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查时间: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调查地点:黄龙溪学校
调查对象:黄龙溪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度、参与度,以及同学们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透过问题,对本次改革进行策略调整。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黄龙溪学校地处成都市双流区的偏远位置,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团队意识,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学到调查之日我校推进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对此我们对参与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级做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五环的理解、小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学生参与度、改革后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通过对问卷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学生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有50个选择题,其中有47个单项选择题、3个开放性题目,主要针对五环课堂、学习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题。以下将是针对这些主题,结合问卷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一、 五环课堂:课前预习、自学合作、教师导学、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五环课堂指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五个教学环节,而本次改革的重点环节就在于“自学合作”。自学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自学,然后把自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收获拿出来与同学交流,然后合作解决困难问题,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团队竞争的能力,同时摆脱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本次问卷针对自学合作设计有28个问题,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独立与合作。问卷显示,在自学合作板块95.6%的同学知道要先独立自学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续问题中显示67.7%的同学独立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由于初中课程的知识量较大,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所以时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二是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让本组处于班级的优秀组行列,急于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造成中等及后进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学时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合作学习板块相应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合作交流时,中上层次的学生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后进生没有展现的机会、后进生又成了组长填鸭教育的对象等等。
(二)组内关系。此次问卷调查组内关系主要是组内角色分配、组员关系、组内纪律三个方面。组内有三个主要角色: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但是问卷显示32.3%的同学这三个角色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从而造成50.1%的小组内关系不够协调。在合作学习时,成员的发言顺序不够明确,造成上述后进生没有展现机会、优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现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进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学间关系紧张,学习积极性逐渐削弱,甚至是没有被明确分配的同学上课经常偷偷聊天起来等现象。
(三)效率及评价。对自学合作教学环节的效率调查显示15%的同学觉得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训练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很明显他们是优生。约5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学则表示基本没有收获。这些数据也在告诉我们,中等生、差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在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受益较少。同时,80%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小组由优生直接向组内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为每节课能过展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希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组内协作的氛围等等。
二、 四案:预习单、导学单、当堂检测单、课后跟踪单
对同学们的四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预习单和导学单中有些问题是重复的,45.6%的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希望老师能够进行区分。(二)导学单上有些问题组内无法完成,必须要等老师的演示实验或点拨过后才能解决,所以希望老师能够恰当地介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当堂检测单做了后,老师能够在当天进行批阅、指导,以便于同学们能趁热打铁地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三、 三生:生动、生成、生腾
学校提出三生,旨在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放飞自我,本次问卷也调查了同学们对改革后的课堂学习感受。从问卷反应出:95%的学生都知道在教学改革后,需要他们亲自参与的环节更多,思考的空间广阔,团队协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学反应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达39%的学生觉得知识的达成度还不如以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改革理论支撑是对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成效还不够,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符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改进措施:针对问卷反应出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学生层次不齐,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教学梯度,既能让学生雨露均沾,又能给优生思考和发展空间。这样就避免组内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优生手中,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学有所得带来的成就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尽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团队协作时,组长负责学业解惑,副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及纪律维持,记录员则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或成果。为了培养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记录员由组内的组员轮流担当(组长、副组长除外)。
(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尽靠成果,还需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小组协作程度
打分、小组纪律打分、学生知识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做精准的导学,既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点,又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老师对四案的处理必须及时,学生应在当天内得知自己的学业完成度的反馈信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四案的完成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在继承10多年来特别是“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要求,提出新一轮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于2009年4月12日-26日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形式
(一)调查对象
1、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师
2、教学研究人员
(二)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1786份,其中中学927份,小学833份,教研员26份。
三、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一)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问题的选择
*
(二)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1、中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分设重点班的做法使均衡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落空,初中学生未来可塑性极大,人为形式两极分化、压抑师生积极性;课堂教学固于模式,不能针对学生学情提出个人要求,教无定法,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只是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形成有效的增长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只是空谈;未能真正实现分层层次教学;过于关注分数,忽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切围绕分数转”现象过于严重;课堂上后进生的关注还不够;关注学生的成绩太多,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较为烦学。
(2)学习目标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太关注学生的知识提高,忽略学生情感与意志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缺乏阶段系统性,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够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考查脱节,蜕变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教师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疲于应付,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教师上课重点不突出。
(3)问题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教学设计不新颖;目标不够明确,课堂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有待提高。
(4)学习方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还不够强,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对于兴趣不强的学科敷衍,对于问题的设置仍需科学化,自主学习的形式应多样。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展得不够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较机械被动,缺少自主探究思考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时间、空间有限;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探索能力不够,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不强。
(5)作业练习方面
习题要精选、精讲、分层;过多的基础训练限制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没有更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紧抓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细节到位,形式多样化,引起学生兴趣,强调解题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方法的训练;作业练习分层要求不到位,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不够明显;作业讲评针对性不强;学科单元试卷两单元一次,而且还经常少卷子,两单元测试一次,与大纲要求不符合,建议一个单元一份,练习设计也要进行研计,尤其是分层练习的设计;分层作业流于形式,单元测试设计不够合理;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科学性。
(6)评价矫正方面
对学生激励方法与手段不足,学生有厌学倾向;老师的评批机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辩的心灵;有布置无反馈,不注重反馈矫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出及时具体的评价,因而会打击学生的一些积极性。
2、小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课堂对所有学生关注度不够,只顾自己讲,忽略个别学生听课效率;如何关注各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未能关注每一个孩子,没有很好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形式化,未能有效操作
(2)学习目标方面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不高,尤其是情感目标方面,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简单的内容针对好学生太简单了,稍微拔高的内容对于后进生来说又太难了;有的对重点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不够到位,其他的环节围绕重点的作用不明显,有时会有花架子的感觉;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过于强调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较沉重;知识教学目标与内容比重过大,情感、观念、方法、过程技能等目标被忽略;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形式单调,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兴趣不高;
(3)学习方式方面
教师总是主动地带着学生去跟自己的思路走,很少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各自的分工不明确,且训练不到位;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课堂上多注重实际内容,合作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合作学习的科学合理安排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活动少。
(4)教学方式方面
多媒体使用过多,其运用未能起到有效的帮助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合作前准备不到位,时间不充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开放性够,挑战性的问题不多,教师引导作用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始终放学生不够,大包大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学生合作学习任务不明,合作学习之后的反馈效果不佳,互补性不强(教师未让学生充分表达)。
(5)作业练习方面
课堂上为应试而强化练习的痕迹较重,作业题的设计也不够精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不强;教师设计的练习自主体验还比较薄弱,学生所处被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配套练习重复给孩子做的练习,有些没有精心选择,且量过大;试卷测试与教材脱离太远;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与最后考试时的要求不一致;作业与教学未能有机整合,造成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加重,甚至作业比教育超前。
(6)评价矫正方面
课堂评价不够重视,特别是评价方法不够多元;课堂反馈不够,即可以当堂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在作业展示中,评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课堂教学与评价反馈不一致。
3、教研员的看法与建议
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反馈不及时,对评价比较单一。一味增加课时,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教学的完整性越来越缺乏。
四、问卷调查的分析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研人员,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尤其是对①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②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不高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⑦学生学习处于被动⑧自主体验比较薄弱⑨作业练习未能精选这六个方面的看法都在50﹪左右。但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⑷问题设计不够科学⑸互动交流不够到位⑩评价矫正不够及时这四点上,中小学教师与教研人员的看法有较大的差距。如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看法,中小学教师的同意度仅20﹪左右,而教研人员的看法同意度却大60﹪以上。差距在哪里?主要是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问题。教研人员认为,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再说中小学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也是一致的。都从“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作业练习”、“评价矫正”等方面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千方百计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我们要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新认识教育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回归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改变教育者不相信教育规律、不依靠教育科学的现象。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又要遵循教育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实施课程。
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把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能不能成功地把学生社会化,能不能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学会、会学,实际上应该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把尺子。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否让学生接受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服务,实际上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业务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应是我们教师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二)要有具体、准确、可测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教学目标占据着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让教学目标可观察测量,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可测量。优教优学的总体目标是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看看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生活体验情况。一堂课之中,不一定要三维目标面面俱到,有些内容更适合于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有些内容也许更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达成。一堂课45分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科知识类的教学,就是在完成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语言类知识,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感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甚至是“表演”而没有学生的“感悟”,没有学生真实“体验”,没有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观测的。教学目标有隐形的,有显性的,有背景的,有前景的,从“以学论教,关注学生”这个教学的焦点意识出发,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主要是显性的和前景的,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把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指向落实。可观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显,如会看什么,会读什么,会复述什么,会背诵什么,会阐述什么,会比较什么、会操作什么,会书写什么,会判断什么?会运算什么、会应用什么等等这些操作性目标,这些“会什么”的背后,就是隐形和背景目标即相应的学科知识、方法的掌握,学科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情感的体验等这些理念性目标。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教改促进教师改变了许多做法,尤其是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都动了不少脑筋,确实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得冷静想想,活动是手段还是目的?教学环节都需要追求“情景化”吗?这些活动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吗?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感悟。
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学生没有注意就成为不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分析,找到教学内容、学生现状、教学期望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以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推进、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刺激学生,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有些课堂,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再加上问题又多是一些“简单化、封闭式、填空式”的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热闹非凡、举手如林、回答如雷,唯独少了必须的思维冲突和思维训练。积极自主的思维参与,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有效措施,这个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思维的调动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真实的情感参与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体态语言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会用学生听课时目不转睛、双眼发光,想问题时旁若无人,讨论时真当主角,发言时有理有据等外显特征来观测学生情感体验程度。
(四)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课堂上,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听懂了吗?事实上几乎都是少数优生的“专利产品”,热闹的交流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要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就是要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有独到的见解可以随时展现。
(五)要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在合作的内涵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不知道怎样“训练”学生进行合作。一些教师只是在学生动手探究之前交代一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或者“请同学们分好工,进行合作探究”,至于怎么探究,怎么分工,怎么合作,却缺乏必要的指导,缺乏有意识的训练。二是合作目的茫然。教师们的理解是: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仅限于此。这种理解没有错,但是缺乏高度和境界。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品质。这种理念下的合作才是有价值、有前途、大气的合作。
(六)要改革学生作业练习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学生课外作业内容、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改进: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也可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完成作业时,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二是设计实践型作业,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践型作业包括观察作业、调查研究作业、课外阅读作业、动手操作作业等。三是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调查、制作、表演之中。四是作业批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精批细改、自我批改、分组批改、当堂当面批改等。无论哪种批改方式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及时作出肯定、赞扬和鼓励。
(七)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显现的一些弊端也凸现出来,比如:有些多媒体进课堂以后,用多媒体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或成了昂贵的投影仪;教学环节只能完全按电子教案固有设计程序进行;完全直观化的信息冲淡了想象能力的培养;课堂出现的新因素教师视而不见;学生的课堂活动与教师的电子教案设计脱节,学生可贵的思维冲突被教师掐断,好象一节课不用或用少了多媒体就是不成功的课。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显现了一种教学观念:即教学的焦点注意是否聚焦学生。
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应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而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是积极的辅助作用,决不能代替教师的语言和板书。教学中应追求的是: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应用主要是有利于关键性问题生成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思维冲突,有利于思维过程发展,有利于问题的拓展,最终促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八)要恰当评价反馈
1.1万科社区的体育现象与现状
1.1.1组织机构
在万科社区中,他们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万科的物业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的,由物业管理中心一些人员从事体育组织活动。社区中也包括了一些自发组织的项目,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者,是由万科社区中的居住户们根据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这点有着其特殊的一面。他们都不属于政府任命的,是万科社区的一个自有的组织。他们都不是专业的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但是他们通常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会把体育活动安排的很细,这是他们开展中的一个特点。
1.1.2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形式
万科每年都会组织参加一些比赛,他们的比赛有社区内部的比赛,也有由社区组队参加对外的比赛。他们的队伍并不是长期一直存在的,毕竟他们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忙,当有比赛的时候,物业管理中心会以贴网的形式,在网站上公布消息,号召有爱好的人群来参加到队伍中的训练,好似“广发英雄帖”紧急招募一样。把他们在比赛前召集到一起,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利用周边学校的场地,但是应用场地的前提是不影响周边学校正常行课。而且周边学校对他们借用场地也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1.1.3具体制度
他们不是有专业的人才来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而是他们自发的进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只是在比赛前期由物业管理中心人员,来组织他们进行训练准备比赛。
1.1.4经费来源
万科的社区体育锻炼经费,直接主要是由物业管理中心和居住户共同承担的。但是从间接上看,国家政府还是在为其提供经费,因为他们所用的周边地区的学校的体育设施,都是由国家拨款维护的。
1.1.5场地设施及维护
万科内部体育设施比较少,主要针对的是儿童以及老年人,另外一部分人群采取的是自愿选择锻炼项目。其他比赛所用场地基本是在依靠外面的小学进行。其维护设施的费用是由政府补贴的,由小学的人员进行维护。而对于万科内部的体育设施,主要是由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维护的。其中我觉得万科内部使用者自觉的进行使用中维护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维护手段。
1.2红砂村社区体育的现状
1.2.1组织机构
红砂村是属于农村体育一类的,他们组织体育活动主要是由政府的下属单位――体育管理中心组织的。由于其独特的风光和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到这里来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有很多。此社区有体育管理中心的人员带领其进行体育活动,但是也有自发组织的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在这里进行,比如:空竹,放风筝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城市人群到这里进行休闲,享受娱乐的。还有一些爱好极限运动的,在这里进行轮滑,这些都是自发组织的。
1.2.2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形式
在该地区,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有自发的团体,也有自发的个人,还有由政府组织的社区公共体育锻炼。这里主要风景优美,且场地较多,便于大家开展体育活动,所以不管是本社区的还是城市的,都爱好到这里进行锻炼。甚至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流,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居住进行休闲锻炼,而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居住。
1.2.3具体制度
红砂村是个农村经济的一个转变,使得他们的社区体育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一定的制度,但是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一个形式化的现象,他们的锻炼程度和锻炼的科学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2.4经费来源
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补贴,另外也有商人进行投资,增加活动人口的数量。还有一部分来自参加活动的人的手中。
1.2.5场地设施与维护
现在暂时没有固定的体育设施,其体育锻炼主要是应用的空地进行。在社区周围政治计划修建篮球馆和羽毛球馆等一些设施,增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在本社区的农家乐中也有修建了乒乓球和网球场的开展体育项目,维护是由自己进行维护的。
2.分析:
2.1根据现状分析
居民的健身意识有待加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不乐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还不是很多,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工作是影响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能做为一个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所以要加强锻炼的意识。社区对体育锻炼的好处应该多加宣传,起到带动大家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作用。
2.2根据开展情况分析
体育锻炼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进行主要是依靠大家自发的组织的,或者一些社区的物业管理中心人员组织。虽然他们能很仔细的进行组织,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不能很好很科学的带动社区成员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他们的锻炼缺乏科学性。不能在锻炼时起到最好的效果。
2.3场地设施和经费分析
经费基本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补贴维护,还有一部分来自与社区群体中间的物业管理费用。在设施的使用上大家对其维护,采用的方式是有人员看护,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群体要自觉的进行维护。
3.结论与建议
体育锻炼的开展不只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而是需要大家真正的重视起来。要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的力度。另外体育锻炼的对口人群不应该大部分为儿童和老年人,更应该把中年人带动起来,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些有专业
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指导和带领,那样才能保证人群在体育锻炼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了社区组织社区体育的意义。(作者单位: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体育》北京出版社,李会欣,P 147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教材 专题史 通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54-01
一、研究背景
2003年我国教育部制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极大地推了基础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而作为“教师教本”、“学生学本”的历史教材成为了本次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正如《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先生所言:“教材是决定高中课程改革成败的第一道门槛。”这些各具风格的教科书在“内容立意、选材标准、理论运用、辅助设计等方面均有某些差异”,但在编写体例上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的学科知识体系”。新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以“人教版”为例,必修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动因
创新的教材编写体例,尤其是“模块+专题”的模式一改沿用了近百年的章节通史面貌,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学”等诸多问题。学者专家、一线教师纷纷参与质疑与研讨,畅所欲言,建议献策。
新课标历史教材推行十余年来,相配套的新型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讨论,而随着高中历史教师专题史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作为核心受众的高中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和满意程度的变化与现状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跟进与关注,这也是本次调研的出发点。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以陕西宝鸡某中学为对象,考虑到对高中历史教材整体的了解程度,本次调查将目标锁定该校文科高三学生,进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校高三年级随机划分的四个文科班(各班差异小,班内差异大)中抽取一个班同学进行调查。发放本人自行设计的《新课标高中专题史历史教材的学生满意》纸板调查问卷,总计发放问卷52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达96.2%。由于班级内部学生历史成绩参差多样,使得问卷的结果更具丰富性,进而使用Excel、SPSSStatistics22定量分析软件录入和处理原始数据。
四、研究数据与分析
据了解,该校历史教学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为防止被调查者的混淆,我们在问卷的开头就核心概念以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说明:专题史教材:即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模式,按主题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专题模块。通史教材:即现行初中历史教材模式,按时间顺序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等。
1.描述性评价
在“你如何评价专题史模式的历史教材?”和“你如何评价通史模式的历史教材?”两个问题中,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就每个模式历史教材设置了描述其优点或者不足选项各三个,并列有“其他”选项作为开放性填空栏。要求被调查者按照个人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出前三位,排名第一的选项计三分,第二计两分,第三计一分。进而按照“(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计算每个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情况以反映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获得被调查者的认可程度越高。
统计显示,同学们对“专题史”模式历史教材的评价较为多元,褒贬不一。一方面,专题史教材“以专题为视角,有利于知识深化和拓展”和“以专题为线索,有利于知识系统的构建”两个选项综合得分名列第一(1.52分)、第二(1.26),“较好解决了中学课程设计相对稳定与当代历史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也获得了0.54的综合得分,可见同学们对专题教材在构建知识系统、深化拓展知识等方面的优点颇为认可,这也与新课标从变革为“模块-专题”模式的初衷相符合。另一方面,专题史教材的弊端也给同学们带来的困扰,“课程结构跳跃性大,难以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与“难以综合多方面时代背景,准确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两个选项分别获得了1.06和1.1的综合得分,分值上与专题史教材优点的选项极为相近。而“和初中阶段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背离,学习困难增加”这一选项仅获得了0.34的得分,可见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地完成和适应初、高中不同模式的历史教材之间的转换。
而在对“通史”模式历史教材的评价方面,呈现了清晰的“一边倒”趋势。描述通史教材优点的三个选项获得了绝对优势的综合得分:“以时间为脉络,内容上下贯通,能快速理清历史发展的过程”选项得分最高(2.32),“将经济政治文化融为一体,有利于知识迁移和理解”排名第二(1.34分),“内容广泛,涵盖面广”排名第三(0.94)。而相比之下,描述通史模式教材的缺点的三个选项都只获得了较低的认可程度:“仅仅是枯燥浅显的时间顺序,难以深入分析和把握事件本质”(0.46)、“内容混杂,难以深入剖析历史事件”(0.42)和“不利于对相似内容或主题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0.54)。
2.综合评价与相关因素
“总的来看,你更喜欢通史模式的历史教材,还是专题史模式的历史教材?”一问旨在测量总体上被调查者对不同模式历史教材的亲睐趋向,有72%的人都表示更喜欢通史模式的历史教材,仅有28%的人更为喜欢专题史模式的历史教材。这反映出相较专题史的优点,其弊端对同学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同学们的喜爱程度,这也与前文描述性评价的统计结果遥相呼应。
“从总体上看,你是否满意现行专题史模式的高中历史课本?”一问则直接测量高中生对现行专题模式历史教材的满意度。有30%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满意,亟需改革”,另有38%的同学的认为“一般,可以更完善”,选择“满意,已经很好了”选项的同学占到了三分之一(32%)。
进而考察该评价是否因被调查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而不同。问卷最后一个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如实填写“上次月考的历史分数”,考虑到该班同学的历史任课教师与考试卷相同,故使用“上次月考历史分数”测量与评估被调查者的历史知识水平具有可靠性。通过SPSSStatistics22定量分析软件处理问卷数据,将上次月考历史成绩得分在80分以上的同学归入成绩“高”等;“60-80分”的编码为成绩“中”等;60分以下的归位成绩“低”等。
运用卡方检验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Pearson Chi-Square=0.596,Sig.=0.964 >0.05,所以,不同历史知识水平的受访者对现行专题模式高中历史教材的总体评价无明显显著性差异。
3.补充阅读情况
考虑到课内的历史教材并非在校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课外阅读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就进一步调查了该校同学历史类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
调查显示,有60%的同学读过1-2本的通史类课外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全球通史》等,有14%的人读过三本以上,仅26%的同学没有读过任何通史类课外书籍。而《中国经济史》、《中国官僚政治制度》、《中华文明之光》等专题史类的课外历史书籍的阅读情况则不容乐观,有76%的同学表示没有读过,而仅20%的同学读过1-2本,仅2位同学表示读过3本以上。分析认为,专题史类的课外书籍的内容难度通常较通史类大,可能影响同学们的阅读选择。而绝大多数同学历史课外阅读以“通史类”书籍为主,较好地辅助了“模块-专题”模式的课内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弥补专题史教材时间脉络不清晰,政治、经济、文化各模块分离不利于高中生整全知识体系的构建等不足。
2004年4月,中央实施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其中设有文学课题组。文学课题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编写一部以为指导的文学理论课程教材,供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使用。有关专家认为,新的教材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容与风貌,必须对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以及文学理论发展建设作出较为全面、准确、客观的介绍,以结合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和实用价值。为此,该课题组决定编写3个调查报告,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和《新时期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调查报告》。3个调查报告被列为理论工程文学组子项目,拨款加以支持。其中前两个调查报告还被中国作协列入2004年度的重要作品扶持项目。经过相关撰稿专家集体两年多的周密调查研究和认真撰写,去年底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由王先霈主编,该书对新世纪以来在报刊、公开出版的图书和网络文学进行了总结和追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代文学现状的直观的参照材料。近几十年,世界和中国的文化都在发生此前少见的变化,社会普遍的审美取向、文学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接受主体的心态、文学的传播方式等,都与往昔有了很大的不同,并引起了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书作者也正是带着这些思考着手进行调查,既着重对近5年文学创作作出概括性扫描,更把重点放在努力凸现理论建设中需要正视的问题,并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出深入浅出的分析。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由朱立元主编,也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编著者查阅了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报刊和著作,在对大量资料梳理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出了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中所关注的若干理论问题和争鸣,并据此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归纳与整理,力图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的整体概貌与历程进程,展现了近20多年来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期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8月25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在京主办了《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和《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出版座谈会。陈建功、李准、郑伯农、童庆炳、钱中文、范咏戈、雷达、吴秉杰、蒋巍、孟繁华、贺绍俊、梁鸿鹰、牛玉秋、张陵、王一川、陈福民、李建军、张柠、常晶、熊元义、刘见喜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两个调查报告的部分编写者出席会议。大家认为,两部调查报告是中央实施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收获,也是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界的重要成果,有助于人们对创作和理论批评格局有更清晰的认识。著作体现出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文艺理论和批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