的电力牵引装置允许使用电气制动系统,电气制动系统由完全独立的每节动车动力制动装置组成。”这句用到了“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后的内容都是修饰“braking system”的,但因为定语较长,在翻译时将其放在句子的后面进行补充说明。故全句的译文就比较符合中文的句子短小,但语义连贯的特点。

第四个问题是怎样让译文与中文专业术语一致。这也是科技文献翻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高速动车组中英文文献的翻译有些很好,例如“brake cylinder”翻译成“制动缸”就好,但也有一些翻译与中国的现在应用的术语有很大偏差,例如把“release”翻译成“释放”就和我国现在应用的“缓解”有很大差别。另外,对“emergency”和“urgency”的翻译问题交大,有的CRH2型动车组技术文献把“emergency brake”和“urgency brake”分别译成“非常制动”和“紧急制动”,这和我国现行的把紧急制动简称为“起非常”的习惯说法相矛盾。这里,笔者建议将动车组的 “urgency brake”译成 “紧急制动”,而将“emergency brake”译成“快速制动”。这样,“emergency brake”的译文就既能显现其和“常用制动”的不同,又可以和“紧急制动”区别明显。

英文的翻译历来要求作到“信”、“雅”、“达”。作为英语语体的一种: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 注重科学性、逻辑性、正确性与严密性。因此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时,为避免上述的那些问题,在翻译时一定要注重事实与逻辑,要求技术概念明确清楚,逻辑关系清晰突出,内容正确无误,数据准确精密,文字简洁明了,符合技术术语表达习惯,要体现其科学、准确、严谨的特点。力争做到说理叙事清楚明白,用词造句简洁准确,并尽量使用行话。如能使译文读起来有科技文章的韵味那就更好了。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试卷特点;英语知识运用分析;技巧探究

云南省201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英语试题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目标,全方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结合英语试题与我县阅卷情况,对今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的评价:

(一)试卷题型结构更具综合性

吸收了往年试卷命题的经验,根据英语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在题量上作了小的调整。听力部分撤了一个听对话题。单项选择题由20小题变为了15小题。题型结更具有综合性

(二)试题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渗透性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

试卷信息量大。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试题的设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把对“双基”的考查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实际的语言情景中和具体的语境中,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试题的选材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知识性,注重教育性以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试卷选用了真实、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在试题的设计上也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语境。与此同时,所选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实用性,体现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

(四)命题力求紧扣双基,凸现能力

试卷命题依纲据本,来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试题的主客观试题比例分配合理;试题结构合理;试题数量适当。

二、考卷分析

第一节和第二节: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

(1)简述“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的考试目标要求

该部分属于中考英语试题的第二部分中的前两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共30分。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严格按照语言的表达和学习规律全方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本次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的“词语释义”和“单项选择题”不是很难,试卷中无偏题、难题,都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

(2)试题考点详细分析

第一节:词语释义

本节主要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对词语语义的准确理解。学生对词义的准确理解程度会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点分析如下:

第21题考查形容词短语be different from的基本词义为“与……不同”,根据上下文意思,题中different from等同not the same as.。第22题考查动词短语arrive in,它的词义为“到达”,根据上下文意思,arrive in等同于get to,第23题考查动词lost,基本词义为“丢失、遗失”,根据上下文,lost their lives等同于were killed,第24题考查形容词full,基本词义为“满的,饱的”,根据上下文,题中has her hands full等同于is very busy,第25题考查动词与副词的比较级搭配speak louder,基本词义为“大声说”,题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同于what you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you say。

第二节:单项填空

(1)试题综述

单项填空题是中考英语的一个重要题型,主要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要在考试中顺利地完成此题,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试题的特点,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2)试题考点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题号来对考点进行分析。比如26考点是情景交际,考察提问星期的方法;27考查名词的词义辨析;28连词,考查前后句子的关系;29数词短语;30动词的时态;31介词的运用;32动词的固定搭配;33不定代词;34情景交际;35引导条件从句的从属连词;36感叹句;37邀请时的应答语;38动词短语辨析;39情态动词的运用;40宾语从句的语序和时态。

(3)试题特点

①题目设计灵活、新颖、知识覆盖面广。试题从语法、词汇到交际功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动词、情态动词、名词、介词、从句以及交际用语等方面,其中交际用语是考查的重点。

②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很多试题中不是对一个知识点的单一考查,而是结合了二三个语法知识点和语言点的立体交叉的综合运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的考查,使单项填空题这个传统的老题型,从各方面折射出了英语课标的新理念。

③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和特点,注重新课标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并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三节:完形填空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第4篇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含义。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此后60多年中它得到了更多院校的推广和修正。关于问题式学习的定义有关学者这样认为:迈克马斯特大学的伍兹教授认为,问题式学习是任何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环境。白罗斯教授和凯尔逊教授下的定义则是问题式学习是一种课程也是一个过程。而我国汤丰林等学者给出的阐释为,问题式学习将是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情景之中的一种情景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本文研究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是在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以学习为中心,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创设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从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选取适用于问题式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强调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内化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知识内容较适用于问题式学习。比如选择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管理文件,连接Internet,格式化文档,图文表混合排版,计算机与处理数据等内容做问题式学习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我们尝试性的提出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它以问题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评价”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

 

(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分析教学目标是要明确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过程等有关知识内容。在编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考虑怎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提取出来,从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角度出发,强调知识在真实情况中的展现,同时编写教学目标是可采用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六层次教学目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分类,避免过度抽象过分细化教学目标。

 

(二)学生特征分析。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能了解到,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缺乏接触电脑的机会,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操作能力差,仅能进行基本的打字练习和鼠标操作,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不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但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仍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三)创设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是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起来的。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预设情境中,在模拟情境设定一定的学习困难,这困难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学生现有知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计算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将教学情境与学习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节创设情境:某中职学生小丽想买一台电脑,小丽需要你的帮助,你该如何帮助她购买?我们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硬件知识,在这堂课情境的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很有吸引力,学习领会知识内容就能解决问题。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为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创设情境。例如讲到“连接Internet”这一节课时创设情境:某天小丽同学的电脑不能上网了,你能帮助她吗?同学们都喜欢上网,但你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你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是如何联上互联网的吗?你知道什么是网线吗?学生对电脑是如何联网充满了好奇心,有了学习积极性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问题的设计。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核心就是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开始学习,围绕解决问题引导学习的全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对整个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在教学知识技能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现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动机及态度等因素,设计与学生知识及能力相应用的问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设计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复杂一点的问题,这个复杂性是可以吸引学生的,让学生感到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有成功的希望,通过小组集体努力最终能完成挑战解决问题。例如在格式化文档这节课中,以校团委名义为篮球比赛拟一则通知,本节旨在学习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操作技能,在明确撰写通知基本格式情况下,学生灵活运用字体和段落格式,自主设计出多彩、鲜艳的通知,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别具特色,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同学们相互交流运用了哪些字体和段落格式。

 

3.设计问题具有劣构性。即结构不良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是有冲突的。过去以良构问题为主,知识指向明确,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任务,步骤清晰,学生缺乏思维能力,能力不能充分发展,今后遇到问题时就会显得能力不足,缺乏探究精神,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劣构性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管理文件这节课中,课前给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包括一些文件及文件夹,要求学生整理这些文件及文件夹。整理文件与文件夹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首先要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功能和作用,认识文件的扩展名和类型,能区别文件与文件夹,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构成及其功能,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运用创建、删除与恢复、重命名、剪切与粘贴、移动或复制、查找等基本操作去管理文件,或以文件扩展名整理,或以文件类型整理,或以文件名首字母整理,或建立二、三级子文件夹管理文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想法不同能得到不同的整理方案。

 

(五)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问题式学习过程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索开展,学习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学习过程设计如下:1.发现问题。先划分小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思考,找到学习问题。2.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结点所在,梳理知识点和难点,列举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形成学习要点后开始学习。3.探究问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如互联网、文本、图像、动画、教案等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力合作,相互交流配合。4.解决问题。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运用作品报告和口头报告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包括小组的分工、任务的安排,作品设计的思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运用了哪些知识?其他小组对该组汇报给予点评,说说优缺点有哪些。

 

(六)教师活动设计。在基于问题式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为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最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给予点评和归纳总结。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水平不同能力也不一样,学生学习思路不同遇到的困难各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反思、升华知识,保证课堂学习有序高效进行。

 

(七)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文本、图像、动画、视频以及通过Internet获取的与问题有关的资源。在做学习资源设计时要考虑到让学生了解与问题有关的详细信息,学习过程中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能查阅哪些信息,将这些内容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形式为学生准备好。Internet有大量信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八)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评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手段,基于问题式学习应采用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评价。1.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是教师一人,还可以同学和学生本人。2.评价内容除了评价学习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和熟练情况以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3.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种,量化评价主要就是学习成果(作品)和考试,质性评价有课堂观察、访谈、口头评价等。质性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有,如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吗?积极认真地参与课堂学习了吗?对这节课的要求和内容理解了吗,哪些不清楚?对这节课要求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如何?4.评价标准不能过于细化,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评价标准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给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保留发展空间。

 

问题式学习是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先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利用各种资源或手段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目标是要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有别于过去灌输式教学、机械化技术训练或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问题式学习通过模拟情境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计算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能力,形成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初中英语知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三英语 复习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根据人体大脑发散性思维特点借助线条、颜色、图形等方式划分知识主题、侧重点、关联性等,便于人脑记忆和理解知识。对于初三英语复习来说,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模式创新学生思维,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最重要是让学生运用全新的思维去学习,培养制图构建知识体系能力,除了为中考最好准备,也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三英语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对提高复习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词汇复习中应用

课程标准指出,要求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拼写和具体发音,还要在特定环境内能准确应用词汇。初三英语复习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性质和含义,也要掌握再特定语境内词汇的意义。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所谓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融入全新的知识并能准确将新旧链接。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学习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所谓上位学习即总结原有的知识概念,下位则是学生直接学习和演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初三英语词汇复习中的思维导图以上位学习为主,英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整体词汇知识进行总结。

图1即词汇复习思维导图。主题词汇为“active”,某初中英语教师就引导学生关注该英语单词的词性。首先active是形容词,意指“活跃的”,相关词组为“take an active part in it”。教师在复习词汇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词类、具体单词形式。其次通过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复习active的名词activity、动词act、副词形式actively。在复习词形时,学生会在教师给出下级分支上列举典型的的例子中逐渐养成整体思维习惯,最终会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解题。

二、思维导图在语法复习中应用

语法在初中英语复习中十分重要,通常要注重语言的意义、形式和运用三个方面。某初中英语教师就在语法复习中借助思维导图并附上几张生活化的图片,使语法复习生活化,从而是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图2是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语法复习构架,图的中心是网络红人小胖,学习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此时教师发出问题“What is he like?”多数学生会积极回答,教师再发出问题:“Does he smile?”学生回答“yes”。急继续问“what food does he like?”由于学生会此类问题很感兴趣,因此也有多答案。教师顺势引出英语句子“What is his chinses name?”不少学生在网络上都见过小胖这张图,进而有学生回答“Xiao pang”。教师再引出句子“People call him xiao pang,DO you like him”,有的同学回答yes,有的则回答no。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思维导图中的颜色和图像下逐渐掌握句子成分,建构较为完善的的语法结构体系并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复习中应用

中考英语必考的考点之一即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三英语阅读能力明确指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准确理解文章情节,找出文章主题并对故事情节发展和可出现的结局进行预测。”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学生在阅读复习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巩固,然而一旦碰见难度较高的阅读理解题目,依然会出现严重的失分情况。总结其原因可得知,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内容和形式讲解等方面过于重视,而忽视培养学生分析阅读语篇结构和技能。还有一部分原因为英语教师过于注重阅读结果,没有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策略,长此以往使学生对阅读语篇的整体理解造成严重影响。某初中英语教师就在英语阅读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强化学生阅读篇章意识。

四、结语

总之,复习课的目的为在学习过新知识的一段时间内检验已学的知识并总结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复习对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修正补充。思维导图能借助不同颜色、线条、图形标示每个单元的重难点,还可以更形象的方法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实施记忆加工,便于其更好地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在初三英语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能促使学生有效整合各种零散的知识点,加强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