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

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

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范文第1篇

受北京奥组委委托,北京音乐台承办的第29届奥运会会歌征集评选活动, 2003年4月15日启动。一时间点燃了音乐圈乃至全社会音乐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当年10月,收到有效作品304件;随后3届的征歌活动,每年收到词曲稿件的数量呈几何增长,到2008年征歌活动截止之日,总共收到作品数达98871件。

北京建外大街14号――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大楼19层内的一间办公室就是北京2008年奥运歌曲征集评选办公室(简称“奥运征歌办”)的工作地点。最开始,奥运征歌办的常驻工作人员就2人,而到了2008年最后一届征歌时,常驻工作人员增加到5人,还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许鹏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的员工,2003年被抽调到奥运征歌办公室之后一干就是5年。许鹏在征歌活动刚开始时,还担心征集不到好作品。到最后每天收到的作品太多了,反而担心没时间来认真处理征集到的所有作品。

关于“征歌”这种形式,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了担忧。徐沛东曾表示:“我自己不太习惯于征歌这种方式。真正从征歌中脱颖而出的好歌不是没有,但是困难些。”卞留念也说:“征歌活动长达5年之久,更主要地是为了配合奥运展开的一种宣传活动。奥运主题歌应该很强的流行性,2003年创作的歌曲,2008年还能禁得起考验吗?难”!

广播电台办公室工作范文第2篇

对台广播虽然与一般性的广播任务不同,目标听众也不同,但其广播的属性要求其应当发展节目之外的广播活动。特别是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对台广播更应透过主动而积极的广播活动,应对广播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满足台湾听众的需求,拓展广播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增进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努力放大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鼓与呼的声音。那么,策划和举办对台广播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以下简称“华广”)2009年策划并成功举办的“和谐之声”两岸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对台广播活动与对台广播一样,承担着特定的任务,因此,策划对台广播活动应考虑活动的政治诉求。要通过活动凝聚台湾同胞的情感,增进两岸同胞的情谊和沟通。首届“和谐之声”两岸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的策划背景,是中华民族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属于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财富。两岸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决定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密切两岸青少年的感情,增进两岸青少年特别是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发起并组织了此项活动。活动以民族感情为号召,广邀两岸青少年参加,以诵读这一形式为载体,推动两岸青少年更多地走近经典、感受经典、领悟经典,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通过举办两岸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活动,让当代大学生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可以看出,活动的政治诉求很明确,与党和国家对台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相契合,希望以两岸大学生同场诵读传统经典诗文这样的形式来增进台湾青年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学以及文化的感情。在活动现场,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台北大学、开南大学等两岸高校的学子朗诵了《阿房宫记》《明月几时有》等传世名篇,领略了经典名篇的永恒魅力,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了文化理念上的认同。由此,活动潜在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

其次,对台广播活动是对台广播的产物,因此,活动必须考虑与广播的关联度。要通过活动体现广播电台的立台理念,透过活动增进台湾听众对对台广播本身的了解,增进台湾听众对电台的情感,从而透过他们的有效收听,扩大对台广播的影响力,占领更多的有效收听人群。以华广为例,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华广就被定位为“民间”背景的广播电台,主要面向台湾年轻一代报道祖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新成果以及两岸交流交往的新成果。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华广明确提出了“文化华广,沟通两岸”的立台理念,并推出一批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广播节目,诸如《国乐风》《经典“悦”读》《缤纷戏苑》《畅游中国》《光影部落格》《新文化 新生活》等。其中《经典“悦”读》开播于2009年,其节目宗旨是透过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和欣赏,大力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两岸青年特别是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情感。朗诵大赛活动正是在此节目上生发而成,并通过诵读中华传统经典诗文比较好地体现了华广的立台理念。只有与立台方向相一致的活动,才能对广播形成有益的补充,也才能进一步密切与目标听众之间的情感。通过参与此次朗诵活动,台湾大学生们对原本陌生的华广有了一定了解,对华广制作的富有中华文化传统的节目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由此,大陆对台广播媒体的形象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这对吸引台湾听众的收听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台广播是空中电波,不是“空的电波”,希望能得到目标听众的收听。而现实状况是,目标听众对大陆对台广播越来越陌生。因此,要最大程度地争取台湾听众,举办活动无疑是一个重要路径。

上述两点应当是对台广播活动策划时最基本的两项原则。与一般性的广播活动相比,对台广播活动因其指向两岸交流、指向台湾这一特定因素以及受制于两岸关系的特点,因此在策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现实可行性。以“朗诵大赛”为例,活动冠有“两岸大学生”的字眼,因而必须邀请台湾大学生参与。这就要求策划思想既能体现我们的意图,又能被台湾大学生所接受。只有使他们了解并接受活动的内容,有意愿前来参加,活动才具备举办的可行性。因此,在策划活动时,从台湾方面的接受度来说,在主题设计上要软些,以文化、经济、宗教、旅游、民俗等为切入点,避免敏感的政治主题。朗诵活动的切入点是中华传统文学,两岸虽长期分离,但台湾的国文教育一直是持续的,因此这一内容是能为台湾大学生所接受的。此外,据了解,近年来,台湾比较流行吟诵,与大陆的朗诵稍稍不同,因此,活动形式也是能被接受的。

但是,如何组织台湾大学生前来参加?靠广播自身的传播来发动台湾大学生自发报名参加肯定是不现实的,且华广作为一家大陆媒体,也不可能直接向台湾的大学发出邀请函。由于机缘巧合,华广与台湾一家出版社的发行人有着良好的关系,而该发行人恰好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我们商请他帮助我们在台湾组织大学生参加活动。在了解活动方案后,他觉得活动对传播中华文化很有意义,在现实的两岸关系下,台湾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没有政治上的顾虑,因此慨然答应。其后,该发行人通过他的学生在多所高校启事,并协助组织了预选,台湾大学生也踊跃参加,在台湾开南大学举行的活动预选还以新闻的形式在学校的网站上。最终三所学校选定十名学生前来大陆参加活动,活动得以按预想的计划实现。总而言之,对台广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果得不到特定对象的认同,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是很难组织台湾特定对象来参加的,活动的举办也无从谈起。

活动策划好了,参与人也确定了,但由于对台广播活动事关两岸交流交往,因此,必须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一般来说,此类活动都需要由活动主办方向驻在地的台湾事务办公室进行呈报。华广“朗诵大赛”就得到了福建省台办的批准。福建省台办在批件中明确要求:要确保活动圆满顺利开展,确保活动安全。所谓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活动的政治安全,也就是严格防止对台广播活动成为“”意识或思潮的传播平台。为此,华广举办朗诵大赛时,对每位选手现场表演的作品进行了严格的把关,界定为传统经典诗文,不能逾界。而且为丰富活动,华广调动各方资源,配合了越剧、京剧、杂技等中华传统艺术的演出,与朗诵这一形式相呼应,构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表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活动本身的安全。由于活动邀请台湾同胞前来参加,必须高度重视活动的安全,特别是参赛者的人身安全。如在安全问题上有所不慎,造成一些事故,活动的举办就会受到影响。

总之,对台广播活动的策划与举办还是一个新事物,但从对台广播的发展这一目标来看,对台广播活动与对台广播的内容建设应得到同等重视,并且应不断强化,从而为对台广播的发展开辟新的渠道,创造新的生机。从这一点上来看,对台广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对台广播活动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市场资源的配置。因此,笔者以为,只要能够利用各种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对台广播活动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而消化活动成本,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为广播本身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