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致谢一:

行文至此,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离别在即,感谢导师汤斌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让我克服一个个困难、解明疑惑,直至论文顺利的完成,在此谨向汤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正是他们的养育、关心支持以及温暖的关怀下,让我专心致志、积极向上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衷心地感谢俞晓教授、雷学文教授、陈朝峰老师、史洁老师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陈朝峰老师在我数值模拟过程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在资料文献收集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师兄单子宁,师姐王婷、师弟郭凡夫、涂文杰、程涛、师妹张一鸣以及同学谢亮、谭晨等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在论文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指点。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诚挚的感谢评阅和出席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审阅论文,并给与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

论文致谢二:

三年的学习生活在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倪修全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伟人、名人固然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迫切地想要把我的敬意献给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倪修全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倾心的协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最终能够让本文顺利完成。至此论文付梓之际,我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从开始选择课题到论文的顺利答辩,有无数可敬的师长、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您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特别向在百忙中参加我的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和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论文致谢三:

本文以科研项目为出发点,以曲江公司副西进风石门为试验对象,在导师徐颖教授的全力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获取以及论文的撰写部分,徐老师都给了作者很大的帮助。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转眼即逝,在这三年里最难忘的的莫过于导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土木建筑学院的领导和各位老师,三年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关于论文,还要感谢曲江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在试验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和帮助。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项目也不能顺利的完成。还有淮南顺辉锚固公司的同仁们,他们也为论文的撰写出了一份力。感谢娄培杰博士和李国鹏师弟在论文写作中的帮助。论文中的若干内容是他们给的指导才得以完成,在此表示感谢。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评阅论文,在此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本人科研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会存在不严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论文致谢四: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走向结尾,本人的学位毕业论文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再次,我要感谢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百毅老师,三年过来,李老师让我对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从论文的选题到课题组的成立,直至最后论文的落稿,他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使我日后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其次,我要感谢西南交大11级建筑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同时给予我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也使我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从而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当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对我研究生期间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完成学业的重要基石。

论文致谢五:

三年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在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我收获颇丰。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张甫仁教授。在这三年的学习时光中,张老师在学业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倾注了心血。同时张老师也很关心我们的生活。他在学术中的严谨态度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次要感谢的是提供此篇论文中资料的一些前辈。感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景观与建筑工程分院房建所的王云所长、蔡左宁副所长、向湘林等全体员工,感谢在我实习的这一年半时间里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培养,并一起合作完成了很多的设计项目,使我对高速公路房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进而顺利的完成了论文。重点感谢一下向湘林工程师,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他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并且教会了很多结构设计中的知识,使我的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在这一年半的相处中我和全体员工都相处很融洽,相信以后以同事的身份在一起会更加愉快。

还要感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科研部经理邓卫东,邓老师在担任景观与建筑工程分院院长期间,一直关心我的论文进展情况,并在论文的选题上给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现任院长杨航卓和副院长赵向阳在生活上给我提供的帮助。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名,以及南昌大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背景,探讨制定大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咨询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探索开设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特色课程等。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TV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3605

1998年教育部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教育部又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建环专业两次合并更名过程中,国内各相关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张昌等[1]全面研究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系统总结了专业人才培养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经验。杨吉民等[2]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王晏平等[3]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及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李锐等[4]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永正等[5]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最新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名称等提出一些建议。张腾飞等[6]将国内该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校相应专业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内的建环专业尚需增加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等方面的专业平台课,以打通目前存在的专业壁垒。李志生等[7]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高校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时所应采取的对策。张国强等[8]研究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思维方法,对建环专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倪龙等[9]认为建环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徐荣进等[10-11]提出了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等各群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李永存等[12]认为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新增能源供给系统方面的内容,以满足行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金光[13]针对新更名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必修环节适当增加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制定了2016版大土木类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南昌大学制定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背景

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2010年申蟮慕ㄖ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当时是应教育部关于

高等学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的要求而申报的,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有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水利工程系及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拥有8个建筑、土木及力学类专业。学校第一版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传统建环专业培养课程为主,兼具部分建筑土木和节能课程。

为将南昌大学建设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在总结学校2012年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南昌大学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通专融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力,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抓手,以大类培养、学分选课制、三学期制、学业评价等改革为手段,着力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加科学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及学校具体情况,修定后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在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等单位和机构,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节能改造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 建环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南昌大学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构成。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约占30%,学科基础课程约占30%,专业课程约占36%,创新创业类课程约占4%。通识教育课程分为Ⅰ类公共必修课程和Ⅱ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Ⅰ类公共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体育、计算机类课程等组成。Ⅱ类文化素质课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批判能力、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由

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主干课程(16门左右)组成。专业课程则根据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或者联合培养等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模块,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在学院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基于学校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学分比例见表1。

(一) 构建土木类专业课程平台

南昌大学自2016年开始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同一大类的学生修读共同学科平台课程,三、四年级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分类培养。共同修读两个学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6门,共同修读一年半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2门,共同修读一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8门。学生专业分流时间原则上在第二个学年结束后。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专业种类繁杂,因此,选择共同修读一年8门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具体课程见表2)。表2中工程制图类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土木CAD及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还安排了BIM相关课程设计。工程测量系列课程是此次培养方案新增的课程,一是学院具有完备的工程测量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二是有很多毕业生从事工程施工工作,需要学习该课程知识。工程经济学及管理基础课程由工程管理教研室承担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项目管理及工程造价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 第三学期实践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现在实行的是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模式,即秋季学期(约20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约20周)+暑假(约7周)。改革后,根据《南昌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实行“三学期制”,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学期制模式改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8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4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为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不变。实施“三学期制”后,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夏季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校要求,此次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中,将原先在春秋学期进行的课程设计、实验、认识实习安排在夏季学期即第三学期(见表3)。

根据学校学制学分规定,学分计算最小单位为0.5学分,理论学时须为8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须为16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超过32学时的实验课,可以单独设为一门课程,不到32学时的实验课,应在同一课程群内整合成实验课;鼓励多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因此,将原本分散在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课程中的验证性试验合并为热工及流体实验,并在三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工程热力学理论课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传热学课程和流体力学课程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另外,将供热工程、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成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在四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供热工程课程和空气调节课程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

将课程设计和实验安排在夏季学期,这样不会影响学生春秋学期期末备考理论课,同时又能使学生专心完成实践任务,也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三)特色课程设计

1.土木特色课程

由于学院特色课程主要是传统土木和建筑类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建环专业侧重土建类理论知识体系,这不同于偏重机械类课程体系的传统建环专业。除了上文介绍的土木类平台课程外,建环专业培养方案还设置有房屋建筑学(含课程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含实验)课程,分别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土木类特色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具有一定建筑识图能力,同时对保温节能建筑材料的结构原理、力学及热工性能也有了解。

2.建筑节能类特色课程

由于建环专业的前身是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保留了第一版培养方案中有关建筑节能类课程,包括建筑节能原理及技术、建筑能效评估(含课程设计)、建筑能效管理与节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含课程设计)等课程。与第一版培养方案的区别在于,这次修订将这些课程分别设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在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从事建筑节能改造及项目咨询工作,扩大学生的专业适应范围。

3.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

按学校要求,“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鼓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如果进入我校学习,其在本科期间修读的研究生课程将给予认定并免修。”此次培养方案中设有数值传热学、能量系统火用分析等研究生选修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学校要求,另一方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经过两次专业名称的变更,使其专业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和调整,极具时代特色。根据南昌大学2016年起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教学的要求,土木工程系建环专业进行了大土木类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主要举措有开设8门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程、构建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开设特色课程(土木类特色课程、节能类特色课程和

研究生共享课程)等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参考文献:

[1]张昌, 郑万兵, 汤文华, 汪秀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 2008,17(3):35-40.

[2]杨吉民, 李清清, 张照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高等教育, 2009,18(6):18-21.

[3]王晏平, 黄镭, 王造奇, 宣玲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新体系框架探讨[J]. 高等教育, 2005,14(3):45-48.

[4]李锐, 郝学军, 詹淑慧, 邵宗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J]. 高等教育, 2011, 20(6):35-39.

[5]符永正, 刘冬华, 焦良珍. 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4):40-42.

[6]张腾飞, 耿阳, 王树刚, 端木琳.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宽口径大类培养探索――中外大学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 高等教育, 2011,20(1):22-26.

[7]李志生, 张国强, 李念平, 陈友明, 欧阳浪琴.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 2008,17(1):1-5.

[8] 张国强, 李志生, 陈友明, 李念平, 欧阳浪琴. 基于教育国H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定位探讨[J]. 高等教育, 2006,15(3):4-9.

[9]倪龙,姚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J]. 高等教育, 2010,19(4):46-50.

[10]徐荣进, 王贞涛, 宋新南, 徐惠斌.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5):188-190.

[11]徐荣进,宋新南,王贞涛,王颖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07-108.

[12]李永存, 王海桥, 邹声华, 李轶群.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10):28-29.

[13]金光. 新形势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与学”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110-111.

Abstract: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置 交点 偏角法 圆曲线 测设

前 言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提笔撰写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我也在向我的大学生活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我不清楚过去的一切留给现在的我一些什么,也无从知晓未来将赋予我什么,但只要流泪流汗,拼过闯过,人生才会少些遗憾!

非常幸运能够加入水利工程这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我仿佛感受到水利行业对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水利是一项以除害兴利、趋利避害,协调人与水、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高尚事业。水利工作,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化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又要善待自然、善待江河、善待水,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使命,更让我用课堂中的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来。特别是这两个月来的毕业设计,我越发感觉到学会学精测量基础知识对于我贡献水利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越发不愿放弃不多的大学时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本学期的毕业设计,为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又怎能放弃?

刚刚从老师那里得到毕业设计的题目和任务时,我的心里真的没底。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工作,我们主要运用电子水准仪对某幢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与计算,布设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全站仪进行了中心多边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并用条件平差原理进行平差,通过控制点的放样来计算土的挖方量,还有圆曲线的计算与测设。而我研究的毕业课题是圆曲线测设。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过得特别快,几乎每天扛着仪器,奔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活亦很有节奏。今天我提笔写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设计也接近尾声。不管成果如何,毕竟心里不再是没底了,挑着两个多月的辛苦换来的数据和成果,并不断的完善他们,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在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中要感谢水利系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测量仪器,还有各指导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开 题 报 告

一、研究课题:《微分曲线的应用》

二、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学科定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

3.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的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专题组是:工程和工业中的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

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动力。

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中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的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的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

三、工程测量理论方法的发展

1.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2.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

3.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建筑物及与工程有关的变形的监测、分析及预报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的变形分析和预报涉及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但变形分析和预报的范畴更广,属于多学科的交叉。

(1)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几种典型方法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变形过程曲线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将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计算,可得到变形与显著性因子间的函数关系,除作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

(2)变形的几何分析与物理解释传统的方法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为变形的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几何分析在于描述变形的空间及时间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鉴别、模型参数估计和模拟统计检验及最佳模型选取3个步骤。变形监测网的参考网、相对网在周期观测下,参考点的稳定性检验和目标点和位移值计算是建立变形模型的基础。变形模型既可根据变形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信息选取,也可根据点场的位移矢量和变形过程曲线选取。

(3)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系统论方法用现代系统论为指导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变形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多层次高维的灰箱或黑箱式结构,是非线性的,开放性(耗散)的,它还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除包括外界干扰的不确定性外,还表现在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和系统长期行为的混沌性。此外,还具有自相似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四、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展望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学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1.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3.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4.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5.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6.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7.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一维、二维到三维、四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人眼观测操作到机器人自动寻标观测,从大型特种工程到人体测量工程,从高空到地面、地下以及水下,从人工量测到无接触遥测,从周期观测到持续测量。测量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乃至纳米级。

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文 献 综 述

一、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在各类线路工程弯道处施工,常常会遇到圆曲线的测设工作。目前,圆曲线测设的方法已有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设方法的选用要视现场条件、测设数据求算的繁简、测设工作量的大小,以及测设时仪器和工具情况等因素而定。另外,上述的几种测设方法,都是先根据辅点的桩号(里程)来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再到实地放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传统测设方法,有时会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放样出辅点(如不通视或量距不便等),或放样出的辅点处无法设置标桩。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论文课题中介绍的几种圆曲线测设的新方法,不仅计算简单、测设便捷,而且可在不需要知道曲线上某点里程的情况下进行,从而避免了按预先给定的曲线点反算的测设数据放样不通视而转站的麻烦。同时,利用本文介绍的新方法,还可以根据线路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灵活地选择性地放样出部分曲线;也可以用于快速地确定曲线上某一加桩的位置;若用于线路验收测量,则更加方便,验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更可靠。

二、全站仪在任意站测设圆曲线及方法交点偏角法测设方法

用全站仪任意站测设圆曲线,安置一次仪器就能完成全部工作。虽然外业计算麻烦,但对于不能设站的转点,可谓方便灵活。但它的不足之处仍然是计算烦锁,对于不熟悉内业的外业工作者,很难实际操作。如果利用一些程序计算器,编制输入:AB 的四组坐标和半径、九个数据的程序,可迅速得出放样数据,简化了外业工作。

为了放样工作的便利,可在平面控制网中纳入一些放样点,构成GPS同级全面网。由于放样点间距离较近,在进行同步环和闭合环检验时可仅考虑各分量的较差,而不考虑相对闭合差。因为,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是不合理的。由于GPS接收机的固定误差,相位中心偏差以及观测时的对中误差均在1mm~5mm之间,对于几十米的短边,其相对闭合差值势必较大。3)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主要考虑独立基线的选择以及异步闭合环的设计,要考虑构成尽可能多的闭合图形,并将网中处于边缘的观测点用独立基线连接起来,形成封闭图形。

同理,采用上述思路,也可测设缓和曲线。

在道路、渠道、管线等工程建设中,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限制,线路总是不断转向。为使车辆、水流等平稳运行或减缓冲击,常用圆曲线连接,因而圆曲线测设是线路测设的重要内容。在公路、铁路的路线圆曲线测设中,一般是在测设出曲线各主点后,随之在直圆点或圆直点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其测设的方法很多,诸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延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均是在定测阶段放样出的线路交点处设站,以路线后视方向定向,在实地定出曲线主点,然后将仪器置于曲线主点(一般是在曲线起点)处,以路线交点为后视方向定向,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这些方法在实际施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施测方法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在曲线主点处无法设站。

(2) 后视方向太近,定向不准。

(3) 误差积累较大。

为此,在交点可以设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测设方法—交点偏角法。

本文提出的交点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方法,从上述的计算,测设的方法得知,它具有以下优点: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统计分析 流通服务

一、引言

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和喷泉”,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更是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等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的心脏,在培养人才及服务教学科研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掌握馆藏图书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某基础书库1990年以前馆藏图书借阅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借阅者的借阅需求特点,结合笔者在流通部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该类型窗口提高服务质量及流通服务效率的有效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对某高校图书馆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借阅期间流通部基础书库窗口(馆藏1990年以前图书)图书的借阅流通量有关数据进行统计,该基础书库中图书分类采用的是科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图书出版时间是1990年以前的相关图书,图书面向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采取借阅一体的全开放借阅服务。

三、图书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1.各类图书流通统计

通过对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借阅期间基础书库的各类图书(1990年以前相关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流通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借阅流通量排行第一的是矿业工程类,占总借阅量的17.12%,紧接着是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类占14.88%,地质和地理科学类占11.16%,力学类占9.12%,化学工业类占5.19%,电技术和电子技术类占4%,物理学类占3.72%,土木建筑工程类占3.59%,数学类占3.3%,上述九类图书流通量占总流通量的72.08%。由于本文分析的某高校属于工科类院校,分析数据显示借阅者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需求量较大。另外,分析数据显示在借阅的图书中历史和历史学类占4.77%,文学类占4.14%,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通过对各类图书流通量统计分析,要求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借阅量较大的图书,进行及时整理,方便借阅者查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各月图书流通统计(借阅者包含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

通过对该基础书库内馆藏图书各月借阅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统计数据呈现有规律的阶段性特点。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校学期开学是图书借阅的高峰,接近假期借阅图书量开始减少。例如2013年9月和10月份的借阅数目占总借阅量的24.21%,2014年3月和4月份的借阅数目占总借阅量的29.41%,而在寒假2月和暑假7月份借阅量最低。借阅者在新学期之初,有较强的提高专业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由于该借阅期间借阅量较大,存在同一类型资料多人借阅的情况,部分借阅者未借到自己想找的文献资料。从各月图书流通统计情况分析来看,借阅者可以重视假期,该时段是教学和课程较轻的时候,同时也是该基础书库借阅量最低的时刻。

3.高校大学生图书借阅量统计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第二课堂。通过对各年级学生图书借阅量进行统计,得到2013级学生占大学生全部借阅量的3.19%,2012级学生占8.4%,2011级学生占41.35%,2010级学生借阅量最高占47.06%,呈现借阅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大一新生不熟悉图书馆基础书库内的图书的分布情况,随着对图书馆的逐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借阅量随年级的增长开始升高,特别是大四学生为完成课题研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的需要借阅量大增。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统计结果,以及结合在流通部工作的实践经验,并综合图书馆借阅情况和借阅特点,据此有以下建议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1.提高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增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增加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借阅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2.提高借阅者借阅兴趣

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图书馆充满了兴趣,但是却不熟悉图书馆的环境,需要对进入书库的新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不清楚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借阅者进行帮助,使其掌握所需图书查找方式和方法,缩短借阅者的查阅时间以及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借阅者的培训工作,使其了解进入书库时需要刷校园卡,阅读图书时需使用代书板,避免乱插乱放图书,有问题时需找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持基础书库内正常的借阅流通工作。

3.开展个性化服务

借阅者超期现象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超期影响着正常借阅流通工作同时对其他借阅者产生不便,会造成借阅量的减少。解决方法可以采用短信的方式催还,将超期信息发送到该借阅者的手机上,提醒其尽快归还图书,还可以采用电子邮箱的形式发送信息,这种方式既经济又方便。

总之,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随时对馆内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改进旧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鸿滨.注重统计分析,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J].河池学院学报,2008(4).

[2]杨莉萍.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1(8).

土木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 水电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前言

随着国家西部建设战略规划的实施,“西电东送”使水电开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尽管如此,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国有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决抛弃“等、靠、要”的思想,尽快从旧体制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对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国外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国外的成本管理开始的比较早,早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上,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泰罗制”的出现和推广,标准成本差异方法纳入全面预算体系中,控制生产成本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承包商的作用比较单一,就是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这种状况在近年来的国际承包市场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同形式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一体化服务方式越来越多的得到采用,许多国际大承包商已经超越了施工阶段而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也由施工成本管理转变为工程建设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关于国外的水利施工企业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施工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施工总承包方在工程施工阶段对业主负总责,总承包商根据所承包项目情况,采取招标形式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各专业分包商。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施工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

位和劳务分包单位。总包对分包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监督,分包企业按

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总承包方主要是通过合同条件对分包方产生的约束来实现项目的成本管理,将自身的风险因素通过分包分解给分包企业。发展施工总承包的市场条件是要形成总包和分包两级市场。

第二种是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是对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设计与施工紧密相连的施工图设计部分。从国际

惯例看,设计单位所做的工程设计,只到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出

施工图设计。在承包商投标的过程中,把施工图设计摆在龙头地位,以先进的施

工技术方案来体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先进施工

技术的作用。而承包方的成本管理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图设计

的优劣。

第三种是项目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总承包是对工程总承包的进一步

扩展。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仅需对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决策,绝大部分的项

目管理工作都由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承包方的项目成本管理就贯

穿于项目的整个设计和施工阶段,拥有更多的自,可以在满足业主功能需求

的情况下做出具备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案。

二、国内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施工企业无论是资本的构成,还是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水利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应对市场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在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只注重成本本身,而忽视全面成本、工期

成本、资金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论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管理思想与

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周四名在毕业论文《大型房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侧中,提出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

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并具体分

析了我国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误区:

(1)忽视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3)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

总之,离有效、全面地指导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距离。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业主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实行系统的、全面的、现代化的管理,从而顺利达到完成工程并赢利的目的。

三、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定义

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从确定项目开始,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实际成本费用。成本控制是一程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及比选、工业工程、

价值工程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计划成本,降低工程成本。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基础管理,它包括落实项目施工责

任成本、制定成本计划、分解成本指标、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

成本监督的全过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最终是要使项目达到质量高、工期短、

消耗低、安全好等目标,而成本是这四项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因此,水电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程序

1投标阶段成本预测

通过成本预测确定投标报价,中标后签订合同(或协议书),其合同工程造价作为工程的预算成本。

2确定目标成本

工程项目中标后,项目管理部门采用投标预算与市场价格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算,对工程项目总成本水平进行预测,提出项目的目标成本。

3编制成本计划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成本管理的需委,组织编制的项目成本实施计划。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目标激励作用②协调作用⑧行动指南④考核依据。

4成本过程控制

施工中,通过各种手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施工方案,抓好安全管理、分包管理、结算管理),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管理费的实际支出进行控制。

5成本核算

以施工原始记录为依据对工程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计算工程实际成本的支出过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项目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也是项目管理最根本标志和主要内容。

6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就是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帐薄、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7成本考核

根据工程成本分析结果,以考核制度和奖罚办法为依据,对项目经理进行责任成本完成情况和成本管理工作业绩的评定,是成本管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工程成本管理的扬弃;是调动职工能动性的重要手段;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兑现的法律依据。

8成本档案管理

对施工中的各种成本原始记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建立成本档案可追溯体系,积累经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四、水电工程项目的成本特征和管理依据

(1)水电工程项目的成本特征

1施工成本的独特性

2成本项目十分繁杂

3成本项目实施的区域较大

4施工项目之间的成本交叉现象十分普遍

5施工成本项目多变

6成本控制标准的不确定性

(2)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

科学的成本管理建立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上,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计划

进度报告

工程变更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依据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

等也是施工成本管理的依据。

五、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基于财务的核算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事后的核算管理模式,及时性不强。

同时是着眼于整个项目财务指标的方式给出的宏观成本分析结果。不能对某分项工程或作业按成本构成要素的偏差度表示成本分析的结果,不能全面准确的表达成本分析的过程状态与结果。针对性不强。不能对成本发生的及时状况和趋势做出准确的评价,因而不便于管理者在过程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1管理组织与机制不健全问题

现行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或项目成本管理的压力只留在企业领导、项目经理等少数人身上,并未传递到全体员工,使施工企业相当多数的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既没有成本控制的原动力也没有压力,未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最终导致项目成本管理监控不力,缺乏有效评价,致使项目成本效果差。

2成本数据不准确不及时问题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建立在成本计划,实际成本核算,以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成本进行分类,因为水电施工项目规模很大,同时因项目有各个分部分项,由很多不同的作业组成,需要进行任务分解。

同时,对成本要素进行合理的归纳与划分,对工程项目按分部分项或作业进

行合理的分解也是形成成本信息系统的基础,对于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要核算与分析,需要对成本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及时进行成本管理。

3管理程序及方法不系统问题

我国水电项目成本管理没有形成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即以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程序与相应的管理方法。我国目前投标阶段仍是按预算定额投标,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的编制工作滞后或就以投标报价作为计划成本,过于粗糙,不能反应实际情况,目标成本确定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方案与工程实施条件的变化作动态的调整,如材料降价了,如还以原投标价作为目标成本的编制价,则目标成本数值会偏大,不能再作为目标成本。

六、应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流程与方法

项目部的成本管理遵循一定的管理流程,即成本的计划、控制、分析、核算

与考核。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在这些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

1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

在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相关定额以及承包商的实际情况等基础上编制出准确的成本计划,是一个工程项目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的重要条件。此外,工程的进度计划、质量高低、工程变更也对成本计划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出现变更时,成本计划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修改,以便随时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包括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内容 。

2水电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最根本的标志和主要内容。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成本,离开了成本核算,就谈不上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指检查成本管理水平、及时纠正主观性偏差的成本管理的过程,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成本统计、成本费用的归集、偏差统计等。

3综合进行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就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

程和影响成本出现节超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成本分析同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一样,也是降低成本、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七、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成本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结合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国内外发

展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以往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企业成本管理中“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思想,提出了工程项目科学成本管理的概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对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阶段问题的探讨,通过对成本管理系统和方法的研究,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有志于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践中来,使得国有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王火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05

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黄志强.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广西土木建筑,2001(2):73~75

杨培岭,现代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04