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PPT;档案培训;培训方法

PPT一般是指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使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等设备对演讲内容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现在PPT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PPT培训教学过程中,一些讲师认为会用课件就好、实用就行。简单的将其作为黑板板书的替代品,制作的PPT仅简单的将以前的板书内容复制到软件上,不注重页面布局和颜色搭配,滥用艺术字等。[1]无形中影响了艺术效果。笔者从参加的一些档案培训出发,结合自己的一些授课经历,以某公司为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内部认证体系建设以及标准化档案室建设为目的组织的一次培训为例,就其中档案培训ppt制作、内容架构方法等做一介绍。

1 每张幻灯片在制作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1 所用时间

在制作每一张幻灯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本页幻灯片演示的时间长度以及和学员互动的时间长度。一般一张幻灯片停留时间一分钟左右为宜,核心内容可适当延长。比如培训目的、学习目标的介绍,半分钟时间即可。

1.2 目的

此处的目的是指重点说明本张幻灯片要达到什么目的,而非本课程的目的。每张幻灯片在制作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可以介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工作的内、外部驱动力等,基本与课程大纲保持对应。

1.3 重点

一张幻灯片中可能需要说明一个或几个要点,但关键是要注意突出本张幻灯片要说明的核心。如某企业培训目的是推进公司档案管理规范化内部体系认证,创建公司档案室。那么介绍培训目的的幻灯片就应该将 档案规范化、内部体系认证、标准档案室建设作为介绍培训目的的幻灯片的重点内容。

1.4 授课方式

一般分为讲授式或引导式。单纯介绍知识性的一般采取讲授的方式,将要说明的知识点通过讲师直接传达给学员。引导式一般要传授的知识点与学员能够产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或是工作上的,或是生活上的。如课程开始时对学员心中档案工作什么样子的询问,就属于引导式的问题。这种问题便于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了解情况,同时好的引导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1.5 授课流程及步骤

每张幻灯片中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讲解。一般在课程中每一部分的开始对本部分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流程和步骤的规划。比如在培训中一般都会涉及学习目标的讲解。对此授课流程可以安排为先介绍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然后从案例中进行提问学员受到什么启示,并进一步追问学员心中的档案工作是什么样子等。

1.6 参考话术

在幻灯片演示过程中,为保证语言表达的多样与自然,要对每张幻灯片中涉及的话题如何引入、如何表达、如何过渡到下一个话题进行设计,目的是列出讲师要说的话以及引导学员活动的话语指引。比如在课程的开头可以用“咱们首先看一个案例”在案例讲解结束后可以用“大家通过刚才的案例得到什么启示呢?”使每个知识点之间达到顺利衔接的效果。

2 课程构架

2.1 题目

一个ppt课件的构架有基本固定的模式,笔者以常见的格式为例说明:首先是培训的题目。题目可直接点明主题如“档案业务培训”,也可以是引导式的题目如“档案整理跟我学――档案室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如果其他一些涉及档案普及性的知识较多,如档案的价值、作用等,具体业务知识较少,也可以取一些有底蕴的名字,如“兰台知多少”等。

2.2 培训目的

要明确通过此次培训想要让学员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并能运用哪些知识。如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要了解档案的价值、意义和档案管理内部体系认证的基本知识,掌握档案标准化的操作知识。能够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进行熟练整理等。

2.3 学习目标

在明确培训目的的基础上,要列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与培训目的一一对应,是对培训目的的细化,并为下一步列出培训大纲打下基础。比如针对“配合推进公司档案管理规范化内部认证体系项目及在公司创建标准档案室”的培训目的其学习目标大概可以分为“理解档案共组哦的重要性,了解档案工作的各个组成要素以及掌握档案室等级认定的步骤”。如此使学员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轻重缓急心里就有了大概印象。

2.4 课程导入

明确了学习目标,就要通过问题、故事、或者互动游戏等方式导入到正式的课程学习中。如果引入故事一般要与受训公司或学员有关联,这样易唤起学员的亲历心理。其次要具有典型性,是真实的案例,让人能够印象深刻。比如某学员所在公司的下属企业因工程结算问题与设备厂家、施工单位经济纠纷不断,诉讼频频失败。其原因就是工程档案遗失严重,相关合同无处可寻。痛定思痛,该公司开始定岗专职档案员,并对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目前企业档案工作平稳运行,尚未再因档案问题产生经济损失。这样学员就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形象的认识。讲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培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引出导师想要学员思考的东西。比如上述故事目的在于让学员既对档案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提问学员的感受与想法又能让学员自身对档案的了解与接下来要讲的档案工作的内容形成一种吸引。诱导学员聚焦于下面的内容。

2.5 编写大纲

大纲是正式内容的引入,一个培训课件必须要包含大纲章节,通常将大纲中内容分三个部分,每部分再分三个小部分,这是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的一种分法,也可以根据需要分成四个部分,但不宜太多。如在本培训课件制作中可分为四个部分:档案工作的定义、档案工作的要素、申请等级认证的流程、步骤、制定实施计划。

2.6 核心内容讲解

介绍完大纲内容后就进入核心内容的讲解,根据所列大纲将每个知识点通过陈述、例证、故事、提问等方式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部分讲完后应对该部分进行小结。就本部分讲述的知识点通过几句话简单的概括一下,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注意重点进行强调。同时在知识点的讲述中尽量多用图片、数据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大约占 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大约占 25%,而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能够记忆的大约占 65%。[2]因此,多采用照片、音视频与单纯的文字表述相比更为直观、形象,也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介绍库房设施设备,档案装具以及档案摆放等内容时,播放实地拍摄的图片比单纯的讲解描述效果要好很多。

2.7 课程结尾

讲完培训的核心内容后不可迅速结束课程,否则会给学员一种戛然而止没有讲完的错觉。可以在结尾部分对本次培训的内容做一个大概介绍,或者谈一些相关的感想,尽量涉及一些与学员能产生共鸣的话题,以此将本次培训中学员的情绪在一个较为饱满的状态下收尾。

如今,PPT 作为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课程培训工具,如何在档案培训课程设计制作中有步骤、有章法的进行,还需要档案培训人员在实践别是一线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循环, 以不断地完善 PPT设计与应用的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支持。[3]

参考文献

[1] 张坤,谷永红,张扬.PPT教学存在的认知误区分析与对策探讨.高教论坛,2015(10):74.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紧紧围绕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均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各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樱花小学的设计方案依据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本单元的“Hello”“What’s your name?”“I’m…”等句型,将重点放在英语课内、课外交际上。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学习支架和协助的教学环节,设计难度有递进的教学任务;利用语音提示引导学生尝试说、图文展示带领学生模仿说、让学生自主说;人机对话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感受会表达;设计创编歌曲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和主动交际的意识,这些都很好地达成了能听读、会运用的目标,也体现了学校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的自能课堂建设理念。 

江宁实验小学的设计方案是在以话题为纲、吸收交际教学思想、关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小学英语高年级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并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创设卡通人物巧虎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情境,通过问题引领,利用表演、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采用TPR全身反应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得充分,自然而然地表演,在其右脑的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他们左脑的抽象思维,从而自然地达到听懂、会说、能运用的目标。 

巧妙设计,各具特色 

1.教学过程灵活多样 

樱花小学的设计方案依据学生语言概念建立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九个步骤的学习,解决了“What to learn”“How to learn”“When to learn”三方面的问题,教学环节由易到难,每个环节内容设计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从学习单词初步感知语言,到提出问题让学生将词汇和句子结合,进一步强化语言功能、获得概念上的提升,再到角色扮演,会运用语言、能表达想法,最后到模仿创编歌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学习意识,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设计意图明确。 

而江宁实验小学的设计方案则沿着一条情境主线,将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作为故事主角,创设了如何帮助巧虎和英国的新朋友见面打招呼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投入到解决层次递进的问题,以及完成明确的任务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 

2.学习过程可控手段不同 

樱花小学设计方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每个学习环节相对独立。教师通过提出“你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称呼的呢?”“听录音,给下列任务排序”“请试着扮演一下角色,介绍自己的姓名”“他们见面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和同学一起编一个对话或短剧吧”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的暂停、回放。 

江宁实验小学的设计方案则是在录制演示文稿的适当位置插入了Stop图标,并画外语音提示此处可以暂停,巧妙应用了微视频在播放状态下,鼠标单击可以暂停,再单击可以播放的功能,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进度。在暂停时,或者提出小组合作的任务,促进生生交互;或者要求学生自己练习;或者提示线下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及时地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回答得不好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视频暂停、播放的可控性,使得复习检测更加方便快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出判断,使学习更加生动、有效。 

建议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可编程逻辑器件;考核方式

0 引言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受益学生数量众多。作为一门能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当前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理解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和模块化设计策略,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知识及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使用高级硬件描述语言独立设计中等规模逻辑电路系统[1]。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这为学生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1 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分析如下:

1.1 在教学内容方面

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传播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理论教学,与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不相吻合。虽然近年来,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大多教师仍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单一进程方式,缺少“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知识自我学习与自我凝练的过程,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的紧密结合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2 在教学效果方面

由于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编程语言等,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若任课教师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则难以让所有学生都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滚雪球”式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期,授课班级基于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会呈现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但是也存在少量学生对课程的基础概念仍模糊不清。

1.3 在教学评价方面

本课程具有工科专业课程的一般共性,即课程作业和试题一般具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答案,主观分析类型的考核方式相对缺少,这使得部分学生的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水平[2]。例如,本课程的设计习题往往存在几种不同思路的解决方案,但是作者在批改作业、综合测试及实验考试的过程中发现,经常出现大部分学生,乃至全班都使用同一种解决方案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内容无法彻底理解,更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另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也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借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的懒惰行为,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特点、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为了满足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必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 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1 微课概念及特点

微课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通过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用情感活动加强认知活动[4]。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高级阶段[5]。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对微课的研究范畴包括“微教学过程”[4]、“微教学活动”[6]、“微教学资源”[7]等不同领域。微课的一般设计与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微课的出现并不是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8],而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以微视频为载体,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结构良好、资源多样、应用灵活等特点,这使得微课可以支持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而且,微课的内容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适合于问题解决、技能操作、观摩学习等小型教学任务,因此微课在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2.2 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上述对微课的学习与理解,作者将微课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微课技术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使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讲解、剖析本课程的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及其硬件描述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程设计任务,通过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以微课的形式提交课程作业,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微课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2.1 课程初始阶段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结构、硬件描述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等多个部分,其学习思路与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有一定区别。在本课程的初始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较多的技术名词与概念,如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HDL)以及综合优化(Synthesize)、知识产权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等。若是教师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这些概念,则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以微型教学视频的方式,结合部分硬件实体展示,按照“概念-原理-技术-产品-应用”的学习思路,向学生讲述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吸引和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从而激发其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2.2 课程进阶阶段

作为一门工程应用类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众多工程实例来理解、积累和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工程实例一般由硬件描述语言(VHDL或Verilog HDL)、逻辑电路图、状态图(或状态表)以及(功能或时序)仿真图等多个部分组成。对于学生而言,长期重复“逻辑分析-代码编程-仿真分析”的教学模式相对侧重于理论教学,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聊,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而且也会在无形中割裂“电路设计-代码编程-硬件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产生本课程仅是一门“软件语言”的错觉。然而,若将实验教学搬入理论教学的课堂中,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工程实例的调试、综合、适配、编程配置等阶段均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这将导致学生难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程的进阶阶段,教师应该挑选若干代表性工程实例,在课下事先制作微课,使用屏幕录制和视频处理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来展示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及其关键知识点,同时利用数码摄像机或智能手机拍摄载入了设计文件的硬件系统的测试过程,旨在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流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增加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制作的微课课件实例如图2所示。

2.2.3 学习应用阶段

基于对本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性所造成缺陷的考虑,本方案计划在课程的学习应用阶段,以微课为驱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布置一批有一定的工作量,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的部分设计题目如图3所示。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3~5人,选定其中一个课程设计,合理分工,利用已经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开发工具,仿照其在课程进阶阶段所学习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流程,以“逻辑分析-代码编程-仿真分析”为内容,自行制作微课课件,在课堂中展示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最终由任课教师评价其微课作业的完成效果及优缺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部分学生制作的基于课程设计的微课课件如图4所示。

因此,在课程的学习应用阶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相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多样化,包括Quartus II、Max+plus II、ModelSim等,软件功能较为丰富,因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之外,不需要借助硬件实验箱或开发板,也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对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这也是学生能够以微课形式提交课程作业的必要条件。

2.2.4 课程复习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涉及的技术领域较为宽广,学生需要通过对大量工程实例的学习、实践来积累经验。然而,这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重点关注于电路设计方案及代码编程策略等方面的应用学习,从而忽视了对本课程内容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掌握。

因此,在课程的复习阶段,教师应该将微课课件凝练为知识点,并且通过对学生阐述和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来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学习路线,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实现“点-线-面”全方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方案的四个阶段相辅相成,顺序递进。将《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与微课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达到强化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特色

1)将微课概念引入工程应用类课程:《可编程逻辑器件》,进一步扩展微课的应用范畴,增加本课程的先进性、现代性和开放性;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能够改善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掌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考核机制。

3)借鉴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进一步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丰富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提出了将微课概念引入本课程理论教学课堂的教改思路。在充分考虑本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于数码摄像机或智能手机等常用设备,以及屏幕录制和视频处理软件,总结和归纳了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下一步工作中,作者考虑将微课应用于其他工程应用类的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微课在该领域课堂“教”与“学”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杨亚萍,朱仲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2]龚学余,朱卫华,单长虹,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4).

[3]陈力颖.《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课程实验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5]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微课 课程设计

微课是指教学人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软件或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编订一段音频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时间一般集中在几分钟。微课的主要特点主要为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其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剖析,亦或是根据重点引出的思考,因为微课的切入点小,所以目标明确,相对传统的教学微课主题更加突出。

一、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简析

1.微课使用频率较低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的小学引入了微课教学,但经过调查不难发现微课的使用次数或频率低下,部分人只是偶尔的使用,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真正将微课纳入到教学中来,这就说明大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微课更谈不上应用微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大部分教师苦于微课资源较少,没有相关的资料参考,还有是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制作微课,或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微课的使用频率。在这些问题的背后直接反映了教师团队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淡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地便利,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正确运用新技术手段更好促进学生学习。

2.微课应用效果不显著

在部分引入微课教学的学校,教师缺少了在课前或课后的应用,只是将微课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因此使得微课应用方式呆板局限,从而现阶段微课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效果不明显。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有教师没有系统学习相关微课知识,从而只将微课作为教学的亮点,而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点,简单套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明显,使得教育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部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禁锢,很难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的事物不敢去尝试,使得微课应用效果不显著。

3.缺乏系统的微课教学设计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以及听课的方式观察得知,大部分教师在使用微课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只是将微课插入到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在调查相关教师时他们也较为疑惑不知道如何进行相关的微课设计。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教师缺少相关的微课教学经验,但同时又缺少相应的辅导材料,同时由于相关学校对教师的评定情况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需要每篇作业给予五十字左右的评定,再加上课堂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缺少相应的时间进行微课知识的学习,同时缺少时间去完成微课教学设计。

二、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精简原则

为了体现微课自身的优势,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着重突出“微”原则。其设计原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将微课体积缩小,一般不要超过几十兆,这样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移动的数码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线播放,并且根据需要可以方便的保存到移动设备中,实现每时每刻的学习和学习资源的共享,这种性质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其次,是时间短,微课的制作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学习。最后,就是每次微课选题小,涉及的内容是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并且加入适当的趣味性。

2.学生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课堂的知识点,所以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良好的学习效果才是检验微课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因此,在微课课程设计环节中,选择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安排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在微课内容安排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接受能力,在资源的安排上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主动性,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原则

对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注意力、思维和兴趣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特征,小学生的注意时间短,并且思维多,所以小学教学更多的要集中在直观的传授,图片或视频更适合帮助他们认知理解,因此在设计微课过程中,在必要的文字讲解之外,需要将单词和画面一同呈现出来,这样比单一的词语出现有更好的效果,更增添了英语学习的生动性,让学生们可以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使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实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一招。而其中根据当代教育的背景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应运而生的微课,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帮助同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引入微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了解当前微课应用的实际情况,解决微课应用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提高相关教学与新媒体的高效结合,提高教学人员的自身素质,最大程度上激发微课自身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2013,(05).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程 自主学习 系统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当今社会,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不断出现与更新换代,使在线学习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变得微型化与分解化。在一定程度上来看,网络教学需求的信息量较小并且学习资源较少。过去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采用课堂录制的方式,这种教学资源较大较长,难以直接进行应用。而微课堂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全部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由此可见,微课程已经在现代教学中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旨在为微课程的实践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同时为广大的学习爱好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1 简介微课程

微课程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很多西方国家的教师开始对微课程(Mini-coures、Mini-Lesson)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是主要针对某一课题进行一个小规模的短时课程。这些半独立的教学单元并不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以及逻辑体系进行划分,主要还是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兴趣及师生共同的社会经验等为主。微课程的内容相对独立、单一,微课程中的知识更加具有广度。早在200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中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就提出了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且拍摄了一分钟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把教学中的内容与教学目的进行紧密连接。对于我国提出微课程提议的主要看法是:微课程是以对课程及教学实践教学为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系统地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授课方法。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目标集中在某一个环节之上,利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重点、难点、考点等相关知识内容总结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相当于将日常的课程进行分解,通过被分解的个体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与学生相关行为。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短小视频,同时其中也包含相关的微型课件、微型练习等辅教学资料,当微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辅助的教学资源进行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微课程的价值就是“微”,微型内容、微型故事、微型问题等,将知识分解,变成微型视频,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进行使用。

2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2.1课程设计

第一,微课程在进行选题时应当使内容精练清晰,主要针对课前导入、概念教学、难点解析、课后拓展等模块,进行适当的选取。第二,微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再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而言,微课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第三,微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简短且完整的,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安排、问题解决等。在这个环节应当注意,在开篇引题时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开门见山地吸引学生,也可从相关生活现象引入课题。总之,引题一定要快速切题。课程讲授时应当保证条理清晰,在进行讲授时尽量避免无用的例子;课程结束收尾时应当掌握好速度。课程结束后的小结必不可少,在课程总体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微课程在选取教学内容通常要求明确清晰、主题突出。教学视频是整体的主线,其中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师所提出的课后反思、随堂测试等都应当具备鲜明的主体与较为紧凑的结构,力争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微教学环境。第五,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当精准简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把将要说的话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讲授时应当将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与关键词句相结合,在播出前进行练习,力争做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2.2模板设计

一个完整且优秀的微课程应当包括简洁的PPT制作、明确的课程名称、简短的片头、逻辑较强的内容、概括性的片尾等部分。在进行录制时应当将电脑的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以下,码流应当控制在128kbps~2Mbps,屏幕颜色设置成16位;课程教学时间应当保持在十分钟之内完成;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思撰写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简洁但不缺少主题;微课程教学中应保证内容、文字、声音准确无误;在进行微课程讲解时应当保证语言通俗易懂,知识上深入浅出,语调上抑扬顿挫;微课程中使用的PPT应当做到简单大方;进行授课时保证视频画质清晰,尽量使用中景与近景的拍摄方法,教师不能遮挡教学内容;进行制作视频时应当注意是否有片头、片尾、课程名称等相关信息;视频格式应当为Mp4或Flv;若微课程教学是音频应当保证音频采样率44.1K,格式为AAC(.aac,.m4a,.f4a),Mp3,Vorbis(.ogg,.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