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第1篇

朦胧的烛光,浓香的咖啡,深红色的沙发椅,黑色的桌布,灰色的灯罩透出闪亮的光,和彬彬有礼的服务生共同组成了一个优雅的西式幻梦。几串珠帘,充当卡座和包厢中半遮半掩的隔断,堪称最妙。在触动情愫的背景音乐下,点一杯咖啡,品味着咖啡和空气的味道,享受午后那一抹暖洋洋的阳光,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心放松。过去到西餐厅就餐的顾客一般以情侣为主,但是现在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喜欢西餐厅的氛围,也经常过来就餐。而一些谈生意的商务人士更是青睐西餐厅,因为他们觉得西餐厅的环境幽雅、氛围轻松,也比较适合交流沟通。再加上无线网络网可以让你轻松带着笔记本就轻松的进行你的商务活动。

帝宝星就是这样一家很让人喜欢的西餐厅。餐厅主餐牌的食品风格与香港同出一辙,招牌菜“扒大虾意大利茄蓉天使面”和“朱古力软心布甸伴雪糕”,更是非吃不可。

地道的港式西餐

据了解,帝宝星西餐厅属于香港华星餐饮管理集团的旗下餐厅,1997年成立,如今在香港及全国其他城市开店已愈百家,是香港餐饮进驻内地城市的代表餐厅,也是港式餐饮融合其他城市文化的体现。它的装潢贯彻香港各店时尚典雅的风格,以水晶吊灯及木色家具营造舒适环境,加上大量的沙发座及卡位厢座,适合商务或朋友小聚会谈。

帝宝星所有意大利面菜色均选用橄榄油烹调,保留正宗西式风味外。更能倍添健康。在制作所有排类时,更以保留食物的肉汁为宗旨,不加人造味精腌肉 每一口都是最天然的味道,而“朱古力软心布甸”更是沿用香港集团的配方制作,外层是新鲜烘制、松软可口的朱古力蛋糕,内层是香浓的朱古力浆,要做到流心的效果,师傅的纯熟技巧以及严谨的温度控制,缺不可。此外,配上云呢拿汁及冰凉透心的雪糕的“朱古力软心布甸”,不论味觉及视觉上皆是极高级的享受,曾把帝宝星推荐给一个热爱西餐的朋友,他回来说“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这里的服务是非常专业的,连门迎都会为客人推荐合适的餐点,而不是专推荐贵的。进入店内绝没有中餐馆的喧嚣,餐厅有雅座有独立房间。吸烟区、浪漫红酒吧,非吸烟区、VIP包间,都划分得很清晰。

西餐中较有名气的有意式菜,法式菜及英式菜等。而帝宝星西餐厅可谓意式菜之代言人,其所选用的配料当中,如橄榄油、意大利面及意大利饭,意国风情表露无遗!

菜单上的菜品不像中餐馆那么多却图文并茂,让食客一眼就能够了解吃菜品的内容。服务员在上菜时会告诉你吃法,如果不熟悉西餐也不会尴尬,他们会耐心解释。上菜井然有序,刚好在快吃完一道时,下一道菜就上来了。

如果不点西餐,来份套餐其实就不错,套餐包括葡萄酒、红茶、鹅肝酱前菜、面包,南瓜汤、三文鱼冷菜、扒牛排、甜点盘,每样的份量都不大,却搭配得很和谐,看起来赏心悦目。下午茶的时间,点一杯小咖啡和一盘小点心,坐在靠你南窗户边上,近距离多角度的观赏街道人往的繁华美景。

美味为您量身定做

自己不太下厨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外面吃饭,就等于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别人,所以很多人都把新鲜放在首位。帝宝星体现的是食物原味。牛排酱香浓郁 先请你尝的是牛肉本身的香味,嚼之有淡淡的奶香,而且通常都是五分熟,质感很娇嫩。比如一道美国安格斯牛排,通常服务员除了询问要几分熟外,还会问你要哪一种酱汁。安格斯牛排共有三小碟酱汁可供客人搭配,一碟是芥末酱,一碟是番茄酱,还有一碟是牛肉酱。所有酱汁都是用菜研细过滤后煮出来的,不是那些人工调料所能比拟的,所以味道都相对比较淡,很清新。一块牛排,便吃出三种味道,三种特色。

熟悉西餐的人,都知道西餐对造型是讲究有加的。意面,就会有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贝壳状的、螺丝钉样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花样。一盘在菜单上层示的简单意大利面,在这里便可以变幻出多种形态,多种味道可以是老外喜欢的夹生口感。也可以是中国人喜欢的幼滑软绵口感。只要是客人有需要,厨师便可以根据各人的口味定制,甚至连意面出场的造型你也可以提出独到要求。如果你在菜单上发现没有可以挑动你味蕾的食物你可以把来自香港的行政总厨叫过来,勾勒出你想要的美味 让他帮你做。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尝到,完全是高级定制的派头。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餐菜单; 英文译名; 原则;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50-02

菜名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手段,在饮食文化对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名称英译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不能通过海外游客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也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大大降低旅游的实用目的。因此一份英译很好的中餐菜单应当既基本满足外国客人用餐的便利,又可以让外国客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译者不但要对中、西餐菜单的差异有所把握,更要准确了解、熟悉每一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甚至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中、西餐菜单的差异

(一)菜单结构

中餐菜单的大体分成冷菜、热菜、汤菜等四个部分,而西餐菜单则分成开胃品、汤、副菜等七个部分。如下所示:

中餐菜单:冷菜、热菜、汤菜、主食和小吃。

西餐菜单:appetizers(开胃品) 、soups(汤)、starters(副菜)、main courses、(主菜)、salads(蔬菜类菜肴)、desserts(甜点)、coffee, tea(咖啡、茶)。

另外,在西餐中,鸡尾酒和酒类排在菜单后面,高档的还另制酒水单。

如果是汉英对照菜单,编排方式只能按中餐菜单进行,不必考虑二者的区别,如果是汉英分列式的菜单,则必须按西餐菜单的编排习惯安排。

(二)烹调方法

西餐烹调方法比较简单,一般使用蒸、煮、炸、烤、焖等方法。而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意、俱佳,烹调方法相当繁复,包括七大类二十五种:烤、炸、炒、炖、煮、烩、蒸、熏、白灼等,丰富多彩、匠心独具。从加工后的原料形状看,西餐原料的处理则较为简单,一般有整体 、块 、片 、丁 、泥等几种形状。而中餐多种多样,有整体、块、片、卷、条、段、丝、丁、粒、末、蓉(泥)、浆、汁等。

(三)菜单内容

西餐菜单只是简单列出菜名,再标出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和食用时附带佐料,给人朴素和实用的感觉。而中餐的菜名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大致可分为五种:1.以菜肴的原料命名。如:玉米肉丸。2.以菜肴的原料和加工形状命名。如:箭笋肉丝。3.以原料、加工形状和烹调手段命名。如:清蒸火腿片。4.以菜肴原初扬名地域命名。如:北京烤鸭。5.以含有中国文化寓意的词语命名。如:龙凤呈祥。

二、中餐菜名命名文化

中餐菜名命名方式十分讲究,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写意笔调;既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

(一)历史人物

有名的“东坡肉”是由北宋文学家、美食家和烹饪家苏轼所创。他在黄州烹制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汤汁稠浓、味道自然醇厚。人们为了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就将这道佳肴,命名为“东坡肉”。

(二)历史典故、传说

因历史典故而得名的中国菜有许多,如皇帝落难饥不择食时吃的玉米稀饭“珍珠粥”,蕨类野菜“龙爪菜”;以蟹黄和燕窝象征楚汉相争的“鸿门宴”;反映夫妻恩爱的“过桥米线”;反映百姓对奸臣无比痛恨的“油炸侩”。还有“佛跳墙”、“大救驾”、“天津狗不理包子”、“炒西施舌”等都与历史典故、传说有关。

(三)修辞手法

中式菜肴的命名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夸张、借代、拟人等。如人们在给中国菜取名时,常以“凤”喻“鸡”,以“龙”喻“蛇”,以“虎”喻“猫”,以“芙蓉”喻“蛋白”,以“玉兰片”喻“笋片”,以“银芽”喻“豆芽”等等。

(四)数字

中国菜名博大精深,以数字作馔肴名称是中国人的创造,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如“一品鲳鱼”、“一品蛲抱蛎”、“一品豆腐”,使鲳鱼、蛲蛎肉、豆腐有了“一品”(“一品”多用于显示家世显赫,与数量无关。)的身价。饶有趣味的是包括两个数字的菜名,像湖南菜一鱼三味,广西菜五彩牛百页、七彩三黄蛋,云南纳西族菜八宝三味梨。

(五)地名

有些中国菜是某些地方所特有的菜式,具有地方特色,便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如“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蒙古烤肉”、“山西闻喜煮饼”、“扬州炒饭”、“广东龙虾”、“兰州拉面”等。

三、中餐菜单的英译原则

翻译中餐菜单时,应首先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参照西餐菜单的特点,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菜肴的主要风格,同时又能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一)有利于对外交流,避免文化冲突。中菜名英译必须符合外国客人的语言习惯与文化传统,尽量简洁。对于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二)弘扬中华文化。在中菜名英译的过程中,可以视时间、地点等客观情况进行必要的、可行的介绍,有选择地合理地弘扬民族文化,让外国客人了解菜名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三)避虚就实。所谓避虚就实是指在翻译菜名时,不能按照菜名的字面意思(虚)翻译,而必须把该菜的真实情况或者内涵(实)翻译出来。

(四)舍繁就简。所谓舍繁就简是指英译中国菜时,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求简明扼要以适应外国客人的语言习惯。

(五)灵活运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真正的翻译方向。在中菜名英译的过程中,不应当拘泥于已有的译名,应随机应变,灵活地把握尺度。

四、中餐菜单的英译技巧

(一)要了解中餐烹饪的9种基本方法及其翻译方法:煮(boiling)、炖(simmering)、焖(stewing)、烧(braising)、炸(frying)、烤(baking)、蒸(steaming)、熏(smoking)、白灼(scalding)。

(二)根据中菜命名特点具体分析中菜名英译方法:

1. 原材料相加的菜名。这类中餐菜名用名词组成,展示的仅是菜肴所用的原料,没有涉及刀工和烹调方法,但有时兼容菜肴的口味。译法为:主配料+with+ 次配料,如火腿豌豆(Ham with Peas)。

2. 烹调方法和主配料均出现的菜名,可按这一顺序译:即烹调方法(通常用过去分词)+主料+配料。如:菜炒鲈鱼(Fried Perch with Vegetable)。

3. 有些菜名除了烹调方法和主配料,还体现了配料形状,这类菜名可按这一顺序译:烹调方法(通常用过去分词)+配料形状(通常用过去分词)+主、配料。如:炖土豆块(Stewed Chopped Potatoes)。

4. 有些菜在烹调法之外又加入了佐料、刀工等词来修饰中心词,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我们采用“烹调法+(刀法+ed)+中心词+with/in+佐料”,尽管在词序的组合上已经稍发生了变化,但基本上在内容与形式上还是保持了一致。如:蜜酱烤鸭(Roast Duck with Sweet Paste)。

5. 有些菜人名或地名命名。这类菜名没有直接用描述口味或烹调法的词来展示其口味和烹调方法,而是用某一地名来暗示其口味或烹调方法。翻译时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译出人名或地名,再译出菜肴的主要烹调方法和原料。如:毛氏红烧肉(Chairman Mao’s Stewed Pork with Soy Sauce)。

6. 有些菜用象形手法或借用典故、传说命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义外,还有的包含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形成了菜名的又一特色。翻译方法是还其本原,译出主料、作料或做法,能兼顾修辞含义时则兼顾,切不可拘泥于原名而直译。如长命百岁(Gluten with Vermicelli and Towel Gourd)。

7. 菜名含器具的可译出器具,也可直译原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做法,以译出器具为佳。有加工作用的器具在西餐中是不会搬上桌子的,这也是中餐的一个特点,它表现了中餐的艺术性。器具一般有火锅、锅仔、铁板、沙锅、煲等。如铁扒外脊扒(Grilled Sirloin Steak)。

(三)音译法。实际上, 随着中外文化之间的接触不断加强,已经有不少中国菜的汉语拼音渐渐融入了英语。如中国的饺子(jiaozi)、炒面 (chow mien)、馄饨 (wuntung), 豆腐 (toufu)等中国词汇已经被西方人接受。因此在翻译此类菜名时,就可用音译,以保持原有风味特色和中国的文化特征。

以上是对中式菜单如何翻译成英式菜单的一个简单阐述。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底蕴深厚,菜式种类繁多,如果菜名的翻译能使外宾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内涵的了解,那么,翻译的目的应算达到了。希望上述内容能利于中餐菜单英译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中国菜的英译工作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郭晶英,宁全新.中式菜肴语言风格特征及其英译技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6):92-93.

[2] 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第3篇

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西餐礼仪规矩多多,向来以见多识广自居的上海人碰上动刀动叉的西餐也满怀敬畏之情。难怪老沪语称西餐为“大菜”,而一般其他哪怕是中国菜系的名菜也统称为“小菜”。吃西餐的八人大餐桌称为“大菜台子”,连西餐师傅也称为“大菜师傅”,中餐师傅就称“厨子”,而大菜师傅的收入也远远要高于中餐厨子。吃大菜的价格自然也要远远高过一般的中餐,直至今天的上海,如果以西餐宴客(自助餐不包括在内),那是十分高的礼遇,且隐喻着要正装出席。

其实,作为西方礼仪文化的典型——西餐礼仪,也只不过200来年的历史。早年的欧洲饭铺、酒庄也不讲究装修和进餐氛围,只管吃饱喝足走人。只有贵族王室才有一套繁琐的进餐礼仪和讲究阔气的氛围。法国大革命后,贵族被满门抄斩,他们的厨师和家仆流散到社会上。为了谋生,他们打出当年贵族公馆的那套进餐礼仪和心细如尘的贴身服务,让社会上的平民百姓(当然是指有财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可以享受当年王室的进餐氛围。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特定的西餐礼仪。

早在晚清,上海已开出好几家西餐厅,老板本身是洋人。上海人万事都喜欢尝个鲜,唯独那带血丝的牛排和硌牙的冷食是碰也不敢碰,更遑论菜单上那蚯蚓一样的洋文、穿着雪白的浆得笔挺制服的洋侍应和那一排亮锃锃的洋餐具,让上海人对大菜十分疏远甚至有点恐惧。老上海话“开洋荤”,即取意于此,大有“拼死吃河豚”的悲壮之情。

一位有心的广东人看出这里隐藏的商机,便在当时的四马路(今福州路)开出一家番菜店。“番”本身就解释为“外域”的意思,店名却十分中国化——“一品香”。在环境上,比传统的中国餐厅讲究装饰和氛围;口味上,向上海人喜欢的浓油赤酱靠拢;最重要的是,一应菜单,全部译成中文:芝士面、车厘子梳化、淇淋布丁……虽然这些中文名字怪里怪气,但要好过蚯蚓样的洋文,至少顾客看得懂,念得出。渐渐地,上海人也就接受了,这些译名一直沿用至今。番菜馆里可用刀叉,也备有筷子,随意选择。一应服务生都是穿白长衫的“阿拉上海人”,相比洋堂倌拿腔拿调、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飙劲,他们的服务是传统中国堂倌的热情和自来熟。

在最能反映上海城市时尚的《点石斋》画报上已有看到穿清装的、裹着三寸金莲的时髦上海女性吃西餐的场景。到了民国时期,西餐馆在上海越开越多,著名的有老大昌、红房子、文都利、来喜……这些餐馆的老板,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都不约而同地恪守着番菜馆的经营特色:迎合上海人的口味,尊重上海人的习俗。这里的西餐与正宗外国人的西餐已有很微妙的不同,人们称之为“海派西餐”。

海派西餐的许多著名产品,尽管有个洋里洋气的外国名,其实却是正宗的上海制造。比如老大昌的拳头产品“拿破仑蛋糕”,法国人都未必知道。它是一种千层饼,层层叠叠之间铺着鲜奶油和核桃仁,一口咬下去满嘴香甜,是正宗的上海师傅所创,与拿破仑没有一点一滴的关系。因为老大昌地处老上海法租界,取名“拿破仑蛋糕”,纯粹为商业炒作。至今,上海还处处可买到拿破仑蛋糕。还有金必都汤,其实就是奶油鱼翅汤。西方人一般是不吃鱼翅海参之类的,但上海人喜欢,上海师傅就用西餐的做法,再起个洋里洋气的名字,一问世就颇受欢迎;再者,上海人熟知的罗宋汤,是以牛肉清汤与番茄、土豆同煮加上炸得香脆的面包丁,再浇上一坨鲜奶油而成。坊间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中国人去俄罗斯,想在那里尝到正宗的罗宋汤(罗宋即为旧时沪语的俄罗斯译名),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在俄罗斯端上来的俄罗斯汤与他在上海尝到的罗宋汤,完全是两码事。他不知道,所谓罗宋汤,其实是当年的白俄为了生存,将家乡的汤注入了大量的上海元素(偏甜腻、偏浓郁)而成。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第4篇

综合自己的总体计划,去我决定选择酒店实习,并且经过抽签选到了一家五星级的酒店,那是我所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一家比较理想的酒店。这是南宁市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明园新都大酒店(themajestichotel),名字对于南宁市民甚至是整个广西都是如雷贯耳的了,巧合的是该酒店的总经理陈晓为先生经邀请在本校作了一次报告,才了解到原来明园新都大酒店建于1995年,是一家“九星级”的饭店——由一座四星级的明园饭店和一座五星级的新都酒店组成的。陈总的报告生动有力,这更加激发出我想好好了解一下这所饭店的欲望——他们所说的和他们所做的是一致的吗?或者是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有待解决呢?我甚至开始盘算起我能在这个饭店学到什么吗?

那么这座酒店到底怎么样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呢?给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那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部分:中餐部——酒店实习报告

明园新都的餐饮部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门:中餐部(包括广东轩、多功能厅和6个包厢)、西餐部(包括花园餐厅和自助餐厅)和酒水部(包括大堂吧、乐怡吧、中餐吧、西餐吧和自助吧)。我们10人被分成了3个组,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每20天换一次部门,这样能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整个餐饮业的服务、销售与管理。酒店的这一做法让我们感到挺满意的,这也正和我们的心意。

我们组的4个人首先被分到了中餐厅——“这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辛苦的部门!”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听到旁边有人在私下这么向我们告诫着。看来,我得真的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啊!

中餐厅的工作确实如前人所说——“辛苦!”酒店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尽管这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员工的印象中,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听从领班的下达任务,随时准备着听从领导的指挥,没有固定的活干,或者说只要有需要,服务员什么都能干!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这些所谓的必须做的本职工作外还得兼职勤杂工,什么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累活都是我们男服务员们的事情。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该酒店的上班时间是9小时工作制,而且每天还得加班1个小时左右(没有加班费),我不知道这样的作息制度有没有违反《劳动法》,可是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人来说都有自己的一个最低的底线,因为人毕竟不是一台机器,可以用来随心所欲地使用。刚开始工作的那三天确实令人叫苦不迭啊,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最受委屈得要算是脚了,每天9小时的站立使得双脚产生了严重抗议,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个地方坐下了休息一下。令人向往的人性化管理和残酷的实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件令我感到尴尬的事是广东轩的服务员制服真是简单得可以,由于酒店没有空余的服装供我这样“高大威猛”的男生穿,所以他们索性让我穿西裤和白衬衫,连马甲和领结也省了,这身打扮使得我这个服务员和客人几乎没有区别,以至于有一次我正准备为一个会议提供服务时,却被对方认为是来参加会议的嘉宾向我致以亲切的问候!

员工代表着整个酒店的形象,这是酒店vi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好的员工制服不但能使得员工更加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制服更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那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缺少了士气的企业又何来效益呢?

不过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都是那样的热情友好,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感动,看来还是员工自己最能够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他们能站在员工自己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他们讲述的是“老百姓的心里话。”这也是酒店上层领导所最缺乏的素质之一!

中餐厅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结束了,在这些日子我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除了能学到中式餐饮的服务程序和技巧、粤菜的特点和种类等课堂上所能学到的东西外,更能学到一些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东西: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利益和酒店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让我了解到的是作为一个服务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在一次与某部门经理聊天时,该经理提到了服务意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服务意识不但是要求服务员有着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和愿望,同时应该对自己的同事也具有同样的意识。”是啊,这才是“服务意识”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一个服务员真正的素质的体现。

第二部分:西餐部——酒店实习报告

明园新都的西餐厅名字叫做“花园餐厅gardenrestaurant”,我想可能是由于餐厅外面有一个小型的人工花园吧。餐厅的环境布置得挺舒适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餐厅,餐厅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不过如果能在适当的位置放上一些具有西方艺术的工艺品或壁画这样可能能更加吸引客人,让遥远的异乡客人有一种有回到故国的感觉。

西餐厅的管理相对于中餐厅来说可谓是截然不同,从服务程序到员工的管理都比中餐厅规范和严格多。刚来到西餐厅感觉好像是卸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似的,因为西餐厅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啦!你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即使干也是最简单的活:擦餐具、撤台、摆台等,这比起中餐厅简直是相差太远了。不过在西餐厅你即使什么不做也得站着,这使人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双脚又开始抗议起来了。有些时候,餐厅的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大家一齐看着客人用餐,让客人感到非常别扭。因此,建议西餐厅的管理人员能够灵活地安排一下,譬如让员工轮流休息,在人少的时候只要有两个服务员就足够了,让大家轮换休息不但能使得员工减轻双脚的疲劳,还能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餐的服务与中餐的服务大相庭径,这常使得我们这些实习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该怎么做好。可是让我们不解的是我们在实习的时候刚好酒店在为一些新员工进行培训,但酒店就是不让我们参加培训。这使得我们大为不满,为什么不给我们进行培训呢?我们虽然在酒店只是进行短期的实习,可是我们正是为了到酒店学习而来的啊。酒店是不是应该多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一下呢?

第三部分:酒水部——酒店实习报告

最后我们来到了实习的最后一站:酒水部门,由于国庆长假以及提前一周结束实习的的缘故,使得我们的最后一站的时间格外地短暂,大概加起来才刚一个星期而已吧。

第一天来到酒水部门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个大白天过去了,我们几个人就像几只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终于,过来一个同事吩咐我们去擦酒杯,这才算找到了一点事情做。可是擦完酒杯后又不知该去何处了。唉,看来被人遗弃的感觉果然不是那么好受的。

酒水部门最忙的时候我想大概就是晚上的时候。由于当时正是酒店的旺季,所以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客人包厢或者大桌大桌的婚宴,于是我们这些无头苍蝇总算有了去处了,那就是去为客人倒酒,时间一长我们渐渐地明白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忙擦擦酒杯、摆酒杯、看台为客人倒酒,不过对于如何调制鸡尾酒、如何磨制一杯上好的咖啡,我们一无所知,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在酒吧的时间的确是过于短暂,再此不对其进行过多的品头论足,不过有一点我可以毫无保留的说,不仅仅是这个部门,其他部门也同样让我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酒店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一个将自己却别于其他酒店、其他餐厅的一种文化,这使得每一座酒店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克隆的感觉,而这种文化却足以支撑起整个酒店!

第四部分:酒店实习报告总结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从总体上来看这个酒店的经营管理,从我的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可以大体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应该改变传统的对待员工的态度。人是管理中的主体,这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小、应该把握住的。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劳动的分工,不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相反,现代管理理念告诉我们: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者只有做好对下级的服务,帮助下级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自己才会拥有管理的业绩。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三个上帝”,即:市场、顾客和员工!有位老员工在酒店的bbs中对领导这样说道:“善待员工,做个好领导,记住,你管理的不全都是机器。”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位员工都想对领导所说的话吧。

二、企业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当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又需要企业中所有的人能够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对于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来说,平时一盘散沙,遇事就会各想各的心事,而没有人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自己融于企业之中。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范文第5篇

综合自己的总体计划,去我决定选择酒店实习,并且经过抽签选到了一家五星级的酒店,那是我所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一家比较理想的酒店。这是**市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大酒店(themajestichotel),名字对于**市民甚至是整个广西都是如雷贯耳的了,巧合的是该酒店的总经理陈晓为先生经邀请在本校作了一次报告,才了解到原来**大酒店建于1995年,是一家“九星级”的饭店——由一座四星级的明园饭店和一座五星级的新都酒店组成的。陈总的报告生动有力,这更加激发出我想好好了解一下这所饭店的欲望——他们所说的和他们所做的是一致的吗?或者是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有待解决呢?我甚至开始盘算起我能在这个饭店学到什么吗?

那么这座酒店到底怎么样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呢?给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那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部分:中餐部

**的餐饮部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门:中餐部(包括广东轩、多功能厅和6个包厢)、西餐部(包括花园餐厅和自助餐厅)和酒水部(包括大堂吧、乐怡吧、中餐吧、西餐吧和自助吧)。我们10人被分成了3个组,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每20天换一次部门,这样能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整个餐饮业的服务、销售与管理。酒店的这一做法让我们感到挺满意的,这也正和我们的心意。

我们组的4个人首先被分到了中餐厅——“这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辛苦的部门!”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听到旁边有人在私下这么向我们告诫着。看来,我得真的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啊!

中餐厅的工作确实如前人所说——“辛苦!”酒店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尽管这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员工的印象中,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听从领班的下达任务,随时准备着听从领导的指挥,没有固定的活干,或者说只要有需要,服务员什么都能干!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这些所谓的必须做的本职工作外还得兼职勤杂工,什么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累活都是我们男服务员们的事情。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该酒店的上班时间是9小时工作制,而且每天还得加班1个小时左右(没有加班费),我不知道这样的作息制度有没有违反《劳动法》,可是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人来说都有自己的一个最低的底线,因为人毕竟不是一台机器,可以用来随心所欲地使用。刚开始工作的那三天确实令人叫苦不迭啊,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最受委屈得要算是脚了,每天9小时的站立使得双脚产生了严重抗议,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个地方坐下了休息一下。令人向往的人性化管理和残酷的实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件令我感到尴尬的事是广东轩的服务员制服真是简单得可以,由于酒店没有空余的服装供我这样“高大威猛”的男生穿,所以他们索性让我穿西裤和白衬衫,连马甲和领结也省了,这身打扮使得我这个服务员和客人几乎没有区别,以至于有一次我正准备为一个会议提供服务时,却被对方认为是来参加会议的嘉宾向我致以亲切的问候!

员工代表着整个酒店的形象,这是酒店vi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好的员工制服不但能使得员工更加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制服更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那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缺少了士气的企业又何来效益呢?

不过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都是那样的热情友好,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感动,看来还是员工自己最能够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他们能站在员工自己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他们讲述的是“老百姓的心里话。”这也是酒店上层领导所最缺乏的素质之一!

中餐厅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结束了,在这些日子我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除了能学到中式餐饮的服务程序和技巧、粤菜的特点和种类等课堂上所能学到的东西外,更能学到一些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东西: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利益和酒店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让我了解到的是作为一个服务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在一次与某部门经理聊天时,该经理提到了服务意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服务意识不但是要求服务员有着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和愿望,同时应该对自己的同事也具有同样的意识。”是啊,这才是“服务意识”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一个服务员真正的素质的体现。

第二部分:西餐厅

**的西餐厅名字叫做“花园餐厅gardenrestaurant”,我想可能是由于餐厅外面有一个小型的人工花园吧。餐厅的环境布置得挺舒适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餐厅,餐厅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不过如果能在适当的位置放上一些具有西方艺术的工艺品或壁画这样可能能更加吸引客人,让遥远的异乡客人有一种有回到故国的感觉。

西餐厅的管理相对于中餐厅来说可谓是截然不同,从服务程序到员工的管理都比中餐厅规范和严格多。刚来到西餐厅感觉好像是卸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似的,因为西餐厅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啦!你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即使干也是最简单的活:擦餐具、撤台、摆台等,这比起中餐厅简直是相差太远了。不过在西餐厅你即使什么不做也得站着,这使人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双脚又开始抗议起来了。有些时候,餐厅的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大家一齐看着客人用餐,让客人感到非常别扭。因此,建议西餐厅的管理人员能够灵活地安排一下,譬如让员工轮流休息,在人少的时候只要有两个服务员就足够了,让大家轮换休息不但能使得员工减轻双脚的疲劳,还能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餐的服务与中餐的服务大相庭径,这常使得我们这些实习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该怎么做好。可是让我们不解的是我们在实习的时候刚好酒店在为一些新员工进行培训,但酒店就是不让我们参加培训。这使得我们大为不满,为什么不给我们进行培训呢?我们虽然在酒店只是进行短期的实习,可是我们正是为了到酒店学习而来的啊。酒店是不是应该多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一下呢?

第三部分:酒水部

最后我们来到了实习的最后一站:酒水部门,由于国庆长假以及提前一周结束实习的的缘故,使得我们的最后一站的时间格外地短暂,大概加起来才刚一个星期而已吧。

第一天来到酒水部门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个大白天过去了,我们几个人就像几只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终于,过来一个同事吩咐我们去擦酒杯(,这才算找到了一点事情做。可是擦完酒杯后又不知该去何处了。唉,看来被人遗弃的感觉果然不是那么好受的。

酒水部门最忙的时候我想大概就是晚上的时候。由于当时正是酒店的旺季,所以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客人包厢或者大桌大桌的婚宴,于是我们这些无头苍蝇总算有了去处了,那就是去为客人倒酒,时间一长我们渐渐地明白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忙擦擦酒杯、摆酒杯、看台为客人倒酒,不过对于如何调制鸡尾酒、如何磨制一杯上好的咖啡,我们一无所知,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在酒吧的时间的确是过于短暂,再此不对其进行过多的品头论足,不过有一点我可以毫无保留的说,不仅仅是这个部门,其他部门也同样让我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酒店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一个将自己却别于其他酒店、其他餐厅的一种文化,这使得每一座酒店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克隆的感觉,而这种文化却足以支撑起整个酒店!

第四部分:总结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从总体上来看这个酒店的经营管理,从我的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可以大体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