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课总结

数学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课总结

数学课总结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数学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4、趣味性总结。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数学课总结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数学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结尾 教学艺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6-01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重视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和优化,但对于课堂结尾的处理却缺少必要的关注,仅仅习惯于用总结式的结尾作为一节课的尾声,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机械、单一,使得整节课变成了虎头蛇尾的败笔。其实,课堂的结尾阶段既是学生身心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的阶段,也是他们体验最充分、感知最活跃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妙处理,赋予数学课堂一个新颖生动、耐人寻味的结尾环节,从而有效地巩固新知,奏响一曲动听别致的教学尾章,把数学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

一、把握难点,拓展延伸

在数学课堂的结尾阶段,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探索和验证,使得整节课因此而具有悬念,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保持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欲望。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据分类整理的重难点,促进他们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在课尾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身边的小伙伴”调查活动。围绕着“调查谁”“调查什么”和“怎样调查”等难点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个人喜爱的玩具、花草、电视节目、运动项目等;也可以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如某次考试各人的成绩、运动会的获奖情况等;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记录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等。通过讨论使得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有了鲜明的指向和充足的准备,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

二、音画协同,生动再现

师生对话绝不是课尾处理的唯一方式,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指向和教学内容,将图片、视频、音乐等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动与鲜活,从而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从“π”的历史出发,为本节课的结尾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丰富了数学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史的独特魅力。如魏晋时期的刘徽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值为3.14,这种方法被成为“割圆术”;又如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把π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记录;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用新的计算方法,算到的π值已到4.8亿位等。这些配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于π的认识更加丰满具体,让本节课的教学变得更加饱满。

三、趣味游戏,兴致盎然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在游戏的形式下_展数学课堂的结尾处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地放松、兴趣得到良好地维系,使得他们完全忘记课堂学习的疲惫和倦怠,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游戏中来,让本节课的知识悄然渗透到他们的脑海深处。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教师在课尾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根据教师出示卡片上的数字,如果学生的座位号是这张卡片上数字的倍数,就要迅速且勇敢地走上前来大声报出你的座位号,并根据座位号挑选两个朋友,这两个朋友的座位号必须一个是它的倍数,另一个是它的因数;同时用“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说明你找朋友的理由。这样的游戏形式新颖、内容有趣,不但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让学生带着游戏的快乐余兴进入到课间十分钟。

四、展望新知,衔接串联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结合本课时的要点,挖掘其与后继学习中相关联的部分,巧妙地进行串联和衔接,使得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成为下一节课学习的起点,加强了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在课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了梯形的特点以及各部分名称之后,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②我们已经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们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吗?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并说明你这样计算的理由。这两个问题为后继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设,既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又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数学新旧知识体系中的紧密关联。

数学课总结范文第5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三人分工协作,共同探究,相互磋商,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每堂课下来,及时探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程序,以便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组内随堂听课和公开课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前,总是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期本组由杨守琴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一)》,制作成录像光盘去省市参与比赛,虽然目前还不知结果如何,但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本学期中我们年级组开展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法,学情分析、反思心得、集体备课,以此来矫正疏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本学期每位教师都有任教所有学科教学计划、教案、作业设计、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听课15节以上并做到每课必评,年级组参加校级公开课1节。学校通过检查发现大家都备课认真,作业批改仔细,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

四、认真落实培优补差,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