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徒结对聘任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师群体
为了让农村孩子接受和城市里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首先高素质的教师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中心小学调研组对厉庄镇小学的教师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采用问卷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首先,在政策上支援乡村教育,促进“新陈代谢”。其次,优化教师生存环境,关注教师精神生命。只有从以上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使教育的基础打的更牢,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现状存在问题
1.年龄老化明显
教师队伍日趋老龄化,特别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年龄偏大问题尤为突出。笔者对厉庄镇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上面表格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几所农村小学共有公办教师141人;从调查所得的数据看,各校中老年教师比例偏大,其中 46—50周岁的21人,占 14.9%,51—55周岁的 33人,占 23.4%,56周岁以上的14人,占11.35%,46岁以上的人共占全体教师的48%此这种年龄结构状态着实不容乐观。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推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走向了管理岗位,也有很多走向了更为宽广的大地,站在课堂上教书的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了,有人戏称“爷爷奶奶教小学”,此言形象地说明目前众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普遍趋于老化的现象。
2.整体素质堪忧
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已被现代教育所需印证。上述案例中;141名公办教师中,“民转公”教师53人,民办合同10人,县教师进修学校代培的中师生7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退休教师子女顶班的3人。市职校、体校毕业的4人,没有受过正规中师训练的达77人;占54.6%。在其余的64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11人,多为后期推荐选拔的工农兵学员,最近几年分配的青年教师23人,整体素质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也不能尽如人意。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许多教师的课堂上知识老化、陈旧,缺乏生机的种种现象也就再所难免了。
在农村小学中,无论是中心校还是村小的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都在20节左右,正常的上课、批改作业都应付不过来,还要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考试:新教师上岗培训、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培训、网络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校本培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满足各种进级的需要,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进修学习,工作、学习、家务经常“堵车”而无暇理顺,这些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并且这种情况在越是年龄大的教师身上越有明显的表现。
不论是中心校还是农村完小,每学期要接受各级各类检查不计其数:镇级的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县级每学期的教学检查,质量调研,市级检查,各类验收等等,检查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正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全员聘任制在各乡村小学中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操作起来,但是年年镇骼有力的警钟长鸣,也给部分教师带来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大部分教师由于观念没有充分转变,缺乏竞争力和自信心,因而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随即降低了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也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在141名公办教师中,长年不能工作的10人,占7见其他中青年教师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慢性病,整体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三、解决办法
1.政策上支援乡村教育,促进“新陈代谢”
教育主管机构应合理勾画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分布图,采取有效措施,支援乡村小学教育。只有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乡村小学才可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从而有效地改变村小教师年龄老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缺憾。
2.优化教师生存环境,关注教师精神生命
事实是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校内的各级领导应尽可能全面的了解教师,不应仅凭一堂课或一次检查、一次考试来权衡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在关系教师尊严的重大问题上不应只听取自己下属领导的反馈信息而不予考证,管理者应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确切信息,以免造成错误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到教师的信任与敬重。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完小校长的作用。学校是校长的影子,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纵观苏北众多乡村小学,完小校长在业务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乡村小学要采取措施,制定目标,激励完小校长精通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科研知识。
继续完善已有的师徒结对帮教帮学的培养措施。师徒结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改变过去‘拉朗配”式的师徒结对方式,要分层选好师傅,选好徒弟,签定合同,明确职责。要破除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不论资排辈,以能者为师,一旦师徒关系建立,都必须按既定的目标履行培养合同,要定期考核并和福利待遇、考评考绩挂钩,考核评估时,师徒作为一个整体,徒弟达到培养要求;二是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框框,师导徒固然重要,然而师徒互动,徒激师亦然可取,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收共同提高之效。
综上所述,由于苏北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明显,整体素质不高,教学任务繁重、各级各类检查、生存状态不佳,理想与现实尖锐碰撞,刺激心理底线,加重教师心理负担。所以,政府在政策上支援乡村教育,促进“新陈代谢”,优化教师生存环境,关注教师精神生命。
【参考文献】
敢于压担子 才有勇挑夫
把马关在马厩里,永远都跑不出千里马;把教师局限于三尺讲台,永远都培养不出名师骨干。敢于放手压担子,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从新教师入校第一天起,就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学习机会、搭建好各类成长平台。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通过各种师资培养工程给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加码,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沈应来丝毫不含糊。
第一学期上好亮相课、第二学期上好展示课,这是对新教师的学期考核,也是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的全体教师以及骨干教师等进行听课、评课的重要途径。“学校在给压力的同时,也不忘给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沈应来校长介绍说:“学校会给每一位新教师安排一位专业师傅和一位德育师傅,分别在学科建设以及班主任管理方面给予指导。”如出台的旨在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职教氛围,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亦师亦友、恩威并重,从分析教案到亲自示范,从磨课评课到课题指导,师傅们的帮助无异于让新教师喝上了“心灵鸡汤”。
鼓励教师参加说课比赛、技能竞赛、名师论坛等活动,参与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开发等项目,将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竞赛、考察的机会向青年教师倾斜。在沈应来校长看来,“三年的锻炼能让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老师崭露头角,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放大理想。”相信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可造之材,只要给他们一个支点,就能挑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学校不但经常将他们派出去,也时常将职教专家请进来,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
让沈应来校长感到欣慰的是,青年教师们没让他失望,更一次次给他感动与惊喜。囿于场地、设备所限,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的电工专业发展势头缓慢,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施展不开,一度导致该专业生源吃紧。就在这时,两位电工专业的年轻老师灵机一动,想到了由易而难的“闯关游戏”。从第一关到第十关,每一个关卡都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的关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拯救了一个教研组,更带动了一个专业的后来居上!对此,沈应来校长高兴地说道:“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水涨船高,毕业生更被老板集团、华立仪表集团等大型企业所哄抢。如今,电工专业的生源质量大大提升,从早前的100多分提高到现在的300多分,每年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考上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这都是青年教师敢想敢做敢担当结出的硕果!”
文化巧引领 打出组合拳
就专业而谈专业无异于画地为牢,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出组合拳!在沈应来校长眼中,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尤其是在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这样一个拥有300多名教师和5000余名学生的大家庭里,更需要坚持主流文化的前瞻引领。
三八节当天由校长带队在校门口向每位女教师敬献鲜花;但凡有教师或教师的爱人生孩子,同办公室、同教研组、同备课组的老师们都会登门探望;学校在排课时间上尽量照顾有特殊需求的老师;探讨问题时走进茶楼、咖啡馆等休闲场所以改善交流氛围……为了让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学校的文化环境中并获得自身的发展,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开始推行“融心工程”,让广大青年教师感到家一般的温暖贴心。
这些看似与教师专业成长风马牛不相及的举措,实则是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的神来之笔。“只有让教师先融入学校、爱上专业,才能激活他们为这所学校、这个专业争光的荣誉意识、主人翁精神。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也让同组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相互帮扶、良性竞争的局面水到渠成。”沈应来校长自豪的言语中透露出无穷的智慧,文化的引领力量还远不止于此,师德师风在无形中得到提高,更让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的声名渐隆。
学生过马路的一件事,让沈应来校长至今感慨良多。放学时,大批学生成群结队过马路,仗着人多势众,常常出现学生无视红绿灯横穿马路的现象。得知这一情况,几位青年教师自发带着几名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站文明示范岗,指引学生规范过马路。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偶尔一两次并不足向外人道,但是三年如一日,不但我被感动了,就连周围的居民都朝学校竖起了大拇指。”沈应来校长很欣赏这种自发行为,他认为,这是文化引领下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
多元化评价 努力且珍惜
搭载好良好的平台、提供了进步的空间,但如果没有多元评价机制的激励与保障,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是一句空话。为唤醒全体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进步意识,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开始推行教师“三级聘用制”。校长聘行政、学校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老师,这样的机制颇有点“选秀”的味道,却无异于在老师们头顶悬了一把唤作竞争的利刃。
每年5月,上演班主任竞岗演说。在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想成为班主任的教师都必须经历自主报名、竞岗演说、评选打分、竞聘上岗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不乏有多年带班经验的骨干教师,也有许多初出茅庐的职教新人。因为岗位少而竞聘者多,老师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青年教师更是师徒齐心同上阵,德育师傅将自己多年的竞聘经验倾囊相授。“因为竞争很残酷,所以竞聘成功的老师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在之后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往往格外努力。”
到了6月,班主任名单已经尘埃落定,此时上演的是班主任聘用任课老师的场景。首轮实行任课老师的全校海选,不论被选多寡都张榜公布;第二轮选择由班主任之间、年级组相互协调选定后正式予以公布。对此,沈应来校长表示:人气旺的老师固然得意,但那些只有一两个班主任选择甚至没上榜的老师就会觉得很尴尬。学校领导、相关处室主任等都会找这些老师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其弥补缺失,获得更多成长。
除了通过“三级聘任制”的相互评价体系之外,发动家长给老师评分的举措,也是从侧面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巨大动力。
据沈应来校长介绍,该校的学生家访工作也有创新之处:学校派校车送老师们去家访,校车上还会打出“临平职高家访车”之类的标语,既是对学校形象的正面宣传,也在无形中给教师们提出了认真家访的要求。“在家访时让家长填写教师评价表,是因为家长对老师的评价较学生相比更加客观,没有夹杂过多的个人情绪,也能让教师了解家长的教育希望,以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更好地实现家校联动的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成熟。”沈应来校长如是说。
推进素质教育是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科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带头投入科研,要做到重点攻关广泛发动相结合。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既然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那么毫无疑问地需要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现实条件下,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主环节在课堂,而班级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的直接施教者归根结底是教师。学生良好素质教育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来引导和示范。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和谐统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人师表,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树立奉献于教育、敬业爱岗、执著追求的师德风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的途径,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倡导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而且未来教育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绝对严格的界限,合格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未来的师生关系并非单向传输而是双向交流关系,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能面对学生各种方式、问题的对等交流。所以每个教师都有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的义务,即在知识结构上必须有整体性的迁移和结构性的转变,即质的飞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可以派教师离岗进修,在师训部门和师范院校指导下在岗进修,可以在校内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等。但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教育科研或教研部门指导下,教师积极参与有实际针对性的教育调查、专题研究、课题实验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用先进的教育和理念,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加大对教育科学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根本出发,自觉在教学工作中推行素质教育。
截止2012年12月,公司人才指标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连续多年进入国网公司标杆行列,综合绩效进入前三甲。
长期
合同
职工
期末
人数 按专业技术等级分组
(人) 按技能等级分组
(人) 有关比例
高级 中级 初级 高级
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人才
当量
密度 人才
密度
(%) 高技能人才
比例
(%) 人才
引进
指数
39180 2387 7000 13609 2581 11540 6913 1214 232 0.9619 0.9655 0.8449 1.0619
通过竞赛、评审等途径产生了大批国家级、公司级等优秀专家人才。公司有65人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级专家人才称号,13人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集中培养;有6人被评选为首批浙江省首席技师,1人获得钱江技能大奖;2011年公司选拔产生了首席管理师62人,首席工程师64人,首席专家43人,首席技师135人;2012年公司选拔产生了首席管理师61人,首席工程师92人,首席专家32人以及首席技师143人。
我公司通过八项具体做法,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引导员工多渠道成长、成才。
做法一:建立人才库。对各类人才实行统一管理,将人才库作为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和评优评先等工作的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浙江公司打破层级观念,将省、市、县单位的管理、技术、技能和劳模四类人才纳入到统一的企业人才库,建立一体化的人才队伍。公司对各类人才实行统一管理,发挥人才库的集团优势,集中专家人才攻克管理、技术等难题;同时,公司将人才库作为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和评优评先的基础。
做法二:构建人才发展“四通道”。浙江公司在建立人才库的同时启动了人才发展通道建设,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构建一体化的人才梯队。公司建立“管理、技术、技能和劳模”四条人才发展通道,管理、技术、技能通道各有八个级别,分别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工程技术工作、生产技能工作的人员;劳模通道设有三个级别,适用于所有员工。人才发展通道实行省公司、地市局及直属单位、县级供电企业三级管理,人才的选拔按照逐级推荐、分级评审、组织审定的程序进行。
做法三: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生产技能人员取得与其岗位工作相适应的技能证书,并逐步提高等级水平。浙江公司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生产技能人员取得与其岗位工作相适应的技能证书,并逐步提高等级水平。近年来,公司逐步建立了有效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和优秀技能人才涌现的制度。在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方面,公司制定了具体的考评实施办法,明确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评审程序等,确保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开展评审。在此基础上,公司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通过在具备技师资格或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当中进行公开、择优选聘,形成聘任、使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做法四:努力调动员工参与竞赛活动和钻研职业技能知识的积极性,让员工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技能水平。浙江公司将培训和竞赛融合在一起,形成同专业(工种)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及岗位建功“三位一体”综合竞赛活动这一做法,建立了以广泛开展全员培训促进全员业务技能提升,以全员技术比武成绩检验全员培训效果,以全员岗位建功业绩衡量全员综合素质的新机制。竞赛分类按照技能竞赛、知识竞赛、专业调考、岗位考试等进行,竞赛级别划分为国际级、国家级(一类、二类)、省级(一类、二类)、市地级(一类、二类)进行。
公司建立了技能竞赛优胜者表彰奖励制度,给予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优胜者以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并且在符合条件时经履行一定程序后直接认定其为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
做法五:加强人才的使用管理。按照人才发展通道的划定,本着充分尊重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出发点,确定了统一的人才享有的《八项权利》和《六项义务》。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兼职教师、师带徒活动、职业化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设立劳模工作室、专家工作室、知识管理及挂职锻炼等活动,加强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做法六:加强人才的考核管理。各级人才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聘期届满自动解聘,重新选拔。人才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届满考核三种方式,考核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为充分发挥公司专家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深化人才选拔应用成果,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浙江公司从2013年开始实施专家人才“师带徒”行动计划。着眼于提升公司年轻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必备技能、技术、经验以及职业道德和优良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公司专家人才的“师带徒”行动计划,积极鼓励公司系统大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年轻员工打造快速成长的学习平台。
做法七: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信息工作平台。浙江公司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专长,解决本专业工种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改造、攻关和革新等活动。近年来,公司高技能人才参与的QC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公司人才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一期项目从2009年4月启动实施,截至2010年1月底,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人才评价业务流程功能的开发和测试,并完成了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技术报告等研究报告,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进行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人才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二期项目从2010年5月开始实施,7月完成需求调研工作,9月完成蓝图设计评审工作。9月至10月,项目进行了编程开发工作,至10月底基本完成,并于12月初进行了用户测试,关键用户一致同意通过测试。12月17日,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人才评价二期项目开发了公司优秀专家人才、中级和初级职称、首席技师等相关业务流程,并与OA系统和短信平台进行了信息集成。
你们的到来为我校增添了新的活力,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我谨代表学校教导处对在座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实验中学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下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情况:
学校成立于2008年8月,是一所年青的学校,学校所有教师都经过了笔试、试讲、面试三关来到我校。办学三年来,我校获得了市初中标准化学校等31个荣誉称号,在实效德育、高效课堂、实效管理方面位居开发区龙头地位,其优势表现为:
(1)机制完善。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按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岗、定编、定人、定责、定工作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
(2)价值认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教育即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教师即给予”的职业信念和个人价值观成为凝聚人心、激活动机的思想内核,这是实验中学教师内在素养的共性所在,也是实验中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一大批教师不计得失,呕心沥血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把学生的进步、班级的转变及学校积极的发展视为个人的追求、向往及个人生存的社会基础。奉献、耐心、容忍及踏实勤勉是他们共同的行为特征。
(3)文化凝聚。教学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活动,是人的自我心理表征和自我认知的结果,具有内隐和不可观察性。从某种角度讲,教育环境是不可真正用各种外在的规范、规则或制度加以限制和约束的。具有教学约束的动力来自人的精神需要,即人的成就动机。以招聘引进为主体的市实验中学教师,个人成就感和生存危机感尤为强烈,这种意识已经与实验中学创建品牌学校的集体意识完全融合。而源自个人的生存危机所发生的个人意识一旦转变成“公共意识”,就会成为一种传统,实验中学的文化凝聚力由此生成。适度工作压力正在成为实验中学教师工作环境中的一种活力,反过来,它又积极促成了教师自律风格的形成。自律,是实验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实验中学高质量教育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校上岗教师123人(原90人,新进15人,调入18人),交流3人,共计126人。
新七年级人数估计700人,13个班。新八年级515人,11个班。新九年级388人,8个班。全校预计学生总人数共计1604人。可以看出我校各年级学生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我校的教学成绩与管理获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七八年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全区前10名,我校每个年级分别占6人以上,各科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指标绝大部分在全区第一名。特别是今年中考,我校再创新高,在角逐华师一189个计划内名额中,我校有名学生进入,有30多人考入华师一三限生,近50%的学生考入市重点、省重点高中学校,其中省重点、市重点、普高升学率、一次性合格率中,均超额完成任务,位居全区第一名、全市前列。
学校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办学宗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办校方略:以质量立校,以管理强校,以科研兴校。
办学特色:信息教学培养国际视野,体艺特长健全学生人格。
培养目标: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十年目标:当湖北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
办学思想: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校训:诚实、友爱、勇敢、坚毅。
校风:自由、文明、民主、求实。
教风:敬业、爱生、律己、创优。
学风:虚心、勤奋、严谨、善思。
这些内容在我校的网站及部分老师的博客中都有介绍,大家去看看,多了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想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要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年轻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修炼,使“读书、研究、提高”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和追求。要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教导处还将采取一帮一的办法,进行师徒结对活动,除了每天听一节听师傅的课以外,还要虚心向同学科老教师学习,学习老教师们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实中工作态度:把小事办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成精神。
实中精神:敬业、进取、团结协作。
2、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
为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导处在推动高效课堂实践中,落实教学常规“六个一”,强化过程管理:一是教学常规,实行四查:教师一日自查、备课组一周互查、年级组间周抽查、教务处一月普查。二是教学研究,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进行教研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优化集体备课、团队研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教学过程,向过程要效率,让过程提质量;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监控室听课。教导处将组织开展新教师的汇报课、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有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以及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三级公开课活动。四是课堂反思。打造精品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重点通过课前反思、课间反馈和课后反思,将智慧和反思结晶升华为教学案例,形成具有个性的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
3、积极参加加强备课组活动
积极参加备课组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组内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认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布置的具体工作:如集体教案编写,试卷命制和批改;积极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自己提高。
4、积极学习、实践“任务式导学”高效课堂
上学期提出了开展“十二五”课题“任务式导学研究”,以推动各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实中”特色的学科“任务式导学研究”教学新模式,以创新模式推动高效课堂的实施。
课堂实践中,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学回归教学活动的本质——交流、互动、引导和帮助;落实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学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