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音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游戏是音乐教育的剂,也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方法尽量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他们会很“high”。音乐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幼儿园活动之一,小朋友们一会儿是本领高强的大狮子、一会儿是聪明机灵的小猴子、一会儿又是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和蹦蹦跳跳的青蛙……随着音乐唱呀、跳呀。贴近生活的音乐游戏,能更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并能唤醒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情感表现出来。如小班音乐活动《办家家》,我先将幼儿熟悉的菜板、玩具菜刀、锅、碗、盘、盆等提供到表演区,让孩子们把自己扮演成爸爸或妈妈,随音乐一起游戏。“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玩办家家。”然后引导幼儿模仿家长做饭、洗菜、炒菜、吃饭、喂娃娃、洗碗等情景。幼儿边说边唱“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小菜炒好了呀,味道好极了呀。”同伴之间的协调表演,使他们感受到了说唱的情趣。很快幼儿又将“炒小菜,”变成了“炒青菜”或“炒白菜”,他们情不自禁的重复表演着,随后炒什么的都有了。就这样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厨师,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小朋友们兴致盎然,以莫大的兴致投入到创编表演之中,情绪达到了极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孩子们的想象之门一旦打开,创新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又如表演游戏《拔萝卜》,教师可从场地的布置、音乐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幼儿一会儿是大萝卜,一会儿是老公公、老婆婆、一会儿又是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最好教师也参与表演,老师能用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就会收获无数。因为孩子们会觉得“老师与我们同行”。这是一种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方法。当然,教师在组织游戏中,要注意幼儿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体验,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悦地进行游戏,才能充分体验感受美的愉悦。
二、进行动作表演,抒发表现美的体验(在生活中体验音乐)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满足于安静的聆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于补充。幼儿随着音乐扭动身体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他们通过肢体动作,往往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动作表现既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情感的抒发与体验,如下午离园前组织快乐互动《找小猫》,教师或家长扮演“猫爸爸”“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一起游戏。“小猫”边唱歌词“一只小花猫,喵喵叫,今天我呀真高兴……”边做相应动作,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四散跑开找地方躲藏。“小猫”躲好后“猫爸爸”“猫妈妈”边唱歌词:“许多大花猫,喵呜喵呜叫,我的小猫快躲好……”边做相应动作,当唱到“找呀找呀找呀找”时边走边按音乐节奏摸“小猫”的头。幼儿与教师或爸妈在共同的游戏中体验真正的互动与快乐。幼儿表现出无比地兴奋与投入。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情绪激动,气氛达到了。
三、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造美的激情(在生活中创造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内涵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使得我国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特色。所谓的民族音乐,在广义上而言它是指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所创作出的所有音乐,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理解,我国56个民族中所有的音乐都可算作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古代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传统音乐以及现代的新音乐等。而狭义上的民族音乐则是指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主要可分为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歌、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五大类。
(二)中小学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以音乐的形式体现出的是民族独有的背景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使学生对某个时期民族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此曲创作时间为1931年,正值我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忧患时期,内有各路军阀混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人民生活之疾苦作为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而刘天华的《光明行》在当时山河大地遭受蹂躏的环境下,却没有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以一种振奋人心、生气勃勃的曲调来鼓舞国人的士气,恰似一首黑暗、绝望中的呐喊高歌。又如古琴曲《精忠词》,表现的是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民族之爱与精忠报国的高尚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国家之爱与精忠报国的决心;通过《阳关三叠》可以淋漓尽致的再现唐朝诗人王维与友人临边时悲愁的情感。作为听众,在学习了类似的民族音乐的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对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2、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在当前中西方文化激励冲突、碰撞的复杂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于文化的主观辨别能力是很差的,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家来对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向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远离商业流行音乐及电影、杂志中的一些庸俗、浮躁的误区。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作为历史沉淀出来的文化精品,其中的美学元素、价值观念都是经过几代人肯定与认同的,对于青少年思想成长方面而言无疑将会有着积极、健康的影响。如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中,作者阿炳将长年的辛酸社会生活与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在曲目中形成了统一,使得曲目整体上哀而不伤,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博襟与统一的美学观念。因此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帮助学生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3、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发展和成长的基石,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起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当中深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认识民族精神,继承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民族信仰,无疑是健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力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下去的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一)校方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获得外界的认可,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面,而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育认识程度淡薄,没有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具体体现为:①许多中小学校每周只象征性地开设两节音乐课程,而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笼统,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学观念;②教师自身的专业音乐知识匮乏,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也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就可以上岗,这在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教育部门管理、考核制度宽松,许多学校因资金和主观意识问题,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是以语文教师“客串”,或是社会人员兼职教授音乐,导致教学质量差。③教师手中可利用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较少,主要以音乐教材为主,形式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对地区性民族音乐文化挖掘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表现出的整体专业水平较高,有的教师还在专业性的声乐比赛中获奖,但相比较而言民族音乐知识则了解的有限,尤其是传统的京剧或地方性戏曲多数人都不懂得欣赏,甚至一听到类似的声音就烦躁不已,认为那是过了时的旧文化。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有:“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如果作为民族音乐教师自身都不会唱地方性戏曲和京剧,则新《课标》根本就无法得到落实,逐渐的我国传统的国粹文化也就会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三)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以应试教育的理念来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导致教学的手段只重视音乐技能,而忽视了民族音乐形式下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使得教学结果流于表面化而缺乏情感深度。最理想的民族音乐教学,在于既能够使学生把握到音乐形式背后的美学观念,又能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自主的通过音乐来表达美,抒发内心的情感。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无疑是要分清楚主次的,以笔者个人经验来讲,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美感刚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因此应当先从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中蕴藏的文化和美学理念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专业性的声乐技能教授。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不仅没有缓解学生的压力,反而以考试排名、表演评奖等形式在技能方面大做文章,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与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学生心态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饱受诟病,新的教学观念应当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起,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从旁辅导、解疑”的目的应当是各专业教学的最理想效果。但在目前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民族音乐保有逆反的心理,认为民族音乐“很土”、难听,唱出来没有面子。这种现象主要源自于主流的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冲击。流行音乐被称作“快餐式”音乐,其主题多为情爱、伤感、叛逆,这也正迎合了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便左右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中小学生过早地出现功利心强,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浮躁心态。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像是小树苗成长过程中周围的支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树苗的茁壮成长,避免被风吹歪或刮倒。
三、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方和教师的重视
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当从校方着手,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资金完善教学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用少数民族乐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讲课等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教授经验,对于县城地区或偏远山区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学,可聘请民间艺人入校讲授民族音乐文化和乐器的演奏,还有的农村中小学通过教育部门的协调,实现了与城市资源的共享,即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分享城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资源。最后,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应从情感、美学、价值观等教学角度着手来予以重视,而并非要制定出严格的技能考核手段来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避免民族音乐教学落于表面形式的现象。
(二)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育
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课外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辅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内涵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形式如:①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经典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及戏剧曲艺等才艺表演,对参赛者全部给予口头和形式上的奖励,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带动学习的积极性;②校方可定期邀请知名民乐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内进行音乐讲座,并通过现场表演技能、口头讲授创作典故、学生参与表演等形式与中小学生展开互动,在快乐中学习民族音乐文化;③校方积极组织中小学生有规模的参加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节,民族艺人故居,民族乐器展览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音乐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儿童音乐考级被看为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但有些人盲目的追随考级,这对音乐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利之处,阻碍儿童的音乐学习,引人思索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我国音乐考级的发展来看,考级对于提升少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起到了帮助,这方面的好处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音乐考级的飞速发展,导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音乐等级证书,为了考级而考级,未免也给儿童增加了很多的压力。而且在具体音乐考级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音乐考级在实际组织、实施及管理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也难免会给家庭音乐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来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应该说家庭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儿童去进行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应该说,在当前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进行投资的。这也是当前家庭音乐教育能够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重视对音乐考级的要求,而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家庭音乐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首先是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儿童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错误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长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质,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音乐,看到别人孩子在学,自己就不管不问的硬强加给学生一项任务。
(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不少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制的方式强制儿童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以强制为主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所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家庭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盲目的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给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盲目的采用诱导式音乐教育,让幼儿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从而让家庭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家庭音乐教育
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让儿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快乐学习的乐趣。而当前不少家长曲解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将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在音乐考级上。因此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利于家庭音乐教育活动的和谐、顺畅发展。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儿童在家庭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吸纳音乐知识,实现自身良好音乐素质的培养。
四、结论
一、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运用的作用
通过前文所述,可以看到数字化教育发展的迅速和其强大的辅助教学力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显而易见。一是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少年来,如何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并仍然在摸索、探讨之中的话题,即便是在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课堂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许多学生对某些本方向之外的其他音乐学科的知识的接受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从而存在偏科的现象;探究其中的原因,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大家达成共识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或者称之为音乐教学的模式,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知识本位,音乐课和其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一样,重在知识的解读、灌输、记忆,割裂了音乐本质的东西,即“听觉感悟”和“审美”,学生面对抽象、生涩的概念相当反感;数字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的加工处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是嗅觉、味觉的联觉反应,通过形象化加强理解、便于记忆。二是有利于教师实现知识的交叉、整合,现在的社会对人才、对知识的要求强调“多元”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一架琴、一只粉笔、一台录音机,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数字化技术手段则可以大容量的容纳各个相关的知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就能足以说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软、硬件知识的把握合理的将所传授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给学生。三是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有着相当的要求,首先,要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了解并掌握电脑的使用、维修等知识;其次,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软件的安装、使用等;还要经常广泛的涉猎各门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四是对于学生而言,借助现代化的数字音乐技术手段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创造式学习。
二、小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明朗化、便捷化、生动化,让学生的学习更自主化、全面化、开放化。艺术类、高校师范音乐专业已经开设了类似课程,这说明市场对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师资是有需求的,数字音乐教育的发展是比较乐观的。有关课程设置的先关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字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视和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将会开发出非常多元化的数字音乐教学模式,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巨大能量也会得到释放。
作者:赵静单位:郑州财经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
一、重视音乐的情感灌输,提升音乐教学的品味
一是音乐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虽然各学科都谈培养创造力,但音乐在此方面尤为突出。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和联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3.实践是主体,让教学立起来。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能够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动情。如欣赏《龙船调》,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唱《渴望春天》,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上课时将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创造音乐教学的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4.兴趣是主题,让教学新起来。“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去参与、去思考,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情感盎然地学习。在听《二泉映月》过程中,我首先对阿炳的坎坷经历进行一次陈述,再让学生欣赏过程,效果自然不同。许多学生还真的走进野外,面对泉水去感受阿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种想法近乎天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使学生走进音乐情景,陶冶了学生心灵。
三、重视音乐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元化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机。
1、改革传统教法。传统教法中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培养多元化素质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梁祝》、《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不能就曲调教曲调,而是通过悠扬乐声感受“志存高远”和“生死不渝”的气节。
2、创设快乐情境。教师要努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快乐因素,讲课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他们一般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气氛,把学生的喜好从单一程度中解放出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和审美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告诉他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增设《流行音乐欣赏》、《摇滚乐欣赏》、《交响乐欣赏》等,通过分角色演绎,解读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受到情感的教育,老师乐意教、学生也愿意学,以此激发师生的共鸣。
3、培养良好习惯。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音乐技能与欣赏技能不是靠一节好的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要告诉学生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着急,要坚持。另一方面,交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欣赏学习音乐,给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学习欣赏的作品等,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去表演表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能够养成,音乐的素养也就能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