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
我国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继续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强化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通过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阅读及表达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这就导致那些和市场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受到热捧,而与市场经济联系的不那么紧密的专业受到冷落。而且理工科的学生普遍汉语言基础较差,高职院校大学语言课程资源不符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更加导致大学语言课程被边缘化。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大学语文精品课程,首先要充分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掌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构建思路
(一)院校之间相互合作共建共享资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因为教师力量和技术维护人员的匮乏,都处于“一家之言”相互独立的状态,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资源共享[1]。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各院校必须开展合作,一起建设一个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平台。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摒弃掉保守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集思广益,团结所有力量一起构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资源平台。此外,各个高职院校需要引入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的企业参与网络资源平台的共建,借助企业掌握的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将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这种合作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方面已经有成功案例,例如,中国语文网、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等,这些平台将全国几百所院校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素材、论文、习题等资源整合到一起,然后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进行维护。
(二)化整为零整合优质资源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这些教材没有很好地贴合高职教育特点,无法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用模块组合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基本框架,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代替以往以某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为单位整合网络资源的方式。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时代性特点,可以将高职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划分为表达交流、文学鉴赏两大模块,表达交流模块下设置普通话训练、朗诵技巧、演讲训练、辩论方法,写作训练、师生交流六个子模块,文学鉴赏模块下设置中外现代文学鉴赏、中外古典文学鉴赏两个子模块:“表达与交流”下设“普通话训练”“朗诵技巧与艺术”“演讲技巧与艺术”“辩论技巧与艺术”“应用写作训练”与“师生作品欣赏”六个子模块[2]。将来自各大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按照作品为提纲进行归类,比如和作品有关的文献、教案、课件、练习等都可以归入文学鉴赏、表达交流两大模块。其中表达交流模块的内容突出的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这些内容很少见却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其实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表达交流的教学经验,只不过没有形成相同的认识。因此,表达交流模块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表达交流方面的教学总结机会,以此补充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项目网络教学资源的空白。通过表达交流模块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精品课程资源,而不一定非要等到整个精品课程通过验收后才能上传。因此,通过模块组合的形式整理归纳网络资源可以显著提升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效率,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师生的需求。通过共建整合优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大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课程建设,还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精品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模式
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多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近些年来,融合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是当前各国经济增长点,也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重要方向,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同时,教育行业也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大学语文课程包含了很多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综合了丰富多样的中华文明历史以及社会文化元素。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传播的信息量很少,同时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就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更加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建设多媒体教案、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打造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课堂。例如,教师在开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分析讲解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料开展教学,而不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全方位、直观深入的教学模式可以使 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的进行自主学习。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三、高职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步骤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具有共享、交互、合作、自主等特征。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以辅助高职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课后学习、交流、实践的平台,这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践非常有帮助。笔者在开展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探索实践中设计了一套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建设方法:第一步,完善网络资源平台的技术支持。主要借助Fms、Adobe Captivate、3Dmax、Flex、Maya等数字媒体软件来设计学习资源。第二步,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创新。运用系统科学“新三论”突破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材章节为知识传授顺序的模式,将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围绕每个知识点整合相关知识,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非线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第三步,采用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网络资源平台的交互方式应该包含很多种,如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学生交互、在线解答、视频互动、邮件交互等多种多样的离线或在线。第四步,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网络资源平台包含有教材每个章节的课后练习、综合测试系统、自我评价模块等,方便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及反馈。第五步,设置简明合理的导航。网络资源平台的导航功能很重要,合理的导航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清新明确的指引,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导航,快速便捷的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第六步,提供实用的学习辅助功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多样,实用性强的辅助功能,如站内、站外检索,网络计算器在线视频交流、电子日历等。
四、结束语
本文提供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构建思路、介绍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构建模式,并提供了一套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方法,希望能给广大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点帮助,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高职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努力探索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立体互动、努力为学生构建高效实用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徐正丽,吴宇力.关于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0):36-38.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大学语文 分层次教学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语文在各大高校开设以来,大学语文教育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而纵观围绕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呈现两种较为突出的态势,一是相比于数量较大的普通高校,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然更积极也更有力度;二是教改的内容大都是集中于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角色定位和教材、教法的改革研究上。
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受,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不仅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还应该立足学生本身,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与名、重点高校或高职类院校相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情况更加复杂,层次也更为丰富,因此普通高校大学语文的分层次教学也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普通高校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要求各地方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部分著名高校已把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北京大学也明确规定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1]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名牌、重点院校显然更积极也更有力度和更有魄力,其实,与重点院校甚至高职类院校相比,普通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工作更复杂,教学改革形势也更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普通高校的学生数量激增,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水平差别大。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这些扩招学生,大部分都进入到了普通高校学习,使得普通高校不但学生数量激增,学校结构设置也更加复杂。而随着学生基数的不断加大,势必造成普通高校学生语文水平“质量下降”及“质量不均”的问题。另外,大学中,不同层次之间和同一层次不同系别之间,对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的课程开设情况差别较大。因此,普通高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可谓“先天”本就不足和不等,而“后天补给”又不均匀,使得不同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差异较大。
(二)就业压力更大,对大学语文的态度更具有功利化。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在不同性质的高校学生中,普通高校学生的地位相对更加尴尬。普通高校学生与名、重点院校学生相比,无论是从个人能力上还是就业机会上竞争力明显不足,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则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加务实,职业期待也相对较低,可以说普通高校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大都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不同程度地笼罩在普通高校学生的周围,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更加追求实用性。这种功利性学习态度在大学语文中尤为明显,而不同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又有较大差异。
二、普通高校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对于一所专业结构相对完善的普通高校来说,横向来看,所设专业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理工科专业,包括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学类等专业;二是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外国语言类、新闻传播学类等专业;三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影视编导等专业。纵向来看,可分为本科(包括专升本、第三批)及专科(包括“五年制”等本科以下层次)两大类。这些类别的学生,在语文基础及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一)理工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对大学语文态度也较冷漠。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史、哲”等内容交织在一起的,对语文的学习尤其是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并在哲学、历史等其他科目的交互学习中慢慢体会、逐渐提高。当今高考改革中,尽管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不赞成中学过早地分科,“一般大学校长都赞成中学文理不分科,这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2]并且在高考试卷的设置上越来越综合化,但是当今中学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大部分学校都在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便分了文理科。这就使得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相比语文水平相对低下。(由于中学与大学对文理科划分存在差别,不排除中学与大学文理科不同程度交叉的事实,在此,我们谈的是大体情况)。
此外,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大学语文对理工科学生缺乏吸引力,他们对大学语文相对冷漠、比较功利化,大都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轻视和冷漠态度。
(二)文科类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对大学语文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一般来讲,选择文科的学生对文学都有种天然的偏好,中学中,文科类科目的学习又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文科类学生而言,个人爱好和长期的相关科目学习的经历,相互需求、相互影响,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此外,高校教育中,文科类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都与语文有不同形式的联系,对绝大多数的文科生来说,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相互关联、互帮互助的关系,因此,他们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够延续在中学时期形成的优势,不但学起来轻松,在态度上也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三)艺术类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不够踏实。艺术类考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出于发掘自身的艺术特长的目的,走艺术发展的道路,相对来说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整体素养都较高,这部分学生以较专业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为主;二是因为中学文化课成绩不佳,把学艺术当作拿个大学文凭的“捷径”,普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考生便以这些考生为主。无论是哪种考生,艺术类学生共同的特征便是,文科基础较差,并在长期的艺术训练中性情比较懒散,学习不够踏实。
(四)专科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对大学语文较为重视,是种“不得不学”、“既爱又恨”的态度。与本科生不同,普通高校中的专科生或“五年一贯制”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对于大学语文的认知还处于高中阶段即继续深造的“必经之路”。因此,他们对大学语文的态度较为重视,学习比较刻苦。但一般来讲,专科生基础较为薄弱,对大学语文的期待停留在如何得到更好的分数上,目的性和针对性都较强。
三、普通高校大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
要搞好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不同层次,“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既要满足他们对大学语文的不同诉求,提高他们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大学语文教育还要争取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起到辅作用,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法、考试形式等各方面都有所区别。
(一)教学理念的区别。大学语文开设之初,便有了基本的课程定位,即大学语文是一种“素质教育”课程,注重的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对大学语文课程基本定位不变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针对普通高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理科或艺术类和专科生,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同时,还要注意弥补中学语文的不足,加强对他们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侧重基本技能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授予。如清华大学从2006级开始对新生实行新的教学方案,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两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3]而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文科学生,大学语文的教育理念应该向人文性倾斜,要使他们系统化地感悟中国文化,注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系统认知,既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要对他们本专业的学习起到辅作用。
(二)教材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选教”。针对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面对理科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但又对大学语文兴趣不高的特点,在教材上应该选择现代性强的教材,如南京大学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该教材增加了现代文学的分量,紧跟时代步伐,集趣味性与现代性于一身。而2006年由张介明、彭少健主编的《比较大学语文》则是外国语言学类专业的首选教材。该教材采用比较文学视野,把中国文学放到世界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用“比较”的眼光审视中西文化差异,这无疑会成为对外国语言类专业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中的有益助手。对于专科生来说,与高中教材比较相似的由邢福义主编的《大学语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学语文教学的成败还要看教学效果,即使是一样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群,还应该“因人而异”、灵活多变,下面是我的经验总结。
对于理工科学生要时时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甚至于抛却教材,采取专题式讲座的形式;可以增加“课前5分钟”自我介绍环节,既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活跃气氛,方可分“演讲与口才”——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由我来评判”——训练学生的评析能力;还可以利用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热切心理,开设“我来写公文”等教学专题和教学环节。
对于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要更多地向他们专业靠拢,既便于他们的理解,又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如在讲述“艺术的起源”这一知识点时,对美术系学生要以绘画为例,而对音乐系学生更适合以音乐为例子。面对外语专业的学生,中西文化差异自然就成为授课的重点,甚至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相对于本科生,专科生的课堂应该会稍显沉闷,课堂上要经常用试题训练的模式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课外还要留给他们适当的作业加以巩固。
参考文献:
[1]代小琳.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语文课[J].北京晨报,2007-5-10.
大学生与其他未成年学生不同,大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套思维模式。在高中以前的语文教学中,其实都算是为了将来的语言功底打基础,因此许多教师在实行语文教学法时,都希望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基础文学知识,于是就采用大量灌?的方式来教学语文。就硬是把语文自身所携带的涵养及深厚的文学意义变为与其他需抽象理解的科目一样,枯燥无味。
在大学生眼中,大学的语文课程已经和高中等阶段不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认为大学是能够让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武装和升华的场所。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大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已知知识的总结,还需要更加新鲜的文学思考角度拓展手段来丰富他们的思想。也就是说,大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掌握和求知欲其实不低于各位语文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正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身对课文进行浅意理解,自己只在学生遇到理解中的疑问时,再加以引导和解答。彻底将教学模式中心地位中撤离,将话语权留给学生。
以生为本,这条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情况其实可以从教学用书上看出,正在使用的课本中,一大半都是中外优秀古典文学,再看教师的配合讲解,也基本上都绕不开文学鉴赏。但是大学是主要培养学生实际技术能力的教学场所,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在学习文学课的进程中通过学生对课文角色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按照文中人物的思想来进行拓展对话,做到在实践的过程中,观世间百态。再次过程中完成从思想的理解到身体的体会,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阶层人民的思想状态。教师还可在教学计划中抽出几节课时,把从备课到讲课再到课堂总结,完全交给学生去准备,真正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全方位的角度锻炼其思维能力及行动能力。
2以吸引学生介入意识为基点改变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都认为,在课堂教学氛围的培育中,一旦有学生的加入就会使原本平静的表面变得杂乱无章,于是为了控制教学整体,就完全取消了本应活跃在教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环节。教师觉得大学生已经有了超高的理解能力,自己就可以直接进行理论的讲解而不去考虑课堂趣味性,直接就将语文课堂所带有的先天趣味条件摒除在外。在大学较为自由的课堂环境下,教师的这种行为反而会使学生将思想抽离课堂。
但是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介入课堂不是指在教学进程中不断提问学生,提问其实只能起到一小段时间的警告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整体分组的手段,在每节课的末尾时间对各个小组下发下堂课的内容及行动指令,要求学生准备与课文所学知识相关的拓展资料等并制成多媒体的形式,告知学生课堂打分的依据涵盖形体教学内容等所有需要体现的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完全进入到课文内容之中。虽然分组大多数都会是由学生自主进行交流分组,但教师也要保证组内一定要存在性别差异,不要怕有意见上的分歧,因为分歧往往能够更快速的促进整体的思维水平的发展。这一点调整的必要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文学素材中。
例如学习课文时,女生往往会对儿女情长或母性类的课文有着深刻的体会,而这种题材的课文刚好是男生的短板,这时组内就可以通过仔细沟通来建立男生思维与课文之间的理解。相反,在遇到英雄主义的题材时,女生很少能对家国大业有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就需要组内男生成为小组行动的主力。
并且,大学生在课堂中都是以学号为行动指令的,这就意味着课堂互动存在着变相的强制性,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那些腼腆的学生可能就一学年都得不到锻炼。但在小组活动按参与程度打分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层面去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短板。
3以突出学生能力为核心革新考核方式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考核,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大学语文的考核应打破单一卷面书写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说:我们应侧重考核学生对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技能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可以把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可以占 50%以上的比重,侧重平时学习的考核力度,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平时学习的连续和积累上,改变以往一卷定分数的局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说: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表现、课堂学习态度、课堂仪表礼仪等。期末考试考核主要涉及记忆、口语、书面等方面的内容,专项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这种考试改革,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精力放在平时的积累上,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避免出现考试前搞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效果甚微的学习方式。
4结语
做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衔接工作应是交接双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与七年级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试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我们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研课标,明过渡
新的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它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小学和初中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何具体不同。例如: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高年级的“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层面,由小学语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语文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老师只有真正细细研读课标的这些变化,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渗透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好方法。
二、 研教材,明目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犹如飞驰的火车,我们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这种变化。于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等就像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如何使孩子们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我们就要细细研究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该如何过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适度渗透一些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在教师研读教材后,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小学教小学,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关注一些与初中知识关联性强的知识增长点,确定好既适应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帮孩子在这些知识增长点上“飞一飞”。这样,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这两节车厢的联系就更紧密了,衔接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研过程,明方法
因老师们个人的理解不同并鉴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的差异,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易沿袭中年级的一些做法,具体表现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小学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朗读声音的轻重中去体会。而且小学的教学过程易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则需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通过朗读训练去感悟这一知识点后,将理解程度适当延伸、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进行初中学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之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帮孩子们整理出这一类词的共性――采用了拟人手法,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说明事物的文章里,这一类词语能够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学法的渗透。有了这样的渗透与铺垫,将来孩子们在初中再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就会因为这个跳板的存在而水到渠成。
四、研学生,促过渡
从小学升到初中,是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依恋老师到初中阶段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在对老师有明显依恋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萌发。作为小学高年级老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抓好过渡、促进衔接的黄金期。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半扶半放,给孩子一定的自,帮孩子们制订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及时总结、进行思维拓展的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五、研试卷,主导向
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学科教学工作外,也应了解初中语文的试卷结构,可以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考试要求考考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能够熟悉常见的初中语文试题,明白中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形式及侧重点的差别。近期的泰州市抽测试卷,就体现了泰州市小学语文命题的导向:它遵循了“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考查;既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试题出得“活而有格”。试题从形式到内涵都与初一语文非常相似,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一盘棋”的理念和思想,我觉得这对我们今后教学应起到导向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52 [本刊网址]http:∥
高职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中普遍开设,可以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语文以其丰富文化和文学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大学生的情感、让大学生体验文学魅力,提高大学生利用所学文学知识进行交际和表达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主干课程。高职院校语文在文理渗透,实现科技与文化交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培养着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
一、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定位
明确了高职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地位才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更好地建设语文学科。高校语文学生的性质不能与当今的社会实际相脱离,这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对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是具有素质教育特征的一门学科,可以将工具性、应用性以及人文性三种特性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政策,很多高职院校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以便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有很高的定位。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科非常重要,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有开设。受到语文课程自身特点与教育水平的影响,高职语文教学有很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缺乏创意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设置的语文课程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以上原因导致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可持续发展力降低。就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要想使语文课程发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前景不乐观,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思想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将语文课程作为载体得到传承和发扬。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对高职语文教育进行重新定位,但是语文并不意味着不重要。高职高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作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高
高职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虽然说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但是说作品的真正内涵却无法领悟,对名著的阅读也只是集中在某一小片段上,大量阅读更无从谈起。教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面指导,必然要进行广泛的阅读,要付出很多努力,充分利用教材所选内容,将教材中一些经典内容着重讲解,并且合理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在每个学期初向学生推荐一些典型数目阅读,如一些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以及报刊和美文等,让学生自己从文章的精彩片段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三)与专业教学相联系,注重教学实用性
高职语文教学突出是实用性,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服务,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高职语文教学要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适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与专业联系起来,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四)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只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没有从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需求方面考虑,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鉴于此,高职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环节优化策略
(一)以专业为基础,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采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教学方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多媒体教学普遍使用于教学活动当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有趣。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广泛好评。
2.设立问题悬念,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准、新、精、奇”,从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恰当处理教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要尽可能降低门槛。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学情况能够形成共同认知。
(二)以整体为方向,确保教学环节完整性
教学过程可以有效衔接各个知识点,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能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整体把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环节设计的完整性。
1.紧扣教材内容,搞好课堂预设
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的是语文教材,文章的体裁、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同,写作方法也就不同。故其教学形式也不能相同,因此要将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点处理好,让学生可以每个教学环节中获取知识。
2.针对学生实际,实现分层教学
高职高专进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特点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记叙性文章时,有目的、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理解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方面的表达能力。
(三)以全面为目标,注重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1.学会对知识的取舍,创设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性人才,在毕业之后要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因此在向高职学生教授语文知识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2.开展多元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一些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如计算机专业,可以开展调查活动,分析上网的利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搜集资料,并且对每个学生及家长做一下现实调查,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迎合时展潮流,大势所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教师不能只充当授课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动力,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主动了解世界。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对语文学科进行重新定位,语文学科所发挥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齐读的教学方式,采用演讲以及朗诵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刻体会文章作者的内心世界。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向学生讲解传统中国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历史以及文学发展史,让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要将学生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只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选择一套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材即可,没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区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开设应该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比如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竞赛以及书法展示等,使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具有活力,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