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低碳元素对ktv装修设计的影响

2.主题酒吧的室内研究——以成都某著名酒吧设计为例

3.浅谈娱乐场所中空间艺术光应用

4.论酒吧室内空间的设计思路与常见应用

5.禅宗美学设计方案在瑜伽室装修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6.迷幻灯光效果设计在SPA空间中的应用

 

(二)广场、公园规划设计

7.植物配置与公园的景观设计

8.大学校园景观小品设计

9.城市家具与景观设计

10.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中的环境标识语言

1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和案例分析——以某某为例

 

(三)办公空间设计

12.“人性化”在办公设计中的应用

13.办公设计元素——室内绿化研究

14.现在办公空间装饰材料的应用

15.浅谈交互设计在办公空间设计领域的发展

16.造型元素对办公空间设计的影响

17.中国文化元素在传统设计工作室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18.浅谈极少主义在办公空间设计中如何运用

 

(四)商业展示空间设计

19.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20.浅谈射灯在护肤品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借光的学问

21.几何造型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22.色彩在服装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23.简约欧式风格在家居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五)餐饮空间设计

24.照明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25.色彩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26.传统装饰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27.“新古典”主义在餐饮设计中的应用

 

(六)宾馆、酒店空间设计

28.论酒店大堂的“光色”设计

29.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0.陈设艺术在酒店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

31.中国传统琉璃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七)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32.色彩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33.高校体育馆环境艺术设计

34.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美感设计

35.中学体育馆环境艺术设计

36.都市步行街区域空间设计

37.空间艺术对公共环境设计的影响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x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

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

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措施

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准确来说,它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首创合作教育。当时处于联合培养人才和建立科学研究实验室的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出现在“二战”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界和企业界科研的支持力度,许多高校进入军事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已经很普遍,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实践上也成功地形成了适合本国、行之有效、特色不同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得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得到重视并且广泛开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这促使校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成长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天大天财等,各地也兴起了高新科技园,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了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当前,国内的校企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构建方面,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跨学科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和具体专业合作模式等的构建,最常采用的合作方式是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导入课堂教学、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社会性质的行业比赛、聘请企业专家到高校兼职等,合作领域涉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形式等。

二、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根源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虽然国内一些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校企双方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仍处于浅、中度的合作阶段。调研发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热”而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之间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

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是双方合作的难点所在。企业的经营往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往往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可以不依赖高校的实习生而正常运营;而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等的支持。因此,双方的合作往往缺乏坚实的基础,部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企业是学生就业的方向,但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等机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这导致学生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设计项目质量不高,大多“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加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可能一味迎合高校的教育模式而不顾市场效益,这就使合作中的高校往往是被动的。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育模式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同时反映出高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是有限的。

2.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如设计公司)规模不大,接纳能力有限,难以接纳成批的高校学生实习。一些企业因为生存问题,在短期不能看到明显效益的情况下,往往缺乏与学校进行长期深度合作的热情和动力,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企业更少。还有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往往只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或者希望借助高校宣传自己。因此,校企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缺乏合作的教育理念。

3.高校缺乏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的鼓励制度

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其中一部分是由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直接转变来,“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少企业项目实践经验。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存在参与项目实践少、缺乏设计能力的问题,其在校企合作中难以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能力和实际设计、技术、策划等方面的服务,难以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查发现,虽然高校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是支持的,但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这就使高校师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也导致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在形式上具有单一性、参与度缺乏深层次性。以上因素导致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巨大优势与实际作用,没有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本意,使校企合作陷入了困境,合作的可持续性较差。随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才能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保证校企合作有效、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改善措施

针对校企合作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层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创新,提出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要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真正发挥作用,首要问题是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企业、设计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是行业动向最直接的反映。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社会角色作用,参考行业人才标准,在与企业的交流中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和服务方向,即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以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一体化模式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流程、技术规范和考核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综合提高毕业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使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解决教学与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

2.推行“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可以借鉴一些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托高校与合作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校企联合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明确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责任与职能。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以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加强高校和企业间的多元共商、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高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知识结构优势互补。校内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与交流,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与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沟通、解决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按时完成;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在工程设计项目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协助校内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3.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仍是以校内专业教师的评价为主,设计公司、企业的设计师参与的社会评价较少,评价系统的开放性不够;另外,以往的文科或理工科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主要是任务评价、成果评价模式,缺少过程性评价,难以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以真实设计项目为表现形式的实践。因此,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答辩程序和评价标准,由校企导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答辩环节的具体方案是,聘请校外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校内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主席。同时,要求指导教师遵循“回避制”原则,即不参加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对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实施过程性考核,按照学生的设计方案、实物模型、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在答辩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设计交流。结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困境,高校需要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S[2016]GHB1272)。

参考文献:

[1]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2]李梦玲.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

[3]陈薇薇.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大学(研究版),2015(6).

[4]李安.校企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艺术教育,2016(5).

[5]吴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设计,2014(8).

[6]黄玉海,刘长慧,尹四倍,张帅.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实证研究.电子世界,2016(22).

[7]李海海.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习一体化模式探讨与实践.艺术品鉴,2016(4).

[8]孙常华,尹四倍,孙宪良,毕耜帅.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化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时空,2016(4).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的构建跨学科主题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也是一门仍在发展的主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新专业诞生了。

一、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分析与发展

(一)发展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和设计,它是一个艺术设计的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的空间设计和环境为主体。其中,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绿色,水,人行道上,环境论文主要设计和设施,也就是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内空间、家具、照明、等为主要设计,也称为室内设计。这两个是最快速发展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两个分支。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类,艺术和设计,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雕塑、壁画、积木,属于环境艺术的范围。

(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三十年的发展现状

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从1980年代开始,现在已经进入了“30年”。“近30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的加速增长,快速扩张的环境设计和施工团队,那么对环境设计的纪律需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有大量的环境艺术实践,然而,环境艺术专业和科学,在我们国家没有接受科学的行业标准,但没有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环境艺术的线没有思维,没有产业,国家尚未成熟。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其主要建筑,城市空间,建筑和城市空间、材料、结构框架、概念,值得关注。现在,一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因为规划者的角色,架构师和设计人员的知识是不够的,导致这些项目的完成是不够好,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充分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角色。一方面,监管机制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这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发展。参与城市管理的设计环境,地位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城市绿色花园,市政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卫生部门日常维护,等等。另一方面,缺乏公众参与工作,导致缺乏人文关怀和环境艺术设计。当前的设计环境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雕塑展览设计,是由个人或单位设计和建设,缺乏对征求人们的意见和想法。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西方设计模式在中国设计社区,像中国的设计缺乏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认为,传统的风水科学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导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空白。现在大部分的国内高校是改变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士,专业内容没有改变。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和一群好老师,这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许多新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80年代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现代设计”,如何理解“设计”的人们的需求。进入21世纪,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的问题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开发过程不是“模仿西方设计风格”,不是按照西方模式在现实操作中,但质量基于历史复杂整个国家的“社会和谐发展”的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更广泛的学科研究的远景和范围,设计中心的生活环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生活质量、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和区域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和人之间的交互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设计创造的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的行为指南。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探索如何使设计和创建、环境影响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我们不仅要尊重环境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和关注人为因素。

(二)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要求打破“人类中心理论”的束缚,充分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一个新的环境设计的概念,全面整合资源,保护自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能停止,不能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三)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表现力和环境艺术的吸引力,和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高质量的设计的设计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很自然的将更多的科学和技术,和新科技将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新科技可以扩大领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和方法。总之,虽然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有许多问题,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以传统文化之间的交互,致力于东方和西方的精神和物质融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相关环境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实现,和建筑师和艺术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因为只有这种交互的基础上,可见物质环境不能看到在设计意图,然后达到美化的目的,净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2]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13).

[3]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5.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

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 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26个,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创新研究群体2个,省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2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3741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3.4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511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364万余册(盘)。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9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7496人。其中,研究生6277 人,普通本、专科学生18676人,留学生243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2300人。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24人,306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6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中专任教师1363 人,教授(含研究员)291人,副教授514人,483人具有博士学位,647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28 人,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学校聘请了4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理论、地理学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34个校级重点学科。现有7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 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79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7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莫斯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等世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在苏丹国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分别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

【附属办学】西北师范大学现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特色优势,着力提升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教师教育、教育学科实力雄厚,着力推动我省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和民族教育发展。二是人文社科优势突出,着力服务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三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着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知识源头。四是艺术体育区域知名,着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产学研用紧密关联,着力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办学定位】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向“教师教育为主,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目标迈进。

一、招生地区及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备注

130201

音乐表演

70

甘肃、河北、内蒙古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统考成绩,河北、内蒙古考生使用该省音乐类统考(联考)成绩

130202

音乐学

40

甘肃

使用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130204

舞蹈表演

70

甘肃、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青海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舞蹈学类专业统考成绩,青海省考生使用青海省舞蹈类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205

舞蹈学

30

甘肃

使用甘肃省舞蹈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130401

美术学

80

甘肃、安徽、广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402

绘画

4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5

130503

环境设计

50

130310

动画

25

甘肃、安徽、山东、河北

130401

美术学(书法方向)

30

甘肃、山西、山东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美术与设计学类(书法)专业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05

甘肃、山西、河南、四川、湖南、山东、河北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成绩,山西省考生使用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成绩,河南省考生使用河南省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成绩,四川省考生使用四川省编导类专业统考成绩,湖南、山东、河北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0

甘肃、山西、河北、山东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成绩,山西省考生使用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成绩,河北、山东省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201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

160

甘肃

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注:1、招生计划如与正式公布的有出入,以正式公布的计划为准。

2、以上专业均为文理兼收,学制四年。

二、专业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省份

招生专业

报名时间

(2014年)

考试时间

(2014年)

报名地点

甘肃

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美术学(书法方向)

2013.12.20-

2013.12.21(中午12:00)

2013.12.22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音乐表演

1.4-1.5(中午12:00)

1.6-1.10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音乐学

舞蹈表演

1.13-1.14(中午12:00)

1.15-1.17

西北民族大学

舞蹈学

广播电视编导

1.10-1.11(中午12:00)

1.12-1.14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

1.14-1.15(中午12:00)

1.16-1.17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广西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1.16-1.17

1.18

广西师范大学

湖南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2.7-2.8

2.9-2.10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

舞蹈表演

2.15-2.16

2.17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北校区)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支持艺术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2.15-2.16

2.18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内蒙古

舞蹈表演

待定

待定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疆

舞蹈表演

2.17-2.18

2.19

新疆师范大学

山西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待定

待定

太原师范学院

美术学(书法方向)

河南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2.9-2.10

2.11

郑州市106中学

安徽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待定

待定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山东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2.16-2.17

2.19

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

美术学(书法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