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试卷分析课;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10

一、时刻保持激励性

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考试后讲评的重点必须放在肯定的激励上,特别是差生,更要因人而异,要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进步,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上进心。总之,通过讲评,要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一次试卷讲评结束后,一个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问笔者这样一个问题:已知■=(x,y),■=(m,n),则SABC=■xn-my,这个结论对不对。这实际上是向量外积的几何意义,但他在做这套试卷的一个题时觉得如果这样用更简单。笔者当时没有给他肯定答复,暗想一定要抓着这个机会好好鼓励鼓励他。课后笔者把他的推导方法制成幻灯片,并把他发现的这样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命名为“***定理”。在下节课上向同学们展示出来,整节课他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在普通班学生中从一个后进生成为了佼佼者。

二、互换角色,共同探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教师的启发和组织下,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并带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是试卷分析课上收效极佳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较之其他讲评方式又更进一步,对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和创造能力,最大程度采掘出他们内在的思维潜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型综合类题目的分析便可采取这类讲评方式。例如笔者在分析2010年全国卷Ⅰ理科最后一道解答题时,就事先做了一些案头准备工作,请班中两名数学尖子学生先回家对这道题做些分析,在课堂上提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具体操作过程,笔者带领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这种途径采取提问、质疑、补充、追问等方式共同探讨得以解决。这种主体与环境之间发生的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对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进一步思维的内在潜力十分有效,最后得益的并非是解决了一道难题,而是触及了不少其原有的知识结构网络,对其进行审度,达到了认知图式的能动重组。

三、始终贯穿启发性

通过讲评,要更好地发挥数学的“教学功能”和“发展功能”。讲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答题中的实际,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恰当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认真的思考获取知识和方法。例如教师可给出学生答题中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错因,去纠错。还应该引导学生对有的典型试题进行一题多解;对一类相关问题进行多题一解;对有的试题进行引申、拓广。这种让学生参与的讲评,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启发要适时、适度,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对一道试题,要善于通过层层启发,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与转化,或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参与解题的全过程,成为问题的探讨者。

例:定义在(-1,1)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y∈(-1,1),都有f(x)+f(y)=f(■);x∈(-1,0)时,有f(x)>0

(1) 判断f(x)的奇偶性;

(2)判断f(x)的单调性;

(3)求证:f(■)+f(■)+……+f(■)>f(■)。

下面只考虑(3)。本题的标准答案是变形逆用性质:f(■)=f(x)+f(-y)=f(x)-f(y)′,将不等式左边的通项裂项、化简后再与右边比较。 f(■)=f(■)=f(■)=f(■)-

f(■)但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难度大,技巧性强,学生难以接受。部分学生从简单的、特殊的情况入手,先考虑n=1,2,3,4的情形,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求解题的方向,出发点是化简不等式左边(设其为Sn)。通过计算(计算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探索规律)知S1=f(■),S2=f(■),S3=f(■),S4=f(■)。于是猜想:Sn=f(■)。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成立是件简单的事。笔者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思维、解答过程,既激励了学生,又启发了学生,强化了通性通法,淡化了技巧。

四、努力使课堂具有审美性

一个教师如果不能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中感受到美,不能从题目中提炼出理性美、科学美、艺术美,不能将这一切在学生中激起美感与共鸣,那么他即使是学者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数学是美的,又是艺术的。数学是数与形的统一,讲究气质,讲究包容。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数端。例如圆,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又处处是起点,处处是终点;首尾相接,连绵不断。圆内是有限的世界,圆外是无限空间。恰如人生,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奉献。

数学上的很多概念和题目都可以镶嵌上有趣、美丽的背景,这样比干巴巴的解题要好的多。例如:连续性是一个很深奥的概念,张景中教授在给科技大学少年班上课时,曾作过生动而有趣的处理。他说:“一上课我就问:‘为什么大家认识我?’开始学生觉得奇怪,自己的老师,上过好几次课了。为什么不认识(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10页)呢?我接着问:‘今天来上课的我和前天来上课的我,样子变没变?’当然变了,变了又能认识,岂不该问问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人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就引入了连续的概念。”这样一讲,学生对连续性的认识,比起单纯宣读,解说定义要鲜明生动的多。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第2篇

肖淑芬名师发展工作室选择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研究”作为工作室近三年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确立为厦门市“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工作室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翔实的数据和有价值的资料,了解教师群体,特别是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对于开展名师研究的思维倾向和已有经验,以开拓工作室成员的研究视野,获取研究的灵感和启发,使工作室能以科学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调查内容的具体特点,工作室选取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教育专家、教授作为调查对象,并在不同的职称、教龄、地区等方面都有取样,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因而调查获取的数据信度较强,获取的信息对工作室工作开展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较大。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名师研究,研究什么

1. 研究哪些名师?

名师是精于研究和实践的“艺术家”,名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的“前沿”。哪些名师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哪些课例给一线教师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项目“您知道哪些数学名师及其经典课例?”进行调查,位列前三位的名师分别是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分别有73人、67人、52人提及。

名师为何成为名师,其被认可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纳整理,我们发现名师被一线教师认可、欣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居高临下驾驭教材,教学设计精巧;二是热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三是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彰显。走进名师的课堂,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尝试与思考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思维予以积极关注,并进行有目的地训练,让我们感受到名师的魅力。名师在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在实践,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不断实践,是因为中小学名师特别是小学名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教师。

2.名师研究的主要内容。

名师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基于这个现象,有必要对名师的课堂实践进行研究,了解其教学行为中哪些方面最具有研究的价值。对此,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名师的哪些方面最有研究的价值?”这一调查项目。

从附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84?郾2%的教师认为提问和追问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70?郾5%的教师认为名师教学语言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是一般教师与名师存在差距的地方,这些方面也正是名师个人魅力彰显所在。其中“提问”涉及预设,“追问”则指向生成,名师在预设和生成的处理上,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语言组织、时机的把握,追问的信息及时处理,教学资源的重组利用,特别需要引起一般教师的关注。

(二)名师研究,怎样研究

1.名师研究的主要途径。

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除了内容研究,还应有途径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扩大一线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渠道。对此,我们设计了“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这些数学名师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从附表2可以看出,观摩课、讲座、文集、著作是广大教师接触名师的主要途径。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网络的应用比较少,有组织的培训活动是主要途径。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待扩大其他了解途径。

2.名师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研究名师?“名师研究”不是“名师模仿”。名师研究贵在长久,贵在深入,贵在品位,贵在提炼。

从附表3可以看出个案研究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是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用以上方法研究名师,有助于我们对名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工作室将在研究中,注重以上方法的应用。名师研究将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进展过程既是理论研究过程,又是数学教学的推进过程和重建过程。

3.名师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从附表4可以看出,公开课教学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被89?郾9%的教师认为是最好的成果呈现的形式,也是名师研究成果辐射最快捷的形式,因此工作室要竭尽所能为工作室成员搭设平台,使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呈现名师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案例分析、专业论文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三)名师研究,如何凸显团队作用

1.名师研究,有哪些有效的团队活动形式?

从附表5可以看出,有88?郾5%的教师认为课例观摩是名师研究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但最常用的不代表是最有效的,应该更多地尝试应用和推广其他的活动形式,让名师的魅力与经验更大程度地被一线教师所习得。

2.名师研究,如何开展主题活动?

名师发展工作室,其定位是“发展名师”,即在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中,通过团队的力量,将工作室伙伴发展为名师。基于这样的定位,一些受调查者提及的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研究内容的建议: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扎根一线教学,做“真实”课堂的研究。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

关于研究活动组织的建议:分学期或分学年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有效的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教师的关注,创建科研沙龙和网络教研,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要有高层次的专业人士指导,或跟随他们一起活动。加强各地名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多送教、送培给基层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让同一个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堂得到更多的验证。根据主题,着实架好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晓理论将比单纯学会经验更有后劲。参与研究的人员本身要拓宽理论学习领域,并把适用于自己、适用于本班的某一理念进行具体实践。怎样把理念变为教学行为的具体做法,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学习实践,不断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让工作室成员既“教”又“研”,拟定适合的计划和目标,追踪落实。

关于工作室伙伴培养的建议:要注意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注意营造和谐奋进的研究氛围,要想尽办法让工作室成员感到温馨、自信、自豪,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感受自身的成长喜悦。要十分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成果展示形式,要充分估计课题研究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思考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策略,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要充分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困难,要科学拟定研究计划和具体任务,要注重活动的成效和实效,杜绝流于形式。要注重扩大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和影响圈,要通过工作室平台推动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和发展,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培养一批教学新秀,提高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问卷调查的启示

1.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壮观的“一线名师”。他们在情境创设、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学生心理沟通、教学语言艺术研究等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百家争鸣,各具特色,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在围绕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名师”这一概念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更多的名师走进视野,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又要注意根据成员各自特点,在广泛研究的同时,确定几个重点研究的名师,进行个案研究,深入研究这些名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特色,及其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凝练出优化的策略,为我所有,形成个人风格。

名师研究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归整体,要明晰名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从整体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剖析其精妙设计,深入局部进行分析;继而顺势而下,考量名师环节设计之后的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在局部的改进或重建中,凝练其理念与行为优化的策略。工作室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地实践、交流、学习、思考,立足于课堂教学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既关注教学的各个流程和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捕捉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成新的研究课题,在名师研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名师研究走向深入。

2.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创新。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研究方法。工作室开展项目和课题研究,务必要加强学习,仔细分析,听取专家、名师和其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工作室正式运作之前,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对《行动计划》进行几轮的打磨,其目的就是使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研究成果。名师发展工作室开展研究前期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以调查报告为依据修订《行动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态度。

名师发展工作室要边实践边摸索,在信息化社会里,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名师研究的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网络的运用,更方便、更快捷、更大容量地获取名师研究的宝贵资料,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共享。研究的方法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室要在遵循传统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不断地探索适合“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研究“小学数学一线名师”的方法,力争以创新性的方法实现创新性的成果。

3.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团队建设与成员能力的提升。

名师发展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究项目为依托,借助团队的力量,实现工作室成员的发展。通过此次调查,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工作室建设要把形成工作室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事业追求放在首位,致力于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工作室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主动发展,才是有效的发展。通过学习、座谈、博文撰写等形式,交流思想、互相促进。“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不能只作为摆设的座右铭,而应真正植根于工作室成员的心中。“工作是繁忙的,心境是恬美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果实亦是甜美的。”不能只作为工作室的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工作室成员的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第3篇

上半年,任教初三(1)班化学,初一(2)班生物;下半年,任教初一(4、5)班、初二(1、2)班生物;担任初中生物学科备课组长。

工作中我严谨务实,倡导活动,注重联系实际。

拿到教材,我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这样教学时就能纵观全局,处理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备课时,钻研教材,研读教参,构思课的结构。怎么引入?课的程序怎么安排?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什么组织形式?准备哪些教具、实验仪器、材料、挂图?有疑问的,及时向同行请教,或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研究学生,分析学情。预设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问题。上课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授新知识;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演绎知识产生的过程;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分层次设计作业。涉及基础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等部分。学困生可以只完成基础题。及时批改作业,有批注,有时面批。反馈及时。订正作业有二次批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拟制试卷,组织考试,批改试卷,评讲试卷,检测教学效果。

我所任教的生物、化学课都是直观性很强的科学。要完成生物、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完成。一直以来,我总是想法设法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让他们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感性认知入手,再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理性知识。活动方式有观察、实验、讨论、游戏、调查、辩论、查阅资料、动手做、竞赛、分析等。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科学素养。

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生们能认识到生物、化学科学知识的价值,能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我任教的化学学科在中考中成绩优异;生物学科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浓厚,能自觉学以致用。

认真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了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成绩优秀;参加了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成绩合格;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教育网上法律学校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学校培训,考核优秀;参加了通州区教育局、装备室组织的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训,成绩合格。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课;学业评价;改革措施

科学课考核的方法不同于语文、数学,只采用书面考核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成绩。《新课标》要求:“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中,要全面考核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1﹞”如果科学课教师要完成这一工作,工作量是很大的,而且科学课教师教的班级很多,对几百个学生在期末作全面的考核简直是不可能的。那末如何正确、公正地评定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成绩,是关系到他们能否学习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例如,如果只用一次性试卷考核办法,必然把学生引向只注重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不注重各种能力的发展,不愿意参加观察、实践等实践活动的轨道上去。会使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就对学习科学课感到厌倦,有一种压抑感,缺少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就是用期末一次性试卷统考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科学成绩。考试结果学生成绩大面积不理想。弄得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对科学课教师有意见,而科学课教师是有苦难言,工作积极性降低。其原因是试卷考试只能考核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能考核学生的能力;在小学学生识字量有限,试卷中有很多字学生不懂其意,造成答卷困难;另外,每周只有两节科学课,用于学生死记硬背的时间不多,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能力和兴趣在试卷中又没法考查。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设计了一张科学课成绩评定表:如表1所示。

在每学期初,我把这张表向学生公布。到期末,由各实验小组根据老师的规定自报互评(考试成绩除外),由于各小组的学生对本组同学的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课外活动纪律、实验的准备与实验中的参与情况都相当了解,评出的成绩比教师评出的要更加合理。

在评分时,先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等级标准。如实验、小制作完成情况这一项,我规定为:凡本学期中自行准备并做成三次或三次以上实验(因为教师准备好的实验学生基本上都能认真做好,所以不做评分),并且有小发明或写了小论文、做了小制作的同学为一等(30分)。如果有创造性的实验、小发明或小论文获奖的,采集和制作的标本有保存价值的,小制作质量较高的,就在“其他”一栏中加分。准备并做好二次实验的为二等,得25分。……

我把纪律和课堂提出回答问题列入总评分中,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一丝不苟地实验,开动脑筋,学会对科学原理的分析、阐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科学课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包括平时的单元小测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而现在最新的科学课教学评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过去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全过程;二是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了多元化评价。

根据上述问题,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科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科学课成绩评定的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在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既要考虑到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得到高分,与差生的分数有较大的差别,使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又要尽量避免把分数压得过低,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就是极少数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要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平时再努力一下,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科学课成绩。

按这张表进行考核,使科学课成绩的评定更为科学、合理,防止了只凭期终一次考查定分数的弊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使之促进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好科学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范文第5篇

厦门仍然独领

评判更为公平

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

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学技能大比武的基础上,本次大赛既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大比武,也是对近年来岗位练兵的大检阅,更是对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的大促进。与2010年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相比,本次大赛具有社会关注度更高、影响面更广,参赛选手更多、竞争更加激烈,比赛项目调整,学科特点突显,评委人数倍增,比赛组织工作更加复杂等特点。

一、两届大赛比较

1.比赛项目凸显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

本次大赛比赛项目在上一届“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两个项目基础上,将“板书”、“课件制作”改为“评课”和“学科技能”项目,凸显了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1)学科技能。主要考核选手本学科专业技能中某一基本技能或多项技能,具体内容依学科特点而定。除体育、音乐分为必选和自选外,其它学科只有必选项目。如高中组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

体育:必选项目为广播操、武术健身操;自选项目(8项)为投掷、跨栏、运球上篮、排球、体操(技巧)、武术(徒手类)、武术(器械类)、健美操;

音乐必选项目为理论与鉴赏,自选项目为任选一项专业技能表演。

学科技能是本次大赛最为复杂的项目,项目多,形式不一,时间有长有短。体育学科的比赛项目设置与全国比赛接轨,分别设必选和自选,共有10个项目;音乐也设置必选和自选;数学学科分解题和析题两方面;理科实验技能既要操作又要讲解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既要展示才艺还需解说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有些项目时间短,只3分钟,有些如美术的电脑设计时间长,需180分钟。从实施结果看,这些项目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技能要求。

(2)评课。参赛选手观看组委会所提供的一课时学科课堂教学或活动视频,进行规定内容的综合评析,考核选手评课基本技能。评课分为文字评析和口述评析,文字评析不少于300字,口述评析10分钟。总时间60分钟。权重占总分20%,即20分。

评课,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观察的课进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和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节课,众说纷纭。不论哪种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基于比赛时间和评判,本次大赛的评课要求选手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设计与实施、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选择三点进行评析。如高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初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小学组的要求是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

2.比赛学科设置更为合理

首届大赛将部分薄弱学科如高中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科合并为一学科组,初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两科合并,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两科合并。本次大赛则完全依据教育部课程方案中的所有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高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15个学科组;初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13个学科组;小学设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9个学科组,加上幼儿园,共设38个学科组,比上届增加5个学科组。薄弱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底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薄弱学科课程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特等奖人数增加

本届大赛奖项设置与首届大赛略有不同,各学科组分别按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设一二三等奖与首届大赛相同,本届大赛增加特等获奖人数,由原来4名增至9名:幼儿园1名,小学2名,初中3名,高中3名。首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直接向省总工会申报“五一劳动奖章”,本次大赛是第一名获得者申报。

4.评判更为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更加规范、公平、有序,力争评判无争议无投诉。一是增加评委人数,每个学科一组7名评委改为两组评委各7名,抽调高校专家教授和中小学一线名优骨干教师担任评委,每个设区市确保有一名评委参加,并回避设区市教研员。二是减少评委评选项目,首届大赛一组评委评4个项目,本次评委只能评2个项目,一项为笔试项目,另一项为面试项目。如高中数学评委按片段教学、评课(纸质评析)和教学设计(纸质设计)、解题析题分为两组。三是评分统计科学透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面试比赛项目直接面对选手亮分。

5.综合素质比赛更凸显选手的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

本次综合素质比赛仍设置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现场答辩沿用首届方式,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现场答辩题目:“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请你谈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答辩时间由20分钟缩小至10分钟,分值由50%降为40%。试卷答题由首届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内容由综合性改为德育能力、教科研能力、评价命题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分值由50%升为60%。综合素质比赛全部选用主观题,更加强调选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积累和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的考核。从比赛成绩可见特等奖选手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成绩都是比较高的。

二、大赛成绩分析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名,经过激烈角逐,347名参赛选手获得各类奖项,其等奖9名、一等奖60名、二等奖121名、三等奖166名。

1.厦门市代表队继续独占鳌头。厦门参赛选手60人、获奖58人,获奖率为96.7%。其中一等奖34个、占56.7%,获学科组第一名20个、占52.6%,获特等奖5人、占55.6%。厦门市的成绩在各代表队中遥遥领先。厦门市在两届大赛连续取得好成绩,归功于厦门市近几年来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做得扎实,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科院组织、培训、指导有力。厦门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的经验值得各设区市借鉴。

2.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本届大赛各设区市都十分重视,在广泛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层层筛选,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许多参赛老师反映,在准备应赛过程中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达到了共同提升的目的。在本届大赛中,三明、漳州、宁德等市成绩比第一届有了明显提升,第1名或一等奖有了突破。

3.参赛选手竞争激烈,实力不差上下。

从参赛选手得分情况看,实力基本相当,差距不甚明显。以高中部分学科选手获奖前3名作具体分析,便可看出实力状况。

从上表看出,高中有11个、初中有8个、小学有3个学科组前两名成绩之差仅在小数点分值,最小差距0.04分(初中物理);第一名选手成绩并非四科成绩都特别优秀,而是四科成绩综合所得(表3)。因此,本次大赛选手势均力敌,实力相当,可见选手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

三、启示与期待

启示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

2010年首届技能大赛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经验,积极借鉴和推广各地优秀练兵成果,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了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也更加重视参赛选手的层层选拔和培训提升,挑选优秀选手参赛,以体现本地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如福州三中、福州八中选送了多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分别取得第一名好成绩,福州三中选手还获得特等奖。从获奖面分析,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人,获得奖项的有347人,占参赛选手的62.4%。全省有八个设区市参赛选手获奖面达到50%以上,厦门96.7%,福州84.7%,泉州68.3%,莆田66.7%,三明63.3%,龙岩56.7%,漳州55.0%,宁德50.0%。参赛选手认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启示之二:教学技能大赛技能主题更为鲜明,定位更加明确

将学科技能设置为大赛比赛项目,使得教学技能大赛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内容形式看,各学段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比赛形式和内容均凸显学科特点,理科强调实验基本技能,文科突出文本解读或阅读理解或故事评析,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强调技术的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综合素质及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从比赛结果看,学科技能是成绩差距最大的项目。此举是一个重要导向,将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教师学科技能,而学科技能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学科技能比赛项目将会在今后的各类技能大赛中成为核心项目。

期待1: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动力。举办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推动中小学岗位练兵,为许多年轻老师搭建了展示实力提升自我的平台,也让很多老师脱颖而出。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小学老师能以积极参赛展现自我为动力,厚实底蕴,探索思考,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我省教育教学的引领者,成为我省名师乃至全国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