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的“名著导读”部分,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地挖掘现有的课程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
一、教材分析
附:人教版初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名著导读”一览表
课程 系列 书名
人教版 七年级 《繁星・春水》《童年》《伊索寓言》《昆虫记》
八年级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九年级 《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格列夫游记》《简爱》
课本涉及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儒林外史》
通过列表的形式将“名著导读”展示出来,我们不难发现编者选编篇目有如下特点:
(一)经典与现代兼顾。7―9年级的名著选择,人教版教材注重了中外名著的经典性,同时又顾及学生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思想和人生追求,如傅雷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家书》。
(二)课内与课外衔接。推荐书目编者注重了课内教科书与“名著导读”的衔接互补,相得益彰。
二、名著导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一)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凑,学校和家长施加的压力逼迫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资料、各种作业、练习题、试卷打转,他们实际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同时学生手中没有足够的课外读物,甚至“名著导读”中推荐的名著也未必拥有。
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也将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栏目置之不理,少数教师虽重视这个内容,但苦于操作困难,他们多数是布置学生阅读某部名著,花上几节课时间讲一讲内容,分析一下人物形象等。这种教学现状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
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那么名著阅读教学如何加以指导呢?
(二)注重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1.兴趣激发,课文拓展引导学生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只须轻轻点拨就能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通过课文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如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等研讨课题,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原文,尝试归纳宋江、鲁智深、林冲等人的性格特征。在《杨修之死》的教学中,拓展延伸以“杨修死于......”的谈话等。
2.方法指导,重视阅读过程
名著阅读共分为两步:课堂集中阅读和课余时间阅读。课堂集中阅读指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堂上遵照老师要求有目的的阅读。不管是集中阅读还是课余时间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包括每周阅读页码数量,摘录内容数量,随时写下感受和体会并进行归纳总结。
名著阅读,须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名著如食甘饴,摘录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写自己独特的感悟;质疑、批判、研讨、审视作品等。这样,阅读体验便成为心灵美丽和畅快的旅行和探险。
同时阅读还应注意方法。精读、略读可,咬文嚼字或不求甚解亦可。
“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借助背景介绍,消除与名著间的时间隔膜;借助作品导读,打开认识文学名著的大门;借助思考与探究,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内涵。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名著导读教学
1.运用视频资料代替枯燥的说教。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尽情欣赏观看改编自名著的电影电视剧,利用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中某些有关名著的热门话题,紧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有力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的自我创作。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同时指导学生明确阅读三步:
第一,独立阅读――阅读、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阅读有用信息。
第二,小组探讨筛选推荐
第三,小组利用网络资源自我创作展示。学生的创造性展示可以将小组阅读的名著内容改编成故事边演示边讲给大家听;可以将其内容制作成Flas放给大家观看,同时配上自己的讲解;还可以将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由小组成员充当小老师授课;班级同学均可以补充、质疑,目的是促使学生认真阅读,熟悉其内容,品味名著带给我们的关于人生、生命的思考。同时带给自己和学生阅读的快乐。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等视频资料与原著毕竟不同。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同,阅读就会获得不同的体会和收获。阅读原著,看的是文字,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观看影像资料,看的是物像,听的是声音,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阅读”。况且用文字能表达的内容不一定就能用图像来表达,而图像有时所表达的效果也是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将名著搬上银幕首先要进行改编,改编后影片中的内容就会与原著产生许多不同。这不同其实是编导们的艺术见解、情感体验、生活阅历的积淀,这些内容恰好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分析评价影片与原著是否一脉相承,是否把握原著精髓,肯定改编成功之处。同时让学生分析评价影片与原著的种种不同,让他们“挑战权威”,评价“大师们”改编不成功之处,甚至出现败笔的地方。比如新《西游记》和原著《西游记》的比较,新版《红楼梦》和原著的差异。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改编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进行创造性展示表演、分析评价等,一定能促使学生热爱阅读并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名著导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一)教师思想认识需要提高。
(二)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力需要加强。
(三)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本身具有局限性。教师教学要善于调节和调整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一、农村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
1、为分而教
每年的中考都会有现代名著阅读题,分值虽不大,却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整个名著阅读教学都是为了考试而教,甚至出现这样的说法:“想让名著阅读题得分,那是大海捞针。”因此上课时,教师往往还是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走进教室,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怎么可能不制约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呢?
2、放任自流
在农村中学,部分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课堂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必要的辅导。例如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去读书?读完之后,怎样让学生去交流谈体会等等。这些问题摆在眼前,很多语文老师是视而不见。因此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名著阅读所应有的效果。
(二)阅读条件的严重落后
1、缺少适宜的阅读环境
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由于经济的过后,学校都没有图书馆,个别学校只有简陋的图书室,但无宽敞安静的读书场所,不能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校园自主阅读的氛围实为平淡。另外阅读的社会环境也被污染,例如“颠覆名著”的现象、“惊悚小说”的出现、“休闲读物”的遍地开花等等。这些使孩子们阅读的内容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对于孩子来说:书不再是饥饿时的美餐.而纯粹是娱乐时的消遣。
2、缺少的家庭阅读条件
首先农村出外打工的家长很多,他们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在农村中学,一个班级四十多位学生会有一半左右留守的。因此孩子在学习上缺少家长的关心,也更谈不上家庭阅读了。其次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把课外阅读看作是“看闲书”,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是不务正业,更谈不上主动为学生购买课外书了。所以家庭在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方面是严重不足。
二、探索、寻求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
中国古代诗文大家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由此可见读书是最好的学习。那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不良现象,从事教育的我们应该要作出哪些努力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1、用心的指导学生。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知识能力有限,阅读经验不足,学生的名著阅读难免会“浮光掠影”、深浅不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疏导,要改变应试式的教育态度。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为主,在课外,根据学生的个好,向他们推荐高质量、有文化内涵的名著来读,引领学生健康阅读,并且给予到位的指导。
2、善于组织多种活动。例如组织表演、即兴演讲、读书比赛、主持活动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去爱读书,读好书。正所谓“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要让他们从课外名著阅读的广阔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想学生通过好书的阅读,会找到开启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
(二)改善阅读环境,推开阅读之窗
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图书馆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尤其是中学生必读的书目,着眼教学的可利用空间,多渠道搜集可供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学校应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可以安排读书开放日,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最后学校在校园内设置图书展橱窗,定期推荐优秀名著读物,展览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方法。从而使校园形成人人要读书,人人乐读书,人人会读书的氛围,并要让它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提醒学生要学会读书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可以说年轻是读书的本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翻动书页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关于如何读名著?从鲁迅名言中,本人给孩子们几点小建议:
1、读书要“眼到”。
眼要观其文,切记读书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眼睛不注意看,也就做不到专心致志。
2、读书要“口到”。
读书不要勉强硬记,要多读几遍,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读书要“心到”。
首先是心到静时方读书,心不静,不要读书。其次你读书时,要把自己的心用在书上并能思考,用心去领会书中的含义。四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4、读书要“手到”。
(一)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自挖潜力。
1、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订购的教学刊物如《人民教育》、《教学设计》、《班主任》……进行研究,寻求好的教法以省时、高效地达到新的教学目标。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做最好的老师》《教育中的心里效应》了解社会的发展,了解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边学习,边教学,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
自购图书阅读。在学习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特别是记录自己每一天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
2、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藏书,阅读中、外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基奠,在当今社会,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停留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不适合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所以我们要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甚至是大海。
(二)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支持
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除强化个人学习外,自己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寻求外部支持。
1、课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讨论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2、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让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效果和相关教学活动相结合。
3、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和随笔。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5、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整理读书笔记,保证读书的效果。每月及时上交读书笔记,并与同组老师交流总结。
6、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师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4.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1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四、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必读数目:《我的教育心》、《做最好的自己》
一次完整的名著导读活动视名著篇幅的长短、内容等而定,遵循“计划――实践――评价”的思路,呈现以上四个教学步骤。预设启动关键在“导”,落实过程关键在“读”,生成效果关键在“展”,强化效果关键在“评”。
一、阅读预设――以兴趣引导名著阅读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 初级阶段
(1)目标预设:每周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名著范围:①选择七年级课本推荐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选择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
(3)方法指导:①提供读前、读中指导。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全书架构。②培养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摘抄式的读书笔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尝试写感想体会。③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 中级阶段
(1)目标预设:自主写读书心得,能对人物形象作简单的评价。
(2)名著范围:①选择八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②依据课文向外拓展延伸,课文是节选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导:①有侧重点地识记作家简介,弄清创作背景。②引导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 高级阶段
(1)目标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自主地关联有关知识阅读名著,解决阅读困难;初步对名著中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赏析;能自编课本剧,并进行针对性表演。
(2)名著范围:①选择九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②确定高级阶段的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名著阅读。
(3)方法指导:①引导学生锻炼模仿名著写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编剧、表演。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1. 创设主要阵地。教室、学生的卧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和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开设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读名著的氛围,定期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2. 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发组成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名字,如:“先睹为快组”,“如饥似渴组”,形形,韵味无穷。
3. 教师下水阅读。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激情就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氛围。基于这些认识,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4. 课内课外渗透。如《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杨志丢失生辰纲后的命运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着一一告知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丢出了几个问题:杨志失了生辰纲,他是否能完好无损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谢罪还是加官进爵?吴用等人又是怎么处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学生想知而不得知,课后,他们自然会搜寻原著的相关章节来解开心头之谜。
二、自主阅读――以开放自主“悦读”名著
(一)泛读为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是整体把握,是总揽全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而是指从名著的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精读为本
在名著阅读中,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解读,品读文本,揣摩结构,鉴赏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零距离”接触,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三)媒体为辅
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现在,愈来愈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教师在上相关课文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再设计相应的观后感、影评活动,通过拓展课外语文资源,来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如在导读《格列佛游记》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并观看电影,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在寻找过程中也逐渐丰厚起来。
(四)写读结合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低起点,缓台阶,稳提升,循序渐进。如读《名人传》,我让学生练习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写,学生从模写中抓住人物描写的要点,以读带写,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 可利用课前演讲进行阅读积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把每天看的章节进行复述,从而拓展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阅读阵地进行专题活动。阅读生成课往往是学生的深爱,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阵地,创设不同专题,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以促使学生持久保持阅读兴趣。
①开展名著推介会。利用六册课本后的附录,对教育部推荐的十几部名著进行逐一推介,让学生简介,教师补充有关动人的细节或感人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学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③开展读书辩论会。开展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内容的理解。
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一部名著,就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周末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种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掌握名著内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四、总结评价――以考核促进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